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hu Apr 1 01:29 PST 1999 X-UIDL: 3653afc184462d5fcd7020258c56a5f1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BAA23030 for xys-friends-list; Thu, 1 Apr 1999 01:18:45 -0800 (PS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5-90.funtv.com [206.19.103.90])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BAA23026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1 Apr 1999 01:18:37 -0800 (PST) Message-Id: <3.0.3.32.19990401011652.00b686d4@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Thu, 01 Apr 1999 01:16:52 -08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网上“纯”文学与“纯”新闻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7702 Status: RO X-Status: 网上“纯”文学与“纯”新闻 --评《中华读书报》的报道 ·方舟子· 昨天才在给国内一家报纸的文章中称赞“《光明日报》附属的《中华 读书报》办得尤其出色”,刚把稿件寄出,就在新出的一期《中华读书报》 (1999.3.31)上看到一篇署名“本报记者陈洁惠”的报道《网上文学原生 态》,就象是自己来否证我的赞语似的,真让我哭笑不得。 只要看看这篇报道的小标题:“网上创作:多呈游戏之态”、“网上 办刊:只为过把文学瘾”,也就可知不过是在重弹三年前流亡作家苏晓康 就已弹过的“被压抑的交流欲、发表欲一时都借网络宣泄”的老调,而具 体提到网事时,又跟苏晓康一样,既无知而又臆断。有关国内网络的部分 我不知其详,有关海外网络的部分却是几乎每一条都与事实大相径庭: “而在一般的书吧站点里,像黄金书屋、清韵书院、书味频道、新语 丝等,多数是转载已发表的文章或已出版的书,基本上没有原创作品。 ‘棋琪书吧’的主人棋琪说:原创作品没法保证质量,太个人化,一般没 人看。” 在这里,作者显然搞不清“新语丝”其实有两个部分,其电子文库, 固然是以转载已发表的文章或已出版的书为主,但是它办得更早、也更闻 名的《新语丝》杂志,却是完全发表原创作品的,每月出一期正刊、大约 每两个月出一期增刊,每期在五、六万字左右,其份量,绝对不少于该记 者所极力吹捧、唯一给出了网址的《橄榄树》月刊,而《新语丝》月刊创 办之早(1994年2月创刊)、读者之多也绝非《橄榄树》月刊可以望其项背。 “说到网上的转载文学,那真叫浩如烟海,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 没有网上没有的。古今中外的作品,概莫能外,甚至还有《肉蒲团》一类 的书(不过是要交费的)。” 自从《肉蒲团》在1993年被送上网,最保守的估计,也有几百万人下 载取阅,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谁为之交费的,到现在也从未见过有哪个收 藏《肉蒲团》的网站是特地要用户为之交费。这位记者,大概觉得象《肉 蒲团》这类过去难得的奇书能够免费下载非夷所思,所以就来个以己心度 人腹,杜撰出“不过是要交费”的新闻,自己却懒得真正去下载看看是否 要收费。 “第一份网上中文纯文学期刊创刊于1995年,叫《橄榄树》。它的前 者《中文诗歌网》就是份正经八板的期刊,有老总,有编辑,还有网上编 前会,投稿的人还不少。” 读到此处,我不由哈哈一笑,因为实在没有料到竟然还会有人把臭名 昭著的“中文诗歌网”当成“正经八板的期刊,有老总,有编辑”。“中 文诗歌网”不仅不是“正经八板的期刊”,连期刊都不是,而是一个开放 型的、谁都可以加入并张贴的电子邮件谈论组,国内称为“邮件列表”( 很奇怪的翻译);不仅没有老总、编辑,刚开始的几年连管理员都没有, 后来因为有几个张贴者--包括《橄榄树》的新老编辑们--在那里骂街 骂得实在太不象话,才“选”出了一个管理员稍稍约束一下。 《橄榄树》创刊于1995年3月,当时是一份诗刊,所以可以称做是“ 第一份网上中文诗刊”,但是到了1997年1月,则改成了综合性文学刊物。 当《橄榄树》诗刊创刊的时候,《新语丝》、《未名》这两份网上文学刊 物都早已办了一年多,而当《橄榄树》变成了文学刊物的时候,网上也早 已有了《西线》、《花招》这些文学刊物;所以,无论从哪一年算起, 《橄榄树》都不是第一份网上文学期刊。也许,这里的奥妙在于“纯文学”, 但是我至今也没搞明白《橄榄树》现在所自诩的“纯文学”之“纯”是什 么意思。是说只登纯粹的文学作品吗?但是看《橄榄树》的征稿启事, “稿件以文学创作、批评、史料以及翻译作品为主,体裁举凡诗歌、小说、 散文、戏曲、影视等均可,内容和篇幅不限。”乃是什么体裁都登而且内 容不限的,又“纯”在哪里?看《橄榄树》上刊登的作品,其文学性,又 何尝比《新语丝》、《未名》、《西线》、《花招》等更早的刊物更“纯”? “全球首份纯文学中文期刊”云云,不过是一份后进刊物为了标榜自己的 先锋性质而杜撰出来的知情者谁也不买它的账的广告用语,而这位记者却 天真地相信了。而为了证明其“纯”,这位记者又轻信或编造了一些事实: “《橄榄树》编委会有十来个人,散布在世界各地,谁跟谁都没见过。” “编者竟然谁也没见过谁”是特地用做小标题腔调的,但我在1996年 到华盛顿特区参加过一次网人聚会,当时就有《橄榄树》的六名编辑(包 括三名现任编辑)到会。此前此后《橄榄树》的编辑们也在各地举行过各 种形式的或大或小的聚会,有他们自己写的报道文章和在网上发送的聚会 照片为证,在网上刊物中,可算是聚会最频繁的一个,又何必编造一个 “纯”童话,羞答答说什么“谁跟谁都没见过”?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聂建云编委说:当时就是想办个中文杂志, 对抗Internet上铺天盖地的英文,一提议,网上有人响应,就办起来了。 这是个全开放的杂志,想过把编辑瘾的,发个E-mail,水平能力够的,就 能坐上一把交椅,不想干的,说一声就能退出来,完全义务,完全兼职, 也完全自由。” 这样的办刊动机、如此办事手段,的确有够“纯”而且高尚,但是也 就只能骗骗不清楚《橄榄树》的“发迹史”的局外人。去年在《海外的中 文电子刊物》一文中,我曾如此替他们做过总结: 《橄榄树》原来是由活跃在中文网络上的几名诗歌爱好者所创办 的一份诗刊,在其创刊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曾经网罗了中文网络的大 部分诗歌爱好者--当然不久就纷争叠起,做鸟兽散了。其中最大的 一次纷争,是1995年底发生的抄袭事件:《橄榄树》的一名骨干 被发现抄袭新加坡一份中文报纸的文章,而《橄榄树》刚刚出过集体 吹捧这位“天才女诗人”的专辑。这的确是很令人难堪的。这位“天 才女诗人”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在网络上大打出手,其战果是:反对者 知趣地离去,支持者留下来支撑门面。《橄榄树》诗刊虽然也登一些 旧体诗,但基本上是以现代派诗歌为主的,而现代派的诗歌在现在是 连诗人自己也未必读的;几次纷争之后,却连诗人也流失了不少,每 期总是那几个诗人的大作,连自己看着也觉得无聊了吧。也许正是不 甘寂寥,1997年起,《橄榄树》宣布改变编辑方针,改成诗歌、 小说、散文、戏剧、评论、文史等无所不登的文学刊物,网络上第一 份中文诗刊,至此寿终正寝。至于这份自称是“网络首份汉语纯文学 期刊”的风格,据说是“探索性”,虽然他们自以为“先锋”的玩意, 其实国内的诗人作家早在十年前就已玩腻。因此也就毫不奇怪,几位 过去的“探索”诗人作家,流亡海外后,现在又在那上面焕发了青春 继续探索。 可以说,在网上中文刊物中,还很少有哪一份象《橄榄树》那样有如 此惊天动地的历史,又何必突然装得如此纯情? “现在美国的总编祥子告诉记者:在《橄榄树》发表文章不付稿费。 事实上,杂志的大部分开支由在美国的几位编委自掏腰包。不赢利,也不 付酬,这一方面显示了办刊和创作的非功利性,一方面也说明网络的黄金 时代还没有到来。没有公司在网络文学杂志上登广告,杂志也没法向访问 者要钱。网络上的大部分资源目前是免费共享的。《橄榄树》既无关政治, 又不涉色情,何况还处在这样一个纯文学低潮时期,谁肯掏钱看你这份杂 志?” 这也的确有够纯而且清高,颇让我们这些需要到处拉广告要赞助维持 网站运行的人汗颜,我们也没有富裕到可以自掏腰包支付维持一个大型网 站所需要的庞大开支。但是,只要到《橄榄树》的网站去看一下,就可以 发现这“清高”两字的前面,是应该再加上一个“假”字的。在其网页上, 就赫然登着:“本刊感谢下列团体的赞助,请访问:XX网络、XX在线、 XX热线、XXX中文软件”。如果这不算是“公司在网络文学杂志上登 广告”,世上大概就不存在登广告的杂志了。至于因为没有多少人愿意读 《橄榄树》就宣布现在处于“纯文学低潮时期”,未免自顾自怜得令人作 呕,归咎于“既无关政治,又不涉色情”更是缺乏自知之明。我们就不会 因为同样宣称“既无关政治,又不涉色情”的《新语丝》杂志的读者数比 《橄榄树》多出十倍还不止,就欢呼纯文学的高潮时期已经到来。 “多数网虫对网上文学的评价不高,意见集中在内容粗糙、杂乱、不 规范、良莠不分等方面。其中最糟糕的是古典文学,错别字常见不说,而 且有些异体字或古字因汉字库里没有就空出来,或者说明:左边什么偏旁, 右边是什么,然后用括号括起来,看了让人哭笑不得。” 把古典文学也当成了网上文学,已是犯了归类错误。而既然有的字字 库没有打不出来,除了或者空着或者注明其写法,请问还能能有别的什么 高招?《中华读书报》网络版对那些字库没有的字不也是给空着?幸好这 位记者没有采访到一位用怪字的网人,否则也只好给空着一路傻哭蠢笑下 去了。 现在国内据说掀起了一股网络热,一般的报刊也都有这方面的报道, 而海外中文网络做为先驱,在报道时也就难免被涉及。但我看到的那些报 道,却都充斥了事实错误,我本人也几次被这些报道“分配”去加拿大, 虽然我在加拿大所呆的时间加在一起还不到半个月。而其实所有的这些错 误,比如《新语丝》是否基本不登原创稿件、《肉蒲团》是否收费、《橄 榄树》是否不登广告,是只要花一点时间去实际查验一下就可以知道的, 然而从无名小报到《中华读书报》这样办得还较出色的报纸的“本报记 者”(“本报记者”跟投稿作者不同,是代表报纸的),却连这种举手之 劳都不干,更何况花更多的时间去查找相关的背景材料了。这可以从一个 侧面反映出国内报刊记者素质普遍之低了,倒不一定是文学素质、语文素 质低,而是新闻工作(journalism)的素质低,缺乏做为一名记者所必备的 起码的客观、中立、求实的敬业精神,而满足于轻信广告宣传、转播道听 途说、想当然做毫无根据的想象,套用陈洁惠记者的话说,可算是“多呈 游戏之态”、“只为过把报道瘾”,而不为报纸的声誉、传播的后果认真 地负责。在为网上“纯”文学一唱三叹、编造骗人童话的同时,是不是也 应该自己检讨一下如何写出客观、中立、求实的“纯”新闻? 1999.3.31. 附: 网上文学原生态 本报记者 陈洁惠 特曼曾经写过一首诗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出行/他看到的第一个 物体是什么样/他就变成了什么样/有一个大人每天出行/他看到的 第一个从未见过的物体是什么样/他就变成了什么样。现代社会生活 中,无论对孩子还是大人来说,电脑往往就是这样一个让人“一瞥惊 鸿”,最后被它彻底俘虏的物体。随之而来的网络热更是以钱塘初潮 的汹涌之势,冲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文学自然也在大受影响之列。 虽然网络文学迄今还没有引起包括大部分作家在内的社会公众的注意, 但它却已在无声无息地动摇着传统文学的总体格局。 网上创作:多呈游戏之态,间或跑过一只“斑点狗” 作家,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从事文学创作有相当成就 的人。在传统观念中,成为作家必须经过作品的构思、写作、发表等 一系列环节,其中发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哪位文学编辑不开窍, 朱笔一封杀,海明威也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文学青年。当作家的第一 步是让编辑“认”你,否则一切都白搭。网络彻底改变了文学爱好者 的这一被动地位,只要愿意,你可在网上发表你的全集,包括书信和 便条。这听起来真是太痛快、太过瘾了。 然而,网络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媒介,它不具备任何判断标准和判 断权威,就像古人把诗写在酒店墙壁上一样,“网络作家”只不过用 另一种方式让人读他的东西。没有谁会真把所有唱卡拉OK的人都当歌 手,在网上发表作品常常只是文学爱好者的一种自娱行为。 但或许,又正是因为没有了判断标准的限制,网上还真有些鲜活 无禁忌的文字。在一篇题为《爱情与等待》的小说(或随笔)中,有 一段“我”与“妻子”关于书的对话: 亲爱的老公,你为什么把垃圾到处乱丢? 那是书,不是垃圾。 如果是书,为什么不放在书架上呢? 那有特别的意义。 我实在看不出来,苦苓的《校长说》丢在沙发上有什么意义。 只有那种书的每篇长度刚好适合电视广告的长度。 那么,抽水马桶上那本书,你又怎么说? 我看了会想大便。 如果你不把书装在架子上或是脑子里,我实在看不出书和垃圾有 什么差别。 网上“自由作家群”的作品总体质量并不高,多数只是些关于玩 电脑的感受和关于个人情感生活的小散文等,但因为创作的状态放松, 所以不时能冒出些“佳句丽词”来,有篇《电脑爱情“多恼河”》讲 的是一个不幸的故事:“我”的恋爱整个儿一个286速度,运行奇慢, 她的“文件”总打不开,我感情的“传输系统”绝对没问题,很畅通, 她的“接收系统”却时不时要出故障,最后恋爱还是“死机”了,因 为网络上杀来一“黑客”,而我和她又实在不“兼容”。 这一类的“文学作品”不少,一般在个人主页上。而在一般的书 吧站点里,像黄金书屋、清韵书院、书味频道、新语丝等,多数是转 载已发表的文章或已出版的书,基本上没有原创作品。“棋琪书吧” 的主人棋琪说:原创作品没法保证质量,太个人化,一般没人看。 说到网上的转载文学,那真叫浩如烟海,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 的,没有网上没有的。古今中外的作品,概莫能外,甚至还有《肉蒲 团》一类的书(不过是要交费的)。某站点的“精华文摘”中有篇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收集了很多红卫兵“诗歌”,还有当 年红极一时的劳模、铁人王进喜的大作也在上面:北风当电扇/大雪 当炒面/天南地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 与网上作者的“发烧”相反,很多作家对网络十分陌生,在记者 以前的一次采访中,大多数作家表示不知道自己的作品被搬上了网, 目前也没有听到过关于网上版权和付酬的明确说法。在中国作协、 《作家通讯》和《微电脑世界》联合举办的“数字化时代给文学带来 什么”的活动中,100多位作家出席,其中只有2人上网,还有几位曾 经在网上溜达过。网络对多数作家是“如雷灌耳、视之无物”。他们 遵循的,仍然是传统的文学秩序的格式。不过,已有些年轻的新锐作 家开始关注网络、利用网络了。最近邱华栋和几个朋友在网上搞了个 文学接龙的游戏,他以《网上跑过斑点狗》为题写了个开头让人续, 据说现在在网上很火。可邱华栋说:文学创作毕竟是很个人化的工作, 网上接龙只是一种游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创作,还是白纸黑字有成 就感。 但是,网上文学创作可能不仅仅是作者兴之所至的简单游戏了, 那些深夜时分在电脑前随意驰骋于自己的文学想象空间的年轻人,已 经从“痞子蔡”的一夜扬名中看到了成功的典范。 痞子蔡本名蔡智恒,读台湾成功大学的水利博士时在BBS上发表了 其连载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先是世界各 地的中文网友读得如醉如痴,后来印成书更是风靡一时,头一月竟然 再版了八次,紧接着又有制片商找上门来,要把这段网络爱情故事拍 成电影。台湾的中国时报转引一位作家的话说,痞子蔡很可能会成为 继琼瑶和三毛之后,第三位走红内地的台湾作者。 本月早些时候,四通利方的新浪网邀请了痞子蔡与读者进行网上 交流。从他的成功来看,随着这一代在电脑和互联网上长大的年轻人 的不断成长,网上的文学创作或许会很快脱离一般的信手拈来的业余 爱好层面。 网上办刊:只为过把文学瘾,编者竟然谁也没见过谁 第一份网上中文纯文学期刊创刊于1995年,叫《橄榄树》( http://www.wenxue.com)。它的前者《中文诗歌网》就是份正 经八板的期刊,有老总,有编辑,还有网上编前会,投稿的人还不少。 《橄榄树》编委会有十来个人,散布在世界各地,谁跟谁都没见 过。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聂建云编委说:当时就是想办个中文杂 志,对抗Internet上铺天盖地的英文,一提议,网上有人响应,就办 起来了。这是个全开放的杂志,想过把编辑瘾的,发个E-mail,水平 能力够的,就能坐上一把交椅,不想干的,说一声就能退出来,完全 义务,完全兼职,也完全自由。 但这又是一份完全意义上的杂志。用E-mail投稿的人几天内会收 到回信:“谢谢您的来稿,我们将在一个月内告知您来稿是否采用”。 只要比较一下传统文学杂志的“来稿三个月内未接到采用通知可自行 处理”、“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一类的话,这回信就委实太 温情脉脉了。网络的快捷提高了办公效率,各编辑很快就能读到自投 稿或组来的稿件,并在网上签发用稿单,确定下期的用稿。被淘汰的 稿子,如果作者愿意,也能公开在网上,但不在杂志站点上,这样所 有的人都能看到采用稿和未用稿之间的区别,并据以评判杂志的品味 和编辑的鉴赏水平。 现在美国的总编祥子告诉记者:在《橄榄树》发表文章不付稿费。 事实上,杂志的大部分开支由在美国的几位编委自掏腰包。不赢利, 也不付酬,这一方面显示了办刊和创作的非功利性,一方面也说明网 络的黄金时代还没有到来。没有公司在网络文学杂志上登广告,杂志 也没法向访问者要钱。网络上的大部分资源目前是免费共享的。《橄 榄树》既无关政治,又不涉色情,何况还处在这样一个纯文学低潮时 期,谁肯掏钱看你这份杂志?但它的稿源却并不缺,无论编者还是作 者,都只是因为热爱文学,也因为“好玩”。而且《橄榄树》不拥有 所发文章的著作权,作者照样可以拿到传统文学杂志上去发表。 在网上,像这样正式的文学期刊很少,多数就是些书吧和文学站 点,里面也基本上不发原创作品,多是热门图书,其中最多的是爱情、 武侠、侦探、军事小说等。春光书屋的站长wf说:事实上,太纯的文 学站点根本没法吸引人来访问。所以他的书屋里设了不少(爱情、成 功)心理自测、笑话、漫画、游戏及股市行情等,事实证明,到书吧 来做游戏(包括挖地雷、跟西施打扑克这类低级游戏)的人比看文学 作品的人要多得多。 “不说别的,在网上看书,钱也花不起呀。再说,现在有什么小 说是你看得懂的,又有什么散文是你值得花钱去读的?”一位经常光 顾书吧的网虫在留言板上不屑地说。他上网不过是为了了解书市动态 行情罢了。 所谓网上文学杂志,更多的就是上了网的杂志,像《人民文学》 之类。但据说访问的人不多。人在网上,触到现代高科技的脉搏,很 自然地会心悸而躁动,所以访问者习惯看些短笑话(如“——你怎么 自己做饭?——我厨娘结婚了。——跟谁?——跟我”一类),而没 法沉寂下来认真看长作品。好几家上了网的文学杂志也表示:他们的 主要精力还跟以前一样在杂志上,上网只是副产品,他们一般只通过 网络扩大杂志影响,并在网上先占个地盘,以防网络大发展时落伍, 而并不指望真有多少人读杂志。 文学网虫:并不疯狂,一个个仿佛都那么冷漠 一般来说,没有真正的网上文学人。网虫们更感兴趣的是信息、 游戏,作文学读文学都是兴之所致;作家更感兴趣的是创作、出书, 上网只是玩票,好奇。 多数网虫对网上文学的评价不高,意见集中在内容粗糙、杂乱、 不规范、良莠不分等方面。其中最糟糕的是古典文学,错别字常见不 说,而且有些异体字或古字因汉字库里没有就空出来,或者说明:左 边什么偏旁,右边是什么,然后用括号括起来,看了让人哭笑不得。 记者进入了一个书吧的聊天室,在网友指点下找到了从《孔雀东 南飞》中发现中国首例左撇子刘兰芝的libido。他告诉记者:网络是 个高度自由又完全失范的空间,是最合适解构主义者和精神病人的地 方,以前有人从《离骚》里读出了同性恋,从《野草》里读出了鲁迅 对弟妹的觊觎且言之凿凿。事实上,正是网络文学和文学人把文学 “玩”成了最没意义的东西。在他的指引下,记者看了非作家玩票系 列[BIG5]黄又兮的几篇小说散文,的确很意识流,让人头晕。我们 在聊天时,另一位网友插进来说,网络最坏的一点就在于谁也见不着 谁,像午夜电话,人们可以把心底里最黑暗、最肮脏、最无聊的东西 都毫无顾忌地倒出来。其结果是使网络失去了最可宝贵的真诚和神圣 感,包括文学的神圣。现在的青年都乐于表现顽主、痞子的一面,谁 要说自己献身文学,是会被笑话的。libido反驳说,真诚还是有的, 去年两青年不就是在网上谈热了后来结婚了吗?但神圣感的确不多, 特别在几个著名的聊天室里,年轻人多,谈正经事的很少,瞎掰呗。 议论政治、交流技术、聊人生感触的多,文学不是热门话题。 最后,记者试着公开了一个问题:你怎么看文学?你愿意用一生 从事文学事业吗?半天时间,居然收到了好几个回答。有一个是: “文学是你忙碌一天后回家,在过街天桥上猛然看到高楼大厦、车来 车往和一抹夕阳时感觉到的那种东西。可是除了无证小商贩和乞丐, 谁会老呆在天桥上呢?”另一个回答是:“我愿意用一生去追(文学, 或者别的),只要你每月给我800元房租和1000元生活费。”还有一个: “哥们,等我发了财,一切都好说。”最后一个是:“现在这个时代 还没轮到文学说话。但我愿意为大家保持这个小小的火种,到时候再 燃成燎原之势”。我很想把末一个回答给libido看,让他知道文学—— 包括网上文学都并不缺乏神圣和尊严,但libido已经下线了,别人让 我欣赏了他的一篇新作——《当爱已成网事》: 网事不要再提,Modem已多风雨,纵然记忆抹不去,ID都还在心里。 真的要断了联系,让电话好好继续,你就不要再苦苦追问我的IP。上 网它是个难题,让人目眩神迷,不Talk或许可以,不灌水却太不容易, 网费它真的离奇,抽风也让我着急,我对你依然沉迷,我对自己无能 为力,别留连网友中,GGMM柔情万种,不要问他是否会相逢,不要管 他是否言不由衷,为何PING不通,虽然有网就有痛。有一天你会明白, 有了BBS就会不同,浏览总是太匆匆,我好害怕见到帐单以后心痛(网 费太重),戒了网就没有痛(戒了网也没有用),将网事留在风中。 据说libido是只老鸟,他不久会把新作配上如泣如诉的旋律搁在 他个人网页上。对多数网虫来说,这可能比王安忆在《收获》上又发 了个长篇更具有吸引力。 中华读书报1999.3.31.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hu Apr 1 01:37 PST 1999 X-UIDL: 5e4d3b41521e375f44681511ff5d98fc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BAA23228 for xys-friends-list; Thu, 1 Apr 1999 01:28:25 -0800 (PS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5-90.funtv.com [206.19.103.90])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BAA23223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1 Apr 1999 01:28:17 -0800 (PST) Message-Id: <3.0.3.32.19990401012632.00b692c4@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Thu, 01 Apr 1999 01:26:32 -08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网站读中国报纸--网站评点之二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7056 Status: RO X-Status: >光明日报的确是国内网页做的比较好的几家之一,内容挺 >多,速度不慢,GUI也不花梢. > >象俺这样的俗人还爱看证券时报的财经周刊,也是信息量 >挺大的网上报纸之一.最新的一期还有一篇讲汉林书店的. > 才发现我的标题错了一个字,应该是“网上”。 汉林书城还处于创业阶段,就拿它当成功的例子,未免太早 了。连邦连锁店的月销售额只有人民币一万元,应该算是很 少的,不知为何也拿来当成功的例子?莫非国内的软件零售 真的那么不景气? 方舟子 (原载《证券时报》财经周刊1999.3.27.) 中国网络营销,一场游戏一场梦? ----网上书店新版演义 施彤宇毛一丁/文 亚玛逊在线书店早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闻名遐迩,与 之分庭抗礼的BKS网络书店则通过一系列企业合并动作, 在华尔街引发地震。 然而当来自大洋彼岸的网络图书销售热潮引得无数国 人为之耳热心跳不已时,国内一些先行一步的网络书商, 却不得不面临诸如“上海书店上网定单无几”这样的冷遇 。正如同当年大家一窝风搞ISP、做ICP一样,现在宣称自 己要做网络图书销售和已经开始投入运行的国内网络书店 依然层出不穷。 北京图书馆改名又上网;北京图书大厦不甘人后;汉 林书店内引外联,通过“新语丝”将手伸向海外;科利华 这只中关村里的“量子游击队”更是秉承“先造声势再办 事”的原则,目标显然是放在中国网络图书销售龙头的位 置上…… 那么在所有这些纷繁的市场传播背后,究竟隐含着怎 样的背景?现在甚嚣尘上的网上书店究竟是靠卖什么来挣 钱? 亚玛逊—— 网络时代的美国梦 亚玛逊是以网络图书销售,首先在华尔街一炮打响的 少数高科技股票之一。其最早以网上卖书打出名号,之后 又成功地将其品牌推展到音乐产品的网络销售方面,而现 在它还想继续以同样的方式将“亚玛逊”这个品牌推广到 药品和卡片方面,软件商品的网络销售的可行性探讨也在 进行中。 由此可见,亚玛逊绝不是我们在国内通过一些简略的 介绍而想当然地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单纯的网络书店。网 上图书销售仅仅是亚玛逊在各种网络机会中选中的一个突 破口,而其真正的目标则在于要成为一个货真价实的网络 销售门户站点。 事实上,亚玛逊视网络为一种新型的销售渠道和方式 ,而书本和音乐产品的特性只不过是最适合在网络上进行 销售的商品。也就是,说亚玛逊所有的发展都将是着眼在 比特世界中,始于网络也终于网络。因此,当亚玛逊选择 销售的产品时不会有特殊的偏好,而仅仅根据商品的特性 是否适合以网络方式进行销售。 由此可见,亚玛逊想做的是网络上的沃尔玛,所以它 除了利用自己在网络图书和音乐销售的领先地位,在华尔 街股市上套取了巨额投资外,其主要的精力已经转向大量 的水平购并零售各类商品的网络经营者方面。而这个发展 方向的最顶点,则是一个统一在亚玛逊品牌之下,涵盖其 所有网络销售品种的电子商务门户站点。 然而,当人们沉醉于亚玛逊在华尔街的巨大成功时。 近乎冷酷的投资分析家们却在不断地向我们指出——亚玛 逊借以奠定网络图书销售老大地位的低利润图书和音像制 品销售造成毛利下降的致命伤。尽管去年第四季度亚玛逊 公报盈余,但也仅仅是比预期亏损减少了每股4美分,事 实依然亏损每股0.14美元。亚玛逊近来采取的所谓“激进 投资政策”究竟能否扭转自1997年以来不断增长的亏损, 现在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随着华尔街股市对亚玛逊投资 规模的迅速增加,1999年亚玛逊每股亏损1.75美元的投资 预计,就使得这个正在进行中的网络时代美国梦,最终结 局还在美梦或噩梦的两可之间。 中国网上营销—— 理想与现实之间 自从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名词在中国的电脑专业媒体上 第一次出现以来,在短短的三两年间一下冒出了大群的I CP站点,但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电子商务,却依然停留在 媒体和笔杆子之间的嘴仗里。但当1997年亚玛逊在华尔街 一夜暴富之后,来自大洋彼岸的样板戏,让还处于观望的 国人猛然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上网卖书原来可以这么 挣钱! 于是,在第一时间一些为了卖书而卖书的网站出现在 中文网络世界里。遗憾的是,由于中国图书出版和销售政 策与实际销售市场中无法回避的因素,加上缺少从股市获 得风险投资的融资机制,中国上网开办的书店几乎开一个 败一个。 即便是亚玛逊这样的巨头,至今也没能从图书销售上 赚到钱,所以中国网络书商们大可不必感到难堪。倒是相 当多数的图书销售网站从生到死竟然连定单也没收到几份 ,却着实是一件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事情。 设想如果有人建立了这样一个网上书店,上面首先有 完善、具有良好使捷性的网络购书界面;这就如同一个传 统书店的店面布置,一定要有足以吸引网络居民注意力的 丰富内容并能够提供强大的检索机制;其次是提供多种方 式的购买方式,并为每一种方式展示了成功例证;最后是 在后台配合有一套至少能辐射国内主要大中城市的快速物 流配送体系,可以让不同地域的购买者都能在同样的时间 周期内得到选购书籍。此时再配合必要的品牌市场传播和 广告推动,那么这样的书店是不是能赚到钱可能还不好说 ,但至少获得足够数量的定单来形成规模化经营,还是很 有希望的。 上面设想的是一个理想化的中文网络书店。在实际操 作中,单是与金融机构合作电子货币支付、安全认证和货 物配送体系,就不是任何一个有志于网络销售的人都可以 轻松解决的问题。 但反过来说,在以往我们对网络与电子商务的舆论传 播中,却搀杂太多猎奇和神话,结果形成了曲解——仿佛 一到了网络上,就可以回避掉所有现实当中无法克服的问 题,单凭一个新奇的主意加上三五知己,就可以创造一番 网络奇迹。然而,网络从来都不过是现实社会一个组成部 分,虽然具有很多前所未有的特性,但也绝不是万应灵药 。 就拿网络图书销售来说,亚玛逊为了完善其网络图书 和音像制品的销售能力,一直在不断地加大其在销售商品 配送体系上的投入,为此甚至不惜扩大原本就已十分庞大 的投资开销,包括在1999年于内华达州建立起新的配销中 心。可见,网上卖书并不只是一种十分单纯的网络行为, 要成就一种完整的电子商务,只有网络技术和思路绝对不 够,来自原子世界的支持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基础。 用这种比特和原子的关系来对照那些或已经死亡或还 在挣扎的网上中文书店,其中的利弊也就十分清楚了。 首先,从中国现有的图书音像制品的出版和发行市场 来看,最具有体系化和辐射力度的,非新华书店系统莫属 。但恰恰是这个系统,是所有图书市场上最缺少商业竞争 机制和市场服务色彩的。对比于其它松散的个体书商和出 版社发行体系,新华书店中所具有的计划经济时代下形成 的呆板冷漠的官商作风,即便是到了网络上恐怕也难以有 所改观。 而那些已经网络上看到图书网络销售巨大前景的人们 ,则又多是个体或小规模的地方图书销售者,面对巨大的 网络市场,他们所能整合的原子资源和启动资本非常有限 ,再加上网络营销所涉及到的金融和技术问题,更是让他 们精力和金钱捉襟见肘。于是,除了在开始造点传播势头 外,再也很少有能力从市场的角度分析且完善自己的销售 体系了。 那么是不是中国的网络营销就此没有希望了呢?事实 显然相反,眼前就有两个十分成功的例子摆在眼前。 第一个就是国内著名的正版软件连锁销售机构——连 邦软件连锁销售组织,其试点的新闻网站在一向被国人视 为赔钱赚吆喝的网络销售方面,已获得根本性突破。截止 1999年2月,连邦网络电子产品销售额已经突破了每月1万 元人民币。当然,连邦网络营销的成功还只是一个初步的 胜利,从绝对数量上来说,网络销售的整体水平还远远低 于传统销售。而连邦的成功也更多的体现了大型连锁销售 企业市场营销决策者,在合理整合现有资源上的功力高下 。 那么,作为中小型甚至个体网络从业者,面对中国巨 大的网络市场,是不是就根本无能为力了呢?这里就可以 看出第二个成功实例的意义了。 汉林书店是一家不大的企业,但他们将眼光投向已经 十分发达的欧美网络图书销售市场,借助与一家在网络上 具有相当国际知名度的文学网站“新语丝”的合作,将自 己的网络书店开到了美国,专门向美国的华人和留学生以 及对中国有兴趣的读者,销售中国国内出版的书籍。 从连邦和汉林这两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目前中国网 络销售市场尽管尚不发达,但并非没有可做的余地,而图 书销售很可能是其中的突破口。 无论是连邦还是汉林书店,其根本的指导思想是如出 一辙的,那就是一定要立足于自身的原子基础,在比特的 理想与原子现实之间寻求市场出路。如果从这个角度看, 那么,这些现在正在我们面前表演着网络销售成功戏剧的 先行者,在他们的网上店面里,卖的其实并非书籍或别的 什么有形的商品,而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和商业模式。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hu Apr 1 12:44 PS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MAA07645 for xys-friends-list; Thu, 1 Apr 1999 12:32:59 -0800 (PST) Received: from chem.bu.edu (chem.bu.edu [128.197.30.18])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MAA07641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1 Apr 1999 12:32:54 -0800 (PST) Received: from radon.bu.edu (wxu@radon.bu.edu [128.197.30.16]) by chem.bu.edu ((8.8.8.buoit.v1.0)/8.8.8/(BU-W-10/08/98-v1.0)) with SMTP id PAA24922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1 Apr 1999 15:31:40 -0500 (EST) Received: from localhost by radon.bu.edu (4.1) id AA01924; Thu, 1 Apr 99 15:31:38 EST Date: Thu, 1 Apr 1999 15:31:37 -0500 (EST) From: Wenrong Xu <wxu@chem.bu.edu> Reply-To: Wenrong Xu <wxu@chem.bu.edu>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斋饭 Message-Id: <Pine.SUN.3.96.990401101726.23039A-100000@radon.bu.edu>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MIME-Autoconverted: from QUOTED-PRINTABLE to 8bit by xys.org id MAA07642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S-ASCII Content-Length: 505 Status: RO X-Status: > 善哉!善哉!山门清净之地,成日价不是淡菜就是 > 糙粥,吃得顶门心灰暗。如能弄些 BBQ 换换口味, > 真是胜造十三级浮屠。好象在博士囤附近也有不少 > 本寺的施主檀越,依我看,可选个黄道吉日,大家 > 伙一起去龙凤楼的早茶厅化些斋饭。有哪几位想结 > 个善缘的,干脆举个手吧。 > > 亦歌--小费就由随施主付了:-) > ~{NR86#,NR86!#R`4s2vJ&5cHKM7W<18U+79:CAK!#~} ~{LlR;#?Hg9{H%#,DG7]R29iNR#,KdH;Dz@O=L5D#F#I#L#T#E#R#I#N#G~} ~{7=7(03VA=qC;E*Cw0W#:#)~} ~{Kf2(~} ~{P!Iy5X#:N*AK2;@K7QMxBgWJT4#,T[;9JG5WOBWT8vILA?PP2;#?~}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hu Apr 1 18:16 PS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SAA13925 for xys-friends-list; Thu, 1 Apr 1999 18:02:17 -0800 (PST) Received: from mail.ttlc.net (mail.ttlc.net [208.130.9.4])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SAA13914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1 Apr 1999 18:02:09 -0800 (PST) Received: from oemcomputer [206.151.172.88] by mail.ttlc.net (SMTPD32-5.01 EVAL) id A48B18CB00F2; Thu, 01 Apr 1999 20:59:39 EST Message-Id: <3.0.5.32.19990401220113.007a55b0@mail.ttlc.net> X-Sender: yige@mail.ttlc.net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5 (32) Date: Thu, 01 Apr 1999 22:01:13 -08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yige <yige@ttlc.net> Subject: Re: XYS-FRIENDS: 斋饭 In-Reply-To: <Pine.SUN.3.96.990401101726.23039A-100000@radon.bu.edu>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435 Status: RO X-Status: >~{NR86#,NR86!#R`4s2vJ&5cHKM7W<18U+79:CAK!#~} >~{LlR;#?Hg9{H%#,DG7]R29iNR#,KdH;Dz@O=L5D#F#I#L#T#E#R#I#N#G~} >~{7=7(03VA=qC;E*Cw0W#:#)~} >~{Kf2(~} 好了,好了,这下付小费的人也有了,目前已点到有万师兄 和随师妹等四人,拟于某个星期六在博士囤某饭铺举行新语 寺美东分寺化缘大会,大家一起喝早茶,吃笛姆·桑,说不 定还能去舟子和古平那里实报实销。现名额有限,凡友好人 士有空前来一聚者,快快私下里给我来个妹儿。 亦歌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2 06:07 PS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GAA28756 for xys-friends-list; Fri, 2 Apr 1999 06:03:37 -0800 (PS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3-192.funtv.com [206.19.99.192])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GAA28749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2 Apr 1999 06:03:33 -0800 (PST) Message-Id: <3.0.3.32.19990402060148.00952648@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Fri, 02 Apr 1999 06:01:48 -08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西游漫记》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417 Status: RO X-Status: >独成一家,不配做文学家的郭沫若的书法竟然蔚然可观——往后, >我就不再相信“文如其人”这样的鬼话了,还在暗暗的搜集有关证 >据——以上就是我搜集的证据。(包括张光宇——虽然我爱他的漫 德才学识,我看郭沫若也就德比较欠缺,不必因为不齿其德就否认 其才其学其识,连文学家的资格也要给取消了,又不是只有道德家 才配当文学家,往往流氓反倒是才子。何况既然连周作人之叛国行 为都成了“所谓”,对郭沫若之缺德更不必求全责备。 方舟子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2 06:08 PS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FAA28500 for xys-friends-list; Fri, 2 Apr 1999 05:53:19 -0800 (PS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3-192.funtv.com [206.19.99.192])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FAA28496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2 Apr 1999 05:53:15 -0800 (PST) Message-Id: <3.0.3.32.19990402055130.00952648@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Fri, 02 Apr 1999 05:51:30 -08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水浒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713 Status: RO X-Status: >前一阵看之友们谈花聊及红楼,我想到了水浒,曾记去年舟子与人争 >辩时提及过古本 120回水浒,好象这水浒与现在 120回本的不一样, >我真没看过,不知舟子可否将其放在网上,没校也没关系。xixi 不记得我曾经跟人争过什么《水浒》,应该是没争过,因为我对《水浒》 也就是小时候看过一遍,一百零八将都记不全,如果不是有关其中的字 呀、词呀之类的“无聊”问题,大概不敢跟人争。 至于所谓古本《水浒》,是曾经有人送来过几篇前言,此外就没有下落。 未校对的120回《水浒》是“今本”,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的那本。 对所谓古本,我总是怀疑其真实性的。从古到今,几乎所谓的古本都是 假的,都是因为觉得通行本有缺陷而伪造出来的。世间少有那么美妙的事。 前几年不还闹过古本八十一篇《孙子》的闹剧吗?至今还有学者不愿否 认那是今人很拙劣的伪造呢。 方舟子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2 15:32 PS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PAA09805 for xys-friends-list; Fri, 2 Apr 1999 15:24:55 -0800 (PST) Received: from pop1.tm.net.my (pop.tm.net.my [202.188.95.1])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PAA09800; Fri, 2 Apr 1999 15:24:50 -0800 (PST) Received: from tm.net.my ([202.188.51.100]) by pop1.tm.net.my (InterMail v03.02.05 118 121 101) with ESMTP id <19990402232332.DLYV276@tm.net.my>; Sat, 3 Apr 1999 07:23:32 +0800 Message-ID: <3703C341.79469958@tm.net.my> Date: Fri, 02 Apr 1999 03:04:33 +0800 From: Jade Dragon <leeylong@tm.net.my> X-Mailer: Mozilla 4.5 [en] (Win98; I) X-Accept-Language: en,zh,zh-CN,zh-TW MIME-Version: 1.0 To: Shi-min Fang <fang@xys.org> CC: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iso-8859-1?Q?=CD=F8=C9=CF=A1=B0=B4=BF=A1=B1=CE=C4=D1=A7=D3=EB=A1=B0=B4=BF=A1=B1=D0=C2=CE=C5?= References: <3.0.3.32.19990401011652.00b686d4@xys.org>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918 Status: RO X-Status: 方舟子, 蜻蜓我也算半个靠文字为生的“写字者”(不敢说是新闻工作者journalist), 不过,看了那篇署名“本报记者陈洁惠”报道的网上文学原生态 (也没有看完,因为觉得有些无知),再加上你的“解释”, 我觉得中国人(某些人)对网际网络的认识实在少。这也许是因为中国 的网际网络才起步所造成的?还是某些人的态度所造成的? 又或者是中国太过管制网络所造成的? 如果这样误导读者的报导(我不知道算不算误导?)也可以刊出来, 就别怪外人(像蜻蜓我般对中国一知半解的)会对中国产生误会了。 现在我这里还可以听到传说中国的乡亲(和这里的华人有亲戚关系的乡下人) 都一直以为在海外的华人个个都是富翁,因此,这里的人到中国探亲, 回到祖家乡,整条村的人都会来认是亲戚,然后像强盗(对不起,用词也许 太过分了)把你身上所有的钱和物件都“要”去了。。。。。。。 所以,这里的华人如果到中国旅游,都怕回家乡的(当然,有钱的不怕, 太想念亲人真正回家乡探亲的也不怕。。。。) 这也许算是片面之言,(也算误导吧?哈哈) 不过,蜻蜓我相信会是真的! 蜻蜓李 =|=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2 18:30 PS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SAA13086 for xys-friends-list; Fri, 2 Apr 1999 18:20:18 -0800 (PST) Received: from viper ([204.249.10.4])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SAA13082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2 Apr 1999 18:20:13 -0800 (PST) Received: from localhost by viper (931110.SGI/96.07.19) id AA08934; Fri, 2 Apr 99 20:57:12 -0500 Date: Fri, 2 Apr 1999 20:57:10 -0500 From: Yan-Si Zhang <yzhang@xi.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Oh Lord,What fools these mortals be! In-Reply-To: <Pine.SGI.4.05.9903161119350.13156-100000@viper> Message-Id: <Pine.SGI.4.05.9904022048210.8926-100000@viper>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S-ASCII Content-Length: 5417 Status: RO X-Status: ~{2;>CG02;WTA?A&#,4R4RC&C&RkAKR;F*#";0K5DGJWB^B|~} ~{5Y?KILt%J+#"!#R;;*4s8ETZ1`OBR;FZ5D!6PBSoK?!7#,~} ~{NJ03JG7qR*P^8D!#03;XM7O8?4R;1i#,2R2;HL6C5D5X7=~} ~{L+6`#,SHFdJG6TA=>dI/J+5D::Rk#,03:AN^PEPD!#GkAK~} ~{R;;*2iR;OBS"Rk4s<R5DJi#,9{H;035D7-RkSkT-J+E#M7~} ~{BmWl!#V;:C;X@4WTNR<lLVR;7,!#~}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1H=OG3OTCw0W!#V;JG#S#h#a#l#l!!#I#.#.#.N*~} ~{#S#u#b#j#u#n#c#t#i#v#e!!#m#o#o#d#,1mJ>5D2;JGJBJ5#,~} ~{6xJGR;VV?ID\#,4xSPRINJ;rT8M{!#O`51SZ#I#f!!#I!!~} ~{#s#h#o#u#l#d#.#.#.#,:MT-J+5D5Z6~>d?[5C:\=t!#A:WZ~} ~{a7OHIzRk3I#"NRTuC4D\9;0QDc@41HWwODLl#?#"#,7-;XS"~} ~{So#,S&8CJG#H#o#w!!#c#o#u#l#d!!#I#.#.#.!#M@06OHIz~} ~{Rk#"D\2;D\HCNR@40QDc1HDbWwODHU#?#"#,;9T->M1d3IAK~} ~{#C#a#n!!#I#.#.#.!#KF:u6<2;W<H7!#03Ub@o>MC078H(M~~} ~{CGR;OB#,8D3I#"S{0QDc1HWwOD<>5DR;Ll#,DcH4JG8|<S?I~} ~{0.R28|<SNB:M#:#"!#51H;#,030QNJ:ER2Rk3IAK6::E#:#-#)~} ~{!*RQH;7-RkAK#,8I4`395WR;5cBo!##:#-#)~} ~{AmR;>d~} the master mistress of my passion, ~{03Ok51H;5DRkND#"NR<$Gi5DE.VwHK#">M4m5CR;Kz:zM?AK!#~} ~{FdJ5Ub>d5=5WJGI6RbK<#,TZI/Q'=gR2Uy5CWnHHDV!#HO6(~} ~{P!I/JGM,PTA55D6A3v3`BcBc5D0.S{#,0Q#m#a#s#t#e#r~} ~{#m#i#s#t#r#e#s#s=bN*Gi@I#,IuVAI/>g#T#r#o#i#l#u#s~} ~{#a#n#d!!#C#r#e#s#s#i#d#a@o5D4J#m#a#s#c#u#l#i#n#e~} ~{#w#h#o#r#e#;AmR;<+6KH40Q#p#a#s#s#i#o#n=b3I#"J+#"#,~} ~{P!I/DC@4>4OW8xR;8vDPWS#,HgM,51J1NdJ?CGN*PD0.5D~} ~{#(2;:,SPPT5DT8M{#)9s8>A"9&P4J+R;Qy#;VP<dEISP5DHO~} ~{N*#m#a#s#t#e#r!!#m#i#s#t#r#e#s#sJGI/J?1HQGOkK5R;~} ~{8v1>VJ1HE.HK8|8_9s5DDPWS#(#m#a#s#t#e#r#)#,H4SPE.~} ~{HK#(#m#i#s#t#r#e#s#s#)5DC@@vCfH]!"Q[>&:MNBHa5DPD#,~} ~{DG<~#"#p#r#i#c#k#"2;Kc!##:#-#)UbSk9zDZVnOHIz5D@m~} ~{=bKF:uWn=S=|!#~} ~{I/J?1HQG5DPTGcOr<0K{:MK{ILt%J+VP6~8vVw=G5DJB6y#,~} ~{OVTZHKCG;9TZUyB[2;P]!##D#a#r#k!!#L#a#d#y:MI/J?1H~} ~{QG?O6(SPHbLe9XO5#(<{#1#5#1JW#)#;Sk#F#a#i#r!!~} ~{#Y#o#u#n#g!!#M#a#n5DJB6y#,>MjSCAPm6`!#SPHK;9TZ2B#,~} ~{P!I/JG2;JG0QK{=iI\8xK}#,V}OB:s;Z2;<05D4s4m!##:#-#)~} ========== From yihua@guomai.sh.cn =========== ~{=qLlTZIO:#Ji3GUR5=H}VVRk1>#,3-AK<8VV>u5C2;4m5D~} ~{8xDc!#FdVPA:WZa7SkM@06R;Qy#,6<JG4s<RTg>MJlV*5D~} ~{I/J.KDPP7-RkC{<R!#2\CwBW7-RkAKR;8vI/J.KDPPH+</#,~} ~{7-@@V.OBR2Iu:C!#1H=OV.OB#,A=JW6<JGA:Rk5CWn:C!#~} ~{NR;96A9}A:Rk5DFdK|J.KDPP#,C?>d6<JGJ.6~Rt=Z!#M@~} ~{2;<F=OUb8v#,6x2\TrVpEEAPFkU{V.D)H4FzRt=ZFkU{V.~} ~{1>#,R2?0N*R;>0!#~} ~{6AAK5Z#2#0JW#,2E7"OV@OPV5D!0NR<$Gi5DE.VwHK!14s~} ~{4s5XRk4mAK!#NR>u5CUbJWJGDPM,V>V.<d;%Ty5D>x<QGi~} ~{J+#:#)5+J+VPQsRgWEGi0.6x7GPT0.#,IuVA6TDG6`S`5D~} ~{6+Nw;9:\SPRb<{!#UbSkM,PTA5;9JGSPGx1p5D!#~} ~{AmMb#,4S2\Rk1>@o;qV*!0~}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1>d5D3v5dJGJ%>-~} ~{J+F*#2#3UB#4=Z!#;X@4R;2i#,T-NDJG#:~} Yea, though I walk through 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 I will fear no evil: for thou art with me; thy rod and thy staff they comfort me. ~{A:WZa7Rk#:~} ~{#1#8~} ~{NRTuC4D\9;0QDc@41HWwODLl#?~} ~{Dc2;6@1HK|?I0.R21HK|NBMq#:~} ~{?q7g0QNeTB3h0.5DD[HoWw<y#,~} ~{ODLl3vA^5DFZO^SVN4CbL+6L#:~} ~{LlIO5DQ[>&SPJ1UU5CL+?aAR#,~} ~{K|DG1~R+5D=pQUSV3#TbQZ1N#:~} ~{1;;zT5;rN^3#5DLl5@Ky4]U[#,~} ~{C;SP7<Q^2;VUSZ5q2P;rOz;Y!#~} ~{5+JGDc5D3$ODS@T62;;a5qBd#,~} ~{R22;;aKpJ'DcUbp(=`5D:l7<#,~} ~{;rK@Iq?d?ZDcTZK{S0@oF/24#,~} ~{51DcTZ2;P`5DJ+@oSkJ1M,3$!#~} ~{!!!!V;R*R;LlSPHK@`#,;rHKSPQ[>&#,~} ~{!!!!UbJ+=+3$4f#,2"GR4M8xDcIzC|!#~} ~{#2#0~} ~{DcSP81E.HK5DA3#,SITl;/GWJV~} ~{K\>M#,Dc#,NRHH0.5DGi8><fGi@I~} ~{SP?EE.HK5DNBMq5DPD#,5+C;SP~} ~{7484:M1d;C#,OqE.HK5D<YPD3&#;~} ~{Q[>&1HK}CwCD#,SV2;DGC4TlWw#,~} ~{AwEN0QR;GPJBNo6<6FIO;F=p#;~} ~{>xJ@5DC@I+#,<]SyWER;GPC@I+!!#(Ww!0<]T&!1=O:C!##)~} ~{<HJ9DPHKTNQ##,SVJ9E.HKUp>*!#~} ~{?*M7T-JG0QDc51E.HK@444Tl#:~} ~{5+Tl;/K\TlDcJ1#,2;>uWEAKCT#,~} ~{Ns<S8xDcR;<~6+Nw#,Ub>M0~5t~} ~{NR5DH(@{!*!*Ub6+Nw6TNR:AN^RbRe!#~} ~{!!!!5+Tl;/TlDc<HW(N*E.HKSd?l#,~} ~{!!!!HCNRU<SP#,6xK}CGOmJ\#,Dc5D0.!#~} ~{M@06Rk#:~} ~{#1#8~} ~{D\2;D\HCNR@40QDc1HDbWwODHU#?~} ~{Dc?IJG8|<SNB:M#,8|<S?I0.#:~} ~{?q7g;a45BdNeTB@o?*5D:C;(6y#,~} ~{OD<>5DIzC|SVN4Cb=aJx5CL+?l#:~} ~{SPJ1:r2TLl5D>^Q[UU5CL+WFHH#,~} ~{K{DG=p2J5DA3I+R2;a1;UZ05#;~} ~{C?R;QyC@Q=#,W\;a@k?*C@6x5rBd#,~} ~{1;J1;z;rU_WTH;5D4zP;Ky4]2P#;~} ~{5+JGDcS@>C5DODLl>v2;;a5r?]#,~} ~{DcS@T62;;aJ'H%DcC@5DRGL,#;~} ~{K@Iq?d2;WEDcTZK{S0WS@ou\un#,~} ~{Dc=+TZ2;P`5DJ+VPSkJ1<dM,TZ#;~} ~{!!!!V;R*HK@`TZ:tN|#,Q[>&?45C<{#,~} ~{!!!!NRUbJ+>M;nWE#,J9Dc5DIzC|C`QS!#~} ~{2\CwBWRk#:~} ~{#2#0~} ~{DcSP4sWTH;GWJVW10g5DE.PT5DA3#,~} ~{Dc_O#,NR?`K<?`A55DGi@I<fGi8>#;~} ~{DcSPE.PT5DHaGi#,5+H4C;SPU4H>~} ~{J1wVE.HK5DK.PTQn;(:M3/GXD:3~#;~} ~{DcQ[>&1HK}CG5DCwAA#,5+2;GaY,#,~} ~{2;;a0QKy<{V.No6<6FIOR;2c;F=p#;~} ~{Dc</C@SZR;Im#,An=?M^Sq@I0]59#,~} ~{94W!AKDPHK5DQ[R2>*AKE.6y5DPD#,~} ~{4sWTH;?*J<1>OkTlDcN*:lQUf-@v#,~} ~{5+K\TlV.VPK}H4N*Dc6x6iHkGiMx#,~} ~{PDWmIqCTV.<dK}0~6aAKNR5DH(@{#,~} ~{0QR;<~6TNRN^SC5D6+Nw<SDcImIO!#~} ~{!!!!5+<HH;K}N*E.HK5D;6Si0QDcK\3I#,~} ~{!!!!>M0QPDV.0.8xNR#,HbLe0.9iK}CG!#~} ~{;9SP8vN^C{P!12Rk5C?4KF:\QE#,5+2!>d4mWVA,F*#,GR2;9KPE~} ~{4o!#?4@4VPNDC;9}9XJGRk2;:CJ+5D!#~} ~{#1#8~} ~{NRTuQyD\0QDc1HWvODLl#?~} ~{Dc1HK|8|?I0.R28|NB:M#:~} ~{NeTB5D=?@YSP1)7gUp5_#,~} ~{OD<>5DJYC|:\6L>M6H9}!##(!0:\6L>M6H9}!12;M(!##)~} ~{SPJ1:r51?UUUR+WEARHU#,~} ~{SVMyMyK|5D9b2IW*Ru5-#;#(S&JG!09b2J!1!#!0Ru5-!1IzTl#,?IWw!0Ru05!1!##)~} ~{72JGC@Q^VU0QC@Q^O{J'#,#(2;M(!##)~} ~{TbJ\TKJ}:MJ1Pr5D4]2P!##(!0J1Pr!1JG<>=Z1d;/#,KyV81HWTH;1d;/U-!##)~} ~{DcS@:c5DOD<>S@2;5rAc#,~} ~{6xGR3$0QDc5DC@Q^1#4f#;~} ~{K@IqDQ?dDcL$K|5DSDS0#,#(Ub>d=ODQ#,M@06R2C;Rk:C!##)~} ~{V;RrS@:c5DJ+:MDcM,4:!##(!0M,4:!1SVIzTl#,?I=bWw!092M,7"Gi!1#:#)#)~} ~{Ll5X<dD\SPHK<xIMND2I#,#(Ub>dK{8I4`WT<:P4AK#:#)#)~} ~{UbJ+>MAw4+>M=LDcS@TZ!#~}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2 21:48 PS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VAA17265 for xys-friends-list; Fri, 2 Apr 1999 21:39:05 -0800 (PST) Received: from mail.hnisi.com.cn ([202.96.151.97])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VAA17261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2 Apr 1999 21:38:52 -0800 (PST) From: huye@hnisi.com.cn Received: by mail.hnisi.com.cn(Lotus SMTP MTA SMTP v4.6 (462.2 9-3-1997)) id 48256748.001EF4A6 ; Sat, 3 Apr 1999 13:38:07 +0800 X-Lotus-FromDomain: NOTES To: xys-friends@xys.org Message-ID: <48256748.0017FB94.00@mail.hnisi.com.cn> Date: Sat, 3 Apr 1999 13:34:24 +0800 Subject: XYS-FRIENDS: 留不住的青春怅怅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1574 Status: RO X-Status: 王家卫的电影所能引起的兴趣,对我来说早就是有限的很。 朋友说他的电影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给影评人无限空间,他不知所 云,影评家们众说纷纭。是啊是啊,他后来的作品一个个全都胜 似MTV。 只有《阿飞正传》,在我眼里,算是香港电影中最好的一部, 看过几次,仍可如此吸引视线,这已经很不错了。 第一次看那部片子,随着阿飞起伏摇摆的身体在房里对着镜 子晃荡,伴着Jazz起舞,有人窃窃笑了起来,而我迷糊的不能自 已,当时只觉得他性感之极。至今认为那也是张国荣表演的最出 色的一个角色,人物的莫名其妙中散放出来的光彩,被他表现的 淋漓尽致。 我不知道,他是什么地方吸引了我,但我很快就明白了,这 个病态的、自恋自闭的阿飞,他成就了一种极致。在他自己的坚 持之下,他成为无意义的最美。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可以不 管不顾,而他最可怕的地方,是人人知道他不可救药,实该被唾 弃,但人人竟不忍离他而去,包括长期以来,一直与他对峙、斗 心斗力的后母。每个人都有意无意的被他吸引到他那自封的世界, 一个无止境的旋涡当中。到最后甚至分不出真正迷糊的是阿飞、 还是他周围的任何一个人。 我们也许并不想做阿飞,根本不是这样。可我们终于随着那 部戏放纵了一回。因为他,哪知道天昏地暗。 昨天,重看《阿飞》,发现该片最迷人的地方往往是音乐声 起之时,懒洋洋的吉他声,阿飞的每一个动作都变成慢镜头,日 常空间的节奏幻化成诗意的慢,我们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他那么 义无返顾向前走去、绿色流动的丛林,还有他东倒西歪的舞步, 叫我们全看痴了。 言语,在那里一切的言语都是无意义的废话。只有刘嘉玲, 她最实实在在的站在那儿,她的喜怒哀乐,还有她的欲望全都写 在她脸上、一表无遗。她的话是最真。 在我看来,王家卫后来所有的电影,都无法再与《阿飞正传》 相媲美。它们只不过是所有人的道具,只有《阿飞》,是真正属 于我们的美。 泥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2 23:17 PS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XAA18985 for xys-friends-list; Fri, 2 Apr 1999 23:01:11 -0800 (PST) Received: from banly ([202.104.232.158])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XAA18980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2 Apr 1999 23:00:52 -0800 (PST) Message-ID: <004001be7d9f$98c0d940$581c14ac@banly> From: "Banly Zhang" <banly@xys.org> To: <xys-friends@xys.org> References: <3.0.3.32.19990401011652.00b686d4@xys.org> <3703C341.79469958@tm.net.my> Subject: Re: XYS-FRIENDS: 网上“纯”文学与“纯”新闻 Date: Sat, 3 Apr 1999 14:58:36 +0800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Priority: 3 X-MSMail-Priority: Normal X-Mailer: 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 5.00.2014.211 X-MimeOLE: Produced By Microsoft MimeOLE V5.00.2014.211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2457 Status: RO X-Status: > 蜻蜓我也算半个靠文字为生的“写字者”(不敢说是新闻工作者journalist), > 不过,看了那篇署名“本报记者陈洁惠”报道的网上文学原生态 > (也没有看完,因为觉得有些无知),再加上你的“解释”, > 我觉得中国人(某些人)对网际网络的认识实在少。这也许是因为中国 > 的网际网络才起步所造成的?还是某些人的态度所造成的? > 又或者是中国太过管制网络所造成的? 对于非IT业界的人来说,国内朋友对于网络的认识是很少。其中最大 的问题所在是因为中国电信的垄断价格所致。在网络资费还没有调整 之前,平均的互联网费用是16块人民币/小时。调整以后取消了帐户的 包月费用,所以虽然看起来平均费用下降了,但是出现了一种畸形的 定价策略,就是用户消费得越多,费用就越高。广州数据局局长说了 一句略具幽默感的话作为安慰:“你们可以多开户头以分散单一户头 的月消费时间。”很有以计划来限量销售的味道。 截止至98年底,官方公布的国内网络消费者只有210万人,这样的用户 基础决定了网络知识的普及程度。无奈的是互联网成为一个时髦话题, 于是不管懂不懂,大家都往网络上靠。特别是文化类媒体,最近出现 的笑话实在不少。 反而,象方兴东、胡泳、姜奇平等勤快而又不乏见地的作者,因为朋友 圈的缘故,有什么文章也经常都是在IT媒体上发表。所以,在文化类 报刊上看不到什么好的关于网络的文章也就不足为奇了 。 至于国内网络管制的事情其实还不厉害,不外是高价格限制、IP过滤等 小动作。现在也许处于一种犹豫的局面,总的来说,发展网络是无疑的, 但是存在着一个矛盾,一方面希望建立有丰富信息的中文网,另一方面 又怕失去控制。 > 如果这样误导读者的报导(我不知道算不算误导?)也可以刊出来, > 就别怪外人(像蜻蜓我般对中国一知半解的)会对中国产生误会了。 现在国内的媒体不能够信任,也失去了信任,要了解中国的什么事情, 还是只能靠自己摸索了。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调查。 :) > 现在我这里还可以听到传说中国的乡亲(和这里的华人有亲戚关系的乡下人) > 都一直以为在海外的华人个个都是富翁,因此,这里的人到中国探亲, > 回到祖家乡,整条村的人都会来认是亲戚,然后像强盗(对不起,用词也许 > 太过分了)把你身上所有的钱和物件都“要”去了。。。。。。。 > 所以,这里的华人如果到中国旅游,都怕回家乡的(当然,有钱的不怕, > 太想念亲人真正回家乡探亲的也不怕。。。。) > 这也许算是片面之言,(也算误导吧?哈哈) > 不过,蜻蜓我相信会是真的! 应该说这样的情况或者还是有,但是我所了解的就不是这样,或者是 因为我目前身在侨乡的缘故,对于同胞、华侨已经见怪不怪了。中国这么 大,不能什么事情都一而概之。如果你来中国,或者有朋友要来中国,希 望能够多走几个地方,多看看各地不同的民俗。象“强盗”一样见钱就抢 的中国人还是少数的。既不要被国内愚蠢的官方媒体所蒙蔽,也不要为海 外别有用心的“妖魔化”言论所左右自己的视线。 ======= ◇ 笨狸 ◇ ====== http://banly.yeah.net/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at Apr 3 07:16 PS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FAA26446 for xys-friends-list; Sat, 3 Apr 1999 05:52:36 -0800 (PS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3-156.funtv.com [206.19.99.156])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FAA26442 for <xys-friends@xys.org>; Sat, 3 Apr 1999 05:52:31 -0800 (PST) Message-Id: <3.0.3.32.19990403055047.0096e134@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Sat, 03 Apr 1999 05:50:47 -08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Oh Lord,What fools these mortals be!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386 Status: RO X-Status: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比较浅显明白。只是Shall I...为 >Subjunctive mood,表示的不是事实, >而是一种可能,带有疑问或愿望。相当于If I >should...,和原诗的第二句扣得很紧。梁宗 >岱先生译成"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翻回英 >语,应该是How could I...。屠岸先生 >译"能不能让我来把你比拟作夏日?",还原就变成了 >Can I...。似乎都不准确。俺这里就冒犯权威 >们一下,改成"欲把你比作夏季的一天,你却是更加可 >爱也更加温和:"。当然,俺把问号也译成了逗号:-) >─已然翻译了,乾脆彻底一点嘛。:-) 燕思把“夏天”“夏日”改成“夏季的一天”改得甚好,因为 原诗本只是跟夏季的一天比较,而不是整个夏季,梁、屠二先 生都搞错了。但燕思把疑问句改成假设句,我觉得跟原意差得 更远。不妨译为:“我应否把你比作夏季的一天?你比它更加 可爱也更加温和:”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梁直译为“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屠意译为“夏季的 生命又未免结束得太快”,似乎都没把意思说明白。不妨译为 “夏季一日的良辰又过于短促”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 梁译“被机缘或无常的天道所摧折,没有芳艳不终于雕残或销毁。”, 屠译“每一样美呀,总会离开美而凋落,被时机或者自然的代谢 所摧残”,都不甚确。第一个"fair"应是指美人,在这里转为与 其他美人比较。"chance"指意外,与自然改变相对。意为“或因 意外或因天道沧桑摧折,每位红颜终将衰减她的芳艳。” 方舟子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at Apr 3 17:10 PS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QAA07147 for xys-friends-list; Sat, 3 Apr 1999 16:59:32 -0800 (PST) Received: from viper ([204.249.10.4])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QAA07143 for <xys-friends@xys.org>; Sat, 3 Apr 1999 16:59:27 -0800 (PST) Received: from localhost by viper (931110.SGI/96.07.19) id AA09561; Sat, 3 Apr 99 19:36:05 -0500 Date: Sat, 3 Apr 1999 19:36:04 -0500 From: Yan-Si Zhang <yzhang@xi.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Oh Lord,What fools these mortals be! In-Reply-To: <3.0.3.32.19990403055047.0096e134@xys.org> Message-Id: <Pine.SGI.4.05.9904031920230.9496-100000@viper>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S-ASCII Content-Length: 1853 Status: RO X-Status: ~{03T-@4V;??R;1>0"NwD*7r5D5<6A?4I/5DO2>g#,2;4s6AI/5DILt%J+!*~} ~{VwR*JG6A2;6.#.UbA=Ll1;R;;*1FWE#,7-AK<81>2N?<Ji#,Hg!6PB=#GE~} ~{I/J?1HQG!74TJi@o#G!$#B!$#E#v#a#n#s5D#T#h#e!!#S#o#n#n#e#t#s#.~} ~{6TUUWEI/J+#,8P>u:\SPRbK<#.I/Q'JGR;4sOTQ'#,W"<RF@<R6`HgE#C+#.~} ~{T[CGTZUb6yY)#,2;MbJG3-3-Ji#,2;4s?ID\K53vI6PB6+Nw#,V;2;9}UR~} ~{8vT5SI#,6`P@IMI/NLC@Cn>xBW5DNDWV0UAK#.Ok@4V[WS!"R;;*6(SPM,~} ~{8P#?~}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Q`K<0Q!0ODLl!1!0ODHU!18D3I!0OD<>5DR;Ll!18D5CIu:C#,RrN*~} >~{T-J+1>V;JG8zOD<>5DR;Ll1H=O#,6x2;JGU{8vOD<>#,A:!"M@6~OH~} >~{Iz6<8c4mAK!#5+Q`K<0QRINJ>d8D3I<YIh>d#,NR>u5C8zT-Rb2n5C~} >~{8|T6!#2;7ARkN*#:!0NRS&7q0QDc1HWwOD<>5DR;Ll#?Dc1HK|8|<S~} >~{?I0.R28|<SNB:M#:!1~} ~{#A!!#s#u#m#m#e#r#'#s!!#d#a#yW"<R6<K5T4WT#1#6#-#1#7J@<MQhSo~} "as good as one shall see in a summer's day", meaning "as good as the best there is". ~{<HH;SPLXJb:,Re#,V1Rk2;@4#,R2>M2;1X>PD`#.:N?vHgR;;*QT#,A:OH~} ~{IzR*RT#1#2Rt=Z6TILt%5D#52=RVQo8q#,;9R*Q9TO#.UeWCJ5TZ2;RW#.~} ~{V[WS5D#"NRS&7q#.#.#.#"SPR;6(5@@m#,5+:COs#"S{0QDc#.#.#.#"8|~} ~{K3P)#.#:#-#)2;9}V[WSRk>dU}:CJG#1#2Rt=Z#,4zHkA:RkLlRBN^7l#.#:#-#)~}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A:V1RkN*!0ODLl3vA^5DFZO^SVN4CbL+6L!1#,M@RbRkN*!0OD<>5D~} >~{IzC|SVN4Cb=aJx5CL+?l!1#,KF:u6<C;0QRbK<K5Cw0W!#2;7ARkN*~} >~{!0OD<>R;HU5DA<3=SV9}SZ6L4Y!1~} ~{Ub@oJGTZ=2#"ODLl#/OD<>#"#,C;SP#"OD<>R;HU#"5DRbK<0I#?~}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 >~{A:Rk!01;;zT5;rN^3#5DLl5@Ky4]U[#,C;SP7<Q^2;VUSZ5q2P;rOz;Y!#!1#,~} >~{M@Rk!0C?R;QyC@Q=#,W\;a@k?*C@6x5rBd#,1;J1;z;rU_WTH;5D4zP;~} >~{Ky4]2P!1#,6<2;IuH7!#5ZR;8v~}"fair"~{S&JGV8C@HK#,TZUb@oW*N*Sk~} >~{FdK{C@HK1H=O!#~}"chance"~{V8RbMb#,SkWTH;8D1dO`6T!#RbN*!0;rRr~} >~{RbMb;rRrLl5@2WI#4]U[#,C?N;:lQUVU=+K%<uK}5D7<Q^!#!1~} > >~{7=V[WS~} ~{5ZR;8v#f#a#i#rV8C@#,5Z6~8vV8C@HK#.A:M@RkKFN^4s4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at Apr 3 17:49 PS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RAA07848 for xys-friends-list; Sat, 3 Apr 1999 17:42:00 -0800 (PS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7-95.funtv.com [206.19.101.95])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RAA07844 for <xys-friends@xys.org>; Sat, 3 Apr 1999 17:41:55 -0800 (PST) Message-Id: <3.0.3.32.19990403174009.009f4c2c@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Sat, 03 Apr 1999 17:40:09 -08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Oh Lord,What fools these mortals be!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2803 Status: RO X-Status: >A summer's day注家都说源自16-17世纪谚语 >"as good as one shall see in a summer's day", meaning >"as good as the best there is". >既然有特殊含义,直译不来,也就不必拘泥.何况如一华言,梁先 >生要以12音节对商籁的5步抑扬格,还要压韵.斟酌实在不易. 虽是用典,但原典也是“夏日的一天”的意思吧?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梁直译为“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屠意译为“夏季的 >>生命又未免结束得太快”,似乎都没把意思说明白。不妨译为 >>“夏季一日的良辰又过于短促” > >这里是在讲"夏天/夏季",没有"夏季一日"的意思吧? 那是为了要凑成12音节:-),而且我觉得说的是一日。不过我对梁、屠 不甚满意的是lease,梁译得太生硬,屠译得太自由,容易发生误解, 不知道的还以为原文是life in summer。 梁先生译得实在是很不容易的,以12音节对译颇有道理。我本来想 改成10音节,有几处改不动,汉语没法象英语那样耍赖省略音节:-)。 现用梁的格式,试译如下: 我应否把你与夏之一日比较? 你可是比它更为可爱和温婉: 狂风把五月宝贝的蓓蕾吹掉, 夏季给予的良辰又过于短暂: 上苍之眼有时太炽热地闪耀, 它金色容颜常遭遮掩而黯淡: 尤物终将衰减其每一处美貌, 因意外或被天道沧桑所摧残: 但你永恒的夏天绝不会凋零, 你也不会失去拥有美丽资材, 死神不该夸口你踯躅其影中, 当你在不朽的诗行与时同在。 只要人类能呼吸,眼睛能看清, 此诗就将存留,并赐予你生命。 最后一句牛烘烘的,诗是存留了,人却是是男是女也说 不清:-) 方舟子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re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梁宗岱译: 18 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 你不独比它可爱也比它温婉: 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 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烈, 它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 被机缘或无常的天道所摧折, 没有芳艳不终于雕残或销毁。 但是你的长夏永远不会雕落, 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 或死神夸口你在他影里漂泊, 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 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 这诗将长存,并且赐给你生命。 屠岸译: 18 能不能让我来把你比拟作夏日? 你可是更加温和,更加可爱: 狂风会吹落五月里开的好花儿, 夏季的生命又未免结束得太快: 有时候苍天的巨眼照得太灼热, 他那金彩的脸色也会被遮暗; 每一样美呀,总会离开美而凋落, 被时机或者自然的代谢所摧残; 但是你永久的夏天决不会凋枯, 你永远不会失去你美的仪态; 死神夸不着你在他影子里踯躅, 你将在不朽的诗中与时间同在; 只要人类在呼吸,眼睛看得见, 我这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at Apr 3 23:35 PS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XAA14491 for xys-friends-list; Sat, 3 Apr 1999 23:20:20 -0800 (PST) Received: from mx1.371.net ([202.102.249.7])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XAA14485 for <xys-friends@xys.org>; Sat, 3 Apr 1999 23:19:59 -0800 (PST) Message-Id: <199904040719.XAA14485@xys.org> Received: (fmail 24554 invoked from network); 4 Apr 1999 07:13:21 -0000 Received: from unknown (HELO zhs) (202.102.246.108) by 202.102.249.7 with SMTP; 4 Apr 1999 07:13:21 -0000 Date: Mon, 5 Apr 1999 14:58:39 +0800 From: 侠盗 <rebook@371.net> Reply-To: rebook@371.net To: "xys-friends@xys.org"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读书日记之三 X-mailer: FoxMail 2.1 [cn]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s-ascii" Content-Length: 2436 Status: RO X-Status: 一九八九年九月二十六日 周二 阴 最不能容忍的,是在介绍一位哲学家之前,对其思想横加评判。据说依据的思想, 乃是革命的,因此是科学的。 不幸这种风气在中国是“历史的必然”。常见的有两种极端倾向。单以对叔本华哲 学的评判来说,鲍冒在《生存空虚说》中大行抵毁之能事,仿佛叔氏哲学是毒草、是炸 药,碰触不得的。而在其后的几位青年哲学家的论述里,叔本华先生又以另一种姿容被 人发见,突然间变得伟大了、科学了、了不起了。前后两者的反差,真让人哭笑不得。 对待外来文化的科学态度,也许应该是少加空论,只需客观介绍即可。正误读者自 知,何需你来干扰视听?若是稍加评述,也要根据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而不是所谓革 命的需要),功过皆谈。也惟其如此,方能服人。 最近读苏联(侠盗即刻注:写此日记时苏联尚未解体)哲学史家的著作,态度还算 老实客观。 人本主义的哲学,在革命家手下,是注定没有好命运的。他们关心的永远是政治、 是社会、是斗争,却从不关心作为单个的人的生活。因此,他们所赏识的,常是那种包 罗万象的、富丽堂皇的、却是无人愿住的空旷大厦,而不理采虽矮却暖,虽破尚不失为 美的富有人性的小屋。 哲学史中,只有柏拉图、康德、黑格尔、马克思这样伟大建筑师的席位,却从不留 给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萨特这些小泥水匝一个角落。 人类的生活,什么时候能抛却战争,全人类安居乐业?大概也只有那个时候,人本 主义哲学家们才有生存之土壤。 一九九零年二月三日 周六 晴 凡孤独的人所喜爱的美,多是壮美,而非优美。 优美是一种和谐,是一种平衡,是一种稳定;而壮美则是一种斗争,是一种运动, 是血与火的考验。 一九九零年六月一日 周五 雨 孤独的雨 一下雨,人就孤独。仿佛那蒙蒙细雨,真能涤尽人间暄嚣,露出尘世万物苍白的底 蕴。 打把伞冰冷走在雨里。足球场太空旷。不孤独的,似乎只有密密麻麻的雨点。 今天,思考些什么? 爱,什么是爱? 谈恋爱以前,我把爱视为一种虚幻的迷狂,嘲笑那一对对的浪漫;自己恋爱结束 后,我仍把那种感情归结为痴迷,却不再嘲笑。 然而,真有这么简单吗? 爱,真正的情爱,与母爱相比,只有对象不同,而无本质的差异,都是无私的付 出,而不求一丝回报。是一种真心的关怀,诚意的呵护。 一个人之所以会爱另一个人,总是因为他(她)有某种可爱的品性。或是美丽的容 颜,或是丰富的内涵,或是潇洒的风度,或是超凡的气质……。人与人的不同,便使人 间情爱纷繁复杂,扑朔迷离,不可捉摸。也许正因为此,才能使我认为,所谓爱,不过 是一种盲目的冲动。 一九九零年十月三十日 周二 晴 中国哲学的四大皆空,超出凡俗,与世无争的思想,终究是世界是最伟大的智慧。 西方的理性哲学,使人积极进取,使人欲望无穷,使人疯狂,使人痛苦无边。而真 正永恒的幸福,只有无欲、清静无为的境界。 而不幸的是,中国人并未完全被中国的哲学所熏陶。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un Apr 4 06:36 PDT 1999 X-UIDL: 22951d3f959ce4ae75415ed03d130ff7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GAA20582 for xys-friends-list; Sun, 4 Apr 1999 06:24:55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3-185.funtv.com [206.19.99.185])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GAA20577 for <xys-friends@xys.org>; Sun, 4 Apr 1999 06:24:48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04062306.009fd2e0@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Sun, 04 Apr 1999 06:23:06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袁崇焕之墓和民族之气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4585 Status: RO X-Status: 袁崇焕之墓和民族之气 ·方舟子· 周末抽空浏览了一下几种电子刊物,发现马悲鸣又在《枫华园》上论证中国 人活该被日本人屠杀,又是洋洋洒洒旁征博引,这回却是扯上了袁崇焕: “抗清名将袁崇焕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入清后却被清政府平反。终满清之 世,近三百年间,袁崇焕墓都受到妥善保护和尊重。但辛亥光复了汉官威仪后, 袁墓却是日渐凋零,现在已被周围的学校逐步侵占,任凭学生向袁墓射足球,恣 意侮辱。令守护袁墓三百余年的佘家後代齿寒。 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气,何来尊严?国格、人格又安在哉?”(《中国的 “靖国神社”在哪里?》,《枫华园》9904a) 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率师千里驰救京师,以九千精兵打败十万入寇 清兵于北京城下,反被多疑的崇祯皇帝逮捕入狱。第二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 死,血肉被愚民抢食一空,其帐下谋士佘义士(名字无考)冒灭门之灾盗出袁的 首级,葬在自家院中,址在今北京崇文区第59中学校园内佘家小屋的后面。佘义 士临终前遗命佘家子孙此后不许为官、不许回南方老家,世世代代为袁将军守墓。 从此佘家开始了三百多年为袁督师先秘密后公开的守墓史。 满清入主中原后,清廷为安抚人心,大肆表彰史可法等抗清受节南明忠臣, 但袁崇焕不属此类,一则袁与清室有杀祖之仇,宁远之战,袁崇焕以兵五千却敌 十万,击伤清太祖努尔哈赤,不久努尔哈赤在气恨中不治身亡。二则袁崇焕被害 的导火线,乃是皇太极从《三国演义》学来的下三烂的反间计,全国人民都还给 蒙在鼓里,误以为袁是卖国求荣的大汉奸,如果为他平反,只会破坏安定团结的 局面。所以就一直拖到了乾隆初年,《明史》即将定稿,史臣在撰写袁崇焕传时, 从《清太宗实录》知道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又不敢照写,最后还是乾隆帝拍板, 至此袁崇焕之冤始大白于天下,这时明朝已灭亡了一百年,反清复明也早已成了 历史。但《明史》只不过是披露了反间计而已,算不上给袁崇焕平反,对袁的功 绩也是尽量贬低的。到了乾隆晚年,颇有点仰慕汉家衣冠的意思,又想起了袁崇 焕,给袁崇焕和佘义士修了坟,这才算是平反了。但这时距袁之死已有150年, 距清之亡也只剩一百多年,什么“入清后却被清政府平反。终满清之世,近三百 年间,袁崇焕墓都受到妥善保护和尊重。”最多算是对了一半。 至于“但辛亥光复了汉官威仪后,袁墓却是日渐凋零,现在已被周围的学校 逐步侵占,任凭学生向袁墓射足球,恣意侮辱。令守护袁墓三百余年的佘家後代 齿寒。”则是完全的诬蔑了。事实上,终清一代,袁崇焕始终有墓可安葬却无祠 可祭祀,算不上“尊重”。民国一成立,康有为即发起在袁墓旁建袁崇焕祠,称 “袁督师庙”,并写了庙记及撰门联云: “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 闻鼙鼓思东辽将帅,一夫当关,稳若敌国,何处更得先生?” 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曾批文指示保护袁墓,不得动迁。一九五二年, 由李济深、柳亚子、章士钊等人发起,重修了袁崇焕祠墓碑。之后据说在清明时, 党国要员宋庆龄、周恩来、朱德等人都曾去祭扫袁墓。 文革时神州文物遭劫,袁墓亦不能幸免,墓、祠均被红卫兵砸烂,墓园成了 中学的操场。佘家第十七代长子也在这时候搬走,不再守墓了,但他的妹妹佘幼 芝却坚持守了下去。文革一结束,佘幼芝即四处呼吁、集资,请重修袁墓,但那 时候国内学界连岳飞、袁崇焕这些抵抗少数民族的名将是否该算民族英雄都弄不 清楚了,海内外闻名的岳坟是重修了,袁墓则一直拖着,一直到了1992年清明节, 袁墓才修葺一新。只是袁祠已住进了十几户人家,搬迁不易,现在还未恢复。 1994年,海内外轰轰烈烈纪念袁崇焕诞辰四百一十周年,我也曾经写了篇《功到 神奇即罪名》的长文凑热闹。去年回国,因未到北京,也就无法亲见袁墓修得如 何。但广东东莞的袁崇焕故居我是去了。其实袁遇害时,老家也被抄,兄弟妻子 被流放,故居早已荡然无存,当地政府在原址围了一大块地,立了个碑,正拟建 袁崇焕博物馆。 英雄墓屡毁屡修,前赴后继,这也是中国的国格。佘家十七代人为英雄守了 三百七十年墓,古今中外闻所未闻,这也是中国人的人格。北京文物局曾想派专 人清扫袁墓,被佘幼芝婉拒,他们宁愿自己继续守下去。老人的女儿焦颖和儿子 焦平都表示会成为第十八代守墓人,接力棒从佘家交到了焦家。佘女士说:“不 为别的,就为忠义两字。”这样的民气,恐非马悲鸣之流所能知。袁崇焕一介书 生,投笔从戎,战无不胜,保家卫国,死而后已,以其伟大的人格征服了全军将 士,被捕时全军痛哭,弃城东走,袁崇焕自狱中寄信命他们回来继续抗敌,遇害 前面对千刀万剐仍念念不忘民族存亡,临刑口占云:“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 旧保辽东。”这是忠义。暴君奸臣腐儒愚民残杀了本民族的英雄,佘家以世代守 墓这种方式报英雄知遇之恩,以一家之力替全民族向英雄赎罪,这也是忠义。华 夏族外祸内乱、历尽苦难凡四千年,未象所有其他的文明古国那样灰飞烟灭,而 生生不息、一息尚存,靠的也是一股忠义之气,至今不绝。忠义之气之所以能够 流传不息,是因为现实虽然总有缺憾,历史却大体还是公正,现实中得不到的, 可从历史中探求,这是我们民族的仁人志士的坚定信念。袁督师《入狱》诗云: “但留清白在,粉骨亦何辞?”又云:“心苦后人知。”表达的就是这种信念。 我们可以告慰袁督师的是,他的清白已在身后一百年被还清,而他的苦心,后人 也终于能够知道。斯人已去,浩气长存,只要这个民族不成为马悲鸣所捏造出来 的那个民族。 (注:佘家近况据冯武勇《为袁崇焕守墓--一个延续三百多年的故事》一文) 1999.4.3.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un Apr 4 17:03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QAA00902 for xys-friends-list; Sun, 4 Apr 1999 16:58:04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ww.hec-china.com ([202.97.245.115])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QAA00898 for <xys-friends@xys.org>; Sun, 4 Apr 1999 16:57:59 -0700 (PDT) Received: from fw.hec-china.com (fw.hec-china.com [202.97.245.113]) by www.hec-china.com (950413.SGI.8.6.12/950213.SGI.AUTOCF) via SMTP id EAA05395 for <xys-friends@xys.org>; Sun, 4 Apr 1999 04:59:56 -0700 Received: from k370-2.hec-china.com by fw.hec-china.com via smtpd (for www.hec-china.com [202.97.245.115]) with SMTP; 5 Apr 1999 00:10:18 UT Received: from jccb4 ([10.1.18.26]) by k370-2.hec-china.com (Netscape Messaging Server 3.01) with SMTP id AAA14749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5 Apr 1999 07:55:49 +0800 Message-ID: <000901be7ef6$dac8cd40$1a12010a@jccb4> From: "jccb4" <jccb4@hec-china.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gb2312?B?u9i4tDogWFlTLUZSSUVORFM6IA==?= Date: Mon, 5 Apr 1999 07:57:10 +0800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Priority: 3 X-MSMail-Priority: Normal X-Mailer: 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 5.00.0518.4 X-MimeOLE: Produced By Microsoft MimeOLE V5.00.0518.4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362 Status: RO X-Status: > >德才学识,我看郭沫若也就德比较欠缺,不必因为不齿其德就否认 >其才其学其识,连文学家的资格也要给取消了,又不是只有道德家 >才配当文学家,往往流氓反倒是才子。何况既然连周作人之叛国行 >为都成了“所谓”,对郭沫若之缺德更不必求全责备。 > >方舟子 你说的对,不过我认为郭沫若的才主要表现在历史研究上面,而且 还很出色,至于他的新诗,我认为还是糟透了。 肖毛 > > >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Mon Apr 5 04:45 PDT 1999 X-UIDL: b66ed426573fe916050099d2fc3d1a58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EAA14209 for xys-friends-list; Mon, 5 Apr 1999 04:11:23 -0700 (PDT) Received: from MAILBEIJ ([202.130.3.10])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EAA14205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5 Apr 1999 04:11:19 -0700 (PDT) Received: from fxc - 210.74.180.12 by mailbeij.ihw.co.cn with Microsoft SMTPSVC; Mon, 5 Apr 1999 19:21:30 +0800 Message-ID: <007e01be7f54$9ee2d9c0$0cb44ad2@fxc> Reply-To: "fxc" <fxc310110@ihw.com.cn> From: "fxc" <fxc310110@ihw.com.cn>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hz-gb-2312?B?fns/PjF9fn0=?= Date: Mon, 5 Apr 1999 19:05:37 +0800 MIME-Version: 1.0 X-Priority: 3 X-MSMail-Priority: Normal X-Mailer: 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 4.72.3110.5 X-MimeOLE: Produced By Microsoft MimeOLE V4.72.3110.3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multipart/alternative; boundary="----=_NextPart_000_0079_01BE7F97.4A486400" Content-Length: 1775 Status: RO X-Status: This is a multi-part message in MIME format. ------=_NextPart_000_0079_01BE7F97.4A486400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hz-gb-2312"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quoted-printable ~{2;V*5@Ub6y11>)5DMxSQ6`2;6`#?C@9z5DKBSQ~}BBQ~{#,NRCGR2?IRT?>?>1}Bo#:~}-~= {#)~} =20 ~{IOQ'FZQ'P#7"AK8v5g1}nu#,;9UEB^9}:.<YJ3LC9XCEAK8x4s<R?>5cOZ1}#,C;@4~} ~{5C<0F1>MDC5=3DJVAK#:~}-~{#)!#~} ~{:MCf5D#,_&F$5D#,6gO]5D#,K"Mk5D#,?*355D#,6<SPAK#,K-D\4x8v~}UPS~{@4#?~}:-= ) ~{WTH;~} ------=_NextPart_000_0079_01BE7F97.4A486400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hz-gb-2312"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quoted-printable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W3 HTML//EN"> <HTML> <HEAD> <META content=3Dtext/html;charset=3Dhz-gb-2312 = http-equiv=3DContent-Type><!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W3 = HTML//EN"> <META content=3D'"MSHTML 4.72.3110.7"' name=3DGENERATOR> </HEAD> <BODY bgColor=3D#ffffff> <DIV><FONT color=3D#000000 = size=3D2>~{2;V*5@Ub6y11>)5DMxSQ6`2;6`#?C@9z5DKBSQ~}BBQ~{#,NRCGR2?IRT?>?>1= }Bo#:~}-~{#)~}</FONT></DIV> <DIV><FONT color=3D#000000 size=3D2></FONT> </DIV> <DIV><FONT color=3D#000000 = size=3D2>~{IOQ'FZQ'P#7"AK8v5g1}nu#,;9UEB^9}:.<YJ3LC9XCEAK8x4s<R?>5cOZ1}#,= ~}</FONT><FONT=20 color=3D#000000 size=3D2>~{C;@4~}</FONT></DIV> <DIV><FONT color=3D#000000 = size=3D2>~{5C<0F1>MDC5=3DJVAK#:~}-~{#)!#~}</FONT></DIV> <DIV> </DIV> <DIV><FONT color=3D#000000 = size=3D2>~{:MCf5D#,_&F$5D#,6gO]5D#,K"Mk5D#,~}<FONT color=3D#000000=20 size=3D2>~{?*355D#,~}</FONT>~{6<SPAK#,K-~}</FONT><FONT color=3D#000000 = size=3D2>~{D\4x8v~}</FONT><FONT=20 color=3D#000000 size=3D2>UPS~{@4#?~}:-)</FONT></DIV> <DIV><FONT color=3D#000000 size=3D2></FONT> </DIV> <DIV><FONT color=3D#000000 size=3D2>~{WTH;~}</FONT></DIV></BODY></HTML> ------=_NextPart_000_0079_01BE7F97.4A486400--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Mon Apr 5 05:49 PDT 1999 X-UIDL: 5bb3d22dfb06389511ef6b7817ac3394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FAA15504 for xys-friends-list; Mon, 5 Apr 1999 05:24:16 -0700 (PDT) Received: from public.cta.cq.cn (public.cq.sc.cn [202.98.32.111] (may be forged))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FAA15497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5 Apr 1999 05:24:10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h ([202.98.33.156]) by public.cta.cq.cn (Netscape Messaging Server 3.5) with SMTP id AAA23A8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5 Apr 1999 20:23:24 +0800 Message-Id: <2.2.32.19990405122312.0069d0ec@163.net> X-Sender: tanglang@163.net (Unverified) X-Mailer: Windows Eudora Pro Version 2.2 (32)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Date: Mon, 05 Apr 1999 20:23:12 +08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tanglang <tanglang@163.net> Subject: Re: Re: XYS-FRIENDS: 学字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051 Status: RO X-Status: At 20:16 99-4-7 +0800, linz wrote: > >书画印是传统文人的三绝,我也是早年因书而印,临习过 >一些秦印汉玺。记得当年一块印石,刻了磨,磨了刻, >要用好几道,后来干脆找了砖来刻,刻完就丢了。如是 >一段时间,给自己给朋友刻了一些印,最后连同书法一 >起都忘却,只留了几把刀,几块石。 我有个同学是制印高手,本来想象他学两手的,可惜一是太忙, 一是无此天份,没学成。 我外祖父曾送给我父亲一块很好的水晶印章,我父亲又传给了 我,当年我找遍了家乡小城,无人敢或者说无人肯制。我曾托 过我的那个同学,结果把他亲手制的刀(他都是自己制刀,且 视为宝贝)给蹦了,遂作罢。:) >学印的入门书是邓散木的遗著《篆刻学》,翻的很烂了。 >后来又购了大量的印谱,现在已做为藏书。那年在杭州 >专门去了西泠印社,吴昌硕的印比较好懂,于是就比较 >喜欢。 > >螳螂说的篆字字库盗版光碟,我看到过一次,好象是在 >一张叫《天蚕字库》碟上,封面上印的篆字是始皇帝 >“书同文”的功绩,是李斯写的那种小篆,也叫玉筋篆, >因为我本人喜欢石鼓文,就没有在意它。螳螂需要我去 >盗版市场找了给你。 > >林之 > 多谢了,我知道名字就行了,估计这儿也能找到。前不久买了 一盘带篆字的字库,可惜是台湾版的,装不进去。 螳螂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Mon Apr 5 05:51 PDT 1999 X-UIDL: c4219fb37bc774953e84c68a33e4cd64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FAA15505 for xys-friends-list; Mon, 5 Apr 1999 05:24:17 -0700 (PDT) Received: from public.cta.cq.cn (public.cq.sc.cn [202.98.32.111] (may be forged))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FAA15496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5 Apr 1999 05:24:10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h ([202.98.33.156]) by public.cta.cq.cn (Netscape Messaging Server 3.5) with SMTP id AAB23A8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5 Apr 1999 20:23:26 +0800 Message-Id: <2.2.32.19990405122313.006a3bb8@163.net> X-Sender: tanglang@163.net (Unverified) X-Mailer: Windows Eudora Pro Version 2.2 (32)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Date: Mon, 05 Apr 1999 20:23:13 +08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tanglang <tanglang@163.net> Subject: Re: XYS-FRIENDS: 网上“纯”文学与“纯”新闻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2314 Status: RO X-Status: At 14:58 99-4-3 +0800, Banly Zhang wrote: >> 蜻蜓我也算半个靠文字为生的“写字者”(不敢说是新闻工作者journalist), >> 不过,看了那篇署名“本报记者陈洁惠”报道的网上文学原生态 >> (也没有看完,因为觉得有些无知),再加上你的“解释”, >> 我觉得中国人(某些人)对网际网络的认识实在少。这也许是因为中国 >> 的网际网络才起步所造成的?还是某些人的态度所造成的? >> 又或者是中国太过管制网络所造成的? >截止至98年底,官方公布的国内网络消费者只有210万人,这样的用户 >基础决定了网络知识的普及程度。无奈的是互联网成为一个时髦话题, >于是不管懂不懂,大家都往网络上靠。特别是文化类媒体,最近出现 >的笑话实在不少。 大陆现在是个报纸杂志就谈网络,甚至《父母必读》之类的也会有有关 网络知识的文章连载。:)记者见了热门的东西就一哄而上,大概都是 冲着稿费来的,偏偏编辑也不懂,结果可想而知。 舟子提到的那篇文章,那个记者甚至都算不上是捕风捉影,干脆就是凭 想象胡说八道。说到底就是责任心太差。俺看这类现象还颇普遍。原因 吗,一言难尽。 哪位干过这行的,可以细说说。 > >> 如果这样误导读者的报导(我不知道算不算误导?)也可以刊出来, >> 就别怪外人(像蜻蜓我般对中国一知半解的)会对中国产生误会了。 > >现在国内的媒体不能够信任,也失去了信任,要了解中国的什么事情, >还是只能靠自己摸索了。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调查。 :) > >> 现在我这里还可以听到传说中国的乡亲(和这里的华人有亲戚关系的乡下人) >> 都一直以为在海外的华人个个都是富翁,因此,这里的人到中国探亲, >> 回到祖家乡,整条村的人都会来认是亲戚,然后像强盗(对不起,用词也许 >> 太过分了)把你身上所有的钱和物件都“要”去了。。。。。。。 >> 所以,这里的华人如果到中国旅游,都怕回家乡的(当然,有钱的不怕, >> 太想念亲人真正回家乡探亲的也不怕。。。。) >> 这也许算是片面之言,(也算误导吧?哈哈) >> 不过,蜻蜓我相信会是真的! > >应该说这样的情况或者还是有,但是我所了解的就不是这样,或者是 >因为我目前身在侨乡的缘故,对于同胞、华侨已经见怪不怪了。中国这么 >大,不能什么事情都一而概之。如果你来中国,或者有朋友要来中国,希 >望能够多走几个地方,多看看各地不同的民俗。象“强盗”一样见钱就抢 >的中国人还是少数的。既不要被国内愚蠢的官方媒体所蒙蔽,也不要为海 >外别有用心的“妖魔化”言论所左右自己的视线。 > >======= ◇ 笨狸 ◇ ====== > http://banly.yeah.net/ > 八十年代初的时候,有这类事。:)现在吗,要看蜻蜓有没有运气了,说 不定真能碰到把你当大阔佬的,物质上略有损失不要紧,精神上也能满足 一下。:) 呵呵,开个玩笑。放心好了。不过,遇到真强盗的可能性不能说没有,还 是不要露富的好。 螳螂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Mon Apr 5 06:33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GAA16261 for xys-friends-list; Mon, 5 Apr 1999 06:04:17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7-73.funtv.com [206.19.101.73])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GAA16257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5 Apr 1999 06:04:13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05060230.00970888@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Mon, 05 Apr 1999 06:02:30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郭沫若的诗及其他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233 Status: RO X-Status: >你说的对,不过我认为郭沫若的才主要表现在历史研究上面,而且 >还很出色,至于他的新诗,我认为还是糟透了。 “王杨卢骆当时体”,郭诗在二、三十年代跟其他诗人相比,还算 是一流的,有些作品,即使在现在看来,也颇有可观之处,不必一 概抹煞。他在话剧方面也做了一些开拓性工作。倒是他的旧诗,才 真是糟透了:-) 有些文学家,是属于“但开风气不为师”的人,其作品未必有永久 的文学意义,但在当时有开拓性的时代意义,郭沫若、冰心都属此 类。冰心的主要文学成就不在于模仿泰戈尔写《繁星》、《春水》, 也不在于开了“问题小说”之先河,而在于她的散文写得颇有灵气, 有天然的韵味,阴柔间又隐隐显得大气,为现在的小女人散文所不 及。 郭的史学成就,主要也是开拓性的。《十批判书》为中国历史研究 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自从余英时指责《十批判书》抄袭钱穆后,颇 有人附和此说,而其实郭或许使用了钱的某些结果,两人的治史方 法却是大相径庭的,钱的史识也无法与郭相比。近代史家中,有断 代史之才的不少,有通史之才的,却不过郭沫若和翦伯赞两人,而 两人的命运是多么不同,郭至死仍是知识界的第一把手,翦氏夫妇 却在毛的压迫下早已双双服安眠药自杀了,遗书三呼毛主席万岁, 满腔的悲愤。 有几年的时间,我天天要面对郭沫若的手迹(中国科大的校名), 郭的书法在近代自然为一大家,但在雍容中,却可以看出妩媚。 而一位史家,一沾了“媚”字,也就没了根基。所以,郭沫若不配 当的,倒是历史学家。 方舟子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Mon Apr 5 07:07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GAA17046 for xys-friends-list; Mon, 5 Apr 1999 06:41:25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7-73.funtv.com [206.19.101.73])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GAA17042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5 Apr 1999 06:41:20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05063937.00967308@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Mon, 05 Apr 1999 06:39:37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网上“纯”文学与“纯”新闻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261 Status: RO X-Status: >截止至98年底,官方公布的国内网络消费者只有210万人,这样的用户 >基础决定了网络知识的普及程度。无奈的是互联网成为一个时髦话题, >于是不管懂不懂,大家都往网络上靠。特别是文化类媒体,最近出现 >的笑话实在不少。 记者未必就要对报道的题目懂行,但在报道之前还是应该做点家庭作业 了解一下的,所以我觉得这主要不是懂不懂的问题,而是工作态度问题。 >应该说这样的情况或者还是有,但是我所了解的就不是这样,或者是 >因为我目前身在侨乡的缘故,对于同胞、华侨已经见怪不怪了。中国这么 >大,不能什么事情都一而概之。如果你来中国,或者有朋友要来中国,希 >望能够多走几个地方,多看看各地不同的民俗。象“强盗”一样见钱就抢 >的中国人还是少数的。既不要被国内愚蠢的官方媒体所蒙蔽,也不要为海 >外别有用心的“妖魔化”言论所左右自己的视线。 侨胞、台胞回乡被亲戚朋友洗劫一空的事,我也就在八十年代初听说过, 当时大家是当新闻传播的,可见也不会是普遍现象。几年前还在学校 读书的时候,看了几年《中央日报》国际版(每人可获免费赠阅一年,实 验室的大陆、台湾人就前赴后继轮流去订:-)),上面的回乡见闻,却还 都是这种描述,看上去也不象是编造的,所以这样的事大概也有,不过那 么连篇累牍地登出来,就别有用心了。据实验室台胞的说法,是为了反对 三通。据我的经验,现在回去探亲,除非是自称带了巨款准备回去投资的, 否则没人把你当富翁。外面的应酬,基本上是国内朋友抢着掏钱,我已经 不懂得如何抢着付款了:-) 方舟子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Mon Apr 5 08:16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HAA18706 for xys-friends-list; Mon, 5 Apr 1999 07:53:07 -0700 (PDT) Received: from viper ([204.249.10.4])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HAA18702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5 Apr 1999 07:53:03 -0700 (PDT) Received: from localhost by viper (931110.SGI/96.07.19) id AA10678; Mon, 5 Apr 99 10:26:24 -0400 Date: Mon, 5 Apr 1999 10:26:23 -0400 From: Yan-Si Zhang <yzhang@xi.com> To: Gln Glx <glnglx@hotmail.com> Cc: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RE: Oh Lord,What fools these mortals be! In-Reply-To: <3.0.3.32.19990405003910.00967f24@hotmail.com> Message-Id: <Pine.SGI.4.05.9904050949180.10613-100000@viper>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S-ASCII Content-Length: 681 Status: RO X-Status: ~{UbN;@OPV?4@4JGPP<R#,TuC42;Tg5c6yK5DE#,?4T[UbC4PA?`~} ~{5X784mDz>MHLPD#?#:#-#)~} >The Cambridge series, >mentioned by Yan-Si, gives extremely detailed, >almost line-by-line, analysis. But of the first line, >it only addresses the question of the subjunctive mood >of "Shall I". ~{#E#v#a#n#s5DJi5DH7La5=#A!!#S#u#m#m#e#r#'#s!!#d#a#y#,DzTY~} ~{WPO8?4?4#1#8JWW"5D#h#e#a#d#n#o#t#e#.#A#S#DJGP!I/TZMfQhSo5D~} ~{K57(#,?4@4JG3vSZ~} Steven Booth: An Essay on Shakespeare's Sonnet, 1969 >After all, it is the image of a summer that is created by >"a summer's day"--and, as we all know very well, poetry is, >in short, an art of metaphor. > >GlnGlx > My sentiments exactly, sir.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Mon Apr 5 10:17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KAA21497 for xys-friends-list; Mon, 5 Apr 1999 10:04:40 -0700 (PDT) Received: from hotmail.com (law-f70.hotmail.com [209.185.131.133])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KAA21493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5 Apr 1999 10:04:37 -0700 (PDT) Received: (qmail 3906 invoked by uid 0); 5 Apr 1999 17:03:29 -0000 Message-ID: <19990405170329.3905.qmail@hotmail.com> Received: from 165.117.54.182 by www.hotmail.com with HTTP; Mon, 05 Apr 1999 10:03:29 PDT X-Originating-IP: [165.117.54.182] From: "Gln Glx" <glnglx@hotmail.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Re: Oh Lord,What fools these mortals be! Date: Mon, 05 Apr 1999 10:03:29 PDT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ontent-Length: 711 Status: RO X-Status: >From: Yan-Si Zhang <yzhang@xi.com> > >~{#E#v#a#n#s5DJi5DH7La5=#A!!#S#u#m#m#e#r#'#s!!#d#a#y#,DzTY~} >~{WPO8?4?4#1#8JWW"5D#h#e#a#d#n#o#t#e#.#A#S#DJGP!I/TZMfQhSo5D~} >~{K57(#,?4@4JG3vSZ~} >Steven Booth: An Essay on Shakespeare's Sonnet, 1969 > Oh it did? What a shame is was Some printed words I did toss Blame it not on my carelessness For it was all the fault of dotedness Sir Yan-Si must be absolutely right, as I was writing only from a vague memory I got a while ago from browsing those volumes. Maybe it was even after reading Yan-Si's translation, but as you have seen, nothing can beat the unbeatble doddering mind. :-) GlnGlx Get Your Private, Free Email at http://www.hotmail.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Mon Apr 5 21:46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VAA04107 for xys-friends-list; Mon, 5 Apr 1999 21:34:25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eb601.mail.yahoo.com ([128.11.68.165])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VAA04100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5 Apr 1999 21:34:20 -0700 (PDT) Message-ID: <19990406043403.2407.rocketmail@web601.mail.yahoo.com> Received: from [207.211.186.226] by web601.mail.yahoo.com; Mon, 05 Apr 1999 21:34:03 PDT Date: Mon, 5 Apr 1999 21:34:03 -0700 (PDT) From: Ace Ou <er_ge@yahoo.com> Subject: Re: XYS-FRIENDS: 郭沫若的诗及其他 To: xys-friends@xys.org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s-ascii Content-Length: 1931 Status: RO X-Status: 俺也很喜欢郭沫若的话剧,其中尤爱《孔雀胆》和 《南冠草》。俺读这些话剧时才廿岁出头,其古典 精神对俺的仰古好古影响极大。二十年过去了,俺 还记得夏完淳的《寻芳草》,只不知那是夏完淳的 原作还是郭沫若的作品,哪位网友手头有夏完淳的 诗词集,给证实一下。夏完淳有诗集《南冠草》, 词集《玉樊堂词》。 寻芳草 几阵杜鹃啼,却在那、杏花深处。小禽儿,唤 得人归去,唤不得愁归去。 离别又春深,最恨也、多情飞絮。恨柳丝,系 得离愁住,系不得离人住。 极妙的题画之作。 阿瑟 --- Shi-min Fang <fang@xys.org> wrote: > > >你说的对,不过我认为郭沫若的才主要表现在历史研究上面,而且 > >还很出色,至于他的新诗,我认为还是糟透了。 > > “王杨卢骆当时体”,郭诗在二、三十年代跟其他诗人相比,还算 > 是一流的,有些作品,即使在现在看来,也颇有可观之处,不必一 > 概抹煞。他在话剧方面也做了一些开拓性工作。倒是他的旧诗,才 > 真是糟透了:-) > 有些文学家,是属于“但开风气不为师”的人,其作品未必有永久 > 的文学意义,但在当时有开拓性的时代意义,郭沫若、冰心都属此 > 类。冰心的主要文学成就不在于模仿泰戈尔写《繁星》、《春水》, > 也不在于开了“问题小说”之先河,而在于她的散文写得颇有灵气, > 有天然的韵味,阴柔间又隐隐显得大气,为现在的小女人散文所不 > 及。 > 郭的史学成就,主要也是开拓性的。《十批判书》为中国历史研究 > 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自从余英时指责《十批判书》抄袭钱穆后,颇 > 有人附和此说,而其实郭或许使用了钱的某些结果,两人的治史方 > 法却是大相径庭的,钱的史识也无法与郭相比。近代史家中,有断 > 代史之才的不少,有通史之才的,却不过郭沫若和翦伯赞两人,而 > 两人的命运是多么不同,郭至死仍是知识界的第一把手,翦氏夫妇 > 却在毛的压迫下早已双双服安眠药自杀了,遗书三呼毛主席万岁, > 满腔的悲愤。 > 有几年的时间,我天天要面对郭沫若的手迹(中国科大的校名), > 郭的书法在近代自然为一大家,但在雍容中,却可以看出妩媚。 > 而一位史家,一沾了“媚”字,也就没了根基。所以,郭沫若不配 > 当的,倒是历史学家。 > > 方舟子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o You Yahoo!? Get your free @yahoo.com address at http://mail.yahoo.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ue Apr 6 03:26 PDT 1999 X-UIDL: 798cf55abbe1e5f9a07075f87197ed30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DAA11923 for xys-friends-list; Tue, 6 Apr 1999 03:18:20 -0700 (PDT) Received: from banly ([202.104.232.151])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DAA11902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6 Apr 1999 03:16:44 -0700 (PDT) Message-ID: <000901be8016$7dbfa4e0$581c14ac@banly> From: "Banly Zhang" <banly@xys.org>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看上去很美 Date: Tue, 6 Apr 1999 18:13:31 +0800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Priority: 3 X-MSMail-Priority: Normal X-Mailer: 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 5.00.2014.211 X-MimeOLE: Produced By Microsoft MimeOLE V5.00.2014.211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8573 Status: RO X-Status: 今天去买了王朔的《看上去很美》,拿到手先不开始看,就翻一下随 书所带的CD,发现蛮合算的,里面都是小说,是一张《王朔自选集》, 自选集CD里面收集了《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过把瘾就死》、《我是你爸爸》、《动物凶猛》、 《你不是一个俗人》、《许爷》、《顽主》、《痴人》。其序颇有意 思,于是在没有具体看这小说以前,先把“序”盗版在这里。 :) “ 自选集序自选集序 一 把《文集》囊括的一些作品挑出来巧立名目结成新集,本意是想 节省读者一些精力,同时也让盗版的同志更方便一点。老《文集》收 得全,全就不免滥,好比一条鱼不洗不开膛就上了桌,让人出了全鱼 价,一口没留神还添了恶心。这里这些就算鱼的中段了,一些鱼刺鱼 骨头什么的也剔了。买过《文集》的人就别买了。家庭生活困难下岗 的待业的靠希望工程救助的也算了,留着钱过日子吧。忙着做生意忙 着翻两番的不敢耽误您的时间。立志做学问理想超凡出圣的您也别掏 这份钱,回头再惊着您。我希望我这书的买家是那些倒霉的、无聊的、 每天没什么念想没什么指望的,最好是没被煽唬过,压根没看过我东 西的人,这样我就不觉得对不住谁啦。 二 挑选这些篇目是因为这些东西或多或少都含有我自己的一些切身 感受,有过去日子的斑驳影子。写存在过的人和生活,下笔就用心一 点,表情状物也就精确一点。尤其是那些言情小说,大部分是十几年 前的作品,你可以看出来我写这些东西时还很纯洁。我的意思是说脑 子还没被各种激进或者错误的概念搞乱,还相信某些东西,还有人味 儿。这些东西我再也写不出来了。实际上从九二年之后,我已经不再 写小说了,一种有害的自身变化使我一拿起笔来就变成另一个人,一 个我曾经讨厌过的人。 我没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这本来是件好事。我若受文科教育有 可能被训练成知识的奴隶。有人说我没事爱往知识分子身上泼脏水, 是因为我自己没有考上大学,自卑心理作崇。姑且算他说得有理,我 自己开初也确实在这话题上有些孩子气的表现。但现在要还这么说就 显得大伙都太庸俗了。我曾经立誓不做那个所谓的知识分子。这原因 大概首先出于念中学时我的老师们给我留下的印象。他们那么不通人 情、妄自尊大,全在于他们自以为知识在手,在他们那儿知识变成了 恃强凌弱的资本。我成长过程中看到太多知识被滥用、被迷信、被用 来歪曲人性,导致我对某些自称知识分子者的不信任,反感乃至仇视 。我也认识我值得尊敬的知识分子,他们使我意识到自己的狭隘和偏 见,但每当一个知识分子刚刚令我摆脱了偏见立刻会有另一个知识分 子出现用他的言行将我推回原处。我相信这是一种人性弱点,就像有 几个钱会使人堕落,掌握了知识也会使人存心欺世。我本来是把知识 和知识分子区别对待的。我幻想自己可以免俗,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保 持住纯朴天性。事实证明我错了,人怎么能不变呢?事实上我在多年 写作中已经变成了一个知识分子。这变化使我非常不舒服又无可奈何 。 三 对我而言,知识化的过程是一个被概念化的过程,从一个活生生 的人变成一个机器的过程。 从八三年初到九一年底,整整八年我处于职业写作状态中,除了 写字就是看书。离人群远了,离社会远了,偶而上街也如隔着玻璃鱼 缸看新鲜。一切发现、感悟皆非生活经验而是来自书本。那些貌似形 象、生动的文字概念又因其言之凿凿、确有深意于是被轻易地接受了, 当作生活本质牢固树立在头脑中。思路似乎也因读书开阔了、拓展了、 清晰了。沿着书本构成的认识捷径快速前进给人一种提高的快意。世 俗的乐趣和欲望被理智打入不齿于人类的范畴。久而久之,对生活本 身失去了热情,甚至产生轻视的情绪,习惯于只去想、考虑一些更深 的问题,殊不知道通往这些问题的阶梯都是由概念堆砌的,一旦涉入 其上,就再也难以抽身。概念这东西有它鲜明的特性,那就是只对概 念有反应,而对生活、那些无法概念的东西则无动于衷或无法应付。 概念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它组成了很多伟大的字眼儿,经常使用这些字 眼儿会对人产生强烈暗示,以为自己进入常人无法企及的境界,离真 理更近了,进而有了解释言说真理的强烈欲望。搞得不好甚至会误会 自己是上帝的代言人。这就没法再写正经常规小说了,每写下一句对 话,一个动作都会有概念急急忙忙跑出把抽象的含义强加之上。这当 然可以使一个句子含义多样乃至丰富,可无法完成哪怕一个自然段, 硬写下去也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千字之后便不知所云了。到了后来, 干脆对常规小说产生蔑视,把自己的一些屁话视为微言大义的启示。 概念的第三个特性是每一个概念都可以多解,你说的越肯定引起 的争议越大。概念化的人都像白痴一样听不懂话,越简单越听不懂, 和另一个概念化的人争论起来会像打扑克一样用同一些牌一局一局打 起来没完,你会发现大家拥抱的是同一个概念、反对的也是同样的东 西。何以互相隔膜到如此程度,不得不使人怀疑争论的原委意在攻击 人身。这也就是概念的第四个特征:从概念出发划出的曲线是一路向 下,最终到达下流。 有聪明人讲中国文学没有大家是因为中国作家都太聪明了。还有 笨蛋说是缺乏激情。我的悲剧是在知识面前失去了自我。我没能抵御 住在知识宫殿扮演一个角色的诱惑,结果和别人一样净身当了太监。 被概念彻底驯服的人是写不出好小说的。我指的好小说是那些能最大 限度再现生活表象的。那些被知识分子自己无耻吹捧的其实不仅仅是 从概念到概念的小说我们自己知道那又多简单多容易。我毁了。我的 语言完蛋了。看这篇自序的文字就会一目了然我现在的语言是多么拗 口蹩脚、杂乱晦涩。我不知道怎么摆脱要领的控制,这趋势可不可以 逆转。我为自己从思路到文风的知识分子化感到恶心。我曾经想靠讲 几句粗话和挺身叫骂阻止自己堕落,可笑的是我在大骂知识分子时发 现自己只有站在知识分子立场上才骂的出口骂的带劲儿。这真没意思 。我想不出好的比喻。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你要指责它就会变成它 像知识分子那么神奇。 所以,假使我现在仍对知识分子时有不敬,并非针对任何人,而 是出于对自身的厌恶。 四 关于我的早期创作,很少见严肃的评论,比较流行的一种轻蔑的 说法就是"痞子文学"。这说法最早出自某电影厂一个不入流的导演口 中。这人是南方人,对北京的生活毫无见识,又是正人君子,看不惯 年轻人的一些做派,便脱口而出。初开始我也没在意,这么感情用事 的话随便一个街道老太太一天都要说上好几遍。后来这话越传越广, 缺乏创见的论者频频借来当作真知灼见,一般读者也常拿此话问我, 弄得我颇有些不耐烦,因为我没法解释为什么我是个痞子,这本该由 论者解释,这是他们的发明。再往后再往后,这个词把很多聪明人变 成傻子,这个词成了一种思维障碍,很流畅很讲理的文章一遇到这个 词就结巴,就愤怒。然后语无伦次把自己降低到大字报的水平。看到 那么多可怜的学问人因此患了失语症,我不再觉得好玩。当有读者表 示不太明白那些论者何以表现得像跟我有私仇。强烈的同情心逼迫我 替他们做一些解释:就概念而言,痞子这词只是和另一些词如"伪君 子""书呆子"相对仗,褒贬与否全看和什么东西参照了。叫做"痞子文 学"实际只是强调这类作品非常具有个人色彩,考虑到中国文学长期 以来总板着道学面孔,这么称呼几乎算得上是一种恭维了。总不该可 笑地叫"纯文学""严肃文学"什么的吧。执拗的读者往往再接下去问: 那你自己认不认账。我无处可遁,只好点头自认,模样悲壮心里却觉 得像领爵位,想再解释几句,也得了失语症。好在此语一出,大家也 都满意,不再往下追问。老和别人这么讲,自己也就真说服了自己。 如果大家只会用这种方式说话那就这么讲吧。显然概念的产生有它的 必要性,可以使我们生活的更简单一点。 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误会想向读者做一点说明。因为我生活在北 京,很多糊涂人拿我的东西和老舍的东西相比,一概称为所谓"京味 儿"。这比较是愚蠢的。南方人讲些昏话倒也罢了,他们不了解北京 像我们不了解他们,彼此也只能一省一市地总体评论。有些北京人又 不是老舍的儿子,一说起"京味儿"好象北京从未解放过,还是五十年 前老北平,拿这把十六两制的老称盘子东约西约,什么货色放上去也 是斤两不足。闹起来也让人觉得是和隔世人说话。 有常识的人知道,四九年以后,北京变成移民城市。 我不知道这移民的数字到底有多大,反正海淀、朝阳、石景山、 丰台这四个区基本上都是新移民组成的,说句那什么的话,老北京的 居民解放前参加革命的不多,所以中央没人,党政军各部门连干部带 家属这得多少人?不下百万我小时候住在复兴门外,那一大片地方干 脆就叫"新北京"。印象里全国各省人都全了,甚至还有朝鲜人越南人 惟独没有一家老北京。我上中学时在西城三里河一带,班里整班的上 海同学,说上海话吃酒酿圆子。我从小就清楚普通话不是老北京话。 第一次在东城上学听到满街人说北京话有些词"胰子""取灯"什么的完 全听不懂。我想那不单是语言的差异,是整个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的不 同。我不认为我和老舍那时代的北京人有什么渊源关系,那种带有满 族色彩的古都习俗,文化传统到我这儿齐根斩了。我的心态、做派、 思维方式包括语言习惯毋宁说更受一种新文化的影响。我以为新中国 成立后产生了自己的文化,这在北京尤为明显,有迹可寻。我笔下写 的也是这一路人。也许我笔力不到,使这些人物面目不清,另外我也 把中国读书人估计过高了,所以闹出一些指鹿为马的笑话。写小说的 人最后要跳出来告白自己也是多余的。两害相权,和所谓"京味儿"比, 还是叫"痞子"吧。 五 有一个家伙对我转述另一个家伙的评价,说我只是这个时代的一 个跳蚤,只可惜没能跳得更高。这厮言下很有些看客的失落。我比较 挑衅的回答是:你也就配看跳到这么高的东西。比较厚道的回答是: 又不是我一个跳蚤在跳,后边还有更好的跳得更高的。用瓦尔特的话 说:谁活着谁就看得见。 临本世纪末,新时期以来蹦达得比较欢的跳蚤们有些力不从心的 样子。坚持在原地起跳的老腕儿们越跳越难看。紧接上场的新秀也是 一蟹不如一蟹,与其说是蹦不如说是横行。报刊上不见新鲜的欢呼, 更多的是对一些迟暮美人过气英雄充满同情的探访。一个热闹的时代 行将过去。打扫战场,只拾得这一本集子我也惭愧,艺术生命之短和 繁殖力之低常令我自作多情地感叹。感叹之余也不复有当年的雄心。 最近流行的一句话叫做:不与理睬,不给机会。这话很豪迈很自信, 不知是否代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风气,题与广大读者共勉。 1997年12月22日北京_ 自选集序自选集序 ” ======= ◇ 笨狸 ◇ ====== http://banly.yeah.net/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ue Apr 6 14:57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OAA25933 for xys-friends-list; Tue, 6 Apr 1999 14:46:17 -0700 (PDT) Received: from hotmail.com (f24.hotmail.com [207.82.250.234])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OAA25929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6 Apr 1999 14:46:10 -0700 (PDT) Received: (qmail 10563 invoked by uid 0); 6 Apr 1999 21:44:59 -0000 Message-ID: <19990406214459.10562.qmail@hotmail.com> Received: from 204.151.11.2 by www.hotmail.com with HTTP; Tue, 06 Apr 1999 14:44:59 PDT X-Originating-IP: [204.151.11.2] From: "Betty Li" <bettyli@hotmail.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我 谈 郭 老 的 史 学 贡 献 - MUMU Date: Tue, 06 Apr 1999 14:44:59 PDT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ontent-Length: 2453 Status: RO X-Status: 以下文字从MITBBS历史版转载,mumu原作。beb转。 我觉得郭老的贡献主要是在文学而不是历史上。 郭早期的诗作的确清新可喜。 至于郭的史学成就,我想实在是不能说好。通常说郭 的历史考古研究成就主要有:管子集校,“十批判书”, 对甲骨文的研究;但通常人所知道的,恐怕要算甲 申三百年祭和建国后的“曼努尔诗笺”(是不是这几 个字?年代久了,记不清,请方家指教)了。 现在看来,曼努尔诗笺完全是伪造,郭不可能不知道 ,因为作伪实在太过低劣。甲申三百年祭本来就是 迎合政治之作,观点论据多有站不住脚之处。当初 姚雪垠写李自成之前就是因为驳甲申三百年祭展露 头角的。 十批判书呢?看了余英时先生条分缕析的把郭著和 钱著逐段对比之后,我想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抄袭” 二字是跑不了的;那不是一般的引用,而是从观点 到论据,从思想到文字的完全照搬,不是“或许使用了 钱的某些结果”的问题。事实上,余先生对此点也有 清醒的认识,他说其实十批判书和钱著(先秦诸子系年?) 研究方向不同,本来即便郭完全使用他人结果(包括引 用原文) 也无不可,只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对此余是持 否定态度的,国内史学界目前也多持否定态度),问题是 郭未有一句话提到他人,从学术规范上来讲郭实在是无 从自辩的。即便抛开抄袭一说不论,十批判书也无多大 价值,“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是不假,可开辟的正是“ 把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革命原理和中国历史研 究的现实相结合”的新天地(其实还不是原版的马克思主 义),现在史学界正要花大力气去除这片新天地,回到四 十年代以前的旧天地去,这片新天地我看不要也罢。(回 到四十年代的另一面正是要恢复解放前就已成型的学术规 范,这点上郭老所起的负面典型效果更是不容低估)。 再看甲骨文。无独有偶,郭老在此又暴露出了他一贯的 投机取巧的学术风格。兄弟以前听过裘锡圭先生讲古文字, 实在替郭老汗颜呐。这么说吧,郭老的研究结果,除了跟 他以前的学者(如王国维)结论一样的地方,凡郭老自出己见 之处,现在都认为是错的。如果仅是结果不对,那也没有 什么;问题是郭老出错的地方往往是为了凑出一个古书( 例如左传)中有的人名,故意把上下文割裂重新断句,然后 解某字为一个形近的字--这样就得出了“迥与前人不同”的 新“成果”。 管子集校我是在沫若全集(书市上打折买的)看的,觉得还 不错,但正如书名所言,集他人校处多,自己笺注者少。 这应该算是郭老真正的史学成果了吧。但比起游国恩等 真正的大师(再以前大师太多,就不和郭老比了。),这不论 如何得算小儿科。 郭老如何有“通史之才”,在下实在是看不出来。难道是 根据斯大林阉割过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史搞的中国 古代奴隶时期封建时期分期论?这的确可说是有“通史之 才”,可惜现在已经知道,马克思根本不曾认为中国可以 用奴隶时期封建时期来套,另有“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范畴; 这根本就是一个伪问题,再“通”也没有用了。 (http://bbs.mit.edu) Get Your Private, Free Email at http://www.hotmail.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ue Apr 6 21:11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VAA03151 for xys-friends-list; Tue, 6 Apr 1999 21:01:33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ww.hec-china.com ([202.97.245.115])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VAA03144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6 Apr 1999 21:01:20 -0700 (PDT) Received: from fw.hec-china.com (fw.hec-china.com [202.97.245.113]) by www.hec-china.com (950413.SGI.8.6.12/950213.SGI.AUTOCF) via SMTP id JAA07630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6 Apr 1999 09:03:17 -0700 Received: from k370-2.hec-china.com by fw.hec-china.com via smtpd (for www.hec-china.com [202.97.245.115]) with SMTP; 7 Apr 1999 04:13:40 UT Received: from jccb4 ([10.1.18.26]) by k370-2.hec-china.com (Netscape Messaging Server 3.01) with SMTP id AAA28494 for <xys-friends@xys.org>; Wed, 7 Apr 1999 11:59:05 +0800 Message-ID: <000501be80ab$2c660900$1a12010a@jccb4> From: "jccb4" <jccb4@hec-china.com> To: <xys-friends@xys.org> Date: Wed, 7 Apr 1999 12:00:24 +0800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Priority: 3 X-MSMail-Priority: Normal X-Mailer: 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 5.00.0518.4 X-MimeOLE: Produced By Microsoft MimeOLE V5.00.0518.4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458 Status: RO X-Status: -----Original Message----- 发件人: Betty Li <bettyli@hotmail.com> 收件人: <xys-friends@xys.org> 日期: 1999年4月7日 8:35 主题: XYS-FRIENDS: - MUMU >以下文字从MITBBS历史版转载,mumu原作。beb转。 > >我觉得郭老的贡献主要是在文学而不是历史上。 >郭早期的诗作的确清新可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来我对历史没有研究,只是听说郭沫若 的史学成就高,据此文看,他的史学也不怎么 样,而他的文学水平也是我不配服的,所以 现在他在我的眼里,顶多算书法家了。 肖毛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Wed Apr 7 03:37 PDT 1999 X-UIDL: ab5c716a2fd8d3f96c323dbda6220c4c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DAA11017 for xys-friends-list; Wed, 7 Apr 1999 03:17:59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3-191.funtv.com [206.19.99.191])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DAA11012 for <xys-friends@xys.org>; Wed, 7 Apr 1999 03:17:51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07031607.00a39558@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Wed, 07 Apr 1999 03:16:07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我 谈 郭 老 的 史 学 贡 献 - MUMU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6785 Status: RO X-Status: 我那点感想本来就是针对丁东的《逢场作戏的悲哀》(附后)一文发的, 这一位mumu把丁东举的例子、观点夸大了一下,又反过来拿来教训我,也 真够好笑的:-)。肖毛竟然为此而改变观点,也忒没主见了,不象以前的 肖毛:-) 丁东举的那两个例子:《〈曼坎尔〉试探》一案,不过是个无足轻重 的考古小插曲,丁东只是用来说明郭沫若的学术品格有问题,mumu 却误以为那是郭氏的一大史学成就,用它来否定郭的史学,离题万里。 《十批判书》一案,丁东不齿的是郭一面袭用钱穆的成果秘而不宣, 一面又嘲笑对方薄弱得可笑,还是人品的问题,让mumu一转述,就成 了“从观点到论据,从思想到文字的完全照搬”了,也真够吓人的。 问题是,丁东自己并没有去比较过这两本书,完全是根据钱穆的门生 余英时的一面之词,而mumu恐怕连余的全文都没看过,又给夸大了一 次。郭的《十批判书》和钱的《先秦诸子系年》我都看过,从来就不 觉得两者有何抄袭之处。《十批判书》是用典范的、有时还非常优雅 的白话文论述先秦诸子的思想流变,《先秦诸子系年》则是用文言文 考证诸子的生平,基本上是史料的排比、堆积,作者的话都很少,怎 么个“从思想到文字的完全照搬”法?《先秦诸子系年》厚厚的一大 册,我只是挑着看的,钱穆的那种写法也让人看得烦,不能说看 得仔细,所以也不能说郭就没有袭用钱之处,又因为没见过余英时是 怎么论证法,只能存疑。但是,鉴于以下四个原因,这个存疑是要打 个大大的问号的:两书都是轰动史学界的名著,郭书1945年出版,当 时郭无权无势,却从未有人指责其抄袭,疑问之一;余是钱的门生, 疑问之二;余文作于50年代国共对抗最激烈的时候,郭固然是共党红 人,余却也是国党红人,其中有多少要搞臭政治对手的宣传成份?疑 问之三;我看过不少余的文章,包括他那些为蒋家歌功颂德的文章, 对其文风实在不敢恭维,疑问之四。 “难道是根据斯大林阉割过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史搞的中国 古代奴隶时期封建时期分期论?这的确可说是有“通史之 才”,可惜现在已经知道,马克思根本不曾认为中国可以 用奴隶时期封建时期来套,另有“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范畴; 这根本就是一个伪问题,再“通”也没有用了。”云云,也是照搬 丁东的说法,但马克思不是史学成就的坐标,他本人是怎么认为的, 又有什么打紧呢? 至于mumu本人,可以说对郭氏之学所知甚少。比如他说,“通常说郭 的历史考古研究成就主要有:管子集校,“十批判书”,对甲骨文的 研究。”就很莫名其妙。《管子集校》属校勘学的成就,跟史学、考 古没什么太大的关系。郭的史学,主要表现在五本著作:《中国古代 社会研究》、《十批判书》、《青铜时代》、《历史人物》、《奴隶 制时代》。他晚年所写的《李白与杜甫》也有一半属史学,那一半(有 关李白生平的考证)其实也写得不坏,虽然这本书的名声现在很不好。 不把这六本书通读一遍,人云亦云跟着骂郭氏,不足取。郭用唯物史 观研究中国历史,始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比《十批判书》早了 十几年,那本书首创用古文字学方法全面研究古代史,影响非常大, 但毕竟太草率,读起来远没有《十批判书》舒服。《十批判书》和相 关的《青铜时代》应代表着郭的史学成就。我为什么说郭的研究法为 中国现代史学开了新天地,并说他有通史之才呢?中国的传统史学, 可分为两派:一派是重考据的汉学,一派是重立论的宋学。到了乾嘉 天才们的手里,汉学(朴学)被大大发扬,宋学则被驳得体无完肤。 到了近代,治史之人,全是朴学的传人,陈寅恪、钱穆都是这一脉的 人。但朴学重疑古(辩证史料真伪)、考古(挖掘新史料),却不重 释古,无法通史。从释古入手,把汉学和宋学结合起来,以汉学为根 基,把宋学发扬光大的,郭沫若是第一人。至于是用什么世界观释古, 是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倒不重要。从那以后,中国历史研究的潮 流就发生了变化,象钱穆那样抱残守缺的传统派就成了少数派。何谓 通史之才?宋吕祖谦说:“读史先看统体,合一代纪纲风俗消长治乱 观之”“既识统体,须看机括,国之所以盛衰,事之所以成败,人之 所以邪正,于几微萌芽,察其所以然,是为机括。”郭氏史学,就有 这种既识统体、又看机括之才。黄仁宇所倡导的“大历史”,其实也 本于此,他的《万历十五年》,跟《十批判书》一样可算是史学上里 程碑式的著作。只不过黄无朴学根基,总体成就还是难跟郭相比。郭 那样的天才本来就罕见。 至于甲骨文,本属于考古学、文字学,与我所谈的史学贡献没什么关 联。我对甲骨文只不过是找点有趣的看,几乎是一无所知,也就无法 以自己的看法说说郭有何贡献。但我想指出一点:古文字学在很大程 度上是见仁见智的事,难说对错,专家们互相攻击得很厉害,mumu的 老师(?)裘锡圭说郭错了,未必郭就错,“郭老自出己见之处, 现在都认为是错的。”云云,我想乃是想当然。郭是第一个对甲骨文、 金文进行系统研究的人,也因此成名,在三十年代,就已被列为甲骨 学四堂之一(王观堂(国维)、罗雪堂(振玉)、董彦堂(作宾)、 郭鼎堂(沫若)),陈子展甚至说“堂堂堂堂,郭董罗王”,唐兰则 推崇郭是“后治斯学者或有异同,怠难超越”(大意)。mumu说“问 题是郭老出错的地方往往是为了凑出一个古书(例如左传)中有的人名, 故意把上下文割裂重新断句,然后解某字为一个形近的字--这样就得 出了“迥与前人不同”的新“成果”。”我只翻过郭研究甲骨文、金文 的几部名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金文从 考》之类),没有这种印象。 关于《十批判书》,有个小插曲值得提一下。郭对此书是极其自信的, 自以为是当藏之名山之作。但他在此书中对孔子推崇备至,达到了崇 拜的地步,把孔子批判(“批判”在书中是评论的意思,并不带贬义) 写成了孔子颂歌,令当时的学界大跌眼镜。到了文革,自然成了大毒草, 被迫反复检讨自己的得意之作,其内心,想必真的是很“悲哀”的。 郭在《十批判书》的后记中曾说:“做学问的人是不能够这样的,一定 要虚心,要把别人的著述先作适量的体会,从全面来了解别人,然后 才能进行批判。不懂就不要假充内行。假充内行的结果,只是表示自己 的无知。单纯的无知倒还可以救药,只要虚心地多读书,改正一下头脑, 知识倒也会积蓄起来的。假使在无知之中再加上敌忾,敌忾而且很强, 巍巍乎俨然一个大权威那样,是的,那才是很有问题的!”共勉吧:-) 方舟子 附:逢场作戏的悲哀 丁东 考察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郭沫若是一个典型。郭老去世时,宣传中曾给予 他与鲁迅并肩的美誉。现在看,这样的评价已经很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郭沫 若与鲁迅为人为文的差别甚大。我无意全面评价郭老,只想通过他治学的某些 失误谈一些感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天下没有完人,鲁迅也有失误。但有人的失误在治学的 范围,有人的失误在做人的范围。有的是因做人的失误而引起治学的失误。在 这方面,郭沫若与鲁迅显然是不一样的。 本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是在一场接一场的运动中度过的。除“文革” 那一场运动对郭老有伤害以外,郭沫若一直充当革命动力。一方面,他率先对 诸如胡适派、胡风集团、右派分子等革命对象声讨、批判;一方面,他又写了 一些莫名其妙的文章。那些白纸黑字,已经很难经受历史的检验。有些明显的 过头话,甚至成为笑柄,比如王元化就谈到郭沫若有一篇《红旗跃过汀江》的 文章:“主席并无心成为诗家或词家,但他的诗词却成了诗词的顶峰。主席更 无心成为书家,但他的墨迹却成了书法的顶峰。例如这首《清平乐》的墨迹而 言论,'黄粱'写作'黄梁',无心中把粱字简化了。龙岩多写一个龙字。'分田 分地真忙'下没有句点。这就是随意挥洒的证据。然而这幅字写得多么生动,多 么潇洒,多么磊落。每一个字和整个篇幅都充满了豪放不羁的革命气韵。在这 里给我们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人,乃至从事任何工作的人,一个深刻的启示。 那就是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抓活的思想第一,'四个 第一'的原则,极其灵活、极其具体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王元化评论道“ 这话又说得何其肉麻!”的确如此。 我无意嘲笑郭老。明眼人一看即知,郭老晚年表面上地位显赫,实际上并无尊 严。否则,年轻时曾经呼唤凤凰在烈火中再生,到暮年何必如此阿谀? 再说郭老晚年治学的两次失误。 一是专著《李白与杜甫》。且不说用当时流行的阶级斗争理论研究李杜是否牵 强,就说此书对二位诗人态度的反差,一个是不遗余力地褒,一个是挖空心思 地贬,凡有几分修养的读者都不舒服。原因也很容易推测,毛泽东偏爱唐代三 李的诗,于是郭老自然要褒李。褒李倒也罢,李白毕竟是中华文学的巨匠。问 题在于,褒李何必非得贬杜?郭老以学术投权力之所好,做得也太过了!今天 看来,学术无论如何是不应如此仰人鼻息的。 二是考古学论文《〈曼坎尔〉试探》。郭老对于中国文学的流变不可谓不内行, 但在这份伪造的唐诗上,竟有当代的简体字。这种破绽本是很容易识别的。无 奈诗笺如能考订为唐代少数民族诗人所作,实在太能适应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了。郭老当时到底是无力辨别真伪,还是无意辨别真伪呢? “文化大革命”中许多学者都被搞得晕头转向。郭老未能免俗,倒也不足为怪。 况且几次险些大火烧身,不可过分苛责。 近读余英时所著《钱穆与中国文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12月初版),才 知道郭老治学上的实用态度还可上溯到40年代,余书中收入一篇50年代所写的 《〈十批判书〉与〈先秦诸子系年〉互校记》。文章逐段比较了钱穆30年代所 著《先秦诸子系年》和郭沫若40年代所著《十批判书》之有关部分,说明“《 十批判书》中至少有五批判(儒家八派的批判,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名辩思 潮的批判,前秦法家的批判,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是基本上根据《系年》 的论旨和资料而立论的,其他各篇虽然没有这样的严重,但抄袭的痕迹也处处 可见。上举抄袭,不仅是资料性的,而且还是见解的;不仅是部分的、偶然的, 而且还是全面的、根本的”。余英时认为,“本来《十批判书》和《系年》是 性质完全不同的著作。《批判》的用意在解释思想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企图 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说明先秦诸子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变动。《系年》则以建立年 代学为主,对先秦诸子进行了全面的考订。因此《十批判书》作者本可以坦坦 荡荡明引《系年》,承认自己的解释是部分地根据钱先生的考证。这样做完全 无损于《批判》的价值--如果真有价值的话。但他不此之图,竟出之于攘窃, 这样一来,我们便不能不对他的一切学术论著都保持怀疑的态度了。”郭沫若 与钱穆的历史观不同,郭对钱的研究成果,或肯定,或否定,或反其意而用之, 均无不可。问题在于,一边袭用对方的成果而不宣,一边又蔑称对方“实在是 薄弱得可笑”,这就有悖于起码的学术道德了。近年中国学界强调重建学术规 范,要点之一就是先说明所论专题的人有什么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再谈自己 的独到发现。这些规则对郭老来说,本属ABC,小儿科,是无须讨论的常识。 但不知是政治需要先于学术规范,还是浪漫性格使然,郭老连这点规矩都不讲 究了。这种失误,在鲁迅先生身上是绝对找不到的。 就学术本身而论,郭沫若几十年尝试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观点建立中国史学 框架,现在已经证明有许多根本点站不住脚。顾准70年代就点出“中国的历史 学家闭着眼睛跟斯大林走,现在读郭沫若的《奴隶时代》、李亚农的《史论》, 觉得他们实在可怜。”郭沫若等史学家依据马克思对欧洲社会发展史的理论框 架提出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形成了六派以上学说,郭的观点占得了上风,进 入了中小学教科书。但今天学术界已经弄清,马克思本人压根儿就没有把东方 国家放在这个框架之中,而专有“亚细亚的”范畴,是斯大林取消了“亚细亚 的”范畴,把人类历史简单化了。因而所谓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问题 本来是个假问题。顾准说郭沫若“可怜”,但与前三例相比,这一问题上的失 误就不算最丢人的了。 郭老生前一直是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身居科学、艺术两界首席, 他的治学方式、创作方式和做人方式对中国知识界都起着表率作用。在此期间 中国知识界的整体状况令人汗颜之处颇多。其主要责任自然不在郭老。但从郭 老身上,后来知识分子就不应总结出一些教训么? 需要说明的是,以郭沫若的学位和聪明,他对自己的尴尬处境不是没有自省。 9年前有过一篇题为《无花果》的报告文学,里面记述了郭沫若生前与陈明远 的一番对话。郭沫若对陈明远说“做人有两种,一种叫逢场作戏,那样,很快 就能成功。另一种,叫自然流露。也很容易倒霉,甚至毁掉。我的诗,最早之 所以写得好,是因为自然流露。譬如我写《女神》,当时根本没有想到,要靠 写诗去争地位。那时候,我在日本留学,时常穷得连吃饭的钱都没有。好在有 几个朋友,田汉、郁达夫,常在一起海阔天空地聊天。我写的《女神》里面, 有不少是和田汉交往过程中写出来的,陆续寄给了在上海宗白华。宗白华是个 好编辑,是他把《女神》发表了出来。由此,我就成了名。北伐开始之后,我 的地位渐渐高了,就免不了学会逢场作戏了。现在,我们两个人在一起谈话, 是有什么谈什么,我不会作戏。可是一转眼,我跟别的人,往往就不得不逢场 作戏了。这是很悲哀的。凡是逢场作戏的人,写出来的东西,都会遭到后人的 嘲笑。”他在1963年5月5日给陈明远的信中也说:“至于我自己,有时我内心 是很悲哀的。我常感到自己生活中缺乏诗意,因此也就不能写出好诗来。我的 那些分行的散文,都是应制应景之作,根本就不配称为是什么'诗'!别人出于 客套应酬,从来不向我指出这个问题,但我是有自知之明的。你跟那些人不一 样,你从小就敢对我说真话,所以我深深地喜欢你,爱你。我要对你说一句发 自内心的真话:希望你将来校正《沫若文集》的时候,把我那些应景应制的分 行散文,统统删掉,免得后人耻笑!当然,后人真要耻笑的话,也没有办法。 那时我早已不可能听见了。”这是他的自知之明,郭老毕竟是史学家,明之视 今,如同今之视昔。所以,他连后人对他的耻笑都预料到了。郭沫若这段话, 实在是研究他心态底蕴的重要线索。 他与陈明远的通信中,还吐露过不少真言。 比如写于1963年11月16日的信中说:“来信提出的问题很重要。我跟你有同 感。大跃进运动中处处'放卫星'、'发喜报'、搞'献礼',一哄而起,又一哄 而散;浮夸虚假的歪风邪气,泛滥成灾......'上有好之,下必甚焉'。不仅 可笑,而且可厌!假话、套话、空话,是新文艺的大敌,也是新社会的大敌。 你的文章,是否先放在我处保存起来,不要急于发表。凡事要先冷静地看一 看再说。有时候,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可能招徕不必要的麻烦。”陈明远当 时22岁。他给郭的信里说了什么我无从知道,但可以推测,议论的是大跃进 一类的国事。郭老对他一是认同他的看法,二是替他担心。须知,大跃进中, 郭曾与周扬合编《红旗歌谣》,也算为之添柴加薪。但他真实的看法,竟与 彭德怀相近! 写于1965年9月20日的信中说:“在我看来,批评有每个人的自由。你说得 对:一切都要实事求是,对于别人要实事求是,对自己更必须始终要实事求 是!你太年轻,太天真,目前你把世界上的事物看得过于单纯了。现在哪里 谈得上开诚布公。两面三刀、落井下石,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甚至不惜 卖友求荣者,大有人在。我看不必和那些无耻无聊的文人去纠缠了。因此, 我劝你千万不要去写什么反驳文章,那不是什么'学术讨论',你千万不要上 当!”把学术讨论搞成知识分子萁豆相煎,几乎成为当时学术界的通例。在 多次所谓的“学术讨论”、“引蛇出洞”中,郭老唱的都是红脸。不看这一 番私语,会以为他真是像胜利的将军一样洋洋自得。其实,他心里并不以为 然! 1965年12月22日的信说:“我早已有意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上个月我 满73周岁了。中国有句俗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在世的 日子,所剩无几了。回顾这一生,真是惭愧!诗歌、戏剧、小说、历史、考 古、翻译......什么都搞了一些,什么都没有搞到家。好象十个手指按跳蚤, 结果一个都没能抓着。建国以后,行政事物缠身,大小会议,送往迎来,耗 费了许多精力。近年来总是觉得疲倦......我说过早已厌于应酬、只求清净 的话,指的是不乐意与那帮无聊之辈交往。至于你,什么时候来我都欢迎。 我的房门永远对你是敞开着的。”这封信写于“文革”前夕,郭老还未受冲 击,心境却已十分悲哀。 耐人寻味的是,为什么郭沫若只对陈明远一个人口吐真言?我想,原因应当 从两方面找。在郭老方面,高处不胜寒,周围有公务关系的,很难成为交心 者。他要是真在周围营造一个说真话的氛围,早就殃及自身了。郭老自己也 知道他穿的是“皇帝的新衣”,而别人不管是出于需要,还是碍于无知,都 争着夸他的衣服漂亮。只有陈明远,从孩提时代就与他相识,进入青年,有 了批判能力,仍然童言无忌,敢于揭出真相。郭沫若也是人,虚伪的氛围他 也感到窒息。于是,陈明远这个忘年之交,成了他呼吸新鲜空气的唯一窗口。 自古以来,文人由士而仕,都难免以出让自我为代价。明代海瑞就说:“一 仕于人,则制于人,制于人则不得以自由。制于人而望于人者,惟禄焉。” 郭老的悲剧在于:他不是没有自省能力,而是有心自省,无力自拔。“文革” 中,其子被抓,危在旦夕。于立群让他在当晚的宴会上向周恩来求救,他竟 未能发一言。不几日儿子便命归黄泉。他内心世界其实极为痛苦,性格中软 弱的一面,又加剧着这种痛苦。给陈明远的那些信,不过是内心世界的巨大 冰山露出了一个尖顶。但其余部分,也许永远无法浮出海面。 知道自己逢场作戏,又不得不逢场作戏;知道逢场作戏会遭后人嘲笑,又无 法不让自己被后人嘲笑。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放弃自我,迎合时尚。郭老 内心的这种苦味,极为耐人深思。巴金晚年有《随想录》问世,真话公开说 出,灵魂可以稍安。郭老临终也没有公开道出真话,不知灵魂可得安宁否? 原载于《书屋》1996年第4期 >以下文字从MITBBS历史版转载,mumu原作。beb转。 > >我觉得郭老的贡献主要是在文学而不是历史上。 >郭早期的诗作的确清新可喜。 > >至于郭的史学成就,我想实在是不能说好。通常说郭 >的历史考古研究成就主要有:管子集校,“十批判书”, >对甲骨文的研究;但通常人所知道的,恐怕要算甲 >申三百年祭和建国后的“曼努尔诗笺”(是不是这几 >个字?年代久了,记不清,请方家指教)了。 > >现在看来,曼努尔诗笺完全是伪造,郭不可能不知道 >,因为作伪实在太过低劣。甲申三百年祭本来就是 >迎合政治之作,观点论据多有站不住脚之处。当初 >姚雪垠写李自成之前就是因为驳甲申三百年祭展露 >头角的。 > >十批判书呢?看了余英时先生条分缕析的把郭著和 >钱著逐段对比之后,我想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抄袭” >二字是跑不了的;那不是一般的引用,而是从观点 >到论据,从思想到文字的完全照搬,不是“或许使用了 >钱的某些结果”的问题。事实上,余先生对此点也有 >清醒的认识,他说其实十批判书和钱著(先秦诸子系年?) >研究方向不同,本来即便郭完全使用他人结果(包括引 >用原文) 也无不可,只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对此余是持 >否定态度的,国内史学界目前也多持否定态度),问题是 >郭未有一句话提到他人,从学术规范上来讲郭实在是无 >从自辩的。即便抛开抄袭一说不论,十批判书也无多大 >价值,“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是不假,可开辟的正是“ >把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革命原理和中国历史研 >究的现实相结合”的新天地(其实还不是原版的马克思主 >义),现在史学界正要花大力气去除这片新天地,回到四 >十年代以前的旧天地去,这片新天地我看不要也罢。(回 >到四十年代的另一面正是要恢复解放前就已成型的学术规 >范,这点上郭老所起的负面典型效果更是不容低估)。 > >再看甲骨文。无独有偶,郭老在此又暴露出了他一贯的 >投机取巧的学术风格。兄弟以前听过裘锡圭先生讲古文字, > >实在替郭老汗颜呐。这么说吧,郭老的研究结果,除了跟 >他以前的学者(如王国维)结论一样的地方,凡郭老自出己见 > >之处,现在都认为是错的。如果仅是结果不对,那也没有 >什么;问题是郭老出错的地方往往是为了凑出一个古书( >例如左传)中有的人名,故意把上下文割裂重新断句,然后 >解某字为一个形近的字--这样就得出了“迥与前人不同”的 > >新“成果”。 > >管子集校我是在沫若全集(书市上打折买的)看的,觉得还 >不错,但正如书名所言,集他人校处多,自己笺注者少。 >这应该算是郭老真正的史学成果了吧。但比起游国恩等 >真正的大师(再以前大师太多,就不和郭老比了。),这不论 > >如何得算小儿科。 > >郭老如何有“通史之才”,在下实在是看不出来。难道是 >根据斯大林阉割过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史搞的中国 >古代奴隶时期封建时期分期论?这的确可说是有“通史之 >才”,可惜现在已经知道,马克思根本不曾认为中国可以 >用奴隶时期封建时期来套,另有“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范畴; >这根本就是一个伪问题,再“通”也没有用了。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Wed Apr 7 03:37 PDT 1999 X-UIDL: ab948752733037294d3f0330255d506f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DAA11151 for xys-friends-list; Wed, 7 Apr 1999 03:24:56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3-191.funtv.com [206.19.99.191])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DAA11147 for <xys-friends@xys.org>; Wed, 7 Apr 1999 03:24:52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07032308.00a46b7c@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Wed, 07 Apr 1999 03:23:08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网上的中文文学“传统”刊物--网站评点之三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5109 Status: RO X-Status: 网上的中文文学“传统”刊物 --网站评点之三 ·方舟子· 这里所谓“传统”刊物,是指那些基本上以印刷为出版手段的刊物,与主要 在网络发行的电子刊物比较而言,下面提到的刊物、期刊,若不加说明,均指此 类。在去年开始,中国大陆全国性、地方性的各主要报纸纷纷上网,信息量大, 取阅速度快,网上读中文报纸已进入了实用阶段。相比之下,中文刊物的上网, 则还处于萌芽阶段。期刊不象报纸那样或有政府支持,或有巨额的广告收入为经 济后盾,在资金方面先天不足,是网上中文期刊萧条的一个原因。编辑人员普遍 不熟悉网络技术,不能象电子刊物的编辑那样纵横网络,是另一个原因。其创办 者认为网上读者市场不大,对上网重视不够,恐怕也是一个因素,比如说,新华 社做为官方通讯社,应不存在资金、人员问题,但它主办的《了望》周刊,其主 要栏目自一年前就在“建造中”,到现在也没有任何结束施工的迹象。而国内最 著名的那些民办刊物,象《读者》、《读书》、《文史知识》,则连在网上施工 的地盘都没有,虽然他们刊载的文章在网上颇受欢迎,也只是靠网民自发的输入 在传播;《读者》甚至有了包括从创刊号到最近一期的所有文章的盗版光盘,可 见其实在网上也能够有广大市场的。 与这些综合性、知识性的刊物相比,文学传统刊物的处境更加不妙。他们在 网下的生存都成问题,更无闲心在网上闯荡。上网后,还要面临着电子文库、电 子刊物的竞争,一时难成气候。电子文库内容丰富,电子刊物经多年磨炼也形成 了适合网民口味的风格,与之相比,文学传统刊物并无优势。去年加拿大一家公 司着手把国内几家著名刊物送上网,为公司网站招徕读者,甚至准备在时机成熟 时收费,但是搞了三、四个月就偃旗息鼓了,读者不多想必是一个主要原因。在 这种形势下,国内文学刊物的上网也就屈指可数,而且面临着虎头蛇尾,未能形 成什么影响就自然消亡的结局。其上网的动机,据报道,不过是“在网上先占个 地盘,以防网络大发展时落伍,而并不指望真有多少人读杂志。”这是为了留退 路,而不是求发展。 国内最早上网的文学刊物是贵州的《山花》,在1997年9月底上网,开始的 几期需要全文下载阅读,以后也可以在网上直接阅读,包括杂志的全文。但是 1998年5月以后就不再更新了。第二份上网的文学刊物是南京的《雨花》,大约 在1998年上半年上网,内容好像也是全文,但不过办了几个月,8月以后也不再 上网了。对这些已休眠或死亡多时的杂志网站,已无加以评点的必要。 最近这段时间,又有几份文学刊物前赴后继地上网,包括南京的《钟山》、 吉林的《作家》、广东的《佛山文艺》和上海的《萌芽》。 《钟山》是各个大型的文学双月刊中唯一有了自己的网页的,但是其网页光 秃秃地只放了今年的两期《钟山》,此外没有别的任何信息,而到第一期各篇文 章的链接都已失效,可以读的其实只有第二期。网络速度相当慢,但到南京网站 的速度好像都很慢,所以也怪不得它;然而错字乱码一大堆,有的地方甚至连自 己的名字都写错,“钟山”成了“中山”,则未免显得过于草率、仓促,与“大 型文学刊物”的形象不符。与《钟山》一样让人觉得只是匆匆忙忙上网占地盘的 是《作家》,它用的是免费网页服务,则地盘再怎么占也大不到哪里去了。第一 页居然就有因为编码错误而暴露出来的源码,图案、文字之间的空白留得过大, 要下拉右扯才能看清整页的设计,这种编写纰漏,在个人网页上也很少见的。至 于其内容,则不过是每期的目录和几副作家照片,恐怕很难吸引读者重复访问。 相反地,《佛山文艺》和《萌芽》的网页看上去倒都象模象样,虽然内容还 不够丰富,但框架基本上已搭了起来,只要能持之以恒做下去,假以时日,是可 以成为有一定规模的网站的。《佛山文艺》有自己的顶级域名,这在国内刊物网 站中还很罕见,象这样子,才是真正准备在网络上占地盘的。《佛山文艺》从名 字上看,只是一份地方性市级刊物,但据其自我介绍,据说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 文学刊物,似乎是这几年冒出来的、以打工族为主要对象的新秀。这种自我介绍, 对我这种已远离国内文坛多年的人来说,是很有用处的,而其他刊物的网站,却 往往连这种简单的公关文章都懒得写。《佛山文艺》网站的第三个值得称道之处, 是它的主要内容都上网(虽然那些文章并不合我的口味),而且连插图也附上, 后者也是国内期刊网站所罕见的。但其缺点也在这里。既然是“每期精选”上网, 可见还有没上网的内容的,有多少、是什么样的题目,却没有存目不录,让读者 有个了解,这是一个缺陷。第二,那些插图,大都是黑白线描,如果用双色或16 色的gif格式,文件大小可以小到忽略不计而且不影响视觉效果,却偏偏用jpg格 式,大到几十上百K的份量,完全是一种浪费。幸好它的网络速度还算快,浪费 得起。 《萌芽》网页的栏目设置要比《佛山文艺》丰富,不仅有历史回顾(做为老 牌的刊物,这也是该有的),还有“下期热点”预告,先声夺人,是一特色。其 栏目的名称却起得颇奇怪,比如“萌芽超市”,我原以为是用来登图书广告、商 业链接之类的,其实是“萌芽动态”;又比如有一个“陈村信箱”,好像是作家 陈村的专栏,进去看了,才发现不过是几封读者来信。近几期的目录倒都列着, 但上网文章实在是太少,大约只有五分之一,取舍也不尽合理,比如有一个“网 上搜寻”专栏,想必是专登与网络有关的文章的,应该是最能吸引网民去读的, 然而却偏偏都不上网。今年第一期“网上搜寻”上有一篇《众说纷纭王小波》, 因为我算是最早在网上批评“王小波现象”的人,就很象知道是不是把我也扯了 进去,却看不到,奈何。 图片说明: zhongshan.jpg:《钟山》网页连自己的名字都写错,“钟山”成“中山”。 zuojia.jpg:《作家》第一页就“暴露”源码。 foshan.jpg:《佛山文艺》的文章有黑白插图,可惜图象格式没用对。 mengya.jpg:《萌芽》栏目设置丰富,命名奇怪。 网站: 《山花》:http://www.gy.gz.cn/gzonline/m1/shanhua/ 《雨花》:http://www.ptt.js.cn/yh/ 《钟山》:http://www.jsinfo.net/zhongshan/ 《作家》:http://victorian.fortunecity.com/operatic/105/ 《佛山文艺》:http://www.foshanwenyi.com/ 《萌芽》:http://mengya.online.sh.cn/ 1999.4.6. From banly@xys.org Wed Apr 7 05:03 PDT 1999 X-UIDL: 9bc39b0fd822ca36c21d1e7d331bce2b Received: from banly ([202.104.232.2])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FAA13003; Wed, 7 Apr 1999 05:03:55 -0700 (PDT) Message-ID: <003d01be80ee$9e4beba0$581c14ac@banly> From: "Banly Zhang" <banly@xys.org> To: <xys-friends@xys.org>, "Shi-min Fang" <fang@xys.org> References: <3.0.3.32.19990407032308.00a46b7c@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网上的中文文学“传统”刊物--网站评点之三 Date: Wed, 7 Apr 1999 20:03:11 +0800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Priority: 3 X-MSMail-Priority: Normal X-Mailer: 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 5.00.2014.211 X-MimeOLE: Produced By Microsoft MimeOLE V5.00.2014.211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441 Status: RO X-Status: 说到网络文学刊物,补充几个地方,现在的 《天涯》(http://www.hk.hi.cn/tianyazazhi/ty7/index7.htm)、 《星星》诗刊(http://www.nease.net/~lyqq/xixi.htm)、 《红岩》(http://www.nease.net/~lyqq/hongyan.htm)和在龙源 网站上的一些文学刊物(http://www.dragonsource.com/ )都应该 值得一提。还有《译林》(http://cb.nj-online.nj.js.cn/Yilin/ylqkidex.htm) 俺觉得这些地方的最大问题都是宣传不足。 ======= ◇ 笨狸 ◇ ====== http://banly.yeah.net/ From leeylong@tm.net.my Wed Apr 7 11:11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ta1.tm.net.my (mta1.tm.net.my [202.188.0.145])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LAA20279; Wed, 7 Apr 1999 11:11:42 -0700 (PDT) Received: from tm.net.my ([202.188.54.195]) by mta1.tm.net.my (InterMail v03.02.05 118 121 101) with ESMTP id <19990407170240.DSZB502@tm.net.my>; Thu, 8 Apr 1999 01:02:40 +0800 Message-ID: <370A5F56.B7269A10@tm.net.my> Date: Wed, 07 Apr 1999 03:24:06 +0800 From: Jade Dragon <leeylong@tm.net.my> X-Mailer: Mozilla 4.5 [en] (Win98; I) X-Accept-Language: en,zh,zh-CN,zh-TW MIME-Version: 1.0 To: Shi-min Fang <fang@xys.org> CC: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iso-8859-1?Q?=CD=F8=C9=CF=A1=B0=B4=BF=A1=B1=CE=C4=D1=A7=D3=EB=A1=B0=B4=BF=A1=B1=D0=C2=CE=C5?= References: <3.0.3.32.19990405063937.00967308@xys.org>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668 Status: RO X-Status: 方舟子, <<<<<< 侨胞、台胞回乡被亲戚朋友洗劫一空的事,我也就在八十年代初听说过, 当时大家是当新闻传播的,可见也不会是普遍现象。几年前还在学校 读书的时候,看了几年《中央日报》国际版(每人可获免费赠阅一年,实 验室的大陆、台湾人就前赴后继轮流去订:-)),上面的回乡见闻,却还 都是这种描述,看上去也不象是编造的,所以这样的事大概也有,不过那 么连篇累牍地登出来,就别有用心了。据实验室台胞的说法,是为了反对 三通。据我的经验,现在回去探亲,除非是自称带了巨款准备回去投资的, 否则没人把你当富翁。外面的应酬,基本上是国内朋友抢着掏钱,我已经 不懂得如何抢着付款了:-) >>>>>>>>>> 看来情况还算好! 那天蜻蜓我到中国旅游时,看看是否也有朋友争着付钱? 哈哈。。。。 :-) 蜻蜓李 =|=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Wed Apr 7 11:22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LAA20236 for xys-friends-list; Wed, 7 Apr 1999 11:09:36 -0700 (PDT) Received: from mta1.tm.net.my (mta1.tm.net.my [202.188.95.4])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LAA20225 for <xys-friends@xys.org>; Wed, 7 Apr 1999 11:09:32 -0700 (PDT) Received: from tm.net.my ([202.188.54.195]) by mta1.tm.net.my (InterMail v03.02.05 118 121 101) with ESMTP id <19990407170230.DSXT502@tm.net.my>; Thu, 8 Apr 1999 01:02:30 +0800 Message-ID: <370A5E66.513FC737@tm.net.my> Date: Wed, 07 Apr 1999 03:20:06 +0800 From: Jade Dragon <leeylong@tm.net.my> X-Mailer: Mozilla 4.5 [en] (Win98; I) X-Accept-Language: en,zh,zh-CN,zh-TW MIME-Version: 1.0 To: tanglang <tanglang@163.net> CC: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iso-8859-1?Q?=CD=F8=C9=CF=A1=B0=B4=BF=A1=B1=CE=C4=D1=A7=D3=EB=A1=B0=B4=BF=A1=B1=D0=C2=CE=C5?= References: <2.2.32.19990405122313.006a3bb8@163.net>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666 Status: RO X-Status: <<<<<<< 八十年代初的时候,有这类事。:)现在吗,要看蜻蜓有没有运气了,说 不定真能碰到把你当大阔佬的,物质上略有损失不要紧,精神上也能满足 一下。:) 呵呵,开个玩笑。放心好了。不过,遇到真强盗的可能性不能说没有,还 是不要露富的好。 螳螂 >>>>> 谢谢螳螂,不过蜻蜓我是个穷鬼,没什么好怕的。 当然,老话一句,钱财不可露是对的。 强盗在任何的国家都有的。 自己小心就好了。 哈哈,这里的人都是到泰国去当大阔佬的多。 他们称去泰国当皇帝,因为以前泰国的钱币兑换率比马币低很多。 泰国的东西便宜,而且男人很多都到泰国南部“找女人”的, 所以称做‘当皇帝’。现在钱难找,也许比较少人到了, 不过还是有的。 话说回来,蜻蜓我这穷鬼,还没机会去当皇帝! 哈哈哈哈。。。 =|= 蜻蜓李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Wed Apr 7 11:59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LAA20890 for xys-friends-list; Wed, 7 Apr 1999 11:45:11 -0700 (PDT) Received: from hotmail.com (f301.hotmail.com [207.82.251.214])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LAA20886 for <xys-friends@xys.org>; Wed, 7 Apr 1999 11:45:02 -0700 (PDT) Received: (qmail 4388 invoked by uid 0); 7 Apr 1999 18:42:28 -0000 Message-ID: <19990407184228.4387.qmail@hotmail.com> Received: from 207.25.55.50 by wy1lg.hotmail.com with HTTP; Wed, 07 Apr 1999 11:42:20 PDT X-Originating-IP: [207.25.55.50] From: "Betty Li" <bettyli@hotmail.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再谈郭老的史学贡献-mumu Date: Wed, 07 Apr 1999 11:42:20 PDT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ontent-Length: 8753 Status: RO X-Status: 再谈郭老的史学贡献-mumu http://bbs.mit.edu (历史版) 【在beb(mimi)的大作中提到:】 :注:以下文字转自《新语丝》之友邮件列表,方舟子发文,beb转。 :请不要过多纠缠语气之争,注重事实和论点。 谢BEB关心。本来不过随便说两句,没有要争什么 的意思。 :我那点感想本来就是针对丁东的《逢场作戏的悲哀》(附后)一文发的, :这一位mumu把丁东举的例子、观点夸大了一下,又反过来拿来教训我,也 :真够好笑的:-)。肖毛竟然为此而改变观点,也忒没主见了,不象以前的 :肖毛:-) 惭愧,丁东此文竟未看过,否则不会把“曼坎尔”写错了。 :丁东举的那两个例子:《〈曼坎尔〉试探》一案,不过是个无足轻重 :的考古小插曲,丁东只是用来说明郭沫若的学术品格有问题,mumu :却误以为那是郭氏的一大史学成就,用它来否定郭的史学,离题万里。 我并未说那是郭老的一大史学成就。但当年曼一事可是 人民日报为首向全国宣传的,老百姓都知道的说。我原文 只是说这件事知道的人多。郭老的成果首先暴露的也是 这个,我首次看见记得是在八十年代初的新华文摘上。 :《十批判书》一案,丁东不齿的是郭一面袭用钱穆的成果秘而不宣, :一面又嘲笑对方薄弱得可笑,还是人品的问题,让mumu一转述,就成 :了“从观点到论据,从思想到文字的完全照搬”了,也真够吓人的。 :问题是,丁东自己并没有去比较过这两本书,完全是根据钱穆的门生 :余英时的一面之词,而mumu恐怕连余的全文都没看过,又给夸大了一 :次。 余的原文我是看过的。正因为看过“互校”,才会 认为郭老无以自辩。 :郭的《十批判书》和钱的《先秦诸子系年》我都看过,从来就不 :觉得两者有何抄袭之处。《十批判书》是用典范的、有时还非常优雅 :的白话文论述先秦诸子的思想流变,《先秦诸子系年》则是用文言文 :考证诸子的生平,基本上是史料的排比、堆积,作者的话都很少,怎 :么个“从思想到文字的完全照搬”法?《先秦诸子系年》厚厚的一大 :册,我只是挑着看的,钱穆的那种写法也让人看得烦,不能说看 :得仔细,所以也不能说郭就没有袭用钱之处,又因为没见过余英时是 :怎么论证法,只能存疑。但是,鉴于以下四个原因,这个存疑是要打 :个大大的问号的:两书都是轰动史学界的名著,郭书1945年出版,当 :时郭无权无势,却从未有人指责其抄袭,疑问之一� 这个就不好说了,郭在解放前就很有权有势的(当然 没有建国后当的官大,可论权势倒不见得比解放前大), 我不知道建国前有没有人指责过他抄袭,但余英时的 论证我以为是站得住脚的。 余是钱的门生, :疑问之二;余文作于50年代国共对抗最激烈的时候,郭固然是共党红 :人,余却也是国党红人,其中有多少要搞臭政治对手的宣传成份?疑 :问之三;我看过不少余的文章,包括他那些为蒋家歌功颂德的文章, :对其文风实在不敢恭维,疑问之四。 :“难道是根据斯大林阉割过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史搞的中国 :古代奴隶时期封建时期分期论?这的确可说是有“通史之 :才”,可惜现在已经知道,马克思根本不曾认为中国可以 :用奴隶时期封建时期来套,另有“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范畴; :这根本就是一个伪问题,再“通”也没有用了。”云云,也是照搬 :丁东的说法,但马克思不是史学成就的坐标,他本人是怎么认为的, :又有什么打紧呢? 马克思怎么说诚然不打什么紧,在“马克思主义”指引 下作出来的东西恐怕也打不了什么紧。又:这个说法 实在现在已是常识,我用不着照搬丁东的说。 :至于mumu本人,可以说对郭氏之学所知甚少。比如他说,“通常说郭 :的历史考古研究成就主要有:管子集校,“十批判书”,对甲骨文的 :研究。”就很莫名其妙。《管子集校》属校勘学的成就,跟史学、考 :古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如我上文所说,管子集校我是在沫若全集里看的,那可是 在“历史卷”里的说。 :郭的史学,主要表现在五本著作:《中国古代 :社会研究》、《十批判书》、《青铜时代》、《历史人物》、《奴隶 :制时代》。他晚年所写的《李白与杜甫》也有一半属史学,那一半(有 :关李白生平的考证)其实也写得不坏,虽然这本书的名声现在很不好� 写的不坏我不好说,不过李白究竟生在哪儿,现在 大家都以为不是郭老说的碎叶了耶。 :不把这六本书通读一遍,人云亦云跟着骂郭氏,不足取。 的确不曾把这六本书通读过。但翻还是翻了一下的,我以为 因为总要想用“唯物史观”套的缘故,可取处实在不多。 :郭用唯物史 :观研究中国历史,始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比《十批判书》早了 :十几年,那本书首创用古文字学方法全面研究古代史,影响非常大, :但毕竟太草率,读起来远没有《十批判书》舒服。《十批判书》和相 :关的《青铜时代》应代表着郭的史学成就。我为什么说郭的研究法为 :中国现代史学开了新天地,并说他有通史之才呢?中国的传统史学, :可分为两派:一派是重考据的汉学,一派是重立论的宋学。到了乾嘉 :天才们的手里,汉学(朴学)被大大发扬,宋学则被驳得体无完肤。 :到了近代,治史之人,全是朴学的传人,陈寅恪、钱穆都是这一脉的 :人。但朴学重疑古(辩证史料真伪)、考古(挖掘新史料),却不重 :释古,无法通史。从释古入手,把汉学和宋学结合起来,以汉学为根 :基,把宋学发扬光大的,郭沫若是第一人。至于是用什么世界观释古, :是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倒不重要。从那以后,中国历史研究的潮 :流就发生了变化,象钱穆那样抱残守缺的传统派就成了少数派。 我则以为不是“传统派”成了少数派,而是在大陆几乎 就没有人真正在搞史学了--不敢搞,剩下在搞的人要么 找不那么敏感的话题,要么就象郭老那么去搞了。其实 清朝之所以会出现朴学,正是因为文字狱吓得读书人都 不敢乱发议论,只好去搞考据,和建国后用马克思主义 改造知识分子的情况正相似。清代的大儒们不是不重释古, 而是不敢释古,不是不立论,而是不敢立论, 不是无法通,而是不敢通也。要说戴震这样的大师都 无通史之才,我只好一头撞死了。 :何谓通史之才?宋吕祖谦说:“读史先看统体,合一代纪纲风俗消长治乱 :观之”“既识统体,须看机括,国之所以盛衰,事之所以成败,人之 :所以邪正,于几微萌芽,察其所以然,是为机括。”郭氏史学,就有 :这种既识统体、又看机括之才。黄仁宇所倡导的“大历史”,其实也 :本于此,他的《万历十五年》,跟《十批判书》一样可算是史学上里 :程碑式的著作。只不过黄无朴学根基,总体成就还是难跟郭相比。郭 :那样的天才本来就罕见。 :至于甲骨文,本属于考古学、文字学,与我所谈的史学贡献没什么关 :联。我对甲骨文只不过是找点有趣的看,几乎是一无所知,也就无法 :以自己的看法说说郭有何贡献。但我想指出一点:古文字学在很大程 :度上是见仁见智的事,难说对错,专家们互相攻击得很厉害,mumu的 :老师(?)裘锡圭说郭错了,未必郭就错,“郭老自出己见之处, :现在都认为是错的。”云云,我想乃是想当然。郭是第一个对甲骨文、 :金文进行系统研究的人,也因此成名,在三十年代,就已被列为甲骨 :学四堂之一(王观堂(国维)、罗雪堂(振玉)、董彦堂(作宾)、 :郭鼎堂(沫若)),陈子展甚至说“堂堂堂堂,郭董罗王”,唐兰则 :推崇郭是“后治斯学者或有异同,怠难超越”(大意)。mumu说“问 :题是郭老出错的地方往往是为了凑出一个古书(例如左传)中有的人名, :故意把上下文割裂重新断句,然后解某字为一个形近的字--这样就得 :出了“迥与前人不同”的新“成果”。”我只翻过郭研究甲骨文、金文 :的几部名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金文从 :考》之类),没有这种印象。 :关于《十批判书》,有个小插曲值得提一下。郭对此书是极其自信的, :自以为是当藏之名山之作。但他在此书中对孔子推崇备至,达到了崇 :拜的地步,把孔子批判(“批判”在书中是评论的意思,并不带贬义) :写成了孔子颂歌,令当时的学界大跌眼镜。 推崇孔子的在当时的学界中所在多有,谈不上让学界 大跌眼镜吧。 到了文革,自然成了大毒草, :被迫反复检讨自己的得意之作,其内心,想必真的是很“悲哀”的。 :郭在《十批判书》的后记中曾说:“做学问的人是不能够这样的,一定 :要虚心,要把别人的著述先作适量的体会,从全面来了解别人,然后 :才能进行批判。不懂就不要假充内行。假充内行的结果,只是表示自己 :的无知。单纯的无知倒还可以救药,只要虚心地多读书,改正一下头脑, :知识倒也会积蓄起来的。假使在无知之中再加上敌忾,敌忾而且很强, :巍巍乎俨然一个大权威那样,是的,那才是很有问题的!”共勉吧:-) : 这几句话实在是太重了,在下担当不起的说。从未说过 自己是内行,只是和大家讨论问题,请方家指教而已。 正如郭老的后记说得好首先还需自勉一样,我愿意与 大家共勉。 郭老有才,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问题是有才怎么个用法 。鲁迅一句“才子加流氓”正是的评。“凤凰涅磐”一词 其实就是郭老的杜撰,当然,文学作品杜撰也没有什么(当 年苏东坡就杜撰典故嘛。东坡云为文当“行乎其不得不行, 止乎其不得不止”,杜撰典故想来也是“杜撰乎其不得不 杜撰”吧。一笑。),问题是同样的做法在学术上就行不通 了;从此也可见郭老的投机取巧的风格实在是由来有自, 一以贯之的。再看郭老化名(杜荃?又记不清了,请方家指 教。再说一遍,我是在向大家讨教,不是在写论文)攻击鲁迅 的文章,何等毒辣;鲁迅一死,面目变的又是何等之快。 其实一个人的为人为文为学都是相通的,建国后郭老的所作 所为在解放前很久就已可见端倪了。 郭老建国后看起来飞黄腾达,其实我看毛老人家也不过把 他当个弄臣,那些“领袖带头挖土,人们不亦乐乎”的打油 诗实在也就是弄臣所当为。毛虽要用他,想来也是很看不起 他的非“硬骨头”吧。 丁东的大文写得甚好,尤其把郭老与鲁迅这一比,实在是 让人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也。鲁迅一生何其严谨,不但为学, 为文为人都是如此(我可很不严谨,写着玩的说;兄弟另有 混饭吃的行当,在那上面还是很严谨的),实在让后生小子 景仰不已啊。 BEB再注:我在这个邮件列表,通常只看不说。转载有关郭老 品格学问的帖子,却是有一些原因。原因一是自己水平不够, 手头资料甚缺,说出来无非是个人意见,而且BBS上常有“题 错壁”的事情发生,那么重要之处,别人考证出来,大家都 知道了,解了惑也是不错的。二是对郭老的争论大而化之可 以牵扯到“五四”,“文革”和八、九十年代的若干“思潮”, 尤其是由“陈寅恪热”引出的“自由独立”的知识分子精神 的探讨,郭老多少是作了“反面典型”的,我认为很有意思, 在“新语丝之友”的讨论组里,把对“莲还是菱”的认真精 神用在“如何看史,如何作知识分子”的讨论中,正是“挠 到了痒处”,(《大话西游》语)“大家都是神仙”,就不要 多计较语气之争了,否则由我当“挑拨”之人,各位都不必 动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t Your Private, Free Email at http://www.hotmail.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Wed Apr 7 19:09 PDT 1999 X-UIDL: 17bf6aca498125cb120413197200b798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SAA28698 for xys-friends-list; Wed, 7 Apr 1999 18:53:44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7-78.funtv.com [206.19.101.78])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SAA28694 for <xys-friends@xys.org>; Wed, 7 Apr 1999 18:53:39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07185154.009fa298@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Wed, 07 Apr 1999 18:51:54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再谈郭老的史学贡献-mumu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4138 Status: RO X-Status: >余的原文我是看过的。正因为看过“互校”,才会 >认为郭老无以自辩。 这就太好了,我正是因为苦于找不到余英时的原文,无法知道 他是怎么个互校法。你既然是看过的,正好可以举一、两个例 子说明一下,让我见识见识。即使手头无书,也可凭印象大略 谈一谈。既然是让你看得心服口服,甚至认为谁看了都会认为 郭是从思想到文字都是完全抄袭,总该有点具体的印象吧? >这个就不好说了,郭在解放前就很有权有势的(当然 >没有建国后当的官大,可论权势倒不见得比解放前大), >我不知道建国前有没有人指责过他抄袭,但余英时的 >论证我以为是站得住脚的。 郭在建国前固然在左翼文化界有很大威望,但在右翼文化界却是 众矢之的。《十批判书》出版后,左右双方都批评、攻击得很厉害, 郭在后来的再版后记中也有所叙述。我看过五、六十年代右翼人士 写的旨在揭露郭的评传、评论之类,却无人提到曾有人说他抄袭。 >马克思怎么说诚然不打什么紧,在“马克思主义”指引 >下作出来的东西恐怕也打不了什么紧。又:这个说法 >实在现在已是常识,我用不着照搬丁东的说。 那才是“从思想到文字”都一样:-)。郭根据的社会发展五阶段论, 究竟是来自马克思的,还是斯大林的,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他在 此论的指导下,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首次论证了中国 历史上有过一个奴隶社会。时至今日,中外史学界,还有多少人否 认中国有过奴隶社会? >如我上文所说,管子集校我是在沫若全集里看的,那可是 >在“历史卷”里的说。 沫若文集分成“文学”“史学”“考古”三编,在这种框架之下, 《管子集校》也只好给放在史学编中,但这不等于《管子集校》属 于史学著作,更不等于在列举郭的史学成就时,可以放过其他更重要 的著作,而把《管子集校》倒给扯了进来。 >写的不坏我不好说,不过李白究竟生在哪儿,现在 >大家都以为不是郭老说的碎叶了耶。 现在史学界有学者(主要是四川籍的)重提李白生于四川之旧说 那是不假,但不等于“现在大家都以为不是郭老说的碎叶了”, 上个月新华社有篇报道,题目赫然就是“诗人李白出生地唐碎叶 城遗址找到了”,又哪来的“大家都以为不是”了?学术问题, 本来就少有如此绝对的结论。 >的确不曾把这六本书通读过。但翻还是翻了一下的,我以为 >因为总要想用“唯物史观”套的缘故,可取处实在不多。 “总要想用唯物史观套”,恐怕也是想当然尔。何况唯物史观 乃是史观一大派,岂能因为作者有了这样的史观,就说可取处不 多?一个史家,若连史观都没有,又能算什么家? >我则以为不是“传统派”成了少数派,而是在大陆几乎 >就没有人真正在搞史学了--不敢搞,剩下在搞的人要么 >找不那么敏感的话题,要么就象郭老那么去搞了。其实 >清朝之所以会出现朴学,正是因为文字狱吓得读书人都 >不敢乱发议论,只好去搞考据,和建国后用马克思主义 >改造知识分子的情况正相似。清代的大儒们不是不重释古, >而是不敢释古,不是不立论,而是不敢立论, >不是无法通,而是不敢通也。要说戴震这样的大师都 >无通史之才,我只好一头撞死了。 > 按您的说法,清文字狱逼得大家去搞考据,建国后的文字狱却 又逼得大家不去搞考据,不觉得矛盾? 提起乾嘉学者,一般人都知道有个戴震,但戴震之学,不在于 史学,而在于经学、音韵,一部中国史学史,可以一字不提戴 震(手头有王树民著《中国史学史纲要》,就压根儿没有戴震 的名字),mumu看来是只好一头撞死了:-)。乾嘉期间,以史 闻名的,朴学有赵翼、钱大昕、王鸣盛(其实我觉得王鸣盛乃 是浪得虚名,不能跟前两位相提并论),宋学有章学诚。文字 狱不过是使大家不敢发涉及现实的议论,并不能对宋学的式微 负责,朴学学者对宋学挖苦、嘲讽,又何尝有什么苦衷?完全 是潮流使然,章学诚逆流而上,也就合该不受时人重视。事实 上自宋郑樵立主通史之说,就备受非议,几乎无人支持,只有 到章学诚才算有了知音,《申郑》篇云:“郑樵生千载而后, 概然有见于古人著述之源,而知作者之旨不徒以词采为文,考 据为学也。于是遂欲匡正史迁,益以博雅,贬损班固,讥其因 袭,而独取三千年来遗文故册,运以别识心裁,盖承通史家风, 而自为经纬,成一家言者也。”这是治史方法的不同,跟现实 政治扯不上关系,只是在当时朴学大潮中,章的主张难成气候。 这个潮流在三十年代开始逆转,郭即是其中的主将,跟现实政 治也扯不上关系,不独大陆如此,港台、海外也如此,以至钱 穆要感叹自己是虽万千人吾往矣。 >推崇孔子的在当时的学界中所在多有,谈不上让学界 >大跌眼镜吧。 > 五四之后,反孔已成学界主流,何况郭所属的左翼?所以郭才 不得不反复为自己的立场辩解,如果读过《十批判书》,对此 不会毫无印象。 关于郭的甲骨学贡献,我忽然想到了一个例子。 他在《甲骨文字研究》的“释祖妣”一篇中,首次论证汉字有生 殖崇拜的残遗,“且”(祖的本字)“匕”(牝的本字)乃是男 根女阴的象形。这种说法,据我所知,仍为海内外学界所普遍接 受,甚至泛滥开去,什么字都可以往上套了,“淫者见淫”,我 几年前曾经讽刺过的。这只是郭在古文字学上的创见并未全部被 推翻的一个著名例子。 方舟子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Wed Apr 7 20:58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UAA01186 for xys-friends-list; Wed, 7 Apr 1999 20:48:45 -0700 (PDT) Received: from hotmail.com (f273.hotmail.com [207.82.251.164])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UAA01175 for <xys-friends@xys.org>; Wed, 7 Apr 1999 20:48:40 -0700 (PDT) Received: (qmail 2878 invoked by uid 0); 8 Apr 1999 03:47:21 -0000 Message-ID: <19990408034721.2877.qmail@hotmail.com> Received: from 129.37.150.170 by wy1lg.hotmail.com with HTTP; Wed, 07 Apr 1999 20:47:18 PDT X-Originating-IP: [129.37.150.170] From: "Betty Li" <bettyli@hotmail.com> To: fang@xys.org,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郭沫若儿子郭世英之死 Date: Wed, 07 Apr 1999 20:47:18 PDT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ontent-Length: 7035 Status: RO X-Status: http://www.sanlian.com.cn/wangzhai/renhai/main.htm 摘自“百灵信息网” 郭沫若儿子郭世英之死 一些涉及“文革”的著作和文章,都提到了郭沫若六 子郭世英的死。 郭世英在1962年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当芸芸众生 投入“全民性”学习哲学的热潮时,天真而富有锐气的 郭世英,和几个同学一起组织了一个“X小组”。 他们没 有历史的包袱,没有既定的思想模式,一群青年,傲然 独立于思考者的行列。 他们好奇然而又是敏感地探讨一些当时被视为思想禁区 的课题。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不是阶级斗争? 大跃进 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毛泽东思想能不能一分为二?什么是 权威?有没有顶峰?他们在校园经常聚会自由讨论,寒暑 假也以通信方式相互探讨。他们的大逆不道,受到校方 和公安部门的注意,并截获了他们的信件和油印刊稿。 因为俄文中赫鲁晓夫名字拼写的第一个字母也是X, 他 们的小组便被打成反动组织。他们中的一些人被捕,可 能郭沫若的声望与地位起到了保护作用,郭世英虽然被 定为敌我矛盾性质,但只“按内部矛盾处理”,据说是 在周恩来的亲自过问下,郭世英被下放到位于河南黄泛 区的西华农场。一年之后,郭世英又回到北京,转入北 京农业大学学习植物栽培学。 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文革”,也许郭世英就会默默地 在实验室里度过他的一生。 1968年4月19日, 郭世英在农业大学被造反派绑架,命 运难卜。郭沫若和于立群当天便知道了这一消息,晚上, 郭沫若正好有机会与周恩来参加一个宴会,于立群一再恳 求郭沫若一定将情况转告,请求周恩来过问帮助解决。 然而,郭沫若晚上一直坐在周恩来身旁,最终也没有开 口提出这一请求。后来传来儿子的噩耗之后,面对妻子 的指责,他沉默,沉默。他说出一句话:“我也是为了 祖国好啊!” 当他们夫妇打听到郭世英的下落,赶到关押地点时,他 们得到的却是噩耗。郭世英已经死去,并于当夜匆匆焚烧。 妻子如何痛心疾首仰天悲叹,丈夫如何面对妻子责怪的 目光,人们已不可能了解那一瞬间的细节。郭沫若从那 一天开始,经常伏在案头,手颤抖着用毛笔工工整整地 抄写世英的日记。他整整抄写了八册。直到去世,它们 一直放在他的案头。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再谈郭老的史学贡献-mumu >Date: Wed, 07 Apr 1999 18:51:54 -0700 >MIME-Version: 1.0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Wed Apr 07 19:04:39 1999 >Received: from [207.151.77.154] by hotmail.com (1.5) with SMTP id MHotMailB8D559200162D1B98316CF974D9A8E5D0; Wed Apr 07 19:04:39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by xys.org (8.9.1/8.9.1) id SAA28698for xys-friends-list; Wed, 7 Apr 1999 18:53:44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7-78.funtv.com [206.19.101.78])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SAA28694for <xys-friends@xys.org>; Wed, 7 Apr 1999 18:53:39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07185154.009fa298@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X-MIME-Autoconverted: from 8bit to base64 by xys.org id SAA28698 > >>余的原文我是看过的。正因为看过“互校”,才会 >>认为郭老无以自辩。 > >这就太好了,我正是因为苦于找不到余英时的原文,无法知道 >他是怎么个互校法。你既然是看过的,正好可以举一、两个例 >子说明一下,让我见识见识。即使手头无书,也可凭印象大略 >谈一谈。既然是让你看得心服口服,甚至认为谁看了都会认为 >郭是从思想到文字都是完全抄袭,总该有点具体的印象吧? > >>这个就不好说了,郭在解放前就很有权有势的(当然 >>没有建国后当的官大,可论权势倒不见得比解放前大), >>我不知道建国前有没有人指责过他抄袭,但余英时的 >>论证我以为是站得住脚的。 > >郭在建国前固然在左翼文化界有很大威望,但在右翼文化界却是 >众矢之的。《十批判书》出版后,左右双方都批评、攻击得很厉害, >郭在后来的再版后记中也有所叙述。我看过五、六十年代右翼人士 >写的旨在揭露郭的评传、评论之类,却无人提到曾有人说他抄袭。 > >>马克思怎么说诚然不打什么紧,在“马克思主义”指引 >>下作出来的东西恐怕也打不了什么紧。又:这个说法 >>实在现在已是常识,我用不着照搬丁东的说。 > >那才是“从思想到文字”都一样:-)。郭根据的社会发展五阶段论, >究竟是来自马克思的,还是斯大林的,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他在 >此论的指导下,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首次论证了中国 >历史上有过一个奴隶社会。时至今日,中外史学界,还有多少人否 >认中国有过奴隶社会? > >>如我上文所说,管子集校我是在沫若全集里看的,那可是 >>在“历史卷”里的说。 > >沫若文集分成“文学”“史学”“考古”三编,在这种框架之下, >《管子集校》也只好给放在史学编中,但这不等于《管子集校》属 >于史学著作,更不等于在列举郭的史学成就时,可以放过其他更重要 >的著作,而把《管子集校》倒给扯了进来。 > >>写的不坏我不好说,不过李白究竟生在哪儿,现在 >>大家都以为不是郭老说的碎叶了耶。 > >现在史学界有学者(主要是四川籍的)重提李白生于四川之旧说 >那是不假,但不等于“现在大家都以为不是郭老说的碎叶了”, >上个月新华社有篇报道,题目赫然就是“诗人李白出生地唐碎叶 >城遗址找到了”,又哪来的“大家都以为不是”了?学术问题, >本来就少有如此绝对的结论。 > >>的确不曾把这六本书通读过。但翻还是翻了一下的,我以为 >>因为总要想用“唯物史观”套的缘故,可取处实在不多。 > >“总要想用唯物史观套”,恐怕也是想当然尔。何况唯物史观 >乃是史观一大派,岂能因为作者有了这样的史观,就说可取处不 >多?一个史家,若连史观都没有,又能算什么家? > >>我则以为不是“传统派”成了少数派,而是在大陆几乎 >>就没有人真正在搞史学了--不敢搞,剩下在搞的人要么 >>找不那么敏感的话题,要么就象郭老那么去搞了。其实 >>清朝之所以会出现朴学,正是因为文字狱吓得读书人都 >>不敢乱发议论,只好去搞考据,和建国后用马克思主义 >>改造知识分子的情况正相似。清代的大儒们不是不重释古, >>而是不敢释古,不是不立论,而是不敢立论, >>不是无法通,而是不敢通也。要说戴震这样的大师都 >>无通史之才,我只好一头撞死了。 >> > >按您的说法,清文字狱逼得大家去搞考据,建国后的文字狱却 >又逼得大家不去搞考据,不觉得矛盾? >提起乾嘉学者,一般人都知道有个戴震,但戴震之学,不在于 >史学,而在于经学、音韵,一部中国史学史,可以一字不提戴 >震(手头有王树民著《中国史学史纲要》,就压根儿没有戴震 >的名字),mumu看来是只好一头撞死了:-)。乾嘉期间,以史 >闻名的,朴学有赵翼、钱大昕、王鸣盛(其实我觉得王鸣盛乃 >是浪得虚名,不能跟前两位相提并论),宋学有章学诚。文字 >狱不过是使大家不敢发涉及现实的议论,并不能对宋学的式微 >负责,朴学学者对宋学挖苦、嘲讽,又何尝有什么苦衷?完全 >是潮流使然,章学诚逆流而上,也就合该不受时人重视。事实 >上自宋郑樵立主通史之说,就备受非议,几乎无人支持,只有 >到章学诚才算有了知音,《申郑》篇云:“郑樵生千载而后, >概然有见于古人著述之源,而知作者之旨不徒以词采为文,考 >据为学也。于是遂欲匡正史迁,益以博雅,贬损班固,讥其因 >袭,而独取三千年来遗文故册,运以别识心裁,盖承通史家风, >而自为经纬,成一家言者也。”这是治史方法的不同,跟现实 >政治扯不上关系,只是在当时朴学大潮中,章的主张难成气候。 >这个潮流在三十年代开始逆转,郭即是其中的主将,跟现实政 >治也扯不上关系,不独大陆如此,港台、海外也如此,以至钱 >穆要感叹自己是虽万千人吾往矣。 > >>推崇孔子的在当时的学界中所在多有,谈不上让学界 >>大跌眼镜吧。 >> > >五四之后,反孔已成学界主流,何况郭所属的左翼?所以郭才 >不得不反复为自己的立场辩解,如果读过《十批判书》,对此 >不会毫无印象。 >关于郭的甲骨学贡献,我忽然想到了一个例子。 >他在《甲骨文字研究》的“释祖妣”一篇中,首次论证汉字有生 >殖崇拜的残遗,“且”(祖的本字)“匕”(牝的本字)乃是男 >根女阴的象形。这种说法,据我所知,仍为海内外学界所普遍接 >受,甚至泛滥开去,什么字都可以往上套了,“淫者见淫”,我 >几年前曾经讽刺过的。这只是郭在古文字学上的创见并未全部被 >推翻的一个著名例子。 > >方舟子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t Your Private, Free Email at http://www.hotmail.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hu Apr 8 18:34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SAA26465 for xys-friends-list; Thu, 8 Apr 1999 18:15:36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7-97.funtv.com [206.19.101.97])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SAA26461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8 Apr 1999 18:15:31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08181346.009fcbdc@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Thu, 08 Apr 1999 18:13:46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不能原谅的侵犯(百合)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2554 Status: RO X-Status: 不能原谅的侵犯 ·百合· 去年春天,收到署名为“MOSS”(“当代留学生文丛”)的电子来信,说是 要在国内出文集,问可不可以用我发在电子刊物《花招》增刊上面的中篇小说 《哭泣的色彩》。我拒绝了。在两年前他们曾经在国内出过一本海外留学生文集 《在美国的一种成长》,也向我要过一篇文章,我当时误以为属于图雅发起的 “奥秘工程”(准备把出版利润捐给希望工程的),所以就把那篇文章给了他们, 后来才知道不是,并对他们的某些作法很失望。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我一直喜欢 国内的《女友》杂志,想把《哭泣的色彩》投给《女友》。它的“青年文学大奖 比赛”对我吸引力很大。可是,初为人母,忙得团团转,而《哭泣的色彩》虽然 是我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篇,但结构比较零乱,而且结尾很仓促,与整个结构 不和谐,需要修改不少。 今年依然想先试《女友》,特别是比赛的征文启事里“要对少数民族和海外 作家特别照顾”一说让我觉得信心不小,可以沾点在海外的便宜。所以,连续一 段时间,每天晚上孩子睡下后,凌晨两三点,第一觉醒来,我就坐在电脑前修改 《哭泣的色彩》,希望是不管能否得奖,今年一定要托朋友帮忙在国内出版,所 以,同时也在做对它加长的构思。 可是,上个礼拜,“当代留学生文丛”编者中的散宜生和吴梦通知我,在他 们新出版的《美利坚的天空下--在美留学生情爱故事》(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一书中选用了我的《哭泣的色彩》,解释说他们告诉过国内的出版社不要选用我 的小说,但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的惊讶和气愤难以描述,只能一遍遍地问: “怎么可以这样?”我问:“我已经拒绝你们用这篇小说,这篇小说怎么会到了 出版社的手里?”回答是那时出版社已经收到了文集磁盘。可是,在没有我的同 意的情况下,怎么可以把我的小说给出版社呢?大家都是喜欢舞文弄墨的人,怎 么这样不尊重别人的版权?看到寄来的样书,让我更加气愤。编者对我的文章擅 自做了改动,连我自己都读不懂了。 已经有好几次发现自己在网上的作品被登在中文的报纸和杂志上,兴师问罪 下来,得到的是无数的赔礼道歉(有时我想问他们这样的道歉会不会伤他们的自 尊?何苦呢?打个招呼,只要我不作其他用途的作品,可以让他们用的)和“赠 阅”的报纸。对这些我没有深究,诚如他们所说的,在国外办中文报纸杂志不容 易,何况,有的说起来,是朋友的朋友,更不好意思拉下脸来。当然,也因为他 们选的要么是短文、短故事,要么是节选,不会影响我后来的出版。 可是这一次我不会轻易罢休。因为这是我要做别用的作品,因为这篇小说比 较长(几乎是整个文集的四分之一,这么长的篇幅,假如已经通知出版社撤掉, 按理说是不应该记不住的),更因为在征求我的意见的时候,我已经说了“不”。 这样的侵犯,我不会原谅。我特此声明,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美利坚的天空 下--在美留学生情爱故事》所收的我的作品《哭泣的色彩》是未经我的授权、 甚至是违背我的意愿的盗版,出版社必须立即停止盗版发行,我保留通过法律途 径追究责任和索取赔偿的权利。 百合,1999,4,6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hu Apr 8 19:08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SAA27538 for xys-friends-list; Thu, 8 Apr 1999 18:59:12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ww.hec-china.com ([202.97.245.115])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SAA27533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8 Apr 1999 18:59:04 -0700 (PDT) Received: from fw.hec-china.com (fw.hec-china.com [202.97.245.113]) by www.hec-china.com (950413.SGI.8.6.12/950213.SGI.AUTOCF) via SMTP id HAA09584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8 Apr 1999 07:00:42 -0700 Received: from k370-2.hec-china.com by fw.hec-china.com via smtpd (for www.hec-china.com [202.97.245.115]) with SMTP; 9 Apr 1999 02:11:12 UT Received: from jccb4 ([10.1.18.26]) by k370-2.hec-china.com (Netscape Messaging Server 3.01) with SMTP id AAA4800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9 Apr 1999 09:56:31 +0800 Message-ID: <000901be822c$641ac340$1a12010a@jccb4> From: "jccb4" <jccb4@hec-china.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gb2312?B?vsW+xbm6yunWvtauobbNr8Tq0+u5ys/nobc=?= Date: Fri, 9 Apr 1999 09:57:54 +0800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Priority: 3 X-MSMail-Priority: Normal X-Mailer: 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 5.00.0518.4 X-MimeOLE: Produced By Microsoft MimeOLE V5.00.0518.4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2584 Status: RO X-Status: 《童年与故乡》 (挪威)古尔布兰生 译者:吴郎西 书写:丰子恺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10.1 定价:12.5元 99.3.14购买 从童年到初恋,从军营到社会,仿佛是刹那一刻; 疏淡树影下,浓烈酒香里,依稀是永恒半生—— 古尔布兰生生命中最初的廿十年里有过多少悲欢, 多少真情,多少永不褪色的回忆! 