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史料·引文·学术规范
    ——从《欧洲声乐史》谈起

居其宏

  近几年来,我同河南大学一声乐教授进行科研合作,又连续担任该校几届声乐硕士研究生的论文答辩
委员,故而对国内外声乐论著颇为关注。前不久购得一本《欧洲声乐史》,刘新丛、刘正夫著(下简称
“刘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细读之下,不禁疑窦丛生:怎么许多内容竟是“旧时相
识”?为防记忆有误,找来几本声乐论著,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刘著”许多段落和内容,
竟是从他人著作中直接“移植”过来的,有的是整段文字(连带标点符号)原封不动地“挪用”,有的只
是将个别词句或前后顺序稍做变动,有的以引文或转述的形式出现,有的则混杂在作者行文中。现列举部
分实例如下:

  1.第13页11行—末行,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著《西方音乐史》(汪启璋等译,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1月版)51页9—16行及44页文字1—3行相同。

  2.第14页3—7行,与《西方音乐史》53页末两行及52页倒4—倒2行相同。

  3.第18页倒7—末行,与《西方音乐史》116页小体字1—4行完全相同。

  4.第19页4—8行,与《西方音乐史》116页小体字5—6行完全相同。

  5.第26页7—9行及29页6—18行,与《西方音乐史》134页1—3行及163页7—22行相同。

  6.第95页倒6—倒7行及到3—末行,与薛良著《歌唱的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年2月版)241页
倒7—倒5行及242页10—13行相同。

  7.第63页8—19行,与约瑟夫·马克利斯著《西方音乐欣赏》(刘可希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12月
1版)386页倒8—末行及387页1—6行相同。

  8.第360页14—18行,与亨利·普莱桑茨著《世界著名歌唱家》(沈瑞奉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
12月版)120页倒11行—倒7行相同。

  9.第378—379页关于法国男高音歌唱家杜波雷的述介文字,绝大部分照抄自《世界著名歌唱家》128—
131页内容。

  10.第392—393页关于弗·兰佩蒂的述介,绝大部分摘抄自《歌唱的艺术》286—290页内容。

  11.第395—398页关于乔·兰佩蒂的述介,绝大部分摘抄自《歌唱的艺术》291—334页内容。

  12.第444页16行—23行,444页末行—445页7行,与薛良著《歌唱的方法》(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年
2月版)232页10—17行,232页倒3—233页6行相同。

  ……

  类似情况还有不少,限于篇幅,数不尽列。这以足够说明,“刘著”的著述行为是不规范的,主要表
现在:

  1.上举之例,若是严格引文或作者转述,都应注明原文出处,这除了表示对原著者的尊重外,还涉及
著作权益和责任。但“刘著”全书无一处注释,仅在书末开列了一个“主要参考书目”,并未在行文中对
此加以说明,这就造成将别人写或译的文字算在自己著作名下的事实。

  2.出版物之“编”,“改编”,“编著”或“著”,各有不同要求和明确界定。凡署“著”的出版
物,理当是个人独立研究、具有创见的成果。而“刘著”许多资料及论述内容取自他人著述,且在历史与
艺术评价上也大量沿用成说,并无学术创见。此类规格的书能否算“著”?

  从事欧洲音乐史及其他门类史的研究,由于资料缺乏,研究者在涉及相关史料、史实时,每每引述、
转述中外学者的既有成说;但要切切注意,我们在引用、转述他人成果时,必须遵循起码的学术规范:一
要详细注明引文的来源与出处,摆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现状和自身研究的起点,并证明自己引文来源的可
靠与准确,以方便他人查找核对;二要阐明自己对所引史料的独立见解与评价,以证明自己的研究成果较
之前人做出了哪些新的阐发——两者缺一不可。如果一本专著从史料来源连同历史评价都大篇幅地照搬别
人成果,作者即使将其出处一一著名,也至多是一本比较规范的资料汇编而已。尽管资料的整理、编辑、
汇编史学术研究的基础工程和前期准备,但与独立研究和学术专著之间尚有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学术行程。

  一位学者曾说:“在研究中不注明来源地引述他人著述,可视做抄袭;对于所引用的成果,只在文章
的末尾或书末列为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并不提及,也可视做抄袭;将他人著述中的文句进行改写,又得出
与他人相同的结论,同样视做抄袭。”(曹树基:《学术批评的规范》,载1999年3月6日《文汇报》)他
的话虽不是法律,但其所言及个中学术机理,却是值得学界同仁警惕的。

  一些研究者常将史料、引文的使用视为小节,每每使作品达不到规范性要求。若不力戒此类习气,不
仅学术质量难有提高,而且在客观上也为放胆抄袭、故意剽窃的学盗文贼提供了隐身之所。所以,只要我
们严格规范著述行为,真正的学盗文贼也就无可遁其形矣——这便是我何以从一本新书引出这篇文字的原
因。

摘自《人民音乐》2000年第7期 总第411期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