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炎阳 于 2007-03-18, 21:27:49:
-----------------------------------------------------
中国苏式军事体系的危机
戴 旭
如果说1991年海湾战争海是一场国际玩笑,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已经让人笑不出来。
两场战争的结果和过程,都像极了一场缺少刺激的、不公正的拳击赛:还是那个重量级
拳王和那个势单力薄的孺子,还是当年的场地,当年的结果:一个回合比赛结束。不同
的是,当年是乱拳击倒对手,而今天却是一拳击毙对手。甚至连“观众”的心态都是一
样的:先是满怀好奇和期待,最后大失所望一哄而散。
尽管如此,我们却无法真正地忘怀它。
伊拉克战争从3月20日正式爆发,到2003年4月11日美英联军进占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伊
拉克政府功能失效,有组织的军事抵抗停止。虽然尘埃尚未落定,但从政治和军事意义
上讲,战争已经结束。进攻者以区区十万人的军队,几百辆坦克、一千多架飞机,在二
十几天的时间里就几乎完全征服和占领了一个世界中等强国。这样的先例在历史上还没
有过,即使当年希特勒的“闪电战”也没有取得过这样的“战绩”。这场战争出现在21
世纪初,的确有着划时代的意义。60年前,坦克和飞机的出现,导致了以闪电战为特征
的机械化时代的到来;今天,现代电子技术和空中力量的结合,又将开辟以战场空间和
心理空间全维打击为特征的信息化时代战争的新形态。
一、 战争结果:历史必然性的绝对化
伊拉克战争军事上的胜负结果一点都不意外,奇怪的是整个战争的过程中竟然没有“战
争”。回过头去,人们看到:
自始至终,伊军防空体系完全失效,听凭美英狂轰滥炸。伊军雷达不敢开机,防空导弹
不能发射。飞机不能或不敢起飞。在现代战争中,空防就是国防,防空体系就是国家和
军队的主要防御体系。由于这一体系的瘫痪,战争成了单方面的摧残、蹂躏和屠杀。于
是有了接踵而至的一系列军事上的土崩瓦解??
传统的空战彻底绝迹。这场战争的一大景观也是一大疑问是:伊拉克的空军哪里去了?
伊拉克有着300余架作战飞机和100多架武装直升机,但是却没有了空军。战前,伊拉克
的战斗机还到联军的营地进行了侦察,战争开始反而不见了踪影,甚至连一个架次的起
飞也没有。战后,澳大利亚特种部队在伊拉克西部的一个地方,一次发现了保存完好的
52架苏式战机;有而无用,等于没有;
传统的地面战役模式消失,大规模运动战、阵地战没有发生。伊拉克不同于塔利班,它
有着完整的国家机器,有着相当规模的正规军,而且美英联军提前投入了地面部队,客
观上给了它以迎战的机会。但是,伊军没有做任何军事意义的抵抗,甚至没有任何有组
织的退却。大批部队不是成批失踪就是成建制投降,大批坦克完整无损地被缴获。游击
战完全是民众的自发行为。伊军由于完全失去了天空,也几乎失去了自信。不仅对高技
术空袭完全无能为力,对信息化背景下的地面战争也完全不知所措。
在有着大规模正规军和重型兵器参加的战争中,全世界第一次没有见到战役甚至正规战
斗的场面。
既没有像样的“战”,当然就没有有效的“争”,只有形式上或象征性的“斗”,是不
能扭转最后战局的。伊拉克战争留给世界印象最深的是伊新闻部长萨哈夫的豪言壮语。
可惜,语言既不能击落敌机,也不能击毁坦克。于是,萨达姆政府领导成员突然全部消
失,政府先于军队垮掉。军队群龙无首,全面溃散。伊拉克就这样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地
迅速倒下了。
许多人将这场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称之为“谜团”。我认为,这正是先进军事时代对落后
军事时代的必然的、全面的、毁灭性的极端化结果。固然,伊拉克战争有着非常特殊的
因素,但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偶然性包含着必然性。
俄罗斯军事家斯里普琴科在《超越核战争》一书中评价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说:“伊
拉克非常认真地准备了一场过去的战争”。
到了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世界看到伊拉克准备的是一场什么战争呢?