晚上,忽然感到情绪莫名的低落,就顺手拿出上 月买来的挪威漫画家古尔布兰生画的《童年与故 乡》来看。而读过、看过这本图文并貌的小书后, 立刻忘掉了自我的存在,因为我的整个身心一下 子被吸到古尔布兰生的回忆之潭中去了:我也似 乎看见了那个风雪中的男孩,闻到了那朵初恋的 玫瑰花的芬芳;我也似乎步入了幽深的丛林,与 姑娘一同寻觅不想回家的羔羊…… 这些漫画简直就是抒情的小诗,这些文字简直就 是纯朴的乡情画——这两者结合得如此完美,以 至于我觉得只有同时用左眼看画,右眼读文才能 充分体会里面的意境。可惜,我没这个本事,只 好一遍遍的反复地看,结果累得我眼睛都发酸了。 那么现在就让我暂时从古尔布兰生的回忆中走出 来,歇歇眼睛吧。 据译者跋,知道古尔布兰生是1873年在挪威出生 的,20岁后到德国定居后,从此没有再返故土。 心里不能忘怀故乡的他,1934年画出了这本回忆 “童年与故乡”的小书,借以纪念那些逝去的日 子。这本处处荡漾着浓郁乡情的画册,是他“自 己作画,自己作文,自己写字”的,译成中文后, 为保持原来的这种特色,在吴郎西的邀请下,丰 子恺先生用钢笔抄写了书中的近两万字的40篇散 文。所以,从这个中译本里,你不但能欣赏到上 佳的漫画与叙事散文,也能欣赏到丰子恺那率真 的书艺,真是一举三得的享受。 丰子恺的钢笔字单独来看不是很好,因为笔锋既 不突出,整体又缺乏棱角,貌似孩子的涂鸦。但 丰子恺的钢笔字放到这本书里却再适合不过,因 为结合着那淳朴、古拙的画与文字看来,丰子恺 自己独特风格的书法仿佛也同样刻画了一颗质朴 的心。所以,看着看着我有种错觉,好象书中的 这些画也是丰子恺画的一样(我想,后来丰子恺 自己的漫画可能也受到过这本书的影响吧),因 为这些画与文字、书写是那么的浑然一体,全都 散发出那种回忆的温馨、怅惘和感伤。 漫画原来竟可以这样画,竟可以表达出如此深情 的主题,真教我叹服不已——合上书页,我还在 想。为什么我们的多数漫画家很难画出这么有感 情的作品?大概是他们心中往往缺乏那种深情吧。 所以,《童年与故乡》这种作品,大概只有丰子 恺依稀能画得出来。 总之,这本书的确没有教我失望的地方,若说其 中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印刷的质量不好。此书 的图文印得都很淡,不知印刷厂为何如此“惜墨 如金”,不肯多弄些油墨上去,结果使多数图画 轮廓不清,这样既看得累眼,又使画作失色不少 ——而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漫画》中选登的此 书的部分片段,却相对清晰得多:这是为什么? 即便如此,我也准备把这本书作为我的珍藏而长 久保留。因为只要我打开这本书,就可以抛开一 切杂念,与古尔布兰生一道在回忆的清潭中畅游, 净化我的心灵。 所以,这本书也是我的清心剂——在我迷乱的时候。 1999.4.8 夜10:30肖毛写 1999.4.9 上午9:45 肖毛录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9 00:49 PDT 1999 X-UIDL: a2c019bad465b6f4d04953298f5bac30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AAA04848 for xys-friends-list; Fri, 9 Apr 1999 00:37:09 -0700 (PDT) Received: from hotmail.com (wya-lfd118.hotmail.com [207.82.252.182])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AAA04844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9 Apr 1999 00:37:04 -0700 (PDT) Received: (qmail 95508 invoked by uid 0); 9 Apr 1999 07:35:56 -0000 Message-ID: <19990409073556.95507.qmail@hotmail.com> Received: from 209.232.99.151 by wy1lg.hotmail.com with HTTP; Fri, 09 Apr 1999 00:35:54 PDT X-Originating-IP: [209.232.99.151] From: "Dan Windover" <windover@hotmail.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生于一九六九:父亲 Date: Fri, 09 Apr 1999 00:35:54 PDT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ontent-Length: 4036 Status: RO X-Status: 生于一九六九:父亲 作者:筋斗云 (windover@hotmail.com)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于美国 在母亲还没有生下我之前,生父就因为在武斗派系中站错边 而成了反革命。母亲被迫和父亲划清界线后,自己申请到山区去 教书。于是我在生下来以后的大多数童年时间中,都是和外婆住 在一起。每年寒暑假的时候,母亲就从教书的大巴山上回来一次 。每次回来的前三天和离开时的三天母亲都是在哭泣声中度过的 ,外婆就劝说母亲要考虑再婚,并且将工作调动回来。 在五六岁的时候,外婆家里常常有一个叔叔出现了,每次都 会带一点冰糖或者是苹果之类的水果。那么一个艰难的时代,小 孩子一旦有了口福,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也就时时盼著他再来。 第二年寒假的时候,母亲回来以后就没有再离开了。一天晚上, 很多亲戚朋友都来到外婆家里面,十分热闹。外婆将我叫到一边 ,对我说到:“明天起床以后,不要再叫叔叔了,要叫爸爸。” 外婆再让我练习叫了几次,才赶我上床睡觉。 从小以来我都是和外婆睡一起,第二天起床以后,外婆将我 领到客厅。叔叔和母亲都已经端坐在饭桌旁边,我自然地叫过“ 妈妈”和“叔叔”,外婆一个巴掌打到屁股上,才让我想起昨晚 的演习,忙改口叫了声“爸爸”。母亲和父亲是在前一年的寒假 时互相认识的,通了半年的信,暑假的时候妈妈就开始在两个县 的教育局之间办调动。父亲所在的电厂和旁边的酒厂正在办二中 ,很缺教师,母亲的调动算是十分顺利,年底就大致办妥了。 父亲比母亲小四五岁,大学是在文革中断续地读完,然后遇 到上山下乡到了御临县。先在农场干活,然后在电厂做技术员, 这一下子过了快十年才遇到母亲。 七八年国家恢复高考,在这一年和第二年里面,好几位和父 亲同来御临县的外地人又都考回了各自家乡的大学和研究所。而 我们家这个时候妹妹刚生下来,父亲忙著照顾小孩和大人,又开 始在电厂技术科里面作科长,算是留了下来。 从上学以后,父亲就是严父的角色,要求我的学习成绩一定 要好,每天作业之外,还作“一列火车从东往西,速度是四十公 里、、、”的智力开发题目,对数学和趣味题的爱好就是那时候 形成的。直到高中以后,这个爱好才逐渐转移到物理方面。 父亲在我的印象中,一直非常开朗,有天塌下来也不怕的气 概。父亲从来不讲起他父母亲家里的事情,由于我从小就在外婆 看护下长大,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奇怪。八六年六月间,父亲接到 一封电报,匆匆收拾而坐车离开。半个月后回来,人瘦了一圈, 脸色沉闷了有一个月之久。母亲平常对父亲都是支使来支使去, 这时候也特别温柔,我和妹妹都能感到有事情发生过,只不知道 曾经发生什么事。我遇到疑惑的事,就到外婆那里去蘑菇,外婆 也大概觉得我长大了,可以懂得这些事情,才将事情经过告诉了 我。 那封电报是父亲的母亲也就是我祖母去世的消息。父亲的家 庭原来也颇富有,家在广州。祖父原来是一个工厂的老板,虽然 解放后工厂公有制了,仍然有一定的赔偿,再加上出租两层楼的 房子,生活算是很舒适的。进大学读书时,父亲就遇上了文革, 他当时不过十七八岁的青年,一天带领了一群红卫兵到家里抄家 ,宣布与资产阶级的父亲断绝关系。谁知道祖父心脏本来就不好 ,一气之下心脏病发作,两天之后就去世了。祖母从此以后对父 亲一直不能原谅,一个不太能独立的寡妇带著一个十三四岁的小 孩--父亲的弟弟,生活一下子变得极度艰难。而父亲在不能回 到家里以后,自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才被分配到御临县的 农场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 如此家庭惨剧之后,父亲算是知道了所失去的东西。到了御 临县后,开始写信回家请求祖母的原谅。寄出去的信全被退了回 来,半年后,父亲的弟弟--叔叔回了一封信:祖母每次接到信 ,都会大骂一天,并把信退回来;祖母也患有高血压,叔叔希望 父亲将信寄给他,他再缓言转述。从此父亲和叔叔之间维持著每 月一封的通信,让两边知道各个人的状况。 外婆说到:当父亲和母亲成婚时,父亲非常希望能得到祖母 的祝福,写了一封言语诚恳的长信请求叔叔转交。半个多月后, 叔叔回了一封信说到:祖母读了那封信后,没有大骂,却说当年 父亲已经与家庭断绝了关系,现在自己也组成了一个家庭,两边 就不要互相打扰了。信上没有提到原谅也没有提到祝福,从那以 后父亲和祖母仍然维持以前的冷淡气氛。这次祖母的突然去世, 父亲问起弟弟祖母最后的遗言是什么,祖母死前的遗嘱中将身后 事做了详细的安排,全文却没有一处提到父亲,祖母直到临死都 没有原谅父亲这个儿子。父亲参加了祖母的葬礼,丧事整个过程 都由叔叔主持,父亲在自己从小长大的屋子里面,感觉是一个完 完全全的陌生人。 年轻时候的一个错误举动可以让一个人悔恨一辈子。不过, 我心目中的父亲仍然是那个照顾我母亲,教育我热爱知识,和我 一起分享快乐的让我亲近爱戴的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t Free Email and Do More On The Web. Visit http://www.msn.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9 01:14 PDT 1999 X-UIDL: c5fbe2704c2bd908fa97bd789434c27d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AAA04955 for xys-friends-list; Fri, 9 Apr 1999 00:39:46 -0700 (PDT) Received: from hotmail.com (wya-oe2.hotmail.com [207.82.253.67])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AAA04946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9 Apr 1999 00:39:39 -0700 (PDT) Received: (qmail 84564 invoked by uid 0); 9 Apr 1999 07:38:46 -0000 Message-ID: <19990409073846.84563.qmail@hotmail.com> Received: from 209.232.99.151 by wy1lg.hotmail.com with HTTP; Fri, 09 Apr 1999 00:38:45 PDT X-Originating-IP: [209.232.99.151] From: "Dan Windover" <windover@hotmail.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生于一九六九:一些话语 Date: Fri, 09 Apr 1999 00:38:45 PDT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ontent-Length: 1239 Status: RO X-Status: 生于一九六九:一些话语 作者:筋斗云 (windover@hotmail.com) 家页:http://www.geocities.com/tokyo/Flats/7200 一九九九年三月于美国 一九九四年来到美国,最大的是文化冲击,前两年是饥渴地希 望能理解明白西方的文化。这最初热情过去后,是慢慢爬上心头的 乡思。一两句熟悉而扣动心弦的话就可能在夜晚成为一个充满过去 熟悉面孔的梦境。 慢慢有了新朋友,这种乡愁淡了一些。九六年后开始上网,网 络的中文信息也算是一种补偿。看到网上的作品,才起心将自己熟 悉的亲人写下来,算是对自己内心的安慰。 一写起来,才发现自己周围亲人中有许多故事,这些故事发生 在一个人身上、一群人身上、一代人身上,成为历史的一部份。也 发现中国文化在自己身上的烙印,远比自己想象的要深得多。 中国文化极少有宽恕的习惯,来到美国后遇到美国的这种基督 教文化,非常难以适应。与美国朋友谈论时,讲到人与人的关系, 总觉得我们要比他们执著得多。我自己亲人间的关系也常常因为某 个时刻的重大变化而成为一种永远的状态,或许正是这种深刻的、 爱憎分明的关系使得我们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更依赖这种无条件的 亲情。 祖辈的抗战与内战,父辈的文革,我们这代人希望的民主自由 ,中国近百年确实不顺利,对未来的期待就是再后来的人不要悲哀 我们这些后来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t Free Email and Do More On The Web. Visit http://www.msn.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9 01:20 PDT 1999 X-UIDL: 6181e48f845be04229e752b595d8efe3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AAA04883 for xys-friends-list; Fri, 9 Apr 1999 00:37:57 -0700 (PDT) Received: from hotmail.com (wya-lfd94.hotmail.com [207.82.252.158])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AAA04879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9 Apr 1999 00:37:53 -0700 (PDT) Received: (qmail 30123 invoked by uid 0); 9 Apr 1999 07:36:45 -0000 Message-ID: <19990409073645.30122.qmail@hotmail.com> Received: from 209.232.99.151 by wy1lg.hotmail.com with HTTP; Fri, 09 Apr 1999 00:36:43 PDT X-Originating-IP: [209.232.99.151] From: "Dan Windover" <windover@hotmail.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生于一九六九:外婆(上) Date: Fri, 09 Apr 1999 00:36:43 PDT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ontent-Length: 5414 Status: RO X-Status: 生于一九六九:外婆(上) 作者:筋斗云 (windover@hotmail.com) 一九九八年十月于美国 在所有的亲人里面,外婆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一个,这不仅仅 是因为我和她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更因为她一生的经历就是 一本中国的近代历史。每当我读书、读近代史时,风云人物在舞 台上奔走表演,我总想到大地上像我外婆一样亿万的百姓平民在 时代夹缝中寻求生活。 八八年时,有两位从台湾回来探亲的外婆家族人员,花了不 少钱修族谱。外婆只是女子,但是由于她大部份时间在家乡里, 许多时候都有人来向她打听家族中其他人员的去向。最后家谱和 祠堂修好后,请外婆一起去聚餐,外婆也将我带去了。 在这种场合下的聚餐,是十分讲求排座次的。两位台湾远来 客人是主席的上座,坐他们旁边的是我只听说没见过的舅公:外 婆的四弟,外婆和其他同辈分枝的长男和长女也坐在主席里面。 我和几位同年纪的年轻人这一桌已经快到了门口,再外面就是小 朋友们了。交谈中才知道舅公是家族中官位最高,在邻省做副省 长,自然也是主席的上座。 外婆家姐妹兄弟共七人,外婆是大姐,老六出生时死于疾病 ,其余五人中老二、老三、老五是妹妹,老四、老七是弟弟。外 婆的父亲我的曾外祖父去世时,最小的七弟才刚出生,外婆那时 也才十三、四岁,她真正拿出了大姐姐的姿态,协助曾外祖母把 这些妹妹弟弟抚养成人。 外婆的五妹也就是我五姨婆住在重庆,我每年都还见到一两 面;三姨婆随丈夫到台湾,八十年代初去世;二姨婆和丈夫在东 北,小时候见过一面;舅公虽然也听说起过,但都只是外婆同辈 老人聊天时偶尔落入耳中。我从来不知道舅公竟是党内的高官, 更让人惊奇的是有这样一个有地位的弟弟,外婆却从来都没有说 起过,尽管我从小就听外婆将她们一辈的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 我从不在父母面前撒娇,却常常缠外婆。聚餐回来后,我自 然是慢慢地磨在外婆身边,问起舅公的事。外婆不情愿地推辞著 ,我就侧敲旁击,先问起最让外婆引起谈兴的话题:外婆的母亲 我的曾外祖母的故事。这是百试百灵的: “你的曾外祖母也就是我的娘也是很苦的一生。你曾外祖父 死的时候,七弟还不到三个月,家里七口,正是要钱的时候。没 有了父亲的那笔收入,家里只好靠卖一些旧田产过生活,时常再 有一些叔辈和亲戚的帮助,娘和我东筹西补地应付著,好不容易 才把弟妹都带大了。我嫁给你外公时,你外公家还有一些钱。最 小的七弟也有十一岁了,娘才算是不那么操劳了。 “那年是一九四三年,国家抗战还在打,也就没法到其它地 方去了。我和你外公就在重庆租了间公寓,算是成了家。在重庆 这段时间,最记得清楚的事情就是躲日本飞机的轰炸。警报一拉 响,大家就放下手上的一切事情,到防空洞里面躲著。每次在防 空洞里面,大家最担心外面亲友的安危,还好我和你外公都是一 直在一起,不然那才会让人担心死了呢。 “在重庆才住了两个多月,娘就让人从家乡送来一封急信, 我又匆匆回到娘家去。原来在成都读书的四弟和七弟给娘捎回来 一封信:暑假不回来了,他们决定到延安去。 “我回到家乡,就发现娘哭得不成人样了,几个妹妹都吓坏 了,没有想到她们一直作为依靠最坚强的娘会这样受不住打击。 我回来后,安顿好三个妹妹,慢慢地劝慰著娘:男儿志在四方。 平常娘从来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想法,然而这个时候,娘总是哭 著两个儿子都不在了,不知到了地下如何向父亲交代。 “渐渐地娘的担心全变成了七弟的所在,老幺是娘心口上的 肉,这句话说得是一点都不错。每天娘都会骂四弟的不是,四弟 已满十七岁,是个大人了。幺娃才刚满十一岁,到了那种地方, 怎么熬得下来。 “娘就每天这样哭著,三个月后把眼睛哭瞎了,我只好再接 过照顾妹妹和母亲的担子,还好这时二妹三妹都大了,只有一个 五妹还不太懂事。你外公家再有一点帮助,日子也是慢慢地熬下 来了。 “以前和娘在一起,无论日子如何的艰辛,家里的姐妹们总 是快快乐乐的。现在生活不再担心了,四弟、七弟的事却如一块 石头压在每个人的心上。母亲每日的苦泣呼唤,这段时间过得如 监牢一般。第二年我把全家搬到重庆来,比较好照顾一些。 “也是到了第二年,才接到了四弟从延安来的信,算是把母 亲的情绪稳定下来些。接下去两年,二妹和三妹都嫁了人,和我 一样,嫁的都是国民党的军官。后来五妹也是嫁的国民党军官, 说来真是奇怪,我家的女孩子都是嫁向国民党的,男孩子却都是 投向共产党的。 “四弟的信五六个月能有一封,来信时是我家的大事,每个 字都要缓慢而完整地读给母亲听,最后一段七弟所附的话母亲总 要念念叨叨地背下来,而每次我总是读到和母亲一起哭起来。 “时局再变,国民党军队一下子兵败如山倒,每一天过去, 母亲四个女儿的命运就绝望一天,两个儿子的归来却接近一天。 母亲成为家里最关心战事的人,每天时局的变化,母亲到底是为 女儿盼国民党胜利还是为儿子盼共产党胜利呢? “再两年,国民党已经是没有胜利的机会了,我好不容易才 把母亲劝回到老家来,我和母亲就这样等待着、等待时局的明朗 。最终,国民党结束了,共产党执政了。 “五零年的春节前两天,县上来人把我找了去,见到了已分 别七年多的四弟。他是外省一个市的副市长,在县里没有人比他 的级别更高。这次请假回来,县上才会如此隆重礼待。 “他问起母亲的情况如何?我就对他实话实说了:母亲为了 七弟哭瞎了眼睛,身子也不太行了。我问他是否要再见母亲?他 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要接母亲到他所在城市中去住,要尽一分 孝心。我只好告诉他有些事情母亲还不知道。 “他第一封信来时,母亲眼睛已经瞎了一个多月,身体正是 奄奄一息之际。信上却是坏消息:七弟没能熬过前一年的冬天, 已经死在了延安。我们为了母亲的身体,就把信的最后改成了七 弟的问候。以后每一封信,最后一段都是我替七弟写的。 “四弟如果要见母亲,七弟的事就要他自己去说明白了。母 亲对七弟的疼爱最深,能不能够原谅他谁也无法保证。 “四弟是一个人进门去见母亲的,我在门外等着。四弟再出 来时已经天黑了,眼睛红红的,没有再说一句话坐车离开了家乡 。我再见母亲时,母亲已经哭完了眼泪,不再哭了。 “母亲再过了一个月就离开了人世。那之后四弟也从来没有 回过家乡,母亲的葬礼他也没回来。文革期间报纸上也有他被打 倒劳改游街的报导,但他也没有回家乡来避祸。 “这是近四十年来的第一次再见面,我们虽是同父同母的姐 弟,握手时两人的手都是冰凉的。这次祠堂完成了之后,他再也 不会回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t Free Email and Do More On The Web. Visit http://www.msn.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9 01:22 PDT 1999 X-UIDL: dd7ff431fbbb09a9b2d15f6837298e51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AAA04921 for xys-friends-list; Fri, 9 Apr 1999 00:38:56 -0700 (PDT) Received: from hotmail.com (wya-oe8.hotmail.com [207.82.253.73])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AAA04911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9 Apr 1999 00:38:51 -0700 (PDT) Received: (qmail 14011 invoked by uid 0); 9 Apr 1999 07:37:59 -0000 Message-ID: <19990409073759.14010.qmail@hotmail.com> Received: from 209.232.99.151 by wy1lg.hotmail.com with HTTP; Fri, 09 Apr 1999 00:37:57 PDT X-Originating-IP: [209.232.99.151] From: "Dan Windover" <windover@hotmail.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生于一九六九:外婆(下) Date: Fri, 09 Apr 1999 00:37:57 PDT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ontent-Length: 4708 Status: RO X-Status: 生于一九六九:外婆(下) 作者:筋斗云 (windover@hotmail.com)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于美国 还在国内的时候,我电视看得不多,最常看的是新闻联播中 最后一段国际新闻。外婆也是新闻节目的忠实观众,而且很喜欢 评论现在这个时代比过去时代乱多了,老年人或许就是靠这种与 过去的比较来重新生活那曾经的光辉吧。 这天晚上的新闻中是台湾的消息:倪雨喜出任台湾海军的参 谋总长。外婆突然在旁边说了一句:想不到小倪还在海军。我知 道外公是国民党海军军官,不过从来不知道详细情形。外婆与其 他同辈亲戚怀旧时,则大多是说起同辈和后辈的事,很少讲过外 公的故事,这或许是不愿意伤心吧。 正好这天妈妈参加妹妹的家长会去了,父亲也出差在外。我 才珍重其事地问起来:外婆,给我讲讲外公的事吧。 外婆沉静了片刻,才回过头来望着我,我看著外婆的双眼, 说到:“外公长什么样的?” 外婆点点头,先叹了声气,“其实你和你外公年轻时长得很 象,性情也很像,都是很聪明的人。我没嫁给你外公之前,我们 就是邻居,我要帮助母亲照料弟妹,他就常常过来帮忙,渐渐变 很熟了。他也很会读书,抗战开始后去重庆上大学前每次一说话 就喜欢用‘意气风发’这个词,我还常常笑他。 “我们是在四三年夏天成的亲,他家里开始有些不同意,不 过他很坚持,才算把家里人说服了。我们本来是准备时局好一点 才成亲的,不过因为他下半年要到英国的海军军官学校去培训, 才提前到这个战乱时间。 “成亲后我就搬到重庆去住了,他要准备秋季在英国的开学 ,还要为我准备接下来两年的生活费用,我那时也在海军后勤部 门做会计,生活其实是不用担心的。 “离他辞行还有五六天,二妹从家乡寄来一封信,说起四弟 和七弟跑到延安去了,母亲又卧病在床,要我赶快回去一趟。我 和你外公只好先道了别,那个时候重庆是日本在每天轰炸,英国 是德国在每日轰炸,我们只有祈求上天能保佑大家的平安。 “到了第二年,我将母亲和妹妹都接到重庆来,我还是在后 勤部做会计,加上你外公家的一些接济维持著全家。夏天生下了 你母亲后,家里阴沉的气氛才算好一点。 “你外公一走,直到四六年才回来,那时候欧洲和亚洲战场 上都已是盟军胜利在望了。他们这批一起毕业的军官有十来人, 海军派了一船人去接他们,同时国民政府正好又在英国定了五六 艘军舰,结果他们这批军官学生每两个人指挥一艘军舰回来了。 我抱著你母亲到南京迎接他们的到来,当看到那崭新军舰和上面 整齐的制服进入港口时,我能听见的能想到的是你外公口中那四 个字,‘意气风发’。 “我们在南京居住下来,也就是那个时候,小倪是我们家的 常客之一。小倪在英国时和你外公是同一寝室的对床,所以关系 特别好。他们这批从英国受训回来的军官在海军都很顺利,两年 就从尉官升到大副了。 “这段的时间没有维持多久,国共两党内战是越来越激烈了 。到四八年时,局面已经变成共产党一定要过长江来,他和小倪 都升为舰长,直接参与指挥作战了。 “事情就发生在四八年的年底,你外公指挥的军舰出事了。 在一天早晨天快亮之前,军舰在上海海外触礁下沉。全舰水手最 后只有六七位幸存者,都来到南京海军总部接受事件经过的调查 ,这六七位海员每人对事件经过各有所不同的说法,大致过程是 这样的。 “那天晚上,舰上发生了暴乱,只知道好像有共产党潜伏的 几个士兵要夺舰北行。舰上一片枪战之后,没有人去控制军舰的 航向,结果导致了触礁。当问到我外公这位舰长的下落时,这六 七个人的答案就各自不同了:有人讲两方冲突中,舰长已经中弹 身死;有人讲舰长最先被缴了械,成了俘虏;有人讲触礁后,舰 长被打死了;有人讲触礁后,舰长又跑了出来。这几个人谁也没 有在暴乱后再见到过舰长,上面那些话都是海员混乱时互相间的 传话。最后关于外公生死这件事,海军部下的结论是死亡的可能 性最大,但是如果是共产党有组织的暴乱,他这个舰长也可能成 为共产党的俘虏了。 “最后事件的调查还没结束,共产党已经渡江了。我就面临 决定是否要随海军一起去台湾的选择。我选择了回老家去,希望 你外公仍然活著,能有再见面的一天。五○年后,我向人民政府 问起是否有关于这场触礁的共产党海员幸存者时,有一天来了一 位海军军官,他原是你外公军舰上的一个中尉,而海难的事件就 更是真相迷离了。 “他说起当时舰上虽然有十多位地下党,但是军舰中的政工 和安全控制都很严,要暴乱并不那么容易的。那一次也不是他们 这个地下党小组策划的暴乱,更像是外海海盗的的一次突然袭击 ,这十多位共产党党员中间也就他一人活了下来。他自己没有亲 眼看到海盗,但是听到有人在叫喊有海盗。这海盗事件和触礁几 乎同时发生,船马上倾斜,而且很快地沉到海底,现场那么乱, 也不知道到底是军舰意外触礁还是被海盗武装攻击,那天早上到 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事件的先后过程永远成了一个迷团。 “这个军官离开后,我最后的一点希望也破灭了。几个妹妹 都离开了家乡,母亲的神智也有些不太正常,你母亲那时七八岁 ,才是我生活的重心了。 “很快四弟回来一趟,母亲也很快去世。我开始在银行作会 计,维持我和你母亲的生活。五十年代初我还有很多你外公留下 来的海军用品作为纪念,自然灾害那三年只好把这些东西都拿出 去换了罗卜与豆子了。” 有用的东西虽然拿去换取食物了,照相簿里面的照片依然在 的。发黄的照片中外公一套海军军官制服,腰间别着一把手枪与 一柄军刀,胸间挂着一副海军望远镜,背境是海军用地图。年纪 看上去才二十五六岁,意气风发也是我的感觉。照片中的其他物 件都不存在了,只有那张地图我还曾在外婆的箱底见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t Free Email and Do More On The Web. Visit http://www.msn.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9 02:37 PDT 1999 X-UIDL: c00cfade8237580d3aee77a7513e6ace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CAA07018 for xys-friends-list; Fri, 9 Apr 1999 02:18:09 -0700 (PDT) Received: from banly ([202.104.232.115])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CAA07014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9 Apr 1999 02:18:03 -0700 (PDT) Message-ID: <000b01be8269$cad53560$581c14ac@banly> From: "Banly Zhang" <banly@xys.org>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看上去很美,想起来没劲 Date: Fri, 9 Apr 1999 17:17:22 +0800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Priority: 3 X-MSMail-Priority: Normal X-Mailer: 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 5.00.2014.211 X-MimeOLE: Produced By Microsoft MimeOLE V5.00.2014.211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1792 Status: RO X-Status: 按照王朔的说法,《看上去很美》是他最心疼、简直是用最美丽 的生命去酝酿的作品。 为了这部书,他的宣传手法确实一流,在图书订货会上,他和另 外一个懂得炒作的作家余秋雨推出的书都是没有名字的。听说当时这 个《xxxxx》就获得了20万的订量,这个数字看上去是很美,虽然只 是新语丝日页读数的一半。:)然后,在书的印刷上也颇有奇招,象我 们以前读书时为了保护课本,就用牛皮纸或者挂历纸作为书皮一样, 《看》一书的书皮用牛皮纸表演了包课本的最高手艺,包得蛮复杂的, 还留了一个口袋,用来夹一张随书而送的CD-ROM,看上去很牛逼。这 个CD里面是王朔过去作品的自选集,虽然只有大概5MB左右的容量, 但是因为都是文本储存,信息量倒是不少,整整有十篇小说。一共只 卖23块,看上去很便宜。 翻开书,我一口气看完。 王朔看来颇有悔其少作的意思,郑重声明《看》一书不再使用 “很有口腔快感”的痞子京腔,想文学一点多用用书面语。可是,刨 去了口腔快感的王朔,还剩下什么? 一个婴儿成长为小孩,就是《看》的内容,王朔希望能够表达出 一种“真实的生活”,他的苦心,大概是以为只有婴儿眼里的世界才 是真实的。可是,刨去了荒诞感觉以后的王朔,还剩下什么? 也许,王朔想来一次凤凰涅磐,于是,有了大段大段关于小孩子 的心理描写,有了不显山露水的文革片段。唯一比较特别的,就是努 力把童趣写得阴森可怖。依然是一个痞子婴儿。 王朔和王小波都是注重行文节奏和韵律的作家,在《看》这书中, 虽然王朔声称要克服“只图嘴巴痛快”的毛病,但是其优秀的节奏感 还是跃然纸上,依然可以满足读者的“口腔快感”,我不知道这有什 么不好。写小说就是为了让人看得痛快,装什么丫挺的。 话说回来,这书看上去真的很美,从文字,到节奏都是佳品,但 我看小说是必须要有情节来满足的,没有故事的小说,在我看来都是 没劲的。突然想到,再过几天,就是王小波死去两周年的日子。他喜 欢把故事拆开或者隐藏,但是,看起来非常有趣。而有趣的作家现在 已经越来越少,当王朔的书看上去很美的时候,他已经变得无趣了。 可不,想起来真是没劲! ======= ◇ 笨狸 ◇ ====== http://banly.yeah.net/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9 14:15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NAA21804 for xys-friends-list; Fri, 9 Apr 1999 13:59:54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1-72.funtv.com [206.19.99.72])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NAA21800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9 Apr 1999 13:59:49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09135804.0095ce34@hotmail.com> X-Sender: g_zr@hotmail.com (Unverified)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Fri, 09 Apr 1999 13:58:04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Zr G <g_zr@hotmail.com> Subject: Re: [Fwd: XYS-FRIENDS: 生于一九六九:外婆(下)]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792 Status: RO X-Status: > “成亲后我就搬到重庆去住了,他要准备秋季在英国的开学 >,还要为我准备接下来两年的生活费用,我那时也在海军后勤部 >门做会计,生活其实是不用担心的。 > “离他辞行还有五六天,二妹从家乡寄来一封信,说起四弟 >和七弟跑到延安去了,母亲又卧病在床,要我赶快回去一趟。我 >和你外公只好先道了别,那个时候重庆是日本在每天轰炸,英国 >是德国在每日轰炸,我们只有祈求上天能保佑大家的平安。 > “到了第二年,我将母亲和妹妹都接到重庆来,我还是在后 >勤部做会计,加上你外公家的一些接济维持著全家。夏天生下了 >你母亲后,家里阴沉的气氛才算好一点。 > “你外公一走,直到四六年才回来,那时候欧洲和亚洲战场 >上都已是盟军胜利在望了。 四五年二战就结束了,怎么四六年才胜利在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t Free Email and Do More On The Web. Visit http://www.msn.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9 22:18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WAA00586 for xys-friends-list; Fri, 9 Apr 1999 22:08:37 -0700 (PDT) Received: from hotmail.com (wya-lfd87.hotmail.com [207.82.252.151])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WAA00579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9 Apr 1999 22:08:32 -0700 (PDT) Received: (qmail 83845 invoked by uid 0); 10 Apr 1999 05:07:27 -0000 Message-ID: <19990410050727.83844.qmail@hotmail.com> Received: from 209.232.99.199 by wy1lg.hotmail.com with HTTP; Fri, 09 Apr 1999 22:07:27 PDT X-Originating-IP: [209.232.99.199] From: "Dan Windover" <windover@hotmail.com> To: g_zr@hotmail.com Cc: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Re: [Fwd: XYS-FRIENDS: 生于一九六九:外婆(下)] Date: Fri, 09 Apr 1999 22:07:27 PDT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ontent-Length: 264 Status: RO X-Status: > >四五年二战就结束了,怎么四六年才胜利在望? > > > 应该是四五年,误写了。多谢指出。 windover(筋斗云) windover@hotmail.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t Free Email and Do More On The Web. Visit http://www.msn.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9 22:36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WAA00972 for xys-friends-list; Fri, 9 Apr 1999 22:28:12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h ([202.98.46.34])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WAA00961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9 Apr 1999 22:28:06 -0700 (PDT) Message-Id: <2.2.32.19990410052736.006ba388@163.net> X-Sender: tanglang@163.net X-Mailer: Windows Eudora Pro Version 2.2 (32)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Date: Sat, 10 Apr 1999 13:27:36 +08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tanglang <tanglang@163.net> Subject: Re: XYS-FRIENDS: 看上去很美,想起来没劲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050 Status: RO X-Status: At 17:17 99-4-9 +0800, Banly Zhang wrote: > 话说回来,这书看上去真的很美,从文字,到节奏都是佳品,但 >我看小说是必须要有情节来满足的,没有故事的小说,在我看来都是 >没劲的。突然想到,再过几天,就是王小波死去两周年的日子。他喜 >欢把故事拆开或者隐藏,但是,看起来非常有趣。而有趣的作家现在 >已经越来越少,当王朔的书看上去很美的时候,他已经变得无趣了。 >可不,想起来真是没劲! > >======= ◇ 笨狸 ◇ ====== > http://banly.yeah.net/ > 俺还没看过这本书,前几天看到此间的晚报上有篇文章提及这篇小说卖 得很不理想,想来原因可能是王朔已变了路子,变的未必成功。笨狸这 么一说,是有道理的。 按理说王朔应该不是那种离了情节搞渲染的人,大概是被国内这批“新 新人类”作家在各大杂志上的纷纷冒头搞昏了头。:)也不想想人家那 是在玩“试验”,肚里没货充大的;而他已是成名人物,犯不着挺这个 险,凑这个热闹。 说来俺以前还是很喜欢看王朔小说的,读来带劲却让人摸不到路子,就 象打围棋谱,着着都不在你想的那个地方,却是好棋,这才有趣。情节 也好,比如《顽主》里赵老师等着给女学生讲人生大道理那段,多妙。:) 这些个东西是不是都没了? 可惜了了。王朔千万可别成了张朔。 螳螂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at Apr 10 08:24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HAA11136 for xys-friends-list; Sat, 10 Apr 1999 07:43:40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5-11.funtv.com [206.19.103.11])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HAA11132 for <xys-friends@xys.org>; Sat, 10 Apr 1999 07:43:34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10074153.009708d8@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Sat, 10 Apr 1999 07:41:53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郭沫若抄袭了钱穆了吗?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9409 Status: RO X-Status: mumu失踪了?我还等着他来给我介绍余英时是怎么论证郭沫若 抄袭钱穆的呢:-)。久等不来,只好自己动手去找了。辗转借来余 英时著《钱穆与中国文化》一书(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 版),跳过那些歌功颂德的文章,先把那篇《〈十批判书〉与〈先 秦诸子系年〉互校记》看个究竟。看完之后的感想是: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余氏的文风,真没让我失望:-)。如果要一一批驳,几 万字都刹不住,等以后抽空再说,先谈个大概。 让我猜得一点也不错,一篇政治宣传文章耳。文中自我辩解说: “我这篇文章有没有学术价值是另一问题,但绝不是政治宣传”, 此地无银三百两罢了,若没有政治宣传的动机,又何须特地做此说 明?其写法,则是比较两部著作中的十几个段落的资料引用,说 明郭著对钱著的抄袭是“全面的、根本的”,而其宣传的目的,则 是要“我们便不能不对他(指郭)的一切学术论著都保持怀疑的态 度了”。可惜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看到这篇妙文的原貌了,因为文章 在1954年发表后,作者自己“不喜欢”,一直没有收进各种文集中, 直到1991年作者要编一部纪念钱穆的集子,才把这篇少作又翻了出 来,做了改动,删去了“过分轻佻刻薄的语句”,而为了避免刺激 性,连题目也改了,至于原来是怎样一个有刺激性的题目,是连作 者自己都不好意思提了。37年前作者写作此文,其动机大约是为了 推翻共产党的史学权威。37年后在纪念钱穆时重提此文时,该权威 早已是墙倒众人推了,其动机恐怕已经不同,主要是为了用以说明 先师之高明远胜于政治和学术对手了。总之都不纯。 《十批判书》(以下简称《十》)和《先秦诸子系年》(以下 简称《先》)是属于完全不同的著作,这一点,余氏自己也承认。 《十》是以唯物史观说明先秦诸子流派的演变,论证社会对思想的 影响,属史论性著作。而《先》则是考据先秦诸子的生平,基本上 只是罗列、堆积史料,加一点按语,属资料性著作。钱穆本人的史 观,则是唯心的。如此相对的史观,如此不同的著作,竟然会存在 “全面的、根本的”抄袭,真是匪夷所思,对同时读过两本著作的 人来说,是很难苟同的。一般来说,如果作者有抄袭的恶习而又能 得逞,就不会偶尔为之偿到点甜头就洗手不敢,也许正是据于这一 原因,余氏才要我们对郭的“一切学术论著都保持怀疑的态度”, 大有发起一个全面清算郭的抄袭行为的群众运动之势,可是四十多 年过去了,除了余氏的这篇文章,又何曾有人揭发郭的其他抄袭行 为?也许这才是余氏对自己的文章不满意的真正原因? 《先》毫无疑问是一部研究先秦诸子生平的重要著作,其价值 主要在于是一部有关先秦诸子生平的“史料大全”,也不断地补充 进去新发现的史料,同时的人,要找到该书所不收的史料,是很难 的,所以,一部研究诸子的著作,所引用的史料如果也见于《先》, 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郭自己在《十》的后记中说其写作的起因, 乃是读了《先》书而要加以批驳,他当然是仔细读过《先》的了, 《十》中批驳《先》之处也非常多,当然也不可能事事作对,见解 相同的也不少。有的史料,或者是从《先》得知,有的见解,或者 是从《先》受到启发,这也是很正常的事。郭在《十》后记中自称: “秦汉以前的材料,差不多被我彻底剿翻了,考古学上的,文献学 上的,文字学,音韵学,因明学,就我所能涉猎的范围内我都作了 尽我可能的准备和耕耘。”如果我们读过《十》,就知道作者所言 不虚,特别是以考古学和文字学为据,更是作者的特色,而《先》 的资料,基本不出文献学的范围,即使郭抄袭《先》,也仅限于文 献史料这一方面,又哪来的“全面的、根本的”?余氏文风之轻佻, 还不只这一点。郭在后记中,不过是说读了《先》的公孙尼子一节, 觉得“论据实在是薄弱得可笑”,对《先》全书如何,当时并无评 论,而余氏一面承认公孙尼子只是全书附录的一条,一面却又想当 然地断言郭是在否定《先》全书的考证,则未免为袒护师门而神经 过敏了。 余氏的论证逻辑是,如果《十》所引的史料和结论都与《先》 相同,自然是从资料到见解都抄袭,而如果《十》所引的史料相同 而见解有异,则是抄袭资料而“故示立异”。如果二书所引史料的 引文相同,自然是抄袭,如果引文有异,那也是“有意无意之间企 图掩饰抄袭之迹”。连《十》在批驳《先》的见解时,不指名道姓 而以“近时学者”“有人”暗指,余氏也不认为是在给其恩师留面 子,而是故意隐去其名以掩饰抄袭了,我就不明白,果真如此,何 不把焚尸灭迹做得彻底点,在后记中也不明言是因《先》而开始写 《十》的?真是一旦认定了你是贼,干什么也都是贼了。 余氏在论证时,又不断地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余氏自己承认 “一般典籍《史记》、《战国策》之类,为大家所常用,即使所引 资料相同,亦难定其是抄袭。”然而他所举的例子,却几乎全都是 属于这种常见典籍,而且毫无根据地断言“其为阅《系年》后所查, 实无疑问。”“亦皆转引自《系年》,或因《系年》之指示而引用 者。”诸子事迹的史料本来就很缺乏,某人某事的证据大家反复引 用的也不过那几条,清儒已做过大量的挖掘工作,史家都不会陌生, 并不是事事都是钱穆的发现。然而,在余氏的笔下,郭沫若却成了 连《史记》、《战国策》、《孟子》、《荀子》、《韩非子》、《 吕氏春秋》这些名著都未熟读的不学无术、欺世盗名之辈,事事都 需要捧着《先》按图索骥,回头再从这些名著摘引史料了。幸好郭 的著述不只《十》一书。他著述极丰,《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青 铜时代》《甲骨文字研究》《金文丛考》《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 等等名著,洋洋洒洒旁征博引,不知又是拿了谁的著作按图索骥的? 郭首先是一个古文字学家,需要对先秦文献极熟,记性又极好,郭 之才学既然被余氏说得如此不堪,他又是怎么当的古文字学家?更 不用说是公认的一大家了。 余氏自己也知道“即使所引资料相同,亦难定是抄袭”,所以 还要证明论断也是抄袭才算是铁证。我前面已说过,郭、钱二人史 观大相径庭,二书宗旨也大异其趣,论断是绝无可能是“全面的、 根本的”抄袭,余氏自己就举了几个《十》批驳《先》的结论的例 子,郭自己在别处也举过这样的例子说明《十》比《先》高明。那 么余氏所举的那些他认为属于连论断也抄袭的例子呢,我看可分为 三类: 一、余氏以为二书见解完全相同的,其实有所不同。(例子以 后再举) 二、二书都袭用前人说法。比如“不韦非始皇之父”条,《先》 已自己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前人已有这种说法,其论证就是把这几个 例子列在一起而已,而余氏却仍把这当成《先》的发现,《十》也 这么说,自然也就成了抄袭了,而且还是最严重的抄袭:“更明显 的是《系年》援据汤聘尹的《史稗》以及王世贞的《读书后记》两 说,而《十批判书》也恰恰同引此两书,这便决不是‘巧合’了。” 《史稗》和《读书后记》的确不算是常见文献,郭沫若也许真的是 从《先》知道这两条文献的。然而,从别人的著作中获悉了自己不 知的史料,是不是一定要注明发现过程?不注,是否就算抄袭?如 果这也算是抄袭的话,许多史家也都要顶这项罪名了,谁敢保证自 己引用的史料都是自己首先发现的,而不是从别的著作辗转得来的? 钱穆自己就那么清白(见下文)? 三、属于常识判断。比如,“荀子年十五之齐”条,《风俗通》 说荀子年十五到齐国游学,《史记》《序录》作“五十”,《十》 认为应是十五,原因主要是“荀子晚年及见李斯相秦,五十失之过 早。”次其次是“五十不得言游学”。《先》也断定该是十五,但 它列举的三条理由,说的都是“五十不得言游学”,并未提到“五 十失之过早”,然而余氏仍然断言郭抄袭,非说郭的“五十不得言 游学”乃是概括钱的论证而来。其实这该是根据常识就可以得出的 相同结论,都说“十五”是正常的,如果有主张“五十”的倒奇怪 了。其实远在钱之前,南宋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就已指出 《史记》所说荀子年五十为年十五之误,《先》对晁只字不提,按 余氏的标准,是不是也属抄袭? 我不由想起了另一件“抄袭”公案。在二十年代陈源曾指责鲁 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抄袭日本人盐谷温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 鲁迅如此回答道:“自然,大致是不能不同的,例如他说汉后有唐, 唐后有宋,我也这样说,因为都以中国史实为‘蓝本’。我无法‘ 捏造得新奇’……”余氏对郭的抄袭指责,其实也大体属于“汉后 有唐,唐后有宋”之类。 据余氏的推测,郭后来看到了他的这篇文章,几年后写了《钱 穆和考据学》一文反唇相讥--我得说明,此事是看了余氏的文章 我才知道的,免得余氏告我抄袭了他的文章。下面郭的反击也是转 抄自余文,中间有一段省略也是余氏省的,有机会我当去查查究竟 省了什么内容,因为根据我看余氏多篇文章后得来的经验,他在引 对手的话时省略的往往是关键之处。郭的反击如下: “首先,应该指出来的,是钱穆在书(方按:指《先》)里所 表现的剽窃行为。他对于以《竹书纪年》校《史记》,从而找出《 史记》在纪年上的错误,是大为自吹自擂的。他在自序里提出了《 纪年》胜《史记》的五个明证,这五个明证的内容事实上构成了这 部书在各国世系年代推算上的主要骨干。但这五个所谓明证,都是 剽窃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的……这不只在论点上是剽窃《义证》 的,并且在材料上也基本是剽窃《义证》的。钱穆只有在很个别不 同意《义证》的细节上提出了《义证》的书名,但对于这五个牵涉 很大的问题就绝口不说到《义证》了。他在《义证》以外,还剽窃 别的书。友人中曾有以林春溥《战国纪年》和黄式三《周季编略》 跟他的书对勘的,也发现了相当多的剽窃的东西。” “这不只在论点上是剽窃《义证》的,并且在材料上也基本是 剽窃《义证》的。”一语,象是模仿余氏口吻,所以我同意余氏的 猜测,这是对他的那篇文章的反弹。郭在文中对钱很不客气,乃至 谩骂道:“他(指钱)自还直嚷嚷‘丝丝入扣,朗若列眉’,真是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了。”看来是有失风度,然而这是钱门弟子奉师 命(余自述:“钱先生偶然提起他在成都的时候,曾有人对他说, 《十批判书》中论前期法家是暗用《先秦诸子系年》的材料和论断。 但钱先生似乎没有细读过《十批判书》,因此他问我是不是有同样 的印象。这才引起我仔细检查《十批判书》的兴趣。”)用了不知 怎样的“轻佻刻薄”的话去招惹人家的,怪得了谁呢? 如果郭文所言不虚,那么钱穆在抄袭一事上并不比郭好多少, 甚至还更加恶劣。读者应该是最有兴趣知道余氏是如何辩解的,然 而余氏却不愿为恩师辩护了: “我想我毋需为《先秦诸子系年》说任何辩护的话。一九四九 年以前的中国学术界对《系年》的评价大致可以陈寅恪和杨树达的 私下议论为代表。这已引在本书所收《一生为故国招魂》文中。至 于今天大陆非官方的学术界对《系年》的看法,我只想指出一项事 实,即它的增定本(香港大学出版社一九五六年版)已在大陆上重 印流传多年了。” 查《一生为故国招魂》,陈、杨所私下赞扬《先》的,也不过 是以《竹书纪年》校《史记》这一条,而根据郭的揭发,这是抄袭 来的,果真如此,陈、杨之赞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根据余氏的逻辑,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我想我毋需为《十 批判书》辩护。该书在抗战期间发表时就轰动学界,公开的、私下 的好评如潮。至于今天海内外学术界对《十批判书》的看法,我只 想指出一项事实,即它的许多提法,仍然被普遍接受。” 其实,《先》纵有剽窃《竹书纪年义证》等书处,并不能就因 此全盘否认其价值;《十》纵有掩袭《先》处,也不能就因此全盘 否认其价值。但余氏是根本不懂得这点逻辑的。他在37年间所徒劳 地从事的,就是想据此全盘否认《十》的价值,再全盘抹煞郭的一 切学术成果。 方舟子 1999.4.10.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at Apr 10 20:17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UAA24045 for xys-friends-list; Sat, 10 Apr 1999 20:07:41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7-100.funtv.com [206.19.101.100])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UAA24041 for <xys-friends@xys.org>; Sat, 10 Apr 1999 20:07:35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10200550.00a06cd0@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Sat, 10 Apr 1999 20:05:50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寿彝《学步》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3936 Status: RO X-Status: 余英时在一九九一年八月为《〈十批判书〉与〈先秦诸子系年〉 互校记》写的跋语中,为了说明他的文章刺着了《十批判书》的作者 郭沫若的痛处,引起了反弹,如此说道: “《十批判书》的作者究竟读过这篇文字没有,不得而知。几年 之后《历史研究》上发表了一篇《钱穆和考据学》,把钱先生的一切 著作,特别是考据著作,骂成一钱不值。此文后来收在作者的一本文 集中。其中第四节‘钱穆考据的剽窃和诬妄’是专骂《先秦诸子系年》 的,而且处处以吹捧《十批判书》作为对照。让我抄摘其中几段,以 供欣赏。……” 余氏虽然在这里没有明言《钱穆和考据学》的作者是谁,但根据 上下文关系,一开头就说“《十批判书》作者”,再说“此文后来收 在作者的一本文集中”,摘录时又加上“不打自招”之类的按语,读 者读了,哪一个会怀疑写《钱穆和考据学》的就是《十批判书》的作 者?我虽然通读过郭沫若的史学著作,却从来不知道有这回事,也只 是觉得自己见闻不博,不疑有他。今天一头钻进了图书馆,翻遍了郭 沫若文集,却还是找不到这篇文章。幸好余氏在引文时,注明了出处 是“《学步集》,北京,三联书店一九七八年版,第291-292页。原 书出版于一九六二年,这是再版,但文字没有改动”,于是根据书名 去找,一找就着。一看作者,大吃一惊,原来并不是《十批判书》的 作者郭沫若,而是另一位历史学家、仍然健在、刚刚编完了《中国通 史》的白寿彝先生! 有没有可能是余氏记错了,把作者搞混了呢?绝无可能,因为, 一,余氏引文时连哪版哪页都写得清清楚楚,显然是拿着书照抄的; 二,虽然余氏自称是“我详引原文,也是为了存真”,然而为了让读 者误以为该文作者就是郭沫若本人,在抄的时候,余氏又偷偷地做了 改动。不信让我们也来一段“互校”: 余氏引文: “《系年》第一三O条举出一个儿说,而对于儿说即貌辩、昆辩, 及《齐策》、《吕氏春秋》和《古今人表》的记载,他都没有提,还 是《十批判书》钩出来了。(原注:《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一九 五四年版,第257页。)第七五条引《盐铁论》,说出齐缗(三点水旁) 王‘诸儒分散’,但对于稷下学风的实质说不出来。这也还是《十批 判书》中的《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才把稷下的内情钩出来了。( 英时按:这一段话似乎承认《系年》据《盐铁论》考据出了稷下的史 实,则《十批判书》有关稷下的史实取自《系年》已不打自招了。) ……他自还直嚷嚷‘丝丝入扣,朗若列眉’,真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了。(英时按:此处互然破口大骂,也特别值得玩味。)” 原注该引文出自《学步集》,三联书店一九七八年版第295页。 我核对原文,是: “《系年》第一三O条举出一个儿说,而对于儿说即貌辩、昆辩, 及《齐策》、《吕氏春秋》和《古今人表》的记载,他都没有提,还 是郭沫若同志钩出来了。(原注:《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一九 五四年版,第257页。)第七五条引《盐铁论》,说出齐缗(三点水旁) 王‘诸儒分散’,但对于稷下学风的实质说不出来。这也还是郭沫若 同志在《十批判书》中的《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才把稷下的内情 钩出来了。至于钱穆在自序中所吹嘘的其他各条,都可以说跟先秦诸 子学术没有多大关系的烦琐的废话,就更不必提起了。他自己还直嚷 嚷‘丝丝入扣,朗若列眉’,真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了。” 余氏为了让读者误以为该文的作者是郭沫若,竟然在抄引时一概 隐去原文中的“郭沫若同志”,甚至干脆改成“《十批判书》”。在 另一段有关《老子》的引文中,他也如法炮制悄悄做了这样的改动, 其用心,真够卑鄙的。 余氏在另一则跋语中评论郭沫若的一处引文小错误时,如此说: “……而且还公然改易文句,正是因为自负是古史‘权威’,相信读 者决不敢怀疑他的论据。即使像我这样怀疑的读者,也完全想不到他 竟会妄诞至此,所以两次都被瞒过了,可见陈垣论考寻史源的两句金 言:‘毋信人之言,人实诳汝’确颠扑不破。但是史料俱在,学术欺 诈终究不能行之久远,我写此节竟忍不住要套用两句旧诗说:‘太平 《览》、《记》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这段评语,简直就是余氏的自我批判。他自负是“著名学者”, 读者会被他所布下的“为了存真”“文字没有改动”“请读者去通读 全文(指《钱穆和考据学)”之烟雾所吓住,而决不敢怀疑他在引文 时作了手脚误导读者。他的跋语已发表七、八年,《钱穆和中国文化》 在大陆也出版了四、五年,不就从来没有人去查核原文吗?连我这样 早就不屑余氏文风的读者,也完全想不到他竟会卑鄙至此,一开始被 他蒙骗了!他竟然还一再援引陈垣先生的告诫“引书非亲睹不可也” “毋信人之言,人实诳汝”教训已故沫若先生和读者,套用白先生的 话说,真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了。我写到此,也忍不住要套用两句旧 诗说:“寿彝《学步》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方舟子 1999.4.10.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at Apr 10 21:18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VAA25524 for xys-friends-list; Sat, 10 Apr 1999 21:15:53 -0700 (PDT) Received: from hotmail.com (f95.hotmail.com [207.82.250.201])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VAA25520 for <xys-friends@xys.org>; Sat, 10 Apr 1999 21:15:50 -0700 (PDT) Received: (qmail 71223 invoked by uid 0); 11 Apr 1999 04:13:07 -0000 Message-ID: <19990411041307.71222.qmail@hotmail.com> Received: from 129.37.159.67 by wy1lg.hotmail.com with HTTP; Sat, 10 Apr 1999 21:13:07 PDT X-Originating-IP: [129.37.159.67] From: "Betty Li" <bettyli@hotmail.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郭沫若抄袭了钱穆了吗? Date: Sat, 10 Apr 1999 21:13:07 PDT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ontent-Length: 329 Status: RO X-Status: 多谢舟子。我已经转了这篇文章给他。上次看见他说最近比较忙, 有空儿的时候会贴出他的看法,希望大家指正。 Betty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郭沫若抄袭了钱穆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t Your Private, Free Email at http://www.hotmail.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un Apr 11 00:43 PDT 1999 X-UIDL: 801b1fadc4400ccf85306bf06d40eaf0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AAA29289 for xys-friends-list; Sun, 11 Apr 1999 00:23:48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5-55.funtv.com [206.19.103.55])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AAA29285 for <xys-friends@xys.org>; Sun, 11 Apr 1999 00:23:43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11002155.007512e4@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Sun, 11 Apr 1999 00:21:55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郭沫若抄袭钱穆了吗?(补充)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2396 Status: RO X-Status: 这是补充昨天未举的例子的。 一、余氏以为二书见解完全相同的,其实有所不同。 余氏自称他揭露郭沫若抄袭所用的方法是“排比联络,一以贯之”, 其实是抄《十》一、两段,再抄《先》一、两段,不详加分析,就下抄 袭的断言,颇有点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意思。我们且举“漆雕开” 一条为例。余氏在分别抄了两书后,诘问道: “试看《十批判书》作者除了把《系年》中的资料做了一番‘新’ 的排列之外,曾经增加过半分新的资料吗?除了在不同的地方分别袭用 了钱先生的几项结论外又几曾有过丝毫自己的意见吗?这样的抄袭是一 望而知、无由辩解的。” 其实两书所引史料排列次序不同、引文详略有异,“这样的抄袭” 并不是一望而知的。读者如果看到先秦古文就头疼、不愿仔细比较两书 引文而被余氏的气势所吓住,那是很容易接受其断言的。但是如果我们 细心一点,一句一句地比较下去,即使手头无原文可对照,仅就余氏所 引而言,就会发现《十》并非没有增加半分新的资料,也并非不曾有过 丝毫自己的意见,“形与刑通”、“盖启攵原作启,与后字形近。抄书 者于字旁注以启攵字,及启攵刊入正文,而则启误为后,更转为後也。” “这一派既尚勇任气,藐视权威,自然是有遭受‘刑残’的充分可能。” “孟子又说:‘北宫黝似子夏’,大约这位北宫黝也就是漆雕氏的后学, 是一位儒家了。”这几点,就都是《先》所无的资料、意见。而如果我 们熟悉余氏的文风,知道他引文省略的部分往往倒是关键之处,去查核 原文,把那些省略处给补全,就会发现《十》的新资料、新见解就更多 了。比如在此处,《十》特别有几句要读者特别注意的: “尤可注意的,初期儒家里面也有这样一个近与任侠的别派而为墨 家所反对。近时学者,每以为侠出于墨,或墨即是侠,有此一事也就是 强有力的一个反证。任侠之轻死虽有类于墨氏的‘赴火蹈刀’,但他们 的反抗权威却和墨家的‘尚同’根本相反,我们是须得注意的。” 作者一连说了两个“注意”,余氏却偏偏用省略号代替这一段,原 因很简单:这是《先》所无的新见解。至于《先》中所引而《十》未引 的史料,余氏自然也是以省略号代替了。就这样,把不同之处剔除(还 踢得不那么干净),而把相同之处列出,然后指出这是重新排列过的抄 袭,用这样的论证法,自然可以证明任何两部相同题材的书抄袭!《十》 中举“漆雕形残”这一条,本来是用来说明“孔子帮助乱党,与其门人 弟子帮助乱党”,这样的意见,又岂是《先》所能有的? 又,余氏说《十》涉及当代学者的意见时,不管是赞同还是反对, 都是指名道姓的,唯有对于钱,即使在反驳时也故意隐去他的名字,而 称为“有人”“近时学者”等,“这正是作者有意攫取《系年》的研究 成果为己有的证据。”但我们上引这一条,却正好有一个“近时学者”, 不知何指,却肯定不会是钱,足可见余氏的这一证据是何等薄弱得可笑 了。也许这是他省略这段引文的另一原因? 方舟子 1999.4.10. From bettyli@hotmail.com Sun Apr 11 08:28 PDT 1999 Received: from hotmail.com (f99.hotmail.com [207.82.250.235])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IAA08548 for <fang@xys.org>; Sun, 11 Apr 1999 08:28:58 -0700 (PDT) Received: (qmail 84849 invoked by uid 0); 11 Apr 1999 15:27:53 -0000 Message-ID: <19990411152753.84848.qmail@hotmail.com> Received: from 129.37.160.129 by wy1lg.hotmail.com with HTTP; Sun, 11 Apr 1999 08:27:53 PDT X-Originating-IP: [129.37.160.129] From: "Betty Li" <bettyli@hotmail.com> To: fang@xys.org,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郭沫若抄袭钱穆了吗?(补充) Date: Sun, 11 Apr 1999 08:27:53 PDT Mime-Version: 1.0 Content-Type: text/plain Content-Length: 437 Status: RO X-Status: 难得舟子详尽地举例分析。提一个小要求,不知算不算过分。 对多数上网人来讲,郭的《十批判书》,钱的《先》文和余的 《互校》都不容易找到。如果舟子有空儿把原文贴上网,收在 XYS文库里,也不失为义举。不知是否困难? betty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郭沫若抄袭钱穆了吗?(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t Your Private, Free Email at http://www.hotmail.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un Apr 11 14:42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OAA14269 for xys-friends-list; Sun, 11 Apr 1999 14:27:55 -0700 (PDT) Received: from longs.engr.colostate.edu (root@longs.engr.colostate.edu [129.82.224.16])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OAA14265 for <xys-friends@xys.org>; Sun, 11 Apr 1999 14:27:50 -0700 (PDT) Received: from engr.colostate.edu ([129.82.224.58]) by longs.engr.colostate.edu (8.8.8/8.8.8) with ESMTP id PAA16378 for <xys-friends@xys.org>; Sun, 11 Apr 1999 15:26:47 -0600 Message-ID: <37111397.F1F9502F@engr.colostate.edu> Date: Sun, 11 Apr 1999 15:26:47 -0600 From: wzq <wzq@engr.colostate.edu> X-Mailer: Mozilla 4.03 [en] (WinNT; U) MIME-Version: 1.0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还 有 两 句 话 References: <19990411152753.84848.qmail@hotmail.com>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2947 Status: RO X-Status: > 从 山 里 回 来 , 竟 有 隔 世 之 感 。 大 家 的 话 题 已 经 转 到 郭 氏 , 但 我 还 是 想 > 把 原 先 的 话 题 再 说 一 两 句 , 如 已 不 合 时 宜 请 大 家 谅 解 。 > > 首 先 , 关 于 双 声 。 我 的 老 师 (惭 愧 ,不 是 好 学 生 , 不 敢 提 老 师 之 名)还 > 认 为 双 声 和 连 绵 字 根 本 就 没 有 必 要 进 行 区 分 。我 的 确 找 不 到 任 何 资 料 > 来 证 明 我 的 观 点 , 只 能 承 认 : 双 声 的 定 义 , 应 以 方 舟 子 的 引 述 为 准 , > 我 的 说 法 不 足 为 据 , 是 错 误 的 。 如 果 他 日 我 找 到 了 资 料 ,再 向 大 家 > 讨 教 (并 不 是 准 备 翻 案 的 意 思 , 请 勿 多 心 。 ) 。 > > 其 次 , > >>“ 有这样的对仗法吗?”是模仿你那种“没有上下联都说同一物”的 > 说法� > > 我 则 以 为 方 舟 子 的 愿 意 并 非 “ 模 仿 ” 我 , 而 是 的 确 认 为 没 有 这 样 的 > 对 仗 法 , 并 因 为 认 为 芙 蓉 是 一 物 所 以 菱 藕 也 须 是 一 物 才 会 把 菱 藕 解 > 为 一 物 , 并 有 “ 为了说明此藕非莲藕,所以才加个菱字” 等 语 。 > > 再 次 , 关 于 “ 有 则 改 之 , 无 则 加 勉 ” 的 那 句 话 , 我 指 的 是 方 舟 子 的 > 语 气 问 题 , 并 没 有 “ 教 育” 谁 的 意 思 ; 其 实 倒 是 给 自 己 一 个 台 阶 > 下 : 谁 都 可 能 犯 “ 常 识 性” 的 错 误 , 犯 了 也 没 有 什 么 大 不 了 的 。 > > 我 的 意 思 是 : 大 家 都 是 在 讨 论 问 题 , 国 学 浩 如 烟 海 , 所 谓 “ 常 识 ” 也 > 是 见 人 见 智 的 事 。 我 以 为 我 们 这 一 代 人 在 国 学 上 的 功 底 都 较 上 几 代 人 > 要 差 许 多 ,也 许 五 十 年 前 大 家 都 认 为 是 常 识 的 东 西 现 在 就 未 必 是 常 识 , > 大 家 多 半 都 是 业 余 爱 好 者 , 犯 点 这 样 那 样 的 错 误 更 是 在 所 难 免 , 最 好 > 不 要 盛 气 凌 人 。 方 舟 子 觉 得 自 己 并 未 盛 气 凌 人 , 我 是 感 到 有 一 些 > 不 好 接 受 ; 如 果 方 舟 子 觉 得 自 己 没 有 可 以 “ 改 之” 的 地 方 , 那 么 “ 加 > 勉 ” 一 下 也 没 有 什 么 吧 。 > > 话 又 说 回 来 , 犯 一 两 个 常 识 性 错 误 实 在 是 难 免 的 事 。 就 如 方 舟 子 驳 我 > 的 双 声 时 举 的 一 个 例 子 : > >>偏义的修辞我们现在还在大量地使用,比如“国家”实际上指的是“国” > > “ 国 家” 并 不 是 偏 义 , “ 家” 诚 然 有 家 庭 的 意 思 , 但 还 有 别 的 意 思 。 > 孟 子 开 宗 明 义 第 一 章 云 : “ 万 乘 之 国 , 弑 其 君 者 , 必 千 乘 之 家 ; 千 乘 > 之 国 , 弑 其 君 者 , 必 百 乘 之 家 ” 。 国 和 家 实 际 上 是 一 个 意 思 , 在 很 多 > 时 候 是 可 以 互 换 的 (虽 然 , 如 要 考 据 , 还 是 有 细 微 的 差 别 , 国 指 的 是 > 公 卿 的 封 邑 , 家 指 的 是 大 夫 的 封 邑 )。 这 一 章 “ 王 何 必 曰 利 ” 曾 选 入 > 中 学 课 本 , 说 一 句 脍 炙 人 口 当 不 为 过, “ 稍 有 国 学 根 柢 ” 的 人 都 应 该 > 读 过 , 想 来 该 算 是 “ 常 识 ” 了 罢 。 举 出 这 个 例 子 来 , 并 不 是 要 “ 当成 > 奇闻唠唠叨叨说上五、六年” , 只 是 想 说 明 , 犯 个 把 常 识 性 错 误 不 奇 怪 , 博 学 > 多 才 如 方 舟 子 也 不 免 要 犯 , 原 因 无 他 , 用 方 舟 子 的 话 来 说 , “ 现代的 > 读者已经没有了当时的古诗文环境” 也 。 只 是 , “ 现 代 的 读 者 ” 是 个 泛 指 , 大 家 > 都 不 例 外 的 。 > > > 请 多 指 教 。 > > 黔 首 >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un Apr 11 15:57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PAA15394 for xys-friends-list; Sun, 11 Apr 1999 15:48:30 -0700 (PDT) Received: from geocities.com (mail9.geocities.com [209.1.224.44])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PAA15389 for <xys-friends@xys.org>; Sun, 11 Apr 1999 15:48:26 -0700 (PDT) Received: from geocities.com (1Cust171.tnt3.sfo2.da.uu.net [208.251.193.171]) by geocities.com (8.9.3/8.9.3) with ESMTP id PAA18293; Sun, 11 Apr 1999 15:47:49 -0700 (PDT) Message-ID: <37112764.16526E93@geocities.com> Date: Sun, 11 Apr 1999 15:51:17 -0700 From: Fuge <fuge@geocities.com> X-Mailer: Mozilla 4.51 [en] (Win95; I) X-Accept-Language: zh-CN MIME-Version: 1.0 To: xys-friends@xys.org CC: CHPROSE@LISTSERV.ACSU.BUFFALO.EDU Subject: XYS-FRIENDS: folk songs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2928 Status: RO X-Status: 这一篇说得少,抄得多。 【急管繁弦】 说民歌 (一) 信天游里唱: 哥哥走来妹妹照 眼泪儿滴在大门道 芦花公鸡飞过墙 把我的哥哥照过梁 山又高来路又长 照不见哥哥照山梁 陕北话的“照”字,在内蒙爬山调里唱作“了”: 阳婆里那一落 你到烧着那一把火 因推你那抱柴哎 了呀么哥哥 了呀见那村村 了呀不见那一个人 了见那烟筒上哎 冒呀么烟尘 红丹丹那“阳婆”蓝茵茵个天,世界如此悠远而清晰,那村村的烟筒、 烟筒上的烟尘,天地万物一目了然,唯独“了”不见生命中“那一个 人”。思之令人怆然。 (二) 《三十里铺》可以当做乡土小说来读,有地点,有人物,有情节: 提起家来家有名 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 四妹子爱见那三哥哥 你是我的知心人 刚开了个头,一段恋爱故事(说得难听些就是小镇奸情──乡土小说 的永恒最佳题材)已然呼之欲出。据歌本注解,故事里男女主角实有 其人,“四妹子”名叫凤英,“三哥哥”姓丘名双喜,可见这信天游 不但是乡土小说,更是纪实文学。 三十里铺遇大路 拆了戏台修马路 三哥哥今年一十九 咱们二人没盛够 三哥哥今年一十九 四妹子今年一十六 人人说咱二人天配就 你把我闪在半路口 “没盛够”即没好够。三十里铺那样的鬼地方,论名胜论风物,估计 乏善可陈,除了拆戏台修马路以外恐怕只有男女之事还值得咏唱。你 想,光天化日之下,一个把另一个“闪在半路口”,你你我我,乾柴 烈火,不上“本埠新闻”头版头条才怪。三十里铺(还有无数的“四 十里铺”、“五十里铺”)的地方志就是这么写成的。 (三) 如果只有第一段,《黄河船夫曲》简直是一连串“天问”: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 几十几个那艄公呵哟来把船来搬? 苍天之下,黄水滔滔,岸上是经流水切割成千沟万壑的黄土塬、梁、 峁、崖,天工造物,能不叫人由衷叹问么!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崖畔上有人远远地应声回答──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 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个那艄公呵哟来把船来搬 “九十九”,极言其多,仍然是不确定,只能算作游戏似的答案。当 然了,有个答案总是好的,况且,没有比游戏式的态度更健康的了。 (四) 相对而言,南方人的思想境界基本上是小规模的。小也有小的好处, 小气到了一定程度,就有可能产生玄乎的效果。比如说广东民歌《落 水天》吧: 落水天,落水天 落水落到我身边 湿了衣来又无伞喽 光着头来真可怜 就这么几句,太短小了,调子也平淡,反而使我左思右想,越想心里 越“雾数”。小规模、非理性的烦恼其实也是蛮可怕的。 (五) 各省都有那种春天唱完唱夏天,夏天唱完唱秋天,秋天唱完唱冬天, 冬天唱完过大年的民歌,我个人认为很没劲。更要命的是从正月里的 迎春花唱起,每月歌颂一种花,足足唱满十二个月,一直唱到腊月里 飘雪花,完了还是过年戴簪花、贴窗花、放烟花。这种歌太多了,抄 不过来,我就不抄了。 没劲。可日子不都是这么一月一月、一季一季、一年一年捱过来的么。 〔九九·四·十一〕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un Apr 11 16:39 PDT 1999 X-UIDL: d1a3fbacfc5c5702f0c61ef78ba23d90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QAA15922 for xys-friends-list; Sun, 11 Apr 1999 16:30:04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5-25.funtv.com [206.19.103.25])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QAA15917 for <xys-friends@xys.org>; Sun, 11 Apr 1999 16:29:58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11162811.009ffa70@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Sun, 11 Apr 1999 16:28:11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郭沫若抄袭钱穆了吗?(补充) In-Reply-To: <19990411152753.84848.qmail@hotmail.com>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907 Status: RO X-Status: At 08:27 AM 4/11/99 PDT, Betty Li wrote: >难得舟子详尽地举例分析。提一个小要求,不知算不算过分。 >对多数上网人来讲,郭的《十批判书》,钱的《先》文和余的 >《互校》都不容易找到。如果舟子有空儿把原文贴上网,收在 >XYS文库里,也不失为义举。不知是否困难? > 《先秦诸子系年》有七百页,《十批判书》有五百页,都是长篇 巨著,而且征引先秦古文,《十批判书》更是金文、甲骨文都混 在里头,许多字字库都打不出来的,即使有时间输入也无法输入。 其实这两本书出版五、六十年来,一版再版,一般的图书馆都会 有。(《先》枯燥无味,一般人看不下去,也没必要看。《十》 则值得一看) 余的《互校》也长达四十页,也有很多先秦古文。这篇《互校》 后来收入了新出版的丁东编《反思郭沫若》一书,我没见过该书, 不知是全文照抄还是节录。汉林有这本书(ISBN 7506315599)。 这本书从简介和目录看,应该是以批判为主的。如果是正面评价 郭沫若的学术贡献的,有谢保成著《郭沫若评传》,百花洲文艺 出版社“国学大师丛书”的一种,汉林也有(ISBN 7805795533)。 方舟子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un Apr 11 16:57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QAA16176 for xys-friends-list; Sun, 11 Apr 1999 16:47:12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5-25.funtv.com [206.19.103.25])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QAA16172 for <xys-friends@xys.org>; Sun, 11 Apr 1999 16:47:08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11164522.00a0c37c@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Sun, 11 Apr 1999 16:45:22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还 有 两 句 话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496 Status: RO X-Status: >“国家”并不是偏义,“家”诚然有家庭的意思,但还有别的意思。 >孟子开宗明义第一章云:“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 >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国和家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在很多 >时候是可以互换的(虽然,如要考据,还是有细微的差别,国指的是 >公卿的封邑,家指的是大夫的封邑)。这一章“王何必曰利”曾选入 >中学课本,说一句脍炙人口当不为过,“稍有国学根柢”的人都应该 >读过,想来该算是“常识”了罢。举出这个例子来,并不是要“当成 >奇闻唠唠叨叨说上五、六年”,只是想说明,犯个把常识性错误不奇怪, >博学>多才如方舟子也不免要犯,原因无他,用方舟子的话来说,“现代的 >读者已经没有了当时的古诗文环境”也。只是,“现代的读者”是个泛 >指,大家都不例外的。 还是要教训我不是?:-) 什么算常识呢?辞书、教科书所说的即是常识。以“国家”为偏义 的例子,是一般辞书、教科书都会举的例子,黔首倒反过来说我犯 了常识错误,不客气地说,乃是因为不喜欢查辞书、不看教科书的 缘故。翻了翻手头的几本辞书,《辞海》未举“国家”为例,但上 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的《中国文化辞典》却是举了:“偏义复词:由 两个含义不同而有关联的语素复合而成的词,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 意义作为词义。其原因往往是为求音节上的和谐,意义上的衬托或 表达上的藻饰。有两个语素并列的偏义复词,如国家、妻子;有两 个语素对举的偏义复词,如动静、忘记。” “百乘之家”的“家”,按《辞海》的注释,是“古代大夫的家族。” (“家”字第八义项),与“国”不同,更不用说后代用“国家” 一语,哪里还有“古代大夫的家族”之义在里头呢? 这里都举辞书注释为例,因为要说明的是究竟是否“常识错误”。 当然常识并不一定对,但如果连常识都不知,遑论进一步的讨论? 故不再论:-) 方舟子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un Apr 11 21:09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UAA21145 for xys-friends-list; Sun, 11 Apr 1999 20:55:40 -0700 (PDT) Received: from hotmail.com (law-f128.hotmail.com [209.185.131.191])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UAA21141 for <xys-friends@xys.org>; Sun, 11 Apr 1999 20:55:36 -0700 (PDT) Received: (qmail 12571 invoked by uid 0); 12 Apr 1999 03:54:34 -0000 Message-ID: <19990412035434.12570.qmail@hotmail.com> Received: from 165.117.54.182 by www.hotmail.com with HTTP; Sun, 11 Apr 1999 20:54:34 PDT X-Originating-IP: [165.117.54.182] From: "Gln Glx" <glnglx@hotmail.com> To: xys-friends@xys.org Cc: yzhang@xi.com Subject: XYS-FRIENDS: "dog days" Date: Sun, 11 Apr 1999 20:54:34 PDT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ontent-Length: 1474 Status: RO X-Status: >>From: Yan-Si Zhang <yzhang@xi.com> >> >>~{#E#v#a#n#s5DJi5DH7La5=#A!!#S#u#m#m#e#r#'#s!!#d#a#y#,DzTY~} >>~{WPO8?4?4#1#8JWW"5D#h#e#a#d#n#o#t#e#.#A#S#DJGP!I/TZMfQhSo5D~} >>~{K57(#,?4@4JG3vSZ~} >>Steven Booth: An Essay on Shakespeare's Sonnet, 1969 ~{VUSZ3i3v5cJ1<d2iJi!#~}Evans ~{1`5D=#GE0f2;5+La5=Q`K<KyK55D5d9J#, ~{;9CwH75X=2 ~}a summer's day ~{Ub8vK57(#,?IRT?4Ww ~}metonymy -- ~{<GRdUfJGOs8v@5UK5DHK#,2;5+2;?I??#,DcR*URK{5DJ1:rTuC4R2UR ~{2;5=!# Howard Moss ~{8DP45D ~}Shall I compare thee... ~{:\SPH$#, ~{3-TZOBCf9)P@IM!#K{=+ ~}a summer's day ~{8D3I the dog days, ~{2;5+=t?[T-5d#,SVK31cZ9JMAKUb8v ~}metonymy~{#, ~{1>JBUf4s!#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Who says yor're like one of the dog days? You're nicer. And better. Even in May, the weather can be gray, And a summer sub-let doesn't last forever. Sometimes the sun's too hot; Some times it is not. Who can stay young forever? People break their necks or just drop dead! But you? Never! If there's just one condensed reader left Who can figure out the abridged alphabet, After you are dead and gone, In this poem you'll live on! (Howard Moss, 1976) GlnGl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t Free Email and Do More On The Web. Visit http://www.msn.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Mon Apr 12 01:07 PDT 1999 X-UIDL: 3be140d07f716ed7a1a4cb99e8b76897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AAA25815 for xys-friends-list; Mon, 12 Apr 1999 00:52:55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ww.hec-china.com ([202.97.245.115])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AAA25811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12 Apr 1999 00:52:44 -0700 (PDT) Received: from fw.hec-china.com (fw.hec-china.com [202.97.245.113]) by www.hec-china.com (950413.SGI.8.6.12/950213.SGI.AUTOCF) via SMTP id MAA12494 for <xys-friends@xys.org>; Sun, 11 Apr 1999 12:54:46 -0700 Received: from k370-2.hec-china.com by fw.hec-china.com via smtpd (for www.hec-china.com [202.97.245.115]) with SMTP; 12 Apr 1999 08:05:24 UT Received: from jccb4 ([10.1.18.26]) by k370-2.hec-china.com (Netscape Messaging Server 3.01) with SMTP id AAA22516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12 Apr 1999 15:50:33 +0800 Message-ID: <000b01be84b9$5bc4e880$1a12010a@jccb4> From: "jccb4" <jccb4@hec-china.com> To: <xys-friends@xys.org> Date: Mon, 12 Apr 1999 15:52:04 +0800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Priority: 3 X-MSMail-Priority: Normal X-Mailer: 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 5.00.0518.4 X-MimeOLE: Produced By Microsoft MimeOLE V5.00.0518.4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4974 Status: RO X-Status: 看了前几天我对郭沫若变来变去的看法,舟子兄认为我没立场, 其实立场我倒是有,只是没有看过郭沫若的任何史学著作,才人 云亦云的。看来,只有等我法看了郭沫若的有关历史著作后才配 对郭沫若是否为史学家这一说法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前只算起哄 罢了。可是目前我并不想看他的历史研究,因此对这问题不再说。 至于对郭沫若的文学,由于我基本看过他的部分名著,所以 我坚持我的看法:他的诗文不值一提,他的人品远不如周作人,尽 管因此会伤很多人的心。 刚才整理文件,发现一篇登在98年《中华读书报》上的关于郭沫 若的文章,特摘上来供大家品评。 肖毛 99。4。12 郭沫若的《武则天》是“吹捧江青”吗 □黄侯兴 《新文学史料》1998年第1、2期连载了黄伟经先生整理的《文 学路上六十年——老作家黄秋耘访谈录》,读后颇受教益。年届八 旬的黄老是我所敬重的前辈作家之一。他不仅散文写得好,人品也 是有口皆碑的。不过,在这长篇“录音访谈”中,黄老谈到郭沫若 的历史剧《武则天》,我觉得有失偏颇,现斗胆提出,以求赐教。 黄老说:“我看,无论在学术上、文学创作上,郭老是我们民 族的一个重要的代表。他一生主导的方面还是爱国主义。当然啦, 他后来做的好些事情,很令人失望。刚才讲到的李杜之争,对郭老 来讲,是个很小的问题啦。比如六十年代初,他发表了历史剧本 《武则天》,歌颂中国唯一的女皇,谁都看得出来:他这是借颂扬 武则天在吹捧江青啦!对江青其人,郭老又不是毫无了解,以郭老 的地位,他何必去吹捧她呢?而且,他这样捧江青,也捧得很肉麻 !……” 把郭沫若的《武则天》说成是“吹捧江青”的剧作,总要有事 实根据,否则是无法使人信服的。 郭沫若的历史剧《武则天》,初稿系五幕剧,完成于1960年1月 10日,发表于同年5月号《人民文学》杂志;后几经修改,于1962年 6月20日定稿,改为四幕剧,于同年10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郭沫若为什么要写历史剧《武则天》?他的创作动机是不是带 有明确的政治功利的目的性,即“借颂扬武则天在吹捧江青”呢? 根据可查的史料,我们知道,郭沫若萌生创作《武则天》的念 头,始于1959年6、7月间。1959年6月29日至7月11日,郭沫若离京 赴安阳、郑州、洛阳、三门峡、西安、太原等地考察访问,因在洛 阳参观武则天捐助脂粉钱修造的大奉先寺石窟有所感触而引发了创 作激情。正如他自己所说:“去年(1959年)我曾到龙门去游览, 我之想写这个剧本,实际上是受胎于此。”(《我怎样写<武则 天>?》)。 郭沫若在游览龙门时,曾作过《访奉先寺石窟》一诗,其中云 :“万躯残佛憎顽盗,一寺灵光号奉先。武后能捐脂粉费,文章翻 案有新篇。”这说明,作者游览之日就开始酝酿做翻案文章了。 在完成五幕历史剧《武则天》初稿以后,“为了更多地接触武 后的业绩”以修改剧本,郭沫若于1960年3月下旬,特意在陕西乾县 游览唐高宗与武后合葬墓的乾陵遗迹,并作七律五首以纪其事,其 中《游乾陵》第一首云:“岿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冠 冕李唐文物盛,权衡女帝智能全。黄巢沟在陵无恙,述德纪残世不 传。待到幽宫重启日,还期翻案续新篇。”这再次说明郭沫若是一 心要为武则天做翻案文章的。 为了写《武则天》,郭沫若翻读了古史中有关武则天的记载和 她自己的著作,还看了宋之的写于1937年的五幕历史剧《武则 天》,以及上海越剧团的越剧剧本《则天皇帝》(发表于1960年5月 《上海戏剧》杂志)。他认为这两个剧本“都把武后写成为一个失 败者,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我怎样写<武则天>?》)。他 不满意于这些剧本,想把武则天写成一个“一辈子都在和豪门贵族 作斗争”,并“把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发展了”的女性统治者。 郭沫若在盛赞武则天的业绩时,突出肯定了她的“民本思想”。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一千多年来,对于她毁誉 不一,迄无定论。武则天这个案翻得翻不得,郭沫若翻得对不对、 好不好,是属史学界争鸣的范围,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一,郭沫若于1959年6、7月间酝酿史剧 创作时,是不是有可能预见到或觉察到江青想当中国当代女皇的野 心,并自觉地去迎合、吹捧?二,根据当时中国的形势,有哪些社 会的、政治的迹象表明江青已经露出了想当女皇的野心?三,在 1960年5月号《人民文学》杂志发表《武则天》初稿时,是不是中国 广大读者“谁都看得出来”这是郭沫若在“吹捧江青”,还“捧得 很肉麻”?这“谁”们那时果真的已经对江青看透了并且憎恶她了 吗?四,郭沫若的史剧创作,是否都是为了灌溉现实的蟠桃,即是 否都要同现实政治挂上钩,有无例外?如对他的四幕历史剧《孔雀 胆》,该作何解? 倘若对上述问题不能作出肯定性的回答,那么,所谓“吹捧江 青”,就不免有主观臆断之嫌了。 实际上,作为一位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主观诗人,郭沫若的诗 歌创作和史剧创作,都有着一种在时间上相对集中的爆发期的特 点。就以史剧创作而论,大致是三个时期:20年代初期,创作《卓 文君》、《王昭君》、《聂》“三个叛逆的女性”;40年代初 期,即抗日战争的重庆时期,创作《棠棣之花》、《屈原》、《虎 符》等六部历史剧;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创作《蔡文姬》、 《武则天》、《郑成功》(电影文学剧本)。据我们所知,郭沫若 在看完话剧《蔡文姬》彩排和写完《五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 拍>》以后不久,就紧张地投入创作《武则天》的准备工作;而在 《武则天》定稿后的1962年11月,他又匆匆地南下福建,酝酿写电 影文学剧本《郑成功》了。这种现象,说明《武则天》与江青并无 瓜葛,倒是反映了郭沫若艺术创作特异的规律。 不错,郭沫若发表过一首吹捧江青的诗。他在诗中称颂“亲爱 的江青同志,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载1967年6月6日《人民 日报》)不过,与1959年6、7月间《武则天》之“受胎”,相距已 有八年之久。我们看不出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内在联系。 郭沫若已经作古了,无法为自己辩诬。因此,我们活着的人, 说话行文,特别是关涉到政治性质的评论时,应取负责的、审慎的 态度,力求客观些、准确些;否则,诬枉故人,是很不应该的。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Mon Apr 12 01:09 PDT 1999 X-UIDL: 8852bab52e521e295e3c30aa66944dc2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AAA25870 for xys-friends-list; Mon, 12 Apr 1999 00:55:34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7-19.funtv.com [206.19.101.19])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AAA25866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12 Apr 1999 00:55:29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12005345.00a02190@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Mon, 12 Apr 1999 00:53:45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关于郭沫若的感想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4015 Status: RO X-Status: 现在国内知识界提倡知识分子要有独立的人格,郭沫若是被当做 反面的典型来批判的,而鲁迅则是做为正面的形象来颂扬的。但郭沫 若在建国前还可算是特立独行之人,而鲁迅先生有幸未能活到建国之 后,将二人比较,实在是有点不伦不类(先生若得长寿,依我看最好 的结局也不过是象梁漱溟那样闭门谢客,如果能得毛的容忍的话)。 在近代学者中,鲁迅的人格固然是最近乎完美的,但也不必想当然地 美化,以之为圣人似的参照系。比如丁东说:“近年中国学界强调重 建学术规范,要点之一就是先说明所论专题的人有什么研究成果,在 此基础上再谈自己的独到发现。这些规则对郭老来说,本属ABC,小 儿科,是无须讨论的常识。但不知是政治需要先于学术规范,还是浪 漫性格使然,郭老连这点规矩都不讲究了。这种失误,在鲁迅先生身 上是绝对找不到的。”这种比较就属于想当然。前面提到的鲁迅“抄 袭”案,鲁迅自己曾经辩解说:“盐谷氏的书,确是我的参考书之一, 我的《小说史略》二十八篇,是根据它的,还有论《红楼梦》的几点 和一张《贾氏系图》,也是根据它的,但不过是大意,次序和意见就 很不同。其他二十六篇,我都有我独立的准备,证据是和他的所说还 时常相反。”(《鲁迅全集》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29 页)但我们查看《中国小说史略》本文,却并未提及盐谷氏,自然也 是属于丁东所说的失误,又怎能说“在鲁迅先生身上是绝对找不到的”? 其实这是当时文坛的风气,不独鲁、郭二人如此。社会科学成果的独 创性,本来就不象自然科学那样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有意无意之间, 也就会漏掉了提及出处,古今中外都如此。几年前因为马丁·路德· 金的博士论文被发现用了别人的成果而未注明,美国学界也有人说他 剽窃。我们不应该对郭沫若就特别地求全责备。 沫若先生文史全才,一代宗师,生前声势显赫,却大概过于相信 “党和人民”的结论,没有替自己身后的名声谋划,既不屑于编写《 国史大纲》之类的官定教科书让自己桃李满天下(郭在1947年为《中 国古代社会研究》写的后记中说:“我也起过这样的雄心,想写一部 完整的《中国古代史》,把社会分析、思想批判等,通统包括在里面。 但这项工作我没有着手,我恐怕永远也不会着手。我自己的兴趣是在 追求,只想把没有知道的东西弄得使自己知道。知道了,一旦写出过, 我便不想再写了。这是我的一个毛病,也许就是浪漫的性格。像编教 科书那样的古典风味,我自己很缺乏。”(《沫若文集》第14卷人民 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318页)以后的《中国史稿》他只是挂名主编, 算不得他的著作),又没有开坛办学刻意培养抬轿的弟子门生,死后 被人如此清算作贱,竟未见到多少替他说公道话的,世态之炎凉,真 令人寒心。 文史全才代不乏人。但近代以来,在文史两领域都有郭沫若那样 的天才、都做出了开拓性、多方面的成就的,却几乎找不出第二个人 来。作文需要热烈的性情,治史需要冷静的品格,文史皆通者,也就 难免要时时遭受双重人格的痛苦。郭沫若生前贵为中国科学院院长兼 中国文联主席,大权在握,树大招风,但人们现在所清算的却不过是 他的言论,并没有听说有什么恶行劣迹。他在文革期间痛失二子,也 并不比别人幸运。他的那些令人不齿的言论,究竟有多少属于真心实 意?多少属于逢场作戏?又有多少属于违心被迫?他在1971年出版的 《李白与杜甫》中如此写道: “象这样诗友、酒友、道友,有的退隐,有的贬谪,有的受害, 李白自己也有意离开,只是时期有早迟罢了。 然而李白的心境始终存在着矛盾。他一方面明明知道朝廷不用他; 但另一方面他始终眷念着朝廷。他有《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诗, 一开首就有这样的四句: 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霜凋逐臣发,日忆明光宫。”(《李 白与杜甫》,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年版第45页) 我们是不是多多少少可以从这些话中一窥郭沫若晚年的心境? 即使众口一词认定郭沫若缺德无行,也不必一概否认其才其学其 识,步海外别有用心者的后尘怀疑、抹杀他的一切学术成果。尤其是 宣扬独立人格者,更应该注意不要意气用事,人云亦云,不加辨析地 相信人言。郭沫若在1950年为《十批判书》写的后记中,如此反击别 人的批判道: “不逻辑竟到了这样的地步!老实说,做学问的人是不能够这样 的,一定要虚心,要把别人的著述先作适量的体会,从全面来了解别 人,然后才能进行批判。不懂就是不要假充内行,假充内行的结果, 只是表示自己的无知。单纯的无知倒还可以救药,只要虚心地多读书, 改正一下头脑,知识倒也会积蓄得起来的。假使在无知之中再加上敌 忾,敌忾而且很强,巍巍乎俨然一个大权威那样,是的,那才是‘很 有问题’的!”(第506页) 这话,简直就像对现在的“反思”者说的。在反思、批判郭沫若 之前,不妨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已把郭沫若的著作先作了适量的体会, 从全面来了解郭沫若?还是只不过意气用事,“在无知之中再加上敌 恺,敌忾而且很强”? 方舟子 1999.4.11.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Mon Apr 12 01:21 PDT 1999 X-UIDL: 4a868b36d32125c309571cebca9e1126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AAA25694 for xys-friends-list; Mon, 12 Apr 1999 00:45:09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ww.hec-china.com ([202.97.245.115])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AAA25677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12 Apr 1999 00:44:40 -0700 (PDT) Received: from fw.hec-china.com (fw.hec-china.com [202.97.245.113]) by www.hec-china.com (950413.SGI.8.6.12/950213.SGI.AUTOCF) via SMTP id MAA12488 for <xys-friends@xys.org>; Sun, 11 Apr 1999 12:46:17 -0700 Received: from k370-2.hec-china.com by fw.hec-china.com via smtpd (for www.hec-china.com [202.97.245.115]) with SMTP; 12 Apr 1999 07:56:55 UT Received: from jccb4 ([10.1.18.26]) by k370-2.hec-china.com (Netscape Messaging Server 3.01) with SMTP id AAA22384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12 Apr 1999 15:42:04 +0800 Message-ID: <000a01be84b8$2c387920$1a12010a@jccb4> From: "jccb4" <jccb4@hec-china.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gb2312?B?ztLR29bQtcTAz8L+u63T69DCwv67rQ==?= Date: Mon, 12 Apr 1999 15:43:35 +0800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Priority: 3 X-MSMail-Priority: Normal X-Mailer: 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 5.00.0518.4 X-MimeOLE: Produced By Microsoft MimeOLE V5.00.0518.4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22555 Status: RO X-Status: 这篇文字我写了近二天,录入却用了一周,真是辛苦,看来 以后还是少写这么长的东西为妙。——肖毛 99。4。12 我眼中的老漫画与新漫画 前记 又谈漫画,而且还想先谈老漫画,好象这些天我掉进了老漫画堆里 一样,但我还是不想自拔,原因之一是为了更正前几天写的那篇关 于辽宁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老漫画》的文章中的一些想当然的错 误。在那篇文章里,我说辽宁版的《老漫画》是盗山东画报出版社 的版权,现在知道这么说不妥了。那么当初为何“红口白牙”地如 此指责? 让我来解释一番。从出版时间来看,辽宁版的是在98年5月,山东版 的是在98年7月,但是我买到山东版的《老漫画》后,粗翻罢,看到 里面有些与辽宁版相同的漫画,而且山东版配的文字说明明显比辽 宁版的充实,才认定辽宁版的是盗版(当初没有注意到辽宁版的出 版在先)。且因忙于他事之故,并没有去看山东版的《老漫画》, 不知道山东版与辽宁版尽有有内容不同的地方,就主观失实判断, 这绝对是我的错误。(自己说自己的不是,显得很没面子,但知道 自己的错不去揭发,这样会更失我的面子的。) 今年在书店里看到毕克官编的也是山东版的《过去的智慧》一书, 里面收的是1909-1938年的老漫画,想来这本书的内容与辽宁版的 《老漫画》相仿,但由于太贵(19.50元),就没有买,——要说内 容有撞车之嫌,这本与与辽宁版的《老漫画》比还差不多。但又一 想,那些老漫画家至今多已不在世,发表他们的旧作大概也不存在 版权纠纷了罢。 不过,我想辽宁与山东出版同名漫画书,还是有点儿不正常。人家 美国有《读者文摘》,国内的《读者文摘》不是被迫改为《读者》 了吗?这两种同名漫画书几乎同时出现,不是有误导读者之嫌吗? 究竟买哪个?我想,如果你只是想看一些老漫画,买辽宁的也行, 但同时想看高水平的说明文章,就只有买山东版的;如果想看更系 统、更多的老漫画,就该买毕克官编的那本。 有句老话,叫“君子慎言”,我虽不是君子,但也该慎言了,因为 我以前关于辽宁版《老漫画》的评价,真有严重的错误,虽然没有 人告我诽谤,我还要再次检讨。 不过,要是我认为该说的,以后还要立刻说出来的。所以说,对 “慎言”,我的理解是说之前定要考虑充分的意思。 一、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老漫画》 今天(4月3日),我才算真正的看完的山东版的《老漫画》,其开 本、页数与辽宁版的大致不差,内容却各有异同。 山东版的《老漫画》不是“老漫画”的简单罗列,而是种“杂志型 丛书”。它用“漫史寻踪”、“社会百相”、“随想录”、“方家 自述”、“原版照登”、“以画证史”等专栏集中介绍了1978年以 前在国内发表过的漫画作品。由于作文者多为著名漫画家,所以看 罢能够更好的理解书中所介绍和所附的漫画作品的内涵。 