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老中一号 于 2008-01-16, 17:23:34:
【明報專訊】年關將至,內地物價持續上漲,對民眾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國家發改委已擧動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對涉及糧食,食用植物油,肉類及有關製品,與牛奶,雞蛋和液化石油氣等,實行屬於禁止漲價的臨時價格干預措施,並聲言對場上的哄抬物價行為將予以懲罰。有廣東省人大代表擬提出議案,建議恢復「糧票、肉票」等票證制度,以保障民眾特別是低入者生活必需品供應。
發改委:糧油肉蛋不准漲價
發改委在措施中規定,對達到一定規模的生產經營企業實行提價申報。企業須在提價前10個工作日向政府主管部門提出調整價格的申請。
發改委指出,部分重要商品價格目前已明顯上漲。本月上旬,36個大中城市豆油、豬肉、牛肉和羊肉零售價同比分別上漲58%、43%、46%和51%。價格上漲對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生活產生了較大影響。一些企業則趁機抬價,製造緊張氣氛,推動市場價格不合理上漲。「不合理漲價已影響到社會的安定。」因此,發改委經國務院批准,公布了《關于對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務實行臨時價格幹預措施的實施辦法》,決定從本月15日起啟動臨時價格干預措施。
發改委負責人表示,實行臨時價格干預並不改變企業自主定價的性質,對合理的漲價,政府不會干預。臨時價格干預措施是在特殊情下,國家依法控制價格不合理上漲的臨時性行政手段。
票證制保障低收入者供應
此外,正在參加廣東「兩會」的省人大代表、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列玉稱,目前市場上的糧油、豬牛羊肉、牛奶等產品「一天一個價」,發改委無法從根本上抑制價格上漲。他建議,政府應運用市場手段間接干預經濟,建立糧食儲備、食用油儲備、豬肉儲備,在物價顯著上漲時期恢復適用糧票、食用油票、肉票供給制度,可保障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必需品供應。
內地在改革開放前,由於食品供應普遍緊缺,因此採取票證購物制度。直至80年代中期以後才陸續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