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寻正能否以积极的心态思考?

  John

  看了众多网友与寻正的口水战,最终没能吸取教训,不经意间惹怒了寻正。
激动的寻正不知道是不是有被害妄想,进而得出“反寻正综合征”这一新医学名
词?“就凭你那些水平”这句话是有点冲,如果换成“就凭你对中国医疗现状的
了解”,寻正不知道会不会接受?

  关于阑尾周围脓肿的手术时机,我的原意仅是提出我们自己的做法而已,并
没有想与寻正争论。其实这本身是一个还有争议的问题,我们自己没有做对照研
究,查了一些文献,也没有确切的结论,再争论下去没有多大意义,还望能很方
便找到外文文献的高手提供一些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基层医院要找到外文文献
实在太难)。但是,发病时间越长才就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越高,这应
该是没有异议的,在中国现在的医疗环境下,对发病超过3天、右下腹能触及包
块、B超又见到了包块的病人,保守一点我想是大多数人的做法,我们自己的经
验也时刻提醒我们没有必要冒太多险。

  关于腹腔镜手术的问题,寻正的被害妄想又令寻正阴暗地想到:“一是病人
即使适合出院了也是能留则留,总想在病人身上多捞几个钱,二是电梯把脑子夹
坏了,从来没有对患者身心健康全面兼顾,对营养、运动、以及生理活动没有注
意。”我原文的说法来源于几年前看过的《surgery》2001年4月的一篇文章:<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with 
open appendectomy: Clinical and economic analyses>.写那篇文章时没有再
次核对原文,仅凭记忆就写了,不太准确和严谨,但也不至于产生寻正这么多阴
暗的结论吧?

  我原文提到的一个误诊的例子中,我们都不在现场,不知道当事医生是否说
过“本不需要手术治疗”这样的话,但是“患者患的是盆腔炎,阑尾没有炎症”
这样的话是说了的,其实同行的听了多半也可以理解,事后诸葛亮嘛,盆腔炎不
需要手术,阑尾没有炎症也不需要手术,如果术前能确诊就不用白挨一刀,但术
前未确诊时的手术指征当然是没错的。这其实牵涉到医生与患者更好地沟通的问
题,我自己的看法是:如果遇到讲道理的病人和家属,实话告知也无妨,但我们
遇到的这种病人实在太少,下“单纯性阑尾炎”的诊断将会省事很多。但这回,
寻正又得出了极其阴暗的结论:“不讲道理的人在病人中的比例要低于在医生中
的比例。”并充满敌意地猜测:“患者告医生,恐怕是医生信誓旦旦“确诊”阑
尾炎劝告患者手术的结果吧。”在当今中国,不知道有哪位医生敢“信誓旦旦’
确诊’阑尾炎劝告患者手术”?

  寻正和laoma将医生和病人的对话重新演绎,我认为演绎得很好,我的原文
有堵气和不准确的地方,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改正。其实我们一直都想改,医
生之间私下接触时都觉得自己跟病人沟通得太少,但不知道二位有无想过如果我
们跟每个病人谈话都象你们一样要花多少时间?我们基层医院面对的病人多数文
化水平在中学以下甚至是文盲,有多少病人能真正理解二位的说法?如果要让有
大学文化的病人和家属都完全明白这些道理,起码都需要15-20分钟吧?如果每
个病人都花这么长时间,我们其它工作还做不做?不是我们不想,而是不能。我
自己的策略是,对做大手术、病情复杂危重的就多花时间多说点,对小手术、病
情简单的就少说点。

  奉劝寻正,中国大陆的医疗现状与二十年前已大不相同,你以阴暗的心态去
揣度医生的做法并不怪你,但你有没有想过再全面了解中国医疗的现状,然后用
试试积极的心态去思考?

(XYS2008050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