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评王建朝《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特聘教授俞大鹏剽窃抄袭弄虚作假伪造文章的卑劣行径》

  雷昶辉

  读王建朝的揭发俞大鹏的文章,感觉作者对俞大鹏的评语是文革中的做法,
而且文章的内容说明了作者受的教育,无论是品德还是学术教育都很差。

  我正好认识俞大鹏,谈不上熟悉,也没有科研上的合作,只是彼此了解有这
么一个人而已。98年出国后,与俞大鹏没有联系。以下是一些俞大鹏的早期一些
事例,用来说明补充俞大鹏的科研历史。

  俞大鹏是从法国拿的博士学位,当时从事准晶的研究,94年回国。准晶的研
究在当时已属下坡路。不过在国内尚未兴起SCI热时,他已有一些SCI的文章。文
章发表在有关金属物理,凝聚态物理的期刊上。公平地讲:这些期刊都是很不错
的,虽然影响指数不很高,但半衰期都可以。(评价文章,应从影响指数,半衰
期,和引用率来看。如PHIL.MAG. 即哲学杂志等,虽然影响指数不高,但期刊始
于19世纪,许多固体物理的经典文章都可从该期刊上找到,是自然科学方面的质
量很高的期刊。而且这些期刊都不要版面费,还白送50抽引本)而且文章一般都
较长,不是“短平快”的作品,没有一定的功底是不行的。

  后来俞大鹏转向了半导体和纳米材料,这也是大势所趋:他是搞电子显微术
的,用电镜研究这些新材料很方便。先后研究过GaN,碳管等。当时许多这些新
材料都是用激光合成的,所以俞大鹏后来能用激光合成纳米Si材料也不是突发奇
想,是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的。

  俞大鹏96年以副教授的身份进入北大。也许俞大鹏不是北大的毕业生的缘故
吧,当时据说是与多数人挤在筒则楼里,家只有一居室,厨房在走廊里,很苦,
工资也不高,估计在近亲繁殖的北大也不受重视,所以去香港合作也是可以理解
的。华夏文摘曾有篇文章讲北大的教师待遇的,里面讲的就是俞大鹏的故事。不
过这种合作是双方互利互惠的,谈不上打工之说。当时俞大鹏的Si线,BN线的照
片我看到了(97年),因为一个博士生曾在他的指点下仔细地用电镜观察了这些
Si线的缺陷,这些照片是伪造不了的,我也感叹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奇妙的新材料。

  俞大鹏的首次Si线的细节和后来的工作我不清楚。但是王建朝一些话语太小
看了我们科研工作者了:HF腐蚀氧化硅不是秘密,搞过半导体SI的多数知道。目
前为止,电镜是纳米材料的尺寸准确测量的唯一工具(没有假象,可到原子级
别)。一般发文章时没有人会傻到列一大堆照片。而且用透射电镜研究纳米材料
太容易了:不须特殊制样,一次实验可看到成千上百的纳米材料,量尺寸也就是
几秒的事。不了解真正的实验最好不要瞎猜。

(XYS2004032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