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关于循环性和命题回复壁虎(gecko)

赵南元

关于循环性:

即使按照壁虎的要求,“制造”与“因果”也不能视为同义语。例如一个完全不
懂“因果”为何物的儿童,照样可以理解“把手抬起来”的命令,并且可以执行
这一命令,制造“抬起手”这一事件A。“制造”看起来比“因果”更难理解,
因其涉及主观动机,即因果的“因”是自己,而自己又恰恰是最不容易懂的东西,
即使我们知道从油门踏板到汽车加速的因果链,通常我们却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因
果链会使我能够抬起手来,只有在偏瘫时才能通过抬不起手发现这个因果链的某
个环节出了故障。但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知道自己的身体能够随自己的意愿而
动却比弄懂“客观的”因果关系早很多,按照皮亚杰的说法,二者之间需要一个
“哥白尼式的革命”。我怀疑,所谓“因果”,就是随意动作外化延伸而产生的
概念。“操作主义”的定义只注重是否可操作,而不重视操作的原理如何,例如
对于力学中的“力”可以定义为“用弹簧称测出的物理量”,而不必考虑弹簧称
的原理是虎克定律,而且虎克定律没有“力”的概念就无法表达。因为我们可以
教会不知道虎克定律的人使用弹簧称。

顺便提及,在计算机中A>B确实是用A-B是正数(如果把它理解为>0也未尝不可)
来定义的,实际上比大小的运算在机器中就是减法,只是不看结果,只看结果的
符号位。很多语言(例如C语言)允许递归调用函数或用此方法定义函数,例如
n!=n(n-1)! (1!=1)(此处!是阶乘的意思)。

关于命题:

如果命题的存在已经被蒯因否定掉了,那么命题也不必等到人类灭绝再失效了,
比起物理定律的失效还会早一些^_^。

至于“罐中脑”问题,如果只吃苹果,或许“苹果并不比电信号更客观”(按洛
克的说法都只是“感觉之束”),但是如果两个“罐中脑”一个看见马,另一个
看见鹿,而语言通路又是互通的,我们就生活在一个指鹿为马的世界里(现在的
VR技术已经可以做到这些)。关于“客观”的概念在哲学中想必还有很多分歧,
我只想强调概念是人造的,有“主体间性”足矣,是否“客观”无所谓。

(XYS2003010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