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且干净——有多少人记得《边城》里那个翠翠?
在书城买得了《边城》的VCD,放在机器里,只有图像,没有声音,以为是坏的。拿着遥控器乱摁,才发现原来是单声道的,只有左声道。
如果不是VCD的画质不佳,图像应该是很美的,山清水秀。开头还有沈从文老爷子的影像,据说《边城》被改过两次,第一版沈不满意剧本,换了凌子风做导演才获沈首肯。可是片子拍完,沈两次拒绝了电影公司送来的版税,原因据估计,一是对电影不满意;二是觉得自己给人添了麻烦。
就我看,《边城》这电影其实是很好的。小说我多年前读过,当时沈从文和《边城》已经是被公认的大师和经典,我怀着少年求胜的心看下去,囫囵吞枣地一路直追结局,不由怅然若失。似乎也没看出小说的大好处来。
演翠翠的女孩子真漂亮,这种漂亮在如今的电影里已经找不到了。圆圆的眼睛,饱满的面庞,纯纯的笑容,不带一丝杂质,现在的女演员都更瘦削,他们的眼睛也太世故,实在是知道得太多。那样的美丽在早期的陈冲和刘晓庆身上也有,可惜保留的时间并不长。到了美国,陈冲的双颊迅速瘦削下来,眼睛迅速空起来。其实他们早期的表演并不能说是流畅自然的,不能不说有一些夸张造作的痕迹,然而因为淳朴,因为造作得真诚,反而不叫人觉得反感。
团总的夫人和小姐坐船渡江,问翠翠:“你多大了?”翠翠反问那小姐:“她多大了?”那小姐十三,是准备到船总顺顺家看女婿的,女婿就是翠翠看上的二老傩送。之前宋家寨子刚出嫁的新娘也渡船,爷爷问过,新娘子今年十五。翠翠也马上要满十五了,正是她妈妈开始和那多情的士兵唱情歌的年纪。
再读一遍小说,顺顺和傩送都嫌摆渡的老汉在翠翠的婚事上未免太局促,太关心。从文里推断,应该也和少数民族风俗影响有关,茶峒人家对于婚嫁虽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也多接受儿女自己的主张,即便是翠翠的母亲未婚而孕,似乎也没有受到什么指摘,甚至连老船工都没有说过什么,她和那情人的双双殉情只不过让父亲多埋怨了几句老天,却也作为命运的寻常与非常被坦然接受了。
老船工之所以对翠翠的婚事如此上心,是有母亲的悲剧做伏笔的。一来,他不想翠翠重蹈了母亲的覆辙,二来他预感到来日无多,要将翠翠托付于可靠之人,这层意思,这种心血,就被我当初囫囵吞了下去。
顺顺的长子天佑托人向老船工提亲,怕被拒绝,就让媒人“说个笑话,如果有心,这笑话也可以当成真话听”老船工听罢说“我也讲个笑话,车有车路,马有马路,走车路是父亲作主上门提亲,走马路就是自己作主,到对面山崖上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情歌,把翠翠的心唱软了。”
老船工探翠翠的口风,“爷爷老了,讲话不温柔,如果说重了,你别往心里去,就当听个笑话。假如那个提亲的哥哥有个弟弟,在山崖上为你唱歌,你怎么样?”
很多的误会就是在这种相互的试探和保留中产生了。然而,我却被这种美丽的说话方式打动了,为自己和对方都留有余地,在卑微的生活中保留着爱恨和尊严。即便是码头上特殊的身份的妓女也不被鄙夷,也爱得发疯,情爱就在自自然然的又循规蹈矩的方式里产生,湮灭。
再读《边城》,再看《边城》,好像时时都想落下些眼泪似的。
演翠翠的演员叫戴呐,《边城》摄于1984年,她当时也就该十几岁的样子,然而在网络上再查不到她其他的资料,只在1987年另演过一部电影叫《同龄女友》,看演员表顺序应该是配角。算起来她现在也就三十五上下吧,这么美的一个人,不知道后来做了什么。
青春的记忆,有一次,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