12年前,伊拉克还有坦克师、还有空战、有百万大军和萨达姆防线;但现在却只有步枪
和人体炸弹。
如果说海湾战争,伊拉克和美军有“代差”的话,到了伊拉克战争,这种差距已不是一
代。
美英联军是一支基本信息化军队,按照信息化理念,以融汇信息战、火力战、心理战要
素形成的全维“震慑”战略为指导、使用信息化的作战平台和信息化弹药,依靠战略、
战区、战役、战场四级C4ISR系统,通过数据链把空天地海、本土统帅部、前方司令部
和战场上每一个士兵和每一个作战平台连为一体,从“战斧”巡航导弹的海上“斩首”
,“地堡克星”的空中“斩首”,到地面“灰狐”影子部队的特种暗杀,反应灵敏,随
心所欲,灵活采用各种有效的作战方式,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最
大的战果,赢得胜利。
比较而言,伊军则是一支看上去是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的军队。人们看到,由于丧失了“
制信息权”,伊军同时也失去了制空权和对军队的基本控制,更不要说制海权和制陆权
。尽管伊军在部队兵力、地面兵器数量占有优势、空军飞机数量也相当可观;尽管伊军
吸取了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教训,并学习了南联盟和车臣战争的经验,采取固守城市、寓
军于民、全民皆兵的战略战术,仍然不堪一击,一败涂地。
双方军队从装备技术形态、部队编成到作战思想,其整体差异在一代以上,是近百年来
乃至人类有史以来战争要素相差最为明显的战争,甚至超过当年中国清军的大刀长矛对
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双方军队武器装备和实力也相差巨大,
但尚不是“划时代”的。
双方的差距自第一次海湾战争开始,急剧地反向延伸。由于长期严厉的制裁,伊拉克从
机械化时代倒退到半机械化和热兵器时代;而美国则从那时开始了更大幅度的信息化飞
跃。一退一进,差距立见。
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美军评论说:没有有效的C4I系统,军队不过是一群武装的乌合
之众。
C4I!这正是双方差距的症结所在。
美军运用了各种先进的电子战手段,牢牢掌握海湾战场的主动权,不仅使伊军一直是瞎
子、聋子,还使夜晚对自己“单向透明”。12年前,美国就已经拥有了这种能力。一个
参加过战争的美国空军的将军形容说:战场的情况就好像一个突然打开电灯的厨房,伊
军是满地乱跑的蟑螂,我们一个一个地、不慌不忙地把他们全部杀死。
那么,今天的情形该怎样形容呢?
就象脑袋控制拳头的道理所揭示的,被剥夺了信息的军队,就好象被挖去了眼睛、耳朵
,摄走灵魂的躯壳。在雷达、通信系统被摧毁之后,伊拉克的百万大军就像是被拔掉核
心部件的一部钢铁机器,庞大笨重而毫无用处。
第一次海湾战争,战前很多人就以双方坦克、飞机和军队的数量,推断战争的结果。今
天依然有人断言,伊拉克的战力不可小视,将给美军以重创云云。可是,他们从来没有
想过,要是一方的坦克不能开火、飞机不能起飞、军队不能动弹,那又是什么结果?
