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对辛海子《国家海洋局一所乔副所长申称破解世界难题》的看法

  作者:SCS

  不知道辛海子是海洋什么专业的,物理、化学、生物还是地质?我知道对于
这个问题最好还是物海的人来讲,我是生物海洋的在读研究生,但在相关人士出
来之前,我觉得还是要一吐为快。先插个题外话,我们一般都是把“国家海洋局
第一海洋研究所”叫做“海洋一所”,刚看到标题中的“国家海洋局一所”,差
点转不过来了。

  一、联名推荐的三个院士中,胡敦昕院士见过好多次,从他的言行来看,个
人觉得他是个对科学严谨的人。

  二、瞥了一眼乔方利的网页,我至少看到一篇JGR文章描述他的“海浪—环
流耦合理论”(JGR已是地学界的Top Journal之一),还有看他的PPT就很直观
(网页上左边栏目的“最新动态”)。
  (92)           Xia, C., F. Qiao, Y. Yang, J. Ma, and Y. Yuan (2006),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he summertime circulation in the 
Yellow Sea from a wave-tide-circulation coupled model, J. Geophys. Res., 
111, C11S03, doi:10.1029/2005JC003218.
  PPT地址:
http://www.fio.org.cn/department/personal/qflweb/zui_xin_dong_tai/coup
lemodel1.ppt

  三、一个理论获得认可,有时不仅仅是发表文章,还可以在国际性会议上交
流,这时反而能得到与国际学术界与学术界中的权威们更多面对面的机会。

  四、报道中提到的“这是一个国际经典难题”,“这不仅对于全球海洋环境
和气候变异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海防安全具有潜在实际应用价
值。”。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上层海洋的数值模拟在学术上就是一个难题,乔的
结果对于海洋环境变化和气候预报的意义可以说是近了一步,具体有多大,我没
法说,至于海防安全,可以想想潜艇。报道中的每句话可见都不是凭空想象的,
只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用词上都用了极赞美之词。

  五、就算报道的内容有点夸张,但是也不至于过分至要戴上诺贝尔奖这么大
的帽子吧(相距甚远呢),不知道辛先生为什么如此愤慨。

  六、对于此类报道有点夸张的问题,其实已经见了很多了。业内人士都看得
清楚,而且撰稿人对于用词都有拿捏。为什么要这样写,其实是一种很无奈的事,
对于我们做基础研究的学科来讲,写科学意义是最烦躁的一件事,我们不像应用
科学一样有很明显的成果,同时又不像国际大牛一样有很轰动的理论面世,我们
很可能只是整个大框架中的一环,硬是写意义的话,就只好往大了套。现在申请
项目都要写这个意义,关键有些机构很看重这个,你不往大了写,人家还不给你。
我们研究中取得的一些进步,在本行的人眼中可能会very exciting,但是在政
府和普通大众眼中经常会不屑一顾,甚至会指责你浪费国家财产。这个问题的形
成是环境使然。但是如果仔细看这些报道的话,你其实会发现每句话都会写的有
分寸。当然,真正在造假行骗的人除外。

  总之,对于报道所反应出来的学术界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但是我们要考
虑其中真正的症结所在,并不是一上来就是什么学术腐败啊、学术造假什么的,
容易误伤人。

  ps:海洋学公认的出文章难,因此我们身上没有太过分的文章数量要求,因
此我在海洋学界内还没见到什么“像样”的学术造假行为。

(XYS20090427)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