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地:
HCF-23(三氟甲烷)是一种强温室气体分子,号称是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11,700倍。所以企业每销毁一吨这种东西,就可以得到10万美元。
那么怎么搞得到HCF-23来销毁?它是另一种氟利昂(HCFC-22,一氯二氟甲烷)的副产品,而HCFC-22又是“对臭氧层友好”的氟利昂。
所以按照现在环保交易体系里面的价格制度,生产HCFC-22可以得到大量的碳credit,而销毁里面的HCF-23副产物又可以拿到大笔额外的钱。
所以一些化工公司大规模生产过量的HCFC-22,就是为了得到大量的HCF-23来销毁赚钱。
联合国机构将对环保人士的这种指责进行调查,调查结束之前5家中国公司将暂时失去这种捞钱的资格。
http://news.yahoo.com/s/ap/20100821/ap_on_bi_ge/un_un_carbon_cutting_scheme#%20reports《科学新闻》贾赫鹏原来的一篇文章跟这种项目有关:
http://www.sciencenet.cn/skhtmlnews/2010/5/1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