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地震局的虚报率

  作者:Amsel

  【提要:地震局在承认“只能对某些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的时候,应
该再补充一句“而且还要搭配相当多的虚报”。】

  汶川地震惊破了国人的地震预报梦:原来地震预报不出很正常。那么政府承
担的地震预报工作还有多大的必要?其实,过高的漏报率只能说明重预报、轻防
范的错误,并不能否认地震预报本身的社会效果——在地震设防之余,万一某次
地震提前预报出来了,不是一次意外的收获吗?非主流“国宝”们近乎100%的虚
报率曝光之后,人们或许以为,地震局还是能够做到“不言则已,言则必中”的。
可惜,随着对地震局以往预报成绩的发掘,可以发现,地震局在报准一次地震的
时候,也搭配了多次虚报;所以政府、企业和公众如果听从地震局的地震预报而
进入紧急状态,同样要冒很高的风险。

  一、地震局的年度中期预报的虚报率非常高。

  中期预报由地震局的年度会商确定。据地震局人士2008年初文章介绍,中国
地震预报的中期预报虚报率、漏报率分别高达67. 8%~75. 6%和61. 6%~64. 4%
(注1),也就是一半以上虚报。其实就连这一数字也是做了美化的,地震局陈
运泰院士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会商时划的圈子本来就很大,地震落
到圈子里算报对,但边上的也算基本报对。说得难听点是在游戏中修改游戏规则,
这种数字没有意义。” (注2)

  按说中期预报的危险区由地震带的活动情况来确定,不应该有这样高的虚报
率,但是,学术以外的因素使得中期预报更加不准确:一个未发生地震的危险区
年年重提,则年年虚报;各省地震局“争地震”、争经费也导致大量虚报(注
2)。

  二、短临预报“一般”是虚报。

  直到今年5月19日两次虚报的强余震预报之前,地震局的短临预报事先都不
公开,因此虚报情况不好统计。但是地震局陈学忠研究员提供了注解:5月19日
强余震预报之后,他对四川的朋友说, “放心回去,外面睡多不舒服”,“凡
是预报有地震,一般到最后都没有。” (注2)这“一般”两个字说明地震局短
临预报的虚报率不会在80%以下。

  地震预报部门短临预报的虚报情况,由优到劣可以分为四类:

  1. 同一地区屡空屡报,直到发震。

  这种情况的典型就是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的预报,从6月开始,短临预报
屡次虚报、然后屡次再报,直到8月地震发生,造成极大社会混乱(注3)。

  2. 错报。

  一次错报的效果就等于一次漏报(对于地震的时间地点而言)加一次虚报
(对于预报的时间地点而言)。这样的例子包括1996年丽江7级地震(短期预报
地点不准确,注4)、2003年甘肃山丹—民乐6.1级地震(震中位置偏差较大,发
震时间相差10天,注5)。另外,今年8月30日攀枝花地震之前,四川地震局的内
部短期预报是,6月底至8月初,凉山州则木河断裂将发生6级地震;而地震实际
发生在8月底,而震中也偏离了预测的范围(注6)。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预报
也包含地点的错报,从震前到震后,一直预报龙门山中南段将会地震,并且实际
进行了疏散,结果全部属于虚报(注3)。

  3. 出现前兆而未地震,造成虚报。

  这种情况当属最多,查到的例子包括1975年山东地震工作队的蓬莱地震虚报
(注7)、1976年8月31日山东省地震局的鲁西南地震虚报(注7)、1981 年初广
东海丰地震虚报(注8)、1997年4—6月云南省地震局的滇西南地震虚报(注9)、
2002年四川省地震局的西昌地震虚报(注6)、2003年 12月至2004年8月 宁夏地
震局的地震虚报(注10)。

  4. 大地震发生尤其是漏报之后出于惊恐、卸责而虚报地震。

  这样的例子除了今年5月19日前后地震局发布的两次龙门山强余震虚报,还
包括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之后8月24日凌晨的虚报余震(注3)、1976年底地震
局对北京地区发布的虚报(注2)。

  总之,中国地震预报不但存在大量的漏报(说明破坏性地震很可能报不出
来),也存在大量的虚报(说明报了的地震很可能不会发生)。客观上这是没有
可靠的地震前兆的正常结果。有人希望地震预报应该“容忍虚报、降低漏报”,
但是由于官方地震预报部门依然存在大量虚报和非常高的虚报率,这种愿望缺乏
实现的余地。这再次说明短临地震预报至多只适合进行研究,其本身的社会意义
极其有限,不应该再成为政府负担的工作。

  注:
  (1)孙加林,“目前我国中期地震预报的困惑与其思考”,《国际地震动
态》 2008年第1期
  (2)“地震预报的中国‘江湖’”,《南方周末》2008年10月30日
  (3)洪时中,“一九七六年松潘平武地震前后成都市防震抗震指挥部工作
情况的简要回顾与思考”
  (4)陈立德等,“丽江7.0级地震预报判据及地震学主要异常”,《地震》
1997年第4期
  (5)杨立明等,“民乐- 山丹6. 1 级地震短期预报的科学总结”,《西北
地震学报》2004年3月
  (6)“西昌:地震警报拉响前后”,《南方都市报》2008年11月9日
  (7)山东省情网 http://www.infobase.gov.cn/dizhen/dzyb/
  (8)中国地震信息网“如何识别地震谣传”,
http://www.csi.ac.cn/wjf/law/zhishi06020504.htm
  (9)付虹、刘丽芳,“云南地区中短期前兆场异常与强震关系研究”,
《地震研究》2003年第26卷z1期
  (10)马禾青等,“2003~2004年吴忠、灵武地区地震活动性分析”,《地
震研究》2006年第2期

(XYS20081130)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