此书除了有助于我们理解老漫画的内容,也有助于我们借助老漫画 来了解、澄清中国某些阶段的历史。 如第二辑中《蒋经国上海打虎始末》一文,通过米谷1948年创作的 漫画“也是武松”,介绍说明了国民党统治期间因通货膨胀而给社 会带来的动荡;还有第二辑中的“大跃进漫画:实乎虚乎”一文, 通过对文中所附的1958年报刊上发表的浮夸漫画的讲解,活脱再现 了那个说谎脸不红的时代;第一辑上的“漫画史上的血案”,则以 漫画与文字共同帮助我们重温闻一多被刺的惨史。 至于对历史,尤其是漫画史的澄清,在《老漫画》中也能看到。读 完第一辑的“人生滋味”与第二辑陈封雄著的“先父陈师曾的漫 画”这两篇文章,自然知道漫画的先驱者可能是谁(这个问题一会 儿我要详谈);读了第一辑中魏绍昌著的“王先生与蜜蜂小姐”可 知左联五烈士之一殷夫的诗集《孩儿塔》中的九幅笔法成熟细腻的 插图不是鲁迅误认的是殷夫自绘,而是出自其友人女漫画家梁白波 的手笔。 还有,书中收录的几位漫画名家勇于自剖的回忆文章,也都清新可 读。 最后,我还要提一点,就是和辽宁版的一样,这两本山东版的《老 漫画》也收了不少丰子恺的漫画——当初我即由此莽撞的认为辽宁 盗了山东的版,但愿以后我少犯这样主观的错误。可不管怎样,相 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山东版的《老漫画》。虽然辽宁版的老漫画 数量比山东版的多,但等我哪天阔了,把毕克官编的比辽宁版更全 的《过去的智慧》买来,就可以把辽宁版的《老漫画》抛到一边去 了。 二、有关漫画的一些问题和老漫画的代表作者 关于《老漫画》——不管是辽宁版还是山东版的,谈到这里,应该 告一段落了,下面想谈谈关于漫画的一些问题。因为今天(4月3 日)在家里翻阅了手头的所有漫画资料,才知我在上一篇关于漫画 的长文的开头对漫画史的一些介绍尽有失实、不准之处。为做弥 补,才不得不在此一并澄清、探讨。 1. 漫画的定义 象漫画家方成所说,漫画作为“世界上流行最广,最吸引人的 画”,已经“成为人民生活里不可缺的东西了”,所以提起漫画, 几乎谁都知道。 那么,什么样的绘画才叫漫画?这就不容易说好了。大道理我不会 说——既然漫画是世界上最平民化的艺术,所以我想试着用通俗的 话来解释。 若把漫画二字拆开来看,几乎就可以解释漫画的定义了。“漫”, 说明这种艺术决不是完全写实的,虽然它也植根于现实,却是对现 实的提炼、夸张、升华。鲁迅曾说过:“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 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有一点诚实在里面”——这句话是对漫画 最好的解释之一。 至于“画”,则说明这种漫画艺术属于绘画艺术里独立的一种,就 是说它不是雕塑(不是汉画像砖一类的东西),也不属别的艺术品 种。我们知道,有的漫画是用水墨创作的,那么漫画是否属于国 画,甚至油工笔画、油画的范畴呢?也不是。既然说漫画艺术是种 “独立”的艺术,就是说它和别的艺术品种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区 别之一是在绘制手法上面。用硬笔线条绘制出的漫画作品,显然与 别的绘画艺术不同;而所谓的“水墨漫画”,也不应归于传统的国 画里,因为用传统的国画手法绘制的作品,若其中没有漫画的特征 与漫画的功用,也还不能叫漫画。 那么什么是漫画的功用?我认为,简单的说,漫画的功用是“讽刺 与幽默”。可以说,没有这两种成份之一的漫画不能叫漫画。 对于漫画中讽刺的功用,鲁迅说的好,讽刺就是为了“针砭社会的 痼疾”;对于漫画中幽默的功用,过去不大提倡,虽然这种漫画中 一直存在这种成分,其实这也是漫画重要的功用之一。也就因过去 不大提倡,所以有意识大批地创作出来的纯幽默漫画只有到了80年 代中期才有。所谓纯幽默漫画就是能引起你会心一笑的漫画,所以 它必须要含蓄,要经过你仔细咀嚼才能体会出幽默何在。所以说, 鲁迅认为漫画应该使人“一目了然”的主张对纯讽刺漫画大体适 用,对幽默漫画则相反。试想,使人一目了然的幽默漫画看起来又 有什么意思?当然,鲁迅当年可能没接触到幽默漫画,才这么说 罢。 2.我国现代漫画的首创者和最早结集时间 一般认为,我国漫画的首创者是丰子恺先生。原因如下:在1922 年,丰子恺结束在日本对绘画和音乐的学习后,即回国有意识地创 作漫画。1925年,在上海主编《文学周报》的郑振铎见了丰子恺的 漫画,很是喜欢,便把他的漫画冠以“子恺漫画”的名字在《文学 周报》上发表,因此“漫画”一词首次在中国诞生,故而中国漫画 的首创者是丰子恺。 丰子恺是卓有成就的漫画大师,这点是无须怀疑的,但是否是漫画 的首创者,却大有可商榷之处。 首先,据现有资料可知,早在1920年前,中国报刊上就出现了漫 画,可见丰子恺前就有人画过漫画。那么,到底谁是中国漫画的创 始人?最早的漫画集是否是丰子恺的“子恺漫画”? 对此,致力于漫画历史及理论研究的漫画家毕克官曾考证说:“从 目前发现的史料看,我国近代报刊漫画的兴起约在1903年左右,到 1906、1907年才初具规模…1909年上海《时局报》编印的石印画集 中的…第二十册《寓意画》…是我国最早的一本漫画专集。” 由此可知,我国的第一本漫画集是1909年的《寓意画》,大约是没 错了。至于漫画的首创者是谁,还难以推知,因为这本《寓意画》 的作者不详。但看了山东版《老漫画》第二辑中陈封雄著的“先父 陈师曾的漫画”一文可知,能知道名字的最早漫画作者还有一个, 就是陈师曾。 在这篇文章里,陈封雄引用了一段丰子恺的话:“…人都说我是中 国漫画的创造者…我认为(陈师曾的漫画)真是中国漫画的始 源。” 除了丰子恺与陈封雄的“人证”,还有“物证”可以说明——即陈 封雄文中所说“中国美术馆还藏有先父(1909年)创作的题为《逾 墙》的水墨绢画”。文中附了这幅绢画的影印件,看起来果然是漫 画,而且上面还有行书题词:“有所谓漫画者,笔致简拙…”由此 可知,不但“漫画”一词的创始者是陈师曾,我国第一个漫画家可 能也是陈师曾! 但是辽宁版《老漫画》的第一辑中却说,1903年上海的刊物《俄事 警闻》创刊号上发表的《时局图》可能是我国最早的漫画。但是绘 者为谁,里面却没有说。 刚才,我把手头的旧《漫画世界》报纸重又翻一遍,居然在1989年 第7期上发现了朱之侨写的《给新闻漫画安个姓》一文中对此有相对 详细的叙述:“…1903年创刊的《俄事警闻》封面的一幅漫画,题 为《东亚时局形式图》,作者为一青年,名谢缵泰…” 看来,如果没错的话,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谢缵泰才是目前可考证出 的中国第一个发表漫画的人!但是,他是否有意识地创作过别的漫 画则不可知,所以我想这样结论会好一些:我国第一个可考的发表 漫画的人是谢缵泰,第一个漫画家是陈师曾,第一本漫画集是《寓 意图》,“漫画”一词是陈师曾首创,第一个有成就的漫画大家是 丰子恺。我没有看过毕克官主编的《中国漫画史》,不知他的观点 如何,就我掌握的一点资料来看,目前我只能这样认定了。 3.我国古代有无漫画 我曾说,认为1464年朱见深皇帝画的《一团和气图》并不是真正的 漫画,因为它是纯用水墨创作的,当时真是昏了头,竟然以此为理 由:华君武的漫画也是纯用水墨,不也是漫画吗?想想我当时的断 语,现在还觉得害臊。 不过,我还是坚持《一团和气图》不是漫画的说法。因为真正的漫 画或讽刺,或幽默,或二者兼有,而这幅貌似肖像漫画的作品既无 以上三种寓意,也豪无漫画功用,所以不好说它是漫画。 至于与毕克官共同主编《中国漫画史》的黄远林发表在1987年第8期 《漫画》月刊上的“公元147年汉代的画像石‘夏桀’也算是漫画” 的说法,我也不能苟同:虽然它有讽刺意义,但在形式上不过是属 于刻石艺术罢了。如果这也算漫画,那么原始人在山洞里画的小人 和小动物不也算是漫画了吗? 所以,我认为我国古代并无真正意义上的漫画。当然,象《一团和 气图》以及任渭长等人创作的与漫画风格相近的作品的确与现代漫 画有很深的渊源,而且许多漫画家还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但不 能因此说它们就是漫画。 4.漫画艺术的分类 从发表的漫画格式看,漫画有单幅与多幅之分,就是说除了常见的 独幅漫画,还有二格、四格乃至十数格之多。若把这些格式的漫画 按内容分类的话,则可一般的归为以下8类: ①讽刺漫画 ②幽默漫画 ③新闻漫画 ④肖像漫画 ⑤连环漫画 ⑥旅 行(速写)漫画 ⑦宣传漫画(有些歌功颂德的漫画可以归到此类) ⑧动画(片)漫 画 以上几类中,有的每种还可细分,如幽默漫画还可进一步分为儿童 幽默漫画、体育幽默漫画等,在此不一一而论。我想,还有许多的 分类我没有写出来,但基本的分类应该都在里面了。不管怎样,这 几大类的漫画都有个共同点,就是说其中都包含着讽刺或幽默成 份,尤其是幽默的分子,任何一种漫画都该多少有一些才对。也正 因此共同点,才把它们都总归到了漫画艺术里去。 下面,还有三点有必要单独说明。 一是关于连环漫画。我认为二格及以上的漫画都可以说是连环漫 画。推而广之,过去国内流行的连环画册,即“小人书“,其中的 一些也可以说是连环漫画的一种,比如《西游记》的连环漫画。而 象《红楼梦》等一类的连环画,就不属于连环漫画的范畴。除此, 书刊上某些具有漫画性质的连续性插图也可以说是连环漫画,如 《好兵帅克》原书所附的原版插图。 二是关于宣传漫画。我认为它的范围也很广,除了宣传计划生育的 漫画外,有些歌功颂德的漫画可以归到此类。还有广告画、科技漫 画等都可说是宣传漫画。 三是关于动画(片)漫画。大家知道,动画是把一幅幅的画稿用摄 象机拍下来连续播放而成的。而这些画稿多数是漫画,所以动画片 尽管特殊些,也还是属于“会动的“漫画艺术,没理由不把它归到 漫画一类。 叶浅予之弟叶冈发表在87年第5期的一篇悼念阿达的一文章中说: “漫画与动画是天生的一对,漫画家不一定能成动画家,而动画家 必成漫画家。”这番话从另一种角度说明了漫画片也是漫画艺术的 一种。 三、我国漫画在各时期的代表作者及作品 1900-1920年: 陈师曾、张聿光、朱鸣冈、汪绮云、马星驰、沈伯尘等人。 这一期的漫画家,我所知甚少,只是从辽宁版的老漫画中看到的有 关作品的介绍,感觉他们的漫画都有很高的起点和水准,具体在上 篇文章中提过,这里只另提一点,就是1918年沈伯尘主编的漫 画杂志《上海泼克》非常有影响。 1920-1930年: 丰子恺、鲁少飞、叶浅予、万籁鸣、张光宇、张正宇、曹涵美三兄 弟、黄文农、丁悚、丁聪父子、陆志庠。 这一期是中国漫画的发展期,上举这些老将都有不少传世之作留 下,其中一些今天看来依然够份量,甚至更好。值得一提的是,1 927年黄文农出版的《文农讽刺画集》是一本非常有水准的讽刺 漫画集,还有1928年《上海漫画》创刊号上开始连载的叶浅予 创作的《王先生和小陈》可能是我国第一次出版的报刊连环漫画。 另外,丰子恺创作的《子恺漫画》、为弘一法师祝寿而创作的《护 生画集》也都是扛鼎之作。 1927年,张光宇等借丁悚家成立了我国最早的漫画团体——漫 画会,有鲁少飞、叶浅予、黄文农等人参加。 1930-1940年: 黄苗子、张愕、汪子美、张乐平、张仃、黄尧、王乐天、胡考、廖 冰兄、梁白波、华君武等人。 这一期的漫画家在上一期的漫画家的带动下也纷纷开始了漫画创 作,使我国的漫画艺术第一次走向空前的繁荣。在1936年,鲁 少飞等人还筹办了我国第一届漫画展,更加扩大了漫画的影响。 其中的梁白波可算是我国的第一个女漫画家,她曾与叶浅予同居, 这段经历也算当时的漫坛佳话。 1940-1949年: 廖承志、米谷、方成、特伟等人。 上两期的漫画家,在这一期有更成就的作品出版,其中最蓍名的有 张光宇1945年创作的《西游漫记》,1947年张乐平画的 《三毛流浪记》,1945年廖冰兄创作的《猫国春秋》。 好了,关于老漫画的代表作者就写到这里。因为手头没有任何一本 漫画史作参考,只是从身边所有的零星资料拼凑,就只能写这么 多。虽然如此,错误一定不少。 四、新漫画及其作者 本来想谈谈对新漫画的观感,但由于它们多是在报刊上发表的,成 书与专门研究不是很多,谈起来不像谈《红楼梦》那么容易,只好 取个巧,谈我眼中的新漫画了。 80年代在报刊上可见的漫画质量高而精,现在则铺天盖地,到处 都是,其中抄袭之作尽有,难以品评,所以我以92年为限(92 年后我基本不看新漫画了),先谈谈我知道的漫画作者。 这些人中,比较早的有49年后开始画漫画的詹同,毕克官等,也 有米谷、华君武、方成等老漫画家。其余的人我不知成名的先后, 只是一并罗列如下: 米谷、华君武、方成、蔡振华、韦启美、詹同、毕克官、王景峰、 王树忱、王成喜、王春生、叶春炀、杜建国、孟石初、赵为群、潘 顺祺、缪印堂、朱森林、丁午、沈天呈、王益生、方唐、庄锡龙、 潘文辉、江帆、江有生、金建楚、郑辛遥、白善诚、韩尚义、阿 达、徐鹏飞、王大壮、庸非、何韦、吴祖望、周松生、谢春彦、徐 进。 此外一定还有被我忽略的漫画家,只是现在想不起,就只写这写名 字吧。 这些漫画家中,除北京的华君武、何韦、叶春炀等,上海的漫画家 最多,整体创作水准也最高,如有上影厂“三剑客”之称的阿达、 王树忱、詹同,还有上海的沈天呈、王益生、郑辛遥等也都算我国 的漫画名家。当然,别的省份的作者,如安徽的白善诚、天津的朱 森林等的漫画也还算过得去。至于广东的漫画家我所知的只有特 伟、方成、江有生、庄锡龙、方唐五人。前三个无疑都是大家,这 里我只谈后两个人:庄锡龙的漫画构图、立意都很有风格,是后起 之秀;方唐虽然70年代末即开始创作漫画,真正有分量的作品却在 80年代中期才出现——我就是那时才注意到方唐这个名字的。方唐 的漫画,漫画意味十足,主题多变,绘制方法又具有国际意识,而 且他的绘画技术现在更日趋炉火纯青,所以我认为他的漫画比华君 武、詹同等名家更为出色,他本人也属国内漫画界世界级的人物。 老漫画家叶浅予就曾对他的弟弟叶冈说过最喜欢看方唐的漫画,华 君武也说过“方唐会过日子,能一分钱当几分钱使用。”可见,不 光我喜欢方唐的漫画。 若是把上举作者大致分为“幽默漫画家”与“讽刺漫画家”的话 (当然,各项全能的漫画家很多),只画幽默画的漫画家大概只有 方唐、潘顺祺、郑辛遥、金建楚等。(这几个人里只有方唐是个例 外,因为他的讽刺漫画的数量也很多,质量也高——好象什么品种 的漫画他画来都游刃有余。)上数的四人都在国际上获过大奖,但 比较来说,我认为方唐的幽默画最有韵味,郑辛遥次之,潘、金又 下之。 国内这么多的漫画作者,大量的创作幽默画且质量有保证的只有这 么几个人,真叫人怀疑中国人的幽默细胞是否太少了。 至于讽刺漫画的质量和数量,可就比幽默漫画强多了,因为我国有 画讽刺画的传统。中国1900-1949年间发表的老漫画,几乎大部分是 讽刺漫画,只有张光宇的《民间情歌》等不是。从1985-1992年间发 表的讽刺漫画来看,我认为阿达、方唐、沈天呈、王益生、江帆、 华君武、方成等人的这类作品最好。 特别要说明的是,对华君武的漫画,我像对丰子恺的一样,是有保 留的喜欢。我只喜欢华君武细线条的作品,比如《决心》一类的, 对他笔墨臃肿的漫画却不爱看,尽管其中尽有立意很好的。这只是 我个人的感觉,没别的原因。 不管怎么说,作为水墨漫画的代表人物,华君武也是个有独特风格 的老将。说起水墨漫画,让我插几句对于漫画绘法的看法。 我认为,我国的漫画都是用毛笔和硬笔绘制的,这种方式创作出来 的作品主要特征之一是具有线条艺术美。所谓用硬笔绘制,主要是 指钢笔绘制——显然这种绘制漫画的方法是从国外传来的;而用毛 笔绘制出的水墨漫画,却完全是我国的独创。在白色的宣纸上,用 毛笔细笔写意,“题跋点出,频添幽默”的漫画,既有国画的风 韵,又具备漫画的功用,若再施以颜色,不一样是令人把玩不已的 另类艺术品吗? 可惜,新的漫画家中有这种功力的人不多,我所知的擅画水墨漫画 又成绩斐然的只有华君武、方成、江帆、詹同、王树忱、周松生、 白善诚等人。 对水墨漫画这一漫画流派,三叶在90年第12期的《漫画世界》 上总结到:“华君武用蘸水钢笔作细笔画,近年改用毛笔…方成也 用毛笔作画,上海的周松生和谢春彦,都常作水墨漫画…中国漫画 创刊号上正式标出水墨漫画这个栏目…” 可见早在90年即有人注意这种漫画了,92年北京还举行了全国 第一届水墨漫画展,正式把这一种类的漫画推向了社会。 插话完毕。下面该谈他们的绘画风格了。所谓风格,通俗地说如果 某幅漫画看一眼即知是哪个作者所绘,就说明这个绘画者有自己的 独特画风。让我一眼能看出来是谁的漫画的作者并不多,老漫画家 中有丰子恺、张光宇、丁聪、华君武、张乐平等人,新作者有方 成、阿达、王树忱、沈天呈、詹同、缪印堂、方唐等人。 当然,由于修养不够,好些名家作品不能一眼即知。不过,有些一 眼即知作者的作品未必常是佳作,比如王成喜、庸非、韩羽的多数 漫画,我都觉得很泛泛。 我的看法说完了,那么专家是如何看的呢?我所见不多,这里只摘 两条吧。 一是白善诚在86年第11期的漫画月刊上说的: “丰子恺的简约、隽永的笔墨和形象,张光宇富于方圆变化的民族 装饰意味,叶浅予随意挥洒的线条,米谷融汇中西的气韵,廖冰兄 的现代化画风,华君武古朴雅拙的用笔…(都各有特色)” 我觉得白善诚的总结很好。 另一则是叶冈在87年第五期《漫画世界》上评阿达的: “阿达画品可归入逸品一类,运笔草草,有传神之趣”——这话中 肯之极。可惜才气横溢的阿达英年早逝,真是我国漫画界的一大损 失。 五、我看过的新漫画报刊 1.《讽刺与幽默》 一想起这张北京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漫画报纸,很多回忆就一拥而 上,将我团团围住了。我永远忘不了这张对开四版的小报带给我的 快乐,因为我对漫画最早的“初恋”就是它引发的。毕竟,十多年 的感情又怎能轻易忘怀? 不是它让我懂得了欣赏漫画了吗?不是它给我提供了很多的漫画作 品,让我时时回味不已吗?所以,它在我的记忆中,永远占有一席 之地。 这份报纸是半月刊,大约是79年创刊,每期第一、四版另为彩色。 报纸上多刊登名家的漫画和理论,有时也有不少对外国漫画的介 绍。 过去我曾经把过期的每份报纸都珍藏着,后来因保存不易,就把我 认为好的作品剪贴下来,另贴在本子上,我共贴了七八本,现在还 留着。92年后,不再看任何专门漫画报刊,所以也不知《讽刺与 幽默》现在办的如何了。 2、《漫画世界》 它是上海办的一份非常好的漫画报纸,也是半月一期。它是85年 创刊的,我86年才看到,是从87年起订阅的直到92年止。 它每期共有十六版,87年订价是1角,88至92年是2角,现 在可能价钱是2角的数倍了吧。 它是主编是张乐平、特伟,一张为副主编,詹同、王树忱、郑辛遥 等人任编委。这张报纸一出,立刻使我耳目一新,因为它比讽刺与 幽默涵包的内容更广泛,对外国漫画的介绍也更多。 不过,这个报纸也有个致命伤,就是印刷的水平用模糊二字也不足 以概括。每期里面总有几版模模糊糊,还非要套上彩色印刷,结果 常有颜色错位、甚至把原画弄乱的情景发生。至于那些黑白漫画, 也总有印得不清的,夸张点说还没有EPSON-1600K打印 出来的效果好呢。 尽管如此,它的内容还是非常不错的――再说,花2角钱想看高水 准的印刷,即便在那时也无异于做梦,不是吗? 它的栏目主要有:台港之页,外国漫画,方成评漫画,方唐专版 等。另外,每期都差不多刊登配有漫画的小品文、漫画理论,不过 除了理论,那些小品文我都不爱看。除上述的这些内容,剩下的就 都是国内创作的漫画作品了,但这些作品作没有《讽刺与幽默》上 的好。 对于外国漫画的评介,它可走在了《讽刺与幽默》的前头,这才是 我始终看这份报纸的原因之一。它每期都用两大版集中介绍外国漫 画,若算上“方成评漫画”栏目中刊登的外国漫画,每期则共有三 版的外国漫画,看来格外过瘾——虽然我还嫌少,可在当时已经很 难得了。 另外,《漫画世界》上每期一版的“方唐之页”上刊登的方唐漫 画,也让我非常喜欢。我就是大约在那时侯(1987年)才知道方唐 的。天知道方唐哪来的本事,能够画得又多又好。方唐那时在别的 报刊上发表的漫画也很多,其中尤以在《羊城晚报》上发表的“新 闻漫画”的影响为大,因为这些漫画几乎是我国80年代以来新闻漫 画的肇始之作。据方唐说,“1984年起《羊城晚报》设新闻漫画专 栏,作品由我泡制”,那么说现代的新闻漫画早在84年就出现了。 (别误会,我不是说方唐的新闻漫画是最早的,因为上海早在1935 年即有冠以新闻漫画名号的漫画出版了。) 正因为方唐那些新闻漫画的出色,华君武才撰文说,“我认为配合 新闻同时发表的才算新闻漫画”,并且认为众多所谓的新闻漫画 中,唯有方唐在《羊城晚报》上发表的新闻漫画才叫新闻漫画—— 由此还曾引起理论界的一番小争执呢。 记得我曾把方唐1987-1989年在《羊城晚报》上发表的新闻漫画专门 剪贴成册,只是现在不知哪里去了。当初剪贴时,曾想只剪漫画, 但一想不配上新闻说明又不知原意,才连新闻也一同剪下——可见 这才是正宗的与新闻为一体的新闻漫画。方唐现在是否还在画这类 作品?有机会真的想再看看。 3.《幽默大师》 若说《漫画世界》是以外国漫画和方唐专版为特色,《讽刺与幽 默》是以国内漫画精品为特色的话,那么浙江出版的《幽默大师》 就是以连环漫画为其特色。 《幽默大师》是1986年创刊的,我是从1986年的第三期开始买的, 一直买到1991年。这些年中间,它的价格一直很幽默的上升,从86 年的每期0.48元几跃而到91年的1.20元——这时我已经不喜欢它的 办刊风格,也没心情再看漫画,就住手不买它了。 它是双月刊(现在可能是月刊了吧),每期48页,收有潘顺祺画的 《DD先生》、金诚绘的《醉汉米尔》、朱森林画的《葫芦头轶事》 等固定栏目,此外每期还有大量的根据小说等文艺作品改编的连环 画,可见这本杂志是以连环漫画为主的。 每期还有吴祖望等主持的外国幽默画欣赏等栏目,集中介绍了不少 外国漫画及漫画家,象我对法国的让.艾飞的《小天使》,美国舒尔 茨的《花生》,德国狄布的作品等都是最先从这上面了解的。 它上面登的连环画多数不合我口味,而且越来越奇怪,90年后我就 不愿看了。那些专栏漫画,有些还不错,比如金诚的《醉汉米尔》 我就很喜欢,只是不知这个作者的详细情况。至于别的连环漫画, 只是偶然有几幅好的而已。 4.《漫画月刊》 这本华君武题字的河南办的杂志是1985年创刊的,我是从86年一直 买到90年才止。它比较薄,只有24页,栏目有国外漫画、漫画林、 连环漫画、香港漫画、理论研究等。 它的国外漫画一栏,多有缪印堂、陈封雄(即上面提到的陈师曾之 子)主持。理论研究里,多是黄远林、方成等的研究文章,可惜数 量太少。连环漫画一栏中,朱森林画的《胖大嫂》很有特色。 说起来,我最爱看的还是它的香港漫画专栏,因为上面有《老夫 子》的连载,可惜不知作者姓名。后来买到两本盗版的《老夫 子》,才知作者叫王泽。最近在书店见到全套的辽宁版的《老夫 子》有售,上面说它的作者是台湾的王泽——这个王泽到底是台湾 人还是香港人? 5.《周末漫画》 记忆中,广东出过一种《周末画报》,是份彩印的报纸,上面有不 少的漫画和连续漫画(乐叔和虾仔),但手头一张旧报也没有,无 法细谈。 6.《中国漫画》 《中国漫画》是份天津办的漫画月刊,每期36页,由王复羊、于化 鲤主编,大约89年创刊,我只在90、91年买过几本。它的印刷不 错,内容尚可。 另外,80-92年间国内各报刊如《新观察》、《文汇报》、《北京晚 报》、《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等上面刊登 的漫画我也看了不少,难以一一细数,仅在此说明。 当然,结集出版的外国漫画书我更买了许多,谈起来也不是几句能 完事的,除非我以后有兴趣再谈。 后记 从昨天晚上九点到子时,今天(4月4日)中午11点到下午3点40分, 终于写完了这篇又臭又长的文章。此刻,望向墙角那一堆昨天起放 在那里的高高的漫画报刊,觉得可以歇一会儿了。 除了“写”,我这个人最大的爱好就是“看”。而除了看文史书、 书法作品外,我最爱看的就是漫画了。 我的这几种“看”里,看漫画是最快捷的调节心情、体味浮世百态 的方式。从小学起,我即乐此不疲的一路看过去,直看到高考结 束,毕业工作……到92年才发现原来我的存在就是最大的“讽刺与 幽默 ”,我的生活其实只是一幅最平庸的漫画!悲哀之余,索性不 再订阅任何漫画报刊,希望从此忘了漫画——因为我的生活似乎已 不再需要笑声了。 但有时,还是牙痒、眼痒、手也痒,忍不住想再去看和买漫画来 “偷笑”一下。“我只买最好的精品,别的一律不买!”——暗地 里,我这样自律。 可是到了98年,终于忍不住买了几本《老漫画》及其丛书后,我破 戒了。我不但又看了,甚至还“无耻”的写出了有关的读书笔记! 上周五,“被逼”出一篇谈论漫画的长文后,反意犹未尽,准备把 这些年对漫画的观感一发而出,也算是对过去有关记忆作个“发泄 性”的总结,让心里轻松一些。 于是,经过昨天大半天的准备与昨天晚上到现在的涂写,终于把我 的第二篇谈漫画的长文写完了。 写完了它,按理说应该心释了,可此时我却有种困惑感:像我这种 一直不能安心于生活的人,有资格妄谈这些生活中来的漫画吗?即 便我可以谈,但胡乱谈了一气后真的能让我轻松吗? 这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1999.4.4 下午4:40肖毛写完 1999.4.12 下午14:03肖毛录完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Mon Apr 12 05:54 PDT 1999 X-UIDL: 96197226a391c6e1ddf55d52dc5f3b4f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FAA01367 for xys-friends-list; Mon, 12 Apr 1999 05:32:27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5-6.funtv.com [206.19.103.6])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FAA01363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12 Apr 1999 05:32:22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12053035.0097d22c@263.net> X-Sender: elist@263.net (Unverified)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Mon, 12 Apr 1999 05:30:35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gdice <elist@263.net> Subject: XYS-FRIENDS: 三谈郭老的史学贡献及其他兼答BEB兄(2)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5220 Status: RO X-Status: BEB兄 大 有 眼 光 , 非 我 能 及 。 对 此 等 大 题 目 , 我 只 能 说 自 己 说 两 句 想 法 , 还 望 BEB兄 指 正 。 中 国 自 古 看 人 强 调 观 其 大 节 , 大 节 可 观 虽 小 节 有 出 入 也 无 妨 , 文 天 祥 好 女 色 并 不 影 响 他 成 为 民 族 英 雄 , 传 颂 至 今 。 倘 安 身 立 命 之 处 都 不 能 牢 牢 站 稳 , 即 便 私 德 甚 佳 也 无 可 称 。 前 两 天 看 一 篇 谈 汪 精 卫 的 文 章 引 了 一 句 “ 贞 妇 白 首 失 节 一 生 都 非 ” (也 不 是 原 话 , 大 概 是 这 个 意 思 ), 我 觉 得 谈 的 很 好 。 但 对 郭 老 我 觉 得 还 不 是 这 么 看 问 题 的 。 郭 老 是 有 贡 献 的 , 对 他 的 贡 献 应 该 肯 定 ; 这 我 是 很 同 意 的 。 但 我 认 为 郭 老 一 生 可 以 说 其 不 踏 实 的 学 风 (或 说 品 德 )是 从 头 至 尾 未 曾 变 过 的 , 并 不 能 和 其 他 建 国 后 因 为 总 总 压 力 或 其 他 原 因 被 迫 说 一 些 唯 心 的 话(不 是 学 术 上 的 话 , 而 是 政 治 上 的 话 ) 的 知 识 分 子 同 等 看 待 。 郭 老 走 到 最 后 的 一 步 , 可 以 说 有 他 的 必 然 性 。 看 一 个 人 虽 是 要 综 合 看 待 的 , 但 一 个 研 究 者 如 果 伪 造 了 一 次 数 据 而 被 人 发 现 , 他 将 终 身 不 能 再 在 学 术 界 谋 一 席 之 地 , 无 论 他 曾 经 作 出 过 多 重 要 的 贡 献 ; 这 就 是 学 术 规 范 。 作 为 一 个 中 国 科 学 的 最 高 领 导 人 , 郭 老 以 他 的 人 格 他 的 学 术 研 究 方 法 , 造 就 了 今 天 的 中 国 科 学 界 。 这 一 点 , 郭 老 是 难 辞 其 咎 的 。 有 人 在 攻 击 郭 老 的 时 候 , 把 他 全 盘 骂 倒 , 我 是 不 赞 同 的 ; 鲁 迅 也 承 认 郭 老 有 才 , 没 有 才 郭 老 又 如 何 能 直 上 青 云 。 但 一 个 人 的 学 术 品 格 的 高 下 , 并 不 会 因 为 作 伪 的 事 大 小 而 改 变 。 曼 坎 尔 诗 笺 的 事 , 并 不 能 因 为 小 就 可 作 罢 论 ; 作 一 次 伪 别 人 就 有 资 格 怀 疑 你 整 个 的 学 术 成 果 和 人 格 。 虽 然 , 郭 老 一 生 对 自 己 的 女 人 尚 且 始 乱 终 弃 , 其 人 格 早 已 不 待 其 作 伪 之 暴 露 而 后 知 。 再 说 两 句 “ 史 观” 。 一 个 人 有 什 么 样 的 史 观 和 世 界 观 人 生 观 都 是 他 自 己 的 事 , 只 要 忠 于 自 己 的 信 仰 就 好 。 我 虽 然 并 不 认 为 共 产 主 义 不 再 是 空 想 , 但 仍 敬 佩 那 些 为 了 共 产 主 义 的 实 现 而 奋 斗 终 身 的 战 士 。 但 郭 老 是 不 在 此 列 的 。 我 认 为 郭 老 大 半 生 投 机(除 了 饿 着 肚 子 写 新 诗 的 时 候 ) , 他 的 信 奉 唯 物 史 观 是 不 能 太 当 真 的 。 这 一 点 不 能 用 海 德 格 尔 之 类 来 随 便 比 附 的 , 海 氏 之 附 和 纳 粹 是 他 的 哲 学 指 引 使 然 , 他 是 忠 于 自 己 的 信 仰 的 。 但 如 果 这 史 观 本 身 也 不 过 是 一 个 工 具 , 那 我 实 在 是 不 知 说 什 么 好 了 。 写 到 这 儿 , 想 起 前 几 天 看 到 有 文 章 评 周 一 良 先 生 的 “ 毕 竟 是 书 生 ” , 颇 为 周 先 生 开 托 。 联 想 到 另 一 篇 谈 舒 芜 回 忆 录 的 文 章 , 我 认 为 对 周 先 生 的 开 托 其 实 是 很 不 负 责 任 的 。 舒 芜 因 为 自 己 的 失 节 行 为 , 对 数 以 百 计 的 无 辜 者 造 成 了 直 接 的 重 大 伤 害 , 而 舒 先 生 只 轻 描 淡 写 的 表 示 了 一 下 歉 意 , 这 是 大 家 所 不 能 原 谅 的 (就 象 不 能 原 谅 日 本 人 的 不 道 歉 一 样 ), 这 样 做 并 不 能 免 除 舒 芜 的 责 任 只 能 使 他 在 将 来 的 史 书 上 形 象 更 差 。 周 先 生 的 例 子 与 此 相 类 似 , 但 有 性 质 上 的 不 同 。 周 先 生 并 未 直 接 伤 害 谁 , 加 入 ‘ 梁 效 ’ 当 时 也 认 为 是 光 荣 。 但 , 周 先 生 受 中 国 和 西 方 两 者 最 最 良 好 的 教 育 , 难 道 周 先 生 会 认 为 举 国 上 下 的 盲 目 崇 拜 是 正 常 ? 一 个 未 受 西 方 教 育 的 传 统 知 识 分 子 可 以 残 留 对 领 袖 的 崇 拜 , 一 个 在 哈 佛 大 学 拿 到 博 士 学 位 的 精 通 多 种 西 方 语 言 的 知 识 分 子 , 绝 不 能 以 此 自 辩 。 如 果 全 世 界 最 良 好 的 教 育 不 能 培 养 ” 健 全 之 人 格 ” 和 独 立 的 思 考 , 我 们 还 要 教 育 何 用? 在 举 世 皆 昏 的 时 候 周 先 生 应 该 独 醒 , 应 该 成 为 不 合 作 者 的 典 范 (以 我 所 知 , 季 羡 林 先 生 和 陈 岱 孙 先 生 就 没 有 加 入 梁 效 ); 在 后 人 为 建 国 后 的 知 识 界 羞 愧 的 时 候 , 周 先 生 应 该 象 大 家 认 为 他 能 继 其 衣 钵 的 陈 寅 恪 先 生 一 样 , 成 为 一 面 高 扬 的 旗 帜 。 这 样 的 失 误 , 周 先 生 内 心 我 以 为 其 实 是 认 识 到 了 的 ,但 一 句 “ 毕 竟 是 书 生 ” 的 辩 解 未 免 太 过 苍 白 , 其 实 是 不 利 于 先 生 的 。 我 为 先 生 计 , 应 该 大 大 方 方 地 承 认 自 己 当 时 的 懦 弱 贪 生 承 认 自 己 辜 负 了 中 国 和 世 界 最 好 的 教 育 , 承 认 自 己 辜 负 了 “ 知 识 分 子 之 望 ” 。 本 来 周 先 生 以 其 学 术 功 底 如 果 砥 砺 节 操 , 应 该 成 为 “ 一 言 为 天 下 师 ” 的 人 物 。 后 生 小 子 为 先 生 惜 之 。 有 几 年 时 间 我 每 天 要 到 北 大 哲 学 楼 上 班 , ” 文 史 哲 考 “ 文 科 四 大 系 的 朋 友 我 都 有 不 少 。 大 家 说 起 来 现 在 北 大 诸 师 最 佩 服 的 却 是 董 学 文 先 生 (只 涉 及 我 的 朋 友 , 其 他 同 志 大 可 欣 赏 其 他 先 生 , 我 没 有 强 加 于 所 有 北 大 学 生 的 意 思 )。 董 先 生 也 是 梁 效 中 人 , 现 在 还 很 ” 左 “ , 为 什 么 大 家 佩 服 他 呢 ? 很 简 单 , 董 先 生 ” 左 得 真 诚 “ 。 董 先 生 真 心 信 仰 马 克 思 主 义 , 他 的 所 作 所 为 所 行 所 言 都 是 一 致 的 , 他 的 加 入 梁 效 , 无 法 以 失 节 论 之 , 而 且 , 即 便 在 梁 效 之 中 , 董 先 生 也 是 从 不 放 弃 自 己 主 见 的 , 即 便 与 ” 上 面“ 的 意 思 不 同 也 罢 。 在 自 己 真 正 信 仰 的 真 正 的 而 不 是 被 阉 割 过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指 引 下 , 自 也 有 真 学 问 做 出 来 , 但 郭 老 是 不 能 与 董 先 生 相 提 并 论 的 。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Mon Apr 12 06:02 PDT 1999 X-UIDL: 1fe5e76f3808ee73a566536e82a7c92b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FAA01335 for xys-friends-list; Mon, 12 Apr 1999 05:31:52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5-6.funtv.com [206.19.103.6])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FAA01330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12 Apr 1999 05:31:45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12053000.00687764@263.net> X-Sender: elist@263.net (Unverified)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Mon, 12 Apr 1999 05:30:00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gdice <elist@263.net> Subject: XYS-FRIENDS: 三谈郭老的史学贡献及其他兼答BEB兄 (1)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4815 Status: RO X-Status: 这是我从mit转过来的,原文为mumu发表. 原文太长,分成两部分发,请大家合在一起看. 在 下 并 不 治 任 何 一 史 (无 论 是 “ 断 代” 还 是 “ 通 史 ” ), 上 网 和 大 家 讨 论 几 句 不 过 是 “ 不 为 无 聊 之 事 , 何 以 遣 此 有 涯 之 生 ” 的 意 思 , 与 和 几 个 哥 们 喝 到 酣 处 高 谈 阔 论 正 无 不 同 ; 既 不 靠 此 为 生 , 也 没 有 在 网 上 扬 名 立 万 的 想 法 , 实 在 是 不 想 与 人 争 什 么 是 非 。 不 过 既 然 BEB兄 有 兴 , MOUSEKILLER 殿 下 言 者 谆 谆, 在 下 也 不 好 太 过 听 者 藐 藐 , 今 天 周 末 , 就 再 说 几 句 。 首 先 声 明 , 手 边 无 书 , 所 有 引 述 概 凭 记 忆 , 错 误 之 处 在 所 难 免 , 如 经 指 出 当 多 谢 并 致 歉 ; 但 我 并 非 在 此 写 学 术 论 文 , 请 勿 以 此 相 攻 击 。 【 在 beb (mimi) 的大作中提到: 】 : 接着转。 : 这就太好了,我正是因为苦于找不到余英时的原文,无法知道 : 他是怎么个互校法。你既然是看过的,正好可以举一、两个例 : 子说明一下,让我见识见识。即使手头无书,也可凭印象大略 : 谈一谈。既然是让你看得心服口服,甚至认为谁看了都会认为 : 郭是从思想到文字都是完全抄袭,总该有点具体的印象吧? 说 来 惭 愧 , 在 下 看 书 从 来 多 而 且 杂 , 看 得 又 甚 快 ,再 加 记 忆 力 不 佳 , 看 完 之 后 通 常 只 剩 一 个 总 体 印 象 或 者 几 句 只 言 片 语; 例 如 郭 老 化 名 攻 击 鲁 迅 的 文 章 我 是 在 一 本“ 一 个 也 不 饶 恕 : 鲁 迅 和 他 的 论 敌 们 ” 的 书 里 看 的 , 现 在 除 了 “ 封 建 余 孽 ” 四 个 字 外 , 究 竟 郭 老 是 怎 么 个 毒 辣 法 , 我 也 想 不 起 什 么 “ 具 体 ” 的 印 象 , 但 这 并 不 妨 碍 我 还 记 得 郭 老 的 毒 辣 。 对 余 文 的 印 象 就 是 原 文 中 说 的 那 几 句, 抱 歉 谈 不 出 更 多 的 “ 具 体 ” , 方 舟 子 要 看 原 文 只 好 自 己 去 找 , 恕 在 下 不 能 代 劳 。 : 郭在建国前固然在左翼文化界有很大威望,但在右翼文化界却是 : 众矢之的。《十批判书》出版后,左右双方都批评、攻击得很厉害, : 郭在后来的再版后记中也有所叙述。我看过五、六十年代右翼人士 : 写的旨在揭露郭的评传、评论之类,却无人提到曾有人说他抄袭。 > 马克思怎么说诚然不打什么紧,在“马克思主义”指引 > 下作出来的东西恐怕也打不了什么紧。又:这个说法 > 实在现在已是常识,我用不着照搬丁东的说。 : 那才是“从思想到文字”都一样:-)。 这 句 话 我 看 不 太 懂 。 是 说 我 跟 丁 东 ” 从 思 想 和 文 字 “ 都 一 样 吗 ? 这 句 话 是 直 接 从 方 舟 子 原 话 照 着 说 下 来 的 , 难 道 是 说 我 和 方 舟 子 一 样 ? 这 可 不 敢 当 。 : 郭根据的社会发展五阶段论, : 究竟是来自马克思的,还是斯大林的,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他在 : 此论的指导下,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首次论证了中国 : 历史上有过一个奴隶社会。时至今日,中外史学界,还有多少人否 : 认中国有过奴隶社会? 关 于 这 点 , 其 实 正 是 我 和 方 舟 子 的 根 本 分 歧 所 在: 论 证 奴 隶 社 会 的 存 在 , 的 确 是 郭 老 历 史 研 究 的 最 重 要 结 果 ; 但 方 舟 子 认 为 至 今 仍 是 史 界 确 论 , 我 则 以 为 , 现 在 , “ 中 外 史 学 界 ” 大 部 份 人 是 “ 否认中国有过奴隶社会” 的 。 中 国 存 在 过 奴 隶 , 这 是 毫 无 疑 问 的 , 甚 至 直 到 近 代 还 有 , 这 不 待 郭 老 论 证 而 知 (孔 子 云 : “ 始 作 俑 者 , 其 无 后 乎 ” , 虽 搞 错 了 人 殉 和 俑 殉 的 先 后 关 系 , 但 说 明 有 过 用 奴 隶 殉 葬 的 习 俗 是 尽 人 皆 知 的 事 ); 但 存 在 过 “ 奴 隶 社 会 ” 的 确 是 没 有 证 据 的 。 虽 然 现 在 的 历 史 书 上 还 写 着 奴 隶 社 会 封 建 社 会 等 等 , 但 已 没 有 几 个 人 真 正 相 信 那 上 面 写 的 东 西 是 正 确 的 了 。 自 从 八 十 年 代 金 观 涛 提 出 “ 中 国 社 会 超 稳 定 结 构 论 ” 之 后 , 实 际 上 史 学 界 对 所 谓 分 期 论 的 讨 伐 就 已 开 始 。 顾 准 文 集 出 版 之 后 , 这 方 面 的 讨 论 更 是 层 出 不 穷 ; 之 所 以 顾 准 现 在 如 此 之 热 , 除 了 学 术 上 的 成 功 之 外 , 其 道 德 典 范 的 意 义 更 是 和 郭 老 形 成 宣 明 的 对 比 。 手 边 无 书 , 记 忆 不 佳 , 无 法 引 述 给 大 家 , 举 几 点 还 记 得 的 : 所 谓 的 封 建 社 会 , 完 全 就 是 一 个 错 误 的 学 术 定 义 (印 象 中 是 从 日 文 直 接 用 过 来 , 以 讹 传 讹 的 结 果 ), 如 果 说 相 似 的 话 , 倒 是 郭 老 论 证 为 奴 隶 社 会 的 商 周 更 象 西 欧 的 “ 封 建 社 会 ” 一 些。 再 如 “ 资 本 主 义 萌 芽 ” 也 是 现 在 被 学 术 界 认 为 是 伪 问 题 的 一 例 。 这 个 “ 萌 芽 ” 论 和 奴 隶 封 建 社 会分 期 论 一 样 , 也 是 直 接 发 源 于 斯 大 林 的 社 会 发 展 史 ; 论 者 的 论 证 方 式 也 和 郭 老 论 证 奴 隶 社 会 存 在 的 方 式 如 出 一 辙: 除 了 引 用 史 书 中 的 某 人 某 时 曾 开 过 一 个 染 铺 雇 过 多 少 雇 工 就 是 “ 马 恩 列 斯 毛 ” 怎 么 说 。 其 实 雇 用 几 个 工 人 从 古 到 今 都 有 , 要 在 史 书 中 找 几 个 例 子 是 毫 不 为 奇 的 , 要 用 此 来 说 明 资 本 主 义 能 从 中 国 自 己 生 长 出 来 实 在 有 些 一 厢 情 愿 了 。 现 在 关 于 中 国 能 否 自 己 发 展 出 资 本 主 义 而 不 待 外 力 的 讨 论 尚 未 结 束 , 但 以 我 所 知 , 大 部 份 人 是 倾 向 于 不 能 的 。 郭 老 对 奴 隶 社 会 的 论 证 也 是 同 样 的 路 道 , 在 史 书 中 找 些 剥 削 奴 隶 , 奴 隶 没 有 自 由 的 资 料 又 有 何 难 , 但 要 证 明 奴 隶 社 会 的 存 在 就 有 些 为 难 了 。 这 两 个 问 题 都 是 因 为 心 中 先 有 了 定 见 (我 所 谓 阉 割 过 的 唯 物 史 观 是 也 )在 找 资 料 比 附 , 所 以 已 不 再 为 人 所 重 了 。 话 说 回 来 , 不 知 建 国 以 后 有 多 少 硕 士 博 士 是 靠 “ 奴 隶 社 会 封 建 社 会 分 期 论 ” 拿 到 学 位 的 , 兄 弟 就 曾 在 北 大 图 书 馆 查 到 过 多 篇 , 现 在 也 只 能 用 顾 准 的 话 说 一 句 “ 可 怜 ”再 为 他 们 庆 幸 了 。 : 沫若文集分成“文学”“史学”“考古”三编,在这种框架之下, : 《管子集校》也只好给放在史学编中,但这不等于《管子集校》属 : 于史学著作,更不等于在列举郭的史学成就时,可以放过其他更重要 : 的著作,而把《管子集校》倒给扯了进来。 既 然 沫 若 文 集 的 众 多 编 篡 委 员 会 成 员 都 认 为 管 子 集 校 可 以 放 在 史 学 编 中 , 我 想 我 说 它 是 郭 老 的 史 学 成 就 也 没 有 什 么 不 可 以 , 谈 不 上 ” 倒 给 扯 了 进 来” 吧 ? 另 外 , 在 我 所 列 的 几 个 成 就 之 后 , 应 有 一 个 “ 等 ” 字 , 特 此 致 歉 。 至 于 我 把 管 子 集 校 放 在 第 一 位 的 原 因 , 正 因 为 我 以 为 管 子 集 校 尚 可 称 优 秀 , 不 愿 隐 郭 老 之 善 的 缘 故 ; 如 今 反 倒 成 了 罪 状 , 实 在 是 始 料 所 未 及 也 。 : 现在史学界有学者(主要是四川籍的)重提李白生于四川之旧说 : 那是不假,但不等于“现在大家都以为不是郭老说的碎叶了”, : 上个月新华社有篇报道,题目赫然就是“诗人李白出生地唐碎叶 : 城遗址找到了”,又哪来的“大家都以为不是”了?学术问题, : 本来就少有如此绝对的结论。 既 然 是 “ 学 术 问 题” 的 讨 论, 新 华 社 记 者 的 报 道 又 何 足 为 据 乎 ? 几 年 前 新 华 社 记 者 还 曾 大 肆 报 道 过 恐 龙 蛋 里 面 基 因 研 究 的 大 突 破 , 倘 是 真 的 , 按 照 记 者 的 说 法 , 恐 怕 中 国 已 经 有 了 诺 贝 尔 生 物 与 医 学 奖 了 。 这 是 方 舟 子 的 吃 饭 手 艺 , 应 该 不 会 不 知 吧 。 我 的 原 话 现 在 收 回 , 改 为 : “ 现 在 有 一 部 分 学 者 以 为 不 是 郭 老 说 的 碎 叶 了 , 并 以 为 郭 老 的 论 证 并 站 不 住 脚 ” 。 不 严 密 之 处 , 特 此 致 歉 。 : “总要想用唯物史观套”,恐怕也是想当然尔。何况唯物史观 : 乃是史观一大派,岂能因为作者有了这样的史观,就说可取处不 : 多?一个史家,若连史观都没有,又能算什么家? 唯 物 史 观 诚 然 是 个 好 东 西 (在 下 也 信 奉 唯 物 史 观 ), 问 题 是 不 能 用 来 “ 套 ”。 倘 若 教 条 主 义 地 信 奉 唯 物 史 观 , 这 本 身 就 不 唯 物 。 中 国 史 学 界 建 国 后 动 不 动 就 把 某 古 人 封 为 “ 朴 素 的 唯 物 主 义 者 ” 或 “ 客 观 唯 心 主 义 者 ” , 这 也 很 不 “ 唯 物 ” , 郭 老 对 此 也 不 能 不 说 没 有 责 任 的 。 : 按您的说法,清文字狱逼得大家去搞考据,建国后的文字狱却 : 又逼得大家不去搞考据,不觉得矛盾? 魏 晋 之 交 杀 读 书 人 杀 出 了 清 谈 , 清 的 文 字 狱 杀 出 了 朴 学 , 建 国 后 打 出 了 郭 老 一 流, 这 又 有 什 么 好 奇 怪 和 矛 盾 的 ? 时 势 不 同 也 。 问 题 是 我 并 未 说 过 建 国 后 大 家 不 去 搞 考 据 , 而 是 说 要 去 找 不 敏 感 的 问 题 考 据 , 而 敏 感 问 题 实 在 太 多 , 远 远 超 过 清 的 “ 华 夷 之 辩 ” , 而 政 府 的 控 制 更 是 开 有 史 以 来 之 未 有 。 : 提起乾嘉学者,一般人都知道有个戴震,但戴震之学,不在于 : 史学,而在于经学、音韵,一部中国史学史,可以一字不提戴 : 震(手头有王树民著《中国史学史纲要》,就压根儿没有戴震 : 的名字),mumu看来是只好一头撞死了:-)。 请 仔 细 看 我 的 原 文 , 我 说 的 很 清 楚 : 有 通 史 之 才 者 不 一 定 有 通 史 之 作 , 因 为 “ 不 敢 ” 或 别 的 原 因 。中 国 国 学 文 史 本 不 可 分 , 章 学 诚 说 “ 六经 皆 史 ” , 陆 九 渊 说 “ 六 经 注 我 ” , 哲 学 历 史 文 学 本 来 是 一 物 。 戴 震 遍 览 经 史 再 加 思 想 通 达 , 能 在 数 百 年 前 看 到 理 学 家 “ 以 理 杀 人 ” , 说 他 有 通 史 之 才 , 我 觉 得 甚 确 , 绝 不 会 去 一 头 撞 死 的 。 “ 史 学” (此 处 有 特 殊 的 含 义 , 不 能 与 普 通 所 言 “ 历 史 科 学 ” 同 等 看 待 )所 研 究 的 , 我 以 为 是 历 史 作 为 一 门 学 科 其 本 身 自 有 的 规 律 , 就 象 书 法 理 论 之 与 书 法 不 同 , 科 学 学 之 与 科 学 不 同 。 一 个 人 可 以 对 “ 史 学 ” 有 大 贡 献 , 如 写 “ 史 通 ” 的 刘 知 几 和 写 “ 文 史 通 义 ” 的 章 学 诚 , 但 不 一 定 写 了 一 部 很 好 的 史 , 正 如 一 个 书 法 理 论 家 不 一 定 写 得 一 笔 好 字 一 样 。 我 不 知 道 这 本 “ 中 国 史 学 史 纲 要 ” 里 有 没 有 鲁 迅 的 名 字 , 但 如 没 有 我 也 不 会 奇 怪 , 我 就 见 过 “ 史 学 史 ” 里 不 提 鲁 迅 的 , 因 为 鲁 迅 “ 未 对 史 学 之 原 理 有 重 要 贡 献 ” 。 但 我 以 为 鲁 迅 才 真 是 近 代 有 通 史 之 才 的 第 一 人 , 一 部 “ 中 国 小 说 史 略 ” 一 部 “ 汉 文 学 史 纲 要 ” 至 今 治 古 近 代 文 学 史 者 尚 不 可 不 读 , 一 篇 “ 魏 晋 风 度 与 文 章 及 药 与 酒 之 关 系 ” 一 篇 “ 中 国 新 文 学 大 系 小 说 二 集 ” 至 今 为 治 现 当 代 文 学 史 者 奉 为 圭 臬 。 方 舟 子 号 称 最 喜 鲁 迅 , 怎 么 竟 不 许 先 生 有 “ 通 史 之 才 ” 呢 ? 乾嘉期间,以史 : 闻名的,朴学有赵翼、钱大昕、王鸣盛(其实我觉得王鸣盛乃 : 是浪得虚名,不能跟前两位相提并论),宋学有章学诚。文字 : 狱不过是使大家不敢发涉及现实的议论,并不能对宋学的式微 : 负责,朴学学者对宋学挖苦、嘲讽,又何尝有什么苦衷?完全 : 是潮流使然,章学诚逆流而上,也就合该不受时人重视。事实 : 上自宋郑樵立主通史之说,就备受非议,几乎无人支持,只有 : 到章学诚才算有了知音,《申郑》篇云:“郑樵生千载而后, : 概然有见于古人著述之源,而知作者之旨不徒以词采为文,考 : 据为学也。于是遂欲匡正史迁,益以博雅,贬损班固,讥其因 : 袭,而独取三千年来遗文故册,运以别识心裁,盖承通史家风, : 而自为经纬,成一家言者也。”这是治史方法的不同,跟现实 : 政治扯不上关系,只是在当时朴学大潮中,章的主张难成气候。 : 这个潮流在三十年代开始逆转,郭即是其中的主将,跟现实政 : 治也扯不上关系,不独大陆如此,港台、海外也如此,以至钱 : 穆要感叹自己是虽万千人吾往矣。 : 五四之后,反孔已成学界主流,何况郭所属的左翼?所以郭才 : 不得不反复为自己的立场辩解,如果读过《十批判书》,对此 : 不会毫无印象。 : 关于郭的甲骨学贡献,我忽然想到了一个例子。 : 他在《甲骨文字研究》的“释祖妣”一篇中,首次论证汉字有生 : 殖崇拜的残遗,“且”(祖的本字)“匕”(牝的本字)乃是男 : 根女阴的象形。这种说法,据我所知,仍为海内外学界所普遍接 : 受,甚至泛滥开去,什么字都可以往上套了,“淫者见淫”,我 : 几年前曾经讽刺过的。这只是郭在古文字学上的创见并未全部被 : 推翻的一个著名例子。 我 听 的 古 文 字 早 已 什 么 已 不 剩 下 , 只 记 得 老 师 说 的 郭 老 论 证 方 式 。 方 舟 子 这 么 说 我 也 不 知 道 对 不 对 , 再 把 我 的 原 话 重 新 说 一 遍 : 这 么 说 吧 , 郭 老 的 研 究 结 果 , 除 了 跟 他 以 前 的 学 者 (如 王 国 维 )结 论 一 样 的 地 方 , 大 部 份 郭 老 自 出 己 见 之 处 , 现 在 都 认 为 是 错 的 。 : 至于mumu本人,可以说对郭氏之学所知甚少。 : 提起乾嘉学者,一般人都知道有个戴震 BEB兄 教 诲 我 不 要 重 语 气 之 争 , 但 看 见 这 样 的 话 我 还 是 不 免 要 生 气 。 既 然 是 讨 论 问 题 , 你 说 你 的 观 点 论 据 就 算 了; 倘 我 的 观 点 是 错 的 , 又 或 者 我 真 是 对 郭 氏 之 学 所 知 甚 少 , 旁 观 者 在 辩 论 中 一 来 一 往 自 能 看 得 清 楚 , 直 接 了 当 的 扣 上 这 样 的 帽 子 算 是 那 门 子 辩 法 ? 平 心 而 论 , 在 下 读 书 虽 不 多 , 恰 恰 郭 老 的 著 作 倒 是 看 得 不 少 , 从 书 市 上 买 了 打 折 的 沫 若 文 集 (并 非 借 此 讽 刺 郭 老 , 鲁 迅 先 生 的 简 化 字 竖 排 本 全 集 当 年 在 琉 璃 厂 也 只 卖 20元 )是 花 功 夫 读 过 的 , 也 因 此 我 才 说 郭 老 的 新 诗 尚 清 新 可 喜 (说 到 这 儿 倒 想 起 一 个 细 节 , 沫 若 文 集 里 的 “ 天 上 的 街 市 ” 和 收 入 中 学 课 本 的 有 字 句 上 的 微 小 不 同 , 我 认 为 课 本 上 的 更 佳 , 但 想 来 应 是 别 人 改 的 ); 说 一 句 自 吹 的 话 , 如 不 是 中 文 系 或 历 史 系 人 ,对 “ 郭 氏 之 学 ” 所 知 得 比 我 更 多 的 人 不 多 。 方 舟 子 所 说 我 “ 所 知 甚 少 ” 的 地 方 我 已 在 前 文 说 过 几 处 , 因 为 响 应 BEB兄 号 召 的 缘 故 没 有 直 接 回 应 , 现 在 再 答 一 次 : : 至于mumu本人,可以说对郭氏之学所知甚少。比如他说,“通常说郭 : 的历史考古研究成就主要有:管子集校,“十批判书”,对甲骨文的 : 研究。”就很莫名其妙。《管子集校》属校勘学的成就,跟史学、考 : 古没什么太大的关系。郭的史学,主要表现在五本著作:《中国古代 : 社会研究》、《十批判书》、《青铜时代》、《历史人物》、《奴隶 : 制时代》。他晚年所写的《李白与杜甫》也有一半属史学,那一半(有 : 关李白生平的考证)其实也写得不坏,虽然这本书的名声现在很不好。 : 不把这六本书通读一遍,人云亦云跟着骂郭氏,不足取。� 前 文 说 过 管 子 集 校 。 如 果 方 舟 子 要 说 谁 莫 名 其 妙 , 大 可 对 沫 若 文 集 编 篡 委 员 们 去 说 。 中 国 古 代 社 会 研 究 和 奴 隶 制 时 代 等 等 , 我 以 为 早 已 是 不 值 一 提 早 被 驳 倒 的 东 西 。 李 白 与 杜 甫 如 果 也 算 史 学 著 作 , 郭 老 那 些 大 作 翻 案 文 章 的 “ 新 编 历 史 剧 ” 也 要 算 史 学 著 作 了 。 人 云 亦 云 等 等 , 我 以 为 还 安 不 到 我 的 头 上 , 敬 请 收 回 。 : 我为什么说郭的研究法为 : 中国现代史学开了新天地,并说他有通史之才呢?中国的传统史学, : 可分为两派:一派是重考据的汉学,一派是重立论的宋学。到了乾嘉 : 天才们的手里,汉学(朴学)被大大发扬,宋学则被驳得体无完肤。 : 到了近代,治史之人,全是朴学的传人,陈寅恪、钱穆都是这一脉的 : 人。但朴学重疑古(辩证史料真伪)、考古(挖掘新史料),却不重 : 释古,无法通史。从释古入手,把汉学和宋学结合起来,以汉学为根 : 基,把宋学发扬光大的,郭沫若是第一人。至于是用什么世界观释古, : 是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倒不重要。从那以后,中国历史研究的潮 : 流就发生了变化,象钱穆那样抱残守缺的传统派就成了少数派。何谓 : 通史之才?宋吕祖谦说:“读史先看统体,合一代纪纲风俗消长治乱 : 观之”“既识统体,须看机括,国之所以盛衰,事之所以成败,人之 : 所以邪正,于几微萌芽,察其所以然,是为机括。”郭氏史学,就有 : 这种既识统体、又看机括之才。黄仁宇所倡导的“大历史”,其实也 : 本于此,他的《万历十五年》,跟《十批判书》一样可算是史学上里 : 程碑式的著作。只不过黄无朴学根基,总体成就还是难跟郭相比。郭 : 那样的天才本来就罕见。 : 近代史家中,有断 : 代史之才的不少,有通史之才的 方 舟 子 第 一 次 说 通 史 之 才 时 , 是 和 ” 断 代 “ 相 对 的 , 当 是 一 个 时 间 概 念 上 的 ” 通 “ 法 。 到 了 后 来 , ” 通 史 之 才 “ 指 的 居 然 成 了 另 外 一 个 东 西 , 而 ” 万 历 十 五 年 “ 这 样 一 部 ” 断 “ 得 不 能 再 ” 断“ , 不 但 ” 断 代“ , 甚 至 ” 断“ 到 了 一 年 的 著 作 也 成 了 ” 通 史 “ 的 ” 里 程 碑 “ 似 的 著 作 。 我 不 能 不 认 为 方 舟 子 后 来 所 说 的 ” 通 史“ 与 先 前 所 说 的 ” 通 史 “ 不 是 一 码 事 , 是 偷 换 概 念 了 。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Mon Apr 12 07:49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GAA02686 for xys-friends-list; Mon, 12 Apr 1999 06:32:19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5-6.funtv.com [206.19.103.6])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GAA02681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12 Apr 1999 06:32:12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12063027.0097d930@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Mon, 12 Apr 1999 06:30:27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三谈郭老的史学贡献及其他兼答BEB兄 (1) In-Reply-To: <3.0.3.32.19990412053000.00687764@263.net>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6561 Status: RO X-Status: 回这种帖子是最轻松的,因为都是空对空,无需翻什么证据。 >的毒辣。对余文的印象就是原文中说的那几句,抱歉谈不 >出更多的“具体”,方舟子要看原文只好自己去找,恕在下 >不能代劳。 那几句印象,我看光看丁东的文章也可以得来,又何须看余文:-) >:郭根据的社会发展五阶段论, >:究竟是来自马克思的,还是斯大林的,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他在 >:此论的指导下,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首次论证了中国 >:历史上有过一个奴隶社会。时至今日,中外史学界,还有多少人否 >:认中国有过奴隶社会? > >关于这点,其实正是我和方舟子的根本分歧所在:论证奴隶 >社会的存在,的确是郭老历史研究的最重要结果;但方舟子 >认为至今仍是史界确论,我则以为,现在,“中外史学界” >大部份人是“否认中国有过奴隶社会”的。中国存在过奴隶,这是 这不过是个文字游戏的问题,也就是什么算“奴隶社会”?郭沫若 的定义是:“封建制社会和奴隶制社会并没有多么大的悬殊;只是 直接生产者在奴隶制下可以公开地大量屠杀,而在封建制下的屠杀 起初是不公开的,其后是法律上禁止(当然偷偷打杀仍然是不免的)。 又奴隶制社会是氏族社会的延续,多量地含有血族成分,而封建制 则是多量地含有地域成分的奴隶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论证的就是殷商是一个多量地含有血族成分, 可以对直接生产者公开地大量屠杀的社会,你可以不认为那叫奴 隶社会,那不过是个术语的问题,但中外史学界还有多少人不认为 “殷商是一个多量地含有血族成分,可以对直接生产者公开地大量 屠杀的社会”? >既然沫若文集的众多编篡委员会成员都认为管子集校可以 >放在史学编中,我想我说它是郭老的史学成就也没有什么 >不可以,谈不上”倒给扯了进来”吧?另外,在我所列的 >几个成就之后,应有一个“等”字,特此致歉。至于我把 >管子集校放在第一位的原因,正因为我以为管子集校尚可称 >优秀,不愿隐郭老之善的缘故;如今反倒成了罪状,实在是 你的原话是:“通常说郭的历史考古研究成就主要有:管子 集校,“十批判书”,对甲骨文的研究。” 是“通常说”, 不是“我说”,是“主要有”,不是“有”,在这样的论断 中,把是否能算史学著作都成问题的《管子集校》列成第一 位,却放过了“通常说”的其他“主要”史学著作,未免太 过奇怪,加一个“等”字,于事何补? >既然是“学术问题”的讨论,新华社记者的报道又何足为据 你说的是“现在大家都以为不是郭老说的碎叶了”,代表官方观点 的新华社算不算一家? >乎?几年前新华社记者还曾大肆报道过恐龙蛋里面基因研究 >的大突破,倘是真的,按照记者的说法,恐怕中国已经有了 >诺贝尔生物与医学奖了。这是方舟子的吃饭手艺,应该不会 >不知吧。 正因为这是我的吃饭手艺,才知道你在这里又是人云亦云。 以现在的技术,从恐龙化石提出基因片段根本不是什么奇闻, 早在新华社报道陈章良小组做出这种结果以前,美国至少有 两个实验室发布了这种结果,以后又不断地有人做出来。当然 那些基因片段究竟是不是恐龙的,大家还在争。但分子古生物 学已成一大领域。只有对此一无所知者才会把这种报道当成天 方夜谭,以此嘲笑新华社,还“恐怕中国已经有了诺贝尔了呢”, 即使陈组提出的真是恐龙基因,也决无得诺贝尔的可能,因为 第一,那本不是他们最先做出来的;第二,那算不上什么大成果。 >我的原话现在收回,改为:“现在有一部分学者以为不是郭 >老说的碎叶了,并以为郭老的论证并站不住脚”。不严密 >之处,特此致歉。 这种话当然不会起争议,但却是废话。在郭提出碎叶说之时,也 有一部分学者不敢苟同,又何用等到“现在”? >请仔细看我的原文,我说的很清楚:有通史之才者不一定 >有通史之作,因为“不敢”或别的原因。中国国学文史本不 既然无通史之作也可号称有通史之才,那就什么人都可以号称 有通史之才了,因为无需有任何的证据。辩论辨到这种地步, 又何须再辨? >因为鲁迅“未对史学之原理有重要贡献”。但我以为鲁迅 >才真是近代有通史之才的第一人,一部“中国小说史略” >一部“汉文学史纲要”至今治古近代文学史者尚不可不读, >一篇“魏晋风度与文章及药与酒之关系”一篇“中国新文学 >大系小说二集”至今为治现当代文学史者奉为圭臬。方舟子 >号称最喜鲁迅,怎么竟不许先生有“通史之才”呢? 方舟子虽然号称最喜鲁迅,但不会毫无根据地夸大鲁迅的才学, 更不会说一有人把鲁迅抬出来就给吓着。鲁迅虽然著有《小说 史略》,但并非专业治史,算不上史家。更何况治文学史的人, 往往倒是给归到文学家里头的。 注意我原来说的是“近代史家中,有断代史之才的不少,有 通史之才的,却不过郭沫若和翦伯赞两人。”你要来驳我这种 说法,首先必须论证鲁迅也属于近代史家才行。 >我听的古文字早已什么已不剩下,只记得老师说的郭老论证 >方式。方舟子这么说我也不知道对不对,再把我的原话重新 >说一遍:这么说吧,郭老的研究结果,除了跟他以前的学者 >(如王国维)结论一样的地方,大部份郭老自出己见之处, >现在都认为是错的。 你的原话是“郭老自出己见之处,现在都认为是错的。”现在 修改成“大部分”,那也就成了无法否证的废话,也就无需再 辨。 >:制时代》。他晚年所写的《李白与杜甫》也有一半属史学,那一半(有 >:关李白生平的考证)其实也写得不坏,虽然这本书的名声现在很不好。 >:不把这六本书通读一遍,人云亦云跟着骂郭氏,不足取。� > >我以为早已是不值一提早被驳倒的东西。李白与杜甫如果也 >算史学著作,郭老那些大作翻案文章的“新编历史剧”也要 >算史学著作了。人云亦云等等,我以为还安不到我的头上, >敬请收回。 请注意我没有说《李白与杜甫》算史学著作,而是说它有一半即有关 李白生平的考证部分算史学。请不要篡改对方的观点。 那一半如果不算史学,今天的史学界大可不必还在对它辩论。翻了翻 最近几年有关李白出生地的论文,发现大部分学者还是认为李白出生 碎叶的,只不过争的是这碎叶究竟在何处。 >:这种既识统体、又看机括之才。黄仁宇所倡导的“大历史”,其实也 >:本于此,他的《万历十五年》,跟《十批判书》一样可算是史学上里 >:程碑式的著作。只不过黄无朴学根基,总体成就还是难跟郭相比。郭 > >方舟子第一次说通史之才时,是和”断代“相对的,当是 >一个时间概念上的”通“法。到了后来,”通史之才“指 >的居然成了另外一个东西,而”万历十五年“这样一部”断 >“得不能再”断“,不但”断代“,甚至”断“到了一年的著作 >也成了”通史“的”里程碑“似的著作。我不能不认为方 >舟子后来所说的”通史“与先前所说的”通史“不是一码事, >是偷换概念了。 再次提醒你不要篡改对方的观点。我说的是《万历十五年》是“史 学”上里程碑式的著作,而不是你所篡改的“通史”的里程碑式著 作。我所谓“通史之才”的“通史”,固然与“断代”相对,但绝 不只是“一个时间概念上的通法”,否则那些写过《中国通史》 之类的人,不就全有“通史”之才?没写过完整的通史的郭、翦又 怎么算通史之才?至于我说的通史之才是什么意思,已说过两次, 不赘。我的概念从未换过,你理解不了不关我事。 《万历十五年》一书虽是断得不能再断的断代史,但知微见著,已 显示出黄先生的“通史”倾向和眼光,所以以后才有《中国大历史》。 他这部通史反而写得不算好。 >课本上的更佳,但想来应是别人改的);说一句自吹的 >话,如不是中文系或历史系人,对“郭氏之学”所知得比我 >更多的人不多。方舟子所说我“所知甚少”的地方我已在 可惜都是“记忆力不佳,看完之后通常只剩一个总体印象或者几句 只言片语”,知道得再多又有何用?连个名称都记不准,所举又不 出网上流行文章的范围,又怎么让人相信“所知得比我更多的人不多”? 知不知,并不是靠自吹就能吹出来的,更不是列一堆名师就能吓住 人的。 “中文系或历史系人”也未必就比人更知文史。鲁、郭未成名之前 又是哪个系的人?咱也说句自吹的话,对“鲁郭之学”所知比我更 多的人不多,不管是不是中文系、历史系的。反正都是吹:-)。可惜 咱从未遇过什么名师,在这方面连吹的资本都没有。 方舟子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Mon Apr 12 09:46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JAA06758 for xys-friends-list; Mon, 12 Apr 1999 09:34:27 -0700 (PDT) Received: from longs.engr.colostate.edu (root@longs.engr.colostate.edu [129.82.224.16])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JAA06753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12 Apr 1999 09:33:59 -0700 (PDT) Received: from engr.colostate.edu ([129.82.224.58]) by longs.engr.colostate.edu (8.8.8/8.8.8) with ESMTP id KAA00294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12 Apr 1999 10:32:55 -0600 Message-ID: <37122036.C05137A@engr.colostate.edu> Date: Mon, 12 Apr 1999 10:32:54 -0600 From: wzq <wzq@engr.colostate.edu> X-Mailer: Mozilla 4.03 [en] (WinNT; U) MIME-Version: 1.0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最 后 两 句 话 References: <3.0.3.32.19990411164522.00a0c37c@xys.org>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3859 Status: RO X-Status: 第 一 , 我 并 没 有 教 训 你 。 第 二 , 为 什 么 只 能 你 教 训 别 人 , 就 不 能 别 人 教 训 你 呢 ? 辞 书 教 科 书 书 说 的 固 然 是 常 识 , 但 常 识 并 非 只 有 辞 书 教 科 书 说 的 才 算 。 “ 尽 信 书 不 如 无 书 ” , “ 不 唯 书 , 只 唯 实 ” 对 方 舟 子 而 言 应 该 也 是 小 儿 科 , 辞 书 教 科 书 里 犯 错 误 的 又 何 在 少 ? 无 论 你 举 出 多 少 书 里 说 “ 国 家” 是 偏 义 , 也 改 变 不 了“ 国 家” 并 非 偏 义 的 事 实 , 原 因 上 文 已 说 。 其 实 “ 国 家 ” 二 字 在 古 籍 中 层 出 不 穷 , 也 不 是 非 要 读 孟 子 不 可 。 辞 海 的 注 释 并 不 错 , 问 题 是 国 的 古 意 也 正 是 公 卿 的 家 族 , 古 人 并 没 有 今 天 的 民 族 国 家 观 念 , 天 子 所 辖 乃 是 “ 天 下 ” , 并 不 是 “ 国 ” ; 国 和 家 正 是 近 义 乃 至 同 义 。 后 世 用 “ 国 家 ” 二 字 正 是 从 古 汉 语 的 “ 国 家 ” 直 接 而 来 , 这 里 的 “ 家 ” 字 从 来 没 有 过 “ 家 庭 ” 的 意 思 ; 说 国 家 是 偏 义 复 词 的 作 者 们 正 是 没 有 这 个 常 识 的 缘 故 。“ 妻 子” 则 又 不 同 , 在 古 代 妻 子 指 的 是 老 婆 和 孩 子 , 现 代 则 只 指 老 婆 (其 实 就 是 ‘ 妻 ’ 这 个 书 面 语 的 口 语 而 已, 类 似 “ 娘 子 ” ); 在 古 汉 语 中 不 能 说 “ 妻 子 ” 是 偏 义 , 现 代 汉 语 里 其 实 也 不 能 说 是 偏 义 , 因 为 这 里 的 “ 子 ” 不 过 是 个 助 词 , 并 不 是 孩 子 的 意 思 。 这 样一 本 只 举 两 个 例 子 就 都 是 错 误 的 词 典 , 又 何 足 为 据 呢 ? “ 当 然 常 识 并 不 一 定 对 ” , 其 实 方 舟 子 也 未 免 有 些 心 虚 呢 。 我 说 过 多 次 , 我 上 网 的 目 的 是 和 大 家 讨 论 问 题 , 并 不 是 要 争 个 是 非 曲 直 。 “ 国 家 ” 究 竟 是 不 是 偏 义 , 本 来 也 不 是 什 么 重 要 的 事 , 但 是 如 果 被 指 出 了 错 误 还 是 不 肯 承 认 , 我 也 没 有 什 么 必 要 再 继 续 在 此 讨 论 问 题 了 。 君 子 绝 交 , 不 出 恶 声 , 临 去 之 时 , 再 说 两 句 “ 多 余 的 话 ” 。 各 位 “ 之 友 ” 可 以 查 一 下 我 在 “ 之 友 ” 网 上 所 发 的 所 有 信 件 , 我 自 认 为 一 直 是 态 度 端 正 地 向 大 家 学 习 讨 论 , 发 言 之 时 常 请 大 家 “ 批 判” 。 手 头 无 书 , 许 多 时 候 凭 记 忆 引 用 有 不 准 确 处 在 所 难 免 , 我 也 都 写 明 请 方 家 指 教 ; 被 指 错 误 而 无 证 据 证 明 自 己 观 点 时 就 承 认 错 误 。 方 舟 子 学 识 渊 博 , 我 是 一 贯 佩 服 的 ; 但 讨 论 问 题 的 方 式 方 法 为 我 所 不 能 接 受 。 如 此 而 已 。 Shi-min Fang wrote: > >“国家”并不是偏义,“家”诚然有家庭的意思,但还有别的意思。 > >孟子开宗明义第一章云:“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 > >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国和家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在很多 > >时候是可以互换的(虽然,如要考据,还是有细微的差别,国指的是 > >公卿的封邑,家指的是大夫的封邑)。这一章“王何必曰利”曾选入 > >中学课本,说一句脍炙人口当不为过,“稍有国学根柢”的人都应该 > >读过,想来该算是“常识”了罢。举出这个例子来,并不是要“当成 > >奇闻唠唠叨叨说上五、六年”,只是想说明,犯个把常识性错误不奇怪, > >博学>多才如方舟子也不免要犯,原因无他,用方舟子的话来说,“现代的 > >读者已经没有了当时的古诗文环境”也。只是,“现代的读者”是个泛 > >指,大家都不例外的。 > > 还是要教训我不是?:-) > 什么算常识呢?辞书、教科书所说的即是常识。以“国家”为偏义 > 的例子,是一般辞书、教科书都会举的例子,黔首倒反过来说我犯 > 了常识错误,不客气地说,乃是因为不喜欢查辞书、不看教科书的 > 缘故。翻了翻手头的几本辞书,《辞海》未举“国家”为例,但上 > 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的《中国文化辞典》却是举了:“偏义复词:由 > 两个含义不同而有关联的语素复合而成的词,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 > 意义作为词义。其原因往往是为求音节上的和谐,意义上的衬托或 > 表达上的藻饰。有两个语素并列的偏义复词,如国家、妻子;有两 > 个语素对举的偏义复词,如动静、忘记。” > “百乘之家”的“家”,按《辞海》的注释,是“古代大夫的家族。” > (“家”字第八义项),与“国”不同,更不用说后代用“国家” > 一语,哪里还有“古代大夫的家族”之义在里头呢? > 这里都举辞书注释为例,因为要说明的是究竟是否“常识错误”。 > 当然常识并不一定对,但如果连常识都不知,遑论进一步的讨论? > 故不再论:-) > > 方舟子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Mon Apr 12 11:44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LAA09408 for xys-friends-list; Mon, 12 Apr 1999 11:34:17 -0700 (PDT) Received: from banly ([202.104.232.246])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LAA09402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12 Apr 1999 11:34:03 -0700 (PDT) Message-ID: <007e01be8513$00212e80$581c14ac@banly> From: "Banly Zhang" <banly@xys.org> To: <xys-friends@xys.org> References: <3.0.3.32.19990412053000.00687764@263.net> Subject: Re: XYS-FRIENDS: 三谈郭老的史学贡献及其他兼答BEB兄 (1) Date: Tue, 13 Apr 1999 02:33:41 +0800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Priority: 3 X-MSMail-Priority: Normal X-Mailer: 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 5.00.2014.211 X-MimeOLE: Produced By Microsoft MimeOLE V5.00.2014.211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1844 Status: RO X-Status: 关于辩论方面,舟子好象很不受欢迎,对于这点我一直很纳闷。因为 在我看来,舟子的辩论态度无可指摘,他从来没有说过我是某题目的 专家,某系的高才生,某导师的学生之类的屁话,而是列出论据,等待 反驳。在辩论方面,什么权威背景,什么学术后台都是心虚时拿来做幌子 用的,没有任何意义。在网络上,人们辩论问题并没有学位可以拿,也 没有奖金,只是为了清楚某事。如果只顾自己ID的尊严而不顾事实,那么, 其ID不但无法捞到应有的价值,反而构成笑谈。 对于老郭我几乎是一无所知,现在连“天上的街市”都背不上来,我承认自己 在这方面的无知,但是这个方面的无知并不会损坏我的自尊——没有人必须 去知道任何事的。只不过,在看了这些争论以后,我只有一个感想,就是 在辩论中,如果“记忆力不好”,那么还是少用“大家都怎么认为”、“公认 的事实”这些字眼,大胆说那是自己的看法又有何妨?如果是可以推理的, 不用摆出“某某权威”或者“所知得比我更多的人不多”这样让人鄙视的话, 只管说出自己的逻辑就好了。舟子用的方法是考证,因为他勤于找资料,那么 如果懒得找资料,就只好用推理的武器。比如说,因为自己不喜欢某种品格, 而某人刚好有那种品格,所以就自己不承认那个人的所有成就。这不就结了? 我想,一定要在没有依据的情况下迫使“学术界都那么认为”,把自己当作是 学术界的代言人,那么只能证明自己的幼稚,只能等着收割耻笑。 没错,对于老郭的学术我一无所知,可是我也不齿他的人格。因此我没有兴趣看 他的著作。和我有什么关系呢?这是我的个人爱好而已。不过在辩论中,我很遗憾, 和我观点一致的人却用很无聊、比我更无知的方法来和严密的舟子辩论。所以,结果当 然是 舟子赢了!在学术上老郭或者有所成就,但是我依然要对他说“FUCK YOU !”这就 够了。 :-) 因为这是不需要辩论的。 我想,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和舟子一样认真对待网络的辩论——只要他真的对某事情有兴 趣, 那么,我们收益就会更大!没有人需要权威背景,没有人需要学位。我们只要真实和在 理 儿。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蔑视恼羞成怒的人——他们本来就不应该上网,而是呆在有 政 策保护的国家研究室里玩弄权威以及炫耀他们的无知! ======= ◇ 笨狸 ◇ ====== http://banly.yeah.net/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Mon Apr 12 14:06 PDT 1999 X-UIDL: f2b28ec0c850d1cd9e61c55a1a25e87a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NAA11844 for xys-friends-list; Mon, 12 Apr 1999 13:58:11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5-72.funtv.com [206.19.103.72])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NAA11840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12 Apr 1999 13:58:06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12135618.00a0233c@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Mon, 12 Apr 1999 13:56:18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RE: 三谈郭老的史学贡献及其他兼答BEB兄(2)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868 Status: RO X-Status: > 有他的必然性。看一个人虽是要综合看待的,但一个研究者 > 如果伪造了一次数据而被人发现,他将终身不能再在学术界 > 谋一席之地,无论他曾经作出过多重要的贡献;这就是学术 > 规范。 对这事,我还想再说几句。且不说郭是否伪造了数据还是我们在 争的问题,即使能够证明他伪造了,是不是就要抹杀他在学术界 的地位呢? 比如mumu所视之如神的戴震,就很不幸地也被人揭发伪造了数据。 他的《水经注》考据,已被证明了抄袭全祖望、赵一清的《水经 注》考据。胡适晚年之所以花了那么多时间研究《水经注》,动 机就是想替戴震平反,然而也没有反成。对此王国维曾经说:“ 凡此等学问上可忌可耻之事,东原(指戴震)胥为之而不顾,则 皆由气矜之一念误之。” 对这件著名的抄袭公案,不知mumu是否知道。以他之博学,想必 是知道的。然而,对于已有抄袭定论的戴震,mumu视之如天神, 对还未有定论的郭沫若,却又欲鄙之如粪土,连他的塑像也要给 搬掉(我不知道科大北京研究生院也有郭的塑像),对二人,是 不是用了双重标准? 方舟子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Mon Apr 12 14:28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OAA12211 for xys-friends-list; Mon, 12 Apr 1999 14:18:54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5-72.funtv.com [206.19.103.72])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OAA12207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12 Apr 1999 14:18:50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12141706.00a0233c@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Mon, 12 Apr 1999 14:17:06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最 后 两 句 话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219 Status: RO X-Status: >第一,我并没有教训你。 > >第二,为什么只能你教训别人,就不能别人教训你呢? 还是要教训人不是:-) >误的又何在少?无论你举出多少书里说“国家”是偏义 >,也改变不了“国家”并非偏义的事实,原因上文已说 本来还想去翻翻其他书,有你这句话,这功夫也可省了。“举出 多少书”固然证明不了“国家偏义”正确,但可以证明“国家偏 义”是普遍的看法也即常识,方舟子并未犯常识错误。否则“常 识”如何界定?当然,常识也有错(废话),但那也是“常识犯 了错误”,而不是“犯了常识性错误”,我这么说并非如你 说的是心虚,也不是认为你对“国家”的看法有理。“国家”是 否在现在用法只“国”无“家”,我觉得是根本不必争的事,正 象跟你争什么叫双声完全就是吃饱了撑的:-) >其实“国家”二字在古籍中层出不穷,也不是非要读孟 >子不可。辞海的注释并不错,问题是国的古意也正是公 >卿的家族,古人并没有今天的民族国家观念,天子所辖 我原文说的是“偏义的修辞我们现在还在大量地使用,比如“国家” 实际上指的是“国””,说的是“现在”,你却要跟我争古代,还 要逼着方舟子认错不可,否则要跟我绝交:-)。不管这“家”是家庭 也罢,家族也罢,或者是你说的封邑也罢,我们今天说“国家”的 时候,又哪里还有那些含义?是不是都只有“国”而无“家”? 自然,偏义词本来就都是由全义词演变来的。你证明了它在古代是 全义,也丝毫不能证明在现代就不是偏义,更无法证明那是“常识” 错误。 方舟子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Mon Apr 12 23:50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XAA22794 for xys-friends-list; Mon, 12 Apr 1999 23:02:46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h (ppp47.cq.sc.cn [202.98.33.47] (may be forged))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XAA22787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12 Apr 1999 23:02:35 -0700 (PDT) Message-Id: <2.2.32.19990413060212.006acde8@163.net> X-Sender: tanglang@163.net X-Mailer: Windows Eudora Pro Version 2.2 (32)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Date: Tue, 13 Apr 1999 14:02:12 +08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tanglang <tanglang@163.net> Subject: Re: XYS-FRIENDS: 三谈郭老的史学贡献及其他兼答BEB兄(2)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4575 Status: RO X-Status: At05:3099-4-12-0700,gdicewrote: >BEB兄大有眼光,非我能及。对此等大题目,我只能说自己 >说两句想法,还望BEB兄指正。 > >中国自古看人强调观其大节,大节可观虽小节有出入也无妨 >, >文天祥好女色并不影响他成为民族英雄,传颂至今。 >倘安身立命之处都不能牢牢站稳,即便私德甚佳也无可称。 那是人家的私事。对于私事,俺以为调侃可以,非要评价个好坏 出来就不必了。:) >前两天看一篇谈汪精卫的文章引了一句"贞妇白首失节一生 >都非"(也不是原话,大概是这个意思),我觉得谈的很好。 >但对郭老我觉得还不是这么看问题的。郭老是有贡献的,对 >他的贡献应该肯定;这我是很同意的。但我认为郭老一生可 >以说其不踏实的学风(或说品德)是从头至尾未曾变过的,并 >不能和其他建国后因为总总压力或其他原因被迫说一些唯心 >的话(不是学术上的话,而是政治上的话)的知识分子同等看 >待。郭老走到最后的一步,可以说 >有他的必然性。看一个人虽是要综合看待的,但一个研究者 >如果伪造了一次数据而被人发现,他将终身不能再在学术界 >谋一席之地,无论他曾经作出过多重要的贡献;这就是学术 >规范。作为一个中国科学的最高领导人,郭老以他的人格他 >的学术研究方法,造就了今天的中国科学界。这一点,郭老 >是难辞其咎的。 郭究竟伪造了什么?说是剽窃,可舟子说找不到证据;说是 伪造唐诗,可也有人说不是伪造,充其量是失误。。。 俺这两天都看糊涂了。:) 另外,牛顿最后要用物理学证明上帝的存在,对不信神的科学 家来说,他是做伪吗? > >有人在攻击郭老的时候,把他全盘骂倒,我是不赞同的; >鲁迅也承认郭老有才,没有才郭老又如何能直上青云。但一 >个人的学术品格的高下,并不会因为作伪的事大小而改变。 >曼坎尔诗笺的事,并不能因为小就可作罢论;作一次伪别人就 >有资格怀疑你整个的学术成果和人格。虽然,郭老一生对自 >己的女人尚且始乱终弃,其人格早已不待其作伪之暴露而后知 >。 > >再说两句"史观"。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史观和世界观人生观 >都是他自己的事,只要忠于自己的信仰就好。我虽然并不认为 >共产主义不再是空想,但仍敬佩那些为了共产主义的实现而 >奋斗终身的战士。但郭老是不在此列的。我认为郭老大半 >生投机(除了饿着肚子写新诗的时候),他的信奉唯物史观是不 >能太当真的。这一点不能用海德格尔之类来随便比附的,海氏 >之附和纳粹是他的哲学指引使然,他是忠于自己的信仰的。 >但如果这史观本身也不过是一个工具,那我实在是不知说什 >么好了。 大不对!人的世界观是可以改变的,当年的红卫兵头头,来了 美国就信上帝的例子并不少。 就是俺本人,思想观念(说是信仰也行)也与以前有较大的变 化(俺不是说跟小时候比)。 > >写到这儿,想起前几天看到有文章评周一良先生的"毕竟是 >书生",颇为周先生开托。联想到另一篇谈舒芜回忆录的文 >章,我认为对周先生的开托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舒芜因为自 >己的失节行为,对数以百计的无辜者造成了直接的重大伤害, >而舒先生只轻描淡写的表示了一下歉意,这是大家所不能原谅 >的(就象不能原谅日本人的不道歉一样),这样做并不能免除舒 >芜的责任只能使他在将来的史书上形象更差。 > >周先生的例子与此相类似,但有性质上的不同。周先生并未 >直接伤害谁,加入'梁效'当时也认为是光荣。但,周先生 >受中国和西方两者最最良好的教育,难道周先生会认为举国 >上下的盲目崇拜是正常?一个未受西方教育的传统知识分子 >可以残留对领袖的崇拜,一个在哈佛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精 >通多种西方语言的知识分子,绝不能以此自辩。如果全世界最 他可以以此自辩。我是这么认为的。“绝对”这个词太可怕。 “最最”也不必。:) >良好的教育不能培养"健全之人格"和独立的思考,我们还 >要教育何用?在举世皆昏的时候周先生应该独醒,应该成 >为不合作者的典范(以我所知,季羡林先生和陈岱孙先生就没 >有加入梁效);在后人为建国后的知识界羞愧的时候,周先生 >应该象大家认为他能继其衣钵的陈寅恪先生一样,成为一面 >高扬的旗帜。这样的失误,周先生内心我以为其实是认识到 >了的,但一句"毕竟是书生"的辩解未免太过苍白,其实是不 >利于先生的。我为先生计,应该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当时的懦 >弱贪生承认自己辜负了中国和世界最好的教育,承认自己辜负 >了"知识分子之望"。本来周先生以其学术功底如果砥砺节操 >,应该成为"一言为天下师"的人物。后生小子为先生惜之。 何必呢。俺衷心希望中国不再有指责知识分子站错队这类说法了。 把最后那段话里的词换成文革词汇,再读读试试看,多通顺。 就差了一句,“周先生,看您是不是给我们挽救您的机会了。” 或者,“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不得翻身。”:) 恕俺直言,这种思维方式要不得,仔细想想,难道不是文革 的另一类翻版吗? 如果真有这么一天,关进牛棚的“左派”,该怎么给您写思 想汇报,才能让您满意呢?:) >有几年时间我每天要到北大哲学楼上班,"文史哲考"文科 >四大系的朋友我都有不少。大家说起来现在北大诸师最佩服 >的却是董学文先生(只涉及我的朋友,其他同志大可欣赏其 >他先生,我没有强加于所有北大学生的意思)。董先生也是梁 >效中人,现在还很"左",为什么大家佩服他呢?很简单,董 >先生"左得真诚"。董先生真心信仰马克思主义,他的所作 >所为所行所言都是一致的,他的加入梁效,无法以失节论之 >,而且,即便在梁效之中,董先生也是从不放弃自己主见的, >即便与"上面"的意思不同也罢。在自己真正信仰的真正的 >而不是被阉割过的马克思主义指引下,自也有真学问做出 >来,但郭老是不能与董先生相提并论的。 > “毕竟是书生”啊。(这话可以用在这儿吧?:)) 螳螂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ue Apr 13 02:36 PDT 1999 X-UIDL: 8077f2d11c6ff464d57cdad02e7fb4ec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BAA25428 for xys-friends-list; Tue, 13 Apr 1999 01:02:51 -0700 (PDT) Received: from hotmail.com (wya-oe20.hotmail.com [207.82.253.85])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BAA25424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13 Apr 1999 01:02:47 -0700 (PDT) Received: (qmail 39944 invoked by uid 0); 13 Apr 1999 08:02:19 -0000 Message-ID: <19990413080219.39943.qmail@hotmail.com> Received: from 209.232.99.163 by wy1lg.hotmail.com with HTTP; Tue, 13 Apr 1999 01:02:18 PDT X-Originating-IP: [209.232.99.163] From: "Dan Windover" <windover@hotmail.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三谈郭老的史学贡献及其他兼答BEB兄(2) Date: Tue, 13 Apr 1999 01:02:18 PDT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ontent-Length: 2907 Status: RO X-Status: >From: tanglang <tanglang@163.net>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三谈郭老的史学贡献及其他兼答BEB兄(2) >Date: Tue, 13 Apr 1999 14:02:12 +0800 >何必呢。俺衷心希望中国不再有指责知识分子站错队这类说法了。 这个说法倒是很公平,到了美国后最深的感觉就是中国的精英政 治概念太深入了社会阶层,太深入文化意识中了,不出来看看进行对 比实在是没法自我发现的。 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社会各阶层中都受到冲击,然而最快觉醒 是知识分子阶层,精神损失上最大的大概也是知识分子。文革期间知 识分子可以说是抵抗最强、损失最重,然而社会依然是对知识分子指 责最严重。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是各阶层起平衡的作用、有平衡的责 任、负平衡的使命。一个社会总把希望寄托在少数阶层、寄托在少数 人上面,大多数人盼望美好的结果,无反抗承受加在身上的压迫,这 就是一个畸形的社会,不能稳定与成熟的社会。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 不应该是侧重突效的奇迹概念,而应该推动其余阶层对最基本平等与 自由的认识和实践。 在来美国前总认为美国精英阶层是中产阶级的白人社会,到了美 国后才发觉在一人一票下,最能左右局势的常是一些弱势团体。作为 精英层次的中产阶级贡献最大的是生活方式与生活模式,他们的影响 反而是无声无息、潜化性质的。 如果你看到下面这样的描述:白人,男性,25-45岁,智商超越 平常人,单身或离婚,中等收入,融入社会,独立而蔑视权威。这可 不是对美国精英人士的形容,这是连环杀人者最普通的描述文件。 附一篇半年前的文章。 中国知识分子颂 筋斗云 一九九八年七月 历史最近百年来,是中国的受难时间,外敌侵略、内乱战 争、丧性狂人、嗜血政党,让中国无限期地动荡破坏,中国人 民不间断地受苦。在这段时间里面,中国知识分子为国为民、 奋斗抗争、探索追求、受辱流血,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所在。 当原来的思想文化不能使中国脱离困境,中国知识分子在 国家危急之时引进“民主科学”的思想学说,改革批判旧文化 ,使五四精神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点。中国知识分子为 反对旧的独裁统治,先要抵抗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后要抵抗共 产党的红色恐怖,然而在刺刀子弹下,每次国家艰难中都能听 到中国知识分子的不平之音。 官、工、农、商、兵、士,这么多人里面,唯士有自己的 思想,唯士表现了人应有的自由,唯士维持著人应该的尊严。 每次的民主运动,每次的独裁抗争,都是士在最前面。 英国的新教徒,不见容于英国,他们坚持了理想,放弃了 国家,来到新大陆。中国的士子,能容于西方,然而他们坚持 了祖国,放弃了政见理想,因为他们爱国。 现在的中国“无官不贪、无商不奸、无工不怠、无农不疲 、无兵不匪”,然而没人能说中国的知识分子没有思想、没有 学术。中国的农民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数十倍,中国的工人和 世界先进水平相差十数倍,中国的官僚和世界水平也是无法相 对比,然而中国的知识分子却和世界水平可以相比的,因为他 们不断地补充自己、增强自己,君子以自强不息。 在世界上都是知识多的人收入极高,中国可与世界一比的 士人们却依然在“脑体倒挂”,这是以国家名义的剥削。他们 是爱国主义者,所以他们受苦;他们是和平主义者,所以他们 流血;他们是悲天悯人者,所以他们代罪。 今天我以此文为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t Free Email and Do More On The Web. Visit http://www.msn.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ue Apr 13 02:46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BAA25924 for xys-friends-list; Tue, 13 Apr 1999 01:24:20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ww.hec-china.com ([202.97.245.115])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BAA25863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13 Apr 1999 01:22:00 -0700 (PDT) Received: from fw.hec-china.com (fw.hec-china.com [202.97.245.113]) by www.hec-china.com (950413.SGI.8.6.12/950213.SGI.AUTOCF) via SMTP id KAA01159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12 Apr 1999 10:43:40 -0700 Received: from k370-2.hec-china.com by fw.hec-china.com via smtpd (for www.hec-china.com [202.97.245.115]) with SMTP; 13 Apr 1999 05:54:33 UT Received: from jccb4 ([10.1.18.26]) by k370-2.hec-china.com (Netscape Messaging Server 3.01) with SMTP id AAA8955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13 Apr 1999 13:39:39 +0800 Message-ID: <000901be8570$3acb83c0$1a12010a@jccb4> From: "jccb4" <jccb4@hec-china.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gb2312?B?obaxwMCjobc=?= Date: Tue, 13 Apr 1999 13:41:07 +0800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Priority: 3 X-MSMail-Priority: Normal X-Mailer: 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 5.00.0518.4 X-MimeOLE: Produced By Microsoft MimeOLE V5.00.0518.4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6550 Status: RO X-Status: 《崩溃》 (美)罗伯特.利伯尔曼 译者:袁凤珠 译林出版社98年11月初版 定价:10.2元 99.3购 在道里书店初见此书,见是译林版外国小说名篇丛书中新的一册, 便买了下来,可是回来一翻,感觉这决不是部通俗小说。看完之 后,才知这是部“黑色幽默”小说。这样的作品似乎不应归到这类 丛书中的,也许是编辑弄错了吧。 “黑色幽默”小说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派分支,在60-80年代的美国 文坛上非常盛行,其代表作家主要有托马斯.品钦、约翰.巴恩、约 瑟夫.海勒等,但除了约瑟夫.海勒的《第22条军规》及其续集外 (也是译林版),我几乎没读过别的同类作品。 至于这位我第一次听到名字的罗伯特.利伯尔曼,虽然对其的了解几 乎一片空白,可是他的这本书却明白的告诉我他也是个“黑色幽 默”小说家。 说了半天,什么样的小说才识“黑色幽默”小说呢?我觉得有必要 先谈谈这一点。 有人说,“黑色幽默”小说是种“力图使读者相信,人的精神似乎 已完全耗尽”,认为“世界大概已不可救药”的小说(引自上海译 文出版社94年出版的《当代美国文学探胜》P137页,苏联.莫里斯 著),这种观点很正确,但不完整。 还是《第22条军规》的译序说得更好一些:“所谓黑色幽默,是指 那种从残忍中寻求乐趣的、病态的、荒诞的幽默”,“是从黑色中 看到幽默,又用幽默来对待黑色”,“也就是说,黑色幽默作家认 为宇宙、社会、人生不仅荒诞、丑恶…而且滑稽可笑,神秘莫测… 这种情况是永恒的,任何人都无法使它改变…倒不如…透过黑色来 嘲笑它的幽默。” 也许,以上两种不是很权威的解释,但是我手头再找不到相关的资 料了——这不能怪我,只能怪国内关于后现代主义、关于美国50-80 年代文学史的大部头译著都太少了。我一直想找到一本介绍50-80年 代美国文学的文学史,可我住的城市里没有任何一家书店能行行好 卖我一本这样的书。 不发牢骚了,现在还是把失望揉成一团扔到纸篓中去吧,因为我准 备谈一下这本《崩溃》了。 这本书是1979年在美国初版的,它的基调是现实的,因为全书以美 国社会的现实作背景:经历了50年代麦卡锡主义的政治高压,60年 代越战的失败,70年代石油危机的蔓延后,美国的社会动荡不已, 失业率急剧上升,人们的精神也极度空虚——本书的主角尼尔就是 其中的一个典型。(这本书不象厄普代克的《兔子三部曲》那样对 历史进行全景式的展示,因为它是部与现实主义有区别的黑色幽默 小说。) 尼尔曾是古伯斯威尔市的一个很有社会地位的数学教授,但失业三 年后,生活急转直下,已难以抚养两个孩子和支撑这个家了。因此 他拼命的找工作,可没有一样工作干得长;他不停的四处发求援 信,甚至往中国主席毛泽东那里发过,却从未得到半分的捐赠;他 给文学骗子伯尼改写一部色情小说,可最终没得到一个美元的报酬 ;他尽管一贫如洗,却不愿失去做人的尊严;他虽然因对社会失望 而麻木,但在火车上看到小偷时还是忍不住挺身而出,不想反被诬 作扒手而入狱;社会不但使他失业,剥夺他生活的权利,甚至还派 了一个影子般挥之不去的“治安维持会”时刻监视、迫害着他,并 试图给他安上莫须有的罪名… 当所有的忍耐、挣扎都无济于事时,终于全面崩溃的尼尔只想彻底 逃离这一切,到瑞典这个新世界去寻找新的生活与人生意义。 这部小说运用了意识流等现代小说的创作手法,读来感觉跳跃性很 大,但和《喧哗与骚动》、《第22条军规》等比起来,还是易读得 多。将它稍加梳理,即可发现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内容组成: 1. 给过去的德国同事家安窗子 2. 给伯尼改写色情小说 3. 与邻居索斯基一家的纠纷 4. 与治安维持会的较量 5. 去医院检查身体,企图冒充精神病人。 这几件事看起来是互不干连的,但它们都发生在尼尔身上,并且相 继说明了尼尔的崩溃——即因找不到工作而越来越失望的过程:给 人当雇工修窗,替人改下流小说,企图装精神病,和邻居吵架—— 这些事中哪一件象是高级教授该做的事情?但尼尔已经不是教授, 也没有别的赖以谋生的职业,所以为了挣钱糊口他只能作这些不该 他作的事情,此外他还能够做什么? 当然,别的选择也有。比如做掮客、伪君子、政治骗子、小丑、流 氓甚至罪犯都可以赚大钱,但是尼尔无论如何不肯做这种事情,因 为这么做会违背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人生信仰及做人的基本良 心。象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一样,尼尔一直不肯对社会低头,所以 才处处碰壁。 多次碰壁后,他不再相信美国梦(“我做过的唯一美国梦就是梦 遗”),也彻底认识到了他是生活在一个冷酷的、一切都需用金钱 换取的物质社会(“除了淋病,没有不花钱就能买到的东西”), 但他还是相信除了钱生活中还有别的精神需要。所以当在餐馆里伯 尼问他是否很需要钱时,他说“不”,因为他认为甚至比金钱还重 要的“安宁才是我的需要”。 但是,始终没得到钱的尼尔也始终没得到他要的安宁。 在尼尔生活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唯利是图,追求金钱、权势,所 有的媒体都为有钱人服务,正直有才能的人反而难以生存。这样的 现实当然让尼尔不满,想要抗争——而这才是他失业的原因,也是 影子般趋之不散的“调查委员会”一直试图置他于死地的原因,因 为在代表社会的“调查委员会”的眼里,尼尔“有病”,他的抗争 会危害社会的利益。周旋在这种社会、这些人之间,内心当然不会 有安宁。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得不到安宁的他,转而又想从社会主义社会里得 到安宁,所以他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得到帮助。可后来, 他只收到一封冰冷的回信,被告知毛泽东已于两年前去世——于是 这一个希望也破灭了。 不过,对此尼尔早有心理准备,因为在给毛泽东的那封信中他就说 过这么一段话: “…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把它们放在一 起就是一碗汤,当你饥饿的时候,啊,汤就是汤。” 既然这些主义不过是不能果腹的汤,那么从它们中也很难寻得什么 安宁了。(我也这么想。)既然从物质与精神中都得不到安宁,所 以不管如何挣扎最后还是要崩溃,这是不可避免的。好在妻子最后 给了他一个希望,就是去瑞典寻找安宁(我想,那里恐怕也没 有)。 有趣的是,《第22条军规》中那个无处可逃的飞行员,最后的目标 也是逃往瑞典——不知道那个国家为什么会成为这两个小说家心中 的乐土。 分析完整个小说,这本书为什么是黑色幽默小说的理由就更充分 了,因为从以上的分析可见我开头引用的两段对黑色幽默的评价一 样适用这本小说。 前面说过,“黑色幽默”小说是种“力图使读者相信,人的精神似 乎已完全耗尽”,认为“世界大概已不可救药”的小说,而这本小 说里也体现了这种思想。 另外,那种“从黑色中看到幽默,又用幽默来对待黑色”的黑色幽 默小说的特点,这本书里也到处都是:“黑色”的表现前面已经说 过,现在我说一下这本书中的“幽默”。 照理说,这本书讲的该是个悲剧故事,可由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尖 锐讽刺与令人捧腹的幽默,所以读的时候除了感到悲愤,还能“听 到”那种黑色幽默小说特有的“含泪的笑”。这里我仅举一例(想 多看的话,快去买这本书去吧,绝对超值): 在尼尔到文学骗子伯尼的办公室去预支稿费,可伯尼只用各种无用 的滞销货打发他,于是尼尔只好大拿特拿那些东西的那一节,对尼 尔的心理描写就非常幽默: “…伯尼,尽管往下扔吧。谁不用高效止痛药呀? …我要仔细品尝每一口阿尔婆狗食,那可净是肉。 …我还要穿上不骗你牌紧身裤运动…末了,当古伯斯威尔市的生 活索然无味的时候,我便可以打开我那罐贝蒂.可洛克牌糖霜。打 开。抹!” 从这些幽默的描写的背后,你不但能体会到对社会的讽刺(谁不用 高效止痛药呀),也能看到对悲惨现实的无奈(我要仔细品尝每一 口阿尔婆狗食)。所以看罢你能在笑声中加强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写到这里,说的已经够多了。最后还想说一点,就是我感到这本书 在创作上除了受《第22条军规》等同类作品的影响外,还在某种程 度上受到了卡夫卡的影响。因为在尼尔身上依稀有《城堡》里的测 量员K的影子;而那个神秘的“治安维持会”酷似《审判》中的奇怪 的法庭。 对了,前面忘说了,这本书的译笔相当流畅,可圈可点。 1999.4.5 夜10:03肖毛写 1999.4.13 下午13:26肖毛录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ue Apr 13 04:29 PDT 1999 X-UIDL: 7d44c230943c53a110dd3b716ad89396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EAA29370 for xys-friends-list; Tue, 13 Apr 1999 04:09:47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2-123.funtv.com [206.19.99.123])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EAA29366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13 Apr 1999 04:09:42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13040756.00978f38@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Tue, 13 Apr 1999 04:07:56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三谈郭老的史学贡献及其他兼答BEB兄 (1)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2256 Status: RO X-Status: >在学术上老郭或者有所成就,但是我依然要对他说“FUCK YOU !”这就 >够了。 :-) 因为这是不需要辩论的。 这话说得很对。对为人的看法、诗文的观感,本来是个人的感受, 本无需辩论也辩不出结果的。但对学术成果的评价,却是应该有 证据的支持的。 其实说来我还是网上讥讽郭沫若的第一人:-)。大约在93年的时候 我就嘲笑过他对杜甫的评价和他的晚年诗作,以至有一位网名洞 萧的校友要开除我的学籍:-)。处在他的地位,写应景、拍马的作品 本来是可以理解的,我所看不惯的是既然被视为文坛第一人,拍 马时却连基本的艺术技巧都不用了,只会喊喊口号,未免太不敬 业:-)。我觉得之所以那么多人觉得毛的诗词好,都是给郭的那些 唱和之做衬托出来的。 我本人并不喜郭的文学作品,但很欣赏他的历史著作中的文学笔 调,在当时固然已很少见,在现在更是没了传人。在他的早期的 史学著作中,喜用诗一般的优美语言: “我们所见的孔子,是兼有康德与歌德那样的伟大的天才, 圆满的人格,永远有生命的巨人。他把自己的个性发展到了极度 --在深度如在广度。他精通数学,富于博物的知识,游艺亦称 多能。尤其他对于音乐的俊敏的感受性与理解力,决不是冷如石 头而顽固的道学先生所可想象得到。他闻音乐至于三月不知肉味 那种忘我ecstasy的状态;坐于杏林之中,使门人各自修业,他 自己悠然鼓琴的那种宁静的美景;他自己的实生活更是一篇优美 的诗。而且他的体魄决不是神经衰弱的近代诗人所可比拟。他的 体魄与精神的圆满两两相应而发达。”(《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 “更从他的精神上说来,一种不可遏抑的自我扩充的努力明 明是在他青春的血液中燃烧着的。他努力想成为伟人,他便向一 切技能上去追求。人所一能的他想百能,人所十能的他想千能, 人所百能的他想万能。”(《伟大的精神生活者王阳明》) 如此热情洋溢的文字,读了也不免让人神往。 到他的晚年,则喜用典雅庄重的语言: “所谓‘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两代之间实在看不出有 多么大的变革。故如天上的上帝、地上的人王、耕田种地的众人、 被人耕种的井田、饬材制器的百工、阜通货贿的商贾、通达人神的 龟卜,大体上都是一脉相承的。但到春秋末年差不多一切都变了质, 上帝坍台,人王倒楣,众人翻身,井田破坏,工商自主,龟卜失灵, 旧的名物尽管不甘废弃,新的名物却是不断涌现,新旧交腾,有如 鼎沸。这是社会制度变革时期所必有而且特有的现象。”(《奴隶 制时代》) 这样的文字,是可以跟古典范文媲美而反复吟诵的。 现在的历史学家,哪一位还有这样的文笔?仅此一点,对郭就 不该抹杀。 刚才看了回mumu的帖子,发现把“见微知著”写成了“知微见 著”,不知何故,甚感奇怪。更正一下,免得又成一常识错误:-) 方舟子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ue Apr 13 08:00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HAA04101 for xys-friends-list; Tue, 13 Apr 1999 07:39:08 -0700 (PDT) Received: from hotmail.com (f37.hotmail.com [207.82.250.48])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HAA04097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13 Apr 1999 07:39:05 -0700 (PDT) Received: (qmail 11520 invoked by uid 0); 13 Apr 1999 14:38:26 -0000 Message-ID: <19990413143826.11519.qmail@hotmail.com> Received: from 204.151.112.114 by wy1lg.hotmail.com with HTTP; Tue, 13 Apr 1999 07:38:26 PDT X-Originating-IP: [204.151.112.114] From: "Betty Li" <bettyli@hotmail.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三谈郭老的史学贡献及其他兼答BEB兄 (1) Date: Tue, 13 Apr 1999 07:38:26 PDT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ontent-Length: 2053 Status: RO X-Status: sorry, i cannot read Chinese right now. I guess it is still about Guo from the Title encoding my id BEB. Thank you for continuing the topic. I wish I could see it all and add my own comments too. All i want to say actually is about re-evaluting 5.4 and Culture Revolution. It's unfair to say anybody who didn't commit suicide during Culture Revolution are Xiao(3) Ren(2). Most of people, especially "intellecturals" were deeply moved by CCP and trusted the Party which believes nothing but its people (Ren Min). The "bath" was truely embaressing. It was pushed to its extreme and finally became a nightmare. But what we are lack of is an environment where different voices can be heard and discussed. People can be treated as real people, everybody, not by either-right-or-wrong classes. If "intellecturals" now blame that all these "baths" are purely political and everybody is a loser, Mao is the first and far most evil "empiror", it is not history but excuses again. It's about time for the 80th anniversary of 5.4. Most of the Culture- Revolution-type-of-thinking can be found at that time. Keep it in mind that China was facing the most serious crisis at that time, that explains how nationalism swept out of all the "democracy" and "science" finally and became a pure "fight-or-die" choice. This has been the heritage of CCP. During peace time, the only-two-choice forced everybody to be a really and truely communist or the "enemy of people". No more choice, no grey area is allowed. If we didn't learn from these lessons and keep saying who is a pure Xiao Ren, all his work (like Guo) should be discarded. This is another tide of right-or-wrong thing. I believe both mumu and Fang Zhouzi has agreed on this and I am glad to see that becomes clear. Betty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三谈郭老的史学贡献及其他兼答BEB兄 (1) >Date: Tue, 13 Apr 1999 04:07:56 -07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t Your Private, Free Email at http://www.hotmail.