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博士扬言杀人事件调查:象牙塔里的冲突与无奈

曹怀宇
瞭望东方周刊

  “博士扬言杀人”事件或许只是一场口角,但在中央提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的今天,其牵出的话题,则值得深思

  无论怎样,湖南省社科界惟一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著名历史学
家何光岳教授在湖南省社科院一直受人尊敬,直到2004年1月24日,据何说,
《求索》杂志的总编乌东峰博士扬言要“杀了他”。

  在湖南甚至中国社科界,何光岳算是一个“学术奇人”。

  何1939年出生于湖南岳阳,少年丧父,小学读了4年就辍学,后干过互助组
长、农村高级合作社会计、县农业技术员、区农技站站长、区政府秘书、市文化
馆干部,1978年调入湖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湖南科技志》在介绍杂交水稻的研究进展史时,何光岳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排在“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前面,当时何是湖南省岳阳县农技站的农技员。

  1993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首次推出的全国40位科学家访谈系列中,
何光岳被排在第8位。何之前是白春礼、樊纲、何祚庥,之后是周光召、朱光亚
等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何光岳还曾被选为全国青联常委。

  博士为何扬言“杀人”

  66岁的吴新勇研究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2004年1月14日,湖南省社科
院召开2003年年终总结大会,他和何光岳都已退休,因为院里通知他们领奖金才
参加了这个会。

  院长朱有志在会上作报告,提到院刊《求索》的文章在2003年度被《新华文
摘》全文转载6篇、摘编9篇,全国排名第一;《求索》被评为2003年度湖南省宣
传系统“三创一争”先进集体,总编乌东峰博士被评为湖南省宣传系统“三创一
争”先进个人。

  何光岳马上站起来发言说:“那个乌什么我不认识,不知是个什么东西,评
他当先进我反对!”

  何反对的理由很简单,他的一篇论文投到《求索》编辑部5年了,一直石沉
大海。2003年何找过《求索》编辑部几次,对方搪塞不下了才告诉他底稿遗失了。

  《求索》总编辑乌东峰说他当时气得“脑袋都大了”。

  当时在场的人听见他说:“我才来两年,5年前的稿子关我什么事?院领导怕
你,我不怕你,我要杀了你!”

  “何光岳一辈子受人尊敬,哪受得了这个气。下楼时在墙上撞了几下,幸亏
几个人拉住,才没有酿成大祸。”吴新勇心有余悸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乌东峰否认说过那些话,他说,只说过要“杀”何的邪气。

  但省社科院纪委书记陈善章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听见的是“我要杀了
你”。

  4个月后,《从博士为何要杀人谈起》一文迅速在全国各大网站的BBS里蔓延。

  该文章署名为“陈孝萱”,《瞭望东方周刊》了解到,湖南省社科院并无此
人。

  “我动就动明的,我不会动暗的。”何光岳说。熟悉何光岳的人说,何连院
领导都可以直接“骂”,加上性格爽直,用不着在网上写东西。

  学术刊物的经营之“苦”

  这件事在不少人看来,仅是一场口角,但后面却牵扯出了当前哲学社会科学
研究的一些苦衷。

  何光岳对乌东峰的反感不仅仅是因为《求索》丢了他的一篇手稿。何告诉
《瞭望东方周刊》,因为《求索》存在“严重的学术腐败”,已经搞得不像学术
刊物了。

  院长朱有志介绍说,湖南省社科院是个穷单位,除了财政那点捉襟见肘的拨
款外,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他3年前调来的时候,全院270多人,一年只有500多
万元经费,发完工资,所剩无几。

  社科院每年给院刊《求索》的经费为8万元,当时总编维持不下去了。于是
朱有志提出公开招聘总编,同时纳入招聘的还有社科院的另一本刊物《企业家天
地》。

  《求索》的总编乌东峰和《企业家天地》的总编刘维,就是这个时候进入湖
南省社科院的。院里确定了学术指标和经济指标,《求索》的学术指标包括被
《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和观点摘要若干篇,社科院除了拨付8万元人头费外,盈
亏全部由乌东峰承担,3年后每年上交社科院1万元。

