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猩猩人类 于 2006-12-13, 03:19:40:
如今看到新语丝,猩猩想,如果说战场上的投枪和匕首可以转化为竞技场上的标枪和击剑,那么现实中你死我活的真伪之辩是不是也可以用思维的奥运精神来转化出一种更为健康积极,甚至友好的遛马遛骡子竞赛呢?新语丝似乎在做政府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这里先撇开不谈,只谈思维“更怎么了”。
在文科生眼里:文字出现之前,人类也许利用目所能及的自然事物、事件系统来进行抽象思维;文字出现之后,人类也许利用带有自然属性的文字词汇体系来进行抽象思维;数学,大概可以归属到人类利用不带自然属性的符号体系来进行抽象思维。
人类学家、语言学家们对第一类思维有所研究,例如列维·施特劳斯的《野性思维》、《图腾制度》,罗兰·巴特的《符号帝国》等。图腾ototeman,意思是:“它是我一亲戚”,先民们不仅取材来抽象,而且那些事物在思维和认知领域也变成了抽象的结果。由于自然事物的属性是无穷的,而每一个人的着重点不一样,思维方式各不相同,自己也没有一个定准。社群只有用整体定义的方式来力求思维的一致性,巫师们把尽可能多的一切都纳入到这个体系中来,不包罗万象就容易出乱子。
文字出现之后人们还是念念不忘对图腾境界的回归的,奉行体知、体味、体会的身体力行。文字本身也没有脱去自然属性的奶气。图腾体系也映射过来形成文化体系。巫师的角色也由大师们取代,神殿与祭器换作著述与教条,尽职尽责扮演着整体定义的卫道士,以求思维别出乱子。
纯粹的符号不带任何自然属性,给出定义就是给出得到它的方法;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把答案包含在提问里。即便在文科生看来,这样的思维竞赛也更单纯,从而也可能更公平。也许在图腾体系、文化体系中才有“巫霸”“学霸”一说,在单纯而公平的竞赛场上,霸什么呢?官家不管,学术打假也成了江湖之争、个人意气之争。