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说起——“管窥”寻正读庄系列

作者:小医生家属

    太蔟在《偏激与搅浆糊》中指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毫无信息量
且充满了辩证法腐臭气息的说法,早被有识之士踩得稀烂。”在这里我也附和几
句。

    我以为,正如许多有识之士已经指出过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最大的
问题是忽视了一个思想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这里引王元化先生的几句话:

    长期以来,所谓“批判继承”被理解和运用为一种机械理论。照这种理论看
来,知识结构只是各种不同成份的混合与拼凑,而不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各
部分之间没有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没有完整的系统或体系,因而可以进行任意
分割和任意取舍。但是,就知识结构的整体、系统或思想体系来说,却不容这样
割裂。

    于丹讲论语、讲庄子,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主题先行,然后寻章摘句,根据需
要来片面论证,忽视整个思想体系而常常或偷渡或过度阐释,并变成廉价的心灵
鸡汤。

    寻正的批庄,我没有多看,但从扫过的两个半篇来“管窥”,最大的问题差
不多也是如此。对于在思想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一个思想体系,如果要认真评
价和讨论,既然有时间写几十篇文章来探讨的话,最好是先从整体上对该思想体
系进行把握,然后再由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到整体,见树又见林,见林又见树。
严谨的研究和真正有价值的批评无不如此。

    寻正写那么多篇批庄子,最乐观估计,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讲故事的小品文般
的、于丹般的道理,属于中学生读后感类的、最下等的一种“思想批评”文字。
当然,要论表达能力,论寻正口头上说不在意的“收视率”,寻正恐怕又是这最
下等的一类中最下等的一类了。

    我耐着性子读了他最新的一篇《鸟兽之辈、也敢称治——瓠樗之货:读庄心
得(21)》。读了开头就实在读不下去,请看:

【以下引寻正文】

  第一个故事,出场人物有齿缺而说话不关风的人,那位缺德失腿却跟孔子分
得鲁国半壁江山的王倪,以及一个新出场的蒲衣子,前两位已经在齐物论中出过
场了,我曾经命名为两个白痴的对话。这一个故事讲“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
不知。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考倒王倪这个假打算什么本事,居然
喜气洋洋,果然是一个白痴。关键可笑的是说话漏风的人一回首,撞入另一个假
打的怀中。蒲衣子说:“尔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臧仁以
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泰氏,其卧徐徐,其觉盱盱;一以己为马,
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

  有虞氏属务实之常人,不如行尸走肉之泰人,泰人有什么本事?象马牛一般,
卧也徐徐,觉也盱盱,你问一加一等于几,他目光茫然地瞪着你,不错不错,其
知情信,其德甚真,王倪是假打的极境,极假就通真,你那点小知算什么?他是
真知!怎么个真知法?真人靠装,真知靠张,蒲衣子是王倪的内弟。

【引文结束】

    寻正已经引用了原文。有虞氏,即虞舜;泰氏,即伏羲氏。《应帝王》谈的
是为帝王之道,帝王对臣民的控制,是采用强人从己的方式呢?还是任万物于自
然?庄子通过虞舜和伏羲氏的对比来阐述他自己的观点。虞舜靠仁义获得百姓爱
戴,但不如伏羲氏,伏羲氏听任有的人把自己看作马,有的人把自己看作牛,而
不是整齐划一,——不论是以力服人,还是以德服人。

    放到庄子整个的思想体系中,还可以认为,《应帝王》虽然在谈帝王,但是
正如我在10多年前读过的、印象深刻的一篇散文中说过的一样:“在形式上,我
们无法与既定的世俗争斗,而在内心,我们都是自己的国王。”《应帝王》谈的
也是这个问题,如何处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怎么做到心灵自由。这个故事里说
的是一方面,不强人从己,不想改变世界和他人,这才是“帝王”。

    这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境界。

    庄子所在的时代,首先是一个乱世,同时思想上是百家争鸣,有儒家的仁政
(教化)、墨家的兼爱、法家的法治,还有列子、惠施(名家)、杨朱等等,庄
子的观点表达也常常是同当时代的其他各家有联系和针对的。司马迁说,庄子之
书“抵疵孔子之徒”。这里举虞舜,当然有这个用意。王倪“四问四不知”,其
实何尝不是他不想回答?《论语》里面都是问答,讲究教化,而庄子的“四问四
不答”也是有针对意味的。不答,没必要让人服,这是庄子的境界。

