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法轮月亮学和环境学

艾迪

一、评法轮月亮学
  
在法轮大法的指导下, 新理论不断涌现. 比如: 

“其实,月亮就是史前人造的,它里边是空的.”<转法轮 (卷二)>. 

在瑞士法会学员追问下, 回答的更有意思, 这里全文引用:
 
  “问∶《转法轮》述及月球为远古人类建造,老师能否微示当时建造原
因及目的?

  师∶我们大家笑了。因为它离我讲法的目的太远了。你在求知识,想
入非非。人越想入非非的时候,你的思想就越不清静。可是你在常人中执
著的那些东西你不但不放,还在问我,还掺在法中,搅在一起,我就是着
急你们这方面,把心要用在修炼上。当然问题提出来了,我可以给你说道
说道。
  在历史上没有像今天的这个科学状态,但是不同时期的人类有不同时
期的发展方式。那个时候的人认识到了黑夜给人带来的麻烦,所以造个月
亮上去,它可以给地球在夜间带来光明。这与修炼没有关系。我不是不愿
意给你讲,我讲出来会肯定什么东西,因为我讲出来的东西将是法,所以
你们不要叫我去随便讲那些个人感兴趣的事情。”
  
  
先不说中空, 何以承受的事, 把7.35E22(73500000000000000000000)公斤的
月亮搬上去, 以为吹口气就行了 ? 4.5E30 焦尔的能量 [ G*M1*M2*(1/r1-1/r2), 
万有引力常数G=6.67E-11, 地球质量M1=5.97E24公斤, 月亮质量M2=7.35E22公斤, 
地球半径r1=6.4E6米, 月地距离r2=3.844E8米]相当于1997年世界能量
生产(4E20焦尔http://www.eia.doe.gov/emeu/iea/wepbtu.html)的100亿倍. 

说为了照明, 就更没有道理. 满月时, 从月亮反射到地球的光能为6.6E11瓦
[ f*pi*r3^2*(pi*r1^2)/(4*pi*r2^2), 光能通量f=1000瓦/米^2, pi=3.14, 
月亮半径r3=1.738E6米), 以24小时/365天收集能量,最少要2000亿年才能把
月亮送上去用的能量收回. 这样的投资也难怪"人类毁灭80次".  以后再有人
做这种"善"事, 你能不能说: 我自己能照亮前进的方向.
  
追求真理的学员, 下次法会问问李洪志,
  

二、评"法轮环境学--臭氧层的洞"
  
二、评"法轮环境学--臭氧层的洞"
  
李洪志号称无所不能, 自然要"说道说道"一些自然现象, 在瑞士法会上, 李宣称:
  
"我能说清人类任何一件事情,从
大到小;我能讲清从古到今人类发展中的一切,但是因为它都是属于常人中的事情,
我就不去管它。我讲出来的目的都是与你们修炼有关系的我才去讲。科学几乎所有的
认识的基点,对物质、宇宙、生命的认识基点都有误。那个澳洲上空的洞,就是在南
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的漏洞,现在科学说是工业的废气和冷气机用的那个叫氟氯昂及
其他废气造成的,由于这个东西造成了臭氧层的破坏。其实我告诉大家,这个宇宙中
一切都是生命,都是活的。庞大的气体你看不见它,层层层层,你数不过来有多少,
他们都是生命,都是神。是现代科学所带来的工业严重地破坏着人的生存环境,这一
点是千真万确的。可不是那个气体给破坏造成了南极上空的窟窿,人破坏不了神。它
为什么不在欧洲这个工业发达地区出个窟窿呢?为什么非得在南极没有人的地方呢?
是因为神看到地球上的废气、毒气太多了,自己敞开了一个窗户,把这废气放出去然
后再关上,根本就不像现在科学认为的。"
  
下面的分析虽然偏长,  但耐心读完, 一定值得.
  