而美国正好就拥有这种让对方常规战争能力下降为零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无与伦比的
信息优势。
从海地、利比亚、巴拿马、格林纳达,到海湾战争到科索沃、阿富汗,又到伊拉克;美
国在20年的时间里,从非洲打到拉丁美洲,打到亚洲,又从亚洲打到欧洲再打回来;大
战小战,弱旅劲敌皆有。世界不由得发出一个疑问:为什么美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对伊拉克战争结果的解释,同时也是对海湾战争结果和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结果的
解释。其实也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或以美国为主进行的所有战争结果的解释。
美军所有的胜利,无一不是美军利用在电磁空间具有的绝对优势,对其对手进行电子屠
杀的结果。空袭不过是战争和胜利的外在表现形式。
正是因为有了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常规军事技术,正是这些技术的完整统一,使美国军
事力量与他的对手以及潜在对手相比,具有了压倒性的优势。正是这种优势,即使在以
火力和机动来决胜的传统战争中,目前世界上也没有一支足以在整体上打败美军的军队。
在20年来美国所向披靡的战争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所有对手的军队,在美军面前都
几乎毫无建树、束手无策。
系统对系统的对抗和压制,实际上使平台对平台的对抗难以实现。所以,人们既没有看
到飞机对飞机的空战,也没有看到坦克对坦克的厮杀。伊拉克的共和国卫队,乘着沙尘
暴,曾经出动了上千辆坦克向美国海军陆战队反击,结果遭到美英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
的凌空扑击,几乎全军覆没。
战前,多数人已经猜到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只是谁也不会想到伊拉克败得如此迅
速彻底干净利落。伊拉克数十万正规军以远低于塔利班游击队的战场表现,把一个必然
性的历史结果,渲染、夸张到极端的程度。伊拉克战争就此成为21世纪世界军人们的又
一本教科书。
人类千百年来都一直在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小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境界”,但只有
到了信息战时代,才第一次有了这种可能,这是这场战争留给世界和未来的最大启示。
不少军内外军事专家在点评战争时依据机械化时代或地面战争的思维,预测战争发展的
趋势和结局,结果处处意外步步落空。
《纽约时报》4月18日发表了一篇名为 “萨达姆的中国参谋”的文章,对伊拉克战争以
来,中国军事专家在 CCTV 的现场评论进行辛辣嘲讽。文章认为“在这些专家的头脑中
,仍然顽固地残存着毛的‘人民战争’的陈旧思维,错误地认为伊拉克人民会为一个暴
君充当炮灰”。文章最后调侃说:有这样的专家,中国军队也许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
可怕。
美国人的话我们可以不放在心上,但我们真的不应该只盯着伊拉克的步枪和美军的飞机
、炸弹,看待和理解这场如此惊心动魄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都看到了飞
机和坦克,但法国看到的是两种新武器,而德国看到的是两种新式机械化力量的结合,
可以导致战争组织形态的突变,闪电战就是这样诞生的。只从某一种武器平台、某一种
新型弹药的性能,或某一种战术、战法上孤立地看待军事高技术演进,其实是一种只见
树木,不见森林的观察方法。不首先确立关于这场战争的整体概念,就不能真正透析它
的每一个局部。
二、 战争启示:苏式军事体系的危机
凝视伊拉克战争的废墟,我的眼前浮现出一幕幕似曾相识的场景:叙利亚贝卡谷地,利
比亚首都,南联盟、阿富汗……
我发现这些昔日的战地和废墟,有着更加惊人相似的地方:都是前苏联的盟友或涉足之
地;都是主要采用苏式武器系统和军事思想;都在美国新军事理论和信息化空中打击的
扫荡下,或支离破碎或灰飞烟灭。
为什么?
