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www.xys3.org)(groups.yahoo.com/group/xys)◇◇

博导抄袭事件北大最新反应:将出台严打抄袭新规 

2002年02月27日北京晚报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吴志攀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北京大学有关部门目前
正在制定一个有关学术规范的文件,拟经校学术委员会通过之后正式实行。这是
继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铭铭“抄袭事件”在社会披露之后,北京大学做出的
最新反应。

  刚刚卸任的北大副校长、历史系教授何芳川说,新出台的学术规范将在以往
制度的基础上,进一部净化北大的学术环境,真正实现北大文科院系2000年提出
的“清除赝品,拒绝平庸”,“树立北大文科精品意识”的庄严承诺。

  高校成了抄袭大本营

  王铭铭“抄袭事件”如一石击水,令包括北大在内的中国学术界都在反思一
个做学问的基本问题:学术道德。今天,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不是自己的东
西是不能随便拿的,拿了就叫“偷”。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最直白、最基本的做
人道理,今天却被社会称为象牙塔的学术界所违背。

  抄袭剽窃他人之作,已成为大学校园里公开的秘密,这里流传着一句话:天
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中国第一家学术批评网站的创办人北京师范大
学副教授杨玉圣接受采访时说,有的大学甚至被称为“抄袭大本营”、“复印大
本营”,有国人抄国人的,也有国人抄“洋人”的;有学生抄老师的,还有老师
抄学生的,有人曾根据已公开的材料整理出一个“黑名单”,整个中国的名牌大
学几乎都在这个名单之列。

   副校长加入抄袭者队伍

  北京大学教授陈启伟感叹,过去抄袭者大多数还有愧疚之心,本来人数就少,
一经揭露,则在学界声名狼藉。现在抄袭剽窃者的猖獗张狂之势令人愕然惊心,
许多大学的研究生做论文,有一半以上是抄来的,有的人东窗事发,人赃皆获,
却百般狡辩,毫无愧色。

  其实,不仅仅是抄袭者的脸皮越来越厚,抄袭者的级别也越来越高,学生、
讲师、教授、博导,甚至有副校长级的人物。从王铭铭“抄袭事件”回顾过去,
上海复旦大学教授申小龙,合肥工业大学博导杨敬安,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胡梁明
等,这是已做出处理的例子了。仅2001年,全国为各类媒体曝光涉嫌剽窃抄袭的
丑闻即达十几起之多。

  学术界应是道德底线

  面对愈演愈烈的抄袭之风,人们在震惊之余不禁发问:中国学界的道德底线
在哪儿呢?

  诚然,“学术腐败”有相当复杂的原因,如社会风气的侵袭、学术体制的缺
陷等。但是,如果仅仅以此为借口,对学术道德放任自流,那就等于为“学术腐
败”的蔓延和发展开了一个无底的“黑洞”。

  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指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领域,都存在着“假
冒伪劣”,但这不应当成为中国学界自我开脱的理由。因为,一般人眼中的“大
学教授”,知书达理,清高廉洁,其人格与操守应当成为整个社会的楷模。学术
界应该守住道德的最后底线。

  中国人民大学袁济喜教授忧虑道,“学术腐败”的结果,等于号召人们放弃
一切道德良知,蔑视科学与文化,而一窝蜂地向能够捞取好处的当官发财去努力,
学界尚且如此,何以通过学界去影响社会?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与科教兴国莫非
成了一句空话?杨玉圣副教授感言,虽然学者也要和普通人一样吃喝拉撒,也有
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但是既然身为学者,以学术为业,就理应在道德操守上率
先垂范,起码也要守住为人为学的伦理底线。否则,只能为“学术腐败”找到一
些似是而非的遁词。

  学术界掀起反腐风暴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学界中不乏具有高尚人格与风骨的知识分子们,为维护
学术道德的神圣,近年来不断发出“贵在自律”的呼唤。

  2001年底,中国科学院正式向社会公布了十条《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
律准则》,要求院士们带头,坚持严肃、严格、严密的科学态度,反对学术上的
浮夸、浮躁作风,坚决抵制腐败和违规行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与批评。

  也是在这一年,北京大学提出“清除赝品,拒绝平庸”,“树立北大文科精
品意识”的承诺。

  还是在这一年,南京大学16位年轻博导共同发表“反腐宣言”并公开发出倡
议书:坚持学术自律,严格遵守学术研究规范,全力反对各种形式的粗制滥造和
蓄意炒作,坚决杜绝丧失学术道德的抄袭剽窃行为,向假冒伪劣学术宣战,还象
牙塔以圣洁坦荡的本色。

  学术界的自律当是清除“学术腐败”最根本的希望。人们不该忘记前不久去
世的我国民俗学泰斗、百岁老人钟敬文先生生前留下的那句话——“知识分子应
该是社会的良心,是社会的中流砥柱。”

◇◇新语丝(www.xys.org)(www.xys3.org)(groups.yahoo.com/group/x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