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同学,建议你写一本《白眼狼正传》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Wayne009 于 2016-07-18, 20:09:49:

- 点评《在文革期间的学习和科研》(二)

在镀膜工作上的进展起始於1973年的一次在烟台召开的全国镀膜会议。那是林彪事件之后,虽然文革运动仍在继续,但又号召恢复国民经济建设,所以才有了这一次的会议。
【说的好像林彪事件之前国民经济建设是停止的、之后才恢复似的。看上去合乎历史、合乎道理。实际上是颠倒黑白,继续洗脑欺骗。林彪事件之前的国民经济建设不仅没有停止,而且还高速发展。69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是23.8%,70年是 25.7%。林彪事件发生那一年是12.2%.这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文革十年中,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是 6 - 8%!
http://xxw3441.blog.163.com/blog/static/7538362420146160355719/
这些是有案可稽的历史事实。这才是真实的历史大背景。

而美国最近30年GDP平均年增长率2 – 3 %。
蒋同学,现在知道你的世界观有多偏激了吧。你不是视力专家嘛,看看你自己的眼睛到底是什么问题。好像比色盲更严重,叫色反吧:白的看出黑的。
为什么在你眼里中国最黑暗的时期,国民经济建设发展速度是历史上最快的?为什么十年文革时期国民经济建设发展速度是美国最近30年的三四倍? 为什么美国的民主自由加上你的传递函数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上,搞不过文革运动加不懂传递函数的党员?你明白什么叫实事求是吗?你敢实事求是吗?你有能力实事求是吗?】
在几天的交流中最引起我兴趣的是浙江大学唐老师的关於光学薄膜自动设计工作的介绍。我听完他的报告是一头霧水,
【你这是在黑浙江大学,黑唐老师嘛。最多三句话就可以说明白的事,他作一个报告还说不明白?不就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嘛。如果你是小学文化的裁缝,一下想不明白计算机怎么辅助设计假领子还合情合理。你是复旦物理毕业的光膜设计的专业人员,听不明白计算机辅助的光膜设计?】
什么评价函数、最小二乘法,都是从未接触过的内容。
【多新鲜啊。工程师工作中90%以上的知识的都是离开学校后新学的吧。又不是生活在古代,四书五经能管一千年。现在的知识更新周期只有两三年。什么评价函数、最小二乘法,即使讲其技术细节,也就一节课的内容嘛。三页纸的科普可说得很详细了吗?】
在其他人都去吃中飯时,我拉着他希望给我一点详细解释,他见我是一个来自上照二厂的小技术员,说了几句就走了。
但他的这个报告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回厂以后我就开始寻找这方面的资料加以学习。当我初步弄懂这个自动设计实际上是数学上求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的时候,正好遇到上海科技大学数学系的张老师到工厂里来寻找有关数学方面的课题。我向她叙述了有关光学薄膜的基夲计算公式,以及我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向她介绍浙江大学他们在用最小二乘法作计算的情况。一下子她便听懂了我的要求,答应帮我编一个程序试试。
【总算见到一个上过大学的人了。】
我乘机提出向她学习编程序和上机,她也很爽快地答应了。那时候提倡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对於上海科大而言,我就是一个工人师付,所以很容易得到了双方单位的支持。当时上海只有一个市计算中心,各单位要用电子计算机算题时,凭单位介绍信,去申请使用时间,我们当时称“上机”。计算所有两台计算机分别放在二个恒温的大房间里,可能当时计算机的大部分元件还是真空管,每一台都占了长长地一排大立柜。当时编好程序还要把英文字母转化为两进制的码,用打孔的形式记录到一条黑纸带上,上机时再让自己的纸带通过计算机的一个光电读码系统,在计算机无误地读出程序指令之后才能开始算题。
【本来我是明白的,经这么一说反不明白了。】
我一边学习编写程序,一边学打孔,
【看一眼能学会打孔吗?】
经过一个阶段学习,我可以一个碼不错地将一个程序的孔打到一卷纸带上。

【没有速度讲出错率无意义。】
在张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用了约一年的时间,我们完全重复了浙大做过的工作,得到了与他们基夲相同的结果。
【主要问题是那时计算机不普及,数值计算水平低。84年,我重复一位老师在美国进修两年的工作,只用了一个周末的时间。还是单休日的周末哦。因此,他跟我结了仇。他优化的不是光膜而是飞行器。】
当时薄膜自动设计的一个难以逾越障碍是,在计算过程中如何从评价函数的局部极小值中脱离出来。
【薄膜自动设计建设者(Baumeister)58年就开始研究了。如何从局部极小值中脱离出来的问题费曼他们在45年之前就遇到了。所以,这个问题到了林彪事件后,是业内常识。】