两次海湾战争,让我们看到同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伊拉克是一个陆海空三军全面“苏
”化的国家。从“飞毛腿”地对地导弹、“萨姆”系列防空导弹、“苏”式或米格战机
、武装直升机、各种雷达系统;到主战坦克、大炮、轻武器,无一不是苏(俄)制。不
仅数量庞大,比较先进,而且成系列引进;不仅引进装备,也引进体制和思想。
此次伊拉克战争,又多了一种俄制“GPS”卫星干扰系统
可是,当年的科索沃战争,南军还用“萨姆?3”击落了一架F-117;此次伊拉克用以炫
耀的却是农民用步枪击落“阿帕奇”的现代版的《天方夜谈》。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4月16日有一篇报道说:“在伊拉克战争中,萨达姆领导的
伊军几乎没有进行过什么像样的抵抗便溃不成军,这让俄罗斯倍感震惊。现在,俄罗斯
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反思俄的军事体制,据说相关的改革也将提上日程。
当美国准备大打伊拉克战争的时候,俄罗斯的一些军事专家曾警告说,美国军队会在巷
战中遭受重创。然而,20多天的战事进展证明,美国迅速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俄前国防部官员维塔利?什雷科夫说,可以说,伊拉克军队就是按照俄罗斯军队的模式
建立起来的。没想到在这场战争中,他们会溃败得这么快。
俄罗斯的军事指挥家们在震惊的同时,也开始对自身传统的军事体制进行反思。包括什
雷科夫在内的俄罗斯高级军事专家和政府官员们都认为,苏联解体十几年来,俄罗斯社
会唯一没有改革的就是军事体制。俄罗斯120万人军队的组织结构、武器装备以及军事
理论等仍然是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
俄国防部官员弗拉基米尔?德沃尔金说,俄罗斯军队的结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我们与
美国的差距已经显现出来了,而且这种差距是巨大的。”
俄罗斯军界的分析人士还认为,克里姆林宫必须摒弃前苏联留下的妄自尊大的军事思想
,加紧对军队的改造和重建,至少裁军一半,形成一种全新的军事安全理论,并通过国
家立法为军事改革提供法律保障”。
俄罗斯是目前除美国外,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但它的整个军事体系,仍然处于机械
化战争时代。从第一次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到今天的伊拉克战争,实际上都是以美式
武器系统和作战思想,对俄式武器系统和作战思想的较量。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战争
的毁灭性的结果,也是苏(俄)式军事学说和装备体系的全面失败。那些遍布全世界的
信息化局部战争的废墟,也是前苏联军事遗产的废墟。
俄罗斯意识到,在当今世界,除美国外,没有第二个国家或地区具有进行这种信息化战
争的全面综合能力。而它的落后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代差”的地步。这种“代差”不
是一个早晨醒来突然发现的,当然也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美苏
军事赛跑的结果。
二战时,应该说双方的武器系统是在一个水平线上。朝鲜战争中,苏联的米格-15的性
能甚至超过了美制的F-84和F-86。正是这种性能上的优势,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中国空
军在技术和训练上的弱点。
六十年代,苏制的米格-21曾是越南战场上美国F-4鬼怪战斗机的克星,而苏制“萨姆-2
”曾是美国B-52的噩梦。
七十年代的中东战争,依然是美苏武器系统和作战思想的较量。虽然,苏式军事体系的
机械呆板初露端倪,但“萨姆-6”导弹的表现却震惊了世界, 以至于当时世界军火商
的广告词这样说:“萨姆,萨姆,飞机的克星!”
