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当事者说明——“一图多用的范例——复旦大学软件学院李银胜”

尊敬的方先生,您好!

刚才收到研究伙伴的邮件,说是我上了影响力巨大的新语丝,被扣了个很大的帽子。震
惊之余,我觉得应该赶快说明一下。不知能否将将此信转给批评者或者和原文放在一
起。

下面是对我的回信:

关于“一图多用”说明:

1. 我从2002年开始从事SOA研究,提出了一种多模型驱动、多角色协同的面向服务开发
平台。8年间这方面的研究一直都围绕着这个平台,分别从基础技术、实现技术到应用
技术,先后研究了该平台的技术架构、元模型、转换规则、语义搜索等增值服务、面向
数字城市的应用框架、面向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框架等。批评者所列举的8篇论文,是
上述这些研究的阶段性工作总结和梳理。

2. 所列举的8篇论文,其中3篇是期刊论文,5篇是会议交流论文。第1-3等3篇期刊论
文,是在其余会议论文基础上,受会议组织者邀请,扩充后投到期刊成为期刊论文的,
所以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的图是一致的。

3. 第4-8等5篇会议论文所列举的图基本一致。因为这个图是我们所开发平台的界面快
照,自2005年至2009年美工和布局基本没有变化。不过,不同论文给出该图,是向读者
说明我们是在该平台上验证该文所研究内容的,同时让读者看图的部分也有不同(可见
图的标题)。 

本人的情况:

1. 电子商务属于应用学科,该领域的研究我个人倾向于围绕特定对象持续完善,最好
向产品化的方向发展。如果经常换研究对象或者每换一个人就换,不但困难,也很难深
入,研究成果就很难积累。

2. 发表论文或者阶段性进展对于教师很重要,每次为了应付投稿截止,往往缺乏仔细
推敲,自己也非常自责。

3. 对学术道德,我自认也是愤青,平时也非常在意,还积极帮助上海晨鸟推广他们的
论文剽窃检查系统。这次事件说明自己在这方面还需要了解和自律,以免再引起争议。

对批评者的请求:

1. 很感谢批评者的提醒、建议和读这么多拙作的耐心,本人以后会更加严格要求自
己。

2. 因为我还不是名人,所以学术方面的问题,希望通过电子邮件先交流,不要简单地
下结论扣帽子。隔行如隔山,放到网上有时说不清楚而且越描越黑。

3. 我正在评职称,这时候这样的事情很容易引起误导,就像陈水扁投票日前一天的枪
击事件一样...

此致

敬礼

当事人:李银胜(电子邮件:liys@fudan.edu.cn)

(XYS20100227)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