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eas 于 2010-07-07, 23:31:45:
随
着今年最大的一波热浪袭卷中国,新闻媒体争相报道这一 “热门”新闻。
但很多中国人记得,曾几何时,高温还是一种严格保守的秘密。
ZUMApress.com
北京一位路人把水泼到头上降温
周一,随着气温一度升高到40.6摄氏度(105华氏度),北京市气象台在周一发布了今夏第一个橙色高温预警。中国实行的是一种四色高温预警制度,四种颜色分别是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
《中国日报》(China Daily)网络版、《上海日报》(Shanghai Daily)、《环球时报》英文网络版、新华网英文版的头版或首页对高温天气均有体现,刊载了各种和高温有关的火灾、死亡等轰动事件。新华社报道说,周末有多个省份的电力消耗破了纪录。
中国国内媒体对高温天气的大范围报道,多少让人意外,因为一直有传言说,官方的气温数据是被调低了的,虽然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有关政府审查的奇怪话题。中国的空气污染检测方法就曾在西方媒体中受到普遍批评。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封堵高温消息呢?毕竟高温天气不像空气污染那样让人尴尬。
据猜测,原因在于气温过高的时候,室外工作的劳动者就不必工作了。
虽然全国并没有统一规定何为安全的室外工作气温,但很多城市和地区都有本地的标准。在多个城市里,在高温环境工作的工人应该是要拿津贴的。在北京,年纪大一点的居民都知道,当气温超过38摄氏度时,他们就不需要工作了,但过去很少达到过这样的高温。
这些天来,高温纪录破得比折断一次性筷子都要快。新华网英文版一篇文章说,在北京,现在是50年来最热的7月上旬。
不过,政府似乎没有因为担忧而回避高温天气。《中国日报》周二一篇文章甚至指出,室外劳动者并没有因为在极端条件下工作而得到适当的补偿。
另一方面,“《华尔街日报》北京分社高科技移动气温记录单元”(也就是一位实习生手持温度计)记下的温度比官方数字还要高。
今早流着汗水去上班的北京人可能会问自己:温度到底是多高?
Christopher Carothers
关键词:北京 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