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囧囧地雷倒——新生代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博士的827篇论文

  作者:冰壶一搽

  中国经济学界导师、研究生甚至经济学学术刊物大多不把一稿多投当回事,
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可以带领研究生们揣着大把的论文反复占领各类经济学学术刊
物的版面,并可更广泛地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也许等若干年后从事中国经济学
发展史研究的研究生们考证某学者的思想和学术造诣时,会更方便地获得更多的
轶事和噱头以资考证,也好让更多的未来的学子们混口饭吃。最近查看了新生代
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博士的827篇论文的list后(http://www.cqvip.com/),偶
被巴博士一稿多投的广泛性囧囧地雷倒:

  1a,巴曙松、王淼,为什么次贷危机对加拿大银行业冲击较小,金融电子化,
2008,8:80-83
  1b,巴曙松、王淼,为什么次贷危机对加拿大银行业冲击较小?,国际融资,
2008,8:56-59
  注:王淼,天津财经大学2008级博士。
  2a,巴曙松、谭迎庆、赵晶、丁波,关于社保基金监管框架的思考,技术经
济与管理研究, 2007, 5: 8-10
  2b,巴曙松、谭迎庆、赵晶、丁波,关于社保基金监管框架的思考,金融会
计, 2007, 10: 36-39
  2c,巴曙松、谭迎庆、赵晶、丁波,关于社保基金监管框架的思考,上海保
险, 2007, 8: 8-11
  2d, 巴曙松、谭迎庆、赵晶、丁波,社保基金监管框架之思考,中国农业会
计, 2007, 9: 22-25
  3a, 巴曙松、谭迎庆、丁波,社保基金监管的现状、问题与建议,国有资产
管理,2007,9:11-15
  3b, 巴曙松、谭迎庆、丁波,社保基金监管的现状、问题与建议,当代经济
科学,2007,29(5):75-79
  3c,巴曙松、谭迎庆、丁波,社保基金监管的现状、问题与建议,济南金融,
2007,6:页码不祥
  3d, 巴曙松、谭迎庆、丁波,我国社保基金监管的现状、问题与建议,经济
研究参考,2007,58:页码不祥
  注:谭迎庆、赵晶,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丁波,中央
财经大学2006级硕士研究生。
  4a,巴曙松、袁平、任杰、韩丽、李辉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文献综
述,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6: 13-16
  4b,巴曙松、袁平、任杰、韩丽、李辉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文献综
述,金融纵横,2007,21: 8-11
  4c,巴曙松、袁平、任杰、韩丽、李辉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文献综
述,金融会计,2008,1: 27-31
  4d,巴曙松、袁平、任杰、韩丽、李辉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文献综
述(一),金融博览,2007,12: 28-29
  注:袁平,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2006级博士生;任杰、韩丽、李辉雨,中
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06级硕士生
  5a,巴曙松、曹梦可,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关键: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西部
论丛,2007,10:62-63
  5b,巴曙松、曹梦可,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关键是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董事
会,2007,10:48-50
  注:曹梦可,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硕士研究生
  ……
  6a,巴曙松、刘孝红、牛播坤,金融转型期中国区域资本配置差异及其形成,
国际贸易,2006,11:49-54
  6b,巴曙松、刘孝红、牛播坤,金融转型期中国区域资本配置差异及其形成,
改革与开放,2006,11:4-6
  ……
  7a, 巴曙松,金融监管框架的演变趋势与金融机构的发展空间,财经理论与
实践(双月刊),2004,25(127):18-21
  7b, 巴曙松,金融监管框架的演变趋势与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当代财经,
2004, 1:53-56
  ……
  8a, 巴曙松、韩强,从本外币政策协调看国际商业贷款管理,当代经济科学,
1998,3:17-22
  8b,巴曙松、韩强,张驰须有度一本外币政策协调与国际商业贷款管理,国
际贸易,1998,3:7-9
  9a, 巴曙松、邢毓静,外债周期的阶段性转换与宏观经济运行,中央财经大
学学报,1997,5:6-10
  9b, 邢毓静、巴曙松,外债周期假说及其阶段性转换问题研究,经济学家,
1997,3:88-94

  据中宏网介绍
(http://www.macrochina.com.cn/prize/brt/bashusong.shtml):巴曙松博士,
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山大学岭南
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并
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招收研究生。学习经历:1、大学和硕士阶段:
均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曾担任
校广播台台长、研究生科协秘书长等职务。导师为发展经济学创始人、中华外国
经济学说研究会名誉会长张培刚教授。2、博士阶段:在中央财经大学获得博士
学位。在学习期间,连续两次获得"涌金学术特别奖"。博士论文《中国货币政策
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已经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导师为闻潜教授。3、博士
后: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机构风
险管理、公司治理与金融市场监管,在此期间主持了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课题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合作研究老师为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北京大学中国
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海闻教授。

  上述所列论文见附件PDF文件。

  看巴博士论文,您会被囧囧地雷倒么?

(XYS20081216)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