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看北大怎样把水搅浑 

  小浪底浪花

  新浪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丘成桐的批评不够公道》
(http://news.sina.com.cn/c/2006-09-02/01449914061s.shtml),里面有几
句含蓄的话很耐人寻味,是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讲的:“最近,我看到两则材料,
一则是伯克利的项武义教授的一个谈话。在丘成桐的学生时代项教授就认识他了,
可以说对丘教授非常了解。另一则材料是上个星期美国很有影响力的杂志《New 
Yorker》发表的一篇长篇报道,也有很多关于丘教授的内容。我想大家看过这两
则材料,对丘教授与田刚和北大之间的争论就会有更客观、更清楚的认识了。”

  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一个不需要数学家就可以弄清楚的问题,说说就可以
了,却要人们去看两则材料。老百姓去哪儿找那两则材料啊!

  我猜,那两则材料一定不是赞美丘成桐教授的,不然党委书记是不会推荐让
大家看的,因为看了称赞丘成桐教授讲得对讲得好的材料,书记的脸还有地方放
吗?

  “在丘成桐的学生时代项教授就认识他了,可以说对丘教授非常了解。”这
么了解丘教授的人,谈起丘教授来似乎更真实可信。但我想,即使材料里说丘教
授在学生时代就不是个好人,即使说丘教授现在仍然不是个好人,就可以证明人
家说的北大全职引进的长江学者大多并不是在北大全职工作的话是假的了吗?难
道北大书记现在真的需要去补逻辑课吗?

  你说我不好,其实你早就不是好人。(甚至你爸爸就不好,你爷爷就不好。)
这种招数我们并不感到新鲜。但北大书记热中于继承这种文化遗传并娴熟地运用
到实际斗争中去,我们也没有道理不让人家那样做。

  还有个在“美国很有影响力的杂志《New Yorker》”,你看了,“对丘教授
与田刚和北大之间的争论就会有更客观、更清楚的认识了”,在美国都“很有影
响力的杂志”那就更了不得了,人家那报道一定是“刚刚的”(请允许我套用东
北话的广告语)。其实不用看,问题的答案在闵维方书记的话里已经有了——
“在海外华人数学界存在一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矛盾,一些人的看法与另外一些
人不一致。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来了北大。北大完全是按照学校发展的需要和学科
建设的需要,对这些愿意回国服务的学者做了相应的安排。但因此也就引起了另
外一些人的不满。”(《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丘成桐的批评不够公道》)

  把闵维方书记的话再说得通俗点,就是:丘成桐炮轰北大,那是他和田刚等
一干人有仇,那是北大没给他做“相应的安排”他对别人眼红,他生北大的气!

  唉,北大书记的一番话,让人明白了:现在的北大只能是使出浑身解数通过
丑化一个敢于说点真话的人来把水搅浑,让大家产生一个双方都不是好的的印象
也就算大功告成了。

  本来,文章写到这里也就完了,忽然脑子里蹦出了“驴不胜怒,踢之”几个
字,也顺手写上拉倒。

(XYS2006092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