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要道德的力量,也要惩戒的“鞭子”

  马国川
  2005年11月03日中国青年报

  近日,美国著名高等学府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年轻的“天才”教授、麻理工
副教授范·帕里耶斯在承认了自己的学术造假行为后,被校方正式开除。有证据
显示,这位曾经在国际免疫学界声名卓著的青年学者,竟然通过编造和修改科研
数据以及杜撰合作者姓名来获取成果,赢得荣誉。(《文汇报》10月31日)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竟然也进行学术造假,实在让人感叹。其实,在美国类
似帕里耶斯的案例并不鲜见。例如,2002年就发生过“舍恩事件”。当年9月,
美国朗讯公司所属的著名科研机构贝尔实验室宣布,国际物理学界大名鼎鼎的学
者亨德里克·舍恩因多年来在学术论文中虚构数据和图表,该所决定将其解雇。

  可见,学术造假中外皆有。不过,与国内愈演愈烈的学术造假现象比起来,
美国恐怕是小巫见大巫。学术造假中外皆有,或许不可避免,但是为什么我国的
学术造假现象格外显得多?这或许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不管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副教授范·帕里耶斯,还是贝尔实验室的亨德里克·
舍恩,都为自己的造假行为付出了被开除的惨重代价。比起这些国外的学者,国
内的学者们要幸运得多。

  2003年下半年,天津市语言学会得到举报:天津市外国语学院文化学院副教
授沈履伟为申请正教授职称,在其出版的论文集《求是集》中严重抄袭。在语言
学会调查核实后,认为举报属实,但是沈履伟所在的学校仅对沈履伟作出“给予
该同志通报批评,并责成本人作出深刻检查,消除不良影响”的处理决定。而且
该学院广大教师根本就不知道对沈履伟进行了“处理”。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
天津市语言学会批评沈履伟剽窃,竟然被沈诉至法庭,并一审败诉。此事在学术
界引起轩然大波,230多名教授学者联合签名发表公开信,指出“剽窃者迄今仍
趾高气扬,这很不正常!”

  近年来,我们学术界包括学术造假在内的学术腐败现象相当严重,已经扩散
到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关。学术腐败的危害比商品造假、官场腐败要深远得多。
它败坏了学术良心,将学术和学位的尊严烧成灰烬,也使那些真正想致力于研究
的莘莘学子丧失对学术的兴趣和信念。虽然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吁学术打假,惩治
学术腐败,但是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现象不见其少,徒见日多。其中一个重要的
原因,就在于我们对学术腐败现象的打击力度不够。

  一个纯洁的学术环境,是学术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而要维系一个纯洁的学
术环境,一要依靠诚信文化的作用;二要依靠学术规范的力量。前者具备道德的
力量,后者则是惩戒失信的“鞭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缺乏的不
是对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的道德谴责,而是缺少真正的惩罚机制。正是惩罚机制
的缺位,才导致某些造假者、腐败者“迄今仍趾高气扬”,毫无悔意;才导致学
术造假、学术腐败现象越发猖獗。

  针对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现象,既要道德的力量,也要惩戒的“鞭子”——
—这或许是美国学术界打假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吧。

(XYS2005110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