张老师是一位非常有耐心和工作极端认真的人,她当时就提出来将最优化中已经成熟的各种方法逐一加以试验和比较。
【一把钥匙打不开就换另一把试。傻子也会。】
那时候唐老师了解到我们的工作进展,主动到上海来找我们,提出双方合作,经常交流这方面工作的进展。我们欣然答应,并把我们编制的程序拿出来给他参考。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试验,我们已经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一种脱离局部极小值的数学方法,但已有的所有算法都无法解决这个困难。
【别拽了。你不是读过光膜优化设计的有关文献了嘛。这些问题和解决方法早就是业内常识。】
这时候,上海科大数学系的另一位郑老师也加入了进来。他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路。我们决定试验一种随机搜索的新方法。这是在我们对已有的各种方法的完全理解后的一个突破。
那时候我们已经认识到,唯一可能摆脱局部极小值的是在多元函数空间中作无限多次的计算和比较,即蒙德卡罗方法。【你给我一个突破吧 (GIVE ME A BREAK!)随机搜索是优化方法中的常规方法。早在二战结束之前就被美国搞原子弹的人突破出来了。所有有盲肠的都患了盲肠炎。现在你要一个不会发盲肠炎的人,当然会想到找蒙德卡罗了,因为它是唯一没有盲肠的人。随机搜索的优点是能解决局部最优陷阱,缺点是计算量大,效率低。这些都是业内常识。】
但在实际上因运算时间有限这是很难实现的。统计理论是郑老师的强项,他想到用统计的方法来减低运算量。【之前30年研究蒙德卡罗方法的人,没人想到?】
郑的夫人当时在沈阳工作,他与我一样在上海也是单身,所以我们两人有足够的时间,如果不去计算所,便去他在淮海路附近的亭子间里,日日夜夜在一起讨论或上机。这样又过了大约半年时间,我们取得了不少较好的设计结果。
【到底带来了多大的实际效益?】
其中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我在计算三层減反射膜系时,有一次把膜层厚度的搜索区间规定得大了许多,结果发现原来一直公认的1/4-1/2-1/4膜系并不总是最佳选择,而1/4-1/2-1/2膜系有时候性能也不错。好在当时已经有了很好的计算程序,我系统地比较了这两种膜系对不同折射率的玻璃基底的适用性,最终发现原来的膜系仅对低折射率的玻璃有利,而我发现的新膜系则对高折射率的玻璃有利。据说此发现后来曾被写进上海机械学院光仪系的教材。

【此发现就是要一个普通的具体数据的确定。好比大妈发现哪个店香波便宜,哪个店洗面奶便宜。】

此事也是我第一次体验到科学发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

【去买牛奶的,结果偶然发现那家店洗面奶便宜。此事也是她第一次体验到价格发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由於最优化方法上的突破,

【没有方法上的突破,只是常规的方法终于改进得在你们的问题上能工作了】

我们决定要将已有的所有光学薄膜设计方法总结出来。於是唐老师,上海光学仪器厂的李X,许XX,以及郑老师和我有一段时间每星期在许的家中讨论半天,最后合作写出了一篇长文,在当时北京的一个光学工程刊物上以专輯形式刊出。

【第一次买相机的人也是这样的。照一大堆照片,以影集的形式推出。但相机不是他自己发明的,照片也没艺术价值。】
许的家在南市区,是一所老房子,每次聚会我们一边喝茶、一边讨论,小便急了,就一起到外面小路上的公共厕所去排队方便。多年以后,唐老师一度做到浙江大学付校长,李、许两位1978年一起考进交通大学当研究生,后留校升至教授,最后在交大先后退休。

【这就是所谓的科学栋梁啊。62年毕业生,78年时近40岁了。科学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吗?除了想换个更好的工作,没看出别的。】

然如今每次聚会时,大家都是非常怀念这段往事。与此同时,荘XX(当时在上海光学仪器厂研究室工作,复旦物理系1962年毕业,他与李X、许XX是同年级同学),郑老师和我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课题讨论,就是如何将我们发展的求极值的最优化方法用在光学设计上面。经过多次讨论,我们写了一篇文章投稿到应用数学学报,介绍这个最优化方法。

