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的夏天,槐荫树下,苏轼,鲁直和老王三人在喝酒聊天。蝉声高一声低一声。鲁直已经酒意十足,用一种JFF不能理解的姿势双肘撑在席子上,半睡半醒。苏轼却谈性正浓。在引老王讲了个佛教鬼故事之后,苏轼说起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神奇的事。
很多年前,苏轼到镇江金山寺玩。晚上在长江之上,见到神奇鬼火。时明时亮,还激起白色水花。当时未得其解,也就忘之脑后,直到两年后在杭州遇到仲殊。
仲殊是个僧人,爱好蜂蜜。他写了一首词,让坊间传唱,由此引得苏轼的好奇来访。仲殊告诉苏轼,他两年前在金山寺见过苏轼。他是受普化之命来帮助苏轼的。普化是个高僧,在苏轼二十岁的时候,曾和另一名高僧联手于妖魔指掌之间救过苏轼。苏轼还在怀疑之间,仲殊已经出手,而意思却是把苏轼的灵魂剥离躯壳。幸亏苏轼警觉,没有上当。苏轼质问仲殊,为何要害他性命。仲殊说出了一个故事:
我是天人,却难逃天刑。于是我要找一种长生不灭的方法。在到处浪游的时候,我遇到了正在寻找魔王决战的普化。在和普化的交流中,我得知人界有种不朽不腐的东西,叫做蜂蜜,于是感觉可以从蜂蜜上入手去寻求长生。在我和普化交流的时候,于不知不觉中,魔王已经开始了对我们的攻击。幸亏普化手段高强,救了我,但是普化自己却死了。普化死前给我种下了一个咒,就是赋予了我一种脾性:为了他人的安全,可以做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我对你所做的事,其实真是为了救你。
苏轼对仲殊的这番说辞,未予置信,离之而去。第二天,就得到报告说仲殊自杀了。过了几年,苏轼受命改使密州,临行前收到了一坛酒,坛子上有封条,封条上写着:“天人之酒,名曰秘蜜,持此留别,使君珍重。” 苏轼不愿留下死鬼的东西,所以没带。可是到了密州后,这坛酒又出现了,而且从此就一直跟在苏轼身旁。
苏轼的故事讲到这里,鲁直突然坐了起来,直指苏轼为假。苏轼掩盖不过,只好承认自己是假苏轼。假苏轼还告诉鲁直,鲁直和老王两人是他摄来的独头意识,目的是为了帮助他发现问题,纠正细微出错的地方。假苏轼很好奇鲁直如何知道他是假的,鲁直则要求假苏轼先说出事情的前前后后。于是假苏轼说出了他的故事:
我本天人。为了寻求长生,而去寻找妖怪。我是因为找妖怪而遇到普化,而不是因为遇到普化才遇到妖怪的。为了知道妖怪的秘密,我故意让妖怪溶解自己的一部分身体,却不想普化从中插上一腿,见义勇为地把我从妖怪手里拉了出来。我的好事让普化给破坏了。一怒之下,我就从背后把正在和妖怪作战的普化向妖怪推去。普化因我的一推,失去了和妖怪的均势,被妖怪吸了进去。但是普化到底了不得,依然在妖怪核心翻江倒海。最后普化和妖怪共同湮灭,而我却因此体内获得了普化和妖怪的残片,从而有了普化和妖怪的某些资料。这些资料里面,就包括了魔王的线索。普化的残片告诉我:苏轼便是开启秘密的钥匙。
鲁直说,原来镇江的鬼火就是你们打斗湮灭点。我知道你是想解析苏轼构建苏轼,但是我告诉你,你虽然占领了仲殊,但是你无否透彻解析苏轼,更不可能掌握苏轼体内被闭锁的秘密。鲁直进而告诉假苏轼,他之所以知道其假,就是因为假苏轼缺乏对纯正佛法的理解。假苏轼被鲁直惹怒了,出手杀了鲁直,自己却不知何故,也倒地而亡。
情景转到一个黑乎乎的石穴里。正派苏轼正在里面迷迷糊糊,看着倒在地上满嘴流蜜的和尚而不知所措。这时候鲁直出现在石穴门口。两人通过讨论,发现这个石穴是仲殊创造的一个结界,而他们两人也不是实体。两个人于是共同念颂《孔雀明王咒》...
场景再转到苏轼和仲殊在杭州交谈的地方。仲殊看着正在往嘴里倒蜜酒的苏轼,得意于自己即将的成功。苏轼却突然清醒过来,眼睛变得清澈坚定。仲殊情急之下向苏轼施展杀手,却被苏轼的狮子喝击穿双耳。这其实是一场苏轼体内的魔王和仲殊体内的天人之间的作战。天人被杀,魔王又休息去了。没有天人占据的仲殊,说话已经完全像个寻常僧人;而苏轼也对所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场景回到黄州的夏日,槐荫树下,三个友人在喝酒消暑。蝉声还是高一声低一声。一切都象没有发生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