    庄子是一部心灵哲学,讲的是在乱世如何自处(这也是魏晋乱世庄学流行的
重要原因,郭象注庄就是在那个时代)。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时代环境早已变
化,我不知道有什么必要还要这么高明地机械割裂,“取其糟粕”,自己画靶,
乐此不疲地如此反庄?从今日之语境从忽悠的角度来解读庄子的寓言故事和思想
体系,只能说是最下等的一种,就像从猫猫狗狗如何能说话的角度来批评童话和
动画片一样。我不知道寻正在义愤什么,在担心什么,难道寻正会因为庄子的寓
言中“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
而学习哀骀它把自己弄得面目奇丑吗?很少有人读庄子思考庄子会像你寻正所担
心的这样,绝不会“一抓一大把”。当今中国,求实利,重效率,讲算计,积极
进取,你别就自个儿在国外瞎操庄子遗毒的心了。

    当然,从动物不能说话的角度批评童话也很科学,“这个世界也需要这一
类”批评,而且你的题目叫做“心得”,见仁见智,见色见空,都无妨,但是除
了你自我满足之外,真的意义不大。像我曾经给你画像的,“总是洋洋自得自以
为有什么高见”,还是拜托别恶心人了。

    我就是被恶心了所以给你指出来。虽然本来就像下面一个笑话讲的,指出这
一点并无太大必要,——我想这是很多方家懒得理睬懒得评这一系列心得的原因
了。

    笑话如下:

    一个秀才在路上遇到一个人说三七二十二,秀才说应该是三七二十一。两人
争执不下,然后到县衙评理。县官听完讲述,说把秀才拉下去打二十大板。秀才
觉得委屈,县官说:别人都三七二十二了,你还跟他计较,你不该打谁该打?

    最后,寻正最近也说到“劣币驱逐良币”,其实在网络上如果没有管理才真
正容易“劣币驱逐良币”,因为越是无聊人、越是妄人,往往时间越多,越有精
力,越能纠缠,越能战斗到最后宣称别人都是看不懂自己的文章而自己胜利了,
本来嘛,别人虽然还要做“管理”,但是是老庄式的“无为之治”,整天也就是
打打麻将打打扑克打打游戏以及上网打打嘴炮,像环无端这样的我们凡俗众生羡
慕、钦佩还来不及呢,还哪里能够战胜呢。所以,我没有悬念地期待寻正继续说
“别人看不懂自己的文章”并宣布胜利在最后。

又:
    偱太簇的文找了张远山的文章读,草草读了在新语丝上的一两篇,一并说一
下“管见”。张远山从《庄子》中读出反专制、读出自由民主的思想,当然是有
道理的,而且,其实很容易联想到这些。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我发现观点
王元化先生等都说过了,那我就借过来用在这个具体实例上:

    第一,《庄子》虽然是相较于百家争鸣的其他各家是个异类,但依然是东方
文化的“修身”至上,讲究的是内省,是向内诉诸心灵,追求“真人大道”。这
跟西方文化的反专制、自由民主是完全不同的体系,后者不仅是一整套的思想,
而且有对应的一套制度。所以从《庄子》中读出反专制、读出自由民主,有那么
一些意思,但有多大意义呢?另外“反专制”这一点在内涵上、在思想史的传承
上,也不会太丰富吧?

    第二,即使一个思想体系有一些总的原则,但是否在每一个局部的每一个论
点、每一个论述上,都会机械地体现?王元化先生说“关锋的《庄子内篇译释和
批判》一书曾把庄子哲学思想的体系概括成为‘有待——无己——无待’原则。
为了这样来论证自己所抽绎出来的公式的正确性,有时甚至不惜削足适履,以至
牵强附会。理论著作要求的系统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不应该这样的。”虽然读得甚
少,但已使我隐隐担心张远山的《庄子奥义》也有这种问题。

(XYS2008022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