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痴情翁给出了“静听动静更动听”的终极公式

  张远山

  痴情翁对古呆君的商榷深得吾心。虽远隔千里,可莫逆而笑。

  一见此话,不久前在新语丝上读过拙文《答古呆〈妙对通天〉》的读者可能
会大笑:上次古呆君把“静听动静更动听”归纳为“ABCADCB(且C=-A)”,
你就说“一语道破天机”,现在痴情翁商榷说:“BCABDAC显得更一目了然。因
为‘动静’二字是该联的‘中心词',应该用AB来标注为宜,这样A与B要分别跟C
去组词就会显得更明确。”你又说深得吾心,莫逆而笑,也太此亦一是非,彼亦
一是非了吧?

  是啊是啊,确实有点说不过去,好像要剽窃痴情翁的研究成果,但请容我道
出其中原委。我本来一直以为痴情翁揭破的“终极公式”是一目了然的,但一来
出谜者没有权利给出答案,二来说破也许无趣--爱玩对联的文科朋友很可能不
喜欢如此“理科”的公式,证实这一点的是:“思想的境界”应征者甚多,但没
有一位应征者提及任何公式。而《通天塔》(新语丝版)刚刚上传几天,古呆君
就弄出一个公式,痴情翁又立刻给出更精确的公式,这说明新语丝的读者确实比
其他网站的读者更有科学头脑。虽然古呆君归纳的公式与终极公式不完全相同,
但我首先要感谢古呆君的热心和机智,如果加上“但书”,我的感谢就缺乏诚意
了。现在痴情翁公布了终极答案,我当然不能违心地加以否定,更不能没有原则
地抹稀泥,说两位各有千秋,都有道理--这不符合科学精神。再说后来居上是
科学的必然,而不是文学的必然。

  更让我喜出望外的是痴情翁在看到我的两篇相关文章之前,就把“静听动静
更动听”的其他种种特点都说到了几乎穷尽的地步,许多地方与我不谋而合,更
有许多我未想到的,对我很有启发,这再次说明读者的想象对作者的想象是不可
或缺的补充。

  要说明一点,“妙人儿倪氏少女”,痴情翁以为是我误记,其实不是,但第
五字确实别写为“家”(撰写《通天塔》时我选择了前者),两者何为原版可能
已经没有答案。我认为产生异说有两种可能:一、此句在民间千百年流传期间发
生误写。二、有人对出的下联第五字与“氏”或“家”不谐,于是擅改原版第五
字,恰巧此字不是全句的“中心词”。这相当于有人对出“静听动静更动听”的
下联,只有第五字不谐,于是将“更”改为“益”或其他字。

  痴情翁搜索所得的“武士心志在止戈”,拙文《绝对求偶》(见新语丝“张
远山专辑”之《吊驴子文》)中已曾提及,还介绍了另两条下联“大言者诸葛一
人”(作者不详)、“搞长弓张氏高才”(华罗庚--顺便一提,改掉原版第五
字者,很可能与华先生思路相同),备选的下联当然不止这几条,但至今还没有
绝配。

  最后把近来各位朋友对的下联集中罗列于后:

  上联:静听动静更动听(张远山)
  下联:长见短长太短见(古呆)
  草书狂草竞狂书(长弓追白浪)
  矮人高矮逊高人(长弓追白浪)
  笑书哭笑胜哭书(长弓追白浪)
  评判批评遭批判(应作者要求姑隐其名)
  阳谋阴阳忒阴谋(应作者要求姑隐其名)
  非说是非如是说(张立立)
  非议是非即是议(痴情老人)

  长弓追白浪的“草书狂草竞狂书”和隐名者的“评判批评遭批判”都很不错。
张立立的“非说是非如是说”尤其出类拔萃,“如是说”的浑成巧妙甚至胜过上
联的“更动听”,可惜前两字不够浑成。这一遗憾似乎由痴情翁弥补了,即“非
说”不是成词,而“非议”却是成词。但痴情翁的末三字尚有微瑕:一方面不是
现代汉语,另一方面“即是议”也不够浑成。愚意“即”字可改为“也”:非议
是非也是议。这样虽然还没到天造地设的地步,却不失为可入前三甲的佳对。

  2003/8/23

(XYS2003082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