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ue Apr 13 15:23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PAA13226 for xys-friends-list; Tue, 13 Apr 1999 15:10:37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7-64.funtv.com [206.19.101.64])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PAA13222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13 Apr 1999 15:10:31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13150836.00687cfc@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Tue, 13 Apr 1999 15:08:36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三谈郭老的史学贡献及其他兼答BEB兄(2)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178 Status: RO X-Status: >郭究竟伪造了什么?说是剽窃,可舟子说找不到证据;说是 >伪造唐诗,可也有人说不是伪造,充其量是失误。。。 丁东也没说是郭的伪造的,而是说郭明知那是伪造的,却不愿 去辨别。对此案我不知其详,但就丁东的推理看,却是“薄弱 得可笑”: >二是考古学论文《〈曼坎尔〉试探》。郭老对于中国文学的流变不可谓不内行, >但在这份伪造的唐诗上,竟有当代的简体字。这种破绽本是很容易识别的。无 >奈诗笺如能考订为唐代少数民族诗人所作,实在太能适应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了。郭老当时到底是无力辨别真伪,还是无意辨别真伪呢? 正因为“郭老对于中国文学的流变不可谓不内行”,才会知道所谓“当代 的简体字”在唐代的文献上出现并不是不可能的事。且不说我们今天所用 的简体字有很多自魏晋以来民间就一直在用;有的以前认为是当代才出现 的简体字,后来研究敦煌佛经写本时,竟然也发现有与之“暗合”的。汉 字简化本来并非胡简,而有一定的规律,我们今天能简的,古人也可能如 此简过。如果仅根据“有当代的简体字”就断言《曼坎尔》是伪造的,进 而怀疑郭无意辨别真伪,是说不过去的。 即使是专家权威,在辨别真伪时也有走眼的时候。几年前“问世”的《孙 子》81篇,拙劣到把谥号当成当时的年号来用、把“四面楚歌”之类的后 出成语也塞进去,要辨其真伪,本不必靠专家,然而当时就有不少专家 权威偏偏认为是真作,是重大发现,新华社也大肆报道过。 方舟子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ue Apr 13 17:24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RAA15400 for xys-friends-list; Tue, 13 Apr 1999 17:08:06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7-36.funtv.com [206.19.101.36])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RAA15396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13 Apr 1999 17:08:00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13170615.00a4b9ac@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Tue, 13 Apr 1999 17:06:15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郭沫若未抄袭的铁证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161 Status: RO X-Status: 美国法庭,在认定抄袭时,使用一条铁证:原作有技术性错误的地方(比如 引文错误、错别字等),抄袭者也一一跟着犯错。以至有些辞典、目录的出版商, 故意留几个无关紧要的、不起眼的小错误,以便用做指控别人抄袭的铁证。然而, 统观余氏全文,可曾举出过哪怕是一个这样的铁证?没有,一个也没有!反倒是 《批判》对史料的摘引,往往更完整也更准确。比如在“漆雕开”这一条,二书 同引王充《论衡·本性篇》,《批判》不仅摘录较完整,而且在“如此则性各有 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世子作养书一篇。”一句引文无误(据黄晖撰《论衡校 释》,中华书局1990月2月版第133页),《系年》按余文所引,则漏了 “在所养焉”(第95页。查新近出的《钱宾四先生全集》,这个错漏已改正。) 余氏自以为是最重要的铁证的、为此又写了一篇长长的跋语的,却偏偏是《系年》 引文正确,而《批判》引文有误(即前面第二节提到的“外有学堂”一句)。按 常理,这该是《批判》未照抄《系年》的铁证,然而余氏不仅仍然诬之为“《系 年》所引不误,《十批判书》抄《系年》时才出现了异文”,而且更进一步推断 “这恐怕是他有意无意之间企图掩饰抄袭之迹,而不能完全归之于抄袭时的匆忙 和粗心了”,乃至义愤填膺地斥责郭“公然改易文句”(第130页)。为了打 倒政治、学术对手,丧心病狂、“不逻辑竟到了这样的地步!”(郭语,第50 6页) 方舟子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hu Apr 15 02:38 PDT 1999 X-UIDL: f100ad34122d1c37fad417a4bfabf6e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BAA26741 for xys-friends-list; Thu, 15 Apr 1999 01:40:47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ww.hec-china.com ([202.97.245.115])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BAA26737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15 Apr 1999 01:40:42 -0700 (PDT) Received: from fw.hec-china.com (fw.hec-china.com [202.97.245.113]) by www.hec-china.com (950413.SGI.8.6.12/950213.SGI.AUTOCF) via SMTP id NAA03160 for <xys-friends@xys.org>; Wed, 14 Apr 1999 13:24:25 -0700 Received: from k370-2.hec-china.com by fw.hec-china.com via smtpd (for www.hec-china.com [202.97.245.115]) with SMTP; 15 Apr 1999 08:35:21 UT Received: from jccb4 ([10.1.18.26]) by k370-2.hec-china.com (Netscape Messaging Server 3.01) with SMTP id AAA1379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15 Apr 1999 16:20:21 +0800 Message-ID: <000701be8719$02d50680$1a12010a@jccb4> From: "jccb4" <jccb4@hec-china.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gb2312?B?oba7+cS3obc=?= Date: Thu, 15 Apr 1999 16:21:49 +0800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Priority: 3 X-MSMail-Priority: Normal X-Mailer: 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 5.00.0518.4 X-MimeOLE: Produced By Microsoft MimeOLE V5.00.0518.4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4364 Status: RO X-Status: 《基姆》 (英)吉卜林著 黄若容 周恒译 辽宁教育出版社 98.12初版 定价:11元 99.3.9 购 清明那天,空气格外清新,天空也难得晴和,象是预示往后的几天 也将是晴天。可是接下去的一周几乎都是阴天,今天(星期日)尤 甚。 下午阴得厉害,因此放下手中的书,决定出去走走。我喜欢阴天, 因为这种天气里没有烤得你焦灼的烈日,街上往常那些穿梭往来的 行人也稀少起来——我可以慢慢的在街上踟躇,静静的打量眼里的 世界而少有人声打扰。 躲开蝇子般嗡嗡叫着的小贩,把街头烧烤摊子的腥膻味甩到身后, 走到电子计算站大楼的围栏外的街路上时,天起了一阵旋风。 等第二阵旋风刮起,我看到围栏外的草坪上,有许多塑料垃圾袋在 风中起落着:红的,绿的,白的,粉的,橙的...各种颜色的胀起的 口袋象是决定这样永远地在空中飞翔——明白那只是暂时的美梦 后,它们都丧气地瘪伏回草坪中间,等待着春风的再次施恩。 这富有象征意义的一幕里藏着什么启示——可我看不出来。风 又起了,我忙往回走——我喜欢阴天,可不喜欢阴风。 回到家里,我把刚才放下的那本《基姆》的最后两章读完之后,仿 佛才悟出了一些道理: 即使每个人因出身、际遇等原因令各自的地位、思想各不相同,就 如塑料袋尽有不同颜色,但实质上还是没有分别:风起了,你便腾 飞;风寂了,你便下坠。当然,有的曾飞得高一些,有的坠得迟一 些,可最后的归宿都在那黑色的土地上。 也就是说,谁也走不出轮回之障,所以没有人能轻易超脱,除非你 能真正的认识到这一点,你才有可能得到“超脱”。 这本《基姆》似乎就想阐明这个道理。 小说的情节主要如下:一个白人少年基姆和一个西藏来的老喇嘛走 过印度的许多地方,试图寻找佛经上指出的能解脱轮回之苦的河 水。虽然最后他们没有找到,还是得到了真正的超脱,因为他们最 终明白了只要面对生活,坦然承受一切变故,就可以走出轮回的魔 障,获得新生。 我没有读过佛经,也不懂任何佛理,因此以上的理解可能幼稚得可 笑,甚至可能吉卜林本人在书里表达出的思想在佛学大师看来也是 幼稚得可笑,但这些都不妨碍我喜欢这本小说。 虽然吉卜林是想通过此书说明年轻人对生活的追求和彻悟的思想成 长过程,但我认为比起某些表达这一类思想内容的小说佳作——比 如德语作家黑塞的《在轮下》、《纳尔齐斯和哥尔德蒙》等,这本 书的思想性显然差多了。 但我之所以喜欢这本小说,并不是因为它的思想,而是因为书中那 些被描绘得十分精彩的“生活中最琐碎的细节”。(这种细节当然 不能和法国小说中的细节相比,因为法国小说中罗嗦不已的细节能 看得我发疯。) 当然,买这本书时我没意识到这点,因为除了《丛林故事》外,我 根本没读过吉卜林别的作品。我只是想看看把动物故事写得那么出 色的吉卜林除了狼孩莫格里的故事外还会讲些别的什么故事,才买 的这本长篇小说。 而这本书的主角虽然也是个经历奇特的男孩,但全书却和那本充满 浪漫想象及自然主义精神的《丛林故事》不同,因为这本书的基调 是现实的,在展现了人对生活的追求与感悟过程的同时,也为我们 点染出一幅描绘印度社会风土人情的水墨长卷。 英国人写的关于印度的小说,象《印度之行》等,我没看过,也不 想看,也就不知道它们与这一本比起来怎样。但单就这本书来说, 我感觉它对印度下层社会的生活和习俗表露的还是很可信的——这 个理由也不是我喜欢这本书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吉卜林通过对话 及对景物等的“细节描写”揭示人物内心变化及印度独特风情的那 些精彩片段,我才喜欢上这本书的。 据说,吉卜林写过很多长篇小说,都没有短篇故事集《丛林故事》 好,因为它们的内容没那么引人入胜,结构也都很松散不象长篇小 说的样子,只有这本《基姆》好一些(我没看过他写的别的长篇小 说,自然没我的意见。)但对不起吉卜林的是,我并没有注意到他 这本“唯一”比较好的长篇小说的结构及思想有多么好,偏偏只为 书中的“细节描写”所打动,因为我实在很惊羡吉卜林这种通过寥 寥数笔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揭示主题的功夫。如第四章里基 姆和喇嘛在黄昏歇脚的那一段的描写就非常出色: “…不一会儿,残辉聚集起来,刹那间将面孔呵,车轮呵,还有牛 角都映成血红色。接着夜幕降临了,空气的味道随着也变了,一层 低垂而均匀的烟雾弥散开来,仿佛一块蓝色的面纱覆盖在乡野上, 然后飘来一阵强烈而明显的柴火味,牛群味,还有在烟灰上烧烤麦 饼的香味。” 定睛望去,牛群、歇脚者、夜雾、原野等仿佛就在眼前;深吸口 气,烧柴的气息、烟火的味道、烤饼的气味就在鼻端萦绕——我也 似乎成为万千印度流浪者中的一个,正跌坐在黄昏中,默默感喟着 我无望的人生… 这段话,明是写景,暗是写人;既暗示了印度下层社会的生活苦 难,又表达了这些穷苦者们对这块神奇土地的依恋之情;更重要的 是这段话同时也是对喇嘛与基姆内心世界的披露:基姆一心想追求 生活的快乐(麦饼的香味),喇嘛却看到了生命中的灰色无所不在 (均匀的烟雾),所以才想要寻求解救之道。 你看,表面上的景物描写里竟有这么多的内涵,你能不佩服吉卜林 的文字功夫吗?当然,有这种功夫的作家很多,不只他一个,但这 样的作家我可是见一个爱一个的,因为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楷模。 好了,关于吉卜林和他的书就写到这里吧,因为现在窗外早已不是 黄昏,而是夜里了。夜里异常活跃的我该找些别的乐子耍了。 1999.4.11 7:37 肖毛写 1999.4.15 16:14肖毛录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16 00:05 PDT 1999 X-UIDL: 5523975529a1d35ff975c69dfab56671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WAA21618 for xys-friends-list; Thu, 15 Apr 1999 22:46:03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ww.hec-china.com ([202.97.245.115])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WAA21608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15 Apr 1999 22:45:48 -0700 (PDT) Received: from fw.hec-china.com (fw.hec-china.com [202.97.245.113]) by www.hec-china.com (950413.SGI.8.6.12/950213.SGI.AUTOCF) via SMTP id KAA04007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15 Apr 1999 10:47:23 -0700 Received: from k370-2.hec-china.com by fw.hec-china.com via smtpd (for www.hec-china.com [202.97.245.115]) with SMTP; 16 Apr 1999 05:58:21 UT Received: from jccb4 ([10.1.18.26]) by k370-2.hec-china.com (Netscape Messaging Server 3.01) with SMTP id AAA18005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16 Apr 1999 13:43:18 +0800 Message-ID: <000901be87cc$3da42bc0$1a12010a@jccb4> From: "jccb4" <jccb4@hec-china.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gb2312?B?obbO0rutwv67rc7lyq7E6qG3?= Date: Fri, 16 Apr 1999 13:44:48 +0800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Priority: 3 X-MSMail-Priority: Normal X-Mailer: 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 5.00.0518.4 X-MimeOLE: Produced By Microsoft MimeOLE V5.00.0518.4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2640 Status: RO X-Status: 《我画漫画五十年》 文汇出版社 94.1 出版 99.1.11购买 定价:8.80元 偶然在书店闲逛,不经意地看到了这本书,一看封面上幽默十足的 漫画即知是出自詹同的手笔。漫画大师写的集子,以前只买过一本 方成的《挤出集》,这回见了这一本当然不肯让它漏网了,就把这 本窄窄的不到300页的小书买了回来。 当晚,我就把全书通读了一遍。刚才我又看了一遍,不但又为詹同 文笔的相对流畅所惊讶,而且还感到他的文章既幽默还有史料价值 (在漫画史上)。 对于詹同的漫画,我很小就熟悉了,因为他画的动画片《猪八戒吃 西瓜》、《假如我是武松》、《真假李逵》等小时侯不知看了多少 遍。可是当初并不知是他画的,大了以后看过他的漫画,才感觉到 其风格与这几部动画片是一样的。虽然詹同画了不少漫画,但我想 最使他扬名的却是他画的我国第一轮生肖邮票里的那只老鼠。詹同 喜欢画儿童漫画,故此他笔下的公鸡、牛、老鼠甚至蜗牛都既天真 可爱又甚得漫画的真味。但我其中最爱的却是他笔下的老鼠,尤其 那枚生肖鼠邮票里的老鼠。可惜当时没有集邮证,买不到那枚邮 票,更没钱去邮市去买,只好把报纸上这张邮票的照片剪下来贴到 本子上把玩——现在那个本子也不知哪里去了,只有对这只老鼠的 记忆还一直在心底。 过去只是从漫画、动画片中认识詹同,看了此书中他的自诉,才知 道詹同的一些生平经历:詹同是詹天佑之孙,祖籍广东南海,1932 年生于北京,50年代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受业于油画家董 希文,漫画家韦启美等人,1956年毕业后分配到上影美术制片厂画 动画片。这之后,詹同同时开始了漫画创作。詹同除擅长一般意义 上的讽刺、幽默画外,还擅长作水墨漫画、旅行漫画、速写、儿童 漫画等,作品曾多次在国内获大奖。 詹同的作品中包含着民间造型艺术的精华与自己的创新,这和他从 小热爱木版年画、民间玩具造型、青瓷花纹等民间造型艺术有关。 不过,詹同在这本书里对自己的成绩提得很少,对自己及别的师友 的趣闻逸事倒写了不少。这些文章读来象幽默小品一样,配上他自 绘的漫画插图来看,顿觉趣味横生。这些趣闻中最令人喷饭的是关 于詹同在青岛一次写生的记载。詹同说,当时他不论在哪里写生, 都有同一个乡下老者默然相随。詹同以为遇到方家,便向其请教, 老者却只请詹同送一张画纸与他。詹同不解的问他何用,老者回答 :“这纸又薄又软,我正好拿它卷烟抽。”此回答顿时令詹同为之 “倾倒”。 在书里,詹同还提到中国1955年有种叫《漫画月刊》的杂志(1960 年停刊),主编是大名鼎鼎的米谷,而且詹同还跟他学了不少漫画 知识。原来五十年代中国还有这么一种漫画杂志,有机会真想看 看。 从全书的字里行间可以见到,詹同一直有一颗童心,也许就因此他 笔下的漫画形象才显得那么纯朴可爱吧。詹同还养了只波斯猫,在 本书里的一幅詹同照片上可以看到那只猫的“倩影”。有一次美国 同行约翰.兰特采访詹同时说:“你们一家人都从事幽默艺术,连那 只白猫都有幽默灵感,下回我再来,对她也要采访。”——可能约 翰.兰特说的就是那幅照片上的猫。 最后在说两句别的。一是这本书里时有错字,看了令我不舒服;二 是据说詹同前两年已经仙逝,那就让我这篇文字作为对他的纪念 吧。 1999.4.4夜9:20肖毛写 1999.4.16 下午13:41肖毛录 From bettyli@hotmail.com Fri Apr 16 00:43 PDT 1999 X-UIDL: 9c09ee9ae0c84e126f6e495d7b11dab2 Received: from hotmail.com (f305.hotmail.com [207.82.251.218])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AAA24092 for <fang@xys.org>; Fri, 16 Apr 1999 00:43:11 -0700 (PDT) Received: (qmail 54213 invoked by uid 0); 16 Apr 1999 07:42:04 -0000 Message-ID: <19990416074204.54212.qmail@hotmail.com> Received: from 129.37.161.35 by wy1lg.hotmail.com with HTTP; Fri, 16 Apr 1999 00:42:02 PDT X-Originating-IP: [129.37.161.35] From: "Betty Li" <bettyli@hotmail.com> To: fang@xys.org,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几点意见 Date: Fri, 16 Apr 1999 00:42:02 PDT Mime-Version: 1.0 Content-Type: text/plain Content-Length: 2256 Status: RO X-Status: 多谢“新语丝”加入关于“郭沫若是否抄袭钱穆”的讨论,前两天没有 中文系统,今天把剩下的功课都补了一下,连带读了读“新语丝”的新 到资料,有一些话说(话题分散,一起写在这个贴子里了),请考虑。 1. 对余英时的看法,从他的背景(学术和政治兼有)来看,提出《互校》 的观点并非不可理解,舟子谈到二者的引文谁更确切是很好的论据,但 是也不必把他打入“不齿”一类,大家信仰,背景,师承不同,只要 提出了观点,在事实基础上反驳观点,就都可以讨论,用情感过分激烈 的词语多易导致“文人相轻”的局面。余英时的学术作品八十年代流入 大陆,让大陆学术界发现了台湾/海外的一些其他观点,对于推动学术 的多元化是有意义的,这些功绩并不因为他的政治背景就不予承认吧。 2. 关于校对,当然是非常好的。当然希望每个有条件校对的读者都可以 做到(又想到答应“新语丝”校的《樊川诗集》还只到一半。:(()。 但是历史事件,本来就不可能搜集全部资料,矛盾性的前人解释 比比皆是,一定要争出黑白,有时不是不愿,而是不能,通常是双方都 有自己的观点和足够支持观点的论据。这都很正常,没有必要用来判定 别人的目的动机加人品,也不因为有的人有藏书,有图书馆,可以校对, 就在精神上高出对手一筹,对郭,对余,甚至网人之间,我觉得这都 适用。如果对方感觉到这种“优越性”而另一方不认为有,那么把本意 说清楚就可以了。 3. 《新语丝》最近收录的原载《方法》月刊的两篇文章《生命处境与价 值抉择》和《假如鲁迅去过苏联》碰巧是我曾经转载到MITBBS上的两篇。 当然《新语丝》的来源我并不清楚,也未必是从MITBBS上再收录的。 《方法》是龙源电子刊物中收费阅读的期刊之一,我把它拷在MITBBS上, 等于未授权翻版,是我的错误,当时的考虑是那个BBS的人数不多,相当 于好友之间的传阅。《新语丝》如果想收录《方法》上的文章,不知是否 已与杂志编辑部或龙源联系? 4. 关于前面有人提到国家是否是偏义词的问题,我认为国家在现代意义上 的用法是指"country",但是古义(甚至可以说辛亥革命前)的确更接近于“天 下”,而不是country。这种家国相通,可以以家政治国政的概念在历史典籍 中比比皆是,可以上溯到青铜器时代以前,社会分层沿着血缘关系展开,并且 一直没有完全脱离它的原始形态,至到今天的中国文化内涵仍然带有残余。 这些是我以前翻张光直的《中国青铜时代》,候外庐的《中国思想通史》 留下的印象,手头无书,无法引用原文,有错误之处,还请指出。 多谢舟子提出并加入关于郭沫若抄袭话题的讨论,洋洋洒洒的考证和分析, 的确让人收获颇多,对《感想》一文的观点,我非常同意。 Bett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t Your Private, Free Email at http://www.hotmail.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16 01:28 PDT 1999 X-UIDL: 203a690e8590c1e2564560c5c27542bb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AAA24103 for xys-friends-list; Fri, 16 Apr 1999 00:43:20 -0700 (PDT) Received: from send205.yahoomail.com (web132.yahoomail.com [205.180.60.175])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AAA24085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16 Apr 1999 00:43:08 -0700 (PDT) Message-ID: <19990416074450.9478.rocketmail@send205.yahoomail.com> Received: from [206.86.235.195] by web132.yahoomail.com; Fri, 16 Apr 1999 00:44:50 PDT Date: Fri, 16 Apr 1999 00:44:50 -0700 (PDT) From: yilan <aoyilan@yahoo.com> Subject: XYS-FRIENDS: 游子天涯舞会 To: jccb4 <jccb4@hec-china.com>, xys-friends@xys.org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s-ascii Content-Length: 1317 Status: RO X-Status: 伊可妹妹的张爱玲的讨论会你有没有来? 伊妹妹亲自设计 的游子天涯T-SHIRT 你看到了吗? 书读累了, 是不是应 该起来活动活动, 让自己年轻些? 四月的舞会, 是不是来得正是时候? ********************************************** 游子天涯 (硅谷中国工程师协会中文兴趣小组) 本月特别推出舞会: 时间: 四月二十四日,星期六 8:00pm-9:00pm Free Dance Lesson: Cha Cha 9:00pm-1:00am Dance Party for Everyone 票价: 男生每人 $10, 女生每人 $5 地点: Fremont 明星舞厅 >From Hwy 880, take the Cushing Pkwy/Fremont Blvd. exit. Cushing Pkwy is on the west side of Hwy 880. This exit is 5 miles north of Hwy 237 and 7 miles south of Hwy 84 (Dumbarton Bridge). Be aware there are two Fremont exits on I-880! Premier Ballroom is in a mall very close to the exit, next to McDonald's. Please do not park your car in front of the GoodNight Inn. You can park in all other spaces including McDonald's. ** 成功的举办了几次文学讨论会后, 游子天涯 推出每两周一次的文学沙龙读书会。 五月的第一 次聚会将在二日痴茶屋举行。详情很快推出。 《游子天涯》文学爱好网站(非牟利)地址在: http://www.cyberflora.com/123 === ---奥依蓝--- http://www.cyberflora.com/123 http://www.bbsland.com/cgi-bin/newland.cg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o You Yahoo!? Get your free @yahoo.com address at http://mail.yahoo.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16 02:04 PDT 1999 X-UIDL: 1cd3e2a98cb1559b2a236b5af5be3d1e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AAA24095 for xys-friends-list; Fri, 16 Apr 1999 00:43:14 -0700 (PDT) Received: from hotmail.com (f305.hotmail.com [207.82.251.218])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AAA24084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16 Apr 1999 00:43:07 -0700 (PDT) Received: (qmail 54213 invoked by uid 0); 16 Apr 1999 07:42:04 -0000 Message-ID: <19990416074204.54212.qmail@hotmail.com> Received: from 129.37.161.35 by wy1lg.hotmail.com with HTTP; Fri, 16 Apr 1999 00:42:02 PDT X-Originating-IP: [129.37.161.35] From: "Betty Li" <bettyli@hotmail.com> To: fang@xys.org,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几点意见 Date: Fri, 16 Apr 1999 00:42:02 PDT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ontent-Length: 2256 Status: RO X-Status: 多谢“新语丝”加入关于“郭沫若是否抄袭钱穆”的讨论,前两天没有 中文系统,今天把剩下的功课都补了一下,连带读了读“新语丝”的新 到资料,有一些话说(话题分散,一起写在这个贴子里了),请考虑。 1. 对余英时的看法,从他的背景(学术和政治兼有)来看,提出《互校》 的观点并非不可理解,舟子谈到二者的引文谁更确切是很好的论据,但 是也不必把他打入“不齿”一类,大家信仰,背景,师承不同,只要 提出了观点,在事实基础上反驳观点,就都可以讨论,用情感过分激烈 的词语多易导致“文人相轻”的局面。余英时的学术作品八十年代流入 大陆,让大陆学术界发现了台湾/海外的一些其他观点,对于推动学术 的多元化是有意义的,这些功绩并不因为他的政治背景就不予承认吧。 2. 关于校对,当然是非常好的。当然希望每个有条件校对的读者都可以 做到(又想到答应“新语丝”校的《樊川诗集》还只到一半。:(()。 但是历史事件,本来就不可能搜集全部资料,矛盾性的前人解释 比比皆是,一定要争出黑白,有时不是不愿,而是不能,通常是双方都 有自己的观点和足够支持观点的论据。这都很正常,没有必要用来判定 别人的目的动机加人品,也不因为有的人有藏书,有图书馆,可以校对, 就在精神上高出对手一筹,对郭,对余,甚至网人之间,我觉得这都 适用。如果对方感觉到这种“优越性”而另一方不认为有,那么把本意 说清楚就可以了。 3. 《新语丝》最近收录的原载《方法》月刊的两篇文章《生命处境与价 值抉择》和《假如鲁迅去过苏联》碰巧是我曾经转载到MITBBS上的两篇。 当然《新语丝》的来源我并不清楚,也未必是从MITBBS上再收录的。 《方法》是龙源电子刊物中收费阅读的期刊之一,我把它拷在MITBBS上, 等于未授权翻版,是我的错误,当时的考虑是那个BBS的人数不多,相当 于好友之间的传阅。《新语丝》如果想收录《方法》上的文章,不知是否 已与杂志编辑部或龙源联系? 4. 关于前面有人提到国家是否是偏义词的问题,我认为国家在现代意义上 的用法是指"country",但是古义(甚至可以说辛亥革命前)的确更接近于“天 下”,而不是country。这种家国相通,可以以家政治国政的概念在历史典籍 中比比皆是,可以上溯到青铜器时代以前,社会分层沿着血缘关系展开,并且 一直没有完全脱离它的原始形态,至到今天的中国文化内涵仍然带有残余。 这些是我以前翻张光直的《中国青铜时代》,候外庐的《中国思想通史》 留下的印象,手头无书,无法引用原文,有错误之处,还请指出。 多谢舟子提出并加入关于郭沫若抄袭话题的讨论,洋洋洒洒的考证和分析, 的确让人收获颇多,对《感想》一文的观点,我非常同意。 Bett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t Your Private, Free Email at http://www.hotmail.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16 02:17 PDT 1999 X-UIDL: 58c86fd290a3187f0d9ae6fb3c6b694e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BAA25155 for xys-friends-list; Fri, 16 Apr 1999 01:39:11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3-192.funtv.com [206.19.99.192])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BAA25151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16 Apr 1999 01:39:07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16013723.00a5b4f8@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Fri, 16 Apr 1999 01:37:23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Re: 几点意见 In-Reply-To: <19990416074204.54212.qmail@hotmail.com>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628 Status: RO X-Status: At 12:42 AM 4/16/99 PDT, Betty Li wrote: >1. 对余英时的看法,从他的背景(学术和政治兼有)来看,提出《互校》 >的观点并非不可理解,舟子谈到二者的引文谁更确切是很好的论据,但 >是也不必把他打入“不齿”一类,大家信仰,背景,师承不同,只要 >提出了观点,在事实基础上反驳观点,就都可以讨论,用情感过分激烈 >的词语多易导致“文人相轻”的局面。余英时的学术作品八十年代流入 >大陆,让大陆学术界发现了台湾/海外的一些其他观点,对于推动学术 >的多元化是有意义的,这些功绩并不因为他的政治背景就不予承认吧。 > “不齿”的是他偷偷改动引文误导读者的辩论方法,而不是他的政治观点、 学术背景。 >别人的目的动机加人品,也不因为有的人有藏书,有图书馆,可以校对, >就在精神上高出对手一筹,对郭,对余,甚至网人之间,我觉得这都 >适用。如果对方感觉到这种“优越性”而另一方不认为有,那么把本意 >说清楚就可以了。 > 有藏书、有图书馆,还得愿意去查、知道怎么去查。这么用功的人, 有点精神优越感是应该的:-) > >3. 《新语丝》最近收录的原载《方法》月刊的两篇文章《生命处境与价 >值抉择》和《假如鲁迅去过苏联》碰巧是我曾经转载到MITBBS上的两篇。 >当然《新语丝》的来源我并不清楚,也未必是从MITBBS上再收录的。 >《方法》是龙源电子刊物中收费阅读的期刊之一,我把它拷在MITBBS上, >等于未授权翻版,是我的错误,当时的考虑是那个BBS的人数不多,相当 >于好友之间的传阅。《新语丝》如果想收录《方法》上的文章,不知是否 >已与杂志编辑部或龙源联系? > 汉林送了好几篇《方法》上面的文章来,我也不知道是他们自己输入的还 是从别处转的。应该二者都有。汉林有一支十来个人的输入员,但不太了 解海外读者行情,搞不清楚该输入那些文章。如果大家希望看哪本新书上 的哪篇文章,我可转告他们输入。这与新语丝是互惠互利的。 按现在中国的版权法,转载报刊文章无需获得授权,注明出处即可,算不 上盗版。 方舟子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16 02:56 PDT 1999 X-UIDL: e6c069b94be520efa97e6dcaed91cde5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CAA26293 for xys-friends-list; Fri, 16 Apr 1999 02:39:48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3-192.funtv.com [206.19.99.192])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CAA26285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16 Apr 1999 02:37:38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16023555.00a65420@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Fri, 16 Apr 1999 02:35:55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汉林书城新书(1999.4.15.)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1958 Status: RO X-Status: 汉林书城(www.hanlin.com)新书(1999.4.15.) 【重点推荐】 780142154X 看上去很美 华艺出版社 王朔 著 软精装 $$5.9 时隔七年,王朔重出江湖,小说新作《看上去很美》浮出海面。七年的积淀, 王朔换了一副心肠换了一副笔墨,在本著中,王朔要讲的是北京复兴路29号院 里的一帮孩子们,时间是1961年至1966年“文革”开始。烂熟的经常言不及义 的口语没有了,跃出情节的卖弄浮夸与泛泛之讥少见了,在这部新作中,王朔 一定令你大吃一惊,原来他可以把故事讲得如此生动,可以把感情揭示得这么 深入,可以把人看得这么透。随书赠送《王朔自选集》CD-ROM一张,值得珍藏。 753252468X 魏明伦剧作精品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魏明伦 著 软精装 $4.5 这部集子收入作者八十年代以后在中国具有很大影响的六个大戏:《易大胆》、 《巴山秀才》、《潘金莲》、《夕照祈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和《变脸》, 以及部分辛辣充满川味的杂文。 7805219818 孽债 广东旅游出版社 叶辛 平装 $6.5 本部小说以全新视角展现了知青生活的另一面:他们曾在西双版纳度过“无悔 的青春”,尔后又在返城潮中纷纷回到东方大都会上海。地域的反差,时代的 变化,使他们走上了迥异的人生旅途,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而他们遗留在 西双版纳的儿女们念念不忘亲生父母,结伴到城市寻亲…… 7531315998 情爱画廊 春风文艺出版社 张抗抗 著 软精装 $5.5 张抗抗新著的言情小说,一种新的知识分子式的爱情语言。 7532523195 宋词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胡云翼 选注 软精装 $4.5 较好的宋词普及选本,被评为全国优秀畅销书。 7532507297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龙榆生 编选 平装 竖版 繁体 $2.5 本书为名著《唐宋名家词选》的续编,选入清代以来的近三百年名家词作,各 名家并缀以小传,间采诸家评语。 【工具书】 7213010948 典故大词典 浙江人民出版社 方福仁 精装 $17.5 7532603598 中国文学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钱仲联 傅璇琮 等主编 盒装 $66.9 7213014471 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 浙江人民出版社 庸非 主编 精装 $29.5 7532603334 中国名胜词典(第三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丁祖春 等人编著 精装 20.5 7805116083 中外名言金库 上海文化出版社 张纯美 主编 精装 $19.5 7805798036 古今中外座右铭宝典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钟璧谦 主编 软精装 $9.5 7805349916 香港小百科 海峡文艺出版社 叶世恒 长青 长春 选编 软精装 $6.5 【古典文学】 “中国历代诗歌鉴赏系列” 7532525171 先秦汉魏六朝诗鉴赏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编 精装 $6.5 7532525163 唐五代诗鉴赏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编 精装 $8.5 7532525147 宋辽金诗鉴赏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编 精装 $6.9 7532525155 元明清诗鉴赏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编 精装 $7.5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753252521X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李贺 著 [清]王琦 等评注 精装 竖版 繁体 $5.5 7532525198 樊川诗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杜牧 著 [清]冯集梧 注 精装 竖版 繁体 $6.5 7532524256 韦应物集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韦应物 著 陶敏 王友胜 校注 精装 竖版 繁体 $10.5 7532514692 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宋]辛弃疾 撰 邓广铭 笺注 精装 竖版 繁体 $8.5 7532525317 姜白石词编年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宋]姜夔 著 夏承焘 笺校 平装 $5.9 7532523594 谭元春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谭元春 著 陈杏珍 标校 精装 竖版 繁体 $14.9 7532525112 两当轩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黄景仁 著 李国章 校点 精装 竖版 繁体 $8.9 7800402762 全注全译经史百家杂钞(一盒11册) 昆仑出版社 曾国藩 编 余兴安 等注译 盒装 $81.9 7806400052 儒道释诗汇赏.道诗卷 海峡文艺出版社 潘人和 主编 平装 $3.9 7805349738 儒道释诗汇赏.释诗卷 海峡文艺出版社 潘人和 主编 平装 $3.9 7805349703 儒道释诗汇赏.儒诗卷 海峡文艺出版社 潘人和 主编 平装 $3.9 7532525139 千首唐人绝句 上海古籍出版社 富寿荪 选注 刘拜山 富寿荪 评解 精装 竖排 繁体 $11.9 7532523195 宋词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胡云翼 选注 软精装 $4.5 7532523616 须溪词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宋]刘辰翁 撰 吴企明 校注 平装 竖版 繁体 $6.9 7532522377 词林纪事 词林纪事补正 合编(全二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张宗(木肃)编 精装 竖版 繁体 $22.5 7532507297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龙榆生 编选 平装 竖版 繁体 $2.5 780579331X 闲雅小品集观--明清文人小品五十家(上下)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黄卓越 辑著 精装 $9.5 7532523497 子不语 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袁枚 编撰 申孟 甘林 点校 平装 $5.9 7532523454 诗品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 曹旭 著 精装 横版 繁体 $7.5 【现、当代文学】 “鸳鸯蝴蝶派散文大系” 7806271856 艺海探幽 东方出版中心 袁进 主编 平装 $4.9 7806271864 尘封的风景 东方出版中心 袁进 主编 平装 $4.9 7806272062 都市魔方 东方出版中心 袁进 主编 平装 $3.9 7806271848 咏叹人生 东方出版中心 袁进 主编 平装 $4.9 780627183X 活在微笑中 东方出版中心 袁进 主编 平装 $4.5 “虹影丛书.民国女作家小说经典” 7532523160 施济美小说.凤仪园 上海古籍出版社 施济美 著 软精装 $3.5 7532523225 沉樱小说.爱情的开始 上海古籍出版社 沉樱 著 软精装 $3.5 7532522903 罗淑小说.生人妻 上海古籍出版社 罗淑 著 软精装 $2.9 7532523241 罗洪小说.薄暮的的哀愁 上海古籍出版社 罗洪 著 软精装 $3.5 7532522741 冯沅君小说.春痕 上海古籍出版社 冯沅君 著 软精装 $2.9 7532522822 陈衡哲小说.西风 上海古籍出版社 陈衡哲 著 软精装 $2.9 “琼瑶作品集” 753602259X 白狐 花城出版社 琼瑶 著 软精装 $3.5 753602276X 聚散两依依 花城出版社 琼瑶 著 软精装 $2.5 7536022905 水云间 花城出版社 琼瑶 著 软精装 $2.5 “当代中国学者随笔” 7806271155 书情旧梦--邓云乡随笔 东方出版中心 邓云乡 著 软精装 $4.5 7806271376 未免有情--舒芜随笔 东方出版中心 舒芜 著 软精装 $4.5 7806271384 饮食男女--舒湮随笔 东方出版中心 舒湮著 软精装 $3.9 7806271392 思想的风景--朱正随笔 东方出版中心 朱正 著 软精装 $4.5 7806271171 冷眼热心--来新夏随笔 东方出版社 来新夏 著 软精装 $3.9 “海外文化之旅丛书” 7309017390 莱茵河的涛声 复旦大学出版社 赵鑫珊 著 平装 $3.9 7309016874 剑河的凝思--旅英散记 复旦大学出版社 马伯英 平装 $3.5 “她们文学丛书” 7222023151 敬畏生命 云南人民出版社 张欣 著 平装 $2.9 722202316X 春天看罗丹 云南人民出版社 蒋韵 著 平装 $2.5 7222023143 情未了 云南人民出版社 王坤红 著 平装 $2.9 7222023178 伊人面壁 云南人民出版社 林宋瑜 著 平装 $2.5 7222023186 欲望的火焰 云南人民出版社 顾艳 著 平装 $4.5 7222023135 想象胡同 云南人民出版社 铁凝 著 平装 $2.9 “布老虎丛书” 7531315998 情爱画廊 春风文艺出版社 张抗抗 著 软精装 $5.5 7531313189 纸项链 春风文艺出版社 崔京生 著 软精装 $5.5 753131715X 造化 春风文艺出版社 陆涛 著 软精装 $6.9 7540719273 鲁迅小说全编(插图本) 漓江出版社 金隐铭 校勘 平装 $3.9 7533907655 李叔同诗全编 浙江文艺出版社 余涉 编注 软精装 $2.9 753252468X 魏明伦剧作精品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魏明伦 著 软精装 $4.5 7805219818 孽债 广东旅游出版社 叶辛 平装 $6.5 7507507203 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报告文学(上下) 华文出版社 杨匡满 等编 软精装 $14.5 7309018095 心中的坟--致友人的信 复旦大学出版社 戴厚英 遗著 平装 $2.5 7536023510 梦志 花城出版社 曹淑华 著 平装 $3.9 7532114139 正堪回首 上海文艺出版社 鲁彦周 著 平装 $4.9 7531313014 朗园 春风文艺出版社 赵玫 著 软精装 $4.9 7531318342 爱情辫子 春风文艺出版社 小叶秀子 著 软精装 $4.5 753131892X 我爱阳光 春风文艺出版社 许佳 著 软精装 $3.5 7532115577 流光曲 上海文艺出版社 林燕妮 著 平装 $3.5 7805798176 城市热风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谈歌 著 软精装 $6.9 7532114937 本乡有案--彭瑞高中篇小说精选 上海文艺出版社 彭瑞高 著 平装 $4.5 7806271317 沧海渺思--伊人随笔 东方出版中心 伊人 著 软精装 $4.5 【历史】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7213013440 前汉通俗演义 浙江人民出版社 蔡东藩 著 平装 $6.5 7213013459 后汉通俗演义 浙江人民出版社 蔡东藩 著 软精装 $5.9 7213013475 南北史通俗演义 浙江人民出版社 蔡东藩 著 平装 $7.5 7213013483 唐史通俗演义 浙江人民出版社 蔡东藩 著 平装 $6.9 7213013491 五代史通俗演义 浙江人民出版社 蔡东藩 著 平装 $4.5 7213013505 宋史通俗演义 浙江人民出版社 蔡东藩 著 软精装 $6.5 7213013513 元史通俗演义 浙江人民出版社 蔡东藩 著 软精装 $3.9 721301353X 清史通俗演义 浙江人民出版社 蔡东藩 著 软精装 $6.9 7513013548 民国通俗演义(上、下) 浙江人民出版社 蔡东藩 著 平装 $9.9 7202022397 中国历代宰相的谋略与权术.秦汉卷 河北人民出版社 王文涛 著 软精装 $4.5 7202022400 中国历代宰相的谋略与权术.魏晋南北朝卷 河北人民出版社 尚虹 著 平装 $3.9 7202022419 中国历代宰相的谋略与权术.隋唐五代卷 河北人民出版社 匡继先 著 平装 $4.9 7202022427 中国历代宰相的谋略与权术.两宋卷 河北人民出版社 高浣月 江旭伟 著 平装 $3.9 7202022435 中国历代宰相的谋略与权术.元明卷 河北人民出版社 周继中 郑昌淦 著 平装 $3.9 7532506541 中国历史三百题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编 精装 $8.9 7532506711 古代艺术三百题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编 精装 $8.5 “二十五史随笔” 7533910788 风起云扬.汉书随笔 浙江文艺出版社 卢敦基 著 平装 $3.5 753391077X 烟雨楼台.南朝五史随笔 浙江文艺出版社 杨自强 著 平装 $3.5 7533908031 风之容颜.北朝四史随笔 浙江文艺出版社 水东流 著 平装 $2.9 7533910966 垂杨暮鸦.隋书随笔 浙江文艺出版社 余刚 著 平装 $2.5 753252342X 张居正讲评资治通鉴皇家读本(全二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 陈生玺 等译解 精装 $17.9 7806224025 民国十大夺宝奇案 上海书店出版社 王延龄 朱少伟 编著 平装 $2.9 7208026440 民国大案纪实 上海人民出版社 经盛鸿 主编 平装 $4.5 7805349746 惊涛拍岸 海峡文艺出版社 杨方 著 软精装 $3.9 7806273344 现代世界政坛逸闻 东方出版中心 苏惠渔 陆震 等编 平装 $4.5 【人物传记】 “科学大师传记丛书” 7806273735 真知灼见--罗伯特.奥本海默自述 东方出版中心 [美]罗伯特.奥本海默 著 胡新和 译 软精装 $2.9 7806157697 解读冯友兰.学者研究卷 海天出版社 任继愈 等著 软精装 $3.9 7806157700 解读冯友兰.学人纪念卷 海天出版社 陈岱孙 等著 软精装 $4.5 7806157689 解读冯友兰.亲人回忆卷 海天出版社 宗璞 蔡仲德 著 软精装 $3.5 7805927758 政坛杀手--王亚樵与戴笠的恩怨争斗 广州出版社 钟连城 著 平装 $5.5 7533909593 飞虎将军陈纳德回忆录 浙江文艺出版社 [美]陈纳德 著 王湄 等译 平装 $5.5 780579992X 中华武林著名人物传(1-4卷)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郝心莲 王国辉 主编 软精装 $21.5 7218028977 老兵故事 广东人民出版社 曹淳亮 主编 平装 $6.5 7536025998 刘晓庆是是非非 花城出版社 王学仁 著 平装 $4.5 7533910338 巴尔扎克传 浙江文艺出版社 [法]安德列.莫洛亚 著 平装 $4.9 7533910451 雨果传 浙江文艺出版社 [法]安德烈.莫洛亚 著 平装 $7.5 7806452109 大卫.奥格威自传 海南出版社 大卫.奥格威 著 麦慧芬 译 平装 $4.5 7805348383 拉宾之死 海峡文艺出版社 洪兵 汪徐和 李云龙 著 平装 $3.9 7806452567 沃伦.巴菲特如是说 海南出版社 珍妮特.洛尔 著 马强 蔡挺 译 平装 $4.5 7805646775 克里斯汀.迪奥 海南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 玛丽-法兰西.波希娜 著 张显奎 译 平装 $6.5 780564747X 可可.夏奈尔--特立独行的时装设计女王 海南出版社 艾克塞.梅德生 著 平装 $5.5 7806451250 孙正义--数字化时代的英雄 海南出版社 板垣英宪 著 郭振乾 译 平装 $3.5 7806451331 旁观者:管理大师杜拉克回忆录 海南出版社 彼得.杜拉克 著 廖月娟 译 软精装 $6.5 【文化】 “百年文潮丛书” 7532116662 颂祷与自诉--新时期小说的叙述特征与文化意识 上海文艺出版社 孙先科 著 平装 $3.5 7532116468 自由守望--胡适派文人引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 沈卫威 著 平装 $4.9 7532116301 自由者梦寻--“现代评论派”综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 倪邦文 著 平装 $3.5 7805798281 水浒文化大观 百花洲文化出版社 刘仁圣 等 软精装 $3.5 756131812X 坐禅如斯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日]井上希道 编著 将来世代国际财团 编译 软精装 $8.9 7805797390 海上花开又花落--读解张爱玲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万燕 著 软精装 $3.5 7806451382 古典作曲家排行榜 海南出版社 菲尔.古尔丁 著 雯边 译 平装 $9.8 7218029051 人生圆桌 广东人民出版社 周国平 主编 软精装 $4.9 7543426714 传统的误读 河北教育出版社 刘梦溪 著 精装 $6.5 7216023153 哲理与情趣 湖北人民出版社 阳作毕 著 软精装 $3.9 7309018729 心灵世界--王安忆游说讲稿 复旦大学出版社 王安忆 著 平装 $3.9 7805112983 中国名刹古塔 上海文化出版社 罗哲文 范纬 编著 平装 $3.5 【世界名著】 7805797145 果戈理中短篇小说精选 沈阳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俄]果戈理 杨继舜 吴增和 译 软精装 $4.5 7805797102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精选 沈阳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法]梅里美 著 王虹 等译 软精装 $4.9 7806046259 弗洛伊德文集(全五卷) 长春出版社 东文博 主编 软精装 $32.5 【生活】 “无敌经商宝典” 7506227533 中国人经商智慧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王鸿 编著 软精装 $4.9 7506227509 犹太人经商智慧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锦羽 编著 软精装 $4.9 7506227819 美国人经商智慧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王鸿 编著 软精装 $4.9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16 12:12 PDT 1999 X-UIDL: e49b7bea346b4d357af712e9de9cf8b8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LAA07960 for xys-friends-list; Fri, 16 Apr 1999 11:47:16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eb209.mail.yahoo.com (web209.mail.yahoo.com [128.11.68.109])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LAA07956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16 Apr 1999 11:47:10 -0700 (PDT) Message-ID: <19990416184620.26665.rocketmail@web209.mail.yahoo.com> Received: from [209.109.234.1] by web209.mail.yahoo.com; Fri, 16 Apr 1999 11:46:20 PDT Date: Fri, 16 Apr 1999 11:46:20 -0700 (PDT) From: Angela Ying <yi1214@yahoo.com> Subject: Re: XYS-FRIENDS: 游子天涯舞会 To: xys-friends@xys.org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s-ascii Content-Length: 468 Status: RO X-Status: 游子天涯的T-shirt主要是奇奇设计的,我不过是 跑跑腿。:) 每次参加游子天涯的活动都很开心,湾区的朋友 欢迎来看看,否则整天坐在电脑前面要闷死的。:) 伊可 --- yilan <aoyilan@yahoo.com> wrote: > > 伊可妹妹的张爱玲的讨论会你有没有来? 伊妹妹亲自设计 > 的游子天涯T-SHIRT 你看到了吗? 书读累了, 是不是应 > 该起来活动活动, 让自己年轻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o You Yahoo!? Get your free @yahoo.com address at http://mail.yahoo.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16 13:25 PDT 1999 X-UIDL: f756a3162a9d4a06f87178682d2c8950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NAA09638 for xys-friends-list; Fri, 16 Apr 1999 13:11:45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6-157.funtv.com [206.19.103.157])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NAA09633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16 Apr 1999 13:11:16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16130930.00b7af9c@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Fri, 16 Apr 1999 13:09:30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汉林书城新书(1999.4.16.)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24333 Status: RO X-Status: 才发现昨天发的那批书目大部分都还没有上网,大家不要费时间去查。 这一批已上网。 汉林书城(www.hanlin.com)新书(1999.4.16.) 【重点推荐】 7805690812 古汉语常用字字源字典 上海书店出版社 达世平 沈光海 编著 软精装 $4.5 本字典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别是古代汉字的形体结构,来推求汉字的本 义,尽可能指出它们最早的形体、读音及意义,帮助读者掌握古汉语常用字的本 义。 7805184348 百子全书(全二册) 浙江古籍出版社 精装 $24.9 本书为“新编小四库”的一种。《百子全书》于清光绪元年.湖北崇文书局编辑刊 行,选收先秦至明代的子书八类一百家。此书分类一依“四库全书”,但收书的 重点放在儒、道、兵、法、杂五家上,这与诸家在中国思想学术文化史上的影响 相协调。本书根据民国八年上海扫叶山房版重印而成。 7805184321 历代诗别裁集 浙江古籍出版社 [清]沈德潜 等编 精装 $12.5 本书是浙江古籍出版社“新编小四库”的一种,是《古诗源》、《唐诗别裁集》、 《宋诗别裁集》、《元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六部诗歌选集的合刊,共 选辑上古至清代乾隆时期的诗歌8944首。因为这六部诗集中的五部均以“别裁” 名集,故统称为《历代诗别裁集》。本较完整地反映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全貌。 7805184356 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及识语) 浙江古籍出版社 精装 $37.5 本书为“新编小四库”的一种。《易》、《书》、《诗》、《周礼》、《仪礼》、 《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年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 经》、《孟子》被儒家奉为经典,合称十三经。《十三经注疏》始成书于南宋绍 熙年间,采用了最具权威的汉代及魏晋经学家的注和唐宋经学家的疏。本书根据 阮元嘉庆年间的重刻本影印,并附有阮元编写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和清汪 文台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识语》,对十三经及有关注疏作了较完整的介绍。 7506308940 生活的艺术 作家出版社 林语堂 著 软精装 $4.9 本书是“林语堂文集”的一种。这是一本私人的供状,是林语堂先生积几十年的 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对于“悠闲的重要”、“家庭之乐”和“享受人生”、 “享受生命”、“享受大自然”、“旅行的享受”、“文化的享受”等,他都以 现代人的立场说话,而不是替古人做虔诚的移译者。其观点之旷达,之新颖,之 幽邃,令人击节。 7506308207 林语堂文集.散文(共两册) 作家出版社 林语堂 著 软精装 $12.9 本书是“林语堂文集”的一种。林语堂先生学贯中西,著作宏丰,是一位杰出的 学者型作家。他的散文、随笔是他作品中的精华。他借鉴外国娓语式散文和中国 明清之际“性灵”作品的长处,加上林先生本人的天赋气质,使他的散文、随笔 显示出主人情、通性灵、富幽默的特色。读他的这类作品,有如亲人朋友,在随 意的絮谈中达到心的交流,通过轻松的阅读氛围,受到艺术熏陶并得到丰富的人 生知识。 7503917822 雅舍小品 文化艺术出版社 梁实秋 著 平装 5.5 7503917849 雅舍谈吃 文化艺术出版社 梁实秋 著 平装 4.9 7503917814 雅舍散文 文化艺术出版社 梁实秋 著 平装 4.9 梁实秋为中国现代文坛的散文大师,他的作品自然、真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 “绚烂之极趋于平淡”、旁征博引、中西逢源。 7108006871 杨绛散文:杂忆与杂写 三联书店 杨绛 著 平装 2.5 杨绛散文从容、大气、睿智、幽默,或以散淡之笔叙旧忆人,或以精妙之言说书 解文,读来如倾听一博学的知心老友妙论,如品尝一杯清清淡淡又余味无尽的好 茶,其中滋味还得你亲自尝尝。 780142154X 看上去很美 华艺出版社 王朔 著 软精装 $5.9 时隔七年,王朔重出江湖,小说新作《看上去很美》浮出海面。七年的积淀, 王朔换了一副心肠换了一副笔墨,在本著中,王朔要讲的是北京复兴路29号院 里的一帮孩子们,时间是1961年至1966年“文革”开始。烂熟的经常言不及义 的口语没有了,跃出情节的卖弄浮夸与泛泛之讥少见了,在这部新作中,王朔 一定令你大吃一惊,原来他可以把故事讲得如此生动,可以把感情揭示得这么 深入,可以把人看得这么透。随书赠送《王朔自选集》CD-ROM一张,值得珍藏。 7505931377 罗曼.罗兰音乐散文集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冷杉 代红 译 平装 4.9 罗曼.罗兰说:“音乐展示给我们的是在表面的死亡之下生命的延续,是在世界的 废墟之中,一种永恒精神的绽放。”于是,他用性灵之笔写音乐之魂,或论音乐 家之精神个性,或评某国的音乐风格,或就某一音乐作品加以精妙赏析,爱乐者 不应错过,爱文者亦不应错过。 7505932934 心灵的饥渴 中国文联出版社 [日]三岛由纪夫 著 平装 4.5 7505932942 镜子之家 中国文联出版社 [日]三岛由纪夫 著 平装 5.9 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与普鲁斯特、乔伊斯、托马斯.曼并称为20世纪四大代 表作家。这两书是其代表作,中文版系首次面世。 7506306654 张春桥传 作家出版社 叶永烈 著 平装 4.9 作为“狗头军师”,张春桥在“四人帮”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是迄今 关于他的首部长篇传记。作者经过长时间深入采访,并从浩如烟海的机密档案文 件中疏理出张春桥前半生庸劣投机、后半生奸诈阴险的个人历史脉胳,将之形象 生动地展示出来,同时揭示了“文革”时期中共政坛的种种秘闻。书中材料翔实, 内容丰富,情节起伏跌宕,惊心动魄。 7108008041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三联书店 陆键东 著 平装 5.9 学贯中西、文史兼通的陈寅恪是位学术大师,但是他的最后20年充满艰辛与苦难, 他经历了哭泣的1958年,他遭“膑足”双目失明之磨难,但就是这位暮年老人拒 绝向权贵低头,谱写一曲人格正气之歌。本书以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采访资料, 深刻呈现陈寅恪的精神世界,引起学界极大反响,是本读来欲罢不能,读后余音 绕梁的力作。 780091917X 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太阳神崇拜 光明日报出版社 何新 著 平装 5.5 本书以研究中国上古太阳神崇拜的问题为纲,系统地探求和追溯中国原始神话、 宗教以及一些基本哲学观念的起源,试图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之所在,是本 从文化上寻根的著作。本书出版之后引起学界极大反响,形成研究中国古代神秘 文化的热潮。 【工具书】 7800926664 锦绣中华宝典(共四卷) 当代中国出版社 孟学文 主编 精装 $246.9 7534217024 最新21世纪少年儿童百科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赵云飞 等编译 精装 24.9 7805690812 古汉语常用字字源字典 上海书店出版社 达世平 沈光海 编著 软精装 $4.5 7532600521 常用谚语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精装 $3.9 7532603954 俚语隐语行话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精装 $6.5 7532603628 简明实用汉语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精装 $6.5 7532604128 精编成语词典(缩印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精装 $5.5 7532001172 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 上海教育出版社 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 平装 $2.5 7800779890 开明中学古汉语词典 开明出版社 鲁启华 主编 精装 $9.5 7532603318 古今词语通俗类解 上海辞书出版社 吾三省 著 精装 4.9 【古典文学】 “新编小四库” 7805184348 百子全书(全二册) 浙江古籍出版社 精装 $24.9 7805184356 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及识语) 浙江古籍出版社 精装 $37.5 7805184321 历代诗别裁集 浙江古籍出版社 [清]沈德潜 等编 精装 $12.5 《古诗源》、《唐诗别裁集》、《宋诗别裁集》、《元诗别裁集》、《清 诗别裁集》等六部诗歌选集的合刊 780518433X 御选历代诗余 浙江古籍出版社 [清]沈辰垣 等编 精装 $13.9 《御选历代诗余》、《箧中词》和《广箧中词》的合刊。 7805184305 元曲选 浙江古籍出版社 [明]臧懋循 编 精装 $14.9 7805184860 历代散曲汇纂 浙江古籍出版社 [元]杨朝英 [明]郭勋 等编纂 精装 $13.9 荟萃了元明清三代重要的散曲选集--元代的《阳春白雪》、《太平乐府》、 《乐府新声》、《乐府群玉》,明代的《雍熙乐府》、《北宫词纪》、《 南宫词纪》、《吴骚合编》,以及《清人散曲选刊》。 7805184372 骈文类纂 浙江古籍出版社 [清]王先谦 编 精装 $17.5 7805184313 正续古文辞类纂 浙江古籍出版社 [清]姚鼐 王先谦 选编 精装 $9.9 “幽兰珍丛” 7805182566 宋词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续编 浙江古籍出版社 朱孝臧 吴熊和 编 平装 1.9 7805182574 元曲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续编 浙江古典出版社 任中敏 卢前 吴战垒 编 平装 1.9 7805182582 古文观止 浙江古籍出版社 [清]吴楚材 等编 公羊羽 点校 平装 3.5 “中国古典公案小说丛书” 7503622016 百断奇观 法律出版社 [清]佚名 著 张振军 主编 平装 4.9 7503621923 海公大红袍奇案 法律出版社 [清]佚名 著 张振军 主编 平装 4.9 78051828017 十三经格言警句白话解 浙江古籍出版社 赵永纪 主编 软精装 $3.5 7506807602 柳公权书法全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 庞月光 编 平装 $14.5 【现、当代文学】 “林语堂文集” 7506307634 红牡丹 作家出版社 林语堂 著 软精装 $4.9 7506307731 朱门 作家出版社 林语堂 著 软精装 $4.9 7506307502 苏东坡传.武则天正传 作家出版社 林语堂 著 软精装 $6.5 7506308940 生活的艺术 作家出版社 林语堂 著 软精装 $4.9 7506308207 林语堂文集.散文(共两册) 作家出版社 林语堂 著 软精装 $12.9 7020021646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王安忆 人民文学出版社 王安忆 著 平装 5.9 7020024378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史铁生 人民文学出版社 史铁生 著 平装 4.5 7020022359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邓友梅 人民文学出版社 邓友梅 著 平装 5.5 7020023398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李佩甫 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佩甫 著 平装 4.9 7020023185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刘心武 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心武 著 平装 5.9 7020024734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浩然 人民文学出版社 浩然 著 平装 4.5 “跨世纪文丛” 7535412831 矮纸集 长江文艺出版社 汪曾祺 著 平装 $3.9 7535410448 虚构 长江文艺出版社 马原 著 平装 $3.5 753541009X 黑风景 长江文艺出版社 杨争光 著 平装 $3.9 7535410375 夜晚的顺序 长江文艺出版社 吕新 著 平装 $2.9 7535409377 金发婴儿 长江文艺出版社 莫言 著 平装 $2.9 7535412084 秋风醉了 长江文艺出版社 刘醒龙 著 平装 $3.5 7535412041 玛卓的爱情 长江文艺出版社 北村 著 平装 $3.5 7535407374 河边的错误 长江文艺出版社 余华 著 平装 $3.5 7535412033 传说之死 长江文艺出版社 李锐 著 平装 $3.5 7535412882 左手 长江文艺出版社 蒋子丹 著 平装 $3.9 7535414443 告别花都 长江文艺出版社 赵琪 著 平装 $3.5 7535415008 人生在世 长江文艺出版社 李国文 著 简精装 $4.5 7535414990 银河 长江文学出版社 张抗抗 著 软精装 $3.9 7535414389 遍地菽麦 长江文艺出版社 邓一光 著 软精装 $3.9 7535414745 紫丁香园 长江文艺出版社 赵玫 著 软精装 $3.9 7535414508 遭遇爱情 长江文艺出版社 徐坤 著 平装 $3.5 7535414982 哭泣游戏 长江文艺出版社 邱华栋 著 平装 $3.9 7535412017 金色叶片 长江文艺出版社 朱苏进 著 平装 $3.5 7535412025 和平寓言 长江文艺出版社 阎连科 著 平装 $2.9 7535412793 瓦解 长江文艺出版社 周大新 著 平装 $3.9 7535412858 远行之嘱 长江文艺出版社 张炜 著 平装 $3.9 “青铜牛丛书” 7503915439 文人无行? 文化艺术出版社 栈桥 著 平装 $6.5 7503915692 情空灿烂 文化艺术出版社 田雁宁 著 平装 $7.9 7503916494 红瘦 文化艺术出版社 唐敏 著 平装 $6.5 7503916885 落红沉香梦 文化艺术出版社 王心丽 著 平装 $5.9 750391663X 圣河 文化艺术出版社 陈典 陈梅 著 平装 $5.5 7503917512 演绎女人 文化艺术出版社 徐卓人 著 平装 $3.9 753541284X 黄泥街 长江文艺出版社 残雪 著 平装 3.9 7535412106 军歌 长江文艺出版社 周梅森 著 平装 3.9 “张曼娟作品系列” 7531319365 火宅之猫 春风文艺出版社 张曼娟 著 软精装 $3.5 7531319357 人间烟火 春风文艺出版社 张曼娟 著 软精装 $3.9 7806281401 名家主笔古小说新编.闺情卷 三秦出版社 京夫 等著 精装 $5.9 780628141X 名家主笔古小说新编.侠义卷 三秦出版社 蒋子龙 等著 精装 $4.9 7806281428 名家主笔古小说新编.市井卷 三秦出版社 贾平凹 等著 精装 $4.9 7806281436 名家主笔古小说新编.青楼卷 三秦出版社 李国文 等著 精装 $4.9 7020017185 中国现代散文精华 人民文学出版社 鲁迅 等著 平装 5.9 7020003028 子夜 人民文学出版社 茅盾 著 平装 5.5 7503917822 雅舍小品 文化艺术出版社 梁实秋 著 平装 5.5 7503917849 雅舍谈吃 文化艺术出版社 梁实秋 著 平装 4.9 7503917814 雅舍散文 文化艺术出版社 梁实秋 著 平装 4.9 7020021786 诗论 人民文学出版社 艾青 著 平装 2.9 7108006871 杨绛散文:杂忆与杂写 三联书店 杨绛 著 平装 2.5 780142154X 看上去很美 华艺出版社 王朔 著 软精装 $5.9 7505927930 初晴微雨--严沁系列小说集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香港]严沁 著 软精装 4.9 7801275713 女人日记 经济日报出版社 梁峻 主编 软精装 $4.9 7503916036 情真如初 文化艺术出版社 田雁宁 刘继安 著 软精装 $6.5 754041961X 繁华梦:暴发世家.风雨洋场.百足之虫 湖南文艺出版社 树(上芬下木) 著 软精装 $7.9 7020021980 如花似玉的原野 人民文学出版社 张炜 著 软精装 4.5 702002355X 羊角号 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玉民 著 软精装 4.5 7020023762 水焚 人民文学出版社 韩起 著 平装 4.9 7020023118 涛声入梦 人民文学出版社 张曼菱 著 软精装 4.5 7020022685 三家巷 人民文学出版社 欧阳山 著 平装 4.9 7020025951 文景之治演义 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鸿泽 著 平装 5.9 702002436X 小城春秋 人民文学出版社 高云览 著 平装 4.9 7506311550 红印花 作家出版社 矫健 著 软精装 3.9 7503304596 女性的极地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韩春旭 著 平装 2.5 7806075267 999次心跳 珠海出版社 子月 姚中才 著 平装 4.9 7990322022 寒风竹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朱兰芝 著 软精装 6.9 7505713086 离家出走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台湾]师琼瑜 著 平装 3.5 7801092376 巴黎读书记 中央编译出版社 卢岚 著 平装 3.9 7020022049 举起这杯热酒--秦兆阳散文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秦兆阳 著 平装 3.5 7505932748 梦湖情侣 中国文联出版社 沈大力 著 平装 4.9 7505932446 山海神话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李子玉 著 软精装 14.9 7506313111 海湾三部曲(共三册) 作家出版社 单学鹏 著 一装 13.9 7503306297 枪族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阎欣宁 著 平装 3. 7800873315 风流山谷 中国发展出版社 云捷 齐放 著 平装 4.9 7020022227 格子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周大新 著 平装 4.9 7506009919 美国戏台 东方出版社 [美]程宝林 著 平装 5.5 7020026133 世纪风云中的跋涉 人民文学出版社 草明 著 平装 3.9 7503917032 征服者 文化艺术出版社 江上鸥 著 软精装 5.9 【世界文学】 7020025595 草叶集(上下) 人民文学出版社 [美]惠特曼 著 平装 11.5 7501601380 爱伦.坡短篇小说集 外国文学出版社 陈良廷 徐汝椿 译 平装 3.9 7540719486 我的大学 漓江出版社 [俄]高尔基 著 陆桂荣 译 平装 $2.5 7540719265 童年 漓江出版社 [俄]高尔基 著 郑海凌 译 平装 $2.9 754071932X 在人间 漓江出版社 [俄]高尔基 著 刘引梅 译 平装 $3.9 7540716258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漓江出版社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著 黄树南 等译 平装 $5.5 710800190X 情爱论 三联书店 [保]基.瓦西列夫 著 赵永穆 等译 平装 4.9 7108009218 我的音乐生活:柴科夫斯基与梅克夫人通信集 三联书店 波汶 梅克 编 陈原 译 平装 4.5 7506313677 布尔加科夫文集(共四册) 作家出版社 [俄]布尔加科夫 著 平装 17.9 7505931377 罗曼.罗兰音乐散文集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冷杉 代红 译 平装 4.9 7505932934 心灵的饥渴 中国文联出版社 [日]三岛由纪夫 著 平装 4.5 7505932942 镜子之家 中国文联出版社 [日]三岛由纪夫 著 平装 5.9 7503918144 一片雪 文化艺术出版社 [日]渡边淳一 著 郁贞 等译 软精装 $5.9 7503918136 为何不分手 文化艺术出版社 [日]渡边淳一 著 方斗 译 软精装 $3.9 7503918128 泡与沫 文化艺术出版社 [日]渡边淳一 著 芳子 译 软精装 4.9 7503917490 失乐园 文化艺术出版社 [日]渡边淳一 著 谭玲 著 软精装 4.9 【人物传记】 “中国杰出历史人物大传” 780604809X 于谦大传 长春出版社 郭永学 等著 软精装 $3.9 7806048103 郑和大传 长春出版社 杨军 等著 软精装 $3.9 7806048014 商鞅大传 长春出版社 艾杰 著 软精装 $3.9 7806048022 司马光大传 长春出版社 宋衍申 著 软精装 $4.5 7806048111 戚继光大传 长春出版社 杨军 等著 软精装 3.9 7801004787 刘伯温大传 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 林芳建 著 软精装 4.9 “中国历代才子传丛书(第二辑)” 7806046747 东方朔全传 长春出版社 刘凤海 著 软精装 $3.9 7806046763 薛涛全传 长春出版社 尹铁铮 著 软精装 $4.5 7806046755 陈子昂全传 长春出版社 田老泉 著 软精装 $3.9 7806048081 顾恺之全传 长春出版社 张翰卿 著 软精装 $3.5 7806046712 柳永全传 长春出版社 叶一青 等著 软精装 $4.5 7806048030 黄庭坚全传 长春出版社 邓子勉 著 软精装 $4.5 7806048073 司马迁全传 长春出版社 刘国辉 著 软精装 $5.9 7806048049 李梦阳全传 长春出版社 薛正昌 著 软精装 $3.9 7806048065 李煜全传 长春出版社 霍然 著 软精装 $4.5 7806048057 白居易全传 长春出版社 吴伟斌 著 平装 $4.5 “曾国藩生平及家族丛书” 7805073899 曾国藩家族 辽宁古籍出版社 成晓军 著 软精装 3.5 7805073929 曾纪泽本传 辽宁古籍出版社 张立真 著 软精装 3.5 7805073910 名人评曾公 辽宁古籍出版社 成晓军 等编 软精装 3.9 7805073821 曾国藩家训 辽宁古籍出版社 成晓军 唐兆梅 编 软精装 3.9 “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百周年” 7503510390 开国总理周恩来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力平 著 平装 5.9 7503507179 周恩来的卓越奉献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石仲泉 著 平装 4.9 750351020X 周恩来和邓颖超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李虹 等编写 平装 2.5 7503510986 周恩来交友录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李静 廖心文 编 平装 3.9 7503508523 周恩来的智慧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曹应旺 主编 平装 4.5 7503513950 在国统区的周恩来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吕荣斌 编著 平装 4.5 7503514205 伟人周恩来--一个中国人的故事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宋家玲 等编 平装 3.5 7801361768 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 中共党史出版社 吴庆彤 著 平装 3.9 7801461665 崇祯皇帝(全二册) 中国社会出版社 傅苍松 著 软精装 $14.9 7216023463 胡适传(修订本) 湖北人民出版社 易竹贤 著 软精装 %5.5 7506308118 上海滩三大亨之二:杜月笙 作家出版社 赖云青 著 平装 3.5 7208022399 胡宗南这个人 上海人民出版社 杨者圣 著 平装 4.9 7208027404 特工老板徐恩曾 上海人民出版社 杨者圣 著 $3.9 7503515430 南昌起义的元勋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张高陵 等 平装 4.9 750653603X 磨难:西路军女红军团长的传奇 解放军出版社 王霞 著 平装 4.9 7507305392 苦撑危局:周恩来在1967 中央文献出版社 陈扬勇 著 平装 5.9 7503515813 周恩来外交学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裴默农 著 平装 4.9 7801360125 共和国的经济与周恩来 中共党史出版社 陈雪薇 著 软精装 2.9 7507304566 毛泽东晚年生活琐记 中央文献出版社 亓莉 著 平装 2.9 7507305031 我做毛泽东卫士13年 中央文献出版社 李庆骥 回忆 杨庆旺 整理 平装 5.9 7507301575 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 中央文献出版社 毛毛 著 平装 7.9 7506306654 张春桥传 作家出版社 叶永烈 著 平装 4.9 7108008041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三联书店 陆键东 著 平装 5.9 7108008599 傅雷与他的世界 三联书店 金圣华 编著 平装 4.5 7506312700 往事匆匆 作家出版社 谢芳 著 平装 4.9 7805927774 林青霞今昔 广州出版社 张宝君 著 平装 $4.9 7108003260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三联书店 [奥]斯蒂芬.茨威格 著 平装 4.9 7801151240 通往权力之路--撒切尔夫人自传 当代世界出版社 [英]玛格丽特.撒切尔 著 平装 7.5 【历史纪实】 “十家九流” 7801230310 中国名家 宗教文化出版社 张新 著 软精装 3.9 7801230477 中国阴阳家 宗教文化出版社 陆玉林 唐有伯 著 软精装 3.9 7801230329 中国农家 宗教文化出版社 张云飞 著 软精装 3.5 “中国王朝内争系列” 7205035856 文网血泪:文字之祸 辽宁人民出版社 张晶 编著 平装 2.9 “千古兴亡史鉴丛书” 7503519128 腐败与肃食--冲击宦海的波澜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张新平 刘雁翔 编著 平装 3.9 7503519127 党争与动乱--王朝覆灭的催化剂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屈直敏 孔洪刚 编著 平装 3.5 7503519126 交流与融合--中外交流与社会进步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赵梅素 米迎梅 编著 平装 3.5 “新中国大剿匪丛书” 7562605718 西南大剿匪 国防大学出版社 欧杜 主编 平装 4.9 7562605726 西北大剿匪 国防大学出版社 李广文 编著 平装 3.9 7562605734 中南大剿匪 国防大学出版社 文若鹏 等编著 平装 4.9 “共和国改造战犯纪实丛书” 7506536528 特赦回台北--从战犯到作家 解放军出版社 李占恒 著 软精装 4.5 “中南海领导集体与共和国实录” 7501741603 中南海领导集体与共和国经济实录(全三卷) 中国经济出版社 王瑞璞 主编 平装 19.9 7501744688 中南海三代领导集体与共和国政法实录(全三卷)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严书翰 主编 平装 19.9 7501745595 中南海三代领导集体与共和国文化实录(全三卷) 中国经济出版社 张湛彬 主编 平装 19.9 7501745587 中南海三代领导集体与共和国科教实录(共三卷) 中国经济出版社 岳庆平 主编 平装 19.9 7108003457 神(礻氏).坟墓.学者 三联书店 [德]西拉姆 著 刘(辶西)元 译 平装 4.9 7806047433 百年写真--800经典照片(全三册) 长春出版社 苏莉 等编 平装 $11.9 7562607125 四野最后一战 国防大学出版社 方天 常青 建华 著 平装 4.5 756260598X 三野最后一战 国防大学出版社 欧阳青 编著 平装 5.5 7562605971 二野最后一战 国防大学出版社 翟唯佳 主编 平装 3.5 7562605785 一野最后一战 国防大学出版社 剑彬 编著 平装 3.5 7205040078 剑盾春秋:共和国重大事件亲历记 辽宁人民出版社 图们 著 平装 $3.9 7507305333 红墙内的警卫生涯 中央文献出版社 张随枝 著 平装 2.5 7801002962 毛家湾遗梦--1949年北京秘闻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美]大卫.季德 著 胡定 译 平装 3.5 7507305058 1976-1981年的中国 中央文献出版社 程中原 等著 平装 6.9 7801275470 反贪公告:大牢里的100名银行行长(上、下) 经济日报出版社 聚斌 编 平装 750 8.8 7506534045 “无人区”历险记 解放军出版社 王一兵 著 软精装 3.5 750592835X 摇滚北京:小说家感觉的都市新人类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邱华栋 著 软精装 4.9 7801202627 中国明星批判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丹涛 编著 平装 4.9 7503916982 苏醒的伊甸园--与中国当代女性对话 文化艺术出版社 陈非子 著 软精装 4.9 750471500X 水木清华 中国外资出版社 于洋 主编 软精装 5.9 7801431006 中国广告:徘徊在世纪之门 改革出版社 宗德宏 宋华 主编 软精装 4.5 7805219680 与总理谈心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东方智 等著 平装 5.5 7506807408 与狼共舞:中国加入WTO 中国书籍出版社 王炳才 著 平装 3.9 7503918276 追杀索罗斯 文化艺术出版社 古清生 著 平装 $4.9 7801275543 世纪丑闻--20世纪全球丑闻和犯罪案件图片档案(上、下) 经济日报出版社 [德]耶格尔.迈登鲍尔 等编 软精装 $11.5 7801432339 震撼世界的六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怎样葬送了苏联 改革出版社 [英]雷切尔.沃克 著 张金鉴 译 软精装 $4.5 780115133X 谁是赢家:中美人权较量纪实 当代世界出版社 江海洋 编著 软精装 $5.5 7801151089 冷战烽火(上中下) 当代世界出版社 李健 编著 软精装 $22.5 7801151550 联合国春秋(上、下) 当代世界出版社 王杏芳 主编 软精装 12.5 7801151437 蓝盔行动--联合国与国际冲突 当代世界出版社 李一文 编著 平装 5.5 7801092732 极端政治--前苏联首脑遇刺秘闻 中央编译出版社 [俄]尼古拉.津科维奇 著 软精装 4.5 7506236869 奥斯卡奖70年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晨曦 编著 平装 7.9 7501517428 各国黑社会与反黑行动 知识出版社 秦宝琦 彭邦富 编著 平装 2.9 7801151445 大国手中的权杖--联合国行使否决权纪实 当代世界出版社 王杰 主编 软精装 6.9 【人文】 “大众审美情趣丛书” 721602303X 灵魂之旅--九十年代文学的生存境界 湖北人民出版社 邓晓芒 著 软精装 $3.5 7216023048 变徵之音--大众审美中的道德趣味 湖北人民出版社 刘士林 著 软精装 $3.5 7216023021 重塑性--大众审美中的人性嬗变 湖北人民出版社 李西建 著 软精装 $3.5 721602320X 情理利欲--大从审美中的文化反思 湖北人民出版社 刘清平 著 软精装 $3.5 “新三言丛书” 7216023579 谏世谆言 湖北人民出版社 张颂 等主编 精装 $12.5 7216023447 警世哀言 湖北人民出版社 新民 周刚 主编 精装 $12.5 721602351X 赠世惠言 湖北人民出版社 揭长春 余文元 主编 精装 12.5 “中华文库” 7108007770 墨者的智慧--《墨子说粹》 三联书店 孙中原 著 平装 3.5 7108007495 数术探秘--数在中国古代的神秘意义 三联书店 俞晓群 著 平装 3.5 7108009102 命定与抗争--中国古典悲剧及悲剧精神 三联书店 王宏维 著 平装 3.9 7108004844 鬼神的魔力--汉民族的鬼神信仰 三联书店 王景琳 著 平装 2.5 7108007398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三联书店 曹聚仁 著 平装 4.5 780091917X 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太阳神崇拜 光明日报出版社 何新 著 平装 5.5 750391498X 红楼梦艺术世界 文化艺术出版社 李希凡 著 平装 4.9 710801114X 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 三联书店 王铭铭 著 平装 4.9 7800509508 中国古代神秘数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叶舒宪 田大宪 著 平装 4.5 7503916974 后神话解读:中国民俗幽冥幻象及其艺术精神透视 文化艺术出版社 曲金良 著 软精装 4.5 7801002873 与先哲对话--世纪转换中的中国与传统文化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陈志良 著 软精装 $3.9 7801151712 笨拙先生(上、下) 当代世界出版社 张东 编译 软精装 $8.9 7220043260 何新批判:研究与评估 四川人民出版社 杨子江 编纂 平装 $7.5 7501735794 非常中国:世界经济学家眼中的中国问题 中国经济出版社 崔扬 编著 平装 5.5 780146138X 明天 中国社会出版社 韩春旭 袁潮 著 平装 3.9 7505712748 现代人如何学禅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台]李元松 著 平装 5.5 【生活】 “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 7801150805 越南 当代世界出版社 张加祥 俞培玲 著 软精装 4.9 7801151119 韩国 当代世界出版社 陈池 等著 软精装 4.9 7801151097 印度尼西亚 当代世界出版社 汤平山 著 软精装 $4.9 7801151070 英国 当代世界出版社 李念培 孙正述 著 软精装 $5.5 7801151135 以色列国 当代世界出版社 孙正达 等著 软精装 $5.5 7801151100 俄罗斯 当代世界出版社 王宪举 陈艳 著 软精装 $5.5 7801151054 瑞士 当代世界出版社 李念培 著 软精装 $4.9 “世态百象丛书” 7201031147 同事 天津人民出版社 孙莉 著 软精装 $3.9 7201031155 亲人 天津人民出版社 成力 著 软精装 $3.9 7201031163 朋友 天津人民出版社 杨学强 著 软精装 $3.9 “桥牌快速入门丛书” 7810511998 桥牌做庄一点通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龚启英 编著 平装 3.9 781051198X 桥牌叫牌一点通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董岩 编著 平装 3.5 7108010763 前途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温世仁 著 蔡志忠 绘图 平装 2.5 7108010623 成功致富又快乐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温世仁 著 蔡志忠 绘图 平装 1.9 7562806977 中国名胜名联毛笔钢笔书法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顾仲安 著 平装 $6.5 7108007592 唱片经典(增补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李杭育 编撰 平装 8.5 7108004569 与傅聪谈音乐(修订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艾雨 编 平装 1.9 7810510800 吉他与流行音乐潮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李荣忠 编著 平装 3.9 7536326521 住宅风水与你 广西民族出版社 云阳士 编著 平装 $2.5 7530408771 汤头趣记图释(上、下)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子民 主编 精装 8.9 7810510908 精功十三式太极拳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张耀忠 编著 平装 2.9 7801151194 彩虹之邦新南非 当代世界出版社 张象 主编 软精装 $5.5 7801151402 美国州市大观(全二册) 当代世界出版社 高关中 著 软精装 $7.9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at Apr 17 18:47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SAA13091 for xys-friends-list; Sat, 17 Apr 1999 18:20:27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5-77.funtv.com [206.19.103.77])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SAA13087 for <xys-friends@xys.org>; Sat, 17 Apr 1999 18:20:22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17181835.00983b44@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Sat, 17 Apr 1999 18:18:35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从“古腾堡”到“巴特里比”--网站评点之四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5263 Status: RO X-Status: 从“古腾堡”到“巴特里比” --网站评点之四 ·方舟子· 英文电子文库的年龄要比今天大多数互联网用户的年龄要大,可以一直追溯 到一九七一年十二月。那时候,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材料研究实验室二十四岁的研 究生迈克·哈特(Michael Hart)因工作需要要使用计算机,在当时当然只有学校 的大型机可用。机器管理员恰好是哈特的好友,极其慷慨地分配给哈特价值一亿 美元的上机时间,条件是哈特必须用计算机干出价值一亿美元的活来。哈特在接 到这个挑战后,不到两个小时就想到了解决办法。他输入了《美国独立宣言》-- 世界上第一个电子文本,然后把它通过计算机网络寄出,想让当时全世界所有的 网络用户都能收到--这大概也是第一封垃圾电子邮件。哈特的如意算盘是:输 入一篇《美国独立宣言》所花费的劳动至少价值一美元,但是如果把它输好以后, 不是藏起来,而是与所有的网络用户共享,有一个用户用了它,就省下了一美元 的劳动,总有一天累积会有一亿用户用到它,它的价值就变成了一亿美元。 这样,哈特就启动了有史以来第一个文本电子化工程,他认为这项工作可以 跟十五世纪德国发明家古腾堡发明西方活字印刷术想媲美,便称之为“古腾堡工 程”(Project Gutenberg)。但其实哈特一开始并没有大张旗鼓地从事这项工作, 在整个七十年代,他只是每年利用年终假期输入一、两篇美国政治文献,一年以 后才有了第二个电子文本《美国权利法案》,第三年有了林肯总统的葛底斯堡演 说和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这时候最大的一项工作是在一九七五年输入美国 宪法全文。进入八十年代后,古腾堡工程有了志愿者加入,把精力转向了大部头: 《圣经》(詹姆斯王版)和莎士比亚全集。这两项工作持续了整整十年,到一九 八九年才告结束(当时只先发布了《圣经》)。进入一九九一年,古腾堡工程也 开始从事“轻”文学的输入,在一月份发布了第一部电子版小说《爱丽丝漫游奇 境》。这样,参考资料(比如《美国宪法》、圆周率的一百多万位数)、“重” 文学(比如莎士比亚全集)和“轻”文学就构成了古腾堡工程的三大块。进入九 十年代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输入大军,随着英文光学字符识别技术 (OCR)越来越普及,古腾堡工程的进展也就一年比一年快,九一年每月推出一 部,九二年每月推出两部,九三年每月推出四部……,到现在,是集中在每月月 底推出三十余部。古腾堡工程也演变成了一项许多人分工协作的庞大工程,有人 选题、有人输入、有人校对,现在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当教授的哈特还是它的领 导者,事实上该工程的运作经费大部分还是由他自己掏腰包的。哈特几年前曾经 宣布要在2001年完成一万部,但是到了现在仅完成了一千六百多部,看来是无法 完成既定目标了。但是也别小看了这一千六百多部,因为每一部基本都是一个大 部头,而不象中文电子文库那样把一篇文章也当成一本书。可以说,西方的经典 著作已差不多都被囊括进去。 哈特在规划古腾堡工程时,根据两个原则:普及性和普适性。普及性,是指 面向广大的读者,供一般人阅读、使用的,而不是供少数学者研究用的,所以在 输入时,对于版本的不同,并不注明(他们计划在以后出不同版本的莎士比亚全 集供研究、比较,看来也开始注重学术性,但还未真正去做)。普适性,则是要 让所有的--不仅是现在的,也包括未来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编辑程序都能 阅读、利用,所以一开始哈特就采用了纯文本的美国标准码(ASCII)输入。这 一点是非常有远见的。如果哈特一开始用的是七、八十年代的某个操作系统某个 编辑程序的特殊格式,到了今天恐怕就都失去了使用价值了。操作系统、编辑程 序会不断地更新,而纯文本却不会过时,哈特在七十年代的劳动在今天所有的计 算机用户仍能够利用。这两个原则,也值得今天的中文电子文库借鉴。当然,纯 文本的缺点是有时候没有办法百分之百地复制原文,比如原文中的斜体字、黑体 字和划线,在古腾堡工程的文本中一律以大写代替;如果夹杂有非拉丁字母,更 是无法直接表达了。古腾堡工程的人员自然知道这个不足,他们的目的也并不是 要忠实地表达原文,而是提供一个最近真的原材料,供别人进一步的修饰、加工 --当然一经修饰、加工,也就失去了普始性了。 古腾堡电子文本最初是通过BBS和软盘传播的,互联网兴起后,则通过FTP传 播,到了现在,虽然万维网已成主流,古腾堡工程因为仍然坚持使用纯文本而不 用高文本,主要还是通过FTP传播。他们的网站,只是起简单索引的作用(只能 根据作者、题目、题材等查询篇名,而无法对全文做主题检索),把读者引到其 他FTP站下载。并非为线上阅读而设。 与古腾堡工程针锋相对的是“巴特里比工程”(ProjectBartleby)。这个工 程由斯蒂芬·范·留文(Steven van Leeuwen)负责,本来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的一个项目,现在已独立出去。巴特里比是美国十九世纪的作家麦尔维尔(《白 鲸》的作者)一篇短篇小说《抄写员巴特里比》的主人公的名字。古腾堡工程自 命不凡以大发明家相比,巴特里比工程则谦卑地以抄写员自喻。巴特里比工程是 在万维网兴起后才出现的,一开始就以提供线上阅读为目的,因此使用的是高文 本,一部分是从已有的纯文本转化的,也有一部分是自己输入的。他们在一九九 六年推出的惠特曼《草叶集》,就被认为是第一部一开始就以高文本传播的电子 书。电子书胜过传统书之处,是便于检索,巴特里比网站也具有非常完善的全文 检索功能。对大部分用户来说,恐怕还不习惯在网上阅读大部头著作,因此巴特 里比网站的主要用途,其实是供查询英文名言名句的出处。全文检索要起作用, 全文首先要准确无误,巴特里比网站就号称对所有的收藏都经过了达到专业标准 的校对,绝无差错。但这样一来,工程的进展就大大减慢,到现在只有几十部英 语名著供利用,从数量上来说,难以跟古腾堡工程相比。当然,对一般读者来说, 这也足够了。 不管是古腾堡工程,还是巴特里比工程,或者是其他五花八门的英文电子文 本工程,都只能收入版权期已失效(作者死后五十年)的经典著作,当代的英文 文学著作,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大约是没法在网上读到了。哈特对国际版权公约把 版权期定得如此之长颇有微词(以前美国的版权期只是作品出版后的十四年), 如果他知道中文电子文库可以肆无忌惮地收存当代中文文学著作,一定是非常羡 慕的吧。 网站: 古腾堡工程主站点:http://www.promo.net/pg/ 巴特里比工程:http://www.bartleby.com/ 1999.4.17.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un Apr 18 07:43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HAA28602 for xys-friends-list; Sun, 18 Apr 1999 07:15:14 -0700 (PDT) Received: from mail.ttlc.net (mail.ttlc.net [208.130.9.4])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HAA28598 for <xys-friends@xys.org>; Sun, 18 Apr 1999 07:15:10 -0700 (PDT) From: yige@ttlc.net Received: from default [206.151.172.124] by mail.ttlc.net (SMTPD32-5.01) id A8F63D5009C; Sun, 18 Apr 1999 10:15:18 EDT Message-Id: <3.0.6.32.19990418101756.00796580@mail.ttlc.net> X-Sender: yige@mail.ttlc.net (Unverified)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6 (32) Date: Sun, 18 Apr 1999 10:17:56 +0000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可怜河狸成水獭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2240 Status: RO X-Status: 今天摸上网来读报(见附),为苯狸兄大为不平。特地写了 以下文章予以驳斥:-) --------------------------- 可怜河狸成水獭 ·亦歌· 今早上网来读报纸,发现四月十四日的《文汇报》上有条 “水獭“大闹”樱花节”的要闻。该文说: “著名的杰斐逊纪念堂边潮汐湖畔的14株樱花树遭到“不 明身份者”的破坏,其中6株倒伏,4株严重受损,恐难 以成活。