80 年代,苏联在和美国的全面对峙中已渐露疲态。美国挟电子革命的强势,使主战武
器全面升级换代,同时建成功能强大的指挥自动化系统;而苏联却心有余力不足,只能
在部分武器平台上作最后的追赶。发生在“贝卡”谷地的战斗,被称为“空袭革命”,
以色列依靠电子优势,6分钟之内就全歼了曾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大出风头的19个“萨
姆-6”导弹连。世界在震惊之余,也不由得感到,昔日强大的军事帝国已成昨日黄花。
90年代,伊拉克和南联盟的一败如水,昭示苏(俄)军事体系,已经完全无法抵御代表
着最新军事革命趋势、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美国军事体系的“压迫”。
今天,俄罗斯引以自豪的武器平台中,如苏-27,苏-30,米格-29和T-90坦克、大型水
面战舰等,无一不是机械性能优良,而电子系统落后。而且这还只是个别的平台。如果
从整个C4ISR系统的角度看,俄罗斯的差距更大。未来战争是体系对体系的对抗,在体
系的优势面前,平台的优势几乎无法体现。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空军司令,驾驶并不
落后的米格-29上天,还没有发现敌机,即被击碎在空中。
俄罗斯由于实力的削弱,国防军工科研体系的瓦解,短期内已难以形成应对信息化常规
战争的整体能力。这也是美国在此次战争期间,对俄罗斯如此藐视的根本原因。美军敢
于毫不顾忌地攻击俄外交车队,反映出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国心态。
俄美军事技术与战争理念的这种差距,在两场类似的战争中表现得最直接也最明显。一
场是由美国在阿富汗进行的;一场是由俄罗斯在本国内的车臣进行的。都是反恐作战,
战场均为中亚地区的山地,对手都是游击武装。但是,美国只进行了61天,22个人的非
战斗伤亡,就干净利落地消灭了对手;而俄罗斯从1999年8月至2002年5月,已死亡2500
人,负伤6000人,特种部队还有230多名官兵阵亡。前后两次车臣战争,俄军伤亡10万
以上,而至今仍深陷在游击战和恐怖袭击的泥潭中。一句话,战争还远未结束。
在阿富汗战争中,美英共动用5个航母战斗群和数百架先进作战飞机、数十颗先进卫星
,使用了包括 “战斧”、GBU-89集束炸弹和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等先进武器装备。其中
,远程精确制导武器、战略轰炸机、无人侦察机和航空母舰是美军实施反恐战争的主要
兵力兵器。美军针对塔利班部队利用阿富汗多山多洞的情况,迅速研制出“温压”炸弹
。这种炸弹可摧毁山洞、地下掩体或建筑物内的一切,但不会损坏建筑物。
在美军精确、有效、持续的猛烈打击下,塔利班攻守失措,迅速瓦解。
与美军相比,俄军高技术只是部分地体现在武器平台上,未形成系统。俄军在车臣基本
上还是靠战机、火炮、坦克等常规兵器作战,且各作战平台互相之间和与指挥机构,尚
未实现信息交联。因此,俄军不能像美军那样利用绝对的信息技术优势实施空地不对称
作战。车臣武装虽然缺少重武器,但其轻装备较好,其微光瞄准的狙击步枪和便携式防
空导弹反而在游击战中更显优点,给俄军造成很大伤亡。
美军拥有及时、准确、全面的战场感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与信息交换能力,从而实现
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与作战平台一体化。美军从传感器发现
目标到作战平台实施精确打击的时间,由海湾战争的几天,到科索沃战争的几小时,再
到阿富汗战争的10分钟,初步形成“发现即摧毁”的信息化作战模式。如2001年11月间
,美军一架“捕食者”无人侦察机发现一支车队,在夜幕掩护下撤离喀布尔,立即通过
卫星传送到美国中央指挥中心。五角大楼立即下达攻击命令,3架F-15战斗机在“捕食
者”引导下,很快飞到目标上空,即刻投下3枚各重2500磅的制导炸弹。同时,无人侦
察机也向地面停车场上的车辆发射了“海尔法”反坦克导弹,并命中目标,从而成为世
界上第一架无人攻击机。后经证实,包括拉登的助手阿提夫在内的近100名塔利班人员
在此次空袭中丧命。这精彩的一幕只是美军在阿富汗作战行动的缩影。
