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千人计划:北大生科院怎么做

  作者:饶毅

  1925年,在燕京大学工作几年后,摩尔根的学生、美国生物学家博爱礼
(Alice M. Boring)给家人写信说:

  “我属于这里(I belong here)”。

  从此,她在北京工作了将近三十年,为中国教育,特别是生物学和医学教育
做出了贡献,她培养的学生其后几十年遍布于中国的生物学界和医学界。

  可以预计,有许多华人会因为怀有博爱礼那样的感觉而回国工作。也希望在
我们有生之年能看到许多非华裔科学家来中国工作。

  招聘教授是全世界大学都很重要的工作。在发展较快的学校就更重要。北京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也不例外,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招聘优秀的教学科研人才。
我们需要提高国内大学的水平,也就必需引进高水平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是以
发展我们的学科为标准,而不取决于其他因素。

  我们以合同明确条件和任务。我们的条件肯定不是全国最好的,但我们一定
守信用:说到做到。

  国家求贤若渴,为了吸引高水平人才,推出“千人计划”,对于亟需发展的
中国很多大学和研究机构来说,是很好的支持,虽然条件细节和操作方式还有尚
需改善之处。

  因为各个学校(和院系)对于自身发展的判断不同、招聘人才的目的不同,
出现了不同的做法。

  北大生科院有多种招聘模式,招聘不同的优秀人才。我们的招聘,取决于我
们对于北大未来的预计,和国内外大学的比较,我们的发展时期。我们对于人才
需求是精而不是多。

  我们通过“千人计划”招聘的目标是:应聘者回国后能做出世界一流大学比
较优秀正教授水平的工作。不是头衔和过去的辉煌,而是来北大后还可能做好的
工作。

  我们将允许平稳过渡,减少对科研工作的冲击,我们也将提供和创造条件,
让回国工作的人能够开展很好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对于有兴趣做行政者,我本人
热切希望有人做院长。我可以做其教学副手。

  我们用“千人计划”主要是引进全时回国工作的教授。因为国家政策不久前
说明可以有两种“千人计划”(A类9个月以上回国工作,B类2个月回国工作),
而且已经通知了前几批已经通过“千人计划”的入选者。我们的应对是,对于已
经入选本学院千人计划的人,如果是A类,就是全时(12个月)回国(而不是9个
月),获得全力支持。如果入选者选择B类,那么学院没有经费匹配,国家的一
百万将作为支持入选者回国参与学术咨询的旅费和住宿,也可以用于合理的学术
和教学相关的活动,但将不给个人收入,同意这样条件的继续做,不同意的终止。
B类的一百万也可以完全不用,留待入选者确定全时回国时再给。不过,如果这
样的话,现在不必申请“千人计划”。今后,我们要求候选者提前明确其目的,
我们基本不提名B类,而只集中提名A类。

  我们热忱希望对于有兴趣在中国为中国教育和科学事业工作的人们,和我们
一道工作。

  我以前不相信海外华人教授会做事不诚实、或者占国内的便宜。确切信息使
我看到不可乐观的现实:有些人投机取巧,甚至更过分,有些单位的“千人计划”
也出现问题。为了杜绝此类问题,在此明确我们不做不对的事情。我们的处理原
则一视同仁,并非针对特定个人:我们绝不和候选人联合欺骗国家,承诺做不到
的事情(如回国工作时间);我们将在合同中明确条文和措施防止入选者以国内
的经费获得实验数据支持其在国外的实验室申请国外研究经费。

  一时不能下决心回国的学者,等到可以回国时,我们再商谈。

  完全不愿意回国工作是个人的选择,只是我们不参与补助他们。

  如果有些人觉得我们学院的条件苛刻(我们认为是对国家和北大负责),没
有关系,因为这个世界是双向选择,他们还有很多其他地方可以去。

  我们欢迎其他方式参与国内工作的人,但将不用“千人计划”的模式。

  我相信,中国一定能发展,优秀的人才加入中国的事业,将互相激励,在为
国家整体利益服务的过程中,同时得到自己的归属。

  博爱礼还在1925年的家信中说:“我不会成为留在美国那么好的科学家,但
是我会更好地作为人成长,我将永远会是一个更好的老师,这是中国现阶段科学
所需要的”。

  85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说:回国的教授们,可以在中国做和美国一样好的
科学家,可以做一个很好的老师,一个充实的人生,这些都是中国现阶段所需要
的。

  发表于2010年3月25日《北京大学校报》第1210期第三版。

(XYS20100401)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