  乌东峰让《求索》摆脱困境的办法之一就是卖版面。他向《瞭望东方周刊》
介绍,他接手《求索》后,采取了“3个1/3”的办法实现效益:

  ──1/3版面免费刊登,还支付高出国内同类刊物3倍的稿费,以此吸引优秀
稿件,保证刊物的学术质量;

  ──1/3是“国内交流”,这也是国内惯例,某学术单位赞助点钱,给他们
一些版面;

  ──还有1/3是收费的,一个版收近1000元。据说这在国内是较高的。

  乌东峰说:“我又不是神仙,办刊印刷费总要吧?”

  有意思的是,《求索》本来因为质量下滑在1999年就被取消了“核心期刊”
的资格,但在乌东峰的主持下,2004年4月份又被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乌东峰说:“我们的学术地位是得到国家认可的。”

  但令何光岳不满的却正是“卖版面”,他说,他一生最看不惯的就是“挂羊
头卖狗肉”的学者。

  《瞭望东方周刊》向乌东峰毕业的中国社科院有关负责人核实,乌1997年7
月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乌东峰认为,何光岳退休后不问世事,不懂得如今办刊物的艰难,难免误解。
他乌东峰自然也感到委屈和恼火。

  据了解,像《求索》这样的情况,在全国相当普遍,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据乌东峰说,《求索》收费并不高。

  不怕“名声不好”

  但另一本杂志《企业家天地》总编刘维却让院长朱有志有些难堪,因为总编
“名声不好”。

  2001年3月,酷爱文学的湘西土家族女诗人炎慧与刘维经营的“湖南惟楚文
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了出版委托合同,出版诗集《开花的女人》。商定起印
1000册,作者付“出版费”7000元。炎慧还另花2万元印了封面、内彩和广告招
贴画。

  2002年,龙山县文联推荐炎慧的诗集《开花的女人》参评第七届全国少数民
族文学骏马奖。

  但是书被推荐到省作协后,炎慧接到通知:诗集是假书号,不能继续向上推
荐评奖。炎慧怎么也不敢相信,堂堂省作协的刘维老师会给她一个假书号。刘维
也一口咬定有人陷害他。

  此后,中国作协传真通知湖南省扫黄办,要湖南“严厉查处”。湖南省新闻
出版局2002年8月8日也出具了书面鉴定,《开花的女人》是“非法出版物”。

  “我大病一场,病掉了2颗牙齿。”炎慧面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忍不住
眼泪汪汪。

  2002年11月18日,炎慧将刘维的公司告上法庭,刘维找人和炎慧达成“私了”
协议,但炎慧撤诉后,一分钱没拿到,连刘维的踪影都找不到了。原来,刘维调
离湖南省作协,摇身一变成了省社科院《企业家天地》的总编辑。

  在炎慧自述掌握的证据中,刘维卖的假书号竟有五六个,买者中包括长沙某
大学的校领导和湖南某知名律师。

  “卖版面和卖假书号的人能搞学术?我就是看不惯。重用这些人,能说明你
院长没问题?”何光岳就认这个死理。

  朱有志坦陈,自己的改革动机是好的,现在的方法也是不得已。现在纯粹搞
学术的人都穷,连何光岳这个湖南社科界惟一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每月
工资也不到2000元。

  “改革”的艰难与无奈

  事实上,在艰苦清贫的社科界,朱有志院长还算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

  《瞭望东方周刊》了解到,朱有志2001年从常德师范学院调入湖南省社科院,
担任社科院党委书记兼任院长。

  朱有志说,在他来湖南社科院之前,院里研究员、院领导的津贴每月只有
120元,现在已达1000元。其他人员的津贴在原来基础上相应增加了3—8倍。

  同样,社科院争取到的国家课题也在增加:第一年3个,第二年2个,第三年3
个。能够获得国家科研项目,既代表学术地位,也喻示了可能获得资金支持。
2003年,全院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了40多篇论文。

