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甘朱事件——谁在践踏“本土资源”

  越人

  在下不才,天天为老板画设计图,对法律略知皮毛而已,对朱苏力先生的大
名,竟然是闻所未闻。反而对贺卫方和陈兴良两位略有了解,贺以反对军官当法
官的高论遭到军官们的仇视,陈则在刘涌一案中,高举“程序正义”大旗,为学
界赞赏,为愤青们所围攻。

  现在才知道,朱苏力先生在圈内比那两位地位更高,这可能得益于他的一部
著作《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实事求是讲,我没读过这本书,但从网友文章知道,
书名跟“西方普遍真理必须和中国实践相结合”意思相类似。其“本土资源”四
个字,我想了半天,其实就是“国情”二字,是一个被中国人当作万能盾牌用滥
了的词汇,但决非不可再用,毕竟国情特殊是个现实,用得好可能起到振聋发聩
的作用。所以我建议朱先生将书名改作《法治与国情》,言简意赅而且朗朗上口,
比什么“本土资源”好理解的多,于普法大有好处。毕竟法律不是象牙塔里的摆
设,中国现在的法学家们,包括贺、陈、朱三位,所做的工作,以国际标准看,
其实大多都还在“普法”阶段,离“大师”还有距离的。

  在“本土资源”理论支持下,朱教授有下列高见:

  1、搞刑讯逼供是因为中国科技不发达(可能朱认为中国破案技术连一百年
前的美国都比不上)
  2、有收容审查制度是因为中国地域大,通讯、交通不发达(比俄罗斯还大
吗?)
  3、延安黄碟案的警察是冤枉的(以后没人当警察了)
  4、乞丐是讨厌的,赞成把他们关押和驱赶(在西南政法大学的讲演)

  言归正传,这一次的“甘朱事件”,到了今天,已是非常热闹,说什么的都
有,但有一点与陈兴良当年不同,那就是,批评朱的人,很多是当时支持陈兴良
“程序正义”的人,且以知识界为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以为,原因恰恰是朱苏力及其支持者们,漠视甚至践踏
了朱自己所极力提倡的“本土资源”,罔顾国情,片面追求西方式的招博模式,

  研究生教育在中国属于稀缺资源,博士教育尤其如此。甘德怀所孜孜追求的
“法社会学”博士,在美国据说是个冷们的研究型专业,竞争一点不激烈,当不
了律师,找工作并不容易。但在中国,却是众多学子挤破头的热门专业,这乃
“本土资源”紧张所致。在美国,一个教授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和一个熟练
工人差不多,这是因为美国“本土资源”丰富,谋生容易。脱离国情或曰“本土
资源”的现实,片面强调西方招博模式中的导师自主权,造成如今骑虎难下,乃
势所必然。

  遥想文革当年,上大学靠组织推荐,结果“后门”泛滥,连“伟大导师”都
束手无策。如今的朱导师就比毛导师还高明,想要废除笔试,靠面试提三个问题
就可决定一个人的前程,而不必考虑“后门”这个“本土资源”?

(XYS2004081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