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看到这则报道,令人感到欣慰。如果有更多的记者敢于象这样追查事实的真相,
中国的社会面貌必有彻底改善的一天。周建予为新浪网所做的辩护是不成立的。
新浪网虽然只是转载文章,却不等于没有责任:因为它删去了以前所有反对的文
章,而只转载一面之词;这是为了广告费而滥用编辑权。(方舟子)

(原载《上海壹周》2001年5月17日)

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核酸风波已经尘埃落定,“核酸专题”早被撤下各新闻网站的
主页,国家工商总局也已经发文查处核酸保健品广告中的违法行为。但在号称中
国第一门户网站的新浪网,“核酸风波专题报道”却删除了所有对于核酸不利的
新闻,而且还被装上了计数器。

新浪被指卷入“核酸骗局”

文/本报记者 罗荣


蹊跷的“核酸风波专题报道”

    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核酸风波已经尘埃落定,国家工商总局4月已经下令查处
核酸广告的违法行为。但是“核酸风波专题报道”却仍然在新浪网占据相当显眼
的位置,更蹊跷的是,以前该专题对于核酸不利的报道全部被删除,并且禁止网
友对所谓的“核酸营养”提出不利批评。

    对此,“核酸风波”发难者、留美分子生物学博士方舟子在他主持的公益网
站“新语丝”上,为一篇文章添加了“编者按”,称新浪“成为‘核酸营养’骗
局的同谋”。

    “新语丝”网站以反对伪科学和学术打假而在网友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该网
站一直坚称“核酸营养”是一个“大骗局”。

    在方舟子等人揭露核酸之前,“核酸营养”一度被称为“上帝赐予的不老仙
丹”,某核酸保健品的说明书甚至称核酸对糖尿病、肝脏疾病、老年痴呆症甚至
性功能减退,“显现出独特的保健功效”。而在卫生部确认的核酸保健品目录中,
核酸的功能只有一个:调节免疫,最多加一个“减缓衰老”。根据卫生部的规定,
任何保健品是不能宣传其治疗功效的。

    为了确认“新语丝”所称内容的真实,记者比较了新浪和其他网站“核酸专
题”的新闻标题,随后对新浪进行了采访。

艰难的采访

    5月11日下午1点左右,记者打电话到北京新浪网总部,电话被转到新浪聘请
的公关公司驻新浪的公关代表处。

    该公司的公关代表贾正如小姐称:如果您是关于其他问题,我可以联系相关
的领导,但是如果是核酸的话,我们的回答是“我们无法回答”。

    记者尝试请新浪总机转到市场总监、内容总监和经理办公室,当记者稍微提
及核酸的时候,得到的答复是,“我们不能发表意见”,随后电话都被转到公关
代表的分机。
    与该代表谈了十几分钟后,仍然没有结果。经过反复交涉,该代表最后告诉
记者:“我去请示一下。”等到下午5点,新浪的公关代表请记者把问题传真到
北京新浪总部。因为已经是周末,最后约定在5月14日(星期一)给予答复。

    在采访后的10分钟内,一条关于核酸的报道《核酸启示录》又上了新浪的核
酸专题,时间是5月11日13点58分。该报道却是《市场报》3月21日的一则新闻,
对于一向以新闻准确迅速著称的新浪网来说,此举更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所谓《核酸启示录》称:卫生部已经对核酸有了权威定论:“我部批准的含
核酸的保健食品是经过严格审查的,符合有关审批的规定,迄今为止,尚无充足
的科学证据否定其安全性和功效作用”。

    但该报道没有说所谓的“安全性和功效作用”是卫生部所限定的“调节免疫”,
还是连糖尿病、肝脏疾病、老年痴呆症甚至性功能减退都有的“独特保健功效”。

    次日,方舟子在“新语丝”发表文章说:“又在欢呼‘核酸风波画上了句号’
了,而且还做历史老人状启示读者呢。在公众已了解真相之后,这种表演,就只
剩下了娱乐价值。……总有一天,我们的子孙将会惊讶,为了合伙从公众手中骗
取金钱,人们可以无耻到何等的程度,这才是‘核酸风波’的真正启示录。”