  在朱主持省社科院的3年里,社科院建了100多套家属房,投资达2000多万元
的社科大楼也已立项。这意味着科研和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善。

  但这两年里,社科院的学术骨干仍然纷纷调离:

  科学社会所所长卢汉桥,到湖南大学当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

  文学所所长陈书良,到湖南商学院当了中文系主任;

  经济研究所所长陆远如现在还没联系好单位,但已几个月不上班,去意已决;

  系统所所长罗伯阳的妻子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丈夫准备离开;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发展研究所所长沈其新,调到湖南大学当了普通
教师;王翊研究员则离开了工作了一辈子的家乡,远走广东。

  这些调离的中年骨干,相当一部分人在湖南省社科院已经工作20年左右。在
最近调离的人里,系统工程研究所的副所长彭新沙工作时间最短,但他也已在社
科院工作了8年。

  49岁的《企业家天地》前副主编吴康说:“老研究员基本退休,我们这个年
龄段的基本上走光了。” 吴调到湖南师大做了一个普通教师。

  已经离开和准备离开的一些学者认为,虽然条件改善了,但是干起来并不舒
心。社科院更重视关系,“很多资金和课题实际是朱有志靠搞关系拿到的”。

  朱有志则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直是社科院奉行的宗旨。至于社科人
才流失,这在全国都是普通现象。

  不过在当今社科界,“关系”的重要性也的确是不能不考虑的。“没有关系,
有时连发表一篇学术文章都很难,而发表文章的数量指标又与职称等密切挂钩。”
一位研究员说,这与大环境有关。

  朱有志在处级干部研讨班上曾公开提出:“‘通天、连地、和人’应该成为
一个组织、一个单位长期积累的管理文化。”院内一些人理解:这就是说要和上
上下下都搞好关系。

  “不要告状。把名声搞臭了,要项目要不到,搞钱搞不到,大家吃亏。”朱
有志感慨地说。

  不是“小是非”

  今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题即是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
学。胡锦涛还就此发表了重要讲话。

  《瞭望东方周刊》了解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存在的一些问题,已到了不
容忽视的地步,不少与体制机制有关。

  目前,中国存在着重视自然科学,忽视社会科学的偏颇。社科界名家、大师
少,学科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存在着浅薄浮躁、急功近利的现象。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还缺乏总体宏观协调,以致造成科研格局没有明确定位,
科研和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学术行政化现象严重。

  此外,学科又面临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人才大量流失,
或者不务正业。

  在哲学社会科学被提升到国家“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这个领域的
一些问题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附:

         乌东峰:我们将采取集体报复行动

  “反正搞得你们老总身败名裂是毫无疑问的。反正帖子在网上,你没办法查”

  6月29日,《瞭望东方周刊》对《象牙塔里的冲突与无奈》一文的部分内容
进行核实。《求索》杂志总编辑乌东峰博士得知《瞭望东方周刊》要发表这篇文
章后,打电话找到了本刊记者。

    乌总编说,他的10多个学生彻夜未眠,在一起商量对策。最后决定,如果
《瞭望东方周刊》一定要发稿,就是在说假话。他们将集体采取报复行动,在互
联网上发文对写稿记者和刊物总编进行攻击。

  其中关于记者的文章已经写好,是“强奸自己母亲”的内容。乌东峰说,他
们将对《瞭望东方周刊》领导进行攻击,让他们“身败名裂”。同时还将派记者
暗访以上人员隐私,在《求索》杂志上发表。

