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JFF 于 2009-05-13, 14:12:34:
回答: 建议新语丝所有亲身经历者都写一篇《高考1977》, 由 JFF 于 2009-05-13, 10:24:26:
升高中不用考试,靠大队推荐,根本原则就是平均主义。我们生产小队按平均原则那年可有一个名额,但有5个毕业生。其中三个不比我有优势,但有一个难说。论学习成绩或在校表现我有明显的优势,但他爸长期在本地教育战线上工作,有关系。
我想继续上学,这是我唯一会干的正经事。家里也支持我,尤其是我妈。叫我爸去大队书记家去打招呼说情,他当然不肯。她就自己跑去了,礼是没送,但笑脸肯定是赔了的。我是不会去丢这个人的,当然也不情愿我妈去,但见她真去了,也没真想拦。这样混帐的事,我做过的不止一件。
我也认为,如果不让我这样的人升高中是很不公平的。等待录取通知的日子里,我常一个人跑到村头,坐在高高的水闸顶上,脑子里反复演练着,如果不给上,大字报怎么写,到哪里去贴。总之,造他娘的反!
心里虽然这么想,但在父母面前还表现得无所谓的样子。尤其对我妈,还要给她打预放针劝解她。
“多上两年学,回来还不是一样劳动。”
“那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
“学你能上,我们就尽量背。“
我心里想,这叫什么理由。我妈不识字,再说她也是一片好心,所以,就不跟她摆事实讲道理了。
我妈脑子反应快,还真想出了一条对别人也许很有说服力的理由:高中生,以后提亲也好说些。
我不好再说什么了。即使说了,她也理解不了,我妈没学过数学。这问题我早在小学时就想明白了。饭要抢、肉要抢,唯独媳妇不要抢,因为男女比例是一比一,又因为新社会是一夫一妻制。我还没有女生能沉住气?笑话。
(未完,等77级的写完了,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