关于子丑寅卯的争论(一场思维训练的游戏)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OldMountains 于 2010-02-28, 12:02:53:

关于子丑寅卯的争论(一场思维训练的游戏)


这个事情的缘起,我还是重复一下,方便有兴趣的读者。

JFF和另一位网友由顺口溜扯到了旧诗。我插了一句话,说你们的看法不着调。JFF要我说出个道理来为什么他不着调,(不然就要我滚得越远越好,呵呵)。

“说出个道理来”,JFF这里的措辞是“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我用我的道理简要回答了他。顺便我说了一句,成语用于“说出个道理来”,比较好的措辞是“说出个子午卯酉来”,而不是“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我的原文是“一般汉语修养好一点的人说…”。

这个问题,正如我说的,对于判定JFF是否在诗观上不着调,是个枝节问题,有什么分歧都可以全盘忽略。但是JFF首先执着于连篇累牍地论证它,那些论证方法充满了故意制造的烟雾和智力所限的无意的谬误。如果照顾他一个人的情绪,我大可置之不理。但是,也有些网友有兴趣介入这个枝节。正如潜伏九号网友说的,任何一个问题,注重的是论证方法,这是新语丝的精神。另外,羽矢网友也表达了他的看法,其中有明显的逻辑错误。

既然如此,我就一样一样来,先把这个枝节澄清。

我曾经说过,JFF反复纠缠这个问题而不去为自己“着调”辩护,是试图拖延时间。那么,JFF终于愿意对这个问题不了了之,开始为他的诗观“着调”辩护了。(按他的之前预告的话说,是打我的落水狗,呵呵又是不会用成语。就算对方是狗咬了你一口吧,何以你在打狗之前就宣布狗落水了呢,难道你那么幸运,狗咬完你就自动落水?或者说,是你自己一直泡在水里,接触你就自然算落水?JFF这人的一张如意嘴就是这个样子不着调的。)

我却又重新拾起这个话题。如上所说,是(1)重新思考了潜伏九号的看法,(2)又鉴于羽矢的误解,(3)更是本着严肃游戏的态度。

不着急,一样一样来。


(一)先说子午卯酉

日常我们说:说出个道理来。因为复杂一点的事情,要搞明白,就要说出它内在的道理。道理有结构,要揭示这个结构。

子午卯酉,可以表示方位,十二地支以子为正北,顺时针排列,则子午卯酉为北南东西。北南为纵,东西为横。则子午卯酉即纵横,进而可以引申为道理的结构。正如我们常常用经纬代表道理的结构一样(例如说,经天纬地之才,胸中自有经纬)。

“说出个子午卯酉来”,就相当于说“说出个来纵横来”,也就是
“说出个道理来”。

“说出个子午卯酉来”,作为“说出个道理来”的成语,是常见的,用google或百度搜索都可以找到很好的例子。

那么为什么形成这个成语呢?我上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释。你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假说。成语的形成,尤其是俗语成语的形成,我们大多数情形不可能考证第一个人这么说是出于什么思路。我们只能给出解释,也就是假说。假说自洽,与实际不矛盾,没有更好的理论从逻辑和实证上代替它,那么它就是好的理论。

“说出个子午卯酉来”,作为“说出个道理来”的成语,这个现象,收入它的有汉英综合大辞典。但没有像我这样解释何以形成。

网上比较流行的汉典网却完全忽略了这个语言现象,是应当完善的。(我注意到汉典网仍然存在大量的错误和疏漏,但它和纸媒辞典不同的是,它有随时广泛网罗资料、随时完善的能力。所以我还是很喜欢它。)

台湾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虽然收入“子午卯酉”,但其收入的应用现象是另一种:原原本本说出事情的始末。(这另一种,汉英综合大辞典也收入了。)这个辞典对现象形成的解释是:

“子午,表示從半夜到中午。卯酉,表示從日出到日落。子午卯酉比喻從頭到尾,完完整整。”

说出事情的内在道理,和说出事情的原本始末,这两种应用现象有重叠,但还是明显不同的。前者不一定及于所有细节,只要内在道理讲清楚,后者注重细节和细节的顺序关联,但不一定注重揭示其中关窍。两种应用都是存在的,都是合乎情理的。这个成语应用在哪一种,要看具体语境。

所以,台湾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忽略了 “子午卯酉”的另一种常见应用,是需要完善的。

而汉典网完全没有“子午卯酉”这一条,是非常不严谨的。

汉英综合大辞典不仅同时收入这两条,而且还收入第三条较少见的应用:达到某种成绩、地位(比如:没混出个子午卯酉来)。应当说,这是相对最全面的。


(二)次说子丑寅卯

前面已经说明,“说出个子午卯酉来”作为成语,被应用于“说出个道理来”,是合适的用法,我给出了一个“何以如此”的完整的解释。

那么,事实上,人们对“说出个道理来”还应用另一种“成语”---- “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用法。我认为是没有道理的。

