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甘德怀考博事件:儿戏化的复试

黄龅牙

  网上讨论《甘德怀考博事件》基本呈现一边倒,偶有不同声音,看来群众的
眼睛的确是雪亮的。我对法学一无所知,无法判定面试问题难易程度以及问题本
身是否合理,单就提问的顺序和程序提出质疑。从中可以看出,整个面试过程随
意性太大,过于儿戏化,根本谈不上半点的“公正”,“公平”。

  1,谁第一个被提问?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想一想为什么各类竞技比赛都是抽签决定比赛的
顺序,就不难知道问题的答案,因为谁也不愿是第一个上场。第一个上场对考生
(演员,运动员…)水平的发挥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你观察仔细的话,会发
现裁判们往往开始阶段扣分较严,后阶段随意性较大(例如在声乐比赛中)。

  2,对其中一个考生提问时,是否其他考生都应该在场?

  相对于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显得次要一些,虽然多数人多不愿意被提问时,
其他竞争者也在场,但实际上这种现象还是有的。无疑的,后面的考生会从前面
考生回答问题的表现(回答问题的方式,考官提问及评点的方式,以及问题的本身)
中获益。如果主办者一定要让所有考生都在场,对考生的提问应该避免重复,这
是没有异议的。

  3,所提问题对所有考生是否一样?

  都可以。但前提是,是否其他考生都在场? 如果同一个问题又拿去问在场的
另一个考生,即使这个考生是个傻子估计也会答个八九不离十! 在甘德怀考博面
试过程中,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朱教授先问了甘德怀“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为
什么?”,并对甘的回答作了评点: “应该从学术性的角度回答,这本书好在什
么地方,和我所读的其他书比较。不能只说好。”然后同一个问题朱教授又去问
第二个考生艾佳慧,艾的回答果然“技高一筹”,不仅说朱教授翻译的波斯纳的
《超越法律》是其最爱,并引用该书的译序中的“波斯纳文字犀利,只对事不对
人”。当然有人会争辩说,艾同学并不知道她本人会被问到同样的问题,也就无
从额外的准备。这种说法是毫无说服力的。参加过面试(或任何考试)的人都很
清楚,一个难题的回答往往就是那么轻轻的一个 “点拨”,从甘的回答及朱教
授评点,艾同学应该已经“点拨”的很清楚了,当她碰到这个问题该怎样去回答,
根本无需额外的准备。如果有人还坚持认为艾同学对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好处,那
我们将甘和艾对调一下,让艾首先回答这个问题(就算她同样的答案——仍是朱
教授翻译的波斯纳的《超越法律》),你认为甘的回答会一定逊于艾吗?

  4,对所有考生是否提同样多得问题?

  从公平的角度来讲,当然应该是一样多。不过,如果考官认为所问的问题还
不能完全了解一个考生的“能力”的话,再问一些额外的问题应该是合理的。反
之,如果考官认为问一个问题就可以足以了解一个考生的能力,省略其他的问题
不问,应该也是合法的,关键是考官已经了解!在甘德怀的面试中他被问了3个
问题,艾(2~3个,甘文说记不清是否有第三个问题)和另一名考生何远琼(2
个)。当何在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后周旺生教授曾不要她回答第二个问题,但在朱
教授的要求下还是回答了一下。可见何回答一个问题就使得周旺生教授彻底了解
了她的能力,在这方面朱教授稍迟钝一点。原来教授之间也是有差别的,呵呵!

  5,考生回答问题时,教授恣意打断是否合理以及对考生的影响?

  坦白的说,这是一个我不知道的问题。但我知道不适宜的打断,对回答者来
讲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情绪或心理上的影响。周旺生教授的问题是否具有学术意义,
网上已有很多讨论,虽然并无定论。此处也不会讨论。周旺生教授的问题是“法
院判决援引法律、法规有多少?为什么?”甘是第一个被提问者,面对如此“怪”
题,以“我努力来回答周老师的这个问题,法院越来越重视程序性法律的援引”
来作为开场白,来给自己赢得思考的时间,又避免了“支支吾吾”或“这…”的
尴尬,也使会场不至冷场,应该算得上是个妙对(仅就开始而言),却不料被周
教授打断,说没有回答他的问题。据甘文称,周后来还多次打断他的回答。这些
打断对甘情绪的影响,大概只有甘本人知道了。

  研究生复试以抽签的方式决定考生的顺序,在中国高校其实是一件很普通的
做法。如果以“抽签,复试”为关键词去google搜寻,你会得到一大堆的结果。
如河北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细则
(http://www.heut.edu.cn/arc_detail.jsp?&fnewsid=2945)的第十三条 - 面
试次序及题目的选择采用抽签制:“复试小组应在复试前准备好不少于参加复试
考生人数的复试题组若干套,每套题目的内容应不尽相同,但难度要相差无几,
同时题量控制在一般 15 分钟回答完毕为宜”。短短几句话,不仅规定了提问的
顺序(抽签制),而且也规范了每位复试者的问题(每套题目的内容不尽相同,
但难度相差无几),及问题的难易程度(控制在15 分钟回答完毕)。这就奇怪
了,“不懂法”的默默无闻的河北理工学院尚且能对考生如此“公正”,“公
平”,而每年花国家十几亿的堂堂北大竟如此儿戏化博士生复试考试,既无抽签
决定提问的顺序,也未规范对复试者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

  北大,我为你汗颜!

(XYS2004072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