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8.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从上海交大管海兵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所想到的

  作者:大爱无疆

  最近在网上看到上海交通大学的管海兵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了2014年国
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感觉很吃惊。

  从网上搜到的其获奖公示材料可以看出,他们的获奖内容完全是拼凑出来的。
此项目能获国家奖足以说明国内的科技评审体系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公示材料上提到获奖内容有三点技术创新,由上海交大的管海兵、陈海波,
和戚正伟等贡献。但据知情人透露获奖人之一的陈海波是2012年左右调到上海交
大软件学院的。陈原来是复旦软件学院的讲师,据说当初在复旦陈没有被评上副
教授,而上海交大软件学院(基本上是搞教学,做工程项目的单位)的领导为了
业绩,许诺给他正教授职位。因此,陈带领他复旦的团队投奔交大软件学院(另
一种说法是:陈当初想去计算机系,但计算机系不接受,认为其不够交大教授资
格)。据此判断,在2012年陈来交大之前,管海滨团队(上海交大)和陈海波团
队(复旦)在研究上应该没有任何合作。这个推断也可以从DBLP 上他们两个团
队发表论文的情况得到佐证。在2012年之前,管和陈的团队没有发表过任何共同
作者的论文。这就足以说明,他们获奖项目的主要技术贡献完全是在两个不同的
学校独立完成的,没有任何合作和联系。这不是拼凑是什么?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陈海波团队将自己当初百分之百在复旦完成的科研成果
拿到上海交大来包装报奖,却丝毫不提和复旦的关系,对复旦也太不厚道,这是
否还牵扯到科研学术道德腐败的问题?请有关部门明察。

  公示材料中还提到,他们的技术创新成果成功应用于曙光、中兴、华为以及
万达信息等公司,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让人不得不产生怀疑。以管团队和陈
团队的研究水平,仅靠发几篇论文做几个工具,就可以将其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
国内技术领先的顶尖大公司的产品中,而且不止一家,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以本人对当前国内高校科研水平的了解,表示非常怀疑。因此也希望有关部门对
此进行调查,看是不是真的如公示材料中所说的那样:“研究成果2006 年以来
在中兴虚拟化平台、曙光企业级云计算中心三大系列12 个产品中得到应用,显
著提高了系统运行效能、数据保护和可用性。中兴虚拟化产品在云南移动稳定运
行3 年,云存储占据了中国电信的2/3 市场。曙光已经在国内建设、部署超过10 
个大型云计算中心。2010 年以来,还在华为云平台、万达行业应用软件进行了
成功推广。”

  据说在上海交大,谁都知道管教授的活动“能量”很大,是个“跑部钱进”、
不做也不懂学术的官员型教授。其利用自己曾经长期担任上海交大科研处领导的
便利,通过各种手段(你懂的!),和国家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建立
了“广泛的”人脉关系,并以此先后拿到了多个国家级大项目。据说管教授熟知
各渠道科研经费的申报流程,可以把一个题目或研究专题拆分、包装成几个项目
申请书提交到不同的国家部委,每年可以套取科研经费千万元。有了千万经费,
就不愁找不到人干活。据说他在上海交大电院的势力很大,招揽了很多研究生和
青年教师组成所谓的团队,利用这些年轻教师和研究生写科研论文,他挂名通讯
作者。对有潜力的年轻教师会拨给数目不菲的科研经费,笼络他们继续写好文章,
做课题。

  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都在推进改革,反腐败,促和谐。最近一段时间中国
高校的腐败“大老虎”频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有关部门是否可以调查一下,看看管教授及其团队每年上千万的经费都花在
了什么地方?产出了什么科研成果?有没有腐败的影子?

(XYS20150119)

◇◇新语丝(www.xys.org)(xys8.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