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8.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东南大学陈爱华教授论文抄袭

作者:秋榆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陈爱华涉抄袭和剽窃他人的论文如下:

  2009年:
   1、陈爱华:后现代视阀中的科学伦理之维,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1期
   1、陈爱华:建设性后现代精神的伦理意蕴,2002年2期
   2、王治河:后现代主义的建设性向度,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1期
 2009年:
    1、陈爱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伦理向度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5期
    2、杜宇新;筑牢和谐社会的文化根基,中国职工教育,2007年11期
    2、赵欢春:论阳光体育运功的伦理精神,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2006年:
   1、陈爱华;论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之维,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2期。
   2、曾建平;生态伦理视域中的自然观,吉首大学学报,2001年4期
 2000年:
   1、陈爱华:试论西方近代伦理精神的生成与特征,2000年1期
   2、樊浩:经济与人文力,1994年4期
 2008年:
  1、王进,陈爱华;科技信息管理的伦理风险及策略应对,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年10期
  2、马仁杰,王向东:社会转型期信息伦理建设问题探析,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1期
2006年:
  1、张莉, 陈爱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浅析.,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6年1期。
  2、温克勤: 略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论,理论与现代化,2002年3期。 
2007年:
  1、张莉, 陈爱华: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2期。
  2、王友珍: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4期等。
2000年:
  1、陈爱华: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进程的新诠释,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4期
  2、张一兵:《回到马克思》导言,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004年:
  1、陈爱华:经典文本深度解读与全新研究范式建构的探索,福建论坛,2004年4期
  2、张一兵:革命的辩证法与批判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探讨,2000年2期
2002年:
  1、陈爱华,试析症候阅读的方法论视域,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4期
  2、张一兵:析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3期
2010年:
  1、陈爱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黑格尔思辨方法的批判性解读,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3期
  2、马拥军:马克思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批判,2009—05—0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1f950d0100cqyf.html
2011年:
  1、陈爱华:论黑格尔善的理念的辩证视域,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6期
  2、周德海:论黑格尔法哲学体系中的道德和伦理概念,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4期
2012年:
   1、陈爱华:爱恩斯坦科学发展风险伦理观及其启示,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2期
   2、杨国欣:爱恩斯坦的人文精神,洛阳工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
2012年:
  1、陈爱华:福斯特关于超越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相关方略的道德哲学审思,伦理学研究,2014年4期
  2、赵卯生: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马克思的物质交换裂缝理论旨趣探析,赵卯生,2009年3期
2012年:
   1、陈爱华:《论十大关系》经济- 科技伦理辩证法思想及其对基本现代化的启示,学习与实践,2012年8期。
   2、朱新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驱,襄樊学院学报,2005年3期

 涉一稿多发和重复发表的论文如下:

2001年:
  1、《试论法兰克福学派科学伦理思想演进的理论逻辑》,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4期。
  2、《试论法兰克福学派科学伦理思想演进的理论逻辑》,现代哲学2001年4期。
2012年:
  1、《论十大关系》经济- 科技伦理辩证法思想及其对基本现代化的启示,学习与实践,2012年8期。
  2、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科技伦理辩证法思想的哲学解读,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年5期。
2000年:
  1、试论西方近代伦理精神的生成与特征,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1期。
  2、试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伦理精神,现代哲学,2000年1期。
1999年:
  1、当代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对家庭伦理文化建构的影响,东南大学学报,1999年2期。
  2、试论家庭伦理文化的结构与功能,妇女研究论丛,1993年4期。
2000年:
  1、试论我国传统科学精神的伦理特征与价值,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2期
  2、传统文化对现代科学伦理精神生成的影响,江海学刊,1997年2期
2001年:
  1、青年马克思劳动伦理观生成的三重思维向度——从《巴黎手稿》到《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苏州铁道学院学报,2001年3期。
  2、从《188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看青年马克思的科学伦理观,东南大学学报,2000年1期。
2002年:
  1、《“控制自然”观念内在悖论的历史演进及伦理意蕴》,东南大学学报,2001年1期。
  2、《科学与控制自然的伦理透视——莱斯科学伦理观述评》,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4期。
  3、《超越的悖论与悖论的超越——莱斯“科技—自然观”的伦理视域》,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3期。
2002年:
  1、从道德与法律的相互关系看市场活动的道德调节,学海,2002年2期。
  2、市场活动的伦理透视,社会科学,1997年5期。
2003年:
  1、论法兰克福学派自然伦理观的伦理价值,河北学刊,2002年3期
  2、科技革命与人—自然的伦理关系,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2期
2003年:
  1、《辩证逻辑探微》,东南大学学报,2003年2期。
  1、《从近代辩证逻辑的发展看辩证思维的特征》,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2期。
2003年:
  1、科学伦理何以可能,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6期。
  2、关于科学伦理学的几点思考,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5期。
2004年:
  1、马克思生产—消费的伦理观—读《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东南大学学报,2004年1期
  2、试论商品的伦理价值和内在结构,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1期
2004年:
  1、《高技术的伦理风险及其应对》,伦理学研究,2006年4期。
  2、《高技术的道德选择何以可能?》,首届国际道德哲学会议论文集,2004年6月。
  3、《试论高技术的道德选择及其本质》,道德与文明,2004年6期。
  4、《略论高技术的伦理价值》,学海,2004年5期。
  5、《论科学的伦理价值》,,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5期。
  6、《略论科学活动的伦理价值》,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3期。
2005年:
  1、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   铜川日报,2005年2月17日。
  1、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  光明日报,2005年。
  2、论科学发展观的伦理之维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2期。
2006年:
  1、《论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之维》,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2期。
  2、《论人与自然和谐的伦理向度》,学海,2006年2期。
  3、《论和谐社会的环境伦理之维》,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3期。
  4、《环境伦理何以可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1期
2006年:
  1、《从我国男女平等的现状看男女平等的复合内涵》,东南大学学报,2006年1期。
  2、《男女平等与构建和谐社会伦理关系的思考》,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3期。
2007年:
  1、马尔库塞科技伦理观的理论逻辑,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3期。
  2、试论马尔库塞科技伦理观的内涵与价值——兼评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东南大学学报,2000年3期。
2007年:
  1、《人与自然和谐视域中的生命伦理》  伦理研究(生命伦理学卷·2007-2008)上册,2007年11月。
  2、《人与自然和谐视阈中的生命伦理》 伦理学研究  2008年3期。
  3. 《论人与自然和谐的伦理向度》,学海,2006年2期。
2007年:
   1、论青年马克思的生态伦理观及其当代启示,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1、张莉,陈爱华: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2、从《188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看青年马克思的科学伦理观,东南大学学报,2000年1期。
2008年:
   1、关于培养创造性人才与教育改革的调查与思考,东南大学学报,2009年3期。
   2、论研究型“学”的德性本质,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5期。
2009年
   1、《试论施密特自然观的伦理意蕴》  东南大学学报,2004年4期。
   2、《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德哲学审思——施密特自然概念的伦理解读》,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1期。
2009年:
   1、后现代视阈中的科学伦理之维,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1期。
   2、建设性后现代精神的伦理意蕴,东南大学学报,2002年3期。
2009年: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伦理维度,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5期
   2、论和谐伦理精神,道德与文明,2007年6期
2010年:
   1、关于当前我国道德建设与发展的调查报告——基于江苏省高校师生和公务员的调查分析,东南大学学报,2008年2期
   2、当前我国道德生活中伦理关系及其新问题的探索与思考,晋阳学刊,2010年2期
2010年:
   1、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信息伦理与和谐信息社会,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9期。
   2、信息伦理何以可能,东南大学学报,2010年2期。
2011年:
   1、工程的伦理本质解读,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5期。
   2、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10期。
2013年:
   1、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生态正义伦理思想解读,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2、恩格斯劳动视域中的生态伦理观———对《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伦理解读,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第3期。

(XYS20141209)

◇◇新语丝(www.xys.org)(xys8.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