【改进的蒙德卡罗方法?减少了多少计算量啊?普适性如何? 说点具体的效益。好伐。有人用你们这个优化方法吗?】
后来又用它来设计了一个消球差的疃孔函数,投寄到文革后出版的第一期光学学报。

【有了别人没有的先进手段,比如,计算程序或实验仪器,可批量生产垃圾论文。学名:灌水。干货应该是:理论上的贡献是什么?或/和 实际的效益是什么?】

写这篇文章时,荘和郑都已在国外进修了,是我在上海生理所时写的稿件以及负责回答了审稿者的问题。
在上照二厂,我还有两位复旦校友:奚XX和严XX,他们比我早一届毕业,是在1965年分配到厂里的,所以我1967年到厂时,他们都已在厂技术科工作。严XX因在文革中受到冲击,当时被下放到厂的电工组,作电器和线路的维修保养工作。在1960年代末,当时的技术科长从日本的照相机杂志了解到光学传递函数这个新名词,就叫奚XX关心一下,因为他的英文、日文均很好。他找了几篇资料,便与严和我一起讨论学习,我也由此进入了这个领域。当时我还在外文书店买到一本由英文翻译到俄文的书:统计光学导引(EdwardL. O’Neill: 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aloptics (1963) 。此书直到我来美以后才看到英文原版),我工作之余在家里读完了此书大部分内容。经过好几篇文章的交叉学习和讨论之后,我们对这方面知识有了基本的理解,於是进一步想自制一台传递函数的测量设备。有一次奚大榕找到一篇法文资料,我想到可请我的叔叔帮忙,他是原震旦大学毕业的,当时不但在新华医院做医生,而且还在二医教法文。於是奚和我便去找他,我们先请我的叔叔把句子从法文翻到英文,奚再将英文译到中文,他同我再讨论中文的意思,若有问题再问叔叔在法文里有否其他的含义。这样经过整整一个上午的紧张工作,把一篇文章大致译了出来。后来主要在奚的努力下,我们终於试制成了国内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仪。当时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有关人员(蒋筑英等人)闻讯还特地来厂里了解学习。在文革结束前夕,厂里从荷兰进口过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仪,因为我厂的条件简陋厂房破旧,似乎见不得洋人,於是在上海展览馆(原哈同花园、解放后建成中苏友好大厦)租了一间房,作为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之用。很可悲的是,我们复旦的三个人都被排除在接待人员的名单之外,而是让一位只懂光学设计但不懂传递函数的党员技术员作为负责人,去接待外方来安装设备的工程师并同他进行交流。这就是当时我们这些非党的技术人员的处境。

【这个安排完全正确。这项工作是负责接待人,不是讨论传递函数或购买设备。需要的是1)领导素质,2)政治素质,3)专业背景。完成这项工作,那党员同志明显比你有优势。在第三条上你并不比那党员同志有优势。这项工作跟传递函数没关系,它是安装设备人的接待。

蒋同学这位非党的技术人员的处境有多艰难呢?我帮你说几条:1)全厂一半人迁到江西,他被留在了上海,留在了家-生活上迫害;2)镀膜车间唯一的师傅,还带几个徒弟,工作上不重用;3)长年累月,上班不干活只看书提高自己-不许个人发展;4)领导对他有意见也无可奈何,还把皱眉头的缺点当优点夸赞 –穿小鞋;5)去休假避暑胜地烟台开会公款旅游这样的苦差让他去-精神上打击;6)和两所大学联合科研这样的机会给他 – 有名有利的烂事塞给他干;7)上机算题接触最新科技的机会给他 – 锻炼成长的烂事给他,8)长期不坐班,自由在外算题 –把自由信任这些烂东西给他。9)开发传递函数测量仪的项目让他干 -锻炼成长、立功成名的烂事给他。总之,一切他想要的,好的、新的、有趣的、有名有利的,锻炼成长的,自由信任的事都放手让他去干,去支持,宽容。。。就一件接待外宾的美差,领导安排了一个更适合的人。就这一件不顺心的事,让他耿耿于怀了40年,还上纲上线到是非党技术人员受歧视,还要人物纪事,树碑立传,资治通鉴。建议你写一本《白眼狼正传》吧。】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