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评《北京天文台学者大胆预言:地外文明曾经光临泰山》

                           ·方舟子·

    将古书中的荒诞、鬼神之说,穿凿附会成外星人来访,本是伪科学宣扬者的
拿手好戏,没想到堂堂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研究员、中国天文学会科普工作
委员会副主任赵复垣也来凑这个热闹。类似的“记载”,在古书中比比皆是,要
多少有多少,以这种态度从事科学研究,何愁没有“证据”,何愁不出“科研成
果”?只不过,赵副研究员在改行稽古之前,还是应该先去学点古汉语经典的常
识,少闹点望文生义的笑话。比如这“泰颠来宾”,他竟然能读成“泰山巅上来
了天外客人”,其想象能力,连小学生都要自叹弗如。“泰颠来宾”语出《墨子·
非攻下》,泰颠根本不是什么泰山顶端,而是一个人名,此句意思是有一位姓泰
名颠的诸侯臣服。我为什么敢说泰颠肯定是人名而不是泰山之巅呢?因为《墨子》
还有另一处提到泰颠,明显是人名:“文王举闳夭、泰颠于(四下加且)罔之中,
授之政,西土服。”(《墨子·尚贤上》)虽然这位泰颠是何许人,无人知道,
但是他和闳夭同为西方的诸侯,却是明白不过的。

    再看《礼记》所说的“山出器车”。赵副研究员断言:“‘器车’应指某种
非自然的、人造的交通工具,但又肯定不是当时人类所制造的器具,否则就不会
将它与其他神秘事物相提并论。”他把“器车”当成了一样东西,犯了以现代汉
语表达习惯理解古汉语的错误。“器车”应是器和车两样东西:“出银瓮丹灶
之器及象车也”。这象车也叫山车,不是什么“也许类似于人类登月时使用的月
球车”,古书中早有记载。孔颍达疏:“按《礼纬·斗威仪》云:‘其政大平,
山车垂钩。’注云:‘山车,自然之车;垂钩,不揉治而自然圆曲。’”可见这
象车或山车是指一种自然圆曲的木头,不必经过加工就可以直接用来制车,古人
将之当做太平盛世的符瑞:《宋书·符瑞志下》:“象车者,山之精也,王者德
泽流洽四境则出。”《文选·赭白马赋并序》李善注:“韩子曰:‘黄帝合鬼神
於泰山,驾象车。’张揖曰:‘德流则山出象车,山之精瑞也。’”

    赵副研究员玩这种信手拈来、信口雌黄的文字游戏,连孤证都算不上,更不
要说旁证了,就敢挂着“北京天文台学者”吓人的头衔在小报上撰文声称“地外
文明曾经光临泰山”,还要去找“那次事件与现代宇宙学、天文学、航天学、考
古学等相关研究结果的衔接之点”,这连“大胆的预言”也谈不上,不过是无知
妄言而已。

2001.1.8.

(下文原载2001年01月08日《北京晚报》)

北京天文台学者大胆预言:地外文明曾经光临泰山

赵复垣

  “泰颠来宾”和“山出器车”这两则记载分别来自《墨子》和《礼记》。假如这两则关
于古代所谓神秘而能预示“祥瑞”事件的记载不完全是古人虚构出来的,它们可能意味着,
一种来自宇宙深处的地外文明在人类史前时代或许访问过地球,而且“他们”的“着陆点”
之一可能在中国山东省的泰山。

  尽管在《墨子》一书中不乏一些荒唐的鬼神之说,但“泰颠来宾”的记载仍颇为值得注
意。“泰颠来宾”中的“泰”,应指中国山东省境内的泰山;“颠”,应为“山之顶端”;
“宾”有两层涵义:一是“客人”;二是“服从”。联系上下文,将“宾”理解为名词“客
人”之义似更为恰当。若此则“泰颠来宾”应指有宾客来到泰山之顶。那么这些“宾客”是
何许人也?

  再看《礼记》中提到的“山出器车”,“器车”应指某种非自然的、人造的交通工具,
但又肯定不是当时人类所制造的器具,否则就不会将它与其他神秘事物相提并论。

  假如上述两则记载真的与一定的历史事实相关联,一种可能的也是最大胆的假设是,在
人类史前的远古某个时代,一种来自遥远宇宙深处的地外文明曾经访问地球,其“着陆点”
之一是中国的泰山,着陆时使用了专门的工具,也许类似于人类登月时使用的月球车。当时
曾有人目睹了这一事件,于是对这一史实的记录初期是古代先民一代代口头相传,最终形成
了“泰颠来宾”和“山出器车”这样简略的文字记载。

  从另一方面来看,地球的年龄是大约46亿年,人类的祖先在地球上已至少生存了300万
至500万年,而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只不过约短短的5000年时间,因此假如有某种地外文明真
的访问过地球,从时间尺度来说,这种“事件”发生在人类史前时代的概率要比发生在人类
进入文明时代以后的概率要高出约1000倍。

  可以考虑为支持上述假设的一个因素是,泰山具有独特而引人瞩目的自然地理景观。它
矗立在海拔百米左右的滨海平原上,主峰海拔高度虽然只有1533米,相对高度却达1400多米
。就如一些关于泰山的资料中所形容的:“山势突兀挺拔,上接云天,下临平川,俯视黄河
,远望大海,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形象伟岸高大”。所以假如地外文明选择泰
山作为着陆和勘察地球的地点,亦可说是在乎“情理”。

  地外文明是中外科学界正在坚持不懈地探索的课题,对是否存在地外文明这个根本性问
题尚有争论。由于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其他恒星系统之间的距离极其遥远,就算是地外文明访
问过地球,但“他们”到底是从哪里来、怎样来的,这些都还是费解之谜。假如“泰颠来宾
”和“山出器车”真的记载了一次发生于远古的地外文明访问地球事件,我们还应该找到那
次事件与现代宇宙学、天文学、航天学、考古学等相关研究结果的衔接之点。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