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科学文化人”的反坝新论

赵南元

    “科学文化人”田松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的《稻香园随笔》已经到了25
篇,其中谬论迭出,但无须太多的科学知识就可看破,社会危害性不大。这次的
《人类只有一个太阳》
(http://www.gmw.cn/01ds/2005-11/16/content_332918.htm)也是一如既往的
荒诞不经,但是其中涉及反对水电的热点问题,需要加以关注。

    田松副教授为了论证水电不是可再生能源,发明了一套新说法:“‘绿色能
源’这个概念很有意思,简单地理解,就是不破坏环境的,不造成生态危害的,
一句话,怎么用也不出事的;还有个说法叫可再生的,就是用完了还有的。真是
好事儿。这个好事儿的最大代表是太阳——就是我要说的这个人类仅有的太阳,
还有风和水。很多人认为水电是可再生能源,因为水是循环的。按照小学自然常
识里的说法,江河之水奔流入海,海洋之水随日蒸发,水蒸之气随风而飘,飘到
高原,化身雨雪,又汇入江河,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所以有人说,只要太
阳不灭,江河就不会枯竭,归根结底,水电转化的是太阳能,所以是可再生能源
啊!照此逻辑,我说石油也是可再生能源,因为石油就是远古生物储存起来的太
阳能啊!我们现在的森林,过上几千万年,几十亿年,也会变成石油啊,不也循
环了,为什么说不可再生?答曰:周期太长!答的好。现在我要问的是,地球上
水的循环周期有多长?一年?十年?百年?千年?万年?这事儿倒真是没有人说
起过,我要是不问,也觉得一年就能转一圈。可一问就问出事儿来了。如果单靠
雨水就能流出长江黄河,就算是整天下雨,一个太阳也忙不过来吧?补一补科学
课才知道,长江黄河的主要水体并不是来自雨水,而是来自冰川!冰冻三尺,非
一日之寒;冰冻成川,要过多少年?查,珠峰峰顶为早奥陶纪,有四五亿年了;
最年轻的第四纪冰川,二三百万年了。乖乖,要说冰川是太阳从海洋里搬上去的,
那也是远古的太阳搬的!就算比石油年轻,也不能说是可再生吧?”

    这可真是个骇人听闻的大发现,不禁令人想起老人家的话:“谁说我们的同
志没有发明创造?”可惜,真正的创造源于艰辛的劳动,不是信口开河所能凑效
的。短短一段文章论证一个惊人的道理,结果却是硬伤层出不穷。田松“补一补
科学课才知道,长江黄河的主要水体并不是来自雨水,而是来自冰川!”这种太
荒唐的胡扯无须细论,毛估一下也能发现破绽。

    任何一条河流的水流来自于该截面上游全流域的降水,上游存在冰川的干流
或支流只占其中很少的部分,即使上游没有冰川,照样能有大江大河,冰川融水
只是河流水体极小的一部分,也不是必要的部分。即使是这极小的部分,也是处
在不断补充之中的,每年的降雪量和融化量大致均衡,否则冰川是不可能至今还
存在的。

    问题在于,假如田松这个“科学课”真的成立,长江黄河的主要水体真的来
自于二三百万年前的冰川,能够构成反对水电开发的理由吗?

    水电开发对冰川有什么影响,稍微想一想就可以知道。如果不建水坝,让江
河“自由流淌”,水的势能最终只能变成热能,极微小地提高地球的温度,促使
冰川更快地融化。建了水电站之后,水的势能变成了电能,一方面减少了火力发
电的发电量,减少废热和二氧化碳排放,减少温室效应,延缓冰川融化。另一方
面水力所发出的电能,未必像“自由流淌”那样全部变成热能,例如如果电力用
来炼铝,水的势能一部分变成化学能被保存起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造成地
球温度升高。

    我们不知道长江已经流了多少年,但是大于一万年应该不错,我们也不知道
长江将来还会流多少年,我估计说一万年也不算太长。所以说水电是可再生能源
是不会错的。但是如果真像田松想象的那样,冰川终于即将耗尽,江河水量因而
大减,而这又是未来几十年几百年的事,那么建水电站更是迫不及待的事,一方
面延缓冰川融化,一方面用水库保障我们的饮水就会成为比发电更紧迫的事。

    见过不少反坝理由,还没发现站得住脚的,而其中最能起相反作用的,大概
非田松的新论莫属。

(XYS2005112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