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原来是潮汐湖中的几只水 獭在作祟,这些家伙专嗜樱花树根,总在夜间出来“啃 个痛快”……” 读完不仅纳闷:这水獭放着好好鱼虾不嗜,咋就会“专嗜 樱花树根”来了呢?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某些动物不得不修 正一下自己的食性也是有的,但会太离谱,不可能说是老虎捕 不到肉食,就改吃草了,或是啄木鸟找不到虫子,就改吃小鱼 虾了。这水獭是食肉科动物,天生爱吃鱼虾,有时牙齿发痒, 在樱花树上磨磨牙倒是有可能,但要说把整棵整棵的树都咬倒, 那也太过份了点。 为此我特意查了一下《华盛顿邮报》,果然发现有关新闻。 但原文说是杰斐逊纪念堂边潮汐湖畔的几只河狸又出来咬樱花 树了,有关人员费尽心机诱捕了几只后将其移居它乡,但尚有 逍遥法外者云云。这就对了,河狸不同于水獭,它是啮齿科动 物,专食树皮草根,是北美洲的常见的小动物。常常在夜间上 岸来啃食水边的树皮,有时为了修坝,也经常会选中水边某棵 大树将其咬倒在水中,以保持自己穴中水位。河狸和水獭是两 种绝然不同的动物。把河狸当成水獭,就象是把一位专门食素 的有道高僧当成了专爱吃蒜泥狗腿的酒肉和尚,荤素不清。 原作者将河狸(beaver)信手翻成水獭倒也罢了, 但该文上了《文汇报》后被广为转载,有碍水獭声名,故特此 予以正名。 --------------------------- (附) 1999年04月18日 水獭“大闹”樱花节 杨磊 赏花已经成了美国华盛顿市的重要旅游创收项目。不过在今年4月 的樱花节上,几只小小的水獭却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原来,樱花节 期间,华盛顿国家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发现,著名的杰斐逊纪念堂 边潮汐湖畔的14株樱花树遭到“不明身份者”的破坏,其中6株倒伏, 4株严重受损,恐难以成活。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原来是潮汐湖中的几 只水獭在作祟,这些家伙专嗜樱花树根,总在夜间出来“啃个痛快”。 于是,华盛顿国家公园管理处请来专门的诱捕公司前来捕捉水獭。 经过两天的努力,人们终于将一雌一雄两只水獭捕获并转到别处放生。 管理人员说,可能还有一只水獭正“逍遥法外”。(《文汇报》99. 4.14)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un Apr 18 21:30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VAA15244 for xys-friends-list; Sun, 18 Apr 1999 21:20:05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eb604.mail.yahoo.com (web604.mail.yahoo.com [128.11.68.168])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VAA15240 for <xys-friends@xys.org>; Sun, 18 Apr 1999 21:19:57 -0700 (PDT) Message-ID: <19990419041934.4966.rocketmail@web604.mail.yahoo.com> Received: from [207.211.186.171] by web604.mail.yahoo.com; Sun, 18 Apr 1999 21:19:34 PDT Date: Sun, 18 Apr 1999 21:19:34 -0700 (PDT) From: Ace Ou <er_ge@yahoo.com> Subject: Re: XYS-FRIENDS: 可怜河狸成水獭 To: xys-friends@xys.org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s-ascii Content-Length: 412 Status: RO X-Status: 《世界日报》译的也是水獭。 阿瑟 --- yige@ttlc.net wrote: > 今天摸上网来读报(见附),为苯狸兄大为不平。特地写了 > 以下文章予以驳斥:-) > --------------------------- > > 可怜河狸成水獭 > > ·亦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o You Yahoo!? Get your free @yahoo.com address at http://mail.yahoo.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un Apr 18 23:08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XAA17417 for xys-friends-list; Sun, 18 Apr 1999 23:02:22 -0700 (PDT) Received: from public.cta.cq.cn (public.cq.sc.cn [202.98.32.111] (may be forged))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XAA17413 for <xys-friends@xys.org>; Sun, 18 Apr 1999 23:02:16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h ([202.98.46.165]) by public.cta.cq.cn (Netscape Messaging Server 3.5) with SMTP id AABD79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19 Apr 1999 13:55:29 +0800 Message-Id: <2.2.32.19990419060130.006b1f44@163.net> X-Sender: tanglang@163.net X-Mailer: Windows Eudora Pro Version 2.2 (32)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Date: Mon, 19 Apr 1999 14:01:30 +08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tanglang <tanglang@163.net> Subject: XYS-FRIENDS: 家有小猫(1)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183 Status: RO X-Status: 最近一段时间,总是“叫话题太沉重”,:)俺来点轻松 的。:) 螳螂 ------------------------------------------- 家有小猫 (猫的来历) 十分不好意思,小猫是买来的。俺老琢磨着,用现成的老 话“拿钱请来的”是不是更合适。更让俺不好意思的是, 买猫的时候,俺不在现场。俺当时正在实验室“加班”, 在公家的电脑上打一个新搞来的游戏“半条命”。说到这 儿,俺愈发不好意思了。正打得起劲呢,电话铃响,说是 猫买回来了,赶紧回来看看。 回家后听老婆讲,偌大个花鸟市场只有一个散摊是卖小猫 的。原本是一对的,另一只毛色好,两眼颜色不同,被一 个摩登女郎买走了,买价八十。剩下这只,楚楚可怜到了 没精打采的地步,原主人只要四十,结果还价到三十就成 交了。 俺说:你给人家四十不就得了。 老婆翻了俺一白眼,没理俺。 (小猫的名字) 一家人坐在破沙发上,边看电视边给小猫起名字。俺说: “叫伊妹儿好了,俺一天差不多要接半百个伊妹儿。”儿 子抢过话头,说:“我要叫她送分题,我最喜欢送分题了。” 儿子最近考得不好,总是离一百差几分,尽管没拿到双百 我们对他还是按双百待遇,他自己还是有点不好意思,常 常摆出一付受之有愧,却之不恭的样子。 俺民主,俺儿子霸道。俺正琢磨着俺老这么民主会不会被 这小子忽略了俺一家之长的权威性呢,老婆喊到:“咪儿, 过来。”小猫“喵”了一声,很快地爬了过来。 咪儿的名字就这么定了。 (待续)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Mon Apr 19 04:24 PDT 1999 X-UIDL: 37b8580c9db10805f31a7c202444c02c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EAA23854 for xys-friends-list; Mon, 19 Apr 1999 04:13:17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5-33.funtv.com [206.19.103.33])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EAA23835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19 Apr 1999 04:13:10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19041123.00974614@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Mon, 19 Apr 1999 04:11:23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试看今日之诗坛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2159 Status: RO X-Status: 全国最有影响的青年诗歌刊物《诗歌报》近日将被迫停刊,该 刊既没有政治问题,也没有艺术水准低下、经营不善负债累累等问 题,是一家公认的经营情况良好、文学水准较高的诗歌刊物,被迫 停刊的原因是将和另一家经营不善的《大时代》刊物合并,目前此 事在文坛引起较大反响,舒婷、绿原、曾卓、欧阳江河等79位著名 诗人已联名致信安徽有关部门领导,呼吁支持该刊继续办下去。 《太原日报》在今年1月4日的第5版显著位置,发表了一篇题为 《诗刊》:你要堕落到几时的署名文章。《诗刊》编辑部认为,此文 已完全超出了正常的舆论批评范围,严重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遂向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太原日报》消除影响,赔理 道歉,并赔偿人民币50万元。 《诗刊》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高洪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说,《诗刊》创办已有40年,几代诗人都在这里发表过作品,几代编 辑为之付出心血,《诗刊》是诗人们的精神家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萌动初期,因经济转轨期的诸多因素,严肃文学刊物面临许多困难, 但出于对文学事业的责任心,《诗刊》的编辑们仍然兢兢业业,努力 办好每一期刊物。《诗刊》得到了广大诗人和评论家的支持,也被新 闻出版署评为“全国百家重点社科期刊”之一。 可是,《堕落》一文是如何评价《诗刊》呢?文中这样声称: “《诗刊》是这个时代最堕落的刊物之一。”“这是什么玩意儿!打 着中国作协主办的冠冕堂皇的旗号,冒充当代诗歌最权威的诗歌刊物, 济济一堂的编者也大多有高级职称,但这不能阻止诗刊办得越来越糟…… ”,文中认为《诗刊》是“老牛破车”,“腐朽”,“没落”文中甚 至公开辱骂“不知道《诗刊》操蛋到什么程度了。”等等。 高洪波说,为了把诗刊办得更好,使其走近广大读者,《诗刊》 在1998年在农村、工厂、学校、部队等不同的社会群体和诗歌读者和 爱好者当中,举行了一次读者调查活动,内容涉及23个方面,其中第 10项是“您最有印象的当代诗人请按喜爱或熟悉顺序写出5—10名”。 本来这是编辑部征求读者意见、了解读者爱好从而根据读者需要改进 刊物的最为正常的事情,但《堕落》一文对此大加指责和诽谤,偷换 概念,把“最有印象”“喜爱”这种表达读者意见的内容,变成了 “最具影响力”的刊物对于诗人成就判断,引申出“虚假”、“庸俗”、 “唬弄读者”、“蒙骗读者”的恶意结论。高洪波说,《太原日报》 发表的《堕落》一文,完全不顾事实,对《诗刊》进行了恶意中伤和 诽谤,对此,必须要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诗人的尊严和《诗刊》的名 誉。诗人一怒为尊严,此案已引起了社会关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 院4月8日已受理了此案。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Mon Apr 19 07:36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HAA27715 for xys-friends-list; Mon, 19 Apr 1999 07:15:53 -0700 (PDT) Received: from turing.mathworks.com (turing.mathworks.com [144.212.100.12])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HAA27711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19 Apr 1999 07:15:45 -0700 (PDT) Received: from madmax.mathworks.com (madmax.mathworks.com [144.212.95.21]) by turing.mathworks.com (8.8.5/8.8.5) with ESMTP id KAA17774; Mon, 19 Apr 1999 10:12:29 -0400 (EDT) Received: from localhost (zhiping@localhost) by madmax.mathworks.com (8.7.1/8.6.12-mathworks-client) with ESMTP id KAA04826; Mon, 19 Apr 1999 10:12:29 -0400 (EDT) Date: Mon, 19 Apr 1999 10:12:28 -0400 (EDT) From: Zhiping You <zhiping@mathworks.com> X-Sender: zhiping@madmax To: WebZine <webzine@tdkt.org> cc: XYS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Boston Marathon Message-ID: <Pine.SOL.4.10.9904191007430.2636-100000@madmax>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S-ASCII Content-Length: 287 Status: RO X-Status: Just found out that there will be two Chinese girls to run in today's Boston marathon. They have very good time record, 2h26 and 2h28. These are very competitive times. If you happen to to be on the route, watch for them, they should be among the first women crowd. ~{#-#-Mr>+S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Mon Apr 19 23:31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XAA17416 for xys-friends-list; Mon, 19 Apr 1999 23:12:59 -0700 (PDT) Received: from public.cta.cq.cn (public.cta.cq.cn [202.98.32.111])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XAA17412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19 Apr 1999 23:12:54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h ([202.98.46.236]) by public.cta.cq.cn (Netscape Messaging Server 3.5) with SMTP id AAB1B6A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20 Apr 1999 14:06:21 +0800 Message-Id: <2.2.32.19990420061223.00730ff4@163.net> X-Sender: tanglang@163.net X-Mailer: Windows Eudora Pro Version 2.2 (32)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Date: Tue, 20 Apr 1999 14:12:23 +08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tanglang <tanglang@163.net> Subject: XYS-FRIENDS: 俺家小猫(2)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933 Status: RO X-Status: (小猫的长相和卫生) 除了脑瓜顶上两缕不经意的淡墨,小猫通体雪白,毛色甚好。 俺常想,这猫八成有点来历,国内曾有篇文章,说到前苏联 的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脑门上的胎记其实就是欧洲的缩影,注 定了此人有碍或有助欧洲。俺家的猫呢,那两撇黑毛总不会 是白长的吧。 可小猫却没有天降大任于斯猫的感觉,连自己的毛色也是疏 于管理。她也洗脸,舔了前爪后一阵胡抹就算完事,却不管 内眼角下的两坨泪糊是否依然。流于形式的洗脸行为想必是 遗传所致,卫生习惯的有无则必定是后天培养的结果。 人猫对话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俺的想象,牢骚起来俺甚至会说: 俺还不如在电脑上养个猫呢,现成的程序多得是,还可以调 整难度。 说归说,做归做。俺们决定每周至少一次以强行的方式给猫 洗澡。之所以说强行,是因为俺看得出来,小猫是极不情愿 下水的,第一次洗澡时居然以排泄污物的恶劣方式加以抗议。 周复一周地洗下来,她也认了,但仍不把洗澡当做乐事,不 挣扎,亦不配合,活脱如晚明清初的儒们。 洗完澡后的猫,蜷缩于毛巾的包裹中,在电吹风的吹拂下, 眯着眼以忍受而不是享受的表情,呻叫,或者沉默。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ue Apr 20 00:37 PDT 1999 X-UIDL: 14922378f15afc2cf2a5adb6457c435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AAA19033 for xys-friends-list; Tue, 20 Apr 1999 00:23:48 -0700 (PDT) Received: from public.cta.cq.cn (public.cta.cq.cn [202.98.32.111])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AAA19029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20 Apr 1999 00:23:43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h ([202.98.46.131]) by public.cta.cq.cn (Netscape Messaging Server 3.5) with SMTP id AAA236D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20 Apr 1999 15:17:02 +0800 Message-Id: <2.2.32.19990420072305.00674b10@163.net> X-Sender: tanglang@163.net X-Mailer: Windows Eudora Pro Version 2.2 (32)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Date: Tue, 20 Apr 1999 15:23:05 +08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tanglang <tanglang@163.net> Subject: XYS-FRIENDS: fiction jie long?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020 Status: RO X-Status: 不止一个人在私下抱怨最近有点太冷清了,其实这是正常现象, 热闹一阵,必然清冷一阵。不过,热闹可以长,清冷则不必太 长。:) 不知大家有没有兴趣玩接龙?俺起个头吧。:) 螳螂 ---------------------------------------- 杀智别传 板栗陷坐在松软柔和的滩羊皮办公椅上,一动不动。 阳光透过百叶窗射在正墙的挂毯上,令挂毯上那堆 杂乱无章的线条更加怪异迷离。早已过了下班时间, 原本沸沸扬扬的办公楼一下子静了下来,静得如同 板栗茫然的眼睛。 板栗不想看什么,也看不到什么,挂毯就在他的正 前方,每个线条都在阳光最后一照里狰狞活跃,却 不再吸引板栗的注意,而以往,他总是要打量一番 的。 挂毯是小纹买回来的,他曾问过小纹挂毯上的图案 究竟是什么意思,小纹说:“总有一天您会知道的。” 板栗过去不知道,现在仍然不知道。 他也不想知道。 斜置于屋角的洞箫依然耀亮如侠客之剑。每当加班 晚久,脊背酸痛如殴,板栗总会一箫在手,令悠扬 万古的感怀弥漫于室。其乏可解,其乏难解。 “不要动公司的财务,不要动公司的女人。”商界 的戒律板栗何尝不知,可洞箫之蒙尘尚需轻试,而 且那是个满月清辉遍撒的夜晚。 剑可破门可伤人,箫亦可。剑也可伤己,箫呢? (接龙接龙)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ue Apr 20 03:38 PDT 1999 X-UIDL: bbf4de6e40687c12b487f529a4d60cb2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DAA22724 for xys-friends-list; Tue, 20 Apr 1999 03:28:36 -0700 (PDT) Received: from mx1.371.net ([202.102.249.7])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DAA22720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20 Apr 1999 03:28:32 -0700 (PDT) Message-Id: <199904201028.DAA22720@xys.org> Received: (fmail 4389 invoked from network); 20 Apr 1999 10:20:52 -0000 Received: from unknown (HELO zhs) (202.111.147.26) by 202.102.249.7 with SMTP; 20 Apr 1999 10:20:52 -0000 Date: Tue, 20 Apr 1999 18:6:14 +0800 From: 侠盗 <rebook@371.net> Reply-To: rebook@371.net To: "xys-friends@xys.org"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终于又上来了! X-mailer: FoxMail 2.1 [cn]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s-ascii" Content-Length: 86 Status: RO X-Status: 不知怎么回事,一个月前我突然被无情地开除出了新语丝邮件列表,费了好大的劲,终于又上来了.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ue Apr 20 02:04 PDT 1999 X-UIDL: 49d78b62d71c017dd085d1ee6a3405c5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BAA20857 for xys-friends-list; Tue, 20 Apr 1999 01:53:06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3-182.funtv.com [206.19.99.182])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BAA20852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20 Apr 1999 01:53:02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20015117.00b7a4cc@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Tue, 20 Apr 1999 01:51:17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可怜河狸成水獭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768 Status: RO X-Status: >虾了。这水獭是食肉科动物,天生爱吃鱼虾,有时牙齿发痒, 水獭是食肉目鼬科(黄鼠狼那一科)。 >逍遥法外者云云。这就对了,河狸不同于水獭,它是啮齿科动 >物,专食树皮草根,是北美洲的常见的小动物。常常在夜间上 河狸是啮齿目河狸科。 目要比科大一级,整个哺乳动物纲也不过分成二十一个目,把 河狸叫做水獭,相当于把老鼠(啮齿目)叫做猫(食肉目):-)。 谁让我学的是生物:-)。其实现在学生物的也很少有人懂这些了。 这些形态、分类都是中学时候自学的。 今天看《生活时报》,也看到一条奇怪的报道: “美国共有228所国立大学,其中147所为公立大学,81所为私立大学。” 美国联邦政府什么时候建了这么多国立大学,而且既然是国立的, 怎么还分公立、私立?脑袋正常的人一看就觉得大大地不通。我 想这也是从英文报道硬译过来的,原文大概是national,虽然有 “国立”的意思,但此处意思是“全国性”。 方舟子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ue Apr 20 08:24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IAA28459 for xys-friends-list; Tue, 20 Apr 1999 08:07:08 -0700 (PDT) Received: from chem.bu.edu (CHEM.BU.EDU [128.197.30.18])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IAA28455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20 Apr 1999 08:07:04 -0700 (PDT) Received: from radon.bu.edu (wxu@radon.bu.edu [128.197.30.16]) by chem.bu.edu ((8.8.8.buoit.v1.0)/8.8.8/(BU-W-10/08/98-v1.0)) with SMTP id LAA13604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20 Apr 1999 11:03:13 -0400 (EDT) Received: from localhost by radon.bu.edu (4.1) id AA29857; Tue, 20 Apr 99 11:05:58 EDT Date: Tue, 20 Apr 1999 11:05:58 -0400 (EDT) From: Wenrong Xu <wxu@chem.bu.edu> Reply-To: Wenrong Xu <wxu@chem.bu.edu>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8_IU_=So#_#_1<TB~} Message-Id: <Pine.SUN.3.96.990420105606.28439C-100000@radon.bu.edu>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S-ASCII Content-Length: 350 Status: RO X-Status: ~{V*5@Dc2;;a@4#,~} ~{H4R;V1TZ5H4}~} ~{J19bTZ9p;(MbP}W*#,~} ~{Aw8h=%F.=xP)wvQF:MFFKi~} ~{SPP)K<Dn#,SPP)9R;3~} ~{H4Lm2;BzG`Ll1L:#!#~} ~{FdJ5PD:N3"W_?*#,~} ~{DGTB9bH\>M5DR;F,~} ~{3i566OK.H%#,~} ~{WOfr6yN^<F;/=b!!?U~} ~{c0bjAK:@Bu!#~} ~{>Y1-Q{CwTBNJR;Iy8_4&2;J$:.~} ~{5M;XJW?4AwK.S3NR!!2;1d5DK<;3!#~} ~{LlIOHK<d!#~} ~{Kf2(#_#_TuC4?4TuC42;OsJ+#:#)~}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ue Apr 20 09:13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JAA29728 for xys-friends-list; Tue, 20 Apr 1999 09:01:42 -0700 (PDT) Received: from hotmail.com (law-f197.hotmail.com [209.185.130.107])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JAA29724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20 Apr 1999 09:01:38 -0700 (PDT) Received: (qmail 80588 invoked by uid 0); 20 Apr 1999 16:00:47 -0000 Message-ID: <19990420160047.80587.qmail@hotmail.com> Received: from 208.251.65.233 by www.hotmail.com with HTTP; Tue, 20 Apr 1999 09:00:45 PDT X-Originating-IP: [208.251.65.233] From: "aiguo ying" <echoying@hotmail.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送别两种 Date: Tue, 20 Apr 1999 09:00:45 PDT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ontent-Length: 3495 Status: RO X-Status: 送别两种 应帆 父亲冒着大热暑来帮我带东西回去。我是宿舍最后一个走的了, 他们留下的东西也被父亲和我清理了一遍,有价值的方便带走的几乎 全部打了包。三个编织袋,两个大箱子,还有一纸箱的书籍,看着就 犯起愁来。 自己有点破烂事情不能跟父亲一起走,更增加了难度。托运不行, 坐汽车搬上搬下也不妥当,只有邮寄了,又怕太贵。父亲说:“你别 管我怎么办,一路到家就是了。”我冷笑道:“爸,你别以为自己好 能啦,这么热的天,六大件......”父亲坐在杂乱的宿舍里抽烟,瘦 而且黑,他的头发这些年谢得越发利害了,眼睛里也没有了光泽---- 人怎么说老就老了呢?真的有点不信这就是当年胖胖的,红光满面的, 谈笑风生的父亲了,那个让我走到同学面前带着几分自豪的父亲了, 那个让我可以交托一切事宜的父亲。我真的不放心他一个人带许多行 李走了。于是到底跑到邮局去,打听了价钱等等,还是可以接受,于 是把五大件邮回去。只新买的大箱子让父亲随身带。 晚上去亲戚家吃饭,要买点礼物,自己做主买了一条黄山烟,父 亲心疼两句,却也没多说。一路的士到东市区,父亲坐在后面,说: 怎么变这么远了......邮寄包裹,买东西,打的,父亲只是配角,所 有的钱从我手中出去,和八年前正好倒了过个儿,父亲有些坦然又有 些不自在的神情让我心酸。 八年前,父亲身体很好,送我来科大,一路上父亲打听走法,到 了学校帮我办入学手续,买菜票,整理床铺......我只是提着包默默 地跟着他,是一切事宜中忙碌着的父亲的配角。 还记得那一早送父亲回去。早晨六点的汽车,父亲四点多从住宿 的一号楼过来,叫醒三号楼三单元楼下的大爷,到349门口,敲了许久 的门,我才醒过来。手忙脚乱地洗漱,父亲一边吃前晚备好的早餐, 一边说我睡得怎么这么实沉。两个下楼,又叫开了大门,黄山路冷冷 清清,秋天早晨的凉意至今尤可感觉。一路走到金寨路,五点多了, 天将将亮,父亲等到首班中巴,说:“这个贵点。大公共汽车还没来 呢,就坐这个去车站了。你别去车站了,花钱又费事......有什么事 情写信来家;再给你50块钱吧,我上了车就不用钱了......”父亲就 那样上车,中巴起动时,爷儿俩挥挥手,自己忽然要哭起来。我一个 人留在了这陌生的城市,开始新的生活。 新生活也成了旧生活,留这儿的人也成了要走的。我从十八岁的 少年成长为二十六岁的青年,父亲呢,在这八年里生了四次不同的病, 两次开刀,都是脑和腰间的要害部位。从四十出头的灿烂中年一下子 过度到疾病缠身的半百,身心俱疲,和命运与衰老顽强无奈地抗争。 父亲最常说的话已经是:“如果我身体好,五十二岁算什么......” 昨早送父亲先回去,叫了的士进来拉箱子,到长途车站,给父亲 买了去南京的凯斯鲍尔车票,领他去候车室坐着,自己又给他买水和 茶叶蛋(因为生病,他已经不能随心所欲地吃各种食品)。看父亲有些 拘谨地喝水剥蛋壳,忽然又有些酸楚起来。上车,帮他把大箱子放好, 又跟上去告诉他怎么调节上方的风口,下来,又上去给他钱,说“万 一路上不够怎么办”;下来,又想上去告诉他这车上有厕所的,却最 终没有。站在那边,看车起动开出,叹了口气。父亲,真的老了,要 我这样地去看顾了。 一个人回来收拾残局找另外的栖身之处,晚上在实验室等父亲的 电话。九点不到,父亲就打过来了,说平安到家的话,闲问了两句, 挂了电话,长长舒了口气。 1998.7.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t Free Email and Do More On The Web. Visit http://www.msn.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ue Apr 20 09:38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JAA00194 for xys-friends-list; Tue, 20 Apr 1999 09:23:08 -0700 (PDT) Received: from hotmail.com (law-f174.hotmail.com [209.185.131.237])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JAA00190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20 Apr 1999 09:22:21 -0700 (PDT) Received: (qmail 53646 invoked by uid 0); 20 Apr 1999 16:21:20 -0000 Message-ID: <19990420162120.53645.qmail@hotmail.com> Received: from 208.251.65.233 by www.hotmail.com with HTTP; Tue, 20 Apr 1999 09:21:19 PDT X-Originating-IP: [208.251.65.233] From: "aiguo ying" <echoying@hotmail.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旧作二首 Date: Tue, 20 Apr 1999 09:21:19 PDT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ontent-Length: 1305 Status: RO X-Status: 既是冷清,就来凑热闹,:). 故 事 记得 那年 我开始爱你 却不敢说 也许 今天 我还在爱你 已不能说 此夜微雨 你该穿着什么样的衣裳 撑着什么颜色的伞 焦急地俳徊在 长着美丽的残荷的 池 边 雪从北方飘来 (十二月。寒冷。 雪从北方飘来。) 焚烧的生命和幻象啊 在我抚额锁眉的恍惚里 重现 漆黑的温暖和忧郁 竟然错误了 我的整个青春 而当你 在北方的寒流 北方的风中 裹紧你的风衣 或者 摘去你的眼镜 是否 会用你莫名的忧愁 再次 痛我 这千里之外 一根根敏感的神经 (啊 雪从北方飘来) 93.1.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t Free Email and Do More On The Web. Visit http://www.msn.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ue Apr 20 09:42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JAA00432 for xys-friends-list; Tue, 20 Apr 1999 09:29:19 -0700 (PDT) Received: from hotmail.com (law-f70.hotmail.com [209.185.131.133])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JAA00428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20 Apr 1999 09:29:16 -0700 (PDT) Received: (qmail 78199 invoked by uid 0); 20 Apr 1999 16:28:14 -0000 Message-ID: <19990420162814.78198.qmail@hotmail.com> Received: from 208.251.65.233 by www.hotmail.com with HTTP; Tue, 20 Apr 1999 09:28:12 PDT X-Originating-IP: [208.251.65.233] From: "aiguo ying" <echoying@hotmail.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两个男孩 Date: Tue, 20 Apr 1999 09:28:12 PDT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ontent-Length: 4313 Status: RO X-Status: 两个男孩(1) 文章也许永远是写给陌生人的。 认识这男孩的时候是考托福的时候,他还是大二的学生,每天晚上要去 自习的吧;坐在那儿还会不安份地摆动他的身体,把我的东西从桌子上震了 下来,也许是一枝铅笔吧。然后他脸红地回头俯身替我捡起来。我们的桌上 都放着随身听,也许还听着同样的欢乐调频节目。我记得自己很老成地应付 了他郝颜而说的“对不起”。 后来发现他居然就住在我们楼层的另一个单元,就是我们我们系的大二 学生了。常常见面了,常常是在打水吃饭上楼下楼的过程中,发现人群中有 一双眼睛隔着镜片在看自己,待我装作无意地回看去,他会笑起来,那有些 害羞有些得意的笑容。长的还算好看的小孩(算起来,我至少长他六岁,若 想想我上大学时候他才初一,觉得叫他小孩是理所当然了),清瘦的修长的 , 戴着眼镜,背着包在肩头,常常地耳朵里塞着耳机...... 居然喜欢上这样的人这样的相逢了。甚至有几回我想开口和他讲话,却 最终什么也没有说出口。一如既往地相逢着微笑着好奇着。也有时候想断然 地转了身,不要在意那样的笑容,孩子气的诡秘。还是一如既往地相逢着微 笑着好奇着。竟渐渐地成了一样心事是的,怕着再相逢,怕着不再相逢。 于是就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点毛病,为这人群里陌生男孩好奇的眼光。春 天到了,因为一些事情快乐着忙碌着,生活也不那么规律的样子,于是好一 阵子没有见面的了。那天在楼梯口忽然狭路相逢,不禁停留下来,多看了会 , 彼此都笑了。还是没有说话。 忙论文忙毕业,男孩忙着考试。最后一回看见他是和同学出去吃饭,还 是在楼梯上,一上一下。瞥他一眼的时候,正和同学说着离别之类的话题, 他在我眼角里微笑着。下了几级,回头看去,男孩也在那儿怔怔地望着。想 笑,终于没有笑出来。 再后来借住在他同学的宿舍,问他打听这么这么长相的男孩,两个人却 无论如何弄不清爽男孩的名字。自己也就淡淡笑着作罢了。只是偶尔独自走 过那走了四年的楼阶时会想起那陌生不知名的男孩和他好奇、友善而年轻的 眼神,不知所措嘴角会浮现笑意。 其实,许多许多的温情竟是这样地感动我的。就象自己把文章写给这陌 生的新鲜男孩,而他也许永远不会读到不会知道这是我的文字。 两个男孩(2) 第一回注意贾龙是他才入校时候,他戴着一顶维族人的帽子, 在楼下笑着,同时摆着各种舞蹈的姿势,大概是维族的舞蹈吧。觉 得可笑而可爱的男生。 渐渐知道他们是什么新疆大专班的,就住在我们宿舍楼最边上 的大房间里面。贾龙时常唱着歌儿从我们门口经过,并没有什么来 往。 后来小徐出大头买了洗衣机,正好冬天来了,洗衣机就特别紧 俏。那时候水房没有专门的洗衣机插座,我们从宿舍拉线出去洗衣 服。深秋的时候,许多熟悉不熟悉的同楼层的人常来跟我们要电借 用洗衣机。 贾龙就是这样走进我们宿舍的,我客气地给他接了电,神情有 些儿冷淡。再见面的时候,就开始点头微笑的招呼了。有一回我问 他“几岁了”,他夸张地跟我犯急;我笑起来,问他什么名字,于 是他告诉我他叫“贾龙”,为“假龙真虫”又开了一阵玩笑。很好 玩的男孩。 对他们一班的人,我们因着“身份”的差别很少接触,而且偶 尔议论起来也多有微辞,比如冬天早上想睡懒觉时候他们在楼道里 穿着旱冰鞋溜过来溜过去地吵死人,比如听说他们在黄山路或者梅 山路上鬼混的事情,还有深夜里他们酗酒回来在宿舍里哭闹在水房 里到处呕吐......也常常看见贾龙穿成小帅哥的样子,又有点忧郁 又有点满不在乎地走过门前,走在黄山路或者三十三中门口的路上, 看见我时,白净的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意。 因为洗衣机的普及等等,我们之间再没有其他直接的接触,一 直勉强算作淡淡的点头之交。有时候要把他和那些吵闹的、鬼混的 酗酒的人联系在一起,却硬是摇头不让自己去想,心说:他就是那 个白净修长俊俏的新疆少年了,和气而清新。 还记得那次出长差回来时,他看见我很关切的神情。还有一年 放假回来,两个人说假期的事情,他说呆在家里不想回学校了,路 远学校又没意思,我看着他,仿佛看着一个中学生。夏天有一回他 脱光了在水房洗澡,看见我害羞地笑。真的还象个孩子。 我们买了爱多会生气的时候,贾龙有时会坐在那儿看片子,我 去了就问他些话,他看过很多录像的样子。 七月九号那天,在楼道里碰见,贾龙说:“我今天回家!”彼 此笑着握了握手,这样的算是再见了。 贾龙从来没问过我的名字。我于是怀疑自己的判断,因他这样 晓得随缘和相交如水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t Free Email and Do More On The Web. Visit http://www.msn.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ue Apr 20 16:00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PAA07549 for xys-friends-list; Tue, 20 Apr 1999 15:48:42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2-123.funtv.com [206.19.99.123])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PAA07544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20 Apr 1999 15:48:37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20154651.00a108f4@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Tue, 20 Apr 1999 15:46:51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互联网中的莎士比亚--网站评点之五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4506 Status: RO X-Status: 互联网中的莎士比亚 --网站评点之五 ·方舟子· 公历的这个千年眼看就要结束了,各国的各种机构纷纷给一千年来的伟人排 座次,在这些排列中,莎士比亚都给排在了前面。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名 单中,干脆把莎士比亚排在了第一位,超过了同属英国人的牛顿、达尔文,令一 些英国科学家很是不满。正是在这种千年末的怀旧情绪中,《热恋中的莎士比亚》 (国内媒体意译为《莎翁情史》大大的不妥,当时年纪轻轻的莎士比亚固然算不 上“翁”,短暂的一段罗曼司也称不上“情史”)这一部在我看来不论是从艺术 的角度还是从商业的角度都非常平庸的作品才战胜了被许多评论家认为代表着商 业电影的未来的《拯救大兵莱恩》,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而它的一样平庸 的女主演才让非凡的斯特里普再次空手而归。 《热恋中的莎士比亚》终将象许许多多奥斯卡获奖影片一样昙花一现,恐怕 过不了几年就不会有多少人还能记得它。但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却将与人类文明共 存亡。莎士比亚曾经在一首著名的十四行诗中大言不惭地宣布:“只要人类还能 呼吸,眼睛还能看清;此诗就将存留,并赐予你生命。”事实上对他倾慕的这位 “你”究竟是男是女在现在都搞不清楚了,更不必说其生命,但是这首诗看样子 的确要垂之不朽。它就属于最早被送上了互联网的诗之一。在八十年代,当“古 腾堡工程”开始计划输入大部头著作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莎士比亚全集。在1993 年年底,万维网还处于萌芽状态,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位网络技术人员就 开始建第一个莎士比亚站点了。在现在,莎士比亚想必是所有作家诗人中在互联 网上最为风光的一个,英文雅虎所列的以莎士比亚为主题的网站就有近两百个, 有关的网站不计其数。这些网站,有学术性的,有普及性的,有商业性的,有趣 味性的,五花八门,令人无所适从。于是就有了几个网站是专门来评价这些莎士 比亚网络资源的,为上网者提供指导,其中最受好评的是“威廉·莎士比亚先生 和互联网”。这个网站把莎士比亚网上资源分为“著作”、“生平”、“演出”、 “评论”、“教学”几大类,从学术的角度一一加以介绍、评点,是一个很好的 指南。但是因为它试图把网上有关莎士比亚的资源都搜罗进去,非常地庞杂,恐 怕只有莎士比亚的狂热爱好者才会逐条阅读,而它的检索引擎又只是一个摆设。 而且,因为涉及的网站太多,尽管主持人定期对其更新,仍有许多链接已经失效。 其实对于一般读者来说,他们需要的不过是能够在网上读到莎士比亚全集并 能对其进行检索。前面提到的MIT莎士比亚网站,虽然自1996年起就未更新,但 仍然是网上阅读莎士比亚全集的最好去处。它的最大优点,是对文中的古英语词 汇都有链接,可以随时查询解释,为其他莎士比亚全集网站所无。但是它的全文 检索引擎非常糟糕,查到的结果往往无法阅读。Dmax的莎士比亚全集网站的内容 是镜射MIT的(只不过没了文中的古英语注解),但是却改进了其检索引擎。把 这两个网站结合起来,就可以满足在网上阅读莎士比亚的需要了。许多网站推荐 的澳大利亚“大诗人的著作”(Works of the Bard。Bard的原义为诗人,大写 时特指莎士比亚)并不好,根据我的经验,它的检索速度非常慢,而且不可靠。 对古英语一无所知,看不了莎士比亚原著怎么办呢?可以先去上一堂“莎士 比亚101”(101是美国大学入门课程的代号)。这个网站对古英语语法、词汇做 了简略的介绍,有一个莎士比亚词汇表,并举例指导初学者该如何阅读莎士比亚 戏剧。如果意犹未尽,还可以到“高中生学爱莎士比亚”进一步深造。这个网站 虽然是面向美国高中生的,但收集了相当丰富的莎士比亚入门资料,非常生动, 也有一定的深度,对一般的初学者都适用。不过,为了吸引中学生,未免搞得过 于花哨,影响了下载速度,也不一定跟各种版本的浏览器兼容。 有些读者可能对阅读莎士比亚原著兴趣不大,那也不妨去看看《莎士比亚故 事集》。这是上个世纪兰布夫妇根据二十出莎士比亚戏剧改写的故事,原先是作 为儿童读物的,现在则成了学习英文的读物,相信许多人当初学英文时都或多或 少读过它。这个故事集也已被全文搬上了网。 不懂英文吗?或者看到英文就烦?可惜现在还没有一个上得了台面的莎士比 亚中文网站。台湾世界书局的“读书天地--莎士比亚”是我知道的唯一以莎士 比亚为主题的中文网页,但是其目的是要推销他们出版的相关图书,内容实在是 非常简陋的,只有莎士比亚的生平和各部作品的简介。其中有一页刊载了《莎士 比亚全集》中文本译者朱生豪的年谱,应该算是它最有价值的部分了。但是我们 只要想想,号称中国的莎士比亚的关汉卿、汤显祖连个这样的简陋网页都没有, 也就没什么可以抱怨的了。 网站: 电影《热恋中的莎士比亚》: http://www.miramax1998.com/shakespeareinlov/ 威廉·莎士比亚先生和互联网: http://daphne.palomar.edu/shakespeare/default.htm MIT莎士比亚全集: http://www-tech.mit.edu/Shakespeare/works.html Dmax莎士比亚全集: http://www.dmax.com/Shakespeare/ 大诗人的著作: http://www.gh.cs.su.oz.au/~matty/Shakespeare/Shakespeare.html 莎士比亚101: http://www.ulen.com/shakespeare/students/guide/ 高中生学爱莎士比亚: http://library.advanced.org/19539/front.htm 莎士比亚故事集: http://daphne.palomar.edu/shakespeare/lambtales/LAMBTALE.HTM 读书天地--莎士比亚: http://www.worldbook.com.tw/talk/shake/shake.html 1999.4.20.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ue Apr 20 22:05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VAA15169 for xys-friends-list; Tue, 20 Apr 1999 21:52:21 -0700 (PDT) Received: from mail.hnisi.com.cn ([202.96.151.97])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VAA15164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20 Apr 1999 21:51:56 -0700 (PDT) From: huye@hnisi.com.cn Received: by mail.hnisi.com.cn(Lotus SMTP MTA SMTP v4.6 (462.2 9-3-1997)) id 4825675A.001B2CB2 ; Wed, 21 Apr 1999 12:56:49 +0800 X-Lotus-FromDomain: NOTES To: xys-friends@xys.org Message-ID: <C8256758.00344094.00@mail.hnisi.com.cn> Date: Wed, 21 Apr 1999 13:00:49 +0900 Subject: XYS-FRIENDS: 《桑菲尔德》,纽约嗅事(1)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3634 Status: RO X-Status: 《拉里.桑德斯节目》是有线电视HBO的热门节目,玩的是真真假假 虚虚实实,折射着电视和好赖物文化。节目的主角是脱口秀访谈节目主 持人,他的节目是请明星来聊天。所以,《拉里.桑德斯节目》是关于电视 节目的电视节目。主角跟他们在节目中的关系种种,闹不清假戏真做, 还是真戏假演,在真实和虚构之间虚张声势,由此笑料百出。这个节目 反映着好赖物在大众生活中的已然分不清真假的存在。至于《桑菲尔德》, 该算关于什么呢?通常的说法是,它什么也不关于(关于nothing)。可 是,就是这部什么也不关于的喜剧,一直是近年来美国情景喜剧之王, 收视率连年最高。 主角的背景是:Jerry,stand-up喜剧演员(在喜剧俱乐部讲笑话, 相当于中国的单口相声),主宰纽约上西区的一室一厅公寓里。伊琳, 他的前女友,得理不饶人,伶牙利齿(自称IQ145)的人精---可是挑男 友上没一回对的;虽然与Jerry早在情场上分手,但成了终日往来,无 话不谈的哥们儿(因为跟女人交不了朋友)。奎摩,住Jerry对面,行 为怪诞,完全不合逻辑,是一天一个发财怪点子,但至今没发财的家伙。 乔治,他们的朋友,集男人坏毛病大成的秃顶,矮胖小男人。这4个人 整天缥在一起,因为他们都老大不小了,却都单身,都是失败者(loser), 都有不少小奸小坏,都神经兮兮,神神叨叨,冷嘲热讽,没心没肺,整 个世界都同他们作对。他们互相虽然也有不少过节,尤其伊琳和乔治整 天斗嘴,可倒是“爱恨交加”,忠心耿耿地整天混在一起,而且不用敲 门就能长驱直入Jerry的公寓---剧集的中心场所,或者在街角小店说长 道短。 《桑菲尔德》与...都不是《我爱露西》和《玛丽》时代的甜哥蜜 姐儿,而是毛病特多的一类人物。有人说,这反映了90年代电视观众的 复杂口味---要知道,这是一个接受了有缺点的总统的时代。 也是经济的稳定使得人们有工夫对自己肚肌眼大看特看的时代--- 《桑菲尔德》就是肚肌眼文化,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我爱露西》反 映着50年代美国文化中家庭的地位,而《桑菲尔德》也很饮食男女,可 是非关家庭---主人公的父母一出场就是麻烦,笑话。在受观众欢迎程 度上唯一能与《桑菲尔德》相提并论的喜剧《M*A*S*H》是70年代的走红 剧,它有道德关怀,可是《桑菲尔德》则是绝对的“爱谁谁”,什么也 不在乎。90年代,不是60年代那种政治动荡的年代,没有什么政治激情。 可林吨在政绩上经济搞的好,其他没有什么大动作(唯一的一次医疗改 革还彻底失败),倒是被花边新闻搞得鸡飞狗跳----是《桑菲尔德》界 定了时代,还是时代界定了《桑菲尔德》?说它什么也不关于,它恰恰 是关于这个时代的个人,它无疑触动了这个时代的神经(90年代的走红 剧集是《ER》,它也非关政治,而是关心人,树立的是救死扶伤,人道 主义的医生、护士---该算是这个时代的时代英雄,但在个人生活中,他 们也有普通人的种种)。 电视台的头头们在最开始时担心《桑费尔德》太纽约(笑话都是从 纽约日常生活得来),太犹太人(创意主角都是犹太人),在1989年初 播时也并不特别显眼,谁也没想到它的今天。因为它跟当时的情景喜剧 都大不一样。它是夸张了纽约城市生活的种种荒谬和人际关系的疏离, 可以说跟无敌。爱论有点关系,但是无敌。爱论有文化关照。《桑菲尔 德》讲更庸常之辈,悲切彻底电视化,不求思考,也没有寓教于乐,但 求纯粹喜剧效果。它拿荒谬小事开玩笑,从男女约会,到看病求医;从 堵车撞车,到吃饭看电影;从找工作,到性生活;无所不谈,无所不讲, 把人人都熟悉的生活琐事用喜剧夸张表现。----你有麻烦,《桑菲尔德》 里的人比你的麻烦绝对更邪乎,或者,你的遭遇,可以用快成“桑菲尔 德”了来形容---《桑菲尔德》四人帮,成了纽约客的“电视自我”。乔 治永远有个恶上司,伊琳永远找不到对头的男朋友,奎摩永远跌跌撞撞... 《桑菲尔德》也对什么都嘲笑:奎摩跑到CK时装的办公室抗议其香水偷 了他的想法,却被CK相中要他当CK内裤模特(奎摩的形象和CK要多南辕 北辙就多南辕北辙)。乔治有“婚姻恐惧症”,因为看惯了他父母为一 条面包吵架之类,特怕过他父母那样的生活,后来不知怎么还是陷入了 未婚妻的罗网,但她寄发婚礼请柬时,舔了信封上的化学品中毒死了, 让乔治大大松了口气。伊琳的不知第几个约会对象一听某几首流行歌曲 就要沉浸不已,这就罢了,还不与人分享,连接吻都要停下来,一人在 那沉浸一番---伊琳本是连爱看《英伦情人》的男友都不能忍受的人,这 关系当然又是以分手告终。 作者:娜斯 泥4.21输入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ue Apr 20 22:39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WAA15976 for xys-friends-list; Tue, 20 Apr 1999 22:27:44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ww.hec-china.com ([202.97.245.115])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WAA15972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20 Apr 1999 22:27:27 -0700 (PDT) Received: from fw.hec-china.com (fw.hec-china.com [202.97.245.113]) by www.hec-china.com (950413.SGI.8.6.12/950213.SGI.AUTOCF) via SMTP id KAA01238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20 Apr 1999 10:28:19 -0700 Received: from k370-2.hec-china.com by fw.hec-china.com via smtpd (for www.hec-china.com [202.97.245.115]) with SMTP; 21 Apr 1999 05:40:27 UT Received: from jccb4 ([10.1.18.26]) by k370-2.hec-china.com (Netscape Messaging Server 3.01) with SMTP id AAA18939 for <xys-friends@xys.org>; Wed, 21 Apr 1999 13:25:13 +0800 Message-ID: <00d301be8bb7$8cd507c0$1a12010a@jccb4> From: "jccb4" <jccb4@hec-china.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gb2312?B?u9i4tDogWFlTLUZSSUVORFM6IGZpY3Rpb24gamllIGxvbmc/?= Date: Wed, 21 Apr 1999 13:26:46 +0800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Priority: 3 X-MSMail-Priority: Normal X-Mailer: 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 5.00.0518.4 X-MimeOLE: Produced By Microsoft MimeOLE V5.00.0518.4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4454 Status: RO X-Status: 这个接龙很好玩,我也来玩玩——肖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纹一怔,急忙对螳螂使了个眼色,意思是叫螳螂躲到浴室去, 可是螳螂反倒沉着地拉开了门:“谁呀?” 一个妖艳的女子站在门口,一手拎着皮包,一手拨弄着长发:“不 请我进来吗?” “请进,请进!”虽然不认识这个人,螳螂还是把她往屋里让。漂 亮 的女人又怎么可以站在门外呢? 小纹看见是个女人,松了一口气,可是见螳螂热情的把她让到屋 里, 不由怒火中烧,面上却不动声色:“你是螳螂公司的同事吧,长的 好 漂亮呀!” 螳螂连忙道:“小纹,你别误会,我可是从未见过她!” “呦,夫人好大的醋劲儿呀!我与二位也是初见——我是来推销的 !” “推销?推什么?”小纹不信。 那女人拉开皮包,举出了一把明晃晃的菜刀来,顿时把屋里的二人 吓 得往后直退:“你想干什么?打劫怎么的?” “嘻嘻,你们误会了,我是推销菜刀的。” “你这么靓的小姐竟然推销这么亮的菜刀?” “难道不可以吗?” “我们家里已经有菜刀了。”小纹见那女人真是推销的,放下了 心,冷冷 的拒绝道。 “我这把刀好,它有很多功能...” “去去,我们没空儿理你!”小纹推了她一把。 “不买就算了——可是你可以借洗手间一用吗?我想补补妆,然后 就走。” “没关系,小姐请。”螳螂道。 五分钟后,那个女人朝螳螂挥着手,走出了这间房子。 夜色正浓,但是路上往来的车辆却一点不比日里少。一阵微风飘 过,一 张五元面值的钞票不知从哪里滚到那个女人的脚下。但是那个女人 却毫不 犹豫的从上面踩了过去——五分钟后,一个乞丐高兴的拣起了那五 元钱。 那个女人走到一个路口,掏出手提电话,按了几个号码:“板栗先 生, 他们果然在那里,还有,忘情水的配方我也搞到了。” 99.4.21 x.m -----Original Message----- 发件人: Banly Zhang <banly@xys.org> 收件人: <xys-friends@xys.org> 日期: 1999年4月21日 0:01 主题: Re: XYS-FRIENDS: fiction jie long? >板栗的公司挤在闹市的一个边缘角落,周围高楼林立,在左前方 >是一座6星级酒店,从该酒店8888号房的窗口往下看,刚好可以从 >没有挂上窗帘的窗口看进板栗的办公室。但是此刻,螳螂并没有 >象以往那样站在窗口,而是懒懒躺在水床上,左手食中两指夹着 >一根硕大的雪茄,使左手看起来总是在摆着一个矫情的“V”字。 >而他的右手看来很忙,穿梭在小纹的头发和床头柜上的那杯酒之 间。 > >小纹猫似地趴在螳螂身侧,闭着眼,突然问道:“你真的确定那个 >老不死已经上当了吗?” > >螳螂得意一笑:“我亲手调配的药好象从来都没有让我失望过,只 要 >你确定他已经喝下了那杯混有‘忘情水’的酒,那么,我们就安心 等 >着看好戏吧。” > >小纹满面倾慕:“螳螂大哥,你真厉害!” > >螳螂闭起眼睛陶醉了一番,右手离开小纹的头,拿起那杯好象永远 喝 >不完的酒抿了一下:“啊……,俗人无知,只知道伟哥的厉害,如 果 >我把这酒中的‘伟爷’秘方公开出去,他们才会知道什么样的爽才 是 >真正的爽。” > >小纹翻了一下眼:“自私鬼!如果你这自顾自己爽的‘伟爷’能够 畅销, >我看你非得被天底下所有的女人恨死不可。” > >“呵呵,不自私那还叫人吗?”螳螂笑笑,“别急,再过几天,我 可能 >良心发现就发明一种‘伟奶’出来,不就平衡了?” > >天色不知不觉中暗了下来,螳螂从床上起来,伸一个懒腰,慢慢走 向窗边, >窗外一片模糊,只有几个窗格开始有灯光透出,象灰色大衣上的几 点头皮 >屑。 > >螳螂喃喃地自语:“真是病入膏肓的城市。”他望向板栗的办公 室, >发现那个窗户周围都有灯光透出,只有板栗的办公室那个窗口是灰 暗的, >象一块牛皮癣。 > >螳螂有点纳闷地说道:“喂,你不是说板栗今天会留在办公室 >里加班呢?现在怎么好象不在?” > >小纹还没有回答,门铃突然响了起来。 > >======= ◇ 笨狸 ◇ ====== > http://banly.yeah.net/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anglang <tanglang@163.net> >To: <xys-friends@xys.org> >Sent: Tuesday, April 20, 1999 3:23 PM >Subject: XYS-FRIENDS: fiction jie long? > > >> 不止一个人在私下抱怨最近有点太冷清了,其实这是正常现象, >> 热闹一阵,必然清冷一阵。不过,热闹可以长,清冷则不必太 >> 长。:) >> >> 不知大家有没有兴趣玩接龙?俺起个头吧。:) >> >> 螳螂 >> ---------------------------------------- >> >> 杀智别传 >> >> 板栗陷坐在松软柔和的滩羊皮办公椅上,一动不动。 >> 阳光透过百叶窗射在正墙的挂毯上,令挂毯上那堆 >> 杂乱无章的线条更加怪异迷离。早已过了下班时间, >> 原本沸沸扬扬的办公楼一下子静了下来,静得如同 >> 板栗茫然的眼睛。 >> >> 板栗不想看什么,也看不到什么,挂毯就在他的正 >> 前方,每个线条都在阳光最后一照里狰狞活跃,却 >> 不再吸引板栗的注意,而以往,他总是要打量一番 >> 的。 >> >> 挂毯是小纹买回来的,他曾问过小纹挂毯上的图案 >> 究竟是什么意思,小纹说:“总有一天您会知道的。” >> 板栗过去不知道,现在仍然不知道。 >> >> 他也不想知道。 >> >> 斜置于屋角的洞箫依然耀亮如侠客之剑。每当加班 >> 晚久,脊背酸痛如殴,板栗总会一箫在手,令悠扬 >> 万古的感怀弥漫于室。其乏可解,其乏难解。 >> >> “不要动公司的财务,不要动公司的女人。”商界 >> 的戒律板栗何尝不知,可洞箫之蒙尘尚需轻试,而 >> 且那是个满月清辉遍撒的夜晚。 >> >> 剑可破门可伤人,箫亦可。剑也可伤己,箫呢? >> >> (接龙接龙) >> >> > >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ue Apr 20 22:43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WAA15937 for xys-friends-list; Tue, 20 Apr 1999 22:26:04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ww.hec-china.com ([202.97.245.115])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WAA15932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20 Apr 1999 22:25:57 -0700 (PDT) Received: from fw.hec-china.com (fw.hec-china.com [202.97.245.113]) by www.hec-china.com (950413.SGI.8.6.12/950213.SGI.AUTOCF) via SMTP id KAA01234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20 Apr 1999 10:26:50 -0700 Received: from k370-2.hec-china.com by fw.hec-china.com via smtpd (for www.hec-china.com [202.97.245.115]) with SMTP; 21 Apr 1999 05:38:58 UT Received: from jccb4 ([10.1.18.26]) by k370-2.hec-china.com (Netscape Messaging Server 3.01) with SMTP id AAA18894 for <xys-friends@xys.org>; Wed, 21 Apr 1999 13:23:44 +0800 Message-ID: <00b001be8bb7$57b1d1e0$1a12010a@jccb4> From: "jccb4" <jccb4@hec-china.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gb2312?B?tsHK6bHKvMc=?= Date: Wed, 21 Apr 1999 13:25:12 +0800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Priority: 3 X-MSMail-Priority: Normal X-Mailer: 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 5.00.0518.4 X-MimeOLE: Produced By Microsoft MimeOLE V5.00.0518.4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3605 Status: RO X-Status: 《现代美国小说史》 王长荣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92年4 月初版,96年7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17元 98年9 月19日购 1989年以前,从没有想过买美国小说史,但89年有了这个念 头后才发现市面上见到的小说史不但贵而且往往只写到二战时期, 而我最想看的是1919-1989年间的美国小说史,可却总难以找到。 不过我至少该有一本的,于是那天就去买了这本只写到1945 年的小说史。这本书虽然不厚,所收作家却很多,只是对作者和小 说人物名的译法和一般的译法有出入,又不肯附上英文原名,看起 来很不方便。 1999.4.17 肖毛 《八月之光》 福克纳著 蓝仁哲译 白花文艺出版社98年10 月初版 定价:21元 99年1月11日购 第一次买福克纳的小说,是在90年,虽然这之前我就听说过他的大 名,但却没机会见到他作品的中译本。那时省文化宫开了家名为 “谊友”的书店,里面卖的都是80年代出版的书,多以半价出售, 而且所有的书还几乎是新的。是谁把它们一直保存了近十年才拿出 来卖?现在想来我真有点好奇。 但当时我可没想这些,只是想怎样以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书——因为 当时我刚开始挣钱,月工资只有40多元,所以不能不考虑“少花 钱,多买书”这个既定方针——而那家书店恰巧让我的这一方针得 以实施。接下来的几年中,我从那家书店里买到了不少价钱便宜的 好书,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就是其中的一本。(原价大约是1.4 元,对折后只花了7角) 回来后读了几句那本《喧哗与骚动》后,我呆住了:这种乱七八糟 的东西也叫小说?但努力读了几遍后,我开始我这本书既而也为福 克纳着迷了。然后,我又着力寻找福克纳别的作品。可是,直到98 年,我一共只买到了他的《我弥留之际》、《熊》、《去吧,摩 西》、《圣殿》和这一本接下去要谈的《八月之光》这本书。 我知道福克纳共写了15部长篇小说和许多短篇小说,也就是说我目 前看到的福克纳的小说还不及他全部创作的三分之一——每想到这 点我就心急如焚:什么时候我能买全福克纳的作品?要十年还是二 十年?怕我活不那么久吧。 好了,不瞎想了,还是谈一下这本书吧。本来我没有资格谈福克纳 的,因为我对他的书看得少,又不是通过原文来阅读的,所以定有 许多理解的错误。但既然我买了这本书,也只有勉力说几句了。 这本小说和《喧哗与骚动》比起来,情节与思想都有近似之处,只 是这一本时空跨度更大,叙事手法更加多变,文笔更加沉着、抒 情。 有一点不同的是,虽然这本书里的线索比《喧哗与骚动》更多也更 复杂,但读起来却比读《喧哗与骚动》容易得多,虽然据说这是本 很难读懂的小说。当然,我所说的容易也是相对的,因为书中有些 细微处体现的含义我并没有读懂。也不光这一本,我读过的福克纳 的小说里或多或少几乎都有些我不懂的地方。 也就因此,读福克纳对我而言,反是一种令我兴奋的挑战。因为我 只有全神贯注地仔细读遍书中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 个标点才有可能破解福克纳、领悟福克纳,因为福克纳是那么的 “狡猾”的把那些解答都掩藏得那么隐秘,令你一不小心就会错 过。所以每读一遍福克纳,我都更加用心,也能更有新发现。 正因为我读得如此专注,所以每有一个新发现都愉悦不已。而读莫 言那种开口我爷爷,闭口他奶奶的“高粱”小说时,我感到的只有 恶心和失望。 这本书的情节其实并不复杂,只是叙述了一个小镇上10天里发生的 故事:一个从异乡来的孕妇徒步到这里寻找她的男人;一个混血儿 在小镇上杀了一个白人女子,最后被杀;那个孕妇生下孩子后,她 的男人又一次逃走… 但是读完全书,你却可以从这情节简单的小说中认识那一个个罪 恶、无知、偏执、善良的灵魂,认识生命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何 在——你绝对可以认识得更多,只要你肯去挖掘福克纳的这本书。 具体的体会不是几页纸说得完的,所以不在这里写了。最后只想提 一下,福克纳对素材的组织技巧在这本书里达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 地步,不知我没读到的福克纳的别的小说里是否会有更高的技巧出 现,但这一本已经教我叹为观止了。 1999.4.17 写 1999.4.19 录 《当代美国文学探胜》 莫.缅杰利松著 傅仲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94年6月初版 定价:11元 98年10月11购 这本书是本关于美国当代文学的论文集,主要是按作家的作品来写 的。因为是前苏联的人写的,故只以多数社会主义作家特有的那种 眼光来评判,因此书中常有牵强可笑的判断和不能让我苟同的观点 出现。不过有一本这样的书总比没有强,所以才买了它。 1999.4.17 肖毛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Wed Apr 21 02:25 PDT 1999 X-UIDL: f9a7281b606088c5ca2a4d8451e14f10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CAA20617 for xys-friends-list; Wed, 21 Apr 1999 02:10:41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7-36.funtv.com [206.19.101.36])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CAA20609 for <xys-friends@xys.org>; Wed, 21 Apr 1999 02:10:36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21020851.0096ef2c@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Wed, 21 Apr 1999 02:08:51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桑菲尔德》,纽约嗅事(1)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2070 Status: RO X-Status: >话不谈的哥们儿(因为跟女人交不了朋友)。奎摩,住Jerry对面,行 >为怪诞,完全不合逻辑,是一天一个发财怪点子,但至今没发财的家伙。 把Kramer译成奎摩是哪国的口音?:-) 克莱默虽然一集一个怪点子,却并非都是发财点子,实际上极少是 发财点子。他不是财迷。 >个世界都同他们作对。他们互相虽然也有不少过节,尤其伊琳和乔治整 >天斗嘴,可倒是“爱恨交加”,忠心耿耿地整天混在一起,而且不用敲 >门就能长驱直入Jerry的公寓---剧集的中心场所,或者在街角小店说长 伊蕾恩和乔治要进Jerry的公寓,要先按intercom(传呼)的,有些戏就 都跟这intercom有关,哪里来的长驱直入。 >是非关家庭---主人公的父母一出场就是麻烦,笑话。在受观众欢迎程 >度上唯一能与《桑菲尔德》相提并论的喜剧《M*A*S*H》是70年代的走红 80年代走红的《开心酒吧》(Cheers)也比《善菲尔德》更受欢迎。一般 认为就受欢迎程度而言,《战地医院》第一,《开心酒吧》第二,《善 菲尔德》第三。 >可林吨在政绩上经济搞的好,其他没有什么大动作(唯一的一次医疗改 >革还彻底失败),倒是被花边新闻搞得鸡飞狗跳----是《桑菲尔德》界 这位喜欢用夸张的“唯一”,那是文学的口吻,不是评论的笔调。 >条面包吵架之类,特怕过他父母那样的生活,后来不知怎么还是陷入了 >未婚妻的罗网,但她寄发婚礼请柬时,舔了信封上的化学品中毒死了, 没看过乔治向苏姗求婚那一集吗?什么叫“不知怎么”? 苏姗不是“舔了信封上的化学品中毒死了”,而是舔了太多的信封封口, 给有微毒的信封上的粘胶毒死了。 >那沉浸一番---伊琳本是连爱看《英伦情人》的男友都不能忍受的人,这 爱看《英国病人》(不是《英伦情人》)、让伊雷恩不能忍受的是伊雷恩 的老板J. Peterman,不是“男友”。 >让乔治大大松了口气。伊琳的不知第几个约会对象一听某几首流行歌曲 >就要沉浸不已,这就罢了,还不与人分享,连接吻都要停下来,一人在 >那沉浸一番---伊琳本是连爱看《英伦情人》的男友都不能忍受的人,这 >关系当然又是以分手告终。 伊蕾恩跟这位“音乐迷”并没有因此分手。结局是这位音乐迷被杰里的 斧头击昏,在送往医院途中,碰上医生也是一听到某首流行歌就发愣, 不治身亡:-) >作者:娜斯 这就是泥说的国内专业影评人士?在拿着几份美国影评东抄西凑、半通不 通地编译之前,至少自己也该去看看这些电影、电视吧?否则也就只能蒙 骗没看过这些电影、电视的人。确实好骗:-)。不过连敬业精神都没有, 又算什么专业?(在英文中敬业和专业可是同一词) 方舟子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Wed Apr 21 03:21 PDT 1999 X-UIDL: cc6f0c84453d923534be4d918792e915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DAA21393 for xys-friends-list; Wed, 21 Apr 1999 03:00:08 -0700 (PDT) Received: from mail.hnisi.com.cn ([202.96.151.97])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CAA21389 for <xys-friends@xys.org>; Wed, 21 Apr 1999 02:51:32 -0700 (PDT) From: huye@hnisi.com.cn Received: by mail.hnisi.com.cn(Lotus SMTP MTA SMTP v4.6 (462.2 9-3-1997)) id 4825675A.00369951 ; Wed, 21 Apr 1999 17:56:21 +0800 X-Lotus-FromDomain: NOTES To: xys-friends@xys.org Message-ID: <48256748.0017FB94.00@mail.hnisi.com.cn> Date: Wed, 21 Apr 1999 18:00:14 +0900 Subject: XYS-FRIENDS: 真是惨的七七八八的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1341 Status: RO X-Status: 好久没上来,刚出点儿声音,又被方舟子指着鼻子挑毛病。 不过我知道您老人家有考证的毛病,一边看一路笑下来。 把Kramer译成奎摩是哪国的口音?:-) 克莱默虽然一集一个怪点子,却并非都是发财点子,实际上极少是 发财点子。他不是财迷。 :这个其实是我翻译的:),印象中好象明珠台(香港)就是这么翻的。 少一个字,省事:)。 伊蕾恩和乔治要进Jerry的公寓,要先按intercom(传呼)的,有些戏就 都跟这intercom有关,哪里来的长驱直入。 :不过Kramer倒是长驱直入的。 没看过乔治向苏姗求婚那一集吗?什么叫“不知怎么”? 苏姗不是“舔了信封上的化学品中毒死了”,而是舔了太多的信封封口, 给有微毒的信封上的粘胶毒死了。 : 这集我没看过,事实上认真看过的次数不多,总在做别的事情。 爱看《英国病人》(不是《英伦情人》)、让伊雷恩不能忍受的是伊雷恩 的老板J. Peterman,不是“男友”。 :哈哈,这回让我抓了小辫子不是,国内是同时也有《英伦情人》这个翻 译的。这本小说我买了,说起来还真勾起了俺的新仇旧恨----书被不记得 哪个家伙借走了,现在要都不知道跟谁去要! 这就是泥说的国内专业影评人士?在拿着几份美国影评东抄西凑、半通不 通地编译之前,至少自己也该去看看这些电影、电视吧?否则也就只能蒙 骗没看过这些电影、电视的人。确实好骗:-)。不过连敬业精神都没有, 又算什么专业?(在英文中敬业和专业可是同一词) :这个人在纽约,至少当时是在的,我不知道她那算不算是专业,她谈 的范围不止是影评但以这为主。老实说,我觉着什么东西都完全禀着您 那种科学考据的精神去谈论,那我是宁愿是不谈的。 泥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Wed Apr 21 04:42 PDT 1999 X-UIDL: fb2c148af3eab4ddec7cae843115690b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EAA23328 for xys-friends-list; Wed, 21 Apr 1999 04:28:41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7-36.funtv.com [206.19.101.36])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EAA23317 for <xys-friends@xys.org>; Wed, 21 Apr 1999 04:28:36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21042651.0097883c@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Wed, 21 Apr 1999 04:26:51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汉林书城排行榜前50名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2131 Status: RO X-Status: 汉林书城排行榜前50名(1999.4.20.) 1.余秋雨《山居笔记》( 7805315744 ) 2.钱钟书《围城》( 7020024750 ) 3.余秋雨《文化苦旅》( 7806272011 ) 4.张宁《自己写自己》( 7506315033 ) 5.余秋雨《霜冷长河》( 7506316501 ) 6.余杰《火与冰——一个北大怪才的抽屉文学》( 7801274245 ) 7.《傅雷家书(增订第五版)》( 710800125A ) 8.《钱钟书散文》( 753390995X ) 9.王朔《看上去很美》( 780142154X ) 10.陈忠实《白鹿原》( 7020016529 ) 11.陈鼓应《庄子浅说》( 7108012073 ) 12.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 710100377X ) 13.《张爱玲文集》( 7539605952 ) 14.黄玉峰主编《诗情画意》( 7309019032 ) 15.贾平凹《高老庄》( 7806056750 ) 16.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7108004496 ) 17.唐浩明《曾国藩》一( 7540411813 )、二( 7540411821 )、三( 754041183X ) 18.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710800982X ) 19.二月河《雍正皇帝(上中下)》( 7535410987 ) 20.《约翰.克利斯朵夫(全四册)》( 7539603631 ) 21.安顿《绝对隐私——当代中国人情感口述实录》( 7800054195 ) 22.《顾准文集》( 7221034265 ) 23.沈卫平《炮击金门》( 7801420403 ) 24.《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 7100026016 ) 25.孔庆东《47楼207--北大醉侠的浪漫宣言》( 7531136775 ) 26.黎东方《细说清朝》( 7208025002 ) 27.易中天《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7505928449 ) 28.老鬼《血与铁》( 7500423586 ) 29.《徐志摩文集(共3卷)》( 7806153764 ) 30.余华《活着》( 7544210960 ) 31.周作人《知堂夜话》( 7532117758 ) 32.《三国演义》( 7020008720 ) 33.《金庸作品集》( 7108006618 ) 34.《资治通鉴(上、下)》( 7534814464 ) 35.罗曼·罗兰《巨人三传》( 7539603569 ) 36.凌力《少年天子》( 7200030279 ) 37.汪丁丁《我思考的经济学》( 710801078X ) 38.《余秋雨台湾演讲》( 7504730378 ) 39.《红楼梦》( 7805200327 ) 40.《傅译传记五种》( 7108008254 ) 41.杨绛《洗澡》( 7108002175 ) 42.《杨绛作品集(共三册)》( 7500413939 ) 43.张翎《望月--一个关于上海和多伦多的故事》( 7506313227 ) 44.芮乃伟《定式举要》( 780511353X )、曹大元《中盘技巧》( 7805117721 ) 45.《三言(足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7805202915 ) 46.刘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7801421310 ) 47.费慰梅《梁思成与林徽因--一对探索中国建筑史的伴侣》( 7505926748 ) 48.余杰《铁屋中的呐喊——北大怪才的抽屉文学之二》( 7801003756 ) 49.《史记》( 780520117X ) 50.《王朔文集(全四册)》( 7800391930 )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Wed Apr 21 05:34 PDT 1999 X-UIDL: 1758ac33e327bb856cd113db3285445a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FAA24430 for xys-friends-list; Wed, 21 Apr 1999 05:20:12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7-36.funtv.com [206.19.101.36])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FAA24424 for <xys-friends@xys.org>; Wed, 21 Apr 1999 05:20:07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21051823.00984fa0@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Wed, 21 Apr 1999 05:18:23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真是惨的七七八八的 In-Reply-To: <48256748.0017FB94.00@mail.hnisi.com.cn>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783 Status: RO X-Status: At 06:00 PM 4/21/99 +0900, huye@hnisi.com.cn wrote: >好久没上来,刚出点儿声音,又被方舟子指着鼻子挑毛病。 挑那位”专业影评家“的,又不是挑你:-) >:这个人在纽约,至少当时是在的,我不知道她那算不算是专业,她谈 >的范围不止是影评但以这为主。老实说,我觉着什么东西都完全禀着您 >那种科学考据的精神去谈论,那我是宁愿是不谈的。 > 我忘了在哪里看到说这位娜斯是“专业影评家”了,不是你说的?不 管是专业还是业余,不管是科学精神还是文学精神,对要谈论的电影、 电视,总该是自己熟悉的。以作者对《善费尔德》的陌生程度,连在 午餐桌上跟人闲聊的资格都没有,却要写文章评论,那不是笑话吗? 如果是要应付文债赶鸭子上架的,有自知自明的也该只务虚地侃侃观 点(其实那些观点都是从《善费尔德》停播前夕的美国报刊评论拼凑 的,而且抄的还是《纽约时报》《今日美国》之类的常见报刊),却 偏偏要谈情节露怯。 方舟子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Wed Apr 21 09:43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JAA00508 for xys-friends-list; Wed, 21 Apr 1999 09:27:00 -0700 (PDT) Received: from viper ([204.249.10.4])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JAA00503 for <xys-friends@xys.org>; Wed, 21 Apr 1999 09:26:54 -0700 (PDT) Received: from localhost by viper (931110.SGI/96.07.19) id AA07229; Wed, 21 Apr 99 12:00:10 -0400 Date: Wed, 21 Apr 1999 12:00:08 -0400 From: Yan-Si Zhang <yzhang@xi.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A*MxVP5DI/J?1HQG#-#-MxU>F@5cV.Ne In-Reply-To: <3.0.3.32.19990420154651.00a108f4@xys.org> Message-Id: <Pine.SGI.4.05.9904211154260.7222-100000@viper>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S-ASCII Content-Length: 1869 Status: RO X-Status: >~{I/J?1HQGTx>-TZR;JWVxC{5DJ.KDPPJ+VP4sQT2;2Q5XP{2<#:!0V;R*HK@`;9~} >~{D\:tN|#,Q[>&;9D\?4Ge#;4KJ+>M=+4fAt#,2"4MShDcIzC|!#!1JBJ5IO6TK{~} >~{GcD=5DUbN;!0Dc!1>?>9JGDPJGE.TZOVTZ6<8c2;Ge3~AK#,8|2;1XK5FdIzC|~} ~{Ub@oV[WS?VEBNs;aAK!#DGN;!.Dc!/JG8vC@DP#,4S@4C;J2C4UyRi!*P!I/J+@o~} ~{P45CCw0W!#OVTZ5DQ'>?=PJ^CGUy5DJGP!I/6TK{5D0.#,SPC;SPPT5D3I7V!#~} ~{I"RKTZ1p5D5X7=?*MfP&K5!6A50.VP5DI/J?1HQG!7HC8qNBDaK9E.0gDPW1#,F-~} ~{9}P!I/#,W,AKK{2;IYGiJ+#;V.:sSV;9E.Im:MP!I/IO42!#R;>Y=b>vAK=PJ^CG~} ~{UyB[2;P]5D!0Gi8><fGi@I!15DDQLb#,:M:C@4N[R*2;R*!0U~VNU}H7!1#,P{4+~} ~{M,PTA55D^O^N!#V[WSJG2;JGR2TZDC5gS08cP&#?03C;?45gS0#,C;;a3vRb@4!#~} ~{AmMbJ+@oDG8v!.IzC|#/#L#i#f#e!/#,RbN*!.#i#m#m#o#r#t#a#l#i#t#y!/!#~} i.e. immortality of that young man's beauty. ~{6xGRP!I/6TUb8v!0S@492;P`!1;9Ok5D:\WPO8#,LaAK6~8v0l7(#:=a;iIzWS#,~} ~{4+OB:s4z#(KyN=#p#r#o#c#r#e#a#t#i#o#n!!#t#h#e#m#e#,T4WT0X@-M<5D~} ~{!6#S#y#m#p#o#s#i#u#m!7#)#;AmR;8v>MJGV[WSRk5DDG6~>d!*KyN=~} immortality-through-verse theme, borrowed from Horace ("Odes") and Ovid ("Metamorphoses"). ~{033-R;OB#1#7JW#,@oCf6~8v7(WS6<La5=AK!#~} Sonnet 17 Who will believe my verse in time to come, If it were fill'd with your most high deserts? Though yet, heaven knows, it is but as a tomb Which hides your life and shows not half your parts. If I could write the beauty of your eyes And in fresh numbers number all your graces, The age to come would say 'This poet lies: Such heavenly touches ne'er touch'd earthly faces.' So should my papers yellow'd with their age Be scorn'd like old men of less truth than tongue, And your true rights be term'd a poet's rage And stretched metre of an antique song: But were some child of yours alive that time, You should live twice; in it and in my rhyme. >~{#B#a#r#d5DT-ReN*J+HK#,4sP4J1LXV8I/J?1HQG!!!!!!!!!!!!!!!!~} ~{03S!Os@o#t#h#e!!#b#a#r#d#,<4<S6(9Z4J:s#,W(V8I/J?1HQG#,4sP!P459~} ~{N^KyN=!#~}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Wed Apr 21 18:57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SAA11164 for xys-friends-list; Wed, 21 Apr 1999 18:43:21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1-93.funtv.com [206.19.99.93])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SAA11160 for <xys-friends@xys.org>; Wed, 21 Apr 1999 18:43:16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21184129.00a24894@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Wed, 21 Apr 1999 18:41:29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RE: 互联网中的莎士比亚--网站评点之五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030 Status: RO X-Status: >>莎士比亚曾经在一首著名的十四行诗中大言不惭地宣布:“只要人类还 >>能呼吸,眼睛还能看清;此诗就将存留,并赐予你生命。”事实上对他 >>倾慕的这位“你”究竟是男是女在现在都搞不清楚了,更不必说其生命 > >这里舟子恐怕误会了。那位‘你’是个美男,从来没什么争议─小莎诗里 >写得明白。现在的学究叫兽们争的是小莎对他的爱,有没有性的成份。 > 学究们可能都认为是写给男的,但一般读者大概都是当成写给女的来读的, 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Bard的原义为诗人,大写时特指莎士比亚 > >俺印象里the bard,即加定冠词后,专指莎士比亚,大小写倒 >无所谓。 查了一下《牛津简明词典》(可在网上查到: http://elza.lpi.ac.ru/cgi-bin/BootlegOd),要加大写。但查《蓝灯 屋词典》,却不加大写。也许有英、美用法的差异?我觉得加大写规范 些(比如电影界称the Master,即指希区柯克。)。不过既然小写也可以, 就去掉“大写时”吧。 《中国青年报》电脑周刊的主编也是一行家,来函指出写《莎士比亚故事集》 的兰布夫妇应为姐弟。我一看一男一女用同一姓,就想当然地以为是夫妇。 可见不论干什么,都不能没有泥所深恶痛绝的“科学考据精神”,不能想 当然:-) 方舟子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Wed Apr 21 19:08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TAA11531 for xys-friends-list; Wed, 21 Apr 1999 19:00:35 -0700 (PDT) Received: from MAILBEIJ ([202.130.3.10])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TAA11526 for <xys-friends@xys.org>; Wed, 21 Apr 1999 19:00:31 -0700 (PDT) Received: from lemon - 202.99.56.129 by mailbeij.ihw.co.cn with Microsoft SMTPSVC; Thu, 22 Apr 1999 10:11:36 +0800 From: "brant" <leave@163.net> To: "xys"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hz-gb-2312?B?fns7WDg0fn06fns9U0F6fn0=?= Date: Thu, 22 Apr 1999 09:54:32 +0800 Message-ID: <01be8c63$10be23e0$LocalHost@lemon>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7bit X-Priority: 3 X-MSMail-Priority: Normal X-Mailer: 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 4.71.1712.3 X-MimeOLE: Produced By Microsoft MimeOLE V4.71.1712.3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hz-gb-2312" Content-Length: 2593 Status: RO X-Status: ~{NRR2@4OV3s~} >~{Ub8v=SAz:\:CMf#,NRR2@4MfMf!*!*P$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G8vE.HKW_5=R;8vB7?Z#,LM3vJVLa5g;0#,04AK<88v:EBk#:!00e@uOH~} >~{Iz#,~} >~{K{CG9{H;TZDG@o#,;9SP#,M|GiK.5DEd7=NRR28c5=AK!#!1~} > 99.4.21 x.m > ~{R9RQIn#,B%Sn<d5D5F;p=TRQO(Cp#,IdHks+rk40?Z5DV;SPf/=`5D~} ~{TB9b!#s+rkDf9b6xWx#,D}JS5XIO0_255DTBS0#,SPP)=tUE#,KF:u2;H+~} ~{JG#,SPP)5CRb#,KF:uSV2;H+JG!#E$M7M{WE40Mb#,TB9bS35CA3I+2R0W~} ~{SPHgK@U_#,M,J1Wl=GG#6/#,PN3I9nRl5DN"P&!#~} ~{0e@u4SE.LX~}1~{:EJVVP=S9}V=Lu#,M,J1T^Pm5DOrK}5c5cM7#,H;:sWP~} ~{O85D?4AKFp@4!#E.LX9$SPP)PK7\#,A3I+:lHs#,HHGP5D?4WE0e@uW(W"~} ~{5DQ[>&#,O#M{=|R;2=5C5=?O6(!#5+<{0e@uA3I+4s1d#,CML'M7V1JSE.~} ~{LX9$5DK+Q[#,<L6x=+V=LuH`TZJVPD#,R;H-;wTZW@IO#,4s:p#:!0DcM5~} ~{5DUbJGJ2C4#?#!!1E.LX9$SPP)J'4k#,2;WTVw5D:sMKR;2=#,5+SVQ8KY~} ~{5%O%9r59#,R;K+C@@v5DQ[>&;EUE5DW*6/#,KQQ00$Bn5DT-Rr!#0e@u?4~} ~{5=E.LX9$3O;L3O?V5DQyWS#,FxO{AKR;5c#,=+H`Ve5DV=MEHSTZE.LX9$~} ~{5DCfG0#,K5#:!0Ub!"UbJGs+rk<R3TKD4(;p9x5D9x5WEd7=#!!1E.LX9$~} ~{L}AKV.:sP_@"DQ51#,=+M7Q95D8|5M#,Pc7"SI<gM7;.OB@4UZW!AK0k1_~} ~{A3!#~} ~{TZT64&8_B%5D0l9+JRVP#,s+rkKF:u?IRTL}5=UbR;GP!#K{5CRb5D~} ~{=+K+MH<\TZ0l9+W@IO#,M7??WERN13#,SFH;5D3iAKR;?ZQ)GQ!#~} ~{UbJ15g;0OlAK#,0e@uDCFp5g;0#,Kf?Z6wAK<8>d!#7EOB5g;0:s#,~} ~{0e@u6TE.LX9$K5#:!0DcOH3vH%0I#,RT:s6T9$WwR*HOUf8:Tp!#!1E.LX~} ~{9$U>FpIm#,:lWEQ[H&4pAKR;Iy!0JG!1>MW*Im3vH%AK#,TZE.LX9$@-?*~} ~{CE5DM,J1#,CEMbR;8vDPHKU}R*GCCE!#DPHKIAImHCE.LX9$OHW_#,H;:s~} ~{=x@4=+CE9X:C#,W_=|0e@uU>6(!#0e@uRQF=O"8U2E5DE-Fx#,F=>25DNJ~} ~{5@#:!0DGJB0l5CHg:NAK#?!1DPHKIqI+K`DB#,4p5@#:!0;y1>3I9&#,5+~} ~{SPP)RbMb7"Iz!#!10e@u!0E6!1AKR;Iy#,!0J2C4RbMb#?!1DPHKK5#:~} ~{!0NRCGRT~}30~{T*5DEb1><[=+C(Bt8xAKs+rk<R#,;y1>KcJG4rHk5PHKDZ2?~} ~{AK!#?IJGC;AO5=s+rkC?PGFZR*8xC(O4R;4NTh#,O4:s;9R*SCR;VV5g4E~} ~{RGFw=xPP8IHE!#NRCG5DGTL}Fw<H2;7@K.SV2;?98IHE#,?VEBV'3V2;AK~} ~{6`>C!#!10e@uSV!0E6!1AKR;Iy#,=SWEJVMPOB0M#,HtSPKyK<!#DPHK<L~} ~{PxK5#:!0DGC(NRCGKdJG>+LtO8Q!#,QO<S5w=L#,5+Sv5=UbVVJB#,K|R2~} ~{N^D\N*A&!#!10e@u;S;SJV#,HCDPHK3vH%AK!#~} ~{P!NFMFCE=x@4#,NE5=BzN]5DQLN6#,VeAKR;OB1GWS!#K}W_=|s+rk#,~} ~{>>AKR;OBK{5D3DI@#,s+rkR;T>6xFp#,=+JVVP5DQ)GQKfJVHSTZ0l9+W@~} ~{IO#,M,P!NFW_3v7?<d!#0l9+W@IO:zBR6Q;}WE8wVVND<~#,K|CGKF:uM,~} ~{=+>!5DQ)GQR;QyRQ2;TYVXR*!#~} ~{0e@u7|TZW@WSIO#,M77"BRAK#,OT5CSPP)MGLF!#K{L'FpM7#,WTQT~} ~{WTSo#:!0s+rk#,Dc1p5CRbL+Tg#,NR;9SPI1JVo5C;SPJ9DX!#!1~} ~{s+rk:MP!NFO`R@6xPP#,s+rk:vH;8P>u:\@[AK#,Q[>&6<SPP)Uv2;?*AK!#~} ~{K{M;H;K5#:!0R*OBSjAK!#!1~} ~{P!NFK5#:!0J2C4#?!1~} ~{!0TZ4r@W!#!1~} ~{P!NFP&WESCJVV84AAKR;OBs+rk5D@_OB#,K5#:!0;9C;IO42#,>MRQ~} ~{>-K5CN;0AK!#!1~} ~{4s<R<LPxQ=#!#!~} ~{vySc~}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Wed Apr 21 22:13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VAA15353 for xys-friends-list; Wed, 21 Apr 1999 21:49:13 -0700 (PDT) Received: from mail.hnisi.com.cn ([202.96.151.97])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VAA15348 for <xys-friends@xys.org>; Wed, 21 Apr 1999 21:49:04 -0700 (PDT) From: huye@hnisi.com.cn Received: by mail.hnisi.com.cn(Lotus SMTP MTA SMTP v4.6 (462.2 9-3-1997)) id 4825675B.001AEAFC ; Thu, 22 Apr 1999 12:54:00 +0800 X-Lotus-FromDomain: NOTES To: xys-friends@xys.org Message-ID: <C825675A.0015E10B.00@mail.hnisi.com.cn> Date: Thu, 22 Apr 1999 12:57:52 +0900 Subject: XYS-FRIENDS: 《桑菲尔德》,纽约嗅事(2)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3046 Status: RO X-Status: 有人说,《桑》再次证明了工业社会中电视所起的社区纽带作用, 人际关系的疏离让他们对交流更加渴望,却也只有在电视中和看电视时 得以实现。《桑》中的紧密关系和直截了当的交流方式,无疑是人们的 向往----事实上,《桑》讽刺传统家庭,但4个主人公也可以说是形成 了一种“另类家庭”(从这个角度有中国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 新72家房客》、都是以家庭为中心,也是一种文化的反映。我相信随着 城市新移民如大学毕业生和各类流动人口的增长,另外一些场景的东西 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人们在生活中同样面临《桑》式的种种情境, 但是他们必须更顾及社会约束,只有在《桑》中才能体会一次不管不顾, 说平常之不敢说,做平常之不敢做----全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琐 碎却又无处不在的小事,很多是关乎人们的私生活和社会交往:约会了 多次,就不能在电话中说拜拜,而必须经历亲身面对的烦恼?男女真能 上床又做朋友却不谈恋爱互相不承担义务吗(Jerry和伊琳试验了一番彻 底失败)?女人到底要什么?男人的自尊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几位独身 男女无时不刻不面对着行为选择的陷阱,他们那一长串一长串的失败的 约会记录,无奇不有,笑料百出。 《桑》刻划了性格鲜明、让人难忘的人物性格,4位演员的搭配是绝 佳四重奏,而且都有生活的原型,Jerry就是演Jerry的Jerry自己,乔治 是这部剧另一编剧拉里的自画像,奎摩是拉里曾经住对门的邻居,连名字 都没变。从电视女主角的角度来看,伊琳本也生在邻家,可是恐怕不是谁 家父母期望自家女儿长成的模样。她不是“甜心”,也没有墨非那样的企 图,她是传统父母最担心的恶梦,纽约满城跑的单身女郎的写照---好笑 之处是,剧中让她的名作家老爸从外地来露了一面---原来是个“海明威”。 说《桑》收视率高,指的是1/5的人口。也就是说,5个人中,有4个 不看此剧,但1/5的数字也很惊人。它的观众主要是婴儿潮一代,高收入, 城市职业阶层,在纽约等大城市最流行。从族裔来看,在白人中收视率第 一,但在黑人中极低。婴儿潮一代最迷恋自己的青春时光,虽然他们不得 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家立室,而且成了像他们父母一样的郊区中产阶级, 他们心内却向往另一种生活形态---所以他们要看《桑》,这些仍然没有进 入家庭体制,“情感年龄还在19岁”(乔治扮演者语),还在城市的各个 角落游来荡去,并不成功,也不如意的家伙---他们的烦恼,却成了婴儿潮 做之不得的美梦和自嘲的良方。现在,戴安娜,beatles买卡特你的太太琳 达都突然在他们眼前早逝了(他们那轰动的结合还恍如昨日),那永远挥 之不去的青春之梦终于得结束了;很难想象《桑》的几位主角过上标准中 产阶级的生活,可是无论如何,戏到了落幕的时刻。虽然电视台苦苦哀求 高价收买主角桑菲尔德继续演下去,他也不为所动,他不想到下坡时再退 场---事实上,这个节目在今年的却也不如以往精彩。很多人说,《桑》也 是《Titanic》的卖座的注脚之一;人们看多了《桑》这种玩世不恭的聪明 把戏,再加上太多动作大片的粗糙,反而要尝一尝浪漫、诚挚的感情大菜 了,《Tiganic》是种反弹(恰恰它在《桑》落幕的这一年出现)。《桑》 的创作者则在最后一集里,把自己彻底给批判调侃了一通---别人能批评 他们的话都在戏里给说了,当然还是喜剧方式,在4人就要时来运转、享受 他们的“15分钟高峰体验”时,因飞机故障流落到一小镇里,因看有人枪 钱包不予理睬而被警察收编,并上法庭受审判,被控“自私自利,什么也 不管”。 学者们则认为,《桑》恐怕算是最后一个有广泛观众的电视节目,随 着有线电视的兴起,观众的兴趣更分散,全体人民共享一台节目的场合会 越来越少。 作者:娜斯 摘自:98年6月15日《三联生活周刊》之《90年代的情景喜剧》 泥:99年4月22日输入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hu Apr 22 00:27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AAA18752 for xys-friends-list; Thu, 22 Apr 1999 00:16:25 -0700 (PDT) Received: from email.guomai.sh.cn ([202.96.206.71])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AAA18747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22 Apr 1999 00:16:12 -0700 (PDT) Received: from ------ (202-20.guomai.sh.cn) by email.guomai.sh.cn (Sun Internet Mail Server sims.3.5.1999.01.13.19.49.p4) with SMTP id <0FAK00HHHXGNQP@email.guomai.sh.cn>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22 Apr 1999 15:14:56 +0800 (CST) Date: Thu, 22 Apr 1999 15:14:56 +0800 (CST) Date-warning: Date header was inserted by email.guomai.sh.cn From: Zhou Yihua <yihua@guomai.sh.cn> Subject: XYS-FRIENDS: =?ISO-8859-1?Q?=bf=ec=d7=ec=c0=ee=b4=e4=c1=ab=bc=c7?= To: xys-friends@xys.org Message-id: <0FAK00HHIXGQQP@email.guomai.sh.cn> MIME-version: 1.0 X-Mailer: Becky! ver 1.23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MIME-Autoconverted: from Quoted-Printable to 8bit by xys.org id AAA18748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6066 Status: RO X-Status: 抄了一篇掐架的经典范文供大家学习:) 快嘴李翠莲记 【说明】这是我国较早的一篇白话小说。