终于有了回复

    5月14日上午9点,记者如约向北京新浪网总部发去传真,内容包括:新浪网
如何看待方舟子博士的批评;为什么新浪收录的几乎全部是关于对所谓“核酸保
健品”有利的报道;为什么此前新浪关于核酸风波的报道中对核酸厂家不利的报
道和言论被删除;该信息是新闻还是广告等10个问题。

    当天下午3点,记者再次打电话到新浪时,贾小姐说:“我已经向公司的副
总请示了,他说这是一个广告。其他的问题由相关的人回答,但是负责的人还没
有回来。您所说的问题内容部门正在改正。”

    当天下午5点45分,记者收到新浪网的E-MAIL,内容如下:

    正如您在信中所提的,《核酸专题》是放在广告位置的信息,因为我们没有
特别注明这是一条广告,所以造成了许多网民(包括您在内)对这件事情的误解,
实在抱歉。
    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其秉承的也是传统媒体的原则,在新闻报道中一直坚
持公正的立场,这一点与您的宗旨也是一致的,报刊杂志媒体与互联网媒体应该
而且正在互相学习各自的优点,希望我们以后多多沟通,为读者和网民提供更多、
更好的信息。

  新浪承认这是一则广告,不过,其他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回答。根据国家工商
总局《关于集中检查核酸类保健食品广告违法问题的通知》(工商广字[2001]
第95号)规定,“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的,依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大众传
播媒介广告宣传管理的通知》(工商广字[2001]第37号)第七条认定,依照
《广告法》第四十条查处。”

    事实上,以新闻的形式发布广告,在任何传统媒体都是不允许的。

    在等待新浪的回复时,记者注意到了新浪网上“核酸风波专题”的内容同时
有了改正,在原专题上加进了早先对核酸不利的五则报道:

“核酸之争”再揭密,产业真的面临国际威胁吗?
“核酸听证会”主办者认错,但仍坚持“核酸有益健康”
卫生部保健局称:“核酸保健品进入中南海”不实
质疑核酸产品,889期《南方周末》遭恶意收购
诺贝尔奖科学家指斥中国核酸营养品

业内人士如是说

    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IT业内人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IT资深记者说,
这种情况在网络界普遍,“不只是新浪,网络有很多内容都是收钱的,像有偿新
闻这种在传统媒体被禁止的东西,却成了网络的业务。”

    如何区分网络新闻和广告,成为一些专家争论的话题。

   “这也是网络媒体面临的下一个问题,你既然享受作为媒体的权利,你就应
该承担媒体义务,像传统媒体一样承担舆论监督、社会正义等。” 《中国.COM》
的作者、著名IT评论家刘韧说。

    但是刘韧也承认:“新浪不是一个严格的媒体组织,它是一个在纳斯达克上
市的商业公司。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所有商业机构的最终目标,如果没有新闻纪
律的约束,不能指望它像传统媒体一样去遵守新闻道德,承担社会公正。”

    “既然它承认是一个广告,就应该把广告和新闻区别开来,必须表明这是一
个广告,因为广告代表的是厂家的立场。”刘说。

    混淆新闻与广告的界限,也有人认为责任不在新浪,而在传统媒体。“其实,
你没有办法追究新浪的责任,因为新浪这些文章只是转载,这些文章都是在其他
传统媒体发表的。新浪本身没有新闻的采访权,它只有新闻编辑权。”资深的IT
记者周建予告诉记者。“要追究的是制作那些新闻的传统媒体。”

    “这正反映了目前网络本身的一种胶着状态,即使有了相应的法律,也很难
制定出一个边界规则。就像你提出问题它就改正一样,必须有一种制约和制衡,
界线是在碰撞中产生的。”周说。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