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呵!小镇,还有那条小河......
                                           云帆
 
    有些象梦,其实是少年时代的回忆。
    在许多萦怀的回忆中,有一条不大不小的河,河中常年碧波清流,鱼舟飘荡。
一道窄而长的石板小桥俯卧河上,将河边小镇也铺着石板的小街与河对岸的竹丛、
菜地相连。小街临河一面的吊脚楼上开有饭店、茶馆,当年还是小学生的我虽没
在里面吃过饭,喝过茶,但见过许多在那里吃饭喝茶的大人们凭窗看河的情景,
那副爽然惬意状在时过多年的今天回想起,依然清晰得如同昨日所见。
    小镇不是水乡,却不乏水乡情调。河里扁舟如叶,河岸苇絮飞扬,河边的小
镇人更喜欢在河里操浆戏水和钓鱼。傍晚时分,是小镇最富情趣的时候,也是小
镇人最欣赏小河景色的时候。小桥两岸河边,这一处,那一处多的是怡然自得的
垂钓人,其中就常有少年时的我。那时还没有现在的玻璃钢钓竿之类的渔具,酷
爱垂钓并且资深的大人们用的也不外是精心自制的竹渔竿。那时正在课本上读着
“小猫钓鱼”课文的我,用的是从“叉头扫把”上取下的小竹棍,竹棍上栓根长
长的棉线,再在线上栓颗用缝衣针经过在煤油灯上加热弯成的鱼钩。凭着这般童
戏的渔竿,居然也从那河中钓起过许多不算很小的正宗河鱼来。小街的石梯与河
边码头想连,码头上停靠的小船都只用根绳缆随便系着,即便不知是谁家的也可
以随意解绳划动,只要你用后仍然将它停好系好,便没有人出来斥责。那年头在
小镇不会有人想到将小船出租收费,也没有听说过谁家的船有过丢失。舟辑如此
方便,使小镇大人小孩多会摆弄船浆,有些喜欢清静的人就常常划船到离镇远一
点的地方去垂钓。有时,我也学着大人样独自一人将只小船划到风平浪静的河中
间,然后不再管它,任它悠悠地横着,然后、专心用自己那竹棍棉线做的渔竿,
去钓河中那些愿来上钩的鱼。
    时光如箭,悠然一去就是许多年。大约因为这些充满童趣的往事在回忆中从
没淡逝,对童时在那里短暂住过、读过两年小学的郊外小镇,我一直怀念不已。
常想重去那里,去寻取儿时的足迹;去登临那些当年未登临的河边吊脚楼;去在
那长长的石桥上看清流碧波中的水底游鱼。
    不久前的星期天,趁着春光明媚和夫人乘车去了那个郊外不远的小镇。不想,
旧地重游,往事的回忆却因此变得比先前迷濛。
    小镇的中心移了,移到了河对岸的新街,原有的和新开的商店也都搬到了隔
河相见的对岸。固然,小河石桥依在,石板石梯的小街也还有着旧时的眉目。然
而,小镇当年那份恬静安详又不失热闹的气象已不存在,街上几无人影,变得十
分冷清。印象中店铺比邻相接,书店、旅店和百货商店尽有的小街,只剩下几家
卖农具杂货的小店。小街两边的房屋已残破不堪,街尾一段还有不少临街的铺面
大门上挂着铁锁,多数的铁锁锈迹斑斑,使那一段小街更显出一种早被遗弃的荒
凉。靠近小桥的河边吊脚楼也已面目全非,早年那些可以推窗凭栏,一览河景的
饭店和茶酒馆就开在这一带,如今是踪影无觅。
    小街如此,小河也没有了当年那些可看的景致,河中没有了当年的许多小船,
也就没有了那种类乎水乡的情调。一座正在修建的水泥大桥,横在河这边的码头
和原来是竹丛菜地的对岸之间,用以连结对面已成闹市的新街。高高桥墩架起的
桥面与两岸街面相平,可以想见,新桥通行之日无疑就是原来的小石桥和码头石
梯荒废之时。不过也不无另一种可能,那就是移到新区的人气,兴许又会因此从
河那面回到有过辉煌的老街来,毕竟老街没有新街热闹中多出的那份浮躁,在喧
嚣中过足了一把闹市瘾的小镇人,谁保证他们就不会象大都市人一样重新发现恬
静安详的魅力呢。
    河边没见有人钓鱼,却见四处丢着许多废塑料袋和废纸脏物等垃圾。这一处、
那一处都可见未经处理的污水,就那么漉漉淌淌地流进河里,将一条曾经河水清
澈、河岸幽美的小河污染得几乎成了污水沟。如此环境足以让人失去垂钓的雅兴!
如此河水中,还能有儿时用竹棍就可以钓到的正宗河鱼吗?
    带着疑问我们离开了小镇。呵!小镇——它离城不远,却在记忆中远去。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