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摘自褚建勋主编《眼睛:透视中国神童》,中国城市出版社,ISBN 7507411249
    本书编者系中国科技大学四年级学生。本书介绍了中国科大少年班的创办
和教育情况,少年班的学习与生活,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神童”故事,由于
编著者与少年班特殊的关系,材料丰富、准确、真实、全面,使本书具有相当
的可读性和考借鉴作用。
汉林书城(www.hanlin.com)推荐)

第一期大学少年班的诞生

褚建勋

   天才少年的故事一直是中国人津津乐道的题材,汇集中华“神
童”于一堂的少年班更是令学生与家长倾慕不已。

  由系统地介绍了“神童部落”的生活、学习、感情、思考。第
一期少年班是如何诞生的?该书对此作了披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创办于1978年3月。开学典礼在3月8日举
行。当时虽然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已开始重视早慧人才的特殊培养,
但象中国科技大学这样设立少年班,成批地发现和选拔智力超常少年,
把他们集中在一起进行系统的、严格的大学教育,却是首创。

  说起创办少年班的最初构想,可以追溯到1974年。著名物理学家、
教育家李政道教授曾向周恩来总理建议:“理科人才也可以像文艺、
体育那样从小培养。”得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赞同。李政道教授后
来于1979年4月访问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谈到这一建议的依据说:“在
国际上,理论物理方面的人才,一般都在20多岁时出成果,几乎没有
例外,因此,我们就希望学理论的学生能在19岁左右大学毕业,开始
做研究工作,再往前推,在15岁进大学,才可能在23、24岁搞出成果。”
虽然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李政道教授的这一建议没有马上得到
实施,但是,不能不说给中国教育界、学术界一个重要的启示,为日
后少年班的建立提出了思路和根据。

  1978年初“中国科学大会”召开,中国科技大学第一任校长郭沫
若发表了《科学的春天》。在科学春风的沐浴下,全国各地相继举行
了各种学科、各种形式的学术报告会,从而推动了教育学术的研讨、
思考、繁荣。

  正如中国科技大学的一位教授所说:“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现
在科技队伍太老化了。国外教授都是30-40岁的人,而我们30岁还是
助教,只有那些满头白发和脱顶老人才是教授,这无论如何是不行的。
在美国65岁的教授就要退休了,我们出现了80多岁的教授与国外30多
岁的孙子辈教授进行谈判,很不和谐。希望也要有青年教授,我们要
搞四化,就必须这样。”同时,当时有许多群众主动推荐人才,也成
为少年班创办的一个引线。

  1977年10月,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写信给当时的方毅副总理,
推荐智力超常少年13岁的宁铂。宁铂2岁半时,就能背诵30余首毛泽东
诗词,3岁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了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六七岁开
始攻读医书,掌握了许多中草药的性能和用途,并懂得脉象。八九岁
时学习天文,能用肉眼识别几十个星座,并掌握它们一年四季的变化
规律,11岁下围棋,半年后两次获得赣州市少年和成年组围棋第二名。
喜爱古典文学,10岁时能将《水游》中的情节、人物、诗词及论点,
讲得非常清楚。少年宁铂知识渊博,智力过人。

  1977年11月3日,方毅对此信作了批示:“请科技大学会了解一下,
如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与此同时,党中央、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技大学都收到许多推荐少年英才、早慧儿童的信件。在这种情
况下,中国科技大学招生部门同学校有关领导研究,提出了创办少年
班的设想,并对被推荐者进行考核、观察、分析,采取笔试和面试相
结合的方法。仍以宁铂为例,1977年12月初,在江西省赣州市招考
13岁的宁铂时,首先进行面试,主考官从各个方面对他进行考核,包
括文学、数学、中医、围棋等。

  在古典文学方面,他有很深厚的修养,通读过不少名著,尤其喜
欢《三国演义》,而且对《水浒》、《红楼梦》的人物情节记得非常
清楚。

  他还当场对一位老师进行了切脉诊断,并且准确地说出了结果。
被诊脉的老师赞许地点点头。

  此外,还对宁铂进行了3次难度较大的数学考试,7道数学题,后
两道没有学过,经提示,做出一道。主考老师还同宁铂下了3盘围棋,
老师输了2盘。

  根据上述情况,主考老师认为,宁铂达到进入少年班学习的条件。
采用类似办法,有21名智力超常少年被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第一
期少年班终于诞生了。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