作者不可考,可能是宋元时 人。《清平山堂话本》收入了这篇小说。主人公李翠莲心直口快,出口成 骂,见谁不顺眼就骂谁。其骂人的语言艺术堪称一绝,可供网人掐架时学 习揣摩。 本文录自《中华活叶文选》(第9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61年 第1版。输入时修改了几处文字。 一华 1999年4月 ~~~~~~~~~~~~~~~~~~~~~~~~~~~~~~~~ 入话: 出口成章不可轻,开言作对动人情; 虽无子路才能智,单取人前一笑声。 此四句单道:昔日东京有一员外,姓张名俊,家中颇有金银。所生二子,长 曰张虎,次曰张狼。大子已有妻室,次子尚未婚配。本处有个李吉员外,所生一 女,小字翠莲,年方二八。姿容出众,女红针指,书史百家,无所不通。只是口 嘴快些,凡向人前,说成篇,道成溜,问一答十,问十道百。有诗为证: 问一答十古来难,问十答百岂非凡。 能言快语真奇异,莫作寻常当等闲。 话说本地有一王妈妈,与二边说合,门当户对,结为姻眷,选择吉日良时娶 亲。三日前,李员外与妈妈论议,道:“女儿诸般好了,只是口快,我和你放心 不下。打紧她公公难理会,不比等闲的,婆婆又兜答,人家又大,伯伯、姆姆, 手下许多人,如何是好?”妈妈道:“我和你也须分付她一场。”只见翠莲走到 爹妈面前,观见二亲满面忧愁,双眉不展,就道: “爷是天,娘是地,今朝与儿成婚配。男成双,女成对,大家欢喜要吉利。 人人说道好女婿,有财有宝又豪贵;又聪明,又伶俐,双六、象棋六艺;吟得诗, 做得对,经商买卖诸般会。这门女婿要如何?愁得苦水儿滴滴地。” 员外与妈妈听翠莲说罢,大怒曰:“因为你口快如刀,怕到人家多言多语, 失了礼节,公婆人人不喜欢,被人笑耻,在此不乐。叫你出来,分付你少作声, 颠倒说出一篇来,这个苦恁的好!” 翠莲道: “爷开怀,娘放意。哥宽心,嫂莫虑。女儿不是夸伶俐,从小生得有志气。 纺得纱,续得苎,能裁能补能能绣刺;做得粗,整得细,三茶六饭一时备;推得 磨,捣得碓,受得辛苦吃得累。烧卖、匾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到晚来, 能仔细,大门关了小门闭;刷净锅儿掩厨柜,前后收拾自用意。铺了床,伸开被, 点上灯,请婆睡,叫声‘安置’进房内。如此伏侍二公婆,他家有甚不欢喜?爹 娘且请放心宽,舍此之外值个屁!” 翠莲说罢,员外便起身去打。妈妈劝住,叫道:“孩儿,爹娘只因你口快了 愁!今番只是少说些。古人云:‘多言众所忌。’到人家只是谨慎言语,千万记 着!”翠莲曰:“晓得。如今只闭着口儿罢。” 妈妈道:“隔壁张太公是老邻舍,从小儿看你大,你可过去作别一声。”员 外道:“也是。”翠莲便走将过去,进得门槛,高声便道: “张公道,张婆道,两个老的听禀告:明日寅时我上轿,今朝特来说知道。 年老爹娘无倚靠,早起晚些望顾照!哥嫂倘有失礼处,父母分上休计较。待我满 月回门来,亲自上门叫聒噪。” 张太公道:“小娘子放心,令尊与我是老兄弟,当得早晚照管;令堂亦当着 老妻过去陪伴,不须挂意!” 作别回家,员外与妈妈道:“我儿,可收拾早睡休,明日须半夜起来打点。” 翠莲便道: “爹先睡,娘先睡,爹娘不比我班辈。哥哥、嫂嫂相傍我,前后收拾自理会。 后生家熬夜有精神,老人家熬了打盹睡。” 翠莲道罢,爹妈大恼曰:“罢,罢,说你不改了!我两口自去睡也。你与哥 嫂自收拾,早睡早起。” 翠莲见爹妈睡了,连忙走到哥嫂房门口高叫: “哥哥、嫂嫂休推醉,思量你们忒没意。我是你的亲妹妹,止有今晚在家中。 亏你两口下着得,诸般事儿都不理。关上房门便要睡,嫂嫂,你好不贤惠。我在 家,不多时,相帮做些道怎地?巴不得打发我出门,你们两口得伶俐?” 翠莲道罢,做哥哥的便道:“你怎生还是这等的?有父母在前,我不好说你。 你自先去安歇,明日早起。凡百事,我自和嫂嫂收拾打点。”翠莲进房去睡。兄 嫂二人,无多时,前后俱收拾停当,一家都安歇了。 员外、妈妈一觉睡醒,便唤翠莲问道:“我儿,不知甚么时节了?不知天晴 天雨?”翠莲便道: “爹慢起,娘慢起,不知天晴是下雨。更不闻,鸡不语,街坊寂静无人语。 只听得:隔壁白嫂起来磨豆腐,对门黄公舂糕米。若非四更时,便是五更矣。且 把锅儿刷洗起。烧些脸汤洗一洗,梳个头儿光光地。大家也是早起些,娶亲的若 来慌了腿!” 员外、妈妈并哥嫂一齐起来,大怒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 尚兀自调嘴弄舌!”翠莲又道: “爹休骂,娘休骂,看我房中巧妆画。铺两鬓,黑似鸦,调和脂粉把脸搽。 点朱唇,将眉画,一对金环坠耳下。金银珠翠插满头,宝石禁步身边挂。今日你 们将我嫁,想起爹娘撇不下;细思乳哺养育恩,泪珠儿滴湿了香罗帕。猛听得外 面人说话,不由我不心中怕;今朝是个好日头,只管都噜都噜说甚么!” 翠莲道罢,妆办停当,直来到父母跟前,说道: “爹拜禀,娘拜禀,蒸了馒头索了粉,果盒肴馔件件整。收拾停当慢慢等, 看看打得五更紧。我家鸡儿叫得准,送亲从头再去请。姨娘不来不打紧,舅母不 来不打紧,可耐姑娘没道理,说的话儿全不准。昨日许我五更来,今朝鸡鸣不见 影。歇歇进门没得说,赏她个漏风的巴掌当邀请。” 员外与妈妈敢怒而不敢言。妈妈道:“我儿,你去叫你哥嫂及早起来,前后 打点。娶亲的将次来了。”翠莲见说,慌忙走去哥嫂房门口前,叫曰: “哥哥、嫂嫂你不小,我今在家时候少。算来也用起个早,如何睡到天大晓? 前后门窗须开了,点些蜡烛香花草。里外地下扫一扫,娶亲轿子将来了。误了时 辰公婆恼,你两口儿讨分晓!” 哥嫂两个忍气吞声,前后俱收拾停当。员外道:“我儿,家堂并祖宗面前, 可去拜一拜,作别一声。我已点下香烛了。趁娶亲的未来,保你过门平安!”翠 莲见说,拿了一炷,走到家堂面前,一边拜,一边道: “家堂,一家之主;祖宗,满门先贤:今朝我嫁,未敢自专。四时八节,不 断香烟。告知神圣,万望垂怜!男婚女嫁,理之自然。有吉有庆,夫妇双全。无 灾无难,永保百年。如鱼似水,胜蜜糖甜。五男二女,七子团圆。二个女婿,达 礼通贤;五房媳妇,孝顺无边。孙男孙女,代代相传。金珠无数,米麦成仓。蚕 桑茂盛,牛马挨肩。鸡鹅鸭鸟,满荡鱼鲜。丈夫惧怕,公婆爱怜。妯娌和气,伯 叔忻然。奴仆敬重,小姑有缘。” 翠莲祝罢,只听得门前鼓乐喧天,笙歌聒耳,娶亲车马,来到门首。张宅先 生念诗曰: “高卷珠帘挂玉钩,香车宝马到门头。 花红、利市多多赏,富贵荣华过百秋。” 李员外便叫妈妈将钞来,赏赐先生和媒妈妈,并车马一干人。只见妈妈拿出 钞来,翠莲接过手,便道:“等我分!” “爹不惯,娘不惯,哥哥、嫂嫂也不惯。众人都来面前站,合多合少等我散。 抬轿的合五贯,先生、媒人两贯半。收好些,休嚷乱,掉下了时休埋怨!这里多 得一贯文,与你这媒人婆买个烧饼,到家哄你呆老汉。” 先生与轿夫一干人听了,无不吃惊,曰:“我们见千见万,不曾见这样口快 的!”大家张口吐舌,忍气吞声,簇拥翠莲上轿。一路上,媒妈妈分付:“小娘 子,你到公婆门首,千万不要开口。” 不多时,车马一到张家前门,歇下轿子,先生念诗曰: “鼓乐喧天响汴州,今朝织女配牵牛。 本宅亲人来接宝,添妆含饭古来留。” 且说媒人婆拿着一碗饭,叫道:“小娘子,开口接饭。”只见翠莲在轿中大 怒,便道: “老泼狗,老泼狗,叫我闭口又开口。正是媒人之口无量斗,怎当你没的翻 做有。你又不曾吃早酒,嚼舌嚼黄胡张口。方才跟着轿子走,分付叫我休开口。 甫能住轿到门首,如何又叫我开口?莫怪我今骂得丑,真是白面老母狗!” 先生道:“新娘子息怒。她是个媒人,出言不可太甚。自古新人无有此等道 理!”翠莲便道: “先生你是读书人,如何这等不聪明?当言不言谓之讷,信这虔婆弄死人! 说我婆家多富贵,有财有宝有金银,杀牛宰马做茶饭,苏木、檀香做大门,绫罗 缎匹无算数,猪羊牛马赶成群。当门与我冷饭吃,这等富贵不如贫。可耐伊家忒 恁村,冷饭将来与我吞。若不看我公婆面,打得你眼里鬼火生!” 翠莲说罢,恼得那媒婆一点酒也没吃,一道烟先进去了;也不管她下轿,也 不管她拜堂。 本宅众亲簇拥新人到了堂前,朝西立定。先生曰:“请新人转身向东,今日 福禄喜神在东。”翠莲便道: “才向西来又向东,休将新妇便牵笼。转来转去无定相,恼得心头火气冲。 不知哪个是妈妈?不知哪个是公公?诸亲九眷闹丛丛,姑娘小叔乱哄哄。红纸牌 儿在当中,点着几对满堂红。我家公婆又未死,如何点盏随身灯?” 张员外与妈妈听得,大怒曰:“当初只说要选良善人家女子,谁想娶这个没 规矩、没家法、长舌顽皮村妇!” 诸亲九眷面面相觑,无不失惊。先生曰:“人家孩儿在家中惯了,今日初来, 须慢慢的调理她。且请拜香案,拜诸亲。” 合家大小俱相见毕。先生念诗赋,请新人入房,坐床撒帐: “新人挪步过高堂,神女仙郎入洞房。 花红利市多多赏,五方撒帐盛阴阳。” 张狼在前,翠莲在后,先生捧着五谷,随进房中。新人坐床,先生拿起五谷 念道: “撒帐东,帘幕深围烛影红。佳气郁葱长不散,画堂日日是春风。 撒帐西,锦带流苏四角垂。揭开便见嫦娥面,输却仙郎捉带枝。 撒帐南,好合情怀乐且耽。凉月好风庭户爽,双双绣带佩宜男。 撒帐北,津津一点眉间色。芙蓉帐暖度春宵,月娥苦邀蟾宫客。 撒帐上,交颈鸳鸯成两两。从今好梦叶维熊,行见(虫宾)珠来入掌。 撒帐中,一双月里玉芙蓉。恍若今宵遇神女,红云簇拥下巫峰。 撒帐下,见说黄金光照社。今宵吉梦便相随,来岁生男定声价。 撒帐前,沉沉非雾亦非烟。香里金虬相隐映,文箫今遇彩鸾仙。 撒帐后,夫妇和谐长保守。从来夫唱妇相随,莫作河东狮子吼。” 说那先生撒帐未完,只见翠莲跳起身来,摸着一条面杖,将先生夹腰两面杖, 便骂道:“你娘的臭屁!你家老婆便是河东狮子!”一顿直赶出房门外去,道: “撒甚帐?撒甚帐?东边撒了西边样。豆儿米麦满床上,仔细思量象甚样? 公婆性儿又莽撞,只道新妇不打当。丈夫若是假乖张,又道娘子垃圾相。你可急 急走出门,饶你几下捍面杖。” 那先生被打,自出门去了。张狼大怒曰:“千不幸,万不幸,娶了这个村姑 儿!撒帐之事,古来有之。”翠莲便道: “丈夫,丈夫,你休气,听奴说得是不是?多想那人没好气,故将豆麦撒满 地。倒不叫人扫出去,反说奴家不贤惠。若还恼了我心儿,连你一顿赶出去,闭 了门,独自睡,晏起早眠随心意。阿弥陀佛念几声,耳伴清宁到伶俐。” 张狼也无可奈何,只得出去参筵劝酒。至晚席散,众亲都去了。翠莲坐在房 中自思道:“少刻丈夫进房来,必定手之舞之的,我须做个准备。”起身除了首 饰,脱了衣服,上得床,将一条绵被裹得紧紧地,自睡了。 且说张狼进得房,就脱衣服,正要上床,被翠莲喝一声,便道: “堪笑乔才你好差,端的是个野庄家。你是男儿我是女,尔自尔来咱是咱。 你道我是你媳妇,莫言就是你浑家。那个媒人那个主?行甚么财礼下甚么茶?多 少猪羊鸡鹅酒?甚么花红到我家?多少宝石金头面?几匹绫罗几匹纱?镯缠冠钗 有几付?将甚插戴我奴家?黄昏半夜三更鼓,来我床前做甚么?及早出去连忙走, 休要恼了我们家!若是恼咱性儿起,揪住耳朵采头发,扯破了衣裳抓破了脸,漏 风的巴掌顺脸括,扯碎了网巾你休要怪,擒了你四(鬃下换共)怨不得咱。这里 不是烟花巷,又不是小娘儿家,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一顿拳头打得你满地爬。” 那张狼见妻子说这一篇,并不敢近前,声也不作,远远地坐在半边。将近三 更时分,且说翠莲自思:“我今嫁了他家,活是他家人,死是他家鬼。今晚若不 与丈夫同睡,明日公婆若知,必然要怪。罢,罢,叫他上床睡罢。”便道: “痴乔才,休推醉,过来与你一床睡。近前来,分付你,叉手站着莫弄嘴。 除网巾,摘帽子,靴袜布衫收拾起。关了门,下幔子,添些油在晏灯里。上床来, 悄悄地,同效鸳鸯偕连理。束着脚,拳着腿,合着眼儿闭着嘴。若还蹬着我些儿, 那时你就是个死!” 说那张狼果然一夜不敢作声。睡至天明,婆婆叫言:“张狼,你可叫娘子早 起些梳妆,外面收拾。”翠莲便道: “不要慌,不要忙,等我换了旧衣裳。菜自菜,姜自姜,各样果子各样妆; 肉自肉,羊自羊,莫把鲜鱼搅白肠;酒自酒,汤自汤,腌鸡不要混腊獐。日下天 色且是凉,便放五日也不妨。待我留些整齐的,三朝点茶请姨娘。总然亲戚吃不 了,剩与公婆慢慢(口童)。” 婆婆听得,半晌无言,欲待要骂,恐怕人知笑话,只得忍气吞声。耐到第三 日,亲家母来完饭。两亲家相见毕,婆婆耐不过,从头将打先生、骂媒人、触夫 主、毁公婆,一一告诉一遍。李妈妈听得,羞惭无地,径到女儿房中,对翠莲道: “你在家中,我怎生分付你来?叫你到人家,休要多言多语,全不听我。今朝方 才三日光景,适间婆婆说你许多不是,使我惶恐万千,无言可答。”翠莲道: “母亲,你且休吵闹,听我一一细禀告。女儿不是村夫乐,有些话你不知道。 三日媳妇要上灶,说起之时被人笑。两碗稀粥把盐蘸,吃饭无茶将水泡。今日亲 家初走到,就把话儿来诉告,不问青红与白皂,一味将奴胡厮闹。婆婆性儿忒急 躁,说的话儿不大妙。我的心性也不弱,不要着了我圈套。寻条绳儿只一吊,这 条性命问他要!” 妈妈见说,又不好骂得,茶也不吃,酒也不尝,别了亲家,上轿回家去了。 再说张虎在家叫道:“成甚人家?当初只说娶个良善女子,不想讨了个无量 店中过卖来家,终朝四言八句,弄嘴弄舌,成何以看!”翠莲闻说,便道: “大伯说话不知礼,我又不曾惹着你。顶天立地男子汉,骂我是个过卖嘴!” 张虎便叫张狼道:“你不闻古人云:‘教妇初来。’虽然不至乎打她,也须 早晚训诲;再不然,去告诉她那老虔婆知道!”翠莲就道: “阿伯三个鼻子管,不曾捻着你的碗。媳妇虽是话儿多,自有丈夫与婆婆。 亲家不曾惹着你,如何骂她老虔婆?等我满月回门去,到家告诉我哥哥。我哥性 儿烈如火,那时叫你认得我。巴掌拳头一齐上,着你旱地乌龟没处躲!” 张虎听了大怒,就去扯住张狼要打。只见张虎的妻施氏跑将出来,道:“各 人妻小各自管,干你甚事?自古道:‘好鞋不踏臭粪!’”翠莲便道: “姆姆休得要惹祸,这样为人做不过。尽自伯伯和我嚷,你又走来添些言。 自古妻贤夫祸少,做出事比天来大。快快夹了里面去,窝风所在坐一坐。阿姆我 又不惹你,如何将我比臭污?左右百岁也要死,和你两个做一做。我若有些长和 短,阎罗殿前也不放过!” 女儿听得,来到母亲房中,说道:“你是婆婆,如何不管?尽着她放泼,象 甚模样?被人家笑话!”翠莲见姑娘与婆婆说,就道: “小姑,你好不贤良,便去房中唆调娘。若是婆婆打杀我,活捉你去见阎王! 我爷平素性儿强,不和你们善商量。和尚、道士一百个,七日七夜做道场。沙板 棺材罗木底,公婆与我烧钱纸。小姑姆姆戴盖头,伯伯替我做孝子。诸亲九眷抬 灵车,出了殡儿从新起。大小衙门齐下状,拿着银子无处使。任你家财万万贯, 弄得你钱也无来人也死!” 张妈妈听得,走出来道:“早是你才来得三日的媳妇,若做了二三年媳妇, 我一家大小俱不要开口了!”翠莲便道: “婆婆休得要水性,做大不尊小不敬。小姑不要忒侥幸,母亲面前少言论。 訾些轻事重报,老蠢听得便就信。言三语四把吾伤,说的话儿不中听。我若有些 长和短,不怕婆婆不偿命!” 妈妈听了,径到房中,对员外道:“你看那新媳妇,口快如刀,一家大小, 逐个个都伤过。你是个阿公,便叫将出来,说她几句,怕甚么!”员外道:“我 是她公公,怎么好说她?也罢,待我问她讨茶吃,且看怎的。”妈妈道:“她见 你,一定不敢调嘴。”只见员外分付:“叫张狼娘子烧中茶吃!” 那翠莲听得公公讨茶,慌忙走到厨下,刷洗锅儿,煎滚了茶,复到房中,打 点各样果子,泡了一盘茶,托至堂前,摆下椅子,走到公婆面前,道:“请公公、 婆婆堂前吃茶。”又到姆姆房中道:“请伯伯、姆姆堂前吃茶。”员外道:“你 们只说新媳妇口快,如今我唤她,却怎地又不敢说甚么?”妈妈道:“这番,只 是你使唤她便了。” 少刻,一家儿俱到堂前,分大小坐下,只见翠莲捧着一盘茶,口中道: “公吃茶,婆吃茶,伯伯、姆姆来吃茶。姑娘、小叔若要吃,灶上两碗自去 拿。两个拿着慢慢走,泡了手时哭喳喳。此茶唤作阿婆茶,名实虽村趣味佳。两 个初煨黄栗子,半抄新炒白芝麻。江南橄榄连皮核,塞北胡桃去壳(木且)。二 位大人慢慢吃,休得坏了你们牙!” 员外见说,大怒曰:“女人家须要温柔稳重,说话安详,方是做媳妇的道理。 那曾见这样长舌妇人!”翠莲应曰: “公是大,婆是大,伯伯、姆姆且坐下。两个老的休得骂,且听媳妇来禀话: 你儿媳妇也不村,你儿媳妇也不诈。从小生来性刚直,话儿说了心无挂。公婆不 必苦憎嫌,十分不然休了罢。也不愁,也不怕,搭搭凤子回去罢。也不招,也不 嫁,不搽胭粉不妆画。上下穿件缟素衣,侍奉双亲过了罢。记得几个古贤人:张 良、蒯文通说话,陆贾、萧何快掉文,子建、杨修也不亚,苏秦、张仪说六国, 晏婴、管仲说五霸,六计陈平、李佐车,十二甘罗并子夏。这些古人能说话,齐 家治国平天下。公公要奴不说话,将我口儿缝住罢!” 张员外道:“罢,罢,这样媳妇,久后必被败坏门风,玷辱上祖!”便叫张 狼曰:“孩儿,你将妻子休了罢!我别替你娶一个好的。”张狼口虽应承,心有 不舍之意。张虎并妻俱劝员外道:“且从容教训。”翠莲听得,便曰: “公休怨,婆休怨,伯伯、姆姆都休劝。丈夫不必苦留恋,大家各自寻方便。 快将纸墨和笔砚,写了休书随我便。不曾殴公婆,不曾骂亲眷,不曾欺丈夫,不 曾打良善,不曾走东家,不曾西邻串,不曾偷人财,不曾被人骗,不曾说张三, 不与李四乱,不盗不妒与不淫,身无恶疾能书算,亲操井臼与庖厨,纺织桑麻拈 针线。今朝随你写休书,搬去妆奁莫要怨。手印缝中七个字:‘永不相逢不见面。’ 恩爱绝,情意断,多写几个弘誓愿。鬼门关上若相逢,别转了脸儿不厮见!” 张狼因父母作主,只得含泪写了休书,两边搭了手印,随即讨乘轿子,叫人 抬了嫁妆,将翠莲并休书送至李员外家。父母并兄嫂都埋怨翠莲嘴快的不是。翠 莲道: “爹休嚷,娘休嚷,哥哥、嫂嫂也休嚷。奴奴不是自夸奖,从小生来志气广。 今日离了他门儿,是非曲直俱休讲。不是奴家牙齿痒,挑描刺绣能绩纺。大裁小 剪我都会,浆洗缝联不说谎。劈柴挑水与庖厨,就有蚕儿也会养。我今年小正当 时,眼明手快精神爽。若有闲人把眼观,就是巴掌脸上响。” 李员外和妈妈道:“罢,罢,我两口也老了,管你不得,只怕有些一差二误, 被人耻笑,可怜!可怜!”翠莲便道: “孩儿生得命里孤,嫁了无知村丈夫。公婆利害犹自可,怎当姆姆与姑姑? 我若略略开得口,便去搬唆与舅姑。且是骂人不吐核,动脚动手便来拖。生出许 多情切话,就写离书休了奴。指望回家图自在,岂料爹娘也怪吾。夫家、娘家着 不得,剃了头发做师姑。身披直裰挂葫芦,手中拿个大木鱼。白日沿门化饭吃, 黄昏寺里称念佛祖念南无,吃斋把素用工夫。头儿剃得光光地,那个不叫一声小 师姑。” 哥嫂曰:“你既要出家,我二人送你到前街明音寺去。”翠莲便道: “哥嫂休送我自去,去了你们得伶俐。曾见古人说得好:‘此处不留有留处。’ 离了俗家门,便把头来剃。是处便为家,何但明音寺?散淡又逍遥,却不倒伶俐!” 不恋荣华富贵,一心情愿出家,身披一领锦袈裟,常把数珠悬挂。每日持斋 把素,终朝酌水献花。纵然不做得菩萨,修得个小佛儿也罢。 (全文完)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hu Apr 22 00:27 PDT 1999 X-UIDL: 5c5904f309d791137a3e4a95f62b84f8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AAA18752 for xys-friends-list; Thu, 22 Apr 1999 00:16:25 -0700 (PDT) Received: from email.guomai.sh.cn ([202.96.206.71])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AAA18747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22 Apr 1999 00:16:12 -0700 (PDT) Received: from ------ (202-20.guomai.sh.cn) by email.guomai.sh.cn (Sun Internet Mail Server sims.3.5.1999.01.13.19.49.p4) with SMTP id <0FAK00HHHXGNQP@email.guomai.sh.cn>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22 Apr 1999 15:14:56 +0800 (CST) Date: Thu, 22 Apr 1999 15:14:56 +0800 (CST) Date-warning: Date header was inserted by email.guomai.sh.cn From: Zhou Yihua <yihua@guomai.sh.cn> Subject: XYS-FRIENDS: =?ISO-8859-1?Q?=bf=ec=d7=ec=c0=ee=b4=e4=c1=ab=bc=c7?= To: xys-friends@xys.org Message-id: <0FAK00HHIXGQQP@email.guomai.sh.cn> MIME-version: 1.0 X-Mailer: Becky! ver 1.23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MIME-Autoconverted: from Quoted-Printable to 8bit by xys.org id AAA18748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6066 Status: RO X-Status: 抄了一篇掐架的经典范文供大家学习:) 快嘴李翠莲记 【说明】这是我国较早的一篇白话小说。作者不可考,可能是宋元时 人。《清平山堂话本》收入了这篇小说。主人公李翠莲心直口快,出口成 骂,见谁不顺眼就骂谁。其骂人的语言艺术堪称一绝,可供网人掐架时学 习揣摩。 本文录自《中华活叶文选》(第9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61年 第1版。输入时修改了几处文字。 一华 1999年4月 ~~~~~~~~~~~~~~~~~~~~~~~~~~~~~~~~ 入话: 出口成章不可轻,开言作对动人情; 虽无子路才能智,单取人前一笑声。 此四句单道:昔日东京有一员外,姓张名俊,家中颇有金银。所生二子,长 曰张虎,次曰张狼。大子已有妻室,次子尚未婚配。本处有个李吉员外,所生一 女,小字翠莲,年方二八。姿容出众,女红针指,书史百家,无所不通。只是口 嘴快些,凡向人前,说成篇,道成溜,问一答十,问十道百。有诗为证: 问一答十古来难,问十答百岂非凡。 能言快语真奇异,莫作寻常当等闲。 话说本地有一王妈妈,与二边说合,门当户对,结为姻眷,选择吉日良时娶 亲。三日前,李员外与妈妈论议,道:“女儿诸般好了,只是口快,我和你放心 不下。打紧她公公难理会,不比等闲的,婆婆又兜答,人家又大,伯伯、姆姆, 手下许多人,如何是好?”妈妈道:“我和你也须分付她一场。”只见翠莲走到 爹妈面前,观见二亲满面忧愁,双眉不展,就道: “爷是天,娘是地,今朝与儿成婚配。男成双,女成对,大家欢喜要吉利。 人人说道好女婿,有财有宝又豪贵;又聪明,又伶俐,双六、象棋六艺;吟得诗, 做得对,经商买卖诸般会。这门女婿要如何?愁得苦水儿滴滴地。” 员外与妈妈听翠莲说罢,大怒曰:“因为你口快如刀,怕到人家多言多语, 失了礼节,公婆人人不喜欢,被人笑耻,在此不乐。叫你出来,分付你少作声, 颠倒说出一篇来,这个苦恁的好!” 翠莲道: “爷开怀,娘放意。哥宽心,嫂莫虑。女儿不是夸伶俐,从小生得有志气。 纺得纱,续得苎,能裁能补能能绣刺;做得粗,整得细,三茶六饭一时备;推得 磨,捣得碓,受得辛苦吃得累。烧卖、匾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到晚来, 能仔细,大门关了小门闭;刷净锅儿掩厨柜,前后收拾自用意。铺了床,伸开被, 点上灯,请婆睡,叫声‘安置’进房内。如此伏侍二公婆,他家有甚不欢喜?爹 娘且请放心宽,舍此之外值个屁!” 翠莲说罢,员外便起身去打。妈妈劝住,叫道:“孩儿,爹娘只因你口快了 愁!今番只是少说些。古人云:‘多言众所忌。’到人家只是谨慎言语,千万记 着!”翠莲曰:“晓得。如今只闭着口儿罢。” 妈妈道:“隔壁张太公是老邻舍,从小儿看你大,你可过去作别一声。”员 外道:“也是。”翠莲便走将过去,进得门槛,高声便道: “张公道,张婆道,两个老的听禀告:明日寅时我上轿,今朝特来说知道。 年老爹娘无倚靠,早起晚些望顾照!哥嫂倘有失礼处,父母分上休计较。待我满 月回门来,亲自上门叫聒噪。” 张太公道:“小娘子放心,令尊与我是老兄弟,当得早晚照管;令堂亦当着 老妻过去陪伴,不须挂意!” 作别回家,员外与妈妈道:“我儿,可收拾早睡休,明日须半夜起来打点。” 翠莲便道: “爹先睡,娘先睡,爹娘不比我班辈。哥哥、嫂嫂相傍我,前后收拾自理会。 后生家熬夜有精神,老人家熬了打盹睡。” 翠莲道罢,爹妈大恼曰:“罢,罢,说你不改了!我两口自去睡也。你与哥 嫂自收拾,早睡早起。” 翠莲见爹妈睡了,连忙走到哥嫂房门口高叫: “哥哥、嫂嫂休推醉,思量你们忒没意。我是你的亲妹妹,止有今晚在家中。 亏你两口下着得,诸般事儿都不理。关上房门便要睡,嫂嫂,你好不贤惠。我在 家,不多时,相帮做些道怎地?巴不得打发我出门,你们两口得伶俐?” 翠莲道罢,做哥哥的便道:“你怎生还是这等的?有父母在前,我不好说你。 你自先去安歇,明日早起。凡百事,我自和嫂嫂收拾打点。”翠莲进房去睡。兄 嫂二人,无多时,前后俱收拾停当,一家都安歇了。 员外、妈妈一觉睡醒,便唤翠莲问道:“我儿,不知甚么时节了?不知天晴 天雨?”翠莲便道: “爹慢起,娘慢起,不知天晴是下雨。更不闻,鸡不语,街坊寂静无人语。 只听得:隔壁白嫂起来磨豆腐,对门黄公舂糕米。若非四更时,便是五更矣。且 把锅儿刷洗起。烧些脸汤洗一洗,梳个头儿光光地。大家也是早起些,娶亲的若 来慌了腿!” 员外、妈妈并哥嫂一齐起来,大怒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 尚兀自调嘴弄舌!”翠莲又道: “爹休骂,娘休骂,看我房中巧妆画。铺两鬓,黑似鸦,调和脂粉把脸搽。 点朱唇,将眉画,一对金环坠耳下。金银珠翠插满头,宝石禁步身边挂。今日你 们将我嫁,想起爹娘撇不下;细思乳哺养育恩,泪珠儿滴湿了香罗帕。猛听得外 面人说话,不由我不心中怕;今朝是个好日头,只管都噜都噜说甚么!” 翠莲道罢,妆办停当,直来到父母跟前,说道: “爹拜禀,娘拜禀,蒸了馒头索了粉,果盒肴馔件件整。收拾停当慢慢等, 看看打得五更紧。我家鸡儿叫得准,送亲从头再去请。姨娘不来不打紧,舅母不 来不打紧,可耐姑娘没道理,说的话儿全不准。昨日许我五更来,今朝鸡鸣不见 影。歇歇进门没得说,赏她个漏风的巴掌当邀请。” 员外与妈妈敢怒而不敢言。妈妈道:“我儿,你去叫你哥嫂及早起来,前后 打点。娶亲的将次来了。”翠莲见说,慌忙走去哥嫂房门口前,叫曰: “哥哥、嫂嫂你不小,我今在家时候少。算来也用起个早,如何睡到天大晓? 前后门窗须开了,点些蜡烛香花草。里外地下扫一扫,娶亲轿子将来了。误了时 辰公婆恼,你两口儿讨分晓!” 哥嫂两个忍气吞声,前后俱收拾停当。员外道:“我儿,家堂并祖宗面前, 可去拜一拜,作别一声。我已点下香烛了。趁娶亲的未来,保你过门平安!”翠 莲见说,拿了一炷,走到家堂面前,一边拜,一边道: “家堂,一家之主;祖宗,满门先贤:今朝我嫁,未敢自专。四时八节,不 断香烟。告知神圣,万望垂怜!男婚女嫁,理之自然。有吉有庆,夫妇双全。无 灾无难,永保百年。如鱼似水,胜蜜糖甜。五男二女,七子团圆。二个女婿,达 礼通贤;五房媳妇,孝顺无边。孙男孙女,代代相传。金珠无数,米麦成仓。蚕 桑茂盛,牛马挨肩。鸡鹅鸭鸟,满荡鱼鲜。丈夫惧怕,公婆爱怜。妯娌和气,伯 叔忻然。奴仆敬重,小姑有缘。” 翠莲祝罢,只听得门前鼓乐喧天,笙歌聒耳,娶亲车马,来到门首。张宅先 生念诗曰: “高卷珠帘挂玉钩,香车宝马到门头。 花红、利市多多赏,富贵荣华过百秋。” 李员外便叫妈妈将钞来,赏赐先生和媒妈妈,并车马一干人。只见妈妈拿出 钞来,翠莲接过手,便道:“等我分!” “爹不惯,娘不惯,哥哥、嫂嫂也不惯。众人都来面前站,合多合少等我散。 抬轿的合五贯,先生、媒人两贯半。收好些,休嚷乱,掉下了时休埋怨!这里多 得一贯文,与你这媒人婆买个烧饼,到家哄你呆老汉。” 先生与轿夫一干人听了,无不吃惊,曰:“我们见千见万,不曾见这样口快 的!”大家张口吐舌,忍气吞声,簇拥翠莲上轿。一路上,媒妈妈分付:“小娘 子,你到公婆门首,千万不要开口。” 不多时,车马一到张家前门,歇下轿子,先生念诗曰: “鼓乐喧天响汴州,今朝织女配牵牛。 本宅亲人来接宝,添妆含饭古来留。” 且说媒人婆拿着一碗饭,叫道:“小娘子,开口接饭。”只见翠莲在轿中大 怒,便道: “老泼狗,老泼狗,叫我闭口又开口。正是媒人之口无量斗,怎当你没的翻 做有。你又不曾吃早酒,嚼舌嚼黄胡张口。方才跟着轿子走,分付叫我休开口。 甫能住轿到门首,如何又叫我开口?莫怪我今骂得丑,真是白面老母狗!” 先生道:“新娘子息怒。她是个媒人,出言不可太甚。自古新人无有此等道 理!”翠莲便道: “先生你是读书人,如何这等不聪明?当言不言谓之讷,信这虔婆弄死人! 说我婆家多富贵,有财有宝有金银,杀牛宰马做茶饭,苏木、檀香做大门,绫罗 缎匹无算数,猪羊牛马赶成群。当门与我冷饭吃,这等富贵不如贫。可耐伊家忒 恁村,冷饭将来与我吞。若不看我公婆面,打得你眼里鬼火生!” 翠莲说罢,恼得那媒婆一点酒也没吃,一道烟先进去了;也不管她下轿,也 不管她拜堂。 本宅众亲簇拥新人到了堂前,朝西立定。先生曰:“请新人转身向东,今日 福禄喜神在东。”翠莲便道: “才向西来又向东,休将新妇便牵笼。转来转去无定相,恼得心头火气冲。 不知哪个是妈妈?不知哪个是公公?诸亲九眷闹丛丛,姑娘小叔乱哄哄。红纸牌 儿在当中,点着几对满堂红。我家公婆又未死,如何点盏随身灯?” 张员外与妈妈听得,大怒曰:“当初只说要选良善人家女子,谁想娶这个没 规矩、没家法、长舌顽皮村妇!” 诸亲九眷面面相觑,无不失惊。先生曰:“人家孩儿在家中惯了,今日初来, 须慢慢的调理她。且请拜香案,拜诸亲。” 合家大小俱相见毕。先生念诗赋,请新人入房,坐床撒帐: “新人挪步过高堂,神女仙郎入洞房。 花红利市多多赏,五方撒帐盛阴阳。” 张狼在前,翠莲在后,先生捧着五谷,随进房中。新人坐床,先生拿起五谷 念道: “撒帐东,帘幕深围烛影红。佳气郁葱长不散,画堂日日是春风。 撒帐西,锦带流苏四角垂。揭开便见嫦娥面,输却仙郎捉带枝。 撒帐南,好合情怀乐且耽。凉月好风庭户爽,双双绣带佩宜男。 撒帐北,津津一点眉间色。芙蓉帐暖度春宵,月娥苦邀蟾宫客。 撒帐上,交颈鸳鸯成两两。从今好梦叶维熊,行见(虫宾)珠来入掌。 撒帐中,一双月里玉芙蓉。恍若今宵遇神女,红云簇拥下巫峰。 撒帐下,见说黄金光照社。今宵吉梦便相随,来岁生男定声价。 撒帐前,沉沉非雾亦非烟。香里金虬相隐映,文箫今遇彩鸾仙。 撒帐后,夫妇和谐长保守。从来夫唱妇相随,莫作河东狮子吼。” 说那先生撒帐未完,只见翠莲跳起身来,摸着一条面杖,将先生夹腰两面杖, 便骂道:“你娘的臭屁!你家老婆便是河东狮子!”一顿直赶出房门外去,道: “撒甚帐?撒甚帐?东边撒了西边样。豆儿米麦满床上,仔细思量象甚样? 公婆性儿又莽撞,只道新妇不打当。丈夫若是假乖张,又道娘子垃圾相。你可急 急走出门,饶你几下捍面杖。” 那先生被打,自出门去了。张狼大怒曰:“千不幸,万不幸,娶了这个村姑 儿!撒帐之事,古来有之。”翠莲便道: “丈夫,丈夫,你休气,听奴说得是不是?多想那人没好气,故将豆麦撒满 地。倒不叫人扫出去,反说奴家不贤惠。若还恼了我心儿,连你一顿赶出去,闭 了门,独自睡,晏起早眠随心意。阿弥陀佛念几声,耳伴清宁到伶俐。” 张狼也无可奈何,只得出去参筵劝酒。至晚席散,众亲都去了。翠莲坐在房 中自思道:“少刻丈夫进房来,必定手之舞之的,我须做个准备。”起身除了首 饰,脱了衣服,上得床,将一条绵被裹得紧紧地,自睡了。 且说张狼进得房,就脱衣服,正要上床,被翠莲喝一声,便道: “堪笑乔才你好差,端的是个野庄家。你是男儿我是女,尔自尔来咱是咱。 你道我是你媳妇,莫言就是你浑家。那个媒人那个主?行甚么财礼下甚么茶?多 少猪羊鸡鹅酒?甚么花红到我家?多少宝石金头面?几匹绫罗几匹纱?镯缠冠钗 有几付?将甚插戴我奴家?黄昏半夜三更鼓,来我床前做甚么?及早出去连忙走, 休要恼了我们家!若是恼咱性儿起,揪住耳朵采头发,扯破了衣裳抓破了脸,漏 风的巴掌顺脸括,扯碎了网巾你休要怪,擒了你四(鬃下换共)怨不得咱。这里 不是烟花巷,又不是小娘儿家,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一顿拳头打得你满地爬。” 那张狼见妻子说这一篇,并不敢近前,声也不作,远远地坐在半边。将近三 更时分,且说翠莲自思:“我今嫁了他家,活是他家人,死是他家鬼。今晚若不 与丈夫同睡,明日公婆若知,必然要怪。罢,罢,叫他上床睡罢。”便道: “痴乔才,休推醉,过来与你一床睡。近前来,分付你,叉手站着莫弄嘴。 除网巾,摘帽子,靴袜布衫收拾起。关了门,下幔子,添些油在晏灯里。上床来, 悄悄地,同效鸳鸯偕连理。束着脚,拳着腿,合着眼儿闭着嘴。若还蹬着我些儿, 那时你就是个死!” 说那张狼果然一夜不敢作声。睡至天明,婆婆叫言:“张狼,你可叫娘子早 起些梳妆,外面收拾。”翠莲便道: “不要慌,不要忙,等我换了旧衣裳。菜自菜,姜自姜,各样果子各样妆; 肉自肉,羊自羊,莫把鲜鱼搅白肠;酒自酒,汤自汤,腌鸡不要混腊獐。日下天 色且是凉,便放五日也不妨。待我留些整齐的,三朝点茶请姨娘。总然亲戚吃不 了,剩与公婆慢慢(口童)。” 婆婆听得,半晌无言,欲待要骂,恐怕人知笑话,只得忍气吞声。耐到第三 日,亲家母来完饭。两亲家相见毕,婆婆耐不过,从头将打先生、骂媒人、触夫 主、毁公婆,一一告诉一遍。李妈妈听得,羞惭无地,径到女儿房中,对翠莲道: “你在家中,我怎生分付你来?叫你到人家,休要多言多语,全不听我。今朝方 才三日光景,适间婆婆说你许多不是,使我惶恐万千,无言可答。”翠莲道: “母亲,你且休吵闹,听我一一细禀告。女儿不是村夫乐,有些话你不知道。 三日媳妇要上灶,说起之时被人笑。两碗稀粥把盐蘸,吃饭无茶将水泡。今日亲 家初走到,就把话儿来诉告,不问青红与白皂,一味将奴胡厮闹。婆婆性儿忒急 躁,说的话儿不大妙。我的心性也不弱,不要着了我圈套。寻条绳儿只一吊,这 条性命问他要!” 妈妈见说,又不好骂得,茶也不吃,酒也不尝,别了亲家,上轿回家去了。 再说张虎在家叫道:“成甚人家?当初只说娶个良善女子,不想讨了个无量 店中过卖来家,终朝四言八句,弄嘴弄舌,成何以看!”翠莲闻说,便道: “大伯说话不知礼,我又不曾惹着你。顶天立地男子汉,骂我是个过卖嘴!” 张虎便叫张狼道:“你不闻古人云:‘教妇初来。’虽然不至乎打她,也须 早晚训诲;再不然,去告诉她那老虔婆知道!”翠莲就道: “阿伯三个鼻子管,不曾捻着你的碗。媳妇虽是话儿多,自有丈夫与婆婆。 亲家不曾惹着你,如何骂她老虔婆?等我满月回门去,到家告诉我哥哥。我哥性 儿烈如火,那时叫你认得我。巴掌拳头一齐上,着你旱地乌龟没处躲!” 张虎听了大怒,就去扯住张狼要打。只见张虎的妻施氏跑将出来,道:“各 人妻小各自管,干你甚事?自古道:‘好鞋不踏臭粪!’”翠莲便道: “姆姆休得要惹祸,这样为人做不过。尽自伯伯和我嚷,你又走来添些言。 自古妻贤夫祸少,做出事比天来大。快快夹了里面去,窝风所在坐一坐。阿姆我 又不惹你,如何将我比臭污?左右百岁也要死,和你两个做一做。我若有些长和 短,阎罗殿前也不放过!” 女儿听得,来到母亲房中,说道:“你是婆婆,如何不管?尽着她放泼,象 甚模样?被人家笑话!”翠莲见姑娘与婆婆说,就道: “小姑,你好不贤良,便去房中唆调娘。若是婆婆打杀我,活捉你去见阎王! 我爷平素性儿强,不和你们善商量。和尚、道士一百个,七日七夜做道场。沙板 棺材罗木底,公婆与我烧钱纸。小姑姆姆戴盖头,伯伯替我做孝子。诸亲九眷抬 灵车,出了殡儿从新起。大小衙门齐下状,拿着银子无处使。任你家财万万贯, 弄得你钱也无来人也死!” 张妈妈听得,走出来道:“早是你才来得三日的媳妇,若做了二三年媳妇, 我一家大小俱不要开口了!”翠莲便道: “婆婆休得要水性,做大不尊小不敬。小姑不要忒侥幸,母亲面前少言论。 訾些轻事重报,老蠢听得便就信。言三语四把吾伤,说的话儿不中听。我若有些 长和短,不怕婆婆不偿命!” 妈妈听了,径到房中,对员外道:“你看那新媳妇,口快如刀,一家大小, 逐个个都伤过。你是个阿公,便叫将出来,说她几句,怕甚么!”员外道:“我 是她公公,怎么好说她?也罢,待我问她讨茶吃,且看怎的。”妈妈道:“她见 你,一定不敢调嘴。”只见员外分付:“叫张狼娘子烧中茶吃!” 那翠莲听得公公讨茶,慌忙走到厨下,刷洗锅儿,煎滚了茶,复到房中,打 点各样果子,泡了一盘茶,托至堂前,摆下椅子,走到公婆面前,道:“请公公、 婆婆堂前吃茶。”又到姆姆房中道:“请伯伯、姆姆堂前吃茶。”员外道:“你 们只说新媳妇口快,如今我唤她,却怎地又不敢说甚么?”妈妈道:“这番,只 是你使唤她便了。” 少刻,一家儿俱到堂前,分大小坐下,只见翠莲捧着一盘茶,口中道: “公吃茶,婆吃茶,伯伯、姆姆来吃茶。姑娘、小叔若要吃,灶上两碗自去 拿。两个拿着慢慢走,泡了手时哭喳喳。此茶唤作阿婆茶,名实虽村趣味佳。两 个初煨黄栗子,半抄新炒白芝麻。江南橄榄连皮核,塞北胡桃去壳(木且)。二 位大人慢慢吃,休得坏了你们牙!” 员外见说,大怒曰:“女人家须要温柔稳重,说话安详,方是做媳妇的道理。 那曾见这样长舌妇人!”翠莲应曰: “公是大,婆是大,伯伯、姆姆且坐下。两个老的休得骂,且听媳妇来禀话: 你儿媳妇也不村,你儿媳妇也不诈。从小生来性刚直,话儿说了心无挂。公婆不 必苦憎嫌,十分不然休了罢。也不愁,也不怕,搭搭凤子回去罢。也不招,也不 嫁,不搽胭粉不妆画。上下穿件缟素衣,侍奉双亲过了罢。记得几个古贤人:张 良、蒯文通说话,陆贾、萧何快掉文,子建、杨修也不亚,苏秦、张仪说六国, 晏婴、管仲说五霸,六计陈平、李佐车,十二甘罗并子夏。这些古人能说话,齐 家治国平天下。公公要奴不说话,将我口儿缝住罢!” 张员外道:“罢,罢,这样媳妇,久后必被败坏门风,玷辱上祖!”便叫张 狼曰:“孩儿,你将妻子休了罢!我别替你娶一个好的。”张狼口虽应承,心有 不舍之意。张虎并妻俱劝员外道:“且从容教训。”翠莲听得,便曰: “公休怨,婆休怨,伯伯、姆姆都休劝。丈夫不必苦留恋,大家各自寻方便。 快将纸墨和笔砚,写了休书随我便。不曾殴公婆,不曾骂亲眷,不曾欺丈夫,不 曾打良善,不曾走东家,不曾西邻串,不曾偷人财,不曾被人骗,不曾说张三, 不与李四乱,不盗不妒与不淫,身无恶疾能书算,亲操井臼与庖厨,纺织桑麻拈 针线。今朝随你写休书,搬去妆奁莫要怨。手印缝中七个字:‘永不相逢不见面。’ 恩爱绝,情意断,多写几个弘誓愿。鬼门关上若相逢,别转了脸儿不厮见!” 张狼因父母作主,只得含泪写了休书,两边搭了手印,随即讨乘轿子,叫人 抬了嫁妆,将翠莲并休书送至李员外家。父母并兄嫂都埋怨翠莲嘴快的不是。翠 莲道: “爹休嚷,娘休嚷,哥哥、嫂嫂也休嚷。奴奴不是自夸奖,从小生来志气广。 今日离了他门儿,是非曲直俱休讲。不是奴家牙齿痒,挑描刺绣能绩纺。大裁小 剪我都会,浆洗缝联不说谎。劈柴挑水与庖厨,就有蚕儿也会养。我今年小正当 时,眼明手快精神爽。若有闲人把眼观,就是巴掌脸上响。” 李员外和妈妈道:“罢,罢,我两口也老了,管你不得,只怕有些一差二误, 被人耻笑,可怜!可怜!”翠莲便道: “孩儿生得命里孤,嫁了无知村丈夫。公婆利害犹自可,怎当姆姆与姑姑? 我若略略开得口,便去搬唆与舅姑。且是骂人不吐核,动脚动手便来拖。生出许 多情切话,就写离书休了奴。指望回家图自在,岂料爹娘也怪吾。夫家、娘家着 不得,剃了头发做师姑。身披直裰挂葫芦,手中拿个大木鱼。白日沿门化饭吃, 黄昏寺里称念佛祖念南无,吃斋把素用工夫。头儿剃得光光地,那个不叫一声小 师姑。” 哥嫂曰:“你既要出家,我二人送你到前街明音寺去。”翠莲便道: “哥嫂休送我自去,去了你们得伶俐。曾见古人说得好:‘此处不留有留处。’ 离了俗家门,便把头来剃。是处便为家,何但明音寺?散淡又逍遥,却不倒伶俐!” 不恋荣华富贵,一心情愿出家,身披一领锦袈裟,常把数珠悬挂。每日持斋 把素,终朝酌水献花。纵然不做得菩萨,修得个小佛儿也罢。 (全文完)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hu Apr 22 01:37 PDT 1999 X-UIDL: 8057967faaff2443b3729a4e5a481f8b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BAA20330 for xys-friends-list; Thu, 22 Apr 1999 01:23:47 -0700 (PDT) Received: from email.guomai.sh.cn ([202.96.206.71])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BAA20309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22 Apr 1999 01:23:38 -0700 (PDT) Received: from ------ (202-35.guomai.sh.cn) by email.guomai.sh.cn (Sun Internet Mail Server sims.3.5.1999.01.13.19.49.p4) with SMTP id <0FAL006CY0LBAE@email.guomai.sh.cn>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22 Apr 1999 16:22:26 +0800 (CST) Date: Thu, 22 Apr 1999 16:22:26 +0800 (CST) Date-warning: Date header was inserted by email.guomai.sh.cn From: Zhou Yihua <yihua@guomai.sh.cn> Subject: XYS-FRIENDS: =?ISO-8859-1?Q?Re:=20=bf=ec=d7=ec=c0=ee=b4=e4=c1=ab=bc=c7?= To: xys-friends@xys.org Message-id: <0FAL006CZ0LDAE@email.guomai.sh.cn> MIME-version: 1.0 X-Mailer: Becky! ver 1.23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MIME-Autoconverted: from Quoted-Printable to 8bit by xys.org id BAA20322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518 Status: RO X-Status: > “撒甚帐?撒甚帐?东边撒了西边样。豆儿米麦满床上,仔细思量象甚样? > 公婆性儿又莽撞,只道新妇不打当。丈夫若是假乖张,又道娘子垃圾相。你可急 > 急走出门,饶你几下捍面杖。 ……… 改正一错:擀面杖。 这个错挺有意思的,原书错印成“捍”字,而我没注意。我是用全拼 输入的,敲了gan居然有这字,就稀里糊涂输入了。刚才查了《新华 字典》,这“捍”可没有gan的读音。微软的全拼输入法里这种情况 极多。比如随手敲入you,居然能找到“叹”,敲入te,能找到“式”。 这可差太远了,总不能算模糊音吧,怎么回事儿? 一华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hu Apr 22 05:23 PDT 1999 X-UIDL: 45c1e5c15d175986bc7251c714762c61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FAA24977 for xys-friends-list; Thu, 22 Apr 1999 05:10:20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eb307.yahoomail.com (web307.yahoomail.com [205.180.60.189])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FAA24973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22 Apr 1999 05:10:16 -0700 (PDT) Message-ID: <19990422121710.24448.rocketmail@web307.yahoomail.com> Received: from [209.14.77.99] by web307.yahoomail.com; Thu, 22 Apr 1999 05:17:10 PDT Date: Thu, 22 Apr 1999 05:17:10 -0700 (PDT) From: Donnie Brasco <brascodonnie@yahoo.com> Subject: RE: XYS-FRIENDS: 《桑菲尔德》,纽约嗅事(1) To: xys-friends@xys.org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s-ascii Content-Length: 1594 Status: RO X-Status: --- Shi-min Fang <fang@xys.org> wrote: > >是非关家庭---主人公的父母一出场就是麻烦,笑话。在受观 众欢迎程 > >度上唯一能与《桑菲尔德》相提并论的喜剧《M*A*S*H》是70 年代的走红 > > 80年代走红的《开心酒吧》(Cheers)也比《善菲尔德》更受欢 迎。一般 > 认为就受欢迎程度而言,《战地医院》第一,《开心酒吧》第 二,《善 > 菲尔德》第三。 > > 年代不同,很难比的。70/80年代,三大电视网是大众娱乐 主导媒体。一个HIT剧集真可以流行到万人空巷的地步。善 菲尔德播映的时候,CABLE开始发展,蚕食传统电视网市场, 加上电视以外的家庭娱乐分散了相当部分观众,电视网影响 力大为降低。在这样背景下,善菲尔德收视率数字不是历史 最高,但其对电视网影响之大,历史上少有剧集能比。 善菲尔德是接替停播的BING CROSBY SHOW,刚开播时, 压力巨大,大家都怀疑它能否保住NBC的最强时段。后来 证明NBC决定的正确,有善菲尔德在,NBC想的都不是做电视 网老大之类,而是要做THE NET。97年NBC是唯一赚钱的电视 网,咱本来还觉得有GE管理的因素,可善菲尔德停播后, NBC收入降了30%多,这还是在有ER,Fraiser和Friends的情 况下。可见如今电视网虽然多了,变成4大2小,前景却没有 人看好,绝非偶然。 其实娜斯的文章写得挺好,内容大体上也过得去,算是美 国媒体评论综述。国内能写成这样的人怕没几个。 细节问题可能是因为许多集她(?)没看过,读人家评论里 的例子时想当然了。 >可林吨在政绩上经济搞的好,其他没有什么大动作(唯一的一次医疗改 > >革还彻底失败),倒是被花边新闻搞得鸡飞狗跳----是《桑菲尔德》界 > 小克的改革并没有失败。失败的是希拉里领头的全套改革计划 他开始想毕其功于一役,但国会不买帐。后来聪明了,一步一 步走,效果反而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o You Yahoo!? Get your free @yahoo.com address at http://mail.yahoo.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hu Apr 22 06:48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GAA26922 for xys-friends-list; Thu, 22 Apr 1999 06:33:51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2-120.funtv.com [206.19.99.120])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GAA26918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22 Apr 1999 06:33:47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22063201.00a31404@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Thu, 22 Apr 1999 06:32:01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桑菲尔德》,纽约嗅事(1) In-Reply-To: <19990422121710.24448.rocketmail@web307.yahoomail.com>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219 Status: RO X-Status: At 05:17 AM 4/22/99 -0700, Donnie Brasco wrote: >年代不同,很难比的。70/80年代,三大电视网是大众娱乐 >主导媒体。一个HIT剧集真可以流行到万人空巷的地步。善 >菲尔德播映的时候,CABLE开始发展,蚕食传统电视网市场, >加上电视以外的家庭娱乐分散了相当部分观众,电视网影响 >力大为降低。在这样背景下,善菲尔德收视率数字不是历史 >最高,但其对电视网影响之大,历史上少有剧集能比。 我记得《善菲尔德》是在九四年以后才红火起来的,在那以前 大家谈论《拉家带口》(Married with Children)的比较多, 九四年以后才改谈《善》了。 《善》播放最后一集那个晚上,圣地亚哥倒真是万人空巷,我 是快开播了才赶回家去,结果一路上冷冷清清的,跟平时截然 不同。当晚的本地新闻也报道说,在播放的两个小时内,圣地 亚哥成了鬼城。南加州的娱乐文化气息有时我也觉得很不可思 议,比如说吧,《星球大战》前传要到下个月才上映呢,现在 就已经有人在首映电影院的售票窗口日夜排队等着买票了。 《善》的最后一集是拍得最糟糕的一集,其他各集都可以反复看, 只有这一集没耐心看第二遍。一个小镇可以自己制定刑法把外 地人投入监狱,这是在美国绝无可能发生的事。《善》的其他 各集的故事虽然荒唐,但感觉上都很真,而最后一集却是让人 感觉都是假的了,更不要说贯串全集的那种洋洋自得、自庆自 贺的态度让人看着恶心。最好的结局是让四人帮都搬到洛杉矶 去拍描写自己的电视剧,让虚构和现实混起来。 方舟子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hu Apr 22 11:42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LAA04018 for xys-friends-list; Thu, 22 Apr 1999 11:29:52 -0700 (PDT) Received: from viper ([204.249.10.4])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LAA04012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22 Apr 1999 11:29:47 -0700 (PDT) Received: from localhost by viper (931110.SGI/96.07.19) id AA09747; Thu, 22 Apr 99 14:02:49 -0400 Date: Thu, 22 Apr 1999 14:02:48 -0400 From: Yan-Si Zhang <yzhang@xi.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6I#7F6{5B!7#,E&T<PaJB#(1#) In-Reply-To: <19990422121710.24448.rocketmail@web307.yahoomail.com> Message-Id: <Pine.SGI.4.05.9904221356010.9740-100000@viper>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S-ASCII Content-Length: 993 Status: RO X-Status: >~{FdJ5DHK95DNDUBP45CM&:C#,DZH]4sLeIOR29}5CH%#,KcJGC@9zC=Le~} >~{F@B[W[Jv!#9zDZD\P43IUbQy5DHKEBC;<88v!#O8=ZNJLb?ID\JGRrN*~} >~{Pm6`</K}#(#?#)C;?49}#,6AHK<RF@B[@o5D@}WSJ1Ok51H;AK!#!!!!~} ~{DHK9DGP)6+6+#,T[CGUbP)C(TZC@9z5DHK?4Fp@451H;C;I6RbK<!*!*~} ~{5gJST[6`IY6<?49}#,RQSPWT<:5D:C6q!"8PJ\!#>MKcSPOP9$7r6ADG~} ~{P)?U;07O;0F@B[#,R2?IRT?4C@9z1(?/Bo#,C;1XR*?4K}5D6~JV;u!#~} ~{03SPPKH$5D#,JG9z<JF@<R5D!09z<JJS=G!1!#DHK9Ht?OOB9$7r5D;0#,~} ~{2;7A9[2lR;OB6TM,QyR;Ez5gJS>g#,9zDZ9[VZWnO2;6DGP)#,:MC@9z~} ~{HK0.:CSPJ2C42;M,!#TY#c#o#o#kR;LW@mB[=bJMR;OB#,J2C4Ig;aQ'!"~} ~{9zCqPTI65D!#UbQy5DF@B[SPPEO"A?#,SP;(;(BLBL5DJ1wVC{4J!#03~} ~{4r6D9zDZMb5DHK6<0.?4!##:#-#)!!!!!!!!!!!!!!!!!!!!!!!!!!!!~} ~{03RTG0TZC@1(IO?49}R;F*1(5@#,K57(9zHK>MM4:^!6IF7G6{5B!7#,~} ~{LX0.!6#F#r#i#e#n#d#s!7!#2;V*:N9J#,R2M|AKDG1(5@SPC;SP=bJM!#~} ~{;9<G5CRTG0D+Nw8gA,Px>gTZ9zDZLX;p#,OV6<O(AK0I#??IG06~LlL}~} ~{HKK5TZS!6HDaNwQG#,4s<R;9HHVTDGMfRU6y!#6TUbP)OVOsDHK96<?I~} ~{RT;(P)1JD+5DBo!#!!!!!!!!!!!!!!!!!!!!!!!!!!!!!!!!!!!!!!!!~} From brascodonnie@yahoo.com Thu Apr 22 16:56 PDT 1999 Received: from web305.yahoomail.com (web305.yahoomail.com [205.180.60.187])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QAA09951 for <fang@xys.org>; Thu, 22 Apr 1999 16:56:10 -0700 (PDT) Message-ID: <19990423000416.11837.rocketmail@web305.yahoomail.com> Received: from [209.14.77.120] by web305.yahoomail.com; Thu, 22 Apr 1999 17:04:16 PDT Date: Thu, 22 Apr 1999 17:04:16 -0700 (PDT) From: Donnie Brasco <brascodonnie@yahoo.com> Subject: RE: XYS-FRIENDS: 《桑菲尔德》,纽约嗅事(1) To: Shi-min Fang <fang@xys.org>, xys-friends@xys.org MIME-Version: 1.0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s-ascii Content-Length: 932 Status: RO X-Status: --- Shi-min Fang <fang@xys.org> wrote: 议,比如说吧,《星球大战》前传要到下个月才上映呢,现在 > 就已经有人在首映电影院的售票窗口日夜排队等着买票了。 > 5月20号吧?现在几乎所有同期影片都计划提前或拖后放映以 躲开这个票房核弹。老美这一代年轻男性(消费主力,广告商 最爱的市场人群)是玩着光剑长大的,他们对STAR WAR系列 宗教般的执迷程度很难让其他地方的人理解。记得俺看STAR WAR时,关心的只是卢克能不能泡上公主,另外空间站飞来飞 去,光剑比武等也很吸引人,其余就没什么印象了。那些鬼 子,连STARTREK都觉得好深刻好有哲理,谈起STAR WAR就更 不用提,眼睛能放出火来。照现在的声势,大伙儿都预测 STAR WAR前传会打破TITANIC的票房记录,唯一的威胁来自 同期另部片子中TOM CRUISE和NICOLE KIDMAN夫妇的大胆 脱露演出。 首映是不是有剧组成员参加,让那班人如此疯狂?LA和NYC是 美国电影两大中心,好多新电影是这两地提前十天左右上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o You Yahoo!? Get your free @yahoo.com address at http://mail.yahoo.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hu Apr 22 20:31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UAA14385 for xys-friends-list; Thu, 22 Apr 1999 20:10:33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5-9.funtv.com [206.19.103.9])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UAA14380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22 Apr 1999 20:10:28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22200843.009b772c@softhome.net> X-Sender: lxl@softhome.net (Unverified)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Thu, 22 Apr 1999 20:08:43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Xiaolong Li <lxl@softhome.net> Subject: XYS-FRIENDS: =?gb2312?B?UkU6IFhZUy1GUklFTkRTOiChtsmjt8a2+7XCobejrMWm1LzQ4crC o6gxo6k=?=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659 Status: RO X-Status: Donnie Brasco <brascodonnie@yahoo.com> wrote: > 5月20号吧?现在几乎所有同期影片都计划提前或拖后放映以 > 躲开这个票房核弹。老美这一代年轻男性(消费主力,广告商 > 最爱的市场人群)是玩着光剑长大的,他们对STAR WAR系列 > 宗教般的执迷程度很难让其他地方的人理解。记得俺看STAR > WAR时,关心的只是卢克能不能泡上公主,另外空间站飞来飞 > 去,光剑比武等也很吸引人,其余就没什么印象了。那些鬼 > 子,连STARTREK都觉得好深刻好有哲理,谈起STAR WAR就更 > 不用提,眼睛能放出火来。照现在的声势,大伙儿都预测 > STAR WAR前传会打破TITANIC的票房记录,唯一的威胁来自 同期另部片子中TOM > CRUISE和NICOLE KIDMAN夫妇的大胆 脱露演出。 > > 首映是不是有剧组成员参加,让那班人如此疯狂?LA和NYC是 > 美国电影两大中心,好多新电影是这两地提前十天左右上演。 北美的上映日期是5月19号. 这次不光是LA和NYC, Star Wars是全美出击, 二十几个城市一起首演(5月16号), 票价卖到$500到$1000, 4月19号因为离公演整一个月, 所以当天的新闻就讲了不少 提前排队的事情, 实际上高价的首映票早就卖的差不多了, 像旧金山的首映因为卢 卡斯亲自出席上个周末就光了. 早些时候Trailer刚出来时每天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挤 到那个站点上下载, 我也去尝了尝鲜, 结果, 挺失望的. Tom Cruise和Nicole Kidman的新片叫"Eyes Wide Shut", 是Stanley Kubrick的遗 作, 这其实才是我真正等着看的. 不过我觉得它在票房上绝对无法构成对Star Wars 的威胁, 我也不期望Tom&Nicole有什么精彩演出, 我等待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正 像来自于<<2001>>, <<Paths of Glory>>, <<The Shining>>, <<Dr. Strangelove>>, <<Full Metal Jacket>>. Star Wars和2001比较, 正像是Saving Private Ryan和 Paths of Glory, 前者不可否认它们也算是不错的影片, 不过和比它们早三四十年的 后者来说, 只是多了令人目眩的感官刺激, 少了内在的力量. 舟子的<<美国电影史话>>若有计划修订, 务必要加上一章给Stanley Kubrick.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hu Apr 22 21:16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VAA15967 for xys-friends-list; Thu, 22 Apr 1999 21:05:49 -0700 (PDT) Received: from mail.hnisi.com.cn ([202.96.151.97])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VAA15962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22 Apr 1999 21:05:44 -0700 (PDT) From: huye@hnisi.com.cn Received: by mail.hnisi.com.cn(Lotus SMTP MTA SMTP v4.6 (462.2 9-3-1997)) id 4825675C.0016F47B ; Fri, 23 Apr 1999 12:10:43 +0800 X-Lotus-FromDomain: NOTES To: xys-friends@xys.org Message-ID: <C825675A.0015E10B.00@mail.hnisi.com.cn> Date: Fri, 23 Apr 1999 11:14:47 +0800 Subject: XYS-FRIENDS: 哈哈,关于电影,说的越多越好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2639 Status: RO X-Status: ~{03RTG0TZC@1(IO?49}R;F*1(5@#,K57(9zHK>MM4:^!6IF7G6{5B!7#,~} ~{LX0.!6#F#r#i#e#n#d#s!7!#2;V*:N9J#,R2M|AKDG1(5@SPC;SP=bJM!#~} ~{;9<G5CRTG0D+Nw8gA,Px>gTZ9zDZLX;p#,OV6<O(AK0I#??IG06~LlL}~} ~{HKK5TZS!6HDaNwQG#,4s<R;9HHVTDGMfRU6y!#6TUbP)OVOsDHK96<?I~} ~{RT;(P)1JD+5DBo!#!!!!!!!!!!!!!!!!!!!!!!!!!!!!!!!!!!!!!!!!~} :我最近也在《电影故事》上看到介绍说法国人特爱看《friend》, 让我纳闷的是它说它是美法合拍片?那里头谁是法国佬?俺可不知道。 本人不是在美国,这些东西也多半没追着看---虽然我对自己说电视剧 也就这种情景喜剧有点味道,结果追着看的多半还是那些垃圾连续剧, 啊垃圾电视万万岁:)---评说这些东西当然没什么资格,不过我还是 要胡扯两句---说的不一定对,不过不许某些人抓小辫子:)。 我觉得《桑菲尔德》和我看到的其他肥皂剧都不太一样,它更刻薄。 我新近看到的这些美国人的情景喜剧好象拍的都是纽约人?夸张一点 说,那自然一个个都是人精。包括《mad about you》、《friends》、 《墨汁夫妻》(这个英文名不记得了)和《桑》、《spin city》,其 他就不记得了。《桑》里头的人,算是神经兮兮最厉害的,被讽刺的 也最不留情,象买克儿.福刻丝的《spin city》那种讽刺起来也是乐 呵呵的,还是带了一点温情。《married with children》是不是我在 深夜看过一些的那一部:里头那一家子都傻乎乎的,爸爸傻、妈妈神经、 女儿白痴儿子(小矮个儿)弱智的那个?沉闷冗长的婚姻生活,智商 越来越低、呼噜越打越响,我对它没太多感想。 《friends》受欢迎还是可以理解的,电影故事的解释是里头个个是俊 男靓女,华服丽人雅皮士。我记得里面那个傻大姐拿过艾美奖。但是说 来说去,身为中国人最感同身受的还是当初英达拍的《我爱我家》,我 不管他现在如何,当初在家是追着看回宿舍后大家又追着听的(收音机 里也有放)。要讲笑话,肯定也是有国籍、文化的分别,袄四卡闷的要 死还不如看香港的金项奖晚会。我爱我家里的傅明老人,我们太熟悉的 那种退休干部的形象,他的刻板反而变成有趣,演员也因此而红了起来。 小儿子梁天,耍起贫嘴来自是没的说,要说贫嘴,谁赛的过北京人?宋 丹丹我觉得那是她最出色、也是唯一出色的表演,家庭主妇、临街的大 嫂。赵明明表现最弱,她的戏也很少。傅明一天到晚和对门的胡伯伯 (英若诚)对着干---老年人较起真来孩子似的,笑死人了。有一集我是 听的,没看,葛优演个盲流,死赖在傅家不走,扬言要摸电门、跳阳台, 那个德性。后来国内所有的情景喜剧,完全都不成气候不象样子。 中国的电视剧、电影最奇怪的就是还要配音,莫名其妙,效果象在背书: 1234567。现在好了一些。我记得当年看《情满珠江》,印象还好的一个 原因就是它是人物自己配的音。我想说的还有《外来妹》,即使现在仍 有其价值。记得有次出差,窝在宾馆里重看其中一集,陈小艺去汤镇宗 住处探病,该名老板如临大敌,立马打电话让助理前来,以示清白,防 贼似的。他岂不知她的心?神女有意,襄王无心,可襄王有的是精明的 算计,她没去上班,于是前去安抚,可她终于没搭理他。他气鼓鼓的把 带去的礼物扔进垃圾桶,转念一想,不值得,回身又拿了出来。整件事 纯属小妞自个儿自作多情,拍的很写实。 泥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hu Apr 22 21:40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VAA16527 for xys-friends-list; Thu, 22 Apr 1999 21:27:02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eb305.yahoomail.com (web305.yahoomail.com [205.180.60.187])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VAA16523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22 Apr 1999 21:26:59 -0700 (PDT) Message-ID: <19990423043506.20215.rocketmail@web305.yahoomail.com> Received: from [206.249.86.73] by web305.yahoomail.com; Thu, 22 Apr 1999 21:35:06 PDT Date: Thu, 22 Apr 1999 21:35:06 -0700 (PDT) From: Donnie Brasco <brascodonnie@yahoo.com> Subject: RE: XYS-FRIENDS: !6I#7F6{5B!7#,E&T<PaJB#(1#) To: xys-friends@xys.org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s-ascii Content-Length: 1761 Status: RO X-Status: 一针见血。娜斯本人应该好好读读。 三联生活周刊的读者多数在国内,是平均受教育 程度很高的一群人。但就英文水平而言,燕思这 样功力的不敢说没有,也不会太多。直接阅读国 外的废话空话评论不易啊,况且还受资料来源的 限制。而国内媒体有关国外的评论,坦白讲,象 好莱坞电影,绝大多数是垃圾。相比之下,娜斯 依葫芦画的瓢要逼真得多,这种文章对国内读者 全面了解国外情况帮助相当大。二手货虽然是用 过的,还是有其实用的地方嘛。只是娜斯该做足 功课,评论可以随便说,具体情节则要经过核实。 这是起码的PROFESSIONALISM,以此要求住纽约 的国内记者更不过份。 真希望国内多数作者达到娜斯现在贩二手货的水 准,先过转述的关,介绍外面的情况至少不致太 离谱。有这样的行业竞争基础,娜斯等再上层楼, 具备燕思提到的国际视角,能从自己的角度去组 合理论,摆弄名词呀什么的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 Yan-Si Zhang <yzhang@xi.com> wrote: ~{DHK9DGP)6+6+#,T[CGUbP)C(TZC@9z5DHK?4Fp@451H;C;I6RbK<!*!*~} > ~{5gJST[6`IY6<?49}#,RQSPWT<:5D:C6q!"8PJ\!#>MKcSPOP9$7r6ADG~} > ~{P)?U;07O;0F@B[#,R2?IRT?4C@9z1(?/Bo#,C;1XR*?4K}5D6~JV;u!#~} > > ~{03SPPKH$5D#,JG9z<JF@<R5D!09z<JJS=G!1!#DHK9Ht?OOB9$7r5D;0#,~} > ~{2;7A9[2lR;OB6TM,QyR;Ez5gJS>g#,9zDZ9[VZWnO2;6DGP)#,:MC@9z~} > ~{HK0.:CSPJ2C42;M,!#TY#c#o#o#kR;LW@mB[=bJMR;OB#,J2C4Ig;aQ'!"~} > ~{9zCqPTI65D!#UbQy5DF@B[SPPEO"A?#,SP;(;(BLBL5DJ1wVC{4J!#03~} > ~{4r6D9zDZMb5DHK6<0.?4!##:#-#)!!!!!!!!!!!!!!!!!!!!!!!!!!!!~} > > ~{03RTG0TZC@1(IO?49}R;F*1(5@#,K57(9zHK>MM4:^!6IF7G6{5B!7#,~} > ~{LX0.!6#F#r#i#e#n#d#s!7!#2;V*:N9J#,R2M|AKDG1(5@SPC;SP=bJM!#~} > ~{;9<G5CRTG0D+Nw8gA,Px>gTZ9zDZLX;p#,OV6<O(AK0I#??IG06~LlL}~} > ~{HKK5TZS!6HDaNwQG#,4s<R;9HHVTDGMfRU6y!#6TUbP)OVOsDHK96<?I~} > ~{RT;(P)1JD+5DBo!#!!!!!!!!!!!!!!!!!!!!!!!!!!!!!!!!!!!!!!!!~}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o You Yahoo!? Get your free @yahoo.com address at http://mail.yahoo.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hu Apr 22 22:27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WAA17493 for xys-friends-list; Thu, 22 Apr 1999 22:07:14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eb305.yahoomail.com (web305.yahoomail.com [205.180.60.187])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WAA17485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22 Apr 1999 22:07:09 -0700 (PDT) Message-ID: <19990423051517.23701.rocketmail@web305.yahoomail.com> Received: from [206.249.86.73] by web305.yahoomail.com; Thu, 22 Apr 1999 22:15:17 PDT Date: Thu, 22 Apr 1999 22:15:17 -0700 (PDT) From: Donnie Brasco <brascodonnie@yahoo.com> Subject: XYS-FRIENDS: =?gb2312?B?UkU6IFhZUy1GUklFTkRTOiChtsmjt8a2+7XCobejrMWm1LzQ4crC o6gxo6k=?= To: xys-friends@xys.org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s-ascii Content-Length: 696 Status: RO X-Status: > Tom Cruise和Nicole Kidman的新片叫"Eyes Wide Shut", > 是Stanley Kubrick的遗 > 作, 这其实才是我真正等着看的. > 不过我觉得它在票房上绝对无法构成对Star Wars > 的威胁, 我也不期望Tom&Nicole有什么精彩演出, Stanley Kubrick是在片子完成,给片厂老板及演员 PREVIEW后5天去世的。万幸他留下一部完整的电影。 从小说到电影,整整二十年啊。 它的票房绝对超不了STAR WARS,但其市场表现对 STAR WARS能否打破TITANIC的单位时间票房纪录, 会有微妙影响。 > 我等待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正 > 像来自于<<2001>>, <<Paths of Glory>>, <<The 今年Lagerfeld为CHANEL设计的一款皮靴,灵感就 得自200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o You Yahoo!? Get your free @yahoo.com address at http://mail.yahoo.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hu Apr 22 22:37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WAA17748 for xys-friends-list; Thu, 22 Apr 1999 22:20:10 -0700 (PDT) Received: from hotmail.com (law-f238.hotmail.com [209.185.130.203])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WAA17737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22 Apr 1999 22:20:04 -0700 (PDT) Received: (qmail 53235 invoked by uid 0); 23 Apr 1999 05:19:03 -0000 Message-ID: <19990423051903.53234.qmail@hotmail.com> Received: from 165.117.54.182 by www.hotmail.com with HTTP; Thu, 22 Apr 1999 22:19:03 PDT X-Originating-IP: [165.117.54.182] From: "Gln Glx" <glnglx@hotmail.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RE: 互联网中的莎士比亚--网站评点之五 Date: Thu, 22 Apr 1999 22:19:03 PDT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ontent-Length: 1502 Status: RO X-Status: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中国青年报》电脑周刊的主编也是一行家,来函指出写《莎士比亚故事集》 >的兰布夫妇应为姐弟。我一看一男一女用同一姓,就想当然地以为是夫妇。 >可见不论干什么,都不能没有泥所深恶痛绝的“科学考据精神”,不能想 >当然:-) Lamb ~{M(Rk!0@<D7!1!# ~}b ~{2;7"Rt#,JG3AD,5D8aQr!#@<D75D!6RA@{ ~{QGKf1J!7#,RTG0<{9}R;VVQ!Rk1>#,2;V*5@OVTZJG7qRQ>-SPAKVPNDH+Rk1>!# ~{Pm>CRTG06A5D!6I/J?1HQGO7>g9JJB</!7VPNDRk1>#,JGVP9zG`Dj3v0fIgND8o ~{G03v0f!"F_J.Dj4z:sFZVXS!5D71LeWV0f!#JiVPEdSPR;P)J.7V:C?45D:Z0W2e ~{M<!#N04sAlPdC+VwO/5DP[ND5ZNe>m3v0f:sVXS!5DVn6`RkVxVP#,Ub1>Ji ~{JG=OTgVX<{LlHU5D!#2;9}#,Ub8v1>WSJG2;JG>]@<D75D!69JJB</!7Rk5D#,SP ~{P)<G2;GeAK!# ~{ILNqRTG03v9}2;IYAyJ.?*5D!0S"So<rRW6ANo!1#,6`N*NDQ'C{Vx5D<rP41>#, ~{JiD)8=SP4J;c1m#,JG3uQ'S"SoU_5DA<:C6ANo!#7bCfJG2JI+5D#:;r:l#,;rBL#, ~{;r;F#.#.#.#;OVTZ;9D\OkFp5DSP#:;FI+7bCf5D!64sN@?F2(7F6{!7!"!6L@D7 ~{KwR.@zOU<G!7#,BLI+7bCf5D!6H}HK3vSN<G!7#,:lI+7bCf5D!6I/J?1HQGO7>g ~{9JJB</!7#.#.#.!#~}----~{Ub8v9JJB</SPIOOBA=2a#,WwU_JGK-R2<G2;GeAK (Wyeth?)~{#,5+SPA=5cD#:}S!Os#,KF:u?IRTK5Cw2;JG@<D75D!69JJB</!7!# ~{R;JGJiVPJUSP~}Julius Caesar, ~{@<D75D!69JJB</!7C;SPJU#;6~JG3#3# ~{R}SCI/NLT-ND#,1HHgK5 ~}Brutus ~{TZ4LI1?-Hv:sDGR;6N!02;JGNR0.?-Hv1!!" ~{V;JGNR0.B^Bm:q!15DVxC{Q]K5#: Not that I loved Caesar less, but that I loved Rome more. ~{R22;V*UbLWJiOVTZ;9TZS!PPC;SP!# --~{8T2iE57r!$0B2*B^D*7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t Free Email and Do More On The Web. Visit http://www.msn.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hu Apr 22 22:44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WAA17972 for xys-friends-list; Thu, 22 Apr 1999 22:29:38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eb305.yahoomail.com (web305.yahoomail.com [205.180.60.187])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WAA17967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22 Apr 1999 22:29:35 -0700 (PDT) Message-ID: <19990423053742.25221.rocketmail@web305.yahoomail.com> Received: from [206.249.86.73] by web305.yahoomail.com; Thu, 22 Apr 1999 22:37:42 PDT Date: Thu, 22 Apr 1999 22:37:42 -0700 (PDT) From: Donnie Brasco <brascodonnie@yahoo.com> Subject: Re: XYS-FRIENDS: 哈哈,关于电影,说的越多越好 To: xys-friends@xys.org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s-ascii Content-Length: 431 Status: RO X-Status: --- huye@hnisi.com.cn wrote: 我新近看到的这些美国人的情景喜剧好象拍的都是纽约人?夸张一点 > 说,那自然一个个都是人精。包括《mad about > you》、《friends》、 与电视网的商业化有关。花钱最凶的是二十多岁至 四十岁的专业人士,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等于把 广告商的钱拿到手。 泥能读这篇吗? > 泥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o You Yahoo!? Get your free @yahoo.com address at http://mail.yahoo.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23 06:12 PDT 1999 X-UIDL: e5a7ac5fc57392184566be4085e83d72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FAA27643 for xys-friends-list; Fri, 23 Apr 1999 05:53:20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6-158.funtv.com [206.19.103.158])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FAA27636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23 Apr 1999 05:53:12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23055128.009d23ac@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Fri, 23 Apr 1999 05:51:28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所谓“当代留学生文丛编委会”的声明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2832 Status: RO X-Status: 有人以“当代留学生文丛编委会”的名义要贴一个声明到这里来,因 为用的是匿名地址,给弹到了我这里来。我就给转贴一下,让大家见 识见识。侵犯了别人的权益(且不说是有心还是无意),给别人造成 那么大的无可挽回的伤害,却一句“对不起”都不愿说,象旁观者那 样说一句“深表遗憾”,自吹“工作态度是严肃认真的”,还气势汹 汹威胁恫吓要跟人打官司倒打一把,这样的人,欠揍: 第一、这个“当代留学生文丛编委会”有没有incorporate?如果没有 的话,就不具有任何法人地位,其成员必须以个人的身份承担所有的 liability。以“当代留学生文丛编委会”为落款,却未署任何人名的 声明不具有任何的效力。有种的话,就一一列出同意这份声明、要来 向人追究法律责任的任何个人的真实姓名。 第二、事情的性质绝不是什么“‘哭泣的色彩’一文在未经作者百合 同意的情况下,出现在中国社会出版社的网人文集《美利坚的天空下》 一书中。编委会是在见到出版的书后,方才得知这一情况。”听上去 好像是在你们事先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哭泣的色彩》莫名其妙出现在 你们编的文集中。不要装得那么无辜好不好?据百合的声明,在未经 作者百合同意的情况下,你们就擅自把她的文章和别人的文章一起作 为文集给了中国社会出版社。在百合表示反对后,你们又未采取有效 的措施改正错误,防止百合文章的出版。要追究法律责任,第一要追 究你们未经作者同意就把文章交给了出版社,第二才追究出版社不顾 作者的反对加以出版。 第三、百合的声明中无一语评论所谓“当代留学生文丛编委会”的动 机。除了替百合贴了声明,本人也还没有腾出手来打抱这个不平(会有 那么一天的,谁让方舟子就这么个脾气?),“对旨在诬蔑编委会同 仁的不负责任言行,我们保留追诉其法律责任的权利。”云云,想要 吓唬谁的?不错,在去年八月份我曾经在这里提醒大家国外 有些人在国内出书牟利,如果打算把稿给他们,在送交出版之前要签 好合同。当时“贵同仁”散宜生、吴梦自个儿跳出来对号入座,还极 其卑鄙地想让对此一无所知的图雅来背黑锅。当时吴梦信誓旦旦说会 给作者们一个交代,现在又有八个月过去了,连第二本书都出来了,又 何曾给过第一本书的每位作者一分钱?又何曾给每位作者看过你们跟 出版社签的是什么样的合同,拿了多少报酬?要跟我打这个官司,我 奉陪到底。不过要打的话,就亮出真名实姓来,不要躲在子虚乌有的 “当代留学生文丛编委会”招牌后面虚张声势。 方舟子 >From: "f- moss" <moss_98@hotmail.com> >Cc: moss@redwood.humboldt.edu,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a statement from MOSS >Date: Thu, 22 Apr 1999 16:56:24 PDT > > 几 点 声 明 > > > (一)“哭泣的色彩”一文在未经作者百合同意的情况下,出现在中国 >社会出版社的网人文集《美利坚的天空下》一书中。编委会是在见到出版的 >书后,方才得知这一情况。我们对此深表遗憾。相信问题最终会得到公正合 >理的解决。 > > (二)编委会的工作态度是严肃认真的。在交给出版社的最后数版选稿 >目录以及定稿中,编委会均未列入“哭泣的色彩”一文。 > > (三)编委会同仁以介绍在网上发表过的文字给中国大陆的读者为己任 >,完全是义务工作,无人从中牟利。对旨在诬蔑编委会同仁的不负责任言行 >,我们保留追诉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 > 《当代留学生文丛编委会》 > > 一九九九年四月 >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23 06:19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FAA27755 for xys-friends-list; Fri, 23 Apr 1999 05:56:59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6-158.funtv.com [206.19.103.158])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FAA27751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23 Apr 1999 05:56:49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23055506.009d7050@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Fri, 23 Apr 1999 05:55:06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汉林书城新书(1999.4.23.)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21714 Status: RO X-Status: 汉林书城(www.hanlin.com)新书(1999.4.23.) 【重点推荐】 7301038917 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金庸/池田大作对话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平装 $4.9 两位大师就香港回忆、佛学哲学、人生道路、文学经典、文化思考等诸多问题 交换了看法。喜逢知己、笑谈人生,畅议时事,所论所谈,常有警世和醒世之 处,探求20世纪的奥秘,展望21世纪的灿烂。 7805426279 护生画集(全六册) 海天出版社 丰子恺 绘画 弘一法师 等书 盒装 $9.9 丰子恺先生一生笔耕六十余年。在这六十多年内,有一部作品前后相继创作的 过程长达四十六年,这就是《护生画集》。它是佛教界、文艺界诸位先贤、大 师们绝世合作的结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精品。 753252468X 魏明伦剧作精品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魏明伦 著 软精装 $4.5 这部集子收入作者八十年代以后在中国具有很大影响的六个大戏:《易大胆》、 《巴山秀才》、《潘金莲》、《夕照祈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和《变脸》, 以及部分辛辣充满川味的杂文。 7805219818 孽债 广东旅游出版社 叶辛 平装 $6.5 本部小说以全新视角展现了知青生活的另一面:他们曾在西双版纳度过“无悔 的青春”,尔后又在返城潮中纷纷回到东方大都会上海。地域的反差,时代的 变化,使他们走上了迥异的人生旅途,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而他们遗留在 西双版纳的儿女们念念不忘亲生父母,结伴到城市寻亲…… 7531315998 情爱画廊 春风文艺出版社 张抗抗 著 软精装 $5.5 张抗抗新著的言情小说,一种新的知识分子式的爱情语言。 7532523195 宋词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胡云翼 选注 软精装 $4.5 较好的宋词普及选本,被评为全国优秀畅销书。 7532507297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龙榆生 编选 平装 竖版 繁体 $2.5 本书为名著《唐宋名家词选》的续编,选入清代以来的近三百年名家词作,各 名家并缀以小传,间采诸家评语。 7540717327 三毛全集 漓江出版社 三毛 著 精装 $13.5 7801031245 古事杂谈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许进雄 著 平装 $ 4.5 作者借中国古代象形文字所描写的静态和动态的图象作引子,配合地下发掘的 材料、文物,以及典籍的记载,人类学的诠解,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有 关古代渔猎农耕、起居饮食、衣服车马、天文地理、乐舞巫术、战争祭祀等问 题,以浅易的文字,配合图版一一介绍给读者。 7530627929 票证旧事 百花文艺出版社 于光远 等著 平装 $4.5 粮票、油票、布票、鱼票、豆腐票……曾几何时,这些票证珍贵万分,百姓人 家的温饱生计全系于此。方寸票证记载历史沧桑,曾是票证下的公民都有不同 寻常的经历,名人撰文倾诉百姓酸辛,精彩的图片再现票证真面目。 7506315661 一个平民百姓的回忆录 作家出版社 喻明达 著 平装 $ 5.5 由一位平民百姓,以跨时代编年纪实方式,在叙述个人命运历程的同时也叙述 自己眼中的历史,这在当代文学史上可能还是第一次。 【小学教材】 7107015508 语文(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 编著 平装 $1.9 7107017292 语文(第二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 编著 平装 $1.9 7107020005 语文(第三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 编著 平装 $1.9 7107021400 语文(第四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 编著 平装 $1.9 710711333X 语文(第六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 编著 平装 $1.9 7107022466 语文(第五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 编著 平装 $1.9 710711512X 语文(第七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 编 平装 $1.9 7107117025 语文(第八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 编 平装 $1.9 7107119095 语文(第九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 编著 平装 $1.9 7107121154 语文(第十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 编著 平装 $1.9 7107122797 语文(第十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 编著 平装 $1.9 【工具书】 7805351090 五体字典 黄山书社 精装 竖版 $8.9 7543202816 简化字繁体字对照字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江蓝生 陆尊梧 编著 精装 $3.5 7810334875 明代四大奇书人物辞典 江西高校出版社 严成荣 等主编 精装 $9.9 7213010948 典故大词典 浙江人民出版社 方福仁 精装 $17.5 7532603598 中国文学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钱仲联 傅璇琮 等主编 盒装 $66.9 7213014471 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 浙江人民出版社 庸非 主编 精装 $29.5 7532603334 中国名胜词典(第三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丁祖春 等人编著 精装 20.5 7805116083 中外名言金库 上海文化出版社 张纯美 主编 精装 $19.5 7805798036 古今中外座右铭宝典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钟璧谦 主编 软精装 $9.5 7805349916 香港小百科 海峡文艺出版社 叶世恒 长青 长春 选编 软精装 $6.5 【古典文学】 “中国历代诗歌鉴赏系列” 7532525171 先秦汉魏六朝诗鉴赏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编 精装 $6.5 7532525163 唐五代诗鉴赏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编 精装 $8.5 7532525147 宋辽金诗鉴赏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编 精装 $6.9 7532525155 元明清诗鉴赏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编 精装 $7.5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753252521X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李贺 著 [清]王琦 等评注 精装 竖版 繁体 $5.5 7532525198 樊川诗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杜牧 著 [清]冯集梧 注 精装 竖版 繁体 $6.5 7532524256 韦应物集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韦应物 著 陶敏 王友胜 校注 精装 竖版 繁体 $10.5 7532514692 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宋]辛弃疾 撰 邓广铭 笺注 精装 竖版 繁体 $8.5 7532525317 姜白石词编年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宋]姜夔 著 夏承焘 笺校 平装 $5.9 7532523594 谭元春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谭元春 著 陈杏珍 标校 精装 竖版 繁体 $14.9 7532525112 两当轩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黄景仁 著 李国章 校点 精装 竖版 繁体 $8.9 “中国流派文学精品文库” 7540417110 古代十大散文流派(全五册) 湖南文艺出版社 蒋凡 主编 平装 $34.9 7540417129 古代十大诗歌流派(全四册) 湖南文艺出版社 王水照 主编 平装 $23.5 7540417137 古代十大词曲流派(全三册) 湖南文艺出版社 黄天骥 主编 平装 $21.5 7805207143 古今笔记精华录(上、下册) 岳麓书社 古今图书局 编 平装 $10.9 7543203006 唐诗三百首辞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左钧如 编 精装 �$4.9 7805359741 唐诗评三种 黄山书社 [清]黄生 等撰 何庆善 点校 软精装 竖排 $11.5 7020025897 唐诗三百首简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编注 平装 $3.5 7532525139 千首唐人绝句 上海古籍出版社 富寿荪 选注 刘拜山 富寿荪 评解 精装 竖排 繁体 $11.9 7532523195 宋词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胡云翼 选注 软精装 $4.5 7532523616 须溪词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宋]刘辰翁 撰 吴企明 校注 平装 竖版 繁体 $6.9 7532522377 词林纪事 词林纪事补正 合编(全二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张宗(木肃)编 精装 竖版 繁体 $22.5 7532507297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龙榆生 编选 平装 竖版 繁体 $2.5 7543429497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河北教育出版社 叶嘉莹 著 软精装 $5.5 7508015045 智慧的感悟:北京大学《名著名篇导读》 华夏出版社 杨承运 林建初 编 平装 $6.5 7805355568 中国伪书综考 黄山书社 邓瑞全 王冠英 主编 精装 �$21. 9 7800402762 全注全译经史百家杂钞(一盒11册) 昆仑出版社 曾国藩 编 余兴安 等注译 盒装 $81.9 7806400052 儒道释诗汇赏.道诗卷 海峡文艺出版社 潘人和 主编 平装 $3.9 7805349738 儒道释诗汇赏.释诗卷 海峡文艺出版社 潘人和 主编 平装 $3.9 7805349703 儒道释诗汇赏.儒诗卷 海峡文艺出版社 潘人和 主编 平装 $3.9 780579331X 闲雅小品集观--明清文人小品五十家(上下)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黄卓越 辑著 精装 $9.5 7532523497 子不语 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袁枚 编撰 申孟 甘林 点校 平装 $5.9 7020017959 野叟曝言(上、中、下) 人民文学出版社 [清]夏敬渠 著 平装 $19.5 7532523454 诗品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 曹旭 著 精装 横版 繁体 $7.5 【现、当代文学】 “鸳鸯蝴蝶派散文大系” 7806271856 艺海探幽 东方出版中心 袁进 主编 平装 $4.9 7806271864 尘封的风景 东方出版中心 袁进 主编 平装 $4.9 7806272062 都市魔方 东方出版中心 袁进 主编 平装 $3.9 7806271848 咏叹人生 东方出版中心 袁进 主编 平装 $4.9 780627183X 活在微笑中 东方出版中心 袁进 主编 平装 $4.5 “虹影丛书.民国女作家小说经典” 7532523160 施济美小说.凤仪园 上海古籍出版社 施济美 著 软精装 $3.5 7532523225 沉樱小说.爱情的开始 上海古籍出版社 沉樱 著 软精装 $3.5 7532522903 罗淑小说.生人妻 上海古籍出版社 罗淑 著 软精装 $2.9 7532523241 罗洪小说.薄暮的的哀愁 上海古籍出版社 罗洪 著 软精装 $3.5 7532522741 冯沅君小说.春痕 上海古籍出版社 冯沅君 著 软精装 $2.9 7532522822 陈衡哲小说.西风 上海古籍出版社 陈衡哲 著 软精装 $2.9 “野百合丛书” 7530627554 文明的创痛--余杰自选集 百花文艺出版社 余杰 著 软精装 $5.5 7530627716 娜拉:出走或归来--林贤治自选集 百花文艺出版社 林贤治 著 软精装 $5.5 “阁楼文丛” 780531571X 瓦釜集 文汇出版社 钱文忠 著 软精装 $3.9 7805314691 与巴金闲谈 文汇出版社 姜德明 软精装 $1.9 7805315361 文字的诱引 文汇出版社 王为松 软精装 $3.5 7805314977 阳光与苦难 文汇出版社 吴晓东 软精装 $2.9 7805315442 在语言的地图上 文汇出版社 郜元宝 著 软精装 $3.9 “笔会文丛” 7806166246 巴金和他的同时代人 学林出版社 徐开垒 著 软精装 $4.9 7806166262 一盏明灯与五十万座地堡--国际长短录 学林出版社 严秀 著 软精装 $3.5 7806466254 长相忆 学林出版社 赵清阁 著 软精装 $3.9 780616622X 生命中的轻与重 学林出版社 蒋子龙 著 软精装 $4.9 7806166238 自由的笑声 学林出版社 沙叶新 著 软精装 $4.5 “琼瑶作品集” 753602259X 白狐 花城出版社 琼瑶 著 软精装 $3.5 753602276X 聚散两依依 花城出版社 琼瑶 著 软精装 $2.5 7536022905 水云间 花城出版社 琼瑶 著 软精装 $2.5 “当代中国学者随笔” 7806271155 书情旧梦--邓云乡随笔 东方出版中心 邓云乡 著 软精装 $4.5 7806271376 未免有情--舒芜随笔 东方出版中心 舒芜 著 软精装 $4.5 7806271384 饮食男女--舒湮随笔 东方出版中心 舒湮著 软精装 $3.9 7806271392 思想的风景--朱正随笔 东方出版中心 朱正 著 软精装 $4.5 7806271171 冷眼热心--来新夏随笔 东方出版社 来新夏 著 软精装 $3.9 “海外文化之旅丛书” 7309017390 莱茵河的涛声 复旦大学出版社 赵鑫珊 著 平装 $3.9 7309016874 剑河的凝思--旅英散记 复旦大学出版社 马伯英 平装 $3.5 “她们文学丛书” 7222023151 敬畏生命 云南人民出版社 张欣 著 平装 $2.9 722202316X 春天看罗丹 云南人民出版社 蒋韵 著 平装 $2.5 7222023143 情未了 云南人民出版社 王坤红 著 平装 $2.9 7222023178 伊人面壁 云南人民出版社 林宋瑜 著 平装 $2.5 7222023186 欲望的火焰 云南人民出版社 顾艳 著 平装 $4.5 7222023135 想象胡同 云南人民出版社 铁凝 著 平装 $2.9 “布老虎丛书” 7531315998 情爱画廊 春风文艺出版社 张抗抗 著 软精装 $5.5 7531313189 纸项链 春风文艺出版社 崔京生 著 软精装 $5.5 753131715X 造化 春风文艺出版社 陆涛 著 软精装 $6.9 7805351856 中国近代文论类编 黄山书社 贾文昭 编 精装 $3.5 7540719273 鲁迅小说全编(插图本) 漓江出版社 金隐铭 校勘 平装 $3.9 7533907655 李叔同诗全编 浙江文艺出版社 余涉 编注 软精装 $2.9 7540717327 三毛全集 漓江出版社 三毛 著 精装 $13.5 7506315971 棋王 作家出版社 阿城 著 平装 $3.5 7533910370 露珠里的“诗想” 浙江文艺出版社 舒婷 著 平装 $2.9 7805208395 李白;蜀道难.将进酒.临路歌(全三部) 岳麓书社 曾月郁 周实 著 精装 $13.9 7228043103 紫禁来归 新疆出版社 徐城北 著 平装 $3.5 753252468X 魏明伦剧作精品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魏明伦 著 软精装 $4.5 7805219818 孽债 广东旅游出版社 叶辛 平装 $6.5 7507507203 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报告文学(上下) 华文出版社 杨匡满 等编 软精装 $14.5 7309018095 心中的坟--致友人的信 复旦大学出版社 戴厚英 遗著 平装 $2.5 7536023510 梦志 花城出版社 曹淑华 著 平装 $3.9 7532114139 正堪回首 上海文艺出版社 鲁彦周 著 平装 $4.9 7531313014 朗园 春风文艺出版社 赵玫 著 软精装 $4.9 7531318342 爱情辫子 春风文艺出版社 小叶秀子 著 软精装 $4.5 753131892X 我爱阳光 春风文艺出版社 许佳 著 软精装 $3.5 7532115577 流光曲 上海文艺出版社 林燕妮 著 平装 $3.5 7805798176 城市热风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谈歌 著 软精装 $6.9 7532114937 本乡有案--彭瑞高中篇小说精选 上海文艺出版社 彭瑞高 著 平装 $4.5 7806271317 沧海渺思--伊人随笔 东方出版中心 伊人 著 软精装 $4.5 【历史】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7213013440 前汉通俗演义 浙江人民出版社 蔡东藩 著 平装 $6.5 7213013459 后汉通俗演义 浙江人民出版社 蔡东藩 著 软精装 $5.9 7213013475 南北史通俗演义 浙江人民出版社 蔡东藩 著 平装 $7.5 7213013483 唐史通俗演义 浙江人民出版社 蔡东藩 著 平装 $6.9 7213013491 五代史通俗演义 浙江人民出版社 蔡东藩 著 平装 $4.5 7213013505 宋史通俗演义 浙江人民出版社 蔡东藩 著 软精装 $6.5 7213013513 元史通俗演义 浙江人民出版社 蔡东藩 著 软精装 $3.9 721301353X 清史通俗演义 浙江人民出版社 蔡东藩 著 软精装 $6.9 7513013548 民国通俗演义(上、下) 浙江人民出版社 蔡东藩 著 平装 $9.9 “西湖文献” 7532524914 湖山便览 附西湖新志 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翟灏 等辑 平装 $7.9 7532524779 西湖游览志馀 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田汝成 辑撰 平装 $5.5 7532524728 西湖游览志 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田汝成 辑撰 平装 $ 3.9 7202022397 中国历代宰相的谋略与权术.秦汉卷 河北人民出版社 王文涛 著 软精装 $4.5 7202022400 中国历代宰相的谋略与权术.魏晋南北朝卷 河北人民出版社 尚虹 著 平装 $3.9 7202022419 中国历代宰相的谋略与权术.隋唐五代卷 河北人民出版社 匡继先 著 平装 $4.9 7202022427 中国历代宰相的谋略与权术.两宋卷 河北人民出版社 高浣月 江旭伟 著 平装 $3.9 7202022435 中国历代宰相的谋略与权术.元明卷 河北人民出版社 周继中 郑昌淦 著 平装 $3.9 7532506541 中国历史三百题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编 精装 $8.9 7532506711 古代艺术三百题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编 精装 $8.5 “二十五史随笔” 7533910788 风起云扬.汉书随笔 浙江文艺出版社 卢敦基 著 平装 $3.5 753391077X 烟雨楼台.南朝五史随笔 浙江文艺出版社 杨自强 著 平装 $3.5 7533908031 风之容颜.北朝四史随笔 浙江文艺出版社 水东流 著 平装 $2.9 7533910966 垂杨暮鸦.隋书随笔 浙江文艺出版社 余刚 著 平装 $2.5 7805150907 全球通史(上、下)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美]L.S.斯塔夫里阿诺斯 著 平装 $11.5 7801031245 古事杂谈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许进雄 著 平装 $ 4.5 753252342X 张居正讲评资治通鉴皇家读本(全二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 陈生玺 等译解 精装 $17.9 7532524523 缀古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朱学勤 著 平装 $4.5 7500417306 唐代的外来文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美]谢弗 著 吴玉贵 译 平装 $4.9 7500628927 血光之灾--清代文字狱纪实 中国青年出版社 周崇奇 著 平装 $6.5 7805156492 中国租界史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费成康 著 平装 $6.5 7806224025 民国十大夺宝奇案 上海书店出版社 王延龄 朱少伟 编著 平装 $2.9 7208026440 民国大案纪实 上海人民出版社 经盛鸿 主编 平装 $4.5 7010027706 中共八大史 人民出版社 石仲泉 等主编 平装 $6.5 7222027130 创造澳大利亚 云南人民出版社 [澳]里查德.怀特 著 杨岸青 译 杨志达 校 平装 $2.9 7805349746 惊涛拍岸 海峡文艺出版社 杨方 著 软精装 $3.9 7806273344 现代世界政坛逸闻 东方出版中心 苏惠渔 陆震 等编 平装 $4.5 【纪实】 7805804761 长城梦--翁一万里长城拍摄记 江西美术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翁一 著 软精装 $7.5 780580477X 长江情结--沈延太长江全程拍摄记 江西美术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沈延太 著 软精装 $6.9 7805804788 天涯孤旅--沈澈西南秘境拍摄记 江西美术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沈澈 著 软精装 $5.9 7503918683 中国百姓看中国 文化艺术出版社 徐列 编 软精装 $4.9 7530627945 读图时代(第一辑) 百花文艺出版社 《读图时代》编辑部 编 平装 $3.5 7530627929 票证旧事 百花文艺出版社 于光远 等著 平装 $4.5 7108012294 世纪变革与学习革命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石滋宜 著 平装 $3.9 7214023547 格林斯潘--谁在主宰世界金融 江苏人民出版社 [美]史蒂文.K.贝克纳 著 戴建中 等译 平装 $7.5 【人物传记】 7806157697 解读冯友兰.学者研究卷 海天出版社 任继愈 等著 软精装 $3.9 7806157700 解读冯友兰.学人纪念卷 海天出版社 陈岱孙 等著 软精装 $4.5 7806157689 解读冯友兰.亲人回忆卷 海天出版社 宗璞 蔡仲德 著 软精装 $3.5 750520405X 民国八大总统家世 中国世界语出版社 何虎生 主编 软精装 $17.5 7536028989 风流军阀杨森 花城出版社 温靖邦 著 平装 $4.5 7805927758 政坛杀手--王亚樵与戴笠的恩怨争斗 广州出版社 钟连城 著 平装 $5.5 7533909593 飞虎将军陈纳德回忆录 浙江文艺出版社 [美]陈纳德 著 王湄 等译 平装 $5.5 7506002841 留德十年 东方出版社 季羡林 著 软精装 $3.5 7805350019 梁实秋文坛沉浮录 黄山书社 李正西 任合生 编 软精装 $3.9 7119022555 风雨独立路--李光耀回忆录 外文出版社 李光耀 著 平装 $6.5 7506315661 一个平民百姓的回忆录 作家出版社 喻明达 著 平装 $ 5.5 780579992X 中华武林著名人物传(1-4卷)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郝心莲 王国辉 主编 软精装 $21.5 7218028977 老兵故事 广东人民出版社 曹淳亮 主编 平装 $6.5 7536025998 刘晓庆是是非非 花城出版社 王学仁 著 平装 $4.5 7533910338 巴尔扎克传 浙江文艺出版社 [法]安德列.莫洛亚 著 平装 $4.9 7533910451 雨果传 浙江文艺出版社 [法]安德烈.莫洛亚 著 平装 $7.5 7806452109 大卫.奥格威自传 海南出版社 大卫.奥格威 著 麦慧芬 译 平装 $4.5 7805348383 拉宾之死 海峡文艺出版社 洪兵 汪徐和 李云龙 著 平装 $3.9 7806452567 沃伦.巴菲特如是说 海南出版社 珍妮特.洛尔 著 马强 蔡挺 译 平装 $4.5 7805646775 克里斯汀.迪奥 海南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 玛丽-法兰西.波希娜 著 张显奎 译 平装 $6.5 780564747X 可可.夏奈尔--特立独行的时装设计女王 海南出版社 艾克塞.梅德生 著 平装 $5.5 7806451250 孙正义--数字化时代的英雄 海南出版社 板垣英宪 著 郭振乾 译 平装 $3.5 7806451331 旁观者:管理大师杜拉克回忆录 海南出版社 彼得.杜拉克 著 廖月娟 译 软精装 $6.5 【文化】 “中国人丛书” 753252308X 中国人的名利观 上海古籍出版社 马以鑫 著 软精装 �$2.5 7532521710 中国人的人生观 上海古籍出版社 吴非 著 软精装 $2.5 7532524329 中国人的境界 上海古籍出版社 杨文镒 著 软精装 $2.5 7532524124 中国人的休闲 上海古籍出版社 龚斌 著 软精装 $2.5 7532522016 中国人的幽默 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学泰 著 软精装 $2.5 “高层.高知.