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摘自“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新语丝海外站点被中国方面屏蔽,国内网友需要用代理服务器访问)

读书论坛“汉奸事件”“记实”

古平

借“记实”之名,发一己私愤,就谈不上“记实”了。
缘起,是王伯庆,赵无眠两人最近在网上贴出的一些帖,即然贴了,
就得让别人说闲话,有驳的,也有骂的,不服,就往下辩,这就是
网络文化。方舟子针对两人的观点,贴了一篇《汉奸低能学》,于
是引出了故事。
故事一:赵无眠因是方舟子文中批驳的当事人,他没按网上争论的
一贯作法,正面回驳方舟子对他观点的批判,而是给方舟子发了一
个私函。因他说明“公开到网上也不是不可以。”方舟子就把它公
开了。这“私函”中对争论的问题没有任何辩解,一种“居高临下”
的气势则是明显的。也许,把赵无眠的东西撒到网上来确实是“出
版社为了做宣传”,并非赵无眠的本意。但即然让大家看了,自然
别人就有批驳的自由。将别人的批驳归为“网上那些市井式的谩骂,
豺狼般的起哄”,则赵无眠已从“我写文章也有二十多年了”的清
高跌进“市井”的一群。无意评论赵无眠的这篇“私函”,该答的
方舟子已答,我们“群众”就一边看戏好了。
故事二:方舟子的文章中点了一下马悲鸣,正主还在一边偷偷看着
(想是一种大家风范),划拉着一点边儿的倒窜上来唱主角了。驳
的是方舟子文章开头放在括弧里的一小段。这一帖,居然令另一位
削尖脑袋想挤进“汉奸团伙”(马悲鸣言)的朱海军有如“吃了一
根狗鞭做爱一样快活”。当然,严肃的论辩本不该出现“这人大概
是算不得汉奸的”这种不确定的话。“大概”和“算”都是败笔。
可马悲鸣抓住这段大显了一阵,得意忘形之下不幸也露出了马脚。
说别人“只知有明,不知有汉”,自己据的“典”却满是漏洞。原
来是同样“不知有汉”。这段时间在“读书论坛”有过一段讨论,
连“不愿在网上与人论争”的赵无眠也忍不住加入了讨论。倒想问
一声赵无眠:既然“再劝:就事论事,不要伤及他人人格”,马悲
鸣这帖中“方舟子还有一个老婆的指标没用。所以他至多只有‘老
母为鲸鲵’,而不可能有‘妻子并为鲸鲵’”的轻薄无耻,还剩下
什么样的人格怕人伤及?
故事三:方舟子就赵无眠及马悲鸣的信和帖,写了“答赵无眠、马
悲鸣”。两人说到的各点,方舟子站在他自己的立场上答了。为了
往下讲故事便利,先放方舟子这帖里的一句话在这儿:
  “如果李陵真的‘率匈奴十万,追汉军九日’、‘打得汉军落
  荒而逃’,那么我可以删掉那条小注,收回李陵‘大概不能算
  是汉奸’的话。”
这帖指出了马悲鸣用典的不负责态度,并未见赵无眠强调的“伤及
他人人格”的不妥言辞。若与马悲鸣为文的格调相比,该是网络上
所见文章中大大的“洁版”了。有趣的是,在大家看清了争论双方
的功底后,紧接着是两(现在只有一个留着,不知“内情”)位参
加了争论的人贴出声明:“我不是李正之”。为什么他们要避开这
位“李正之”?谁是“李正之”?当时观看这场争论的人很少有人
清楚。
故事四:接下来是网上最无聊,最卑鄙的捣乱手段:一位名为“哈
哈哈哈!”的网人,来读书论坛“一个人玩一个坛”,很认真地到
处倒垃圾,到处寻人吵架,乐此不疲也浪费了他自己不少时间。接
下来一位就更出格了,不间断地送上长短“三字经”,而且连签名
都是“三字经”。你要是个孩子,你到“读书论坛”来干嘛?你要
不是个孩子,干嘛出此下策?马悲鸣继续表演,干脆就自己认了是
“汉奸团伙”,成员还有林思云,赵无眠,王伯庆。他们还看不上
朱海军。只不知被马悲鸣圈在一起的另外三位与马悲鸣是否共鸣。
马悲鸣对自己说错的话,以“记忆有误”,“都只是枝节问题”打
了个哈哈了事。方舟子的“大概”被马悲鸣继续抓住不放。要按马
悲鸣的逻辑,他自己的那点儿私货怎会“只是枝节问题”?李绪是
真汉奸,这是争论双方都同意的,就马悲鸣替他叫屈:不就是没救
李陵吗?你看,马悲鸣是不是在为汉奸隐瞒?是不是立场问题?硬
要说“打得汉军落荒而逃”的子虚乌有,坏我大汉名节,是不是大
方向问题?
故事五:终于,读书论坛的人看到了“李正之”。有人转来了李正
之写的《方舟子撒谎纪实》。真难怪别人要避他而声明自己不是“
李正之”。李正之应是看了方舟子的“答”与“答(修正版)”后
出来“呵呵”的。修正版修正了什么?以李正之的意思,是加了读
书论坛诸网友,“特别是赵无眠先生”所提供的有关史料。有了新
材料,加进去,再贴出来注出叫“修正版”,看不出有什么不妥。
李正之首先不满的是方舟子“恩将仇报”,对赵无眠“大打出手”,
而从“修正版”里,对于回答赵无眠的部份并无改动,所以要“大
打出手”,也是即定方针,谈不上“恩将仇报”。再者,方舟子添
入的史料据我所知是在赵无眠的帖贴上来之前就知道了,李正之以
为方舟子是因赵无眠“才知有汉”是自己的猜想。而且,既使真如
李正之以为的那样,凭什么要求方舟子反过来对赵无眠的观点的批
判缩水?不知李正之在这一点上奉行的是什么哲学。这篇的关键所
在是指方舟子否认李陵背汉的事在先,自圆其说在后,于是构成撒
谎。仅就“修正版”的全文看,即使加了《汉书.匈奴传》中的这
一段,方舟子仍持他在原来“答”中的基本观点,宣称存疑。这一
点比较“答”与“答(修正版)”的全文就可看出。在没有更详尽
的史料左证之前,持这种态度也没有什么错。以方舟子的这个态度,
对马悲鸣漏洞百出的陈述下个“瞎掰”的断语,无论是李绪还是背
汉的问题,当然不错,更谈不上撒谎,除非李正之能从方舟子的文
章中指出他根据加上的这段《汉书·匈奴传》改了口,承认李陵确
实背了汉,再来说方舟子撒谎不迟。刚才引了方舟子的那一段话,
倒是要请马悲鸣来承认一下:添油加醋了,是说谎。
故事的故事:怎么会有这样的争执,自称汉奸的人,举出例子要说
明李陵可耻,所以是汉奸,而又引为同类;骂汉奸的人,要说明李
陵还不是那么坏,不是汉奸。这不是满拧嘛?要是倒过来,自称汉
奸的人说,李陵是好人,所有罪名都是污陷,所以称为汉奸不可耻;
而骂汉奸的人,指出李陵率十万匈奴,追汉军十日,恶贯满盈,汉
奸杀无赦。似乎这后一说法较合理。看过郑玄兄的一帖,或可解惑。
至于现下的争执,一片混战,黑下里递半头砖递错了人。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