臭氧是3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O3), 由氧气(O2)吸收紫外光产生,
O2 + 光 -> O + O  ( 波长< 240 nm)
O + O2 -> O3
臭氧主要存在于平流层(15-50公里高处). 含量极少, 在15公里高度上含量为百万分之0.5, 
35公里为百万分之8, 45公里为百万分之3. 所谓臭氧层的洞只是臭氧含量的减少. 
何况2O3->3O2, 总分子浓度还有一点增加, 废气如何就出得去 ? 多半被"洞"字误道.
  
为什么洞在南极 ?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物理化学现象,  先从破坏臭氧的氟氯昂(CFC)说起.  
首先, 低于100公里的大气层内, 大多数_稳定_的化和物的相对浓度在那都一样,  
通常会以为轻的气体(如氦气, 原子量4)在上层多一些, 重的(如Krypton, 
原子量84)在下面多些.  事实上, 由于纵向的大气对流和涡流扩散, 
大气混合物的相对浓度在不同高度都一样(J. W. Chamberlain and D. M. Hunten,_Theory 
of Planetary Atmospheres_, 2nd Edition, Academic Press, 1987) (R. P. Wayne, 
_Chemistry of Atmospheres_, 2nd.  Ed., Oxford, 1991) (J. M. Wallace and P. V. 
Hobbs, _Atmospheric Science: an Introductory Survey_, Academic Press, 1977.). 
这就是为什么氟氯昂能到达平流层.  上述理论的一个特例是水蒸气: 
在对流层(<15公里)就凝聚降雨了. 臭氧由于不稳定, 只在产地(平流层)比较多.  
横向的季风, 又把氟氯昂带到世界各地. 这就造成了全球性的臭氧减少. 
大约每十年减少3%(1978-1991).  
  
南极的氟氯昂与世界各地一样多,但由于南极平流层特殊的物理化学条件使得不活跃的
氯气和氯化物在冬季(南半球)储蓄起来,在春天变成破坏臭氧的氯基团.造成臭氧戏剧
性地减少. 详细的故事如下:
1) 南极冬季(六月)带来了极地旋涡, 使得南极的大气(冷空气)与外地大气分开, 
2) 南极平流层形成大量的云.
3) 云上的反应把ClONO2, HCl(氯来自氟氯昂)转化成Cl2,HOCl
ClONO2 + HCl -> Cl2 + HNO3
ClONO2 + H2O -> HOCl + HNO3
  
同时把NO2转化成HNO3, 沉积入云层.
2 N2O5 <-> 4 NO2 + O2
N2O5 + H2O -> 2 HNO3
N2O5 + HCl -> ClNO2 + HNO3

4) 当云降到对流层, HNO3被带走. (也就带走NO2)
5) 春天(九月)到来, 阳光分解Cl2, 产生大量ClO (下一步的催化剂).
     Cl2 + 光 -> 2 Cl
     Cl + O3 -> ClO + O2
如果NO2还在的话, ClO会被如下反应消耗掉:ClO + NO2 ->ClONO2.
6) ClO催化反应, 大量减少臭氧
     ClO + ClO -> ClOOCl
     ClOOCl + 光 -> Cl + ClOO
     ClOO -> Cl + O2
     2 Cl + 2 O3 -> 2 ClO + 2 O2
 -------------------------------
 总 2 O3 -> 3 O2
7) 十一月极地旋涡消失. 外地富含臭氧的空气移进. 臭氧指标回升.

总的结果是每年九到十一月, 南极臭氧减少高达一半. 这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理论, 
有无数实验验证, 有兴趣的读者, 请阅读科学美国人或今日物理 (Toon and Turco, "Polar 
Stratospheric Clouds and Ozone Depletion", Scientific American, June 1991. 
pp68-74, 或 Hamill and Toon, "Polar Stratospheric Clouds and the Ozone Hole", 
Physics Today, December 1991. pp34-42.)
  
有兴趣的法轮功学员, 问问李洪志, 这废气是如何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