高见系列(第一辑)” 7800873420 面对资本之翼 中国发展出版社 魏杰 著 平装 $4.5 7800873439 面对社会之窗 中国发展出版社 庹震 著 平装 $3.5 7800873137 面对转轨之国 中国发展出版社 刘伟 著 平装 $4.5 7800873285 面对世纪之门 中国发展出版社 马洪 著 平装 $4.5 780087334X 面对发展之春 中国发展出版社 张卓元 著 平装 $4.5 “博士短论文丛” 7800872599 东方传统 中国发展出版社 李凭 著 平装 $3.5 7800873269 市场灵魂 中国发展出版社 吕福新 著 平装 $3.5 7800873323 环球视点 中国发展出版社 王逸舟 著 平装 $3.5 7800873242 改革备忘 中国发展出版社 丁宁宁 著 平装 $3.5 “百年文潮丛书” 7532116662 颂祷与自诉--新时期小说的叙述特征与文化意识 上海文艺出版社 孙先科 著 平装 $3.5 7532116468 自由守望--胡适派文人引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 沈卫威 著 平装 $4.9 7532116301 自由者梦寻--“现代评论派”综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 倪邦文 著 平装 $3.5 7301038917 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金庸/池田大作对话录 北京大学出版社 平装 $4.9 7505706977 汉字的故事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施正宇 著 贾克 帅梅 绘画 平装 $6.5 7805426279 护生画集(全六册) 海天出版社 丰子恺 绘画 弘一法师 等书 盒装 $9.9 7214018926 书道.书缘.书趣--中国书法杂谈 江苏人民出版社 张运林 著 软精装 $2.5 7806184619 中国的家法族规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费成康 主编 平装 $6.5 7805798281 水浒文化大观 百花洲文化出版社 刘仁圣 等 软精装 $3.5 756131812X 坐禅如斯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日]井上希道 编著 将来世代国际财团 编译 软精装 $8.9 7805797390 海上花开又花落--读解张爱玲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万燕 著 软精装 $3.5 7806451382 古典作曲家排行榜 海南出版社 菲尔.古尔丁 著 雯边 译 平装 $9.8 7218029051 人生圆桌 广东人民出版社 周国平 主编 软精装 $4.9 7543426714 传统的误读 河北教育出版社 刘梦溪 著 精装 $6.5 7216023153 哲理与情趣 湖北人民出版社 阳作毕 著 软精装 $3.9 7309018729 心灵世界--王安忆游说讲稿 复旦大学出版社 王安忆 著 平装 $3.9 7805112983 中国名刹古塔 上海文化出版社 罗哲文 范纬 编著 平装 $3.5 7800873331 中国经济学家代表作精选(1978-1998) 中国发展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编 软精装 $4.5 7806184325 犹太民族复兴之路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潘光 余建华 王健 著 软精装 �$5.5 7805156484 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作用的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张仲礼 著 李荣昌 译 平装 $3.9 7805158231 中国传统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兼评韦伯《中国的宗教》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杜恂诚 著 平装 $2.9 720802975X 哲学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初探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丁祯彦 著 平装 $4.5 7532524752 中华人文精神新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 吴光 主编 平装 $ 4.9 7214023806 罗教.佛教.禅学--罗教与《五部六册》揭秘 江苏人民出版社 徐小跃 著 软精装 $3.5 7301034695 超越雅俗--抗战时期的通俗小说 北京大学出版社 孔庆东 著 平装 $3.9 【世界名著】 “现代西方思想文库” 7508016408 材料与记忆 华夏出版社 [法]柏格森 著 肖聿 译 平装 $3.5 7508016513 艺术的意味 华夏出版社 [德]盖格尔 著 艾谚 译 平装 $3.9 7508016416 思想方式 华夏出版社 怀特海 著 韩东辉 等译 平装 $2.5 7508016459 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 华夏出版社 [美]库利 著 包凡一 等译 平装 $4.9 7508016777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 华夏出版社 [美]弗朗兹.博厄斯 著 刘莎 等译 平装 $2.5 7508016750 西方世界的兴起 华夏出版社 [美]A.诺思 等著 后以平 等译 平装 $2.9 7508016394 国家的神话 华夏出版社 [德]卡西尔 著 范进 等译 平装 $4.5 7508016467 心灵.自我与社会 华夏出版社 [美]乔治.米德 著 霍桂桓 译 平装 $4.9 7508016424 一个幻觉的未来 华夏出版社 [奥]弗洛伊德 著 杨韶刚 译 平装 $3.5 7508016432 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 华夏出版社 [美]戴维.伊斯顿 著 王浦劬等译 平装 $6.9 7508016491 平等与效率:重大的抉择 华夏出版社 [美]A.奥肯 著 王奔洲 译 平装 $2.5 750801653X 旷野呼告 华夏出版社 [俄]舍斯托夫 著 方珊 等译 平装 $3.5 7508016386 恐惧与颤栗 华夏出版社 [丹麦]克尔凯郭尔 著 一谌 等译 平装 $3.5 7508016505 进步及其问题 华夏出版社 [美]拉瑞.劳丹 著 刘新民 译 平装 $3.5 750801636X 科学的规范 华夏出版社 [英]卡尔.皮尔逊 著 李醒民 译 平装 $4.9 750801149X 社会科学方法论 华夏出版社 [德]马克斯.韦伯 著 杨富斌 译 平装 $3.9 “博学丛书” 7530626752 隐蔽的上帝 百花文艺出版社 [法]吕西安.戈德曼 著 蔡鸿滨 译 平装 $6.9 7530627120 艺术及其最新形式 百花文艺出版社 [前苏]卢纳察尔斯基 著 郭家申 译 平装 $6.5 7530627139 批评的剖析 百花文艺出版社 [加拿大]诺思罗普.罗莱 著 陈慧 等译 平装 $5.5 “汉译大众精品文库.历史类” 7214023555 资本的年代 江苏人民出版社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著 张晓华 等译 平装 $4.9 7214023571 革命的年代 江苏人民出版社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著 王章辉 等译 平装 $4.9 7805797145 果戈理中短篇小说精选 沈阳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俄]果戈理 杨继舜 吴增和 译 软精装 $4.5 7805797102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精选 沈阳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法]梅里美 著 王虹 等译 软精装 $4.9 7806046259 弗洛伊德文集(全五卷) 长春出版社 东文博 主编 软精装 $32.5 【生活】 “无敌经商宝典” 7506227533 中国人经商智慧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王鸿 编著 软精装 $4.9 7506227509 犹太人经商智慧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锦羽 编著 软精装 $4.9 7506227819 美国人经商智慧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王鸿 编著 软精装 $4.9 From nxie@oucsace.cs.ohiou.edu Fri Apr 23 08:57 PDT 1999 Received: from oucsace.cs.ohiou.edu (nxie@oucsace.cs.ohiou.edu [132.235.1.2])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IAA02328; Fri, 23 Apr 1999 08:57:47 -0700 (PDT) Received: (from nxie@localhost) by oucsace.cs.ohiou.edu (8.8.5/8.8.5) id LAA14355; Fri, 23 Apr 1999 11:56:45 -0400 (EDT) Date: Fri, 23 Apr 1999 11:56:45 -0400 (EDT) From: Nandi Xie <nxie@oucsace.cs.ohiou.edu> Message-Id: <199904231556.LAA14355@oucsace.cs.ohiou.edu> To: fang@xys.org,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所谓“当代留学生文丛编委会”的声明 Content-Type: text Content-Length: 177 Status: RO X-Status: >吴梦信誓旦旦说会 >给作者们一个交代,现在又有八个月过去了,连第二本书都出来了,又 >何曾给过第一本书的每位作者一分钱?� ~{V[WS#:~} ~{4K4&2;H7!#VAIYNRTgJU5=8e7QAK!#~} ~{PS6y~}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23 15:44 PDT 1999 X-UIDL: d4399513c61a80e70d22cfc1b4ffb278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PAA10652 for xys-friends-list; Fri, 23 Apr 1999 15:23:01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7-62.funtv.com [206.19.101.62])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PAA10648; Fri, 23 Apr 1999 15:22:53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23152106.00a24e58@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Fri, 23 Apr 1999 15:21:06 -0700 To: Nandi Xie <nxie@oucsace.cs.ohiou.edu>,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所谓“当代留学生文丛编委会”的声明 In-Reply-To: <199904231556.LAA14355@oucsace.cs.ohiou.edu>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477 Status: RO X-Status: 我说的是“每位作者”,不排除有的作者拿到稿费,但是我确知有的 作者至今只拿到一本样书。他们编辑自己就是作者,想必是早早把钱 拿到的(猜的)。上回他们怀疑是你没拿到钱向我告状,是不是因此 赶快把钱寄给你?好奇:给了多少钱?私下告知即可:-) 方舟子 At 11:56 AM 4/23/99 -0400, Nandi Xie wrote: >>吴梦信誓旦旦说会 >>给作者们一个交代,现在又有八个月过去了,连第二本书都出来了,又 >>何曾给过第一本书的每位作者一分钱?� > >~{V[WS#:~} > >~{4K4&2;H7!#VAIYNRTgJU5=8e7QAK!#~} > >~{PS6y~} > >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23 16:15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PAA11349 for xys-friends-list; Fri, 23 Apr 1999 15:59:44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eb203.mail.yahoo.com (web203.mail.yahoo.com [128.11.68.103])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PAA11339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23 Apr 1999 15:59:40 -0700 (PDT) Message-ID: <19990423225601.6920.rocketmail@web203.mail.yahoo.com> Received: from [209.111.212.158] by web203.mail.yahoo.com; Fri, 23 Apr 1999 15:56:01 PDT Date: Fri, 23 Apr 1999 15:56:01 -0700 (PDT) From: Angela Ying <yi1214@yahoo.com> Subject: Re: XYS-FRIENDS: 所谓“当代留学生文丛编委会”的声明 To: xys-friends@xys.org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s-ascii Content-Length: 661 Status: RO X-Status: 每次看舟子帖子总能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我也好奇,看舟子常常帮国内报纸杂志写文章, 稿费怎么算的?他们给人民币还是美金?大概 是多少?私下告知即可。:) 伊可 btw, 下面有我的新小说,欢迎指教。:) http://www.guofeng.aan.net/yike/yike.htm --- Shimin Fang <fang@xys.org> wrote: > 我说的是“每位作者”,不排除有的作者拿到稿费,但是我确知有的 > 作者至今只拿到一本样书。他们编辑自己就是作者,想必是早早把钱 > 拿到的(猜的)。上回他们怀疑是你没拿到钱向我告状,是不是因此 > 赶快把钱寄给你?好奇:给了多少钱?私下告知即可:-) > > 方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o You Yahoo!? Get your free @yahoo.com address at http://mail.yahoo.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23 20:33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UAA16036 for xys-friends-list; Fri, 23 Apr 1999 20:04:22 -0700 (PDT) Received: from mail.ttlc.net (mail.ttlc.net [208.130.9.4])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UAA16032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23 Apr 1999 20:04:17 -0700 (PDT) From: yige@ttlc.net Received: from default [206.151.172.33] by mail.ttlc.net (SMTPD32-5.01) id A4BEC100104; Fri, 23 Apr 1999 23:04:30 EDT Message-Id: <3.0.6.32.19990423230716.007ac280@mail.ttlc.net> X-Sender: yige@mail.ttlc.net (Unverified)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6 (32) Date: Fri, 23 Apr 1999 23:07:16 +0000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快嘴李翠莲记 In-Reply-To: <0FAK00HHIXGQQP@email.guomai.sh.cn>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499 Status: RO X-Status: > 快嘴李翠莲记 > > > 【说明】这是我国较早的一篇白话小说。作者不可考,可能是宋元时 > 人。《清平山堂话本》收入了这篇小说。主人公李翠莲心直口快,出口成 > 骂,见谁不顺眼就骂谁。其骂人的语言艺术堪称一绝,可供网人掐架时学 > 习揣摩。 一华这篇东西可以拿来作为早期女权主义的经典读物:-)从夫权评到 君权,那封建社会就成了一架万恶的碎石机了,象李翠莲这样有棱有角 的顽石是注定要被弹到尼姑庵堂去守青灯的。其实这篇文章的立意比较 模糊;女权派固然可以用其来对三纲五常口诛笔伐一番,而卫道夫子们 也同样可以用它作为警世实例来束缚妇女的手脚。作者当初的写作动机 很有可能是后者居多。 多少代的潜移默化之下,大多数中国男人心目中的女人恐怕都不外乎是 笑不露齿的古典美人,文文静静的,会一点女工,更能磨墨添香:-) 当然,也有人偏偏喜欢病歪歪的美人,就是经常得由侍儿们扶着的那种, 曳着拖地的纱裙,恹恹地到阶前去观秋海棠,不小心吃了凉风,便要吐 上小半口血。笑不露齿也罢,病歪歪也罢,总之,喜欢李翠莲那样的恐 怕是不多的:) 俺当年来的时候也是穿了一袭老夫子的长衫来的,见了美国姑娘便要摇 头:因为没有一个是文静的,笑起来时拍腿跌足,开起口来便连珠炮似 地没个停,一到周末,便邀上个小伙,载了山地自行车,开上两吨半的 破卡车风风火火地一溜烟越野去了!要说这样的快嘴姑娘嫁不出去, 那就错了,至少据俺所知,是没有一个进修道院的。所以快嘴李翠莲要 是如今来美国留学,恐怕会把不少美国男人迷得七晕八倒,赞道:“My God,she is so funny, I just love her!” 没准还能办起一个收视率第一的“Talk Show”:-) 亦歌--都说螳螂手里有忘情水的配方,是真是假?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23 23:23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XAA20304 for xys-friends-list; Fri, 23 Apr 1999 23:10:31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h (ppp159.cta.cq.cn [202.98.33.159])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XAA20298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23 Apr 1999 23:10:25 -0700 (PDT) Message-Id: <2.2.32.19990424061003.006c52f0@163.net> X-Sender: tanglang@163.net X-Mailer: Windows Eudora Pro Version 2.2 (32)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Date: Sat, 24 Apr 1999 14:10:03 +08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tanglang <tanglang@163.net> Subject: Re: XYS-FRIENDS: 快嘴李翠莲记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823 Status: RO X-Status: At 23:07 99-4-23 +0000, yige@ttlc.net wrote: > >亦歌--都说螳螂手里有忘情水的配方,是真是假? > 真的没有,假的有。:) 本想着让大伙开开笨狸的玩笑,结果没料到引火烧身。俺说 哥几个,那个小纹明明是板栗身边的人吗,怎么让俺给接收 了?还连累了俺家的猫。:) 看来这忘情水还是个很好的IDEA,兄弟准备搞点科研,造一 电子伟哥出来,方便,省钱,具体想法和思路已经有了,就 是没人投资。如果之友网内有人感兴趣,俺们可以合作,就 叫“新雨忘情”好了。:) 上次董妮说到STARTREK,这个STARTREK最能提俺们这类学 了点医又略懂点工(其实两头都没抓着)的人的神了,那里 边好多胡思乱想的IDEA都可借用。 回过头来说“忘情水”,肖毛的那个说法不确,俺这没有只 顾男人的配方,倒有照顾女人的配方。还是俺以前在妇产科 实习时,老师传授的。不过,从来没试过,方子也不知扔哪 儿去了。 说点儿童不宜的话(俺相信之友网没儿童):一个好女人能 顶十打伟哥。:) 螳螂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at Apr 24 04:41 PDT 1999 X-UIDL: 9de8fddbaeeec981c5248297cd631745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EAA26437 for xys-friends-list; Sat, 24 Apr 1999 04:19:49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1-67.funtv.com [206.19.99.67])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EAA26431 for <xys-friends@xys.org>; Sat, 24 Apr 1999 04:19:45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24041758.0098a0d4@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Sat, 24 Apr 1999 04:17:58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所谓“当代留学生文丛编委会”的声明 In-Reply-To: <19990423225601.6920.rocketmail@web203.mail.yahoo.com>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760 Status: RO X-Status: At 03:56 PM 4/23/99 -0700, Angela Ying wrote: > >每次看舟子帖子总能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我也好奇,看舟子常常帮国内报纸杂志写文章, >稿费怎么算的?他们给人民币还是美金?大概 >是多少?私下告知即可。:) > >伊可 伊可打算去赚外快?这里有好几个是在国内专职写作的,应该 让他们来答才对。国内的稿费,按国家规定,是每千字二、三 十元人民币,最高不超过四十元,但那是1990年的规定,现在 恐怕没有哪家报刊还那么干,当时的最高标准现在成了最低标 准,高的有拿到一千字两百元的。我也不知道自己拿的是什么 标准,都是朋友约稿,不好谈钱:-)。我也从没去算过,估计 应该是千字一百到两百元之间吧。报纸要比杂志的高些。 书的报酬,现在很少有按字数算的,而是算版税,为定价乘以 印数再乘以百分之八或百分之十。一般每十万字定价十元。 出版社可以付美元,但外汇出口要交大约百分之十的税。 方舟子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at Apr 24 05:04 PDT 1999 X-UIDL: 1bbcdd023d2089c27de3dcf17aafed91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EAA26851 for xys-friends-list; Sat, 24 Apr 1999 04:48:23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1-67.funtv.com [206.19.99.67])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EAA26847 for <xys-friends@xys.org>; Sat, 24 Apr 1999 04:46:59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24044440.0098a668@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Sat, 24 Apr 1999 04:44:40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哈哈,关于电影,说的越多越好 In-Reply-To: <C825675A.0015E10B.00@mail.hnisi.com.cn>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080 Status: RO X-Status: At 11:14 AM 4/23/99 +0800, huye@hnisi.com.cn wrote: >《墨汁夫妻》(这个英文名不记得了)和《桑》、《spin city》,其 Ink ? 不过是前夫前妻的。 >他就不记得了。《桑》里头的人,算是神经兮兮最厉害的,被讽刺的 >也最不留情,象买克儿.福刻丝的《spin city》那种讽刺起来也是乐 >呵呵的,还是带了一点温情。《married with children》是不是我在 >深夜看过一些的那一部:里头那一家子都傻乎乎的,爸爸傻、妈妈神经、 >女儿白痴儿子(小矮个儿)弱智的那个?沉闷冗长的婚姻生活,智商 >越来越低、呼噜越打越响,我对它没太多感想。 爸爸不傻不得志,儿子聪明受压抑。那片子是给男人看的。据说德国人 特喜欢。 >舟子的<<美国电影史话>>若有计划修订, 务必要加上一章给Stanley Kubrick. > Kubrick不好算是纯粹的美国导演,他的代表作《2001年漫游太空》、 《怪爱博士》都应该算是英国电影。 我那史话后半部是很敷衍了事的,七十年代应是美国电影艺术最辉煌 的时期,却以一节就打发了。这星期是哥仑比亚75周年纪念电影周, 跑去回顾了几部老片子,象《猜猜谁来吃晚餐》、《宝贝儿》(Tootsie)、 《出租车司机》,虽然最后都是美国式的大团圆,却拍得不俗。现在 的好莱坞是拍不出这样的电影了。 下个月是希区柯克电影月,得舍命连看两周电影了。 方舟子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at Apr 24 13:10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LAA05359 for xys-friends-list; Sat, 24 Apr 1999 11:53:56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eb213.mail.yahoo.com (web213.mail.yahoo.com [128.11.68.113])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LAA05355 for <xys-friends@xys.org>; Sat, 24 Apr 1999 11:53:52 -0700 (PDT) Message-ID: <19990424185206.6537.rocketmail@web213.mail.yahoo.com> Received: from [209.237.4.46] by web213.mail.yahoo.com; Sat, 24 Apr 1999 11:52:06 PDT Date: Sat, 24 Apr 1999 11:52:06 -0700 (PDT) From: Angela Ying <yi1214@yahoo.com> Subject: Re: XYS-FRIENDS: 所谓“当代留学生文丛编委会”的声明 To: xys-friends@xys.org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s-ascii Content-Length: 508 Status: RO X-Status: > 伊可打算去赚外快?这里有好几个是在国内专职写作的,应该 > 让他们来答才对。国内的稿费,按国家规定,是每千字二、三 > 十元人民币,最高不超过四十元,但那是1990年的规定,现在 这个外快赚不来。:( 不象舟子,洋洋洒洒就是万字,我一个月能写个三千字已经 要哈利路亚了。按这标准算,也就够买一支资生堂的口红, 就算按高标准算,不过一瓶乳液。算了,还是做奸商吧。 伊可,不是不象,只是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o You Yahoo!? Get your free @yahoo.com address at http://mail.yahoo.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at Apr 24 20:37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UAA13245 for xys-friends-list; Sat, 24 Apr 1999 20:04:11 -0700 (PDT) Received: from hotmail.com (law-f66.hotmail.com [209.185.131.129])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UAA13241 for <xys-friends@xys.org>; Sat, 24 Apr 1999 20:04:07 -0700 (PDT) Received: (qmail 62860 invoked by uid 0); 25 Apr 1999 03:03:08 -0000 Message-ID: <19990425030308.62859.qmail@hotmail.com> Received: from 208.251.61.65 by www.hotmail.com with HTTP; Sat, 24 Apr 1999 20:03:08 PDT X-Originating-IP: [208.251.61.65] From: "aiguo ying" <echoying@hotmail.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算词吧 Date: Sat, 24 Apr 1999 20:03:08 PDT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ontent-Length: 623 Status: RO X-Status: 今天出去散步,真是好极了的春天,想起自己以前涂的一首“词”来: 声声慢 莺飞燕舞 水浅草长 青青绿绿庄稼 几日晴阳催开 树树繁花 闲云卷卷舒舒 到黄昏 漫天流霞 风起处 月明时 似水如练谁家 为觅封侯离乡 七八载 游子孤旅天涯 回首心惊 虚度多少年华 如今春光又好 思家园 空叹无暇 最恋是 陪双亲 种豆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t Free Email and Do More On The Web. Visit http://www.msn.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un Apr 25 17:06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QAA05918 for xys-friends-list; Sun, 25 Apr 1999 16:45:31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7-73.funtv.com [206.19.101.73])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QAA05914 for <xys-friends@xys.org>; Sun, 25 Apr 1999 16:45:26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25164341.00a269ac@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Sun, 25 Apr 1999 16:43:41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百合再声明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168 Status: RO X-Status: 舟子,对不起,让你无辜受累. 看了你转来的所谓"文丛"的帖子,真佩服有些人的脸皮.明明自己做了 错事,还要扬那么大的声,让我觉得,对这样的做法不惩罚好象也真说 不过去.我向来和任何人没什么宿怨,一般情况下也是得让人且让.所 以,这次我本来没想追究吴梦他们的责任,权且相信是在他们不知的 情况下,出版社用了我的"哭泣的色彩." 可是,散宜告诉我,他们先把磁盘带回了国.我问他们有什么权力 在未经我同意的情况下,把我的文章带回去,他说刚好有人回去.(也 奇怪,会这么急?非要人带回?寄回去也没三两块钱).后来,他们才发 电子信问我.我说不同意后,他们告诉出版社撤掉,但不知为什么出 版社还是用了.当然,三宜说他的名字虽在书上,是编委之一,但他 的任务只是通知"国风"上的作者.我要求他将我的回信转给应对此事 负责的人,后就收到吴梦的信.他也是说遗憾,还说把稿费寄来.可是, 看了他们的声明,我想我不会接受他们的稿费,也不会放弃追究他们 的法律责任.好在大家都在美国,追究起来也方便些.我也看不出他们 的声明里是说你诬陷他们还是我诬陷.不过,我想应和你无关.因为 你做的不过是替我贴了一下而已.他们真的要追究法律责任吗?最 好不过.最恨他们把责任全部推到出版社身上.归根到底,究竟是谁 的错?我想把这个声明连同我的声明一起寄给出版社.我已经既然两 边都有责任,我就两边的责任都追究.太可气! 我不在乎你把这封信贴出去,如果能替你平反昭雪的话. LIli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Mon Apr 26 22:09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VAA10262 for xys-friends-list; Mon, 26 Apr 1999 21:51:39 -0700 (PDT) Received: from komachi.minolta.co.jp (firewall-user@komachi.minolta.co.jp [210.159.19.2])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VAA10258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26 Apr 1999 21:51:35 -0700 (PDT) Received: (from uucp@localhost) by komachi.minolta.co.jp (8.8.8/3.5W) id NAA26761 for <xys-friends@xys.org>; Tue, 27 Apr 1999 13:50:55 +0900 (JST) Received: from unknown(150.16.176.16) by komachi.minolta.co.jp via smap (3.2) id xma025800; Tue, 27 Apr 99 13:49:49 +0900 Received: from birthdays.geocities.co.jp by fuji.mol.minolta.co.jp (8.7.5/3.5Wpl7-MOL-97102210) id NAA09318; Tue, 27 Apr 1999 13:49:47 +0900 (JST) Message-ID: <00e901be9068$16933fe0$5cb01096@birthdays.geocities.co.jp> From: "LIANG Haisheng" <liang@mol.minolta.co.jp>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hz-gb-2312?B?fnsjPyM/Iz9+fQ==?= Date: Tue, 27 Apr 1999 13:40:28 +0900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7bit X-Priority: 3 X-MSMail-Priority: Normal X-Mailer: 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 4.72.3110.5 X-MimeOLE: Produced By Microsoft MimeOLE V4.72.3110.3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hz-gb-2312" Content-Length: 353 Status: RO X-Status: ~{TZ9zDZ?49}7(9zO2>gF,~}"~{;"?ZMQOU~}",~{6TP!8vWSQ]T15DSDD,1mQ]S!Os:\In~}. ~{O#M{V*5@FdS"NDC{3F~},~{Vw=G5DS"NDC{~},~{4z1mWw~},~{;rO5APWwF7C{~}. ~{TZHU1>C;?45=9}SP9X5DB<Oq4x~},~{8P5=RE:6~}. PS.~{TZ4KSPN^Mf~}MIDI~{5DEsSQ~},~{Gk4rIyUP:t~}(^^ ~{:#Iy~}@~{PBCf?W~} ___ % ))) }__/ (C) LIANG@USA.NET http://www.geocities.co.jp/Milano/3292/midi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Mon Apr 26 22:45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VAA10156 for xys-friends-list; Mon, 26 Apr 1999 21:46:58 -0700 (PDT) Received: from mail.hnisi.com.cn ([202.96.151.97])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VAA10142 for <xys-friends@xys.org>; Mon, 26 Apr 1999 21:46:42 -0700 (PDT) From: huye@hnisi.com.cn Received: by mail.hnisi.com.cn(Lotus SMTP MTA SMTP v4.6 (462.2 9-3-1997)) id 48256760.001AB504 ; Tue, 27 Apr 1999 12:51:42 +0800 X-Lotus-FromDomain: NOTES To: xys-friends@xys.org Message-ID: <C8256760.00022327.00@mail.hnisi.com.cn> Date: Tue, 27 Apr 1999 12:55:15 +0900 Subject: XYS-FRIENDS: 电影笔记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gb2312 Content-Length: 3484 Status: RO X-Status: 暴力、江湖,武侠和聊斋:混乱中的诗意 1. 在《这个杀手不太冷》(《Leon》)中,尚.雷诺说出了诗一样的话语: 我想要躺在床上,长出根来。 吕克.贝松后来执导的<第五元素>虽然新奇古怪,不同于好莱坞的科幻片, 我还是觉得一般。可能观众在电影中所看到的只是自己想要的。《这个》据 说是他玩好赖物风格的一个作品,可以做的比好赖物更好赖物。 这部电影不同于一般的黑帮、枪战片,本身就拍地非常有趣。《PULP FICTION》(《黑色追辑令》)虽然也很有意思而更另类,不遵循一般同类片的 故事发展逻辑,但也仅仅是有趣。我的朋友介绍的时候说,LEON(男主人公) 没有身份,没有家,独来独往,简直象古龙小说中的人物.他是个寡言少语的 人,全付身家好象只是一箱好枪和一个盆景,它是他的朋友,不会说话,没 有麻烦,他生活中的安慰。他终于遇上了一个女孩,十二,三岁的玛蒂尔德。 用传统的道德观念去探讨他们的感情在这里没什么意义,他主要是借这个带 出故事。 LEON最后虽然死了,但他是在对玛蒂尔德的爱中与那个对头同归于尽的, 片尾STING的歌在淡淡的忧伤而又强烈情绪化的吉他声中响起,感人至深。 附:看,我又这样被情节剧骗了一回:)。其实现在再回想起来,它还是俗, 好赖物式的滑头。 2. 吴宇森的暴力美学早就被弘扬过,毋庸多言。看《变脸》时开始也是激动 万分,恍惚回复《喋血双雄》时代,但故事结束之后感觉大伤神经,皆因该片 太过戏剧化。吴当然是煽情的高手,《喋》便让人荡气回肠,而《变》中的一 些镜头熟口熟面根本是《喋》的翻版(但故事的性质已经变了),经由好莱坞明 星的演绎,看不出比后者好在哪里。 吕克.贝松也许让人过了把欧洲瘾,但BRUCE WILICE一出场就是他浓浓的 个人色彩,选他完全出于商业需要。而老实说那些所谓的新未来主义的服装与 艺术当时我全无感觉,那个故事也是看似拍地新颖,实则一般。 附:这也是当时的意见,其实《第5元素》没有《Leon》那么俗(但BRUCE当然 远不如尚.雷诺那么有趣),不过当时看的是盗版碟,效果不说也罢。 同样被我"批判"的还有《黑色追辑令》,之前对昆汀.卡仑蒂诺非常有兴趣, 看了几遍《黑》后,我发现对我来说,有趣与另类到底不是也不能构成全部事 实。昆汀是热爱吴宇森的,他的黑帮片又是另外一回事。他解构(用个时髦的词) 了现有的暴力片,一切变的似是而非,让人感觉他是在洋洋自得。奥立佛.斯通 曾说他(昆)是在玩电影,而他自己则不行,这是真的。 稍微相近类型的影片当中,只有去年新近的黑色片《洛山基机密》玩的精彩, 故事丝丝入扣,渐入佳境,而《变脸》那种几分钟一个高潮说起来让人真正吃不 消。这一点《生死时速》都要好过它多多。 这第2篇是回复别人的一个帖子,可惜他的帖子我已经丢了。最近,看了 《from dusk till dawn》(《杀出个黎明》)部分内容,卡仑蒂诺另外一部《落 水狗》我也看过一点,这两部片子导演本人都亲自上阵,玩到尽。我一直觉得 他本身就长的够暴力,就象徐克歪瓜裂枣(没有贬义)的颇有大侠的型:)。 顺便说一句,我是中国人,对《star wars》概念恐怕是零,不如说说《倩女幽 魂》。徐克好象是去年拍的动画版倩女幽魂之《小倩》,很有当年该部电影的 遗风(特别是那个树妖姥姥),艳丽、诡异,真人电影当然更凄美,王祖贤只 有扮鬼最惊艳。这部动画算是向当年开鬼怪片先河的徐克自己的一个致敬,对 我而言,也是怀旧,有兴趣的应该看一看。香港电影中,能叫人欲罢不能的, 也就是这样的聊斋和武侠片。可惜徐克也今非兮比:(,人怎么可能总是处于 颠峰呢。 我本来要说的是卡仑蒂诺,又跑题了:)。娜斯说看《黑色追辑令》象喝 怪味可乐(最近一期的《国风》),就我所看到的,怪都是那一个味儿,玩笑 都是卡仑蒂诺式的,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较真儿(象哪种汉堡包更好吃,旅馆 里有没有有线电视,如此等等)。杀手们更多的时候没干正事,在那莫名其妙 的穷讲究。《from dusk till dawn》更不知所云了,我是跳着看的,后来变成 乔治.可路你等一路大战僵尸,原来,倒不是、至少不纯是什么杀手的故事了。 这还有什么好讲的? 泥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Wed Apr 28 06:43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GAA18566 for xys-friends-list; Wed, 28 Apr 1999 06:11:55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2-120.funtv.com [206.19.99.120])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GAA18562 for <xys-friends@xys.org>; Wed, 28 Apr 1999 06:11:48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28061000.00a76268@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Wed, 28 Apr 1999 06:10:00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网络上清新独特的声音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1485 Status: RO X-Status: 网络上清新独特的声音 ·方舟子· (这是为即将在国内出版的《新语丝文选》写的前言) 一 众所周知,国际互联网络最初出现在美国科研、教育机构,在很长的一段时 间内完全是英文的天下。顺理成章地,最早使用这个交流工具的是留学美国的中 国留学生们,最早在这个英文世界里摸索、开辟出一个中文地盘的也是他们。第 一个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用户的中文角落是在一九九三年兴起的网络新闻组“另类· 中文·文本”(alt.chinese.text,简称ACT),一个没有任何管制的自由论坛。 象一切的自由论坛,充斥其中的是“灌水”(指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张贴)、吵 架、骂街。但是,大浪淘沙之下,总可见到金子的闪亮。在铺天盖地的垃圾中, 遮掩不去的是中文网络文学的雏形。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匆匆网客中,也出现了 以网络为阵地、较为认真地进行创作的所谓“网文大家”。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乃有方舟子、古平等人在一九九四年二月创办了第一份 创作性的中文网络刊物《新语丝》月刊。中文网络文学从此有了一个较为正式的 发表园地。的确,尽管《新语丝》的质量是逐渐提高、份量是逐渐充实起来的, 尽管《新语丝》的创办者和历届编委都是业余的爱好者、以后也没有专业化的打 算,但是创刊伊始,创办者就已决定在一块自由散漫的阵地上树立起一面正规的 旗帜。它的严格的选稿标准,它的一丝不苟的排版和校对,与传统文学刊物相比 毫不逊色,至今在各中文网络刊物中仍然很罕见。事实上,除了是在网络上传播, 《新语丝》在形式上与传统文学刊物并无太大的区别,将它打印、装订,也就是 一份传统文学刊物,本身并无多少的网络特色,这一点,也跟大多数网络刊物不 同。我们曾经在一九九七年尝试着同时发行高文本、多媒体版《新语丝》,但是 试行了一年就停止了,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绝大多数的读者仍然选择阅读文本版 《新语丝》。从读者的反馈看,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把每期《新语丝》全文下载、 乃至打印出来,仔细阅读。正因为如此,多年来一直有人建议我们将《新语丝》 印刷发行,但是限于资金和人手,我们并没有真正着手去做。 《新语丝》虽然是海外留学生创办的,却从来也不曾忘怀祖国的读者们。在 发刊辞中,我曾经写道:“我们相信,这张网伸到汉字的发源地,让亲人们听到 我们的心声的日子不会太远。我们今天所努力编织的,也许不过是未来一张恢恢 天网的小小起点。”这个可能性早已成为了现实。当一九九七年互联网连到了中 国时,《新语丝》就成为了第一份回归祖国的中文网络刊物。目前《新语丝》的 编委、作者和读者都约有三分之一在国内,随着互联网在国内的发展,这个比例 想必会越来越高。《新语丝》以其别具一格的特色、高雅的文化品位,看来已在 国内众多的刊物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并且似乎在文化界还有一些影响。它较早地 提出不应把金庸小说简单地视为通俗读物,而应该从文学的角度给予重视,这一 观点,在现在的中国文坛似乎已成为共识。在创刊之时,它曾经半认真半玩笑地 发起授予金庸诺贝尔文学奖倡议,这一事件至今反响不绝,不久前金庸先生就任 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时,还有记者以此事询问金庸先生。除了创办初期刊发《授 予金庸诺贝尔文学奖倡议书》(由图雅、方舟子执笔),后来连载著名历史学家 黄仁宇教授的《如何确定新时代的历史观--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由陈村先 生推荐重新发表文革知青的长诗《白洋淀》,首发中国科技大学李志超教授的论 文《家国主义与中国文化史》,以及新近发表方舟子的《郭沫若抄袭钱穆了吗?》 等作品,据说都受到了国内文化界的关注。《新语丝》的读者群,至少在十万人 以上,相当于一份大型的文学刊物。一些我所敬佩的海内外作家、编辑、文史研 究者、大中小学教师、政府官员都自称是《新语丝》的热心读者、敬慕者,在令 我受宠若惊之余,也觉得能把《新语丝》的文章结集出版,向国内广大读者推荐, 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所以,当国内的出版社与我们联系,要求从《新语丝》多年来发表的一千余 篇作品中挑选一部分佳作,出版一本文选时,我们就很高兴地答应了。 二 《新语丝》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刊物,文史小品和论文也占了相当的比 重,前面提到的几篇受到关注的文章,就都属于此类。但是,这一次,根据出版 社的要求,只选面向广大读者的文学性、普及性作品。这些作品,也许不象文史 论文那样受到文化界的重视,却拥有更为广大的读者群,并且也具有鲜明的个性, 是值得倾听的清新独特的声音。 如前所述,《新语丝》乃是由留学生创办的,在开始的几年内,作者完全由 留学生组成,时至今日,其成员、作者和读者,仍以留学人员为主体。那么,《 新语丝》所刊载的文学作品,不可避免地带有海外中文文学的色彩。在一九九六 年七月多伦多“电脑网络与中国文化”会议上的一次演讲中,我曾经把中文网络 文学作品称之为“流放文学”的一部分。这里的所谓“流放”,并不是指那些由 于政治原因而被迫流放,而是指由于生活、教育、学术等原因而在海外自我流放。 流放文学的内涵,大致可以分成两类:怀旧和描写文化冲击。 久在异国他乡,遥望神州,难免要常常想起在国内时或苦或甜的生活。尤其 是那些经历过文革、插队生活的年纪比较大的留学人员,他们对那段独特历史的 回顾,也可以说是文革后国内风行一时的知青文学在海外的一个余波。只不过, 这样的回顾,往往由于远距离而产生超出现实的美感,较少了国内作家的怒气、 怨气,而多了点历尽劫波后的宽宏大量乃至大彻大悟了。正如黄歧在《家乡的小 木桥》一文中所说:“在回首自己在无知中铸成的众多终生遗憾之后,我早就清 醒地知道自己已失去了裁判别人的资格。”这样的宁静,大概只有在永别了那个 生活环境以后,才可能产生的。 与那些在国内阅历丰富的留学人员更喜欢回首往事相反,那些在国内并无多 少社会阅历、甚至一出校门就出国门的更年轻的一代,则是全身心地拥抱着新的 生活,只不过在这样的拥抱中,由于中西文化的冲突而难免产生外来者的或新鲜 或苦涩的滋味。在这方面,两性的应对几乎是泾渭分明的。女性以其特有的敏感, 捕捉着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小的感触,细细体味其中的喜乐哀愁。司静一系列天然、 沉静的散文,可以做为这方面的代表。我们听她在《星期五,进城的列车》一文 中说: “当我尽情去体味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偶遇时,生活的无数精微美好的谜底便 一个个揭开。感谢上苍,我在心里说,让我真正生活过了这个下午。我知道了午 后三点钟的暖日照在身上的感觉;我知道了湖上来风拂动无叶的枝干的意境。我 尽情体味着都市、河流与大湖弥漫到我身体每一个细胞里的那种勃勃生机。我发 自内心地给陌生人微笑,接受他们同样发自心底的喜悦。我知道了为什么我选择、 被选择,来到了这个有着厚重历史却又充满活力的地方。” 令人感动的不仅仅是热爱生活的博大爱心,更是那股深信自己终将融入新的 生活的青春活力。根据我的观察,女性对新生活的适应性,的确往往要比男性强。 男性面对不同文化的冲击,喜欢以自嘲、调侃做为释放内心紧张的自卫武器,而 表现出“农民进城”式的黑色幽默。阅读胡彪的《王五留学轶事》、亦歌的《狗 娃西行漫记》,常常令人忍俊不禁。虽然那样荒唐的场景其实非常罕见或者根本 就是虚构的,但是我们作为过来人,却也能从中看到一点自己的影子。有意思的 是,这类描述常常在“吃”上面做文章,大老爷们最敏感的似乎只是舌头的味蕾, 就连女性的作者,有时也忍不住要在这个问题上幽上一默(阿待《饕鸭》)。但 这样的冲击其实是相当表面的,要能表现更深刻的冲击,还有待于对居住国的文 化有了更真切的感受之后。 在越来越多的国内作者或初出国门的作者也加入《新语丝》的创作行列之后, 《新语丝》海外流放文学的色彩也就越来越淡。这些新鲜血液的输入,使得《新 语丝》也有了与国内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品,斯绛的《戏缘》、奕秦的《雨晴》 和沈方的《冬天》就都是这方面的力作。同时,既然网络已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 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那么,也就无可避免地会越来越多地出现以网络本身为题 材的文学作品。也许,以网络本身为题材的网络创作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网络 文学,只不过这类作品往往具有网络“快餐式”的特征,而相当地粗糙。其中最 值得注意的是唐郎的小说《偶遇》。做为一名职业医生,唐郎的作品反倒有一种 看上去与其职业不符的禅味。这篇小说以电子信件的往来演绎了一个网络上的前 生今世的故事,就象是一则关于网络的寓言。 三 在中文网络的早期,交流的目的远甚于创作,以男性为主的用户大抵抱着 “玩一玩”的发泄心态,风行的是诙谐、幽默,一句妙语往往比一篇佳作更受瞩 目。这个时期的中文网络代表人物之一图雅就以其俏皮的京味,而被称为“网上 王朔”。但是,正如王朔在玩弄日常语言之余也能创作出象《我是你爸爸》这样 较为正统的作品,图雅也以《寻龙记》这样的严肃佳构表明他同样有着一定的文 学功底,而不只是会耍耍嘴皮。 不过这类作品在中文网络的初期实属凤毛麟角。第一个较为认真地从事文学 创作的中文网人也许是百合。她也是第一个在网络上发表长篇小说的人。她的长 篇《天堂鸟》,已经由国内出版社出版,另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哭泣的色彩》则 在国内被盗版;所以,也可以说,她是第一个从网上走到了网下的人,尽管未必 都是她自己的意愿。她的诗歌、散文,以及更受欢迎的小说,都充溢着在网上很 罕见的澎湃激情。尽管她自己说过“从来就知自己不是诗人”,但在我看来,她 其实是网上女作者中最具有传统女诗人气质的一位。尽管饱经了与其年龄不符的 那么多的沧桑,受过了那么多的伤害,难得的是始终保有一颗纯真的心。《这样 一种关系》这一篇描写一个女人同时爱着一个男人和另一个女人的小说,如泣如 诉的叙述,宛如一首热情洋溢的情诗。但是在纯真、热情之下,我们也隐隐可以 发觉一丝挥之不去的痛苦、忧伤: “就象隔着玻璃看一幅风景画吗?还是象搁置在一起的两幅不同格调的风景 画?人生是那么多的景色堆积而成,不同的经历和沧桑,怎能留下相同的色彩和 风格?只因孤单,只因孤单我们就走向一个陌生的人,交出自己,然后失去自己? 没有办法再仁慈些的,是不是?谁是谁的岸,谁又是谁的帆?我们真会骗自己, 骗得象真的似的,编这样的童话,就象是喝酒,为的是使自己不要那么清醒。” 这一点,正是百合作品超出“小女子文学”的高明之处。可惜的是,现在百 合已忙于相夫教子,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幸福,我们也就难得再读到这样的文字 了。与百合差不多同时上网、也差不多同时离网的另一位女作者莲波,则以优雅 的散文见长,少了点热情,多了点雍容。在百合、莲波之后,女性上网者日众, 有闲者也不少,自顾自怜的“小女子文学”也就在网上蔚然成风,只不过,热情 往往变异成了撒娇,雍容也往往变异成了泼辣,数量虽众,却乏善可陈。 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是阿待的小说。她创作的中、短篇小说数量之多、质量之 高,在网上都是无人能及的。对她的小说做取舍,是让我最感困难的,限于篇幅, 只好一再地割爱。值得一提的,是她的求新求变。尽管她的小说在总体上都有着 欧·亨利式的结构特征和博尔赫斯式的神秘色彩,但每一篇又都有着不同的特色, 《儿子》的深沉、《猫眼石》的怪异、《我的太阳》的感人、《处女塔》的气势、 《饕鸭》的诙谐、《拉兹之歌》的纯真、《路杀》的魔幻、《乌鸦》的阴郁等等, 绝不单调。阿待小说的结构是精致的,文字是从容的,没有网上小说所通行的学 生腔调。她的小说内容横跨海内外,纵贯历史和现实,这样的手笔,在网上创作 中也很罕见。业余创作者偶有佳作并不稀奇,难得的是在总体上都保持着高水准。 在阿待的创作中,我们已丝毫看不到玩耍、发泄、自恋的网络特征,而只有认真 严肃的创造。在网上作者中,阿待可以说是最具专业水准的。 网上男作者目前还没有这种专业的倾向,但是有几个较有特色的系列值得注 意。少君的《人生自白》系列,通过对海内外三教九流人物的采访,力图以自述 的方式描绘出一副副终生相,特别是那些有关海外人士的篇章(《大厨》、《半 仙儿》、《杜兰朵》、《洋插队》、《ABC》等),有着只有生活在这个环境 中的采访者才可能捕捉到的真切。赋格的系列游记(《寻欢》、《库玛里的烟雨 楼台》、《香格里拉的地平线》、《偷渡伊比利亚》、《夜航车》等)在电影蒙 太奇式的镜头变换中,却也往往能触及光怪陆离的异国风情之下的文化底蕴,而 不仅仅是观光客的走马观花的感慨。方舟子的明代人物评传系列(《功到雄奇即 罪名》、《博物馆中的古墓》、《张居正二三事》、《人生舞台上的海瑞》、 《严嵩的末日》、《黄道周之死》等)则试图把诗歌的热情、科学的严谨融入历 史的冷静,为历史的叙述寻找一个既鲜活又客观的新角度。 四 网络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技术的革新并不能带来人性的跃变,也就不可能 对做为人学的文学内涵有根本的改变。如果我们追求的是文学的内核,网络的外 壳也就变得可有可无。因此,《新语丝》虽然是最早的中文网络文学刊物,其创 作本身却并不具有多少的网络色彩,也就并不奇怪。 但是互联网络却是一种空前的、革命性的交流、发表、反馈的手段。如果没 有这一个交流方便、发表自由、反馈迅速的网络的存在,相信我们中的许多人都 不可能被激发出创作欲望、长期保有创作热情,我们也就不可能见到如此众多的 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品。现代文学的创作需要有文学氛围的刺激,所以一部现代文 学史差不多也就是一部文学社团史,只不过从前限于通讯条件的落后,文学社团 往往带着鲜明的区域色彩。只有到了网络时代,才彻底打破了地域乃至国界的限 制。新语丝社有幸而成为第一个以网络为交流手段的全球性中文文学社团,而五 年多以来的实践表明,它的确也对中文网络上的文学创作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技术可以是人情隔绝的围墙,也可以是心灵交流的通衢。同声相求,以文会 友,当我们在网络上自我流放的时候,总能以自己的独特声音找到朋友,不管是 在网上还是网下。 (新语丝的网址:www.xys.org) 1999.4.27.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Wed Apr 28 14:13 PDT 1999 X-UIDL: f933e577d11d8604ffbdb0430d02a02b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OAA28468 for xys-friends-list; Wed, 28 Apr 1999 14:01:58 -0700 (PDT) Received: from hotmail.com (law2-f17.hotmail.com [216.32.181.17])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OAA28464 for <xys-friends@xys.org>; Wed, 28 Apr 1999 14:01:54 -0700 (PDT) Received: (qmail 69832 invoked by uid 0); 28 Apr 1999 21:00:56 -0000 Message-ID: <19990428210056.69831.qmail@hotmail.com> Received: from 129.82.227.78 by www.hotmail.com with HTTP; Wed, 28 Apr 1999 14:00:55 PDT X-Originating-IP: [129.82.227.78] From: "Zr G" <g_zr@hotmail.com> To: xys-friends@xys.org Cc: g_zr@hotmail.com Subject: XYS-FRIENDS: 司马君实是司马光不是司马迁 Date: Wed, 28 Apr 1999 16:00:55 CDT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ontent-Length: 649 Status: RO X-Status: 刚刚看到新到资料上沈同先生的<<评新燕山夜话>>一文: 自古以来,真正有所成就的人是不夸自己之所长的。宋朝范镇在《东斋记事补遗 》中写道:“欧阳永叔每夸政事,不夸文章。蔡君谟不夸书,吕济叔不夸棋,何 公南不夸饮酒,司马君实不夸清节。大抵不足乃夸也。”我的学识浅薄,手头又 没有《辞海》,只知道其中欧阳永叔即欧阳修,私下猜测蔡君谟可能是指书法唐 宋八大家之一的蔡襄,司马君实是《资治通鉴》作者司马迁。 司马君实应是司马光。沈先生既然已猜到是通鉴的作者,应该不会搞错,想来当 属笔误。但新语丝向以校对精严称,还是改一下的好。 枉 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t Free Email and Do More On The Web. Visit http://www.msn.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hu Apr 29 07:17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GAA18436 for xys-friends-list; Thu, 29 Apr 1999 06:31:04 -0700 (PDT) Received: from zhouzi (Dial-7-55.funtv.com [206.19.101.55])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GAA18429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29 Apr 1999 06:30:58 -0700 (PDT) Message-Id: <3.0.3.32.19990429062910.00a2d520@xys.org> X-Sender: fang@xys.org X-Mailer: QUALCOMM Windows Eudora Light Version 3.0.3 (32) Date: Thu, 29 Apr 1999 06:29:10 -07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Shi-min Fang <fang@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网络上清新独特的声音 In-Reply-To: <Pine.SUN.3.96.990428172650.6724A-100000@radon.bu.edu> References: <3.0.3.32.19990428141115.00a1cf14@xys.org>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683 Status: RO X-Status: 因有网友提醒我们不要闹出象百合和“当代留学生丛书”那样的 纠纷,对此我解释一下: 我们跟“当代留学生丛书”不一样,不是随便去拿与己无关的作 品,而是以新语丝的名义编选已在《新语丝》上面发表过的作品。 虽然我们并未要求作者转让版权,但作者在投稿时,就已把作品 发表权授给了新语丝,新语丝可以以新语丝的名义用各种发式发 表、重新发表该作品。当然,在发表或重新发表之前,作者可以 随时中止这种授权。 出版文选属于重新发表,本无需再去征求作者的同意(除非作者 主动表示过不愿重新发表),但我们在把作品正式提交出版社之 前,也会一一征求作者的意见,以免作者另有安排。这主要是出 于礼貌上的考虑,而不是法律上的。对于那些已离网而无法联系 上的,自然没有办法。 方舟子 【中国首例网上著作权侵权案原告胜诉】 新华社北京四月二十八日电(记者李煦、牛爱民)中国首例网上著作权侵权案今天在北 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审结。原告陈卫华胜诉。 原告陈卫华在起诉书中称,他以“无方”为笔名撰写的《戏说MAYA》一文刊载于个 人网页《3D芝麻街》上,并注明“版权所有,请勿转载”。但被告成都《电脑商情 报》却未经原告同意刊登了这篇文章。因此,陈卫华提请法院,要求被告公开赔礼道 歉,支付原告稿费人民币二百三十一元,并向原告支付惩罚性稿费人民币五万元,讼 诉费由被告负担。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在审理后认为:《戏说MAYA》应视为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 被告在其主办的登有商业广告的报纸上擅自刊载原告的作品,为其商业目的扩大了该 作品的传播范围,侵犯了原告的作品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故应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原 告要求被告承担惩罚性稿酬人民币五万元,但未提举相应的证据,法院不全额支持原 告的诉讼请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今天判决被告停 止使用原告作品《戏说MAYA》并在《电脑商情报》上刊登声明向原告公开致歉; 同时,被告向原告支付稿酬并赔偿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九百二十四元;案件受理费由被 告负担。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hu Apr 29 09:54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JAA22441 for xys-friends-list; Thu, 29 Apr 1999 09:25:28 -0700 (PDT) Received: from turing.mathworks.com (turing.mathworks.com [144.212.100.12])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JAA22425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29 Apr 1999 09:25:22 -0700 (PDT) Received: from madmax.mathworks.com (madmax.mathworks.com [144.212.95.21]) by turing.mathworks.com (8.8.5/8.8.5) with ESMTP id MAA19799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29 Apr 1999 12:24:23 -0400 (EDT) Received: from localhost (zhiping@localhost) by madmax.mathworks.com (8.7.1/8.6.12-mathworks-client) with ESMTP id MAA05072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29 Apr 1999 12:24:22 -0400 (EDT) Date: Thu, 29 Apr 1999 12:24:22 -0400 (EDT) From: Zhiping You <zhiping@mathworks.com> X-Sender: zhiping@madmax To: XYS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Interesting article Message-ID: <Pine.SOL.4.10.9904291223210.3944-100000@madmax>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MIME-Autoconverted: from QUOTED-PRINTABLE to 8bit by xys.org id JAA22429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X-UNKNOWN Content-Length: 1874 Status: RO X-Status: 这是我在一个围棋BBS上看到的。看看像不像武侠。 --万精油-- ----------------- 发表人(Posted by):流星雨 发表时间(on): 1999/04/16, 21:28:20 昨晚cws高手如云,dujy atuzal cqy几位5D*同时在场,初次上网的chenpei以 4D身份出场。风头最劲的当数阿土仔(atuzal)你听他狂妄叫嚣:“有两位5D* 在场,谁将我送上6D?”,英雄豪气可见一斑。dujy是全国晚报杯十强岂能示 弱,当即答到:“我送你上6D!",也是豪气干云。一时间刀光血影,死伤遍地。 上半盘dujy多有好手,局面占优。但下方补空失误被阿土仔抓住机会挥骑直下。 刹那间白花花的大地荡然无存,惨不忍睹!dujy几经挣扎后只好认负。这下激 怒了另一位大侠5D*CQY 立马挑战阿土仔。这阿土仔刚退强敌,士气正旺,三下 五除二将CQY斩于马下。CQY艰难地爬了起来,擦了擦身上的血迹说:“能给我 一个复仇的机会吗?”阿土仔傲慢地晃了一下脑袋,大度地说:“好吧,就再 切你一盘吧!”。这一次CQY在顽强抵抗后输在了官子。阿土仔三次战胜5D*成 为耀眼的明星。 当晚的另一个明星应属初次上网的chenpei,据说只想和棋迷交个朋友,可经 不住棋迷的不断挑战,加上请将的激将的,虽然怕输,最后还是被迫出手。 此君出手不凡,69手两次屠龙,将第一个对手斩为三段,第二个挑战者nblml 2D谦虚地先摆上了三子。可能出师大捷,有点飘飘然,chenpei强手连发,有 些无理,nbmlm也非泛泛之辈,瞧准时机断然出手。这一下,chenpei刚才的不 可一世荡然无存,满盘治孤,苦苦挣扎,狼狈不堪。观战者多认为chenpei此 局必输,但白棋始终没有气馁,后半盘好手连发,加上nblml的少许失误,200 手以后白棋竟强行围住了中腹,大大地扭转了局面。苦战300多手终于险胜对方。 本以为戏已看完,哪想到连折两阵的CQY,看到chenpei力挽狂澜,正是对手, 一时技痒难熬(CQY一直在观看chenpei的对局),立即发出邀请,这一下真可 谓好戏连台。又是龙争虎斗。布局阶段是CQY领先,但中腹爆发的中盘大战显 示了chenpei的强力,黑棋一举占优。但后半程CQY紧紧追赶,成了大杀小输赢。 点目象是CQY要赢,数棋后竟是chenpei一目半胜。至此我们的CQY三战皆负成了 当晚最不幸的人。chenpei初上cws已是四连胜,包括战胜5D*这样的强敌,其实 力当是不容怀疑。 真是看的过瘾!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Thu Apr 29 18:43 PDT 1999 X-UIDL: 0896dd22529aea836d8f7f81e9e36cc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SAA02244 for xys-friends-list; Thu, 29 Apr 1999 18:27:12 -0700 (PDT) Received: from public.cta.cq.cn (public.cq.sc.cn [202.98.32.111] (may be forged))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SAA02240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29 Apr 1999 18:26:46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h ([202.98.46.232]) by public.cta.cq.cn (Netscape Messaging Server 3.5) with SMTP id AAB56D7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30 Apr 1999 09:18:48 +0800 Message-Id: <2.2.32.19990430012501.006c91ec@163.net> X-Sender: tanglang@163.net X-Mailer: Windows Eudora Pro Version 2.2 (32)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Date: Fri, 30 Apr 1999 09:25:01 +0800 To: XYS <xys-friends@xys.org> From: tanglang <tanglang@163.net> Subject: Re: XYS-FRIENDS: Interesting article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052 Status: RO X-Status: At 12:24 99-4-29 -0400, Zhiping You wrote: >这是我在一个围棋BBS上看到的。看看像不像武侠。 > >--万精油-- > 写得很精彩,:)CWS的地址在哪儿? 回来后上网不方便,很少去IGS这类耗时太长的地方去 玩了,以前每周至少去一两次的,不太下,只是看热闹, 最喜欢干的事就是给人高手支招,尤其是关于死活的, 经常被其他围看的高手骂。:) 当年IGS上很有几个高手的,有个台湾来的,直杀到9D, 有人说他是周俊勋,台湾的一品,在大陆相当于专业9段, 曾杀败过大竹英雄和王立诚。 老万兄转的这个帖子是说D的,其实K区也很有意思。俺 刚上网玩围棋时才9K,后来杀到5K,就再也不进步了。 K区有的家伙棋品极次,眼看不行了就关机走人。俺不干 这事,有几次棋势甚好偏偏朋友来约,走之前也认输了 算。 俺看棋的瘾比下棋的瘾大,其实也看不大懂,就是看热 闹。平时上街,有两本杂志是必买的,一是《围棋天地》, 一是《读书》。拿了《围棋天地》先找热闹的地方看, 有空了还在电脑上摆摆谱。 围棋这个东西就是得下,越多越好。俺去香港前,单位 里能下得过俺的不多,等俺回来后,就不是他们的对手 了。现在他们还常在办公室或家里下棋玩,但俺已被打 入另册,龟儿们想赢棋了才来找俺。唉,想当年,俺还 算高手来着。 螳螂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30 01:20 PDT 1999 X-UIDL: fa9f83c05c966336c19fbcccfbb08cbd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XAA08946 for xys-friends-list; Thu, 29 Apr 1999 23:30:53 -0700 (PDT) Received: from public.cta.cq.cn (public.cq.sc.cn [202.98.32.111] (may be forged))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XAA08940 for <xys-friends@xys.org>; Thu, 29 Apr 1999 23:27:29 -0700 (PDT) Received: from wh ([202.98.46.106]) by public.cta.cq.cn (Netscape Messaging Server 3.5) with SMTP id AAA74E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30 Apr 1999 14:16:51 +0800 Message-Id: <2.2.32.19990430062304.006bb4e4@163.net> X-Sender: tanglang@163.net X-Mailer: Windows Eudora Pro Version 2.2 (32)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Date: Fri, 30 Apr 1999 14:23:04 +0800 To: xys-friends@xys.org From: tanglang <tanglang@163.net> Subject: XYS-FRIENDS: 俺家小猫之三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184 Status: RO X-Status: 小猫丢了,一晚上没回来。几乎一夜没睡。今早上找 回来了。以后再讲这个故事。 螳螂 ------------------------------------------- <小猫之饮食男女> 小猫最喜欢吃的是俺的手指头和脚趾头,手指头俺要用来 敲键盘,脚趾头俺要用来在走路时保持平衡,都是缺不了 东西,当然不能让她随便吃;其次是鱼,这大概是猫的共 性,早被各种童话书所印证;再其次是畜类的肝脾,可见 小猫外表尽可能温顺,内里还是老虎们的近亲本色。 从前老的骂小的不好好吃饭,常说“还不如猫吃得多”, 俺就以为猫的食量极小,极好打发。孰不料小猫在吃的方 面,其挑剔程度远超家中独子。合了口味的东西,那猫吃 起来就没完,宁可吃完了找个地方去吐;不合口味的,则 是一口不沾,先是你走哪她跟哪,喵个没完没了,继而抱 腿上窜,以可怜加无赖的种种招数迫你为她换食。 俺懒洋洋地说:“她饿了就去吃了,不用管,咱们家不能 再出修正主义了。”老婆对“修正主义”这类词不敏感, 时代变化太快,她上学时这类词已不多见,所以俺说了也 是白说。俺又说:“人美国人喂猫都是用罐头,咱们也去 买点。”老婆这下听懂了,说:“好啊,咱们什么时候去 美国?你以前不是说要去美国洗盘子吗?你多洗几只盘子, 咱家猫就能吃罐头了。” 说完,顶着小雨出门,头也不回直奔菜市场给小猫买吃的 去了。 俺说:“给俺捎筒啤酒!”俺的声音消失在斜斜的雨丝缝 隙之间,恍然如从未存在,也许真的就不曾存在。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Fri Apr 30 11:57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LAA24077 for xys-friends-list; Fri, 30 Apr 1999 11:38:32 -0700 (PDT) Received: from turing.mathworks.com (turing.mathworks.com [144.212.100.12])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LAA24057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30 Apr 1999 11:38:22 -0700 (PDT) Received: from madmax.mathworks.com (madmax.mathworks.com [144.212.95.21]) by turing.mathworks.com (8.8.5/8.8.5) with ESMTP id OAA18649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30 Apr 1999 14:36:13 -0400 (EDT) Received: from localhost (zhiping@localhost) by madmax.mathworks.com (8.7.1/8.6.12-mathworks-client) with ESMTP id OAA14094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30 Apr 1999 14:36:13 -0400 (EDT) Date: Fri, 30 Apr 1999 14:36:12 -0400 (EDT) From: Zhiping You <zhiping@mathworks.com> X-Sender: zhiping@madmax To: XYS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XYS-FRIENDS: Re: Interesting article In-Reply-To: <2.2.32.19990430012501.006c91ec@163.net> Message-ID: <Pine.SOL.4.10.9904301435510.13498-100000@madmax> MIME-Version: 1.0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MIME-Autoconverted: from QUOTED-PRINTABLE to 8bit by xys.org id LAA24067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X-UNKNOWN Content-Length: 761 Status: RO X-Status: > 老万兄转的这个帖子是说D的,其实K区也很有意思。俺 > 刚上网玩围棋时才9K,后来杀到5K,就再也不进步了。 > K区有的家伙棋品极次,眼看不行了就关机走人。俺不干 > 这事,有几次棋势甚好偏偏朋友来约,走之前也认输了 > 算。 D区也一样有人干这事,不过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如果断 线,还是会回来接着下的。 > 围棋这个东西就是得下,越多越好。俺去香港前,单位 > 里能下得过俺的不多,等俺回来后,就不是他们的对手 > 了。现在他们还常在办公室或家里下棋玩,但俺已被打 > 入另册,龟儿们想赢棋了才来找俺。唉,想当年,俺还 > 算高手来着。 不知道你们重庆的情况。成都的围棋普及率是很高的。我 的一些高中同学,分数加减都搞不清楚,但下棋宰我却是 手顺得很(五年前我回国的时候)。想当年他们都只有被 我让九子的份。今年夏天我准备回国一个月,大约要被倒 让两子了。 --万精油--好汉需提当年勇:)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at May 1 00:02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XAA08122 for xys-friends-list; Fri, 30 Apr 1999 23:32:24 -0700 (PDT) Received: from geocities.com (mail2.geocities.com [209.1.224.30]) by xys.org (8.9.1/8.9.1) with ESMTP id XAA08117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30 Apr 1999 23:30:57 -0700 (PDT) Received: from geocities.com (dynamic53.pm04.sf3d.best.com [209.24.234.245]) by geocities.com (8.9.3/8.9.3) with ESMTP id XAA01680; Fri, 30 Apr 1999 23:28:32 -0700 (PDT) Message-ID: <372A9FF3.A44FF7D5@geocities.com> Date: Fri, 30 Apr 1999 23:32:20 -0700 From: Fuge <fuge@geocities.com> X-Mailer: Mozilla 4.51 [en] (Win95; I) X-Accept-Language: zh-CN MIME-Version: 1.0 To: xys-friends@xys.org, CHPROSE@LISTSERV.ACSU.BUFFALO.EDU Subject: XYS-FRIENDS: again, outta tune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3028 Status: RO X-Status: 【格格不入】 节日 今天天气真好,吃饱了饭有点兴奋,家里坐不住,上街去转转。听说 日本城在搞什么樱花节庆典,就跑去看,没想到半道上被一支游行队 伍挡住了。 这队伍号称有百万,绝大多数是手拈鲜花的年轻人,其笑靥也如花, 敲锣打鼓,扭摆着身姿招摇过市。一个嬉皮模样的小伙子递来传单, 我接过一看,砸烂美帝国主义,打倒法西斯警察,废除死刑,释放政 治犯,头戴花儿去金山,要做爱不要打仗。 我随大流去广场,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高音喇叭里叫喊着传单上的 口号,有些是雷同的,有些未免彼此矛盾。天气真好,风和日丽,草 地上横七竖八展览着青春的皮肤、皮肤上的纹身图案,还有刺穿皮肤 的金属环佩。微风吹来,那叮当作响的不是皮肤上的环佩,而是卖冰 棍老头手推车上的铃铛。我想起几世几劫以前,我好像也曾在街头散 过传单,喊过口号。彼时彼地,卖冰棍老大娘的手推车上没有叮当作 响的铃铛。 那年五月下旬,同学纷纷进京,我也想去,但没有去。室友从北京带 回戒严日记,十年后我记忆犹新。首都电影院闪烁的霓虹灯不再闪烁, 只是静静地打出“声援学生”的字样;暮色中肃穆的纪念碑依然肃穆, 只有遍地的标语在随风舞动:“不许强奸民意”……黎明前,军车被 市民以血肉之躯阻在街头,像新死去的甲虫;一群英勇的学生接到飞 传信使,冲进了茫茫黑夜。据说士兵头戴钢盔,枪上刺刀,携催泪弹。 室友说:“我没有去。”然后冷静地补充道:“我不怕催泪瓦斯。” 诚然,人生的乐趣全在所谓不相干的事,这世界之所以令人万般留恋 就因为它充满逻辑而又缺乏逻辑,有序中无序,无序中有序,秩序和 无序经过排列组合后生出不计其数的可爱之处。在今天的广场上,这 边还在高呼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那边来了另一支规模同样浩大的 游行队伍,男的一律扎包头,女的一律裹纱丽,服装的强烈统一性昭 示着文化的繁殖和克隆力量,转瞬之间把小半个广场变成了旁遮普邦。 锡克人的高音喇叭也扯足了嗓门儿,没喊口号,而是在播放音乐。南 亚音乐在我听来都是一个样,没头没尾,无喜无悲。细看他们彩车上 张贴的连环画,却是一连串血淋淋的宗教殉难图:某个先知大师,被 异教政府凌迟处死,画上的先知面含微笑,口诵经文,切割下来的肉 身零件淌着血,零乱地堆积在盘腿而坐的先知脚边,而连环画到了末 尾,那盘着的双腿也被切掉了。 我攥着两张传单回家,从箱底翻出一叠一九八九年的纸张。 5月17 晴 我也去游行了,几乎自始至终举旗呐喊,但实际上并无 多少热情冲动,只是一路捕捉各种瞬息印象。游行后很 累,晚上仍去看书。自修室里读书人似乎不少于往日, 有看教科书的,攻英文的,钻研《五四运动史》的,甚 至有埋头于竖列繁体古文的,……“五四”时胡适劝慰 青年学生,夏日长暑无聊,不妨读红楼以消闲解闷,我 现在有些明白他的意思了。 9月18 晴 狂欢过后,各自须寻各自门。象牙塔里兴起三教九流, 托派麻派鸳蝴派,小型地各自忙碌,总体上都在寻找避 难所。小型的流派也都是时代潮流,表面上水波不兴, 暗地里无孔不入。手无寸铁的我们仍然被挟裹着冲激着, 仍然体会着身不由己的难堪,连幽默也是会心的难堪: “我们已经老了,无所谓了……” 可歌可泣也好,可悲可笑也好,青春的节日毕竟只有那么一次,以后 的日子只属于“老了”的时代。旧纸片上最后几个字写得歪歪扭扭, 身首分离,大概是图书馆熄灯后摸黑写的: 已是闭馆时分,四面楚歌似的响起驱人电铃,长长一声, 片刻后又是一声,如空谷回音,随后是大面积熄灯。 〔九九·四·二四,旧金山〕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at May 1 00:16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XAA08417 for xys-friends-list; Fri, 30 Apr 1999 23:42:01 -0700 (PDT) Received: from hotmail.com (law2-f7.hotmail.com [216.32.181.7])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XAA08413 for <xys-friends@xys.org>; Fri, 30 Apr 1999 23:41:56 -0700 (PDT) Received: (qmail 36342 invoked by uid 0); 1 May 1999 06:40:57 -0000 Message-ID: <19990501064057.36341.qmail@hotmail.com> Received: from 129.82.227.90 by www.hotmail.com with HTTP; Fri, 30 Apr 1999 23:40:56 PDT X-Originating-IP: [129.82.227.90] From: "Zr G" <g_zr@hotmail.com> To: xys-friends@xys.org Cc: g_zr@hotmail.com Subject: XYS-FRIENDS: <<魏晋杂谈>>议兼请亦歌兄 Date: Sat, 01 May 1999 01:40:56 CDT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format=flowed; Content-Length: 16153 Status: RO X-Status: <<魏 晋 杂 谈 >>议 初来乍到,本来不想说什么。但到久负盛名的新语丝网页上逛了逛,却发现了不少的错误。新语丝月刊今年第三期上的这篇<<魏晋杂谈>>更是错得有些离谱,忍不住要说两句。 作者亦歌自己说是“新读的古书”,说错了就算情有可原。但杂志总有“审稿”一说吧?“责编”者,责任编辑也。“古责编”没有审出错误,这个责任该谁负呢?杂志出来放在网上也有快两个月了吧,何以其他的编委们都不说话呢?好几处“硬伤”,若说看了而没看出来,未免有些贻笑方家;若是没有看,是不是 有负众多读者所望呢? 新语丝大名在外,我以为大家应该更加小心地维护其声誉,下笔时多想想,审稿 者也须更仔细。一片拳拳之心,并非与亦歌兄有仇或是要故意给新语丝挑刺,还 望各位明鉴。 (一)竹林七贤中的王戎 >谈起竹林七贤,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嵇康广陵散,何晏的五石散和阮 >籍的青白眼。至于同样是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能对其事迹如数家珍的恐怕并 >不多,原因之一是因为这个人物比较复杂。他和山涛后来投靠了司马家族,成 >了朝廷的御用文人,不再能完全代表魏晋时代全新的人格典范和价值取向。七 >贤的主流精神是“出世”,而他则是“入世”,醉心功业名利。所以有人根本 >不认他的账;和谢灵运、鲍照同列为“元嘉三大家”的颜回之,在歌颂七贤时 >只写了首《五君咏》,王戎和山涛根本不得录入。其实王戎这个人,从某种程 >度上讲,他的名头,或许还超过了嵇康和阮籍。 第一句话就错了。何晏是和王弼夏侯玄齐名的“正始名士”,比“竹林七贤”要 高着一辈,怎么变成七贤之一了呢?作者这个错误可以说犯得很不应当:一篇 讲魏晋风度的文章居然把竹林七贤搞错了,而新语丝众多高人两个月之久无人看出破绽!是不是应该检讨?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向秀,山涛,王戎,刘伶和阮咸是也。除了阮咸在 这篇“魏晋杂谈”中没有出现过,其他六人都提到了。难道就因为如此,要把何晏凭空添进来补齐七人之数吗?何晏在正始十年(249年)就和曹爽一道被砍了, 那时“竹林之游“还没有呐。王戎比何晏小44岁之多,何晏死时他才15岁;虽然王戎少负神童之名,十五岁不到就和老前辈喝酒谈玄,也未免太“玄”了一点罢。 恕我孤陋,“颜回之”是谁还真没有听说过。和谢灵运齐名的倒是有一个,叫做颜延之的就是。想来这是笔误,但出于新语丝,是不是也不太应该呢? >《世说新语·惑溺》篇有记载说王戎的老婆常称王戎为“卿”,王戎就说妇人 >不能称男人为“卿”,这样很不礼貌,让她以后再别这么叫了。 这篇“魏晋杂谈”引<<世说新语>>时,时而不注篇名,时而又注;前后体例不纯。要么都注,要么都不注。 >另一个小故事说他的侄儿结婚时,他曾送了一件单衣,女儿出嫁时送过一笔陪 >嫁费。他老兄就从此闷闷不乐,后来侄儿退还了单衣,女儿送回了陪嫁费, >“乃释然” 这是两个小故事而不是一个。侄儿结婚送单衣是有的,但<<世说新语>>里只说 王戎“后更责之”,至于侄儿退还了没有并没有说。这里把两事当成一事说,未免于原意有违。 >所以, >这些故事的真实性有点问题。究竟如何,历史上也是一笔糊涂账,我们今天没 >这个必要来为他平反 王戎的“贪”史无异词,王隐<<晋书>>,<<晋阳秋>>,<<世说新语>>,<<竹林七贤论>>都众口一词,其真实性是没有问题的。但王戎这样做的原因也早有解释: <<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晋阳秋>>云:“戎多殖财贿,常若不足。或谓戎故 以此自晦也。戴逵论之曰‘王戎晦默于危乱之际,获免忧祸,既明且哲于是在矣。’” 要而言之,王戎的“贪”实在是作出来给别人看的,“是他处于危乱之世而旨 在免祸全身的一种韬晦策略”(据<<阮籍评传>>),正和阮籍借酒免祸一样:难道 阮籍真的有酒癖吗? (二)刑的滥与简 > >汉末至魏晋,政局动荡,纲纪大乱,父母官成了真正的父母官,小小一县之长 >就操生杀大权,有的用刑过滥,有的用刑过简,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谁要是 >不幸撞到个心狠手辣的,也就只能自认倒霉了。《世说新语·政事》篇里有好 >几个小故事,读来让人苦笑不得;譬如这一个: > > “陈仲弓任太丘长,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事觉,收之,令吏杀焉。 > 主簿请付狱考众奸,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其罪莫大。 > 考求众奸,岂复过此!” > > 手下人有事想请假,便谎称母亲有病,这本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罚俸一 >月也就够重的了,可这位陈县长却偏要给那晦气鬼扣上不忠不孝的大帽子,要 >将他一刀咔嚓。这种事我以前也很是干过几次的,要是犯在那个陈县长的手里 >,岂非都已死过好几回了?!父母官如此草菅人命,真如和尚打伞--无法无 >天。 > > 有关这位陈县长的还有另外一个故事:当时有个强盗谋财害命,被捕获,要 >陈县长前去处理。他刚走到半路上,听说有一家人生下了孩子不肯抚养,于是 >当即就掉头去处理这事。手下人说强盗谋财害命,案情重大,需要先行处理� >可他却说:“强盗杀人,怎能比得上骨肉相残来得重大!”说来振振有辞。可 >以想象,让这位老兄去民政部主管计划生育工作,不知有多少农村百姓要家破 >人亡。 关于陈仲弓是不是“草菅人命”,大可商榷。 陈仲弓名SHI4(上面宝盖下面“是”),史称“天下服其德”,说他决狱“晓譬曲直,退无怨言”,导致民皆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梁上君子”这个成语就来自陈SHI4,说的是有盗止于梁上,他知道了,“呼命子孙,正言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于是盗“自投于地”请罪,陈SHI4不但没有治他的罪,还送给他两匹绢,“自是一县无复盗窃”。(据<<后汉书>>本传) 从这可以看出,陈SHI4绝不是草菅人命之辈。<<世说新语>>上说的这两件事和陈 SHI4一生行事不合,刘孝标注就怀疑后一条是附会;今人卢嘉锡则以为:“疑为 陈氏子孙剽取旧闻,以为美谈,而临川误以为实。”当时是把这当作美谈的,虽 然,陈氏一生行迹无此。 因为这样一段小说家言,陈老先生被谥为“无法无天”,岂不冤枉? 三)真孝伪孝? > > 仁孝一道,有明确史书记载的,可以远溯到尧帝的接班人舜帝身上:在他没 >当上皇帝以前,家人曾千方百计想害死他--他父亲曾放火想烧死他,可被他 >逃脱;后来,他弟弟看中了他的房产和两个老婆,曾把他活埋过一次,但也被 >他逃脱。舜帝对此非但不记仇,反而在当上皇帝后把他弟弟封为诸侯。这个仁 >孝的榜样被人传颂久远。到了魏晋,仁孝更是变本加厉,走了极端。王祥尽孝 >的事迹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干宝的《收神记》上就记载了王祥为治好后母的疾 >病而卧冰求鲤,终于有两条鲤鱼被感动得自动跳出冰面的故事。在《世说新语 >》里,王祥的事迹更是要让人目瞪口呆: 据我所知,干宝的书名叫“搜神记”而不是“收神记”。但“收神记”之名在 这篇“魏晋杂谈”中出现了好几次,文后的参考书目也作“收神记”,不知为何?也许我见闻不博,的确有作“收神记”的版本也未可知,尚待亦歌兄解惑。 >在《世说新语》里,王祥的 >事迹更是要让人目瞪口呆: > > 话说王祥的后母处处虐待他,但他从无抱怨之心。院子里的李子树 > 上的果实快熟了,后母让他好生看管,他就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 护理果树。一天晚上刮起了大风,王祥心疼得跑到院子里大哭起来, > 抱着李树要以身代树。尽管这样,后母对他还是不满意;有天晚上, > 后母悄悄跑到王祥屋子里朝被窝上狠狠砍了几刀,想把他杀死。不 > 料王祥命大,恰巧那天晚上溜出去不知干吗去了,所以砍了个空。 > 后来王祥得知后母对此十分遗憾,就亲自跑到后母面前说:“上次 > 没能杀死我是我不好,碰巧不在。让母亲跑了个空,请不要难过, > 现在一定把我杀死吧。”据说继母当即良心发现,从此待他亲如己 > 出。 这一段译文不很忠实于原作。<<世说新语>>原文只说“祥抱树而泣”,并无 “以身代树”之语,这纯属亦歌兄的演义。后母杀他那天晚上王祥也不是 “恰巧那天晚上溜出去不知干吗去了”,而是“值祥私起”,私起者,小便 也。虽然是“意译”,这也未免与原文差距太远。不知亦歌兄是否认为小便 不雅才“曲为之说”,我以为这是大可不必的。 > > 另据《汉书》记载,为“三君”之一的陈蕃曾处理过这么一件事:说有一个 >人死了父亲,哀伤得不得了,一般人最多守孝三年,可他老兄干脆在墓边挖了 >个地室,一守就是二十多年。地方上的人都争相传颂他的孝行,此事后来传到 >陈蕃耳朵里,就把他被招了去问话。后来得知他在守孝期间还生下了五个孩子 >,陈蕃勃然大怒道:“《礼记》说‘三年之丧,可复父母之恩也……祭不欲数 >,数则烦则不敬。’你守孝二十多年,天天祭,已是不敬,还在父母棺材边行 >周公之礼,效鱼水之欢,干尽龌龊之事,实是对父母最大的不敬!”于是立刻 >传人将这个叫赵宣的拿下。 陈蕃是东汉人,<<汉书>>只记到王莽,怎么可能<<汉书>>里会记载陈蕃的事?这样的明显错误,新语丝的审稿者需要自我批评。这件事出自<<后汉书>>卷六十六,可是和亦歌兄所述还是有所不同:这位赵老兄并不是“在墓边挖了个地室”,而是“不闭蜒隧,因居其中”,干脆就住在墓道里。陈蕃大怒时也没有引用<<礼记>>的话,这又是亦歌兄的杜撰。 (四)从“清议”到“清谈” > >稍稍读过一点这段历史的,都知道“清议”和“清谈”这寥寥四个字在中国文 >化史上意义极其重大,简直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脉络所在:前者作为知识阶层 >的一种共识,使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以完整的群体形像登上了历史的大舞台� >且在清议里表现出来的那种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及(女幸)直之风,一直是后 >代士子人生价值观上的参照及风骨上的楷模,影响深远;从晚明的东林党到晚 >清康有为带头的公车上书,无一不是其余绪的远代流注。如果说清议代表着中 >国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群体的形成及觉醒,那么清谈则昭示了中国文化史上辉煌 >时期的到来″谈所诱发的山水文学,所弘扬的道家虚无,所引进的佛教思想� >后来完全左右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从“清议”到“清谈”,作为中古文化史上 >的一大转变,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这个时期史料庞杂,有关书籍多如牛毛� >匆匆间浮光掠影一番,很难把握其根本。本文意在替自己头脑里一堆杂乱无章 >的史料理一下头绪,也是在“清议”和“清谈”间粗粗画上一条线,至于数不 >清的枝枝杈杈,九弯七拐,就无法录在这一小篇笔记之内了。 说“清议”是“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以完整的群体形像登上了历史的大舞台”恐怕也需斟酌。“处士横议”是<<孟子>>里面就提到的(见<<孟子 滕文公下>>),汉书里甚至说过“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的话(见<<汉书 异姓诸侯王表>>;因为要防处士议论朝政才要愚民。我想那时应该说“知识分子”已经登上历史舞台了吧?“群体形像”是不是完整当然可以见仁见智,我是以为那百家争鸣的时候才是群体形像最完整的。 >譬如李固、杜乔死后,朝廷明令不许收尸,有人便携带了斧头等自杀工具,冒 >着杀生之祸前去替腐尸驱赶苍蝇,哭嚎流连。铮铮铁骨,受万人敬仰,连鲁迅 >先生都由衷地感叹这几个人是:“敢于抚尸痛哭叛逆的吊客,敢于为民请命� >是民族的脊梁”。 鲁迅先生的原话不是这样的,不应该加引号。查鲁迅的话出自两处:<<华盖集 这个与那个>>“所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 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 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亦歌兄把鲁迅的两段话混在 一块儿说,我觉得不太妥当。何况鲁迅说的吊客并非专指这几个人,“由衷 地感叹这几个人是”恐怕不妥吧? > > 酒是一种逃避,而老庄的虚无哲学更是一种逃避。虚无哲学到这些人手里 >了新生,被一词一句地拿来推敲,加于注释阐述。谁要是能透彻地领会并讲述 >老庄思想,便受万人敬仰。因此在魏晋年间,士族们除喝酒外,崇尚谈玄是一 >大风范。只要有人出语奇妙,便会引得众人“抚掌大笑,称美良久”,更有人 >席间谈玄,越谈越来精神,以至双方“奋掷尘尾,至晚不息。”(《世说新语 >》) 谈玄者们“奋掷”的是“麈尾”,不是“尘尾”。麈是鹿一类的动物,尾巴可以 作拂尘;“麈尾”就是拂尘,虽然麈字和尘字的繁体很象,但查查字典就应该 知道,看书时如果仔细一点也能看出还是不同。现在写成“尘尾”,不但是别字 ,而且意思刚好相反了。 > > 象嵇康这样的玄学大师,更是人所敬畏,《世说新语》上说钟会--替司马 >家族去招安阮籍而碰了一鼻子灰的那位,写了本《四本论》,自己心里没底� >想去让嵇康斧正一番又觉得不好意思,踌躇不定,坐立难安,后来下定决心去 >找嵇康“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世说 >新语》d中的“遥掷,便回急走”寥寥数字,把钟会的窘态刻划得淋漓尽致。 钟会替司马家族去招安的事,恕我孤陋,从来没有听说过。<<晋书 阮籍传>>里 说的是:“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那么乃是要找阮籍的碴 ,并不是要招安。如果指的是“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那件事呢,那么要 招安的正是嵇康,并不是阮籍。也待亦歌兄解惑。 >喝酒也好,谈玄也好,有人是借此变相泄露一下心中的不满而已,就象历代文�>托词宫闱”一样,知道破口大骂是要被杀头的,但发发酒疯,翻翻白眼总可以 >吧。可惜的是这股清谈之风后来慢慢走了样;前面几个靠发酒疯翻白眼出了名 >,后面便有人刻意模仿,东施效颦,更可笑的是后来风气所倡,上层人人效之 >*得肉麻当有趣。因而说,就整体质量上看,七贤的素质远远不如汉末的以清 >议出名的三君、八俊、八顾、八及甚至八厨。三君八俊都是一时翘楚,而七贤 >则更象是一拨乌合之众。其中够得上资格的恐怕也只有嵇康、阮籍、向秀和何 >晏四人◎秀的庄子诠注至今无人能超越,该算一贤。嵇康、阮籍和何晏的诗文 >均属上上之选,本该并列三贤,但何晏胸中的块垒和嵇康阮籍的不一样;他本 >人也被曹操收为义子。像他这般天赋的,岂忍得下这口气?更何况曹操的两个 >儿子口口声声叫他“假子”,心中当然恨极,可又无计可施,无处可去,于是 >慢慢发明了五石散,吃了以后人如痴如癫,不觉冷热,需狂走如飞方能将药性 >散去,有点象现在的毒品,让人飘飘然如云里雾里,将烦恼忧愁全然抛却。如 >果说嵇康和阮籍的癫狂是以一种比较独的特形式表现对司马家族不满的话,那 >么何晏的癫狂则纯粹是为了个人身世的不幸,因此,他这个贤恐怕只能算半个 >。至于其余的几个,在诗文上没有太大造诣,象刘伶传世的只有一篇平淡无奇 >的《酒德颂》,根本不值一提。 抱歉得很,“托词宫闱”的说法我也从未听说过。一般来说,如果事关宫闱, 文人们都不大敢说话而要曲折地表达(唐朝例外,宫闱事可以入诗而无妨)。所以,把“宫闱”托词到别的上面是有的,“托词宫闱”的事我可很难理解。 “八俊”和“三君”一样,在东汉就有两指。亦歌兄指的想来应是<<党锢传>> 里提到的“八俊”。这“八俊”除了反对宦官专权,以气节相尚以外,并不以 诗文传。何以因为“竹林七贤”中有几人诗文造诣不高就成了“乌合之众”呢? 七贤正如八俊,名高在领一时之风气,并非因为诗文。 “八俊”,“八顾”,“八及”,“八厨”都出自<<汉书 党锢传序>>。原文说的好:“海内希风之流,遂共相(手票)(手旁)”,是当时的士大夫们互相标榜出来的。虽然其风骨可嘉,但除了在<<党锢传>>里露了这么一小脸之外,并无可传之处,何以七贤就“素质远远不如”他们呢?实在不解。 前面已说过,何晏不是七贤中人。此处又提何晏,只证明作者并非笔误。五石散也不是何晏发明的,汉初就有了,何晏只是进行了配方上的改进。 向秀的<<庄子注>>早佚,现在在<<列子注>>和<<经典释文>>中还有若干残文。 据说向秀死后郭象以向秀注本不传于世,遂据为己注。但<<经典释文>>和<<列子 注>>中所引向秀注义每与郭注不同,且<<晋书 向秀传>>里说向秀注问世以后 “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于一时也”,则当时就深受欢迎和赞赏,说他一死 郭象就可以窃为己有委实有些说不过去。所以现在很多学者都不以郭注为窃自 向注,论述向秀的庄学思想时也并不据郭注而是依向注残文。这样看来,“向 秀的庄子诠注至今无人能超越”就有些问题了。如果认为向注和郭注不同,那么 已经佚了的书,怎么知道究竟如何,是否已为后人超越呢?如果认为郭注就是 抄袭自向注,郭庆藩著<<庄子集释>>,王先谦著<<庄子集解>>,集前人注庄之 大成,怎么好说仍未“超越”呢? 我不知道亦歌兄到底看过<<酒德颂>>没有。酒德颂云:“有大人先生,以天地 为一朝,万物为须臾”,推崇“大人先生”的理想人格及其精神境界,是研究 魏晋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献。现在不知道阮籍的<<大人先生传>>是本于<<酒德颂>> 呢还是反之,但二者相发明是无疑的。<<酒德颂>>里的文字也很不错,大有庄 子风味,如:“俯观万物,扰扰焉若江海之载浮萍”。如果亦歌兄没有看过就 评为“平淡无奇”,未免厚诬古人了。 (五)陈仓暗渡 > > 提起魏晋风度,免不了要再说到人所皆知的广陵散:《世说新语·雅量》传 >嵇康将刑东市:“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 >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响矣!”言下之意,自己一颗大好头颅倒不足 >惜,《广陵散》当初没教给袁孝尼却是十分可惜。这副沉着冷静,处变不惊的 >派头,使世人大为倾倒,而这种临危不惧的豁达和潇洒也从此被当成了魏晋风 >度的典范′实,嵇康在这里只是步人后尘而已,真要跟孔融的两个儿子比较一 >下,嵇康恐怕只配给后生小子提鞋了。 <<世说新语>>里的原文并不是这样的,应是:“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 ,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并无“顾视日影”之语,那么下文的“向苍山大地投出无限眷恋的最后一眼 ”也就没有着落了。我不知亦歌兄是从哪儿抄来的这段话,反正不是从<<世说 新语>>上来的。那么引号用的又有些不妥了。“于今绝响矣”这个“响”字,较 之原文,我以为大有“点金成石”的意思。 >不过,王徽之到底是王羲之的儿子,吃了一蹩后,虽 >懊恼不已,却没有气馁,于是就不声不响地动了一个脑筋,于一大雪之夜,划 >了一只小船从绍兴出发沿剡溪去嵊县访问老朋友戴逵,据史书记载说是他划了 >一夜船,天亮才到目的地,但没有进朋友的屋就回家了,旁人问为何,他却说 >:“本乘兴而来,尽兴而返,何必见戴?”这一下大大地发扬了一下魏晋风度 >,终于闻名遐尔。其实,绍兴和嵊县有相当一段距离,就算他走水路沿曹娥江 >溯游而上,也有近一百五十里水路,又冷又逆流,一夜怎么走得完?不过这件 >事是他自己说的,到底是真是假,旁人就不得而知了,总之是他这么一来,终 >于盖过了王献之也把魏晋风度推向了极致。 这里亦歌兄又对原文进行了改造。原文说的是“时戴在剡”,因为亦歌兄发挥出 王徽之是沿“剡溪”去的,所以不好再用“剡”字,于是改用“嵊县”。可是 “嵊县”这个名字是宋朝宣和八年才有的,徽之怎么能在那时就到“嵊县”去 呢?绍兴这个名字也是宋才有的,徽之出发的地方叫做“山阴”,就是王献之 说“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的那个山阴。 随便翻了一下书,就找出来亦歌兄此文中可商榷的地方如此之多。其中有的可以 说是见人见智,有的实在是写作态度不太严肃所致。新语丝现在如日中天,亦歌 兄也是远名在外,应该对自己的名声更负责任一些。网络杂志的好处是没有文本 ,编者们只要把文件一改,大约谁也不会注意到新语丝和亦歌还曾犯过如此错误 。但我想还是应该认真面对这一问题,在下期上发一个致歉或者把我这篇东西当作“读者来信“登出来,原文还是留着,以作提醒之用。不知各位新语丝大老以为何如?再次声明:本人是为新语丝计,并无他意,请亦歌兄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t Free Email and Do More On The Web. Visit http://www.msn.com From owner-xys-friends@xys.org Sat May 1 00:47 PDT 1999 Received: (from majordom@localhost) by xys.org (8.9.1/8.9.1) id AAA09483 for xys-friends-list; Sat, 1 May 1999 00:32:08 -0700 (PDT) Received: from hotmail.com (wya-lfd86.hotmail.com [207.82.252.150]) by xys.org (8.9.1/8.9.1) with SMTP id AAA09479 for <xys-friends@xys.org>; Sat, 1 May 1999 00:31:57 -0700 (PDT) Received: (qmail 87638 invoked by uid 0); 1 May 1999 07:30:52 -0000 Message-ID: <19990501073052.87637.qmail@hotmail.com> Received: from 209.232.99.132 by wy1lg.hotmail.com with HTTP; Sat, 01 May 1999 00:30:52 PDT X-Originating-IP: [209.232.99.132] From: "Dan Windover" <windover@hotmail.com> To: xys-friends@xys.org Subject: Re: XYS-FRIENDS: --魏晋杂谈--议兼请亦歌兄 Date: Sat, 01 May 1999 00:30:52 PDT Mime-Version: 1.0 Sender: owner-xys-friends@xys.org Precedence: bulk Content-Type: text/plain; format=flowed; Content-Length: 562 Status: RO X-Status: >From: "Zr G" <g_zr@hotmail.com> >To: xys-friends@xys.org >CC: g_zr@hotmail.com >Subject: XYS-FRIENDS: <<魏晋杂谈>>议兼请亦歌兄 >Date: Sat, 01 May 1999 01:40:56 CDT > ><<魏 晋 杂 谈 >>议 砸馆的来了。我已端好板凳,坐在第一排了。 中国历史本来就跟编小说一般,难道就古人编得,今人编不得。 除了<世说新语>外,一定还有其他人编的晋人故事,亦大哥快 去找来。历史不论真否,故事要好听才最上瘾。 windover(筋斗云) windover@hotmail.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t Free Email and Do More On The Web. Visit http://www.ms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