  以下为6月30日上午乌东峰和记者的第二次通话摘要。

  乌东峰:你们是中国的品牌杂志,我就不明白你们主编和何光岳到底是什么
关系。

  记者:没有关系。

  乌东峰:有个事在我们大院里已传出风了,说何光岳给你送了古董,已经收
买你了。

  记者:怎么说都没问题,但攻击我母亲太过分了。你毕竟是博士生导师、高
级知识分子。

  乌东峰:他们的90%是假的,都是歪曲、夸大。你们的杂志还用真名发表,
比何光岳他们更毒辣。

  记者:这里有一个法律问题。别人犯错是别人的事,不能因为别人犯错你就
应该犯错。不能想发帖就发,你要制止他们。

  乌东峰:学生说人家已经像疯狗一样在咬你,我没办法说服学生不发帖子。
你们那个总编的帖子还没写出来。现在你的写了,那个执行总编的写了。如果那
个帖子发出去,估计你们也难受,因为这个帖子比写我们的帖子更厉害,全国有
多少新闻单位要采访你们,那真是爆炸新闻。

  记者:你的帖子是捏造的事实啊。

  乌东峰:没关系,写我们的帖子也是捏造的。捏造的又怎么样?那有什么关
系!我对他们说,你们以后不要和我联系了,你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记者:我的就写强奸母亲?

  乌东峰:不,还有很多很多,一共是3页。

  记者:我觉得什么事都按正规的走好些。

  乌东峰:你们就不正规。你们实际上是把那帖子翻版一下。

  记者:那是我们的问题,我们应该有个程序。考上硕士的学生也不容易,你
别毁了他们。

  乌东峰:你不了解我。我有3个学生全是我资助的,他们读3年我每人给3万
块钱,哪有这样的老师啊!

  记者:……

  乌东峰:他们说不要我管。大不了他为我去坐3年牢,但他为我出了气,我
会养他一辈子。我没有别的办法,我还在被伤害。

  记者:你没有必要让他们坐牢啊。这件事情本来不大啊。

  乌东峰:我这个人很讲义气。昨晚来的有十几个我平时玩得很好的兄弟。他
们说没什么事做……家里就300块钱一个月,本身就想坐牢了。这是他们亲口跟
我讲的:只要把他们搞臭了,能为你出这口恶气,让我坐牢,值!

  记者:没有必要,这代价太大了。

  乌东峰:你们是办媒体,我也是办媒体,凭什么就说我的运作方式不对?你
们这个老总很坏的,真的要搞他一下。

  记者:你也搞不到他。

  乌东峰:没关系,我就是这样不停地发。我就不相信这样对他很好。我估计
你们那个老总啊,他是不怕身败名裂的。他也不想在政治上混口饭吃了。我不相
信,全国的新闻界、文艺界看了这个东西不大为震惊。反正搞得他身败名裂是毫
无疑问的。反正帖子在网上,你没办法查!

  记者:那肯定能查出来的。

  乌东峰:他们说了,他们不会自己去做,会请人去网吧发。

  记者:如果是事实没关系。

  乌东峰:我肯定乱说,谁难为我我就说记不清了,不知谁说的,反正也无法证
明……我翻了你们两年(《瞭望东方周刊》2003年11月18日创刊 ——编者注)的
杂志,没有一个这样做的。调查了就算了,调查了还要发出来,我觉得你们总编
做得太过分了……如果这样做的话,我们杂志也一定这样做。就是说那些帖子发
了以后,然后我就到新华总社,到中宣部,到你的家乡,到你老师家,到你村里,
派记者搞大量的调查:你们看哪,这个帖子的东西,我们调查一下。光这样调查
一下,影响都很坏的。

  记者:只要尊重事实,我不怕。

  乌东峰:我更不怕,我是靠我的“博导”、靠我的知识吃饭。你当然无所谓,
我不信你们总编也不要名誉了。可以肯定地说,他将来做不了任何事。如果你们
的总编、副总编觉得无所谓,我就要让他们尝尝。他们绝对名声扫地,一辈子爬不
起来了!(《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曹怀宇根据电话录音整理)

(XYS2004070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