在车臣战争中,俄军由于缺乏现代化的侦察与通信手段,无法及时发现神出鬼没的车臣
武装,即使发现也不能将情报即时传输到作战部队,从而贻误战机。和美军追杀阿提夫
的一幕恰成对照,在车臣战争中也有这样一个镜头:俄军一支空降分队在山区陷入车匪
重围之中,由于联络中断,指挥部无法查明该分队的具体位置,致使90名官兵苦战三昼
夜而得不到支援,最终全部被歼。
车臣战争与阿富汗战争最大的区别在于,俄军打的是机械化战争,而美军打的是一场基
本信息化的战争。俄军使用的武器装备是各种常规作战平台,主力是以十万陆军为主的
作战集团,采用大规模的步坦协同或空地协同作战,及攻城掠地式的战役合围。无不是
二战机械化战争的翻版。而美军则是以导弹对子弹,以卫星对准星。
曾以《大趋势》闻名世界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在新的战争形式正在崛起之时
,旧的战争形式还不可能完全消失,就像信息时代虽然正在到来,工业时代还没有消失
一样。至今还有大约20个国家拥有对本地区影响很大的工业时代的军事力量。至少在未
来的冲突中,有些国家仍派步兵前往作战,为国捐躯。只要那些贫困落后、愤怒不满的
国家的军火库里还充斥着低技术水平、低精确度的武器、愚笨型而非智能型的坦克和大
炮,那么,所有工业时代的作战方式和武器,包括挖战壕、建地堡、人海战术、肉搏战
等,都将毫无疑问地被继续开发利用下去。
但随着世界从工业时代跨入一个新的世界,这种传统的战争和反战争的知识,已十分危
险地过时了。
自苏联解体后俄军进行了10年的大范围改革,这10年也是美军军事急剧变革和跃升的时
期。军事上的差距其实是经济和社会差距的缩影。可以预期,在整体实力落后的情况下
,俄与美的军事差距还将进一步拉大,甚至会落在欧洲和日本的后面。
俄罗斯尚且如此,那些以苏(俄)式武器体系装备和信奉苏(俄)式军事战略指导思想
的国家,其军事危机感可想而知。一些国外军事专家评论说,伊拉克战争之后,世界又
将掀起一场新的整军运动。作为和伊拉克军事状况非常类似的叙利亚、埃及、越南、古
巴、朝鲜,甚至中国、印度等苏式军事体系影响深厚的国家,面对伊拉克的废墟,应该
彻底地警醒了。苏式军事体系的核心,是以地面力量地面作战为基本思维的出发点,受
苏联大陆军主义的影响,这些国家不约而同地在军队编成中保留着庞大的陆军。然而,
此次伊拉克战争,美国陆军回避对抗,无仗可打;伊拉克陆军不敢对抗,不战自溃。一
攻一防,陆军的表现为其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作用,作了准确的定位。痛苦的、脱胎
换骨的改造或重建,是这些国家军队唯一的出路。
必须指出,今天美国在伊拉克展现出来的超级军事能力,只是冰山一角。
由于伊军未作军事意义的抵抗,美军真正的战力并没有表现出来,如最拿手的传统长项
??电子战,数字化师,新概念武器,太空力量,战术核武器等。据说,数字化的第四
机步师为没能赶上战争而苦恼,其实,为此苦恼的由何止第四机步师?无论兵力、兵器
还是C4ISR系统,美国都只是动用了很小一部分。正如它的军费是排在它后面12个大国
总和的事实所揭示的,它的军力也是它后面的任何一个大国或几个大国所不能比拟的。
美军还在急速地膨胀着。一旦美国全球导弹防御体系建成,一个覆盖全球的信息化战争
新体系就将全部构造完成。美国潜在对手用以威慑美国的最后工具??核武系统也将失
效。到那时,一个以绝对不对称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军事政治体系,也就是以美国为
核心的全球帝国体系就将出现。就像机械化的闪电战,催生了“第三帝国”一样,信息
化战争时代,已经孕育着一个世界新帝国的雏形。这场战争的结果只不过让世界大吃一
惊,但这场战争的结果所展现出来的远景,真让世界梦魂屡惊。
这一天还没有到来,但正飞速地向那一天逼近。
由于美国在军事力量领域中的这种不对称军力,其鹰派政客已产生了一种近似狂妄的技
术和战争迷信。加之其先发制人的战略,国际政治的太平急剧倾斜。美国学者将美国比
做一辆正在向山下冲去的、刹车失灵的战车。伊拉克战争已成历史。但2003年的春天让
整个地球的人们都感到一种世纪的寒意。比利时首相最近说美国已经是一个非常危险的
超级大国。
因为美国的危险,世界也危险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