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HunHunSheng 于 2007-04-05, 16:27:39:
回答: 昨天做的梦还可以. 加入了八路军武工队 由 HunHunSheng 于 2007-04-05, 16:12:56:
双方定了时间,地点,那联队长只带了一个翻译,不带武器,真的来了。两人见面,互致敬礼,然后在土炕上分宾主落座,两人喝起酒来,除了不谈打仗的事,别的什么都谈,聊得挺热乎。那日军联队长临分手时说:“樊大队长,有什么需要,兄弟一定尽力。”樊××开玩笑说:“我要一挺歪把子机枪,两箱子弹。”日军联队长说:“一定办到。”在激烈的战争中,敌我之间开这种玩笑,这才真是“国际玩笑”。谁知那日本军官一言九鼎。隔了几天,根据地来了两个日本兵,抬着一挺歪把子机枪,后边四个民夫,抬着两箱子弹,真给樊××送来了。这位樊大队长也不客气,当即收下,还夸了两句:“够朋友,够朋友。”他请两个日本兵吃完饭,还写了一封回信,表示“收到了”。
事后聂荣臻司令员得知此事批评说:“这么大的事情,你樊××既不请示,也不报告……”樊××嘿嘿一笑说:“一个日本人,想见我,这有什么可报告的。”这是抗日战争史上一个非常生动、非常独特的场景。一个日本军官同一个中国军人,战场上打得不可开交,又抽空儿坐下来,互相敬酒谈家常,最后还以武器弹药相赠,听着令人匪夷所思,若不是当事人的讲述谁会信呢?我要是把它如实写进小说里,还不知有多少人说我胡说八道呢。一个老八路对我说:那时候人们都有点豪侠气概,是时代造就了英雄,后来人们变了,变得琐碎无聊。这位英雄樊××在解放后的几次运动中都挨了整,差点死在“文革”中。我想也是,就这种独特的性格,和平时期不挨整才怪呢。我小说的后半部是关于战场上的英雄在和平时期、政治风云中的命运,在创作中我常常扔下笔,走到窗前仰望夜空,一时抑制不住心中的忧伤,为英雄的命运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