按地支顺序取其中首四个字子丑寅卯,从自然而然的理解,它是代表顺序,要求按顺序罗列。就像用天干的甲乙丙丁代替一二三四一样,重心是在罗列的条理,而不是揭示内在逻辑。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讥讽冗文说:甲乙丙丁,开中药铺。那就是说,只有罗列,没有真正的要点,也就是内在逻辑呈示得不好。

无论从时辰排列还是方位排列,给出前四个字符(子丑寅卯),都无法代表结构的印象。而给出连线中分区域互成直角位置的字符(子午卯酉),就有结构、道理的暗示。

羽矢网友帮助我完成了一个有趣统计。他按我提示的用“出个子午卯酉来”搜索,同时也比照搜索了“出个子丑寅卯来”,结果按百度,两种用法,可能(严谨地说,是可能,因为并没有哪怕抽样验证那些条目的具体语境是否符合所讨论的问题,是不是都在说“说出个道理来”)大约前者是后者的十分之一,按google,大约只有百分之一。

为什么这个没道理的表达“说出个子丑寅卯”会广泛流行,当作“说出个道理来”应用呢?我推测,这是现代人的耳食之误,对天干地支的文化涵义、 语境已经不大熟悉,子午卯酉没听清楚,听成了子丑寅卯。然后就以讹传讹,乃成燎原之势。

这里,“子丑寅卯”,虽然好像替代“子午卯酉”都成了燎原之势了,但作为成语,台湾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和汉英综合大辞典却都没有收入。这当然不能证明哪个对,但可以说,暗示着一点倾向。对于坚持“子丑寅卯”而又喜欢唯权威是据的人来说,这倒是不利的消息。

有意思的是,忽略了“子午卯酉”的汉典网,却偏偏收入了“子丑寅卯”,堂皇地把它解释作“一套道理或原因”、“四个地支,多指事理”。它不像台湾教育部辞典对“子午卯酉”做的那样,给一个“子丑寅卯”比较令人信服的“为什么”,而是给了一个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曰:‘如何是十二时?’师曰:‘子丑寅卯。’僧礼拜。师 示颂曰:‘十二时中那事别,子丑寅卯吾今说。若会唯心万法空,释迦、弥勒从兹决 。’”

看这个所谓“出处”,其本意不是在讲事物内在道理有“结构”,而是说,无所谓,无差别,不必讲结构。一二三四都一样,五六七八也一样,可以代表一切,因为“皆空”。当然这是一种哲学思考,它有没有意义且不管,至少它和我们日常应用的语境是不同的。我们日常认为,复杂事情有其结构,我们要知道这个结构。一二三四是不行的,要有纵横经纬。说出个道理来,我要个子午卯酉,子丑寅卯的罗列是不够的。

所以说,这个所谓“出处”文不对题。汉典网的这个条目列出的资料并不支持其解释。

顺带对迷信权威的网友说,如果把辞典看作相对权威的东西,是可以的,但不能在这里止步,要分析思考。权威不等于道理。


(三)“一般汉语修养好一点的”

我认为,一般汉语修养好一点的,在这个应用上说言之成理的“子午卯酉”,而不是莫名其妙、疑似以讹传讹的 “子丑寅卯”。

关于这个说法,羽矢网友和我有个小插曲。他认为他的搜索结果证明我所谓的“一般汉语修养好一点”太离谱,因为可能只有人群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认同我的用法。我对他的看法遗憾地表示了同意。虽然帮助我矫正对现实的认识是好事,但是这个结果真的不令人开心。我没有料到这个以讹传讹的东西会有那么大市场,我是对国人的语文水平太乐观了。

不过羽矢网友接着又讥讽我说,连台湾教育部的唯一一条、汉英综合大词典的头条,都站到我的同等修养之下去了。这就是明显的推理错误了。

汉英综合大辞典对于“子午卯酉”列出三条应用,包括我提出的那条,这不是认同我吗,怎么是站在我的圈外呢?难道它列三条,就是三个立场?而且第一个立场是我的圈子外面的?

台湾教育部的辞典对于“子午卯酉”列出另外一条,没有列出我那一条,也不等于说是不同意我呀?如果照这个逻辑,不列就是不同意,那么它根本没有列出“子丑寅卯”的条目,岂不是就算赞成我的看法,不同意那些“汉语修养差些的”,又站到我的圈子里了?在同一个问题上,它到底站在那里呢?

一个伪问题是没有正确答案的。

虽然是枝节之枝节,